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集中等职业教育论文集浅谈职业中学后进生的转化
<摘要>由于职业中学生源素质较差,后进生也确实不少。我校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班级量化考评以来,职业班后进生的存在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职业中学要正视后进生的现状,分析成因,研究转化措施,共同探讨现代化管理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简介>汤宗圣(1970-),男,安徽来安人,来安县高级职业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中学学生的管理;张正海(1963-),男,安徽来安人,来安县高级职业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中学学科教学。(安徽
来安
239200)
职业中学生源素质差,后进生群的存在给班级量化考评带来巨大困难,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极为耗费时力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辛和汗水。在这里我就职业中学后进生的转化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职业中学后进生的现状与心理分析
1、思想、行为方面放任自己。国有国法,校有校纪。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少数后进生却对社会公德、学校规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法制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分荣辱、难辨美丑、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经常三五成群,整日厮混在一起,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顶撞老师、吸烟、酗酒、赌博,早恋、泡网吧,同学之间因一句话或看一眼便不舒服,拔出拳头就打,私藏凶器,甚至与校外闲杂人员交往、勾结进行敲诈勒索、打群架等,盲目冲动、争强好胜。
2、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而职业中学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来校干什么,对职业中学抱有成见,对专业课的学习也不感兴趣,认为要认真学习就不会来职业中学而去普通中学了;有的勤奋好学,一心想把成绩赶上去的,只是因为基础太差或者智能较低而使成绩上不去;还有的学生底子薄,上课时听老师讲课犹如听天书一般,于是便得过且过混日子。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沉重的课业,更没有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懒散,缺乏主动性,上课注意力分散,睡觉、画画、看小说、听音乐等;作业经常拖拉或拒做,临近考试没有紧迫感,各门功课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逃学事件屡见不鲜。
3、生活方面追求享乐。有的学生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过惯了“有利先享”的“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在校便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有的同学连值日工作也不愿做,大扫除时,更有嫌安排的工作重了、脏了,有责任便往别人头上套,有好处便往自己袋里兜,自私自利,娇气任性。勤俭节约、勤劳致富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学生受家长“宁可自己节约点、苦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的观念的影响,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生活浪费贪图享受,经常向父母提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互相请客、过生日、买高档服装、化妆品,互相攀比,虚荣心强。
4、心理方面存在障碍。有的后进生父母不合,家庭崩溃(指父母离婚或因故死亡、出走),计划外出生的孩子,双亲嗜好烟酒、麻将、经营“三室一厅”或靠非法手段致富的个体老板;还有的父母长期外出经商、办厂,只顾自己赚钱,不顾好子女教养的“守财奴”等。这些学生无法忍受家中无休止的争吵和不幸,从而变得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进而造成恐惧心理。有的后进生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认为上职业中学没有出息,造成自卑心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处在矛盾之中,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自制力较差。
二、职业中学后进生不良现状的转化
1、做后进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必须研究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差”的根源,这是做好差生转化的前提。青年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可塑性很强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缺乏实干精神;有创新精神,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容易上当受骗;善于交往,但组织纪律涣散,法制观念淡薄,哥门义气严重,不愿艰苦奋斗,喜欢讲吃讲穿;他们希望学有所成,但不能持之以恒,知难而进。班主任要了解他们的心理,信任他们,在彼此交往中经常多说一些充满期望的话给予鼓励,如“一分汗水一分成功”、“只有加倍的付出,才会有加倍的收获”、“老师会时刻关注进取中的你”、“希望每天展现在老师面前的总是自信,奋进中的你”。用点头,微笑,手势,关怀性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对他们不能有丝毫的鄙薄轻视之意,在了解中增强其信任感,在信任中加深了解,缩短师生思想上的差距。在转化时既要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每个后进生所具有的特殊心理状态,成为后进生的知心朋友,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王玲同学由于父母离异,她逐渐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了起来,喜欢独来独往,无视校纪校规。她的父亲经常来看她,可每次都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针对这一情况,我反复要求她要体谅、理解父亲的处境和心情。另一方面我给予她细致的关爱,让她担任班级劳动委员,给她提供与同学交往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自此以后,她不仅话多了,学习用功了,而且能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把卫生这一块的班级量化考评成绩搞上去并一直保持较好的成绩。
2、对后进生充满爱心。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转化后进生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有爱心,因为只有老师用真诚的心去贴近他们,使他们切身感觉到老师在关心、帮助自己,才不会与老师发生抵触心理。班主任要关心后进生,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有选择地安排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后进生结对子,随时随地地帮助后进生,让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起他们对集体生活的热爱和依赖。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他们的特点,多给后进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风采,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促其发展,促其成材。张强原本是一个违纪团伙中的第二号人物,当时在学生中很有影响,达到了谈其色变的程度。有一次,他们这个团伙正准备变向敲诈一位同学时,被我发现及时制止,私下多次谈心,给他改过的机会,并悄悄处理了此事。终于用一颗爱心慢慢地感化了他,后来他终于敢找借口离开了那个团伙,自此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关心班级、热爱集体,为我班的量化考评成绩月月一等立下汗马功劳。他本人上学期也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每个学生都有进取的欲望,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进取心,也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也希望得到家长的赞赏,没有哪一个人是自甘堕落的,但日积月累的问题使他们想要进步却无法达到,自感希望渺茫,因而通过捣乱、违反纪律等方式来吸引老师与同学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照顾那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初期可复习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进度也可以放慢一些,同时在课堂上也注意照顾他们的接受能力,努力改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学得好,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结合班级量化考评实施细则,启发他们为自己、为班级确定经过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并让他们每达到一个目标都有成就感。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教学理念,多谈“服务”,少谈“管理”,把我们对学生的“管理”转变为对学生的“服务”。王涛同学成绩很差,但在动手能力方面较强,我尽可能地给他创造机会,让他有成就感,进而认识到进入职业中学只是人生的一个目标,还有许多目标等他去实现。
