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1页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2页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3页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4页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一般来说,北方的群落中,优势种的数目比南方的()。

A.多B.少C.相等D.看具体情况而定

2.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3.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牵牛B.蒲公英C.除虫菊D.水稻

4.核小体是()

A.染色质的一种基本结构

B.原生动物空泡状核中着色深的小体

C.染色体畸变时无着丝粒的片断

D.真核细胞中可用苏木精染色并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小体

5.面粉中的黄粉虫具有()特征。

A.随机分布B.聚集分布C.均匀分布D.扩散分布

6.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7.厄尔尼诺现象范围的扩大,导致全球大范围气候异常的原因是()

A.太阳黑子运动B.地球温室效应增强C.热带气旋D.臭氧空洞导致紫外线增加

8.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所组成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A.稀树草原B.草原C.荒漠D.苔原

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10.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共同签署了()。A.《京都议定书》B.《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湿地公约》D.《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11.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12.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

13.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所消耗。

A.同化作用B.异化作用C.合成作用D.呼吸作用

1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15.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16.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17.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18.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19.下列生物类群属于r对策者的是()。

A.种子植物B.哺乳动物C.细菌D.鸟类

20.下述记录有效积温的方式正确的是()

A.马铃薯1000~1600度

B.向日葵1500~2100日·度

C.玉米2即0~4000日

D.柑橘类4000~4500时·度

21.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的()。A.有序性B.整体性C.整合性D.稳定性

22.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23.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24.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25.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26.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27.下列关于能量和物质循环正确的说法是()。

A.能量不断地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环境方向逐级流动

B.生态系统的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往返流动

C.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

D.循环”一词意味着这些化学物质可以被永远重复利用

28.被绿色植物质体内的色素所吸收,用于光合生产的生理有效辐射是()。

A.黄绿光和青紫光B.黄绿光和蓝紫光C.红橙光和青黄光D.红橙光和蓝紫光

29.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30.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在人的作用消失后会很快消失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31.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32.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间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间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33.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34.演替的方向性是指()。

A.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不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B.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C.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短到长

D.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长到短

3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36.硅藻每年有春秋两次密度高峰,其原因主要是()。

A.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B.生物适应性变化引起的

C.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和生物适应性变化引起的

D.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引起的

37.农业生产中玉米地中的玉米螟卵块,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38.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39.将蜜蜂引入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所增加的环节是()

A.一般生产环B.增益环C.高效生产环D.减耗环

40.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水能

41.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42.引起种群数量非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水因子B.光因子C.气候因子D.土壤因子

43.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44.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4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46.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

A.生态位重叠B.生态位分离C.生态位压缩D.生态位移动

47.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48.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锥体呈()

A.金字塔形B.壶形C.钟形D.三者都不是

49.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

50.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

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

二、填空题(20题)51.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多种动物所食,这样的食物链是______。

52.食物链可分为捕食食物链、腐屑食物链、______和混合食物链。

53.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植物______的良好发育。

5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_____的和逐级递减的。

55.不同地带性森林群落的特征各异,______群落具有物种非常丰富、生态位特化、季相不明显等重要特征。

56.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

57.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是指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______。

58.生物种群密度增加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是受生物的__________效应作用的影响。

59.一种植物通过分泌次生代谢物,对其他植物或微生物产生影响的现象叫______。

60.高等动物常见的婚配制度是______。

61.在______土壤中容易引起铁、硼、铜、锰和锌的短缺。

62.能表现群落结构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63.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__________。

64.生物种群密度增加能够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种变化会受到生物的______作用的影响。

65.______常是自然系统的主要识别标志和划分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主要依据。

66.生物群落的发生一般要经过入侵、定居、__________和反应等阶段。

67.对生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______。

68.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_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9.生物群落的发生一般要经历入侵、______、竞争和反应等过程。

70.在温带草原和______群落,一年生植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三、判断题(10题)71.捕食者和猎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协同进化。()

7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多种生物类型的集合。()

A.正确B.错误

73.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态型。()

74.

75.与北方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组成通常较简单。()

A.否B.是

76.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A.正确B.错误

77.仙人掌的叶片呈针刺状,这是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78.生物的生态位置重叠必然导致竞争。()

A.正确B.错误

79.当生物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时,由于种群压力增加,种群数量会趋于下降。这是自然对生物种群的调节。()

A.正确B.错误

80.水体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热污染与油污染。()

四、简答题(5题)81.群落演替的含义是什么?描述其演替过程。

82.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83.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的作用规律。

84.群落的结构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

85.环境保护的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87.论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88.()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

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参考答案

1.B解析:由于北方环境条件的限制,优势种的数目比南方温热多湿条件下的数目要少,故选B。

2.C

3.C

4.A

5.C

6.C

7.B

8.C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是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

9.D

10.D

11.D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②是环境的净化器;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

12.A

13.B

14.A

15.D

16.C

17.B

18.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19.C解析:r对策者的特点是个体小,数量多,繁殖率高,四项中只有C项符合。

20.B

21.B

22.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23.D

24.D

25.D

26.B

27.C

28.D

29.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30.A

31.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32.D

33.D

34.A

35.D

36.D

37.A

38.B解析:原生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需要一个缓慢的生态环境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的次生裸地保留了原有群落的土壤条件,甚至是植物繁殖体,演替系列的进程比较快,故选B。

39.C

40.D

41.A

42.C

43.D

44.D

45.D

46.A

47.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48.B

49.A

50.B

51.碎屑食物链碎屑食物链

52.寄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

53.建群种建群种

54.【正确答案】:

单向

55.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56.太阳辐射能(或太阳)太阳辐射能(或太阳)

57.最适温度

58.密度

59.他感作用(或化感作用)他感作用(或化感作用)

60.一雄多雌制一雄多雌制

61.碱性

62.群落最小面积

63.抗毒作用

64.密度效应密度效应

65.植被植被

66.竞争

67.主导因子主导因子

68.遗传遗传

69.定居

70.荒漠荒漠

71.Y

72.B

73.N

74.N

75.N

76.B

77.Y

78.B

79.B

80.Y

81.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一些物种侵入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发展的变化过程称为生物群落演替。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三个阶段。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一些物种侵入,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发展的变化过程,称为生物群落演替。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三个阶段。

82.(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8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84.(1)群落外貌:群落外貌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形态和结构它包括植物的生长型、植物的生活型、群落的季相变化。(2)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它包括群落的镶嵌性、两个以上的植物群落(往往是群落片断)有规律地重复交替的结构格局、群落复合体和群落的交错区。(3)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就是群落的层次性它主要包括成层现象和层片。(1)群落外貌:群落外貌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形态和结构,它包括植物的生长型、植物的生活型、群落的季相变化。(2)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它包括群落的镶嵌性、两个以上的植物群落(往往是群落片断)有规律地重复交替的结构格局、群落复合体和群落的交错区。(3)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就是群落的层次性,它主要包括成层现象和层片。

85.①保护自然资源。②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③倡导绿色工业。④提倡持续农业。⑤保护生物多样性。①保护自然资源。②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③倡导绿色工业。④提倡持续农业。⑤保护生物多样性。

86.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