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徐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徐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徐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徐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徐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徐详解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优选)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徐目前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2案例一、苯中毒2002年2月26日,温州市某鞋材加工厂工人陈某(20岁,湖南人)开始从事鞋底清洗工作。6月6日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症状,即回老家休养。因症状不断加剧。7月14日前往医院治疗,入院后7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诊断结果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颅内出血而致死。经温州市职业病诊断小组诊断,陈某系职业性苯中毒死亡。中毒原因分析原料使用:使用的清洗液中含有40%的纯苯(剧毒)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车间生产环境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达29.6倍。

危害告知:劳动合同中没有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职业危害的告知内容。目前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3案例二、正已烷中毒2000年7月,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的台资制鞋企业(安加鞋厂)27名打工妹正已烷中毒(四肢麻木,肌力下降)目前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4案例三、1、2二氯乙烷中毒2003年台州某制鞋企业,二名工人工作4个月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直至神志模糊,逐步加重,“中毒性脑病、脑水肿”,经治疗无效死亡。使用的原料有:PU510胶、“天那水”、包头胶。现场模似试验(天那水):1、2-二氯乙烷浓度达383mg/m3(标准15mg/m3)原料使用:使用的胶粘剂中中含有1、2-二氯乙烷(高毒),而且成份不清,盲目使用。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车间生产环境浓度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手工操作直接接触,无有防护措施,经皮肤吸收。

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状未及时治疗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死亡。目前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5鞋用胶粘剂的现状2004年对127种胶粘剂检查、检验结果:苯超标率15.74%甲苯、二甲苯超标率22.05%1、2二氯乙烷超标率2.36%二氯甲烷超标率2.36%无中文警示说明的产品:46%目前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6案例四: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嘉兴某制革企业工人,男,18岁,2003年7月2日进厂,干法生产线,从事涂头作业。2003年12月11日,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皮肤和巩膜黄染,但未就诊,继续工作;12月13日清晨因症状加重不能继续工作(上夜班),请假离厂,但仍未就诊;12月15日出现意识异常;12月16日被家属送某综合性医院就诊,以病毒性肝炎收入院;12月17日上午,吐咖啡色液体,意识不清,诊断为中毒性肝病。12月24日夜死亡。死亡诊断“中毒性肝病”并发“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昏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目前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7二甲基甲酰胺理化性质:无色、淡的胺味的液体。相对密度0.9445(25℃)。沸点152.8℃。蒸气密度2.51。接触机会:主要用作萃取乙炔和制造聚丙烯腈纤维的溶剂,亦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制药、石油提炼和树脂等工业。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健康影响:皮肤:污染皮肤可致轻、重不等的灼伤,皮肤起皱,肤色发白,伴有灼痛感,严重者可使皮肤胀肿,剧烈灼痛。眼:污染眼引起灼痛、流泪、结膜充血;严重者可引起角膜坏死。胃肠道症状: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便秘等,少数病例有中上腹痛。肝脏:急性中毒时肝脏损害常较为突出,患者有明显乏力,右上腹胀痛,不适,出现黄疸,肝脏逐渐肿大,有压痛,常规肝功能检查示异常,其中血清转氨酶升高较明显。病变一般不严重,经治疗可逐步减轻,数周内病情可完全恢复。严重急性中毒:表现为重症中毒性肝病,职业性中毒为少见,接触高浓度,尤其是皮肤污染严重,未及时彻底洗清者,应警惕发生严重中毒。特殊危险者:原患有各种原因的肝脏疾病者,对DMF较为敏感。目前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8中毒原因分析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车间岗位DMF浓度为102.52mg/m3,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手工操作直接接触,无有防护措施,经皮肤吸收。

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状未及时治疗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死亡。个人防护:不到位,个人敏感性较高等因素有关。目前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9案例五:矽肺2004年5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温州市龙湾区陶瓷制品加工企业矽肺事件陶瓷制品加工企业中造成数十名工人患矽肺。1993年泰顺县496名职工承包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吴家岭隧道的南北段工程,因工作场所无任何防护措施,致使196名职工患尘肺(已死亡10人),年龄最小的22岁,工龄最短的为1个月。2005年泰顺县某叶腊石矿455名工人体检发现约有90名矽肺病。目前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0发病的原因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通风除尘设施,车间生产环境粉尘浓度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包装手工操作,无有效个人防护用品。粉尘特征:岩石含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极高。

职业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状未及时治疗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目前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1案例六:化工企业职业中毒2005年2月1日宁波某光学有限公司一女工发生三氯乙烯中毒死亡。2005年2月1日宁波某光学有限公司一女工发生三氯乙烯中毒死亡。赔偿30万元,行政处罚20万元,停业整改三个月。目前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2中毒原因作业环境:生产车间全封闭,采用中央空调,无通风排毒设施。车间生产环境浓度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三氯乙烯浓度测定结果:396.7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无有效个人防护:手工操作直接接触,无防护措施,经皮肤吸收。