3、对后进生要有耐心。对于一个后进生,直接批评他的缺点,会使他挫伤的自尊心再度受伤,对自己失去信心,感觉心灰意冷,不利于转化,所以要从另外一个方面来激励他。任何人都有其思想或行为上的“闪光点”,班主任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发扬,特别是当他们有了进步,即使只有一丁点儿,也要给予以充分肯定,使其增强必胜的信心;达到一个阶段目标就马上激励。如后进生只要给班级量化考评得分,在每周的班会上就给予表扬鼓励,并提出下一个阶段目标。同时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很了解的,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了解他们的个性、习惯等等,寻找教育的突破口。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就是转化后的学生,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复萌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既要反复抓,又要抓反复。坚持不懈、不断激励,不能急躁,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一曝十寒,更不能希望一蹴而就,一定要有极大的毅力和耐心去做细致的工作,培育和期待转化的到来。
总之,对后进生的教育尤如雕刻艺术家,即使是一块最普通的木头,也要用艺术家特有的眼光去认真分析研究,并用心雕琢,使其能够变成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只要我们用真心,动真情,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会卓有成效。发挥班级整体作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摘要>职业中学学生素质较差,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笔者从以科学的管理规范人、以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以班主任的自身形象感召人四个方面,阐述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班集体
规范
团结
凝聚
感召
自主管理
<作者简介>汤宗圣(1970-),男,安徽来安人,来安县高级职业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中学学生的管理;张正海(1963-),男,安徽来安人,来安县高级职业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中学学科教学。(安徽
来安
239200)
班集体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一个功能健全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我班按照学校规定的《班级量化考评“数字化”研究实施细则》的要求,狠抓常规管理,把同学们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共同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一、制定班级考核制度,以科学的管理规范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只有当学生高度自理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时,才能达到管理的最佳效果。自我管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人翁思想的过程,也是班集体凝聚力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根据班级量化考评项目,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学生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全体学生的日常道德和学习等行为习惯,并设计一周自评表由学生自己进行如实的评价,无论是遵守还是不遵守都不予考核扣分,只是让其自觉的发现自身的不足。具体的考核由班级干部及学校的各项检查进行考核,每周进行评比,给予批评和表扬。对于取得优秀成绩的个人、寝室或者学习有进步的学生都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强化刺激他们继续保持这一优良的行为。
二、选拔并培养班干队伍,以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
一个班集体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工作能力较强、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班级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带动其他集体成员,沟通信息,协调动作,开展集体工作。这些“小领袖”式的学生干部,作为同龄人,在班级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一般地说,一批好干部可以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反之亦然。因此,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集体核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我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发现和选拔干部。尽量给合适的人员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即使是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学生当了干部,也应当严格要求,加强教育。特别是教育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懂得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获得同学的信任,具有号召力。一个班级成员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时,才可能被拥戴为干部。在班级日常事务处理上,我又试行“值日班长”制度,即每一个学生都轮流履行班长职责。不管什么基础的学生,当上了“值日班长”后都要认真做记录,班会时认真做总结。这样,不仅拉平了各类学生心理上的距离感,给他们一个平等的展现自己的机会,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基础好的同学相信会做得更好,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认为做得不会比别人差;同时,这种形式了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他们在做中积累经验,给同学选择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抓典型,以点带面以点补面。职业中学学生特点是两极化,成绩两极分化,思想也两极分化,特别是后进生较多。所以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和转化后的进生,即抓好典型。对班干部要信任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并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并带动部分同学。对后进生实行天天跟踪记录,由他本人作记录和班任记录,如果没有大问题,每周上交一份回报表。正时这样本学期我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他们有的参与了校学生会的工作,有的认真负责地做好班级工作。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我班的量化考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什么是集体,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首先,我反复教育学生,要尽快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班集体是由一个一个同学组成,我们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将代表这个集体的形象。在年级中,你代表着本班形象;在学校中,你代表年级形象;在社会上,你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个人离不开集体,每个人都愿意在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里学习、生活,而这个班集体的形成要靠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明确的。其次,我注意在大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在升旗、主题班会、运动会、篮球比赛、技能竞赛、文艺演出、拔河比赛等重大活动之前,我都大讲、特讲集体活动对一个人、一个集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严格要求和奋斗目标,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再次,利用小团体加强班级的卫生管理,以前的值日工作存在着很多的缺陷,经常出现有同学不值日的现象,罚也起不到较好的作用。本学期我进行了很大的改革。首先根据各位同学的情况组成值日小组,组定下来之后,由原来的每组值日制改为现在的每组值周制。每一周的值周成绩由学校公布出来之后,与上一个小团体值周成绩比较,明显提高的本组成员大力表扬,经过表扬之后,同学们值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很多同学自觉自愿,那些平时偷懒的同学,变得特别勤快起来。同时利用集体舆论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积极的、正确的舆论能起到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错误的舆论则会起到混淆是非、涣散人心、毒化风气的不良作用。在正确的舆论面前,集体成员会自觉地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行为,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中,从而促进每个成员健康成长。
四、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班主任的自身形象感召人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班级工作的主要操作者。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主导、决定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班主任长期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来自班主任的自身形象。班主任的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这种感召力的影响,远远超出学生在校的几年,而往往是终身性的。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会准时站在班级门前等候学生的到来;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会每天早上、下午放学,与学生一起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和学生交知心朋友。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良好的德才学识和情感人格,最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成为他们钦佩和效法的楷模。谈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这一实际情况,论述了当前发展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几点措施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强调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要注重一专多能、专兼结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建设随着我国企业体制的改革,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重点工作,随之而来的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巨增,招生规模扩大,老职业技术学校的扩建,新职业技术学校的上马已成蜂拥之势,以我校为例,招生人数由过去的几百人,巨增至今年招生两千多人,但随之而来的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首要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具有一支实力强大的教师队伍已是职业技术学校实力强弱的标志。怎样发展壮大师资队伍,怎样合理使用师资力量,这是一个系统而科学的问题,下面就我校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使用方面来谈几点看法。一、加强现有教师在职培训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的利用寒假、暑假,对他们进行在职培训,可有效地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例如:近两年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和机械加工、数控机床专业招生人数增长较多,我们就安排一些年轻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学习,引导他们向计算机专业转行;安排一些机械专业的青年教师进行数控机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安排一些专业理论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这样提高了现有教师队伍的自身业务能力,培养出一批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有效地缓解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另外,对现有教师在职培训还要注意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每年利用寒假、暑假选派或轮派各学科教师走出校门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掌握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及发展方向,使学校各专业始终保持不落后,这样才便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才能培养出应合市场需求的中、高级适用型技术工人。二、广开校门向外界吸引人才内部师资培训挖潜毕竟有限,学生人数的巨增,使我们必须向外界招聘人才。我校近几年向外界吸引人才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工作:(1)优先招聘年有余力的原技校退休的专业教师。我市原有各类企事业技工学校三十余所,每年都有部分教师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下来,这部分教师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熟悉技工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把他们招聘过来发挥他们的余热,对学校的师资紧缺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2)择优招用原企业退休或下岗的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工程师或技师。他们既具有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只是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在他们中间选择部分理论知识系统、操作技术熟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志,将他们请进校门,并集中对这部分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教学过程的突击培训,同时鼓励他们多听其他教师的讲课,以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普遍反映这部分教师讲课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条路子走得很对很巧,几年来通过这条路增加了一批“双师型”教师,极大地缓解了师资力量的不足。(3)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或工科院校吸收优秀的毕业生来校任教,同时督促鼓励他们多听老教师的讲课,积极组织他们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到企业参观学习,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尽快提高这批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条路子为我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充实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三、师资队伍建设要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学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进一定要立足实际,结合学校现有专业的设置情况。对于有发展后劲和潜力的优势专业,这方面的教师可以大胆引进,对于新开办的专业,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这方面的教师一定要慎重引进,否则,一旦该专业生源紧缩,必然会导致该专业师资闲置。同样学校在专业设置时也是这样,学校在扩大招生时一定要立足实际,考虑自身办学能力和固有的师资优势,加强专业建设,引进教师也要向这方面倾斜,而不是大量地新开设专业,这与已经有丰厚积累的学校进行竞争,不仅难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取胜,反而会因为有限的师资和物资被转移和分散,原有优势难以发挥甚至被削弱,进一步丧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一种虚拟财产,难以发挥作用。四、师资队伍应建设注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师资培训,师资引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成长特点,强化职业技能师资力量的同时,学生德、音、体、美育方面的师资也得随之加强,这对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否则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会使学生生活变得枯燥无味,不仅不能使学生健康成才,反而会使单向发展的技能教育失去丰富的内涵,单一的技能教育难以进一步发展。五、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意师德培训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特别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平,要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三热爱”。为此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必须加强师德培训,学校要把师德培训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结合实际提出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培训提到一个新水平,防止在教师队伍中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总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我校建立起了一支内部一专多能,外部人员充实的新老结合、专兼结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和下一步的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试析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摘要: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提高职校生操作技能是广大职教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对操作技能定义、特点和形成过程的分析,提出有效培养操作技能的措施。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中等职教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职教教学中,是否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执行的呢?答案并不让人满意。由于我国职教发展的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完全没有考虑到职教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一样包含着教育本质上的内容,作为独立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有着自身许多特点。