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状未及时治疗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死亡。职业病危害未告知:劳动者不知道毒物危害及防护知识目前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3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目前十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4案例七:化工企业职业中毒2003年4月,台州某化工有限公司氰乙酸甲酯车间氰化工段职工操作时不慎吸入氰化钠气体中毒死亡。侵入途径:在室温下职业性中毒主要为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在热处理时吸入氰化钠形成的蒸气而引起,蒸气浓度高时也能从皮肤吸收一部分。中毒表现:人在吸入高浓度气体或吞服致死剂量氰化钠时,几乎可立即停止呼吸,造成猝死。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现乏力、头昏、头痛、胸闷及粘膜刺激症状。随后呼吸加快加深,脉搏加快,心律不齐,瞳孔缩小,皮肤粘膜呈鲜红色。接着出现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昏迷和血压骤降,呼吸表浅而慢,以至完全停止。随后,心脏停博而死亡。目前十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5案例八:化工企业职业中毒2003年10月8日上虞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因生产设备意外破裂而引起的二甲基硫醚泄漏中毒事故,中毒人数5人。目前十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6案例九:造纸企业职业中毒2003年5月12日富阳市某造纸企业4名中毒,其中3人已死亡。2003年6月20日晚慈溪市某造纸厂急性中毒7人,其中6人死亡。中毒原因作业环境:化浆池半封闭,硫化氢浓度较高。无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警示标识:无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无有效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病危害未告知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劳动者不知道毒物危害及防护知识。应急救援不当:导致伤亡人员增加。目前十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7案例十:刀具厂职业中毒2003年10月5日下午4时,温州某金石刀具股份有限公司造成急性中毒5人,其中4人死亡。电镀废水处理设备,因使用过程中发现废水处理罐渗漏,进行检修,排废水完毕;1名工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开始清理罐体中的污泥,昏在罐内;另一名工人抢救,即摔至罐底。后经消防官兵戴上防毒面具等进入罐中救出,送医院救治。主要工艺有镀铜、铬、镍等,使用氰化钠、氰化亚铜等氰化物剧毒品,并产生电镀废水,经处理后排放。含氰含碱废水→氰集水池→氧化反应池→沉淀反应池→沉淀池。事故现场监测:硫化氢7.7mg/m3,氰化氢0.77mg/m3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MAC:硫化氢10mg/m3,氰化氢1mg/m3

)。目前十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8B、立法对职业危害的管理

《宪法》第42、43、44条对公民劳动权利和义务,对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十三章一百零七条,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和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是制定和执行其他劳动法律法规的依据。与生产安全健康有关的内容包括: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放假的规定;关于用人单位在安全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劳动者安全健康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伤亡事故管理的规定等。目前十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七十九条,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基本管理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对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对职业病病人的治疗与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目前二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20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全国人大(02.05.01)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05.12.01)3、《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02.05.01)4、《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06.07.27)5、《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生部(06.03.01)6、《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02.05.01)7、《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卫生部(07.11.01)8、《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02.05.01)9、《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卫生部(01.08.26)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21职业病防治法目录

第一章总则(1--12条)

第二章前期预防(13—18条)

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19—38条)

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39—54条)

第五章监督检查(55—61条)

第六章法律责任(62—76条)

第七章附则(77—79条)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22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用人单位劳动者履行保护健康义务主张健康权利政府监管部门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23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放射事故管理规定配套规章:职业病分类目录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卫生监督程序······尘肺病防治条例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24

我国职业病情况:卫生部部长陈竺2009年4月24日在我国保护农民工健康高层论坛会上指出: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尘肺和职业中毒居高不下。截止2008年底,各类职业病累计70多万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近64万例,已死亡14万多例。近几年,平均每年新发现尘肺病1万多例,同时尘肺病发病工龄明显缩短,急、慢性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据专家估计,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职业病总数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25

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高达2500万人以上,农民工已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我国在职业病防治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只要我们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到2020年就会实现生产安全健康(健康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达到和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26正题把防治知识带回家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27

第一节职业性危害概述一、何谓职业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不良影响、中毒、伤亡、健康损害或精神影响)。二、来源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28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3、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①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②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③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29

第二节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1、化学性危害因素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此外,还有放射性物质和粉尘,共十个方面。2、物理性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电离辐射3、生物性危害因素——细菌和微生物(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心理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目前三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301、化学性危害因素(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把危险化学品分为8大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目前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的危险化学品有3823种,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的剧毒化学品有335种。这些物品从不同层面上会对人造成伤害。(2)放射性物质可导致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亚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等11种放射性疾病。(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可导致尘肺病的粉尘分为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它粉尘等13种。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312、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因素主要有噪声、振动、高温、低温、x射线等电离辐射。(1)噪声:声强和频率无规律的声音,使人心烦意乱,长期接触可引起听力损失和健康损害,可发生噪声性耳聋。噪声分为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噪声;根据持续时间和出现的形态分为连续噪声、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根据频率特性分为低频、中频、高频、窄频和宽频噪声。

声音强弱用声强和声压级表示,其单位为分贝(dB)。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对噪声给予了规定:室内可接受的为30~50dB;工矿企业为85~90dB。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32(2)振动振动是一个质点或物体沿直线或弧线相对于基准位置(平衡位置)作来回往复的运动。根据振动的物理性质分为:机械振动周期性振动非周期性振动简谐振动非简谐振动随机振动冲击振动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33表示振动的物理参数有:振动频率(Hz)—1秒内完成振动的次数;振幅(mm)—振动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位移—振动体与平衡位置距离的瞬时值;速度(m/s)—单位时间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m/s2)—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其中频率和加速度是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本参数。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34(3)高温高温(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常以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来评价高温车间气象条件的,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和辐射热四个因素。高温的危害是职业性中暑。

WBGT是由黑球温度(tg)、干球温度(ta)、自然湿球温度(tnw)三个部分构成的。其中黑球温度读数受空气温度、风速、辐射热和空气湿度的影响。学者们经过长期实验研究,认为这三个读数如按下列方式计算时,所得的结果可以比较正确地反映工作地点的气象条件,即: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35

(4)其它异常气象条件如低温(冻伤)、高湿(风湿)、高气压(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等。(5)电离辐射有x、α、β、r射线和中子流等,可使人体发生不同形式的放射病。(6)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363、生物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炭疽主要分布于畜牧业、皮革业和动物饲养员(屠宰、皮毛加工);森林脑炎主要分布于伐木业、护林业和狩猎业;布氏杆菌主要分布于肉食品制造业和畜牧业。

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374、心理、生理危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视力及其它负荷超限造成的劳动性损害。禁忌作业—违反规定的作业造成的劳动性损害。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及其它心理异常造成的劳动性损害。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及其它辨识缺陷造成的劳动性损害。此外还有强迫性体位、工具不合适、作业空间狭小、通道和道路有缺陷等造成的劳动性损害。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38第三节职业危害的表现1、职业病分类:《职业病名录》(卫生部和劳动部2004年4月18日)分为十大类115种。①尘肺(13种):如矽肺,石棉肺,电焊工尘肺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如放射性肿瘤③职业中毒(56种):如氯气中毒,甲醇中毒④物理因素职业病(5种):如中暑,手臂振动病⑤生物因素职业病(3种):如森林脑炎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如接触性皮炎,痤疮,溃疡⑦职业性眼病(3种):如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如噪声聋⑨职业性肿瘤(8种):如苯所致白血病⑩其它类(5种):如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392、职业中毒表现及相关物质(1)刺激性气体①物质种类(共十三类)酸:盐酸、硝酸、硫酸、高氯酸、铬酸等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铬酐等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卤族元素:氟、氯、溴、碘无机氯化物:光气、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三氯氧磷、三氯化砷、四氯化硅等卤烃:氯化苦(硝基三氯甲烷)、卤代烷类等

目前四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40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酸甲酯、甲酸甲酯、醋酸甲酯等醛类:甲醛、乙醛、丙醛等醚类:乙醚、氯甲基甲醚等氟代烃类:氯氟丙烯、八氟异丁烯、氟光气等成碱氢化物:氨强氧化剂:臭氧金属和类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等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41②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对机体的作用表现为对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最主要的病状(7种)是出现呼吸系统的改变,轻者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则致喉头水肿、喉痉挛、支气管炎、中毒性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并发或伴发心肾等实质性脏器病变直至危及生命。神经系统:一般有头晕、头痛、恶心、乏力;重症中毒缺氧时烦躁、昏迷、惊厥,甚至呼吸麻痹或心跳骤停。循环系统;常见心肌损害和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重症肺水肿可出现休克。血液系统:使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80%;氮氧化物中毒时可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42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及肝脏损害,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发热:有机氟化物烟尘热及氧化镉中毒早期出现的铸造热型发热;并发肺水肿者也常有发热症状。纵膈气肿、颈部皮下组织气肿:氮氧化物、氨、有机氟裂解殘液气中毒时发生。肺水肿:刺激性气体引起的严重症状;重症肺水肿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水肿的发病机理(肺泡和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神经体液因素、缺氧)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43③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性中毒:眼和上呼吸道炎症: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咽喉疼痛、充血、呛咳、胸闷等。窒息状态:呼吸道机械阻塞等。呼吸道炎症:咽喉疼痛、充血、呛咳、胸闷等。肺水肿:早期呛咳、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烦躁、头痛、乏力、恶心等全身症状;肺水肿期,呼吸极度困难呈端坐呼吸、口唇及指端紫绀,咳白痰或粉红色泡沫样痰。慢性影响:较长时间的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44(2)窒息性气体—以气体形式侵入机体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物质(共三类)。单纯窒息性气体(惰性气体、乙烷、乙烯、水蒸气)—这类气体本身毒性低,由于它们的存在降低空气中氧的浓度,血液不能从吸入的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结果动脉氧分压下降,使组织细胞的供氧能力减少,导致机体缺氧窒息。空气中通常氧的浓度约为21%,当其低于16%时,表现为呼吸困难;低于10%时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45血液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苯胺及硝基苯等)—血液以化学结合方式运输氧气(化学窒息性气体),这类气体阻碍血红蛋白对氧气的结合能力,或妨碍血红蛋白向组织细胞释放携带的氧气,造成组织供氧障碍而发生窒息。细胞窒息性气体(氰化氢、硫化氢)—这类气体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使之失活,直接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使生物氧化过程不能进行造成组织细胞缺氧。