我国中等职教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原来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广大中职校生在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场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再加上近年来“普高热,职高冷”的社会现实,使得广大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能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疲软,广大职校生在人才竞争中的劣势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中职校的生存问题。既然目前广大中等职校教学存在这么多弊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在中等职教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操作和运用技能能力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呢?本文借助于心理学观点,剖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操作技能的基本含义及特征在解释操作技能的含义之前,让我们先对技能的内涵做一表述。“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基础,通常是在完成各学科任务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只是由于职教教学中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所以这两者就成为紧密的联合体,只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所谓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教教学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判断操作技能是否形成的依据是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前学会了什么,学习后又掌握了什么。对熟练的操作技能特征做出描述,有助于广大中职校教师和学生在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检测:第一,操作技能结构合理。局部操作技能有机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系统,操作中没有多余动作,各项操作技能之间也没有相互干扰的现象。像弹吉它,初学者往往一步步地来完成每一个音符,即先由谱子上的音符形成视觉形象,接着传送位置的表象,琴弦和手的视觉与这个表象的关系,以及如何移动手指按某个弦等。等学习者掌握了这一套动作之后,这些笨拙的中间环节就会被节省,可以由曲谱的视觉连贯引起手指适当的演奏动作。第二,操作技能质量高。操作者的速度快、质量高,运用各项技能不但准确、稳定,而且协调、灵活。在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视觉控制只起辅助协调作用,主要依靠操作中肌肉的动觉反应,技能的运用基本接近自动化。如熟练的司机在开车时,总是在不断地调整方向盘。动作速率快且准确,从而有效地避免撞车和冲出道路,使驾驶达到自动化。第三,操作技能调节自如。熟练的技能操作者技能的控制主要依靠动觉反应,紧张感消失,技能操作达到高度自动化,各子技能之间协调自如。如专业足球运动员,由于平时经过长期、大量的训练,建立了牢固的技术基础,一旦投入到比赛中,那种心理上的紧张感顿时消除,过人、跑位、传球等技术一气呵成,应用自如,并且能够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正常发挥其水平。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要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把中等职业教育中操作技能的获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及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动作,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等。例如,讲解锯割操作时,应让学生了解锯割操作的加工范围、锯条选用和安装、起锯的方法、运锯的方式、运锯动作要领以及如何保证锯缝平直、防止锯条折断等。在这一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操作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通过教师讲解、演示,使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为规范化地执行每一个动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练习。在练习开始时,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注意范围小、忙乱、紧张等特点,要求学生只集中于个别技能练习。联系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练习,加强有用的反应,排除无用的反应,学生把各个子技能形成大的连锁。这一阶段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而增强了肌肉的感知力,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学生慢慢摆脱只对局部技能和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从而转向更高要求的发展,即要求用定理、公式、概念等方法解释一些技能,并用局部单元学习来整合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中加强对技能由单一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的讲解,并要求学生把各项子技能做出整体匹配。由于在第一阶段学习者已经牢固掌握了关于技能简单、局部的要求,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习者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教师依照动作顺序分别组织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在视觉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来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把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与动作表象相结合,化为自己的局部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观察,及时纠错,以防止错误动作养成习惯,影响整个操作技能的形成。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学生在动作视觉和动作实际效果的不断对比中,逐渐从依靠视觉控制动作发展到依靠动觉控制动作。在各个工序的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上,按照整个工艺过程,通过训练把局部的基本动作连贯起来,形成动作系统,进而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在这一阶段中,要让学生学会把各个基本动作有机衔接起来,逐步消除动作间的过渡和干扰,增强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使动作品质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并使之成为自动化动作。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并达到高度自动化。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按操作熟练程度、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程度来评价自己的技能,调节自己的活动,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这一阶段训练中,训练作品要具有典型性,质量要求要高,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同时,训练的多样性、趣味性会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主动性、自觉性,为整个技能的掌握提供保障。在整个技能培养过程中,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以便下一步对教学进行调整。一般可以从局部动作训练开始进行量化评估,每一个基本动作、每一个工件都及时认真进行评估,会对整个技能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也可以采用现代化及多媒体等设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反馈。在学期期中、期末考核中,把具体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和熟练程度作为考核标准。这样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双向把握,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对操作步骤有细微的辨别和观察能力,也可以使学习者更轻松自如地运用所学的操作技能。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第一,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国家已经对我国现在的职业情况进行了细化分类。并制定了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目前还没有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各级职业学校可因地制宜,自己制订有关标准,或请有关行业的专家与学校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制订。标准制订后,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教师可对一些技能的标准通过理论教学来进行解释,教学中可能要牵涉到一系列概念、规则、公式、定理,要求学生运用长时记忆中大量的知识对现有问题进行诠释,并在具体的操作运用中来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一些抽象的、细微的、不易观察的(如电子芯片、集成电路等)标准件做形象化的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场、实验室等实训基地或与企业合作,使学生对一些昂贵的、新颖的、庞大的机器设备有直观的认识。考核时也要严格按照部颁和省统一标准或学校标准来执行。