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46(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芳烃类、卤烃类、脂肪烃类、有机农药)其毒害作用较复杂主要有:(对粘膜和皮肤的刺激作用或致敏作用、侵犯神经系统、损害造血系统、损害肝脏、损害肾脏和膀胱、致癌作用)(4)金属和类金属——在107种元素中有91种金属元素。金属有重金属和轻金属,以相对密度4.5为界。类金属指的是具有部分金属特性的物质(硅、硼、锗、砷、硒)。金属的毒害作用也很复杂,金属不同中毒症状和毒害作用不同。与金属的性质(溶解度、分子大小)、毒害作用机理、进入人体的方式及状态有关。例如汞(p158)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473、尘肺的表现—因吸入粉尘,肺内有粉尘潴留而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的疾病称为尘肺。(1)影响粉尘致尘肺的因素:化学成分(尘中SiO2的含量愈高,危害愈大)、粉尘量(与粉尘浓度、可吸入的比例、呼吸道清除能力有关,粉尘量越大毒害越大)、粉尘颗粒(只有1~5μm直径的尘粒容易吸入肺泡腔或呼吸细支气管,并在其中沉积)等。(2)尘肺临床表现:①全身性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衰弱综合症。如食欲不振、上腹胀气、大便秘结;无力、头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气短、咳嗽、胸痛等。②体征可见唇、指甲紫绀;鼻腔粘膜萎缩、咽喉发红。③晚期可并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甚至肺结核。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484、灼伤——由于热力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由此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或中毒称为灼伤。(1)灼伤分类:按灼伤原因分为:火烧伤、热力烫伤、化学性灼伤。按灼伤部位分为:体表、呼吸道、消化道、眼灼伤。(2)化学性灼伤的常见物质酸性物质(无机酸:盐、硝、硫酸等;有机酸:甲酸、乙酸、氯乙酸等)碱性物质(无机碱、有机胺等)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碱金属、强氧化剂、黄磷、三氯化磷、三氯氧磷等)有机化合物(酚类、醛类、酰胺类等)目前四十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49(3)灼伤程度及面积估算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深度(分为三度):I度灼伤:皮肤发红,无水泡,有灼痛感。II度灼伤:浅II度时皮肤有水泡,泡内有浅黄色液体,泡破后创面潮红,感觉很痛;深II度时创面苍白无明显疼痛,可无水泡,水泡壁较厚,水泡破后有针头大小的红点。III度灼伤:局部苍白,失去弹性,像皮革样硬韧或呈黑痂,末梢神经遭受破坏,疼痛不明显。化学灼伤的面积估算:用“手掌法”估计,五指并拢一个手掌相当于体总表面积的1%;手指分开则为0.25%。用“九分法”估计,头、颈占9%;一个上肢占9%;躯干占27%;双下肢+臀部占46%。目前五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50化学灼伤的轻重程度(用灼伤面积和灼伤深度表示,分为三度)轻度灼伤:面积小于10%,III度深度为0。中度灼伤:面积11%~30%,III度深度为1%~10%。重度灼伤:面积31%~50%,III度深度为11%~20%。目前五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51分度灼伤程度临床特点疼痛血管栓塞愈合/周瘢痕I度表皮红斑+—<1—浅II度表皮及小部真皮水泡++—2—深II度表皮及大部真皮苍白±网状3~5±III度表皮及全部真皮焦痂—树枝状植皮+化学灼伤的临床表现目前五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52(4)化学灼伤的现场救治①现场处理(争分夺秒)立即脱离现场,迅速脱去衣物。立即用大量的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min,注意保暖。酸性物质的灼伤用2%~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和湿敷。碱性物质灼伤用2%~3%硼酸溶液冲洗和湿敷。黄磷烧伤用清水冲洗或用湿布覆盖创面,以隔绝空气,阻止烧伤;也可先用2%的硫酸铜溶液擦洗创面,然后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氢氟酸灼伤用石灰水上清液浸泡、湿敷。苯酚和溴灼伤用70%的酒精外擦创面,然后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硫酸二甲酯灼伤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沥青灼伤用麻油、汽油或二甲苯擦洗。目前五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53②化学物质溅入眼内的处理方法酸或碱性物质溅入眼内先在现场迅速用清水冲洗,冲洗时一定要把眼睑掰开;而后送医院。电石、生石灰颗粒溅入眼内先用植物油或石腊油棉签蘸去颗粒后再用水冲洗。③急救治疗(5)化学灼伤的预防加强管理、强化安全卫生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生产现场管理,防止跑、冒、滴、漏,严格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配备急用药水:2%~5%的碳酸氢钠溶液;2%~3%的硼酸溶液;1%~2%的硫酸铜溶液等。设置危险岗位监督岗。目前五十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545、其它职业病表现(1)中暑①高温对人体的生理影响—高温环境下劳动会产生许多生理功能的变化,如:体温调节—正常情况下人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保持着身体的热平衡;当环境温度过高、劳动时间太长,人体产热、受热超过散热,导致体内蓄热,造成中暑。水盐代谢—出汗是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途径,能有效地防止体内蓄热。高温作业工人一天的排汗量约3000~4000mL,排出钠盐量约15~20克;若出汗过多,排盐过多,可造成盐水代谢障碍,甚至体内缺盐缺水。低钠血症,不能使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影响三磷本腺苷酶的活性,使钙离子不能隔离在肌质网中,致使肌纤维持续收缩,发生抽搐。循环系统改变—由于大量出汗,皮肤血管扩张,使血流量增大,而有效血容量减少,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速,血压轻度下降,脉压增大,导致心肌损害,甚至心力衰竭。目前五十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55

消化系统改变—高温作业会使胃肠活动受到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淀粉酶活性降低,引起消化不良或食欲减退。泌尿系统改变—由于大量出汗,使尿液减少,致肾血流量和肾小球过滤率降低,如不及时补充水,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严重时造成肾功能衰竭。②职业中暑表现职业中暑常表现为热射病与热痉挛同时存在,先是头昏、头痛、心悸、恶心、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等热衰竭表现,后皮肤干热、体温升高、闭汗等热射病表现。目前五十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56

中暑分为三级:先兆中暑—有头痛、头晕、无力、脉搏加快,体温基本正常,能坚持工作。轻度中暑—除有先兆嘴里表现外,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在38.5℃;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微、血压下降。重度中暑—除有上述症状外,出现突然晕倒、热痉挛,体温升至40℃。目前五十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57(2)手臂振动病表现由长期使用振动工具,接触手传振动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并伴有神经肌肉损害及骨关节改变。影响这类危害的主要因素有:①振动参量—振动频率和加速度振动频率为1~1000Hz能为人所感受;当振动频率为30~300Hz产生振动性白指;低频率(20Hz以下)作用于前庭、内脏器官和肌肉骨关节;高频率作用于神经末梢,引起末梢血管痉挛。振动加速度越大,冲击力越大,对人体的伤害也越大。②振动时间—接触振动的时间越长,振动越强烈,机体接受振动的能量越大,振动的损害越严重。目前五十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58③环境温度和噪音寒冷是促进振动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一般气温在15℃以下时容易发作振动白指。振动工具噪声的强度约为80~120dB。振动、噪声和寒冷是促进振动病发生的三大条件。④机体状况振动病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相同条件下,健康机体所受影响小些。此外,振动作业工作体位、静力紧张、加工物硬度等影响振动对机体的作用。目前五十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59(3)噪声聋表现长期接触强烈的噪声使作业者发生听阈位移,并不能完全恢复到原状态,造成噪声性耳聋。噪声对听力的损害程度与噪声性质、噪声强度、频率、专业工龄、年龄、缺氧等有关。噪声耳聋初期可出现耳鼓膜充血、内陷,自己感觉耳胀、耳痛、耳鸣,在听力曲线上3000~6000Hz处出现V形下陷,除对高频率听力困难外,交谈没有障碍。当发展到对语言听力范围500~2000Hz有障碍时,出现噪声聋。目前六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60(4)金属烟热表现金属烟热是吸入金属烟雾后机体的发热反应。又称铸造热、焊工热、氧化锌热、黄铜热等。冶炼、铸造、焊割、金属加工等作业人员应注意得金属烟热。某些金属加热到500℃时可形成直径<1μm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烟雾,吸入后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发热反应,并出现全身症状。如锌的熔点为419.4℃,易形成氧化锌烟雾,空气中氧化锌烟雾含锌达40mg时可发病,80mg时明显发作。除锌外,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有:锑、砷、铍、镉、钴、铜、铅、镁、锰、汞、镍、碲、锡等。前期,觉口内有甜味、全身无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并胸闷、咳嗽;发作时,出现寒战,发热达38~39℃或更高,眼结膜、咽、面部充血,呼吸和脉搏加快,肺部有干性罗音,白细胞增加、血糖升高等。目前六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61

第四节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存在:①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②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μ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目前六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62

③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④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⑤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目前六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63

新修订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了工作场所的339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粉尘有47种、生物因素有2种和10种物理因素接触的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规定了十一种物理因素的接触限值。目前六十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64

常见部分毒物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如下:

一氧化碳:30;氨:30;苯:40;甲醛:3;氯气:1;甲醇:50;汽油:300;硫化氢:10;铅:0.05;二氧化硅:2;水泥粉尘:6;石棉粉尘:2;煤尘:10。目前六十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65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六十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66

第五节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一、侵入途径

1、呼吸道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较大的粉尘大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气管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液运送到咽部排除,只有较小的粉尘才能到达肺部。粉尘微粒越小,对人体危害越大。目前六十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67

2、消化道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原因:一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毒物后没有及时用流动的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就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二是由于饮食、水等被毒物污染。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毒物的过程中应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后必须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接触毒物的衣物、鞋、帽应放在安全地方,及时清洗干净。目前六十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68

3、皮肤脂溶性毒物经皮肤吸收后,还需要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具有水、脂溶性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裸露的皮肤出汗时更容易被毒物侵害。

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1、毒物的分布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全身。当体内毒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发生中毒。目前六十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69

毒物在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不均匀,同一毒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也不相同,有些毒物相对集中在某些组织或器官中,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中,苯多分布在骨髓及类脂质中。2、生物转化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这个过程称为生物转化,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毒性(增毒作用)。(敌百虫——敌敌畏)目前七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70