通过学习与考核,使学习者不仅要对某一专业技能包含哪些步骤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而且要对操作步骤中出现的差错做出及时纠正。另外,学校所传授的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不能只注重理论化,还要注意与具体企业实务操作相结合,而且一些标准的制订也要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相联系,让学习者不仅有理性的感知,还有感性的认识。第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教师与学生是中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两者配合的协调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的效果。现代科学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自己的愿望,也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认真地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各种差异采取不同措施。因为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数量,更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有些学生在练习中自觉地按照教师讲的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练习,进步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反在操作技能的练习中也伴随着反馈,多次的练习与反馈使学习者知道练习的成败,使每次练习都有收获。第三,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体系。中职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社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制订培养方案。在我国资源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加强中职与企业的合作,并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发展中职的明智之举。中职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参加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当然中职校要抓住产业调整的新动向,摸清产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之忧。总之,在中等职校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使中职校生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格局,把中职校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1]潘寂.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5]庄志镐.动作技能训练中的“优化组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0,(4).[6]李向东,赵欣,黄强.试动对动作技能练习成绩影响的研究[J].理论研究,2001,(1).[7]单美贤,马万全.动作技能教学策略探析[J].职教通讯,2003,(9).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初探面对即将兴起的新一轮中职课程改革大潮,一些人态度悲观,认为随着基础教育生源总数的逐年减少,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必然渐趋萎缩,故而心存"课程改革何益"的疑虑。为打消此种疑虑,有必要认真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一、两大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中"中等"一词的含义一般理解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具体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2号文件)。也有人以为"中等"二字意指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中级专门人才",比如,以往的中专以技术员级的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而"技术员"在工业企业人才类型中属低于工程师类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高于技术工人类的低级专门人才的"中级"专门人才。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中职专业以"初级专门人才"(即具备上岗资格的初级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并且专门人才的水平等级应在本类人才内部区别(如会计中的初级、中级、高级,工程师中的助工、工程师、高工等),不应引入企业人才类别的概念。同时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教育的发展,多数企业已不再将中专毕业生直接录用到技术员岗位,因而此种理解不被普遍接受。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属性似乎显而易见,但仍有必要在与一些相关概念的属性区别中加以明确。
首先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区别。职业技术培训一般内容单一,着眼于专门职业技术知识的介绍和专门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职业教育则从属于教育,"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教育概论》人教社1991年6月版P8)。它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初中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1号文件)相对职业技术培训来说,"职业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它着眼于人在职业活动方面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其次与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的区别。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所涉及的职业教育内容很少,但国外(如美国)基础教育中很早就设置了职业教育的内容。比如,小学就有大量的职业介绍,国家法定每年4月22日为"带孩子上班日,这一天学校不上课,家长要把孩子带到班上,使孩子了解成年人的职业生活和社会上的种种行业。中学里设置职业模拟课,增加孩子对职业活动的认识。孩子到10岁左右就可以从事各种有偿劳动,到社会上去打工,尝试职业活动,以便今后的职业选择……(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此类职业教育包含在基础教育的内容之中,目的是使孩子逐渐形成对社会职业活动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职业倾向,以便成年期的职业定向。有迹象表明此类设置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中将有所增加。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与此类教育有着质的区别。基础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定向为目的的职业活动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则是职业定向后以取得上岗资格为目的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对象不是儿童而多是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成年期、已对社会有了相当了解并通过专业选择确定了职业方向的青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同上)。
"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中职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相对于普通高中的教育种类,主要决定于它的职业教育内涵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因而可以认为,"职业教育"是奠定中等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
二、两大内涵形成、长消、对立统一的决定因素
中职教育两大内涵的形成、长消各有其决定因素。教育本来负有帮助人社会化的任务,而职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因而职业教育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社会以来,社会行业、职业种类日趋增多并专门化,帮助人们具备条件以进入并高效从事专门职业工作的职业教育也就相应地大规模发展起来。职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生产及行业的发展水平、社会行业发展提供的工作岗位增多、对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要求的变化等都有关,并能导致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的需求增加取决于社会中人的职业活动状况,个人择业、上岗、岗位晋升、转岗等都会引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许多职教工作者由于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大发展引发的职业高中热、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造成的中专教育低迷以及人才劳动力选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兴起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潮……因而对此深有体会。而行业用人和个人求职首先求助的就是帮助人取得职业入门、上岗资格的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可见,中职教育的"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这一内涵具有深刻的社会生产发展的背景和原因,这一背景和原因最终决定着中职"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这一内涵的兴衰长消。
中等职业教育的另一内涵--"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从属于帮助人具备起码水平的一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对预备人才质量的基本要求、社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社会与家庭对教育费用的承受能力,而其总体规模则受制于人口出生率。我国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有限,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形式并存于普通高中教育。至上世纪末,我国(尤其我市)由于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职业领域竞争激烈,对预备人才的基本水平要求也提高了新增劳动力没有高中阶段文化基础便难以进入职业领域并持续发展,因而要求高中阶段基础教育有较大的发展。此时社会与家庭对高中阶段基础教育费用的承受能力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市人口出生率趋低,基础教育的生源总数趋少,同时社会存在鄙薄职业教育,以普通高中为高中阶段教育正统的意识,致使近年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普通高中扩招,职普招生比例有所下降。元怪乎有人表示出"普高再扩招,中职便无生可招"的忧虑。
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各有其形成原因和决定因素,而两者相互联系、统一在中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中也事出有因,其内在的必然性是教育内容上的衔接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基础教育无法满足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全部教育需求,必要的基础教育之后,人们总要寻求职业教育的帮助;同时绝大多数职业教育(即使是初级水平的职业教育)也必须以具备高中阶段基础教育水平为前提,学生如果不具备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就难以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然而,中等职业教育中两大内涵的联系与统一,也有其外在的偶然性。如果不是建国后40年我国、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特定情况,我国的初级水平的职业教育未必与中职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相结合,而有可能与普通高中相衔接。特定的情况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将两大内涵联系统一在一起,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这一特定事物,变化了的情况在变化了的时间和区域内也可能改变两大内涵的联系和统一,促成中等职业教育这一特定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三、中职内涵探讨的意义
探讨概念内涵是为了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以便明确这一事物与相近或相关的其他事物的区别。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有利于我们厘清许多与中职工作有关的认识。比如:中职教育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教育吗?显然不是。中职教育的内涵决定了它以具备初中毕业文化基础、寻求初等职业教育帮助的人为教育对象,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当今即使是北京市,社会上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有统计说,北京市青壮年人口中,40%没有高中学历,其中相当部分有初级职业教育需求,这些人应该说是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潜在生源。另外,在已具备高中毕业文化水平甚至更高学历的人中也未必没有中职教育的潜在生源,以往成人中专一些热门专业(如财会、计算机、导游等)的课堂上,时常可以看见大专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在津津有味地听课,因为他们是这些专业的门外汉,又想取得入门资格。针对上述一些教育需求,教育部文件说"学校可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探索……弹性学习制度,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完成学业"。(《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2号文件),我市进行了职成融通的中职教育结构调整,这些都是政府的应对之策。问题在于我市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由普通高中校转变而来,长期以来又承担着应届初中毕业生教育的任务,因而形成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教育对象的思维定势,一旦应届初中生生源萎缩,就误以为自己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又如,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是否只能局限在初级水平等级上?以往确实是这样的。但社会生产与职业教育发展至今,人才市场统计表明,具有初级水平的求职者"供大于求",求职者在"中、高(技术水平)等级上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北京:什么人在找工作什么工作在找人》2001年3月16日《生活时报》)关于人才的成长途径,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仍然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见,不上大学、选择职业学习然后就业的人,获得了初级技术水平还可以继续提高职业水平,并成为职业工作中的"状元"。取得初级技术水平的中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相当时间后,希望得到职业水平提高以便职业晋升,仍然会到职业学校来寻求帮助。国外将此类教育称之为"回流教育"。回流教育是社会生产、行业发展以及社会从业人员自身发展向职业教育提出的需求,它将导致职业教育由低到高的系列化,而在这种职业教育水平系列化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职业教育资源的中等职业教育,未必只能圃于初级技术水平等级而无动于衷,置身事外。
再者,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是否等同于普通高中教育?首先从目前教学科目及学时安排上看,中职文化基础课的科目要少于普通高中,科目所占用的总学时也少于普通高中近30%,如中职语文课总学时为272个(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教育部教职成[2000]7号文件),而普通高中语文课总学时为384个(据《普通高中语文课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如此距离使中职文化基础课只能"相当于高中水平"而不可能等同于普通高中。再就生源比较,由于普通高中扩招吸纳了初中毕业生中优秀生源,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往年大大下降。据初步估计,我市2000秋中职新生中有40%左右不具备初中毕业水平。这就在实际上形成了当前中职文化基础课初中文化补习和高中阶段教育并存的局面,这是与普通高中很不一样的。据预测,中职应届生生源质量在若千年内没有转好的趋势,而我市中职应届生以外的生源,据以往成人中等学校的观察,也多为低质生源。生源质量状况决定了中职文化基础课具有低起点的特点。另外中职文化基础课与普通高中课的不同,还在于不同的人才类型培养目标。中职培养职业人才,而普通高中为学生日后进入学术领域做准备。中职文化基础课由于有这种低起点、短时限、为进入职业领域提供必要准备的特点,就必然在课程标准乃至内容功能上有别于普通高中教育。而正因如此,中职的文化基础教育也就难以被一再扩招的普通高中教育所替代。
还有,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可与中等职业学校划等号。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而中等职业学校是具备中职教育功能的教育机构。即便中等职业教育有其质的规定性,教育功能有限,也难以限定中等职业学校的全部功能,更何况中职的内涵与功能在新的形势下将空前丰富。
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区别与中职有关的各个事物,还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定现象。回顾中职20年的奋斗经历,中等职业学校(尤其一些基础薄弱的普通中学转成的中职学校)由于顺应社会生产和行业发展,以及当时社会对人才质量的基本需求,奋力从事职业教育因而红火兴旺于一时。而近两年中职的整体滑坡,客观他说,原因不全在普高的扩招上,比如:专业设置布局不合理导致某些行业求职者过剩,而某些行业缺乏起码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等级水平单一且偏低导致初级水平求职者过多而中高级水平求职者缺乏,学习者职业持续提升通道不畅;中职学校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质量效益,以至无论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难以满足当前行业用人质量规格和个人就业需求……凡此种种,均不能表明中职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而只能表明中职教育的操作没有随生存环境、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致使自己偏离了中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的基本性质。从内涵探讨的角度,可以认为近年的中等职业教育模糊了自己的两大本质属性,"迷失了自我"。