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3、排除毒物代谢产物可经肾、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排除,其中经肾随尿液排除是最主要途径,常用测量尿中的毒物含量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的情况。目前七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71第六节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毒物)作用的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1、刺激性•对皮肤的刺激:许多化学品能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疼痛,这种情况被称作皮炎。目前七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72

•对眼睛的刺激:眼睛接触化学品会产生流泪、酸痛等感觉。伤害程度取决于毒性的大小和采取急救措施的快慢。•对呼吸道的刺激:呼吸系统接触化学品后会引起气管炎、肺炎、肺水肿。2、过敏皮肤接触环氧树脂等化学品会产生过敏性皮炎(皮疹或水泡)。呼吸系统接触甲苯、福尔马林等化学品会引起职业性哮喘(咳嗽、呼吸困难)。目前七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73

3、窒息(缺氧)

单纯窒息:环境中的氧气被惰性气体(N2、CO2等)所冲淡,当氧的浓度降到17%以下,机体会出现缺氧,引起头晕、恶心,严重者会死亡。

化学窒息:化学品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机体缺氧。O2+hbhbO2CO+hbhbCO。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大于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300倍以上,CO含量达0.1%时就会造成严重缺氧。还有氰化氢、硫化氢等毒物都会引起化学窒息。目前七十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74

案例:睡觉到半夜,危险悄悄降临临~八人煤气中毒2006年11月17日凌晨,在汉口江汉北路179号,八人回家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后,打牌到凌晨2点才睡觉,到3时许,屋内八人全部一氧化碳中毒。谭某首先感到头昏想吐,邓某上则所时昏倒地后用脚蹬门吵醒其他人,许某打电话报警,120赶来将八人送医院抢救脱险。目前七十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75

4、昏迷和麻醉乙醇、乙醚、烃类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出现昏迷和麻醉现象,严重者会死亡。5、全身中毒有些化学品会引起一个或多个系统中毒并扩展到全身。6、致畸麻醉性气体、水银、有机溶剂等会对胎儿造成危害,导致胎儿畸形。目前七十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76

7、致癌长期接触一定化学品会致癌,潜伏期一般为4~40年。如:砷、石棉、镍等会引起肺癌;苯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镍、木材、皮革粉会引起鼻腔癌;苯胺、皮革粉会引起膀胱癌。8、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80~85%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发育都有不同程度影响。目前七十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77

9、尘肺(矽肺)尘肺是微小尘粒沉积在肺组织中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性病变。潜伏期一般为5~15年。石棉、石英粉、滑石粉、煤粉、水泥粉等都能引起尘肺病。

毒物的危害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眼等部位的危害。目前七十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78第七节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分级涉及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高温作业分级、低温作业分级、噪声作业分级、粉尘作业危害分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分级、高处作业分级等。各种分级的标准依据不同标准。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1983年制定了《体力劳动分级标准(GB3869-83)》,1997年进行了修订,并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目前七十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79目前八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80目前八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81平均能量代谢率(M)的计算目前八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82劳动时间率(T)计算目前八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83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计算目前八十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842、高温作业分级依据标准GB/T4200-2008,该标准是84年、97年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该标准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以湿球黑球温度(℃)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WBGT指数)。WBGT是由黑球温度(tg)、干球温度(ta)、自然湿球温度(tnw)三个参数表示。目前八十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85依湿球黑球温度高温作业分为四级,如下表目前八十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86

不同工作温度、不同劳动强度下的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不允许超过表2规定的时间。目前八十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873、低温作业分级

《低温作业标准(GB/T14440-1993)》由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6月10日批准,于1994年1月1日实施。按工作地点温度和低温作业时间率,按低温作业分为四级(如表);低温作业时间率以下式计算:目前八十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88目前八十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894、噪声作业分级《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以接触噪声时间和等效连续噪声级确定噪声危害指数,按噪声危害指数分级。噪声危害指数计算公式:

I-(Lw—Ls)/6式中:I—噪声危害指数;

Lw—噪声作业实测工作日等效连续噪声级,dB;

Ls—接噪时间对应的卫生标准,dB;6—分级常数。噪声作业分组如下表。目前九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90噪声作业分级噪声危害指数范围噪声级数安全作业0I<00轻度危害10<I<1I中度危害21<I<2II高度危害32<I<3III极度危害43<IⅣ噪声危害指数与分级目前九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915、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1986年11月1日起实施。用三个指标(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和作业地点粉尘浓度的超标倍数)进行分级。为贯彻执行GB5817—86,劳动部制订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程(LD84-1995)》,使执行GB5817—86的现场操作具体化、科学化、规范化,并在全国范围内保持统一,以满足现场检测操作和数据对比交流的要求。

目前九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92目前九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93处理杂质后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目前九十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94生产性粉尘超标倍数的计算:

粉尘最高允许浓度取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中的规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按下表进行。目前九十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95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L/日·人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0-1-2-4-8-16-32-64<10-4000-6000>60000IIIIIIⅣ>10~40-4000-6000>6000>40~70-4000-6000>6000>70-4000-6000>6000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分级表目前九十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966、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于1985年12月1日起实施。分级原则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症状、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目前九十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97分级依据急性毒性:选择LC50或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以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目前九十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98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最高容许浓度:以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目前九十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99指标分级Ⅰ(极度危害)Ⅱ(高度危害)Ⅲ(中度危害)Ⅳ(轻度危害)急性毒性吸入LC50,mg/m3<200200-2000->20000经皮LD50,mg/kg<100100-500->2500经口LD50,mg/kg<2525-500->5000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可发生中毒,愈后良好偶尔中毒未见中毒,但有急性影响慢性中毒发病状况患病率高(>5%)患病率较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偶有中毒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无慢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慢性中毒后果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脱离接触可恢复,不致严重后果脱离接触可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致癌性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实验动物体致癌物无致癌性最高容许浓度/mg/m3<0.10.1-1.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目前一百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00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读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表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部分内容)级别毒物名称行业举例Ⅰ级(极度危害)汞及其化合物汞冶炼、汞齐法生产氯碱苯含苯粘合剂的生产和使用(制皮鞋)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砷矿开采和冶炼、含砷金属矿(铜、锡)开采和冶炼氯乙烯聚氯乙烯树脂生产铬酸盐、重铬酸盐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生产黄磷黄磷生产铍及其化合物铍冶炼、铍化合物的制造对硫磷生产及贮存羰基镍羰基镍制造八氟异丁烯二氟一氯甲烷裂解及其残液处理氯甲醚双氯甲醚、一氯甲醚生产、离子交换树脂制造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锰矿开采和冶炼、锰铁和锰钢冶炼、高锰焊条制造氰化物氰化钠制造、有机玻璃制造*非致癌的无机砷化合物除外。目前一百零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017、有毒作业分级《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规定了从事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的技术规范。于1991年1月1日起实施。(1)分级标准及指标值的确定方法依据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来确定。目前一百零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02①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的确定②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的确定目前一百零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03③毒物浓度超标倍数的确定依据《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GB13733-1992)进行,超标倍数依下式计算。目前一百零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04(2)有毒作业分级标准级别的评定①指数法——分级指数C按下式计算

C=D·L·B

②查表法——依毒物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级别、作业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并制定《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查表可知。

目前一百零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058、高处作业分级《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是对《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的修订,并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目前一百零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06目前一百零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07目前一百零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08目前一百零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09

第八节职业病预防

一、职业病预防原则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应遵守职业卫生(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原则,开展综合治理。

一级预防: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指对新建项目职业危害的控制;对现在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要进行改善,减少危害和污染,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目前一百一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10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职业危害特点和职业病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实行健康监护,早期发现、早期鉴别、早期诊断;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经常进行检查、检测,使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符合国家标准。三级预防:即对已经患职业病的员工,应尽快做出正确诊断。对确诊者,要保障病人享受职业病有关待遇,及时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能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人,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处理。

目前一百一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11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

1、职业卫生标准

常见毒物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如下:一氧化碳:30;氨:30;苯:40;甲醛:3;氯气:1;甲醇:50;汽油:300;硫化氢:10;铅:0.05;二氧化硅:2;水泥粉尘:6;煤尘:10;石棉粉尘:2。

目前一百一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12

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具体可按以下规定执行:(1)产生粉尘、噪声、毒物、辐射、高温等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应实行评价监测和定期监测制度,对超标的作业环境及时治理。(2)评价监测应由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的机构承担,并按照规定定期评价监测。生产使用周期在2年以上的大中型人工砂石料生产系统,在正式投产前应进行一次评价监测。目前一百一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13

(3)定期监测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监测,也可委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监测,其监测周期为:①粉尘:各粉尘作业区至少每季度测定一次粉尘浓度,作业区浓度严重超标的,应及时监测。按粉尘种类每年测定一次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分散度,特殊情况应及时采样分析。②噪声:各噪声作业点至少每季度测定一次A声级,每半年进行一次频谱分析。③毒物:各毒物作业点至少每半年测定一次,浓度超过最高允许浓度的测点,应及时测定,直至浓度降至最高允许浓度。④辐射:至少每年监测一次,特殊情况及时监测。⑤高温:每年在高温季节至少监测一次。目前一百一十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14

3、职业病防治管理《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预防管理工作,主要应包括劳动过程中的防护、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病康复治疗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总结起来,可归纳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2)完善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目前一百一十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15

(3)应配合卫生、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对施工单位遵守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开展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落实劳动保障条件和防护措施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并落实查处意见。(4)应为职业危害场所中从事施工生产的人员配备相应劳动防护用品、器具。(5)对从事具有职业危害的施工生产人员应在岗前、岗中、离岗时进行职业体检,岗中体检宜每年一次,离岗体检应覆盖协作队伍人员。目前一百一十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16(6)应建立职业接触有害因素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7)发现作业人员患有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症,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8)应落实女员工“四期”保护措施,办理女员工特殊疾病保险,不得安排女员工从事相应禁忌劳动岗位上的工作。(9)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享有治疗、休养、工作、调整、病假、生活补助、抚恤等待遇。目前一百一十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17