其实无论概念还是概念的内涵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产物,人们探讨概念内涵、探讨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无非是要搞清楚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笔者认为,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与其将以往的中职看作高中阶段基础教育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权宜形式,不如将以往的中职看作必将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雏形。中职姓"职"而不姓"基",普通高中基础教育无论怎样发展,都不可能取代中等职业教育。但是如果中职教育工作者不能在工作中弃旧图新,加强内涵建设,彰显本色,自主发展,则有可能贻误前程。旧的北京市中职已留在20世纪,新的世纪将拥有新的北京市中职。当前正值兴起的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正是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以求崛起、新兴的关键举措。新形势新观点新特色——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赣榆县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徐春艳【摘要】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要树立“大教育观”,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和新变化,注重科学管理,切实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教学效益,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再创辉煌。【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创新党的“十六”大提出:“整合资源,进一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坚持教育创新”,为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数以亿记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大事。农村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各行各业培养第一线的生产、管理等技术人才和劳动者。因此,作为职业学校,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逐步提高办学效益,才能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创新办学思路。1、扩大办学规模,追求规模效益。我国现有的中等职业规模普遍偏小,规模效益低下,通过原地扩建,撤并、联合办学等形式,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提高学校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进而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2、加强骨干专业的现代化创新。专业特色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即围绕市场设置专业,依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的良好对接。从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中,从对缺少一技之长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中,找到中职教育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才能使中职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相适应,不断增强专业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同时,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整合专业劳动中介机构介入毕业生安置工作,实行市场运作,一是可以减轻学校毕业生安置的压力,二是更加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从而使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推得出。如对于与传统产业部门和行业有关的专业,如纺织、煤炭、农业、林业、加工业等,因其市场容量相对缩小,需要能力相对过剩,要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快专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并办好办学条件好质量高、基础牢靠、规模较大的专业。对近年来增长较快,趋于成熟,市场需求逐步上升的专业,如家电、汽车、服装、电子等,要在正常竞争的基础上,提高规模效益,鼓励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形成集中优势或辐射中心,以带动相关学校的发展。对于尚未起步或处于上升期,潜力巨大的专业,如通讯、生物、新材料等,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就学者有较强的吸引力,市场需求量大,故可以市场导向为主。3、改革办学体制。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职业学校体制改革应面对各种层次的学生灵活办学,推广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要改变过去传统职业教育统一培养规格、统一课程、统一管理的状况,给学生自主,有的善动手,让他们多学些技能,理论课程可适当降低要求;有的学生有意自主创业,就给他们提供创业教育;有的人准备升学,就提供相关条件;有的学生愿意先工作或创业,积累实践经验或取得一定收入后再继续学习,学校可允许暂停学习,这样适应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育选择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更加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4、实行开放式办学。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教育相结合;面授课程与远程教育相结合。产、学、研结合,校、点合作,产教一体化,将课堂伸向市场。如发挥农科教示范基地作用。农科教结合广建示范基地是推进“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客观需要,基地因地制宜,上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横联地方农业、科技单位,下辐射到千家万户,集人才培训、项目试验、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产品销售等为一体,逐步发展成为规模化的生产基地。通过建立或参与建立各级各类市场,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提供生产、技术、信息服务,带动农民科技致富,同时便于教学和实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办学能力。二、提高办学效益。教学质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核心。因此必须调整质量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当前,重要的是要使职教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把应用教育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术资格标准办学,对学生所学的技术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因为二十一世纪是发明创造、技术创新的世纪,凡是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其国民的发明创造、技术创新能力都很强,欧、美、日等国之所以强大,无不与其重视对学生发明创造、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紧密相关的。所以,中等职校应主动按照国家规定的训练标准去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以专业理论、技能和实践科目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打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队伍和为“三农”服务的科技人员。职业学校要树立“大教育观”,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和新变化,注重科学管理,切实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再创辉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题记: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事物不断出现,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邓小平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有关精神《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2.系统论原理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开放”是指一事物系统与其它事物系统处于积极的相互作用和信息、能量交换状态。通过开放,系统吸收信息、能量,输出信息、能量,发挥系统的作用,使系统内部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发展。开放是一切事物系统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开放性。“学校即社会”,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并且与更广更大的系统(学生家庭、社区街道乃至整个社会)密切联系着;德育教育是一个需要学校内部的各组织、学科、班级和每一个教师、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协力完成的系统工程。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是开放性的。3.