(二)职业危害的防治1、防尘措施工艺上的防尘措施包括从工艺方法上和从工艺布置上两个方面。(1)工艺方法上的防尘措施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既能推动生产的发展、成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的劳动条件,降低车间的粉尘浓度,减少粉尘对从业人员的危害,并为改善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如采用工艺过程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方式等。目前一百一十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18

(2)工艺布置上的防尘措施工艺布置与防尘工作有很大关系,在工艺布置时考虑到防尘措施,有利于减少粉尘对人体危害和对环境污染。①从通风角度考虑。工艺设备和生产流程的布局应使主要工作地点和操作人员多的工段位于车间内通风良好和空气较为清洁的地方,减少受粉尘危害的人数。目前一百一十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19

②从隔离角度考虑。有严重粉尘污染源的工段散发粉尘和有害物较多,尽可能用实体墙和其他部分隔离,最好布置在单独的厂房内。③从工艺流程角度考虑。在布置工艺设备和安排生产流程时应该为除尘系统,包括风管敷设、平台位置、粉尘收集或污泥法除尘等合理布置提供必要的条件。目前一百二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20

(3)湿式作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工件或原料加入适量的水分使之湿润后进行操作,以防止粉尘的飞扬,称为湿式作业。湿式作业是利用含矽原料都有较好的亲水性这一特性来达到防尘目的。当石英砂中水分超过6%时,砂中就开始有黏结现象,从而能防止粉尘的飞扬。湿式作业是一种简单易行和效果较好的防尘方法。目前采用湿式作业的有石英磨粉、玻璃、搪瓷、凿岩等行业。目前一百二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21

(4)通风防尘通风防尘一项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局部的机械通风防尘需要的风量最小,防尘效果最好。如果受生产条件的限制,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采用局部通风后,室内粉尘浓度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就应采用全面通风。全面通风是对整个车间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把整个车间的有害物质浓度冲淡到国家标准以下。(5)安装除尘设备。主要有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目前一百二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22

根据我国多年的防尘经验,总结出“革、水、风、密、护、管、查、教”八字综合防尘措施经验,即:①革。改革工艺和技术革新,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②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③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含尘空气抽出,并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目前一百二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23

④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用罩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⑤护。即个人防护措施;⑥管。加强规章制度和通风除尘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杜绝违章作业和跑、冒、滴、漏现象;⑦查。定期检查、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对经常的接触者要定期健康检查;⑧教。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目前一百二十四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24

2、毒物的控制措施(1)操作控制操作控制主要是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作人员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等。目前一百二十五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25

•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如选用无毒或低毒脂肪烃替代粘合剂中的苯,用甲苯替代喷漆中的苯。•变更工艺: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如温度、压力、物料比、原料的选择等。•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在有害环境中。即把生产设备与操作控制室隔开。目前一百二十六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26

•通风除尘: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的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作业人员的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2)个体防护个体防护用品是阻止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屏障。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目前一百二十七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27

国家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销售实行许可制度。防护用品必须具备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产品合格证。对于生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还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标志。员工使用中要做到“三会”:①会检查防护用品的可靠性;②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③会正确维护防护用品。目前一百二十八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28

此外,应设置淋浴室、更衣室,及时清洗工作服;经常清洗作业场所;设置警戒线等措施。(3)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预防职业危害最重要的措施,主要有:①安全设施的“三同时”;②危害的识别与评价与控制;③张贴安全标志、标签,技术说明书;④作业场所的监测;⑤教育培训和资质认定;⑥医学监护(三级预防)等措施。即要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措施。

目前一百二十九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29

3、噪声的控制措施噪声性耳聋:如果长时间在强噪声下工作,持续不断地接收噪声的刺激,日积月累,听觉疲劳不能消除,直至人耳内听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国家标准,生产场所噪声应控制在85db(A)。目前一百三十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30

生产性噪声作业环境主要有:

工程开挖、钻孔、放炮及大型装载运输设备、空压机操作等;砂石料生产破碎、筛分、制砂及皮带输料系统巡视、检查、操作等;混凝土生产拌合楼骨料运输、配料、下料、卸料;混凝土浇筑平仓机、振捣器、振捣车操作等;机电安装作业风刨打磨、铆接、鎯头敲击操作等;辅助施工企业木工机械操作、钢筋加工机械操作;修造企业的设备噪声及人工钢板调直作业等。目前一百三十一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31

噪声控制的基本措施:(1)降低声源噪声降低声源噪声是控制噪声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通过研制或选择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提高机器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使发声体不发声,或者大大降低发声体的辐射功率,这是控制噪声的根本途径。(2)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由于客观原因而无法降低声源噪声时,就必须在噪声的传播途径上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采用“闹静分开”和吸声、隔声、消声、隔振等噪声控制技术等。目前一百三十二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32

(3)卫生保健措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上述方法无法实现,噪声仍然很强的情况下,可以对遭受噪声的个人进行防护,最简单的是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常用的有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采取定期健康检查、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经常检查噪声的发生情况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等。目前一百三十三页\总数一百四十九页\编于二十点133

4、振动的危害及预防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经过某一中心位置或平衡位置的来回往复运动称为振动。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两种,有的以一种振动为主,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