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理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创造性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指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到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些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陶先生的儿童教育“五大解放”的理论思想,对我们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同样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即不能将德育课教学应有的广阔的空间局限在课本上,而是要着力拓展德育课教学的空间,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就是在以上精神、理论和原理指导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吸收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与经验而提出来的。该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学校德育课教学看作是一个与内外诸系统相互协调的开放性系统,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使学校教育内各系统相互开放协同,形成一个有利于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丰富、和谐的学校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成为社会大家庭中自食其力、有所贡献和自尊、自信的成员。二.课题研究现状分析1)、对学生德育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渴望了解社会,希望德育课教师能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就他们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下岗再就业工程,社会保障体系,腐败现象,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德育课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种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早已令学生厌倦,这就要求广大德育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觉悟。职高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意志品质较差,理想道德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性情比较冲动,个人主义问题突出,另外.职高学生进入社会相对较早,受外界的诱惑较多,容易染上“拉帮结对,哥们义气,贪图享乐”等恶习。因此,如何帮助和引导职高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就成为德育课教学的艰巨任务。然而职高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通过精心选取样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有关“德育课兴趣”问题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项目浓厚兴趣有兴趣无所谓毫无兴趣人数8204524比例8%20%45%24%调查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职高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德育课,主要原因大致为:第一,学生自身的因素:正如前面提到的职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加上德育课会考的取消,应试压力减轻等,他们往往重视专业课忽视德育课.第二,教材方面的因素:目前采用的职业高中德育教材内容的空洞枯燥、脱离实际、“滞后性”等,使学生觉得学了也没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信心第三,社会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部分人日益强化的物质利益观念和行为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不协调,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等倾向。这对我们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部分职业高中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的精神越来越淡薄,而表现出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思想倾向,从而使部分学生无法接受德育课的正面教育,甚至将德育课贬为说教课。2)、课题研究的有益尝试:近几年来,我校德育教师在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对实施开放性德育课教学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1)开展“小课堂、大社会”的专题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5分钟时政演讲,时政辩论赛等方式。(3)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教学课件、录象、音乐。(4)进行课堂教学创新设计。如李剑老师的《职高生关心时政程度及原因的调研报告——兼述新闻采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训练途径》、《时政课教学的创新设计与探索——从“回归,我的澳门”研究课中得到的启示》、《“模拟法庭”教学教学设计与启示》。(5)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6)组织各类兴趣小组,拓宽学生视野。这学期我们组织心理健康兴趣小组、时政兴趣小组、运河文化研究小组、信息收集与处理小组。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中学德育课是一门以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常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任务的课程.此外中学德育课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法制教育以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责任心教育等重要任务.德育课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教学目标的时代性以及教育任务的艰巨性,要求德育课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创造性,才能提高德育课教育教学实效。1、实施开放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半径”、“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变“学堂”为“讲堂”,“上课讲条条,学生记条条,考试背条条”的德育课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德育课教学的可信度和实效性,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改进职业高中德育课的教学方式,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有助于促进课程、教法、学法、考法的改革,增加知识信息量,强化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2、实施开放性教学有利于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取得优势,依靠的不经济是物质资源,而且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联合国曾在我国召开了一次主题为“为迎接21世纪挑战的教育改革”的国际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80多位专家,分析了世界面临的挑战,他们提出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德育问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如今科学技术提高了,经济发展了,但年轻一代的道德水平却下降了,以致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日本教育界的权威人士认为,他们在搞现代化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中最严重的教训就是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只注重培养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品德。中学政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能否提高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我国教育能否为21世纪培养合格人才3、实施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觉悟,拓宽学生视野的需要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渴望了解社会,希望政治教师能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就他们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下岗再就业工程,社会保障体系,腐败现象,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种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早已令学生厌倦,这就要求广大政治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觉悟。总之,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环境顺应我国基础教育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趋势,中学德育课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使之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宗旨,并有效的指导中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即是新世纪德育课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广大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这里,我们主要以实施开放性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