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9000吨改性塑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年产9000吨改性塑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年产9000吨改性塑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年产9000吨改性塑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年产9000吨改性塑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污染影响类)项目名称:年产9000吨改性塑料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潍坊纳尔新材料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图1本项目水平衡图单位m³/a(3)供电项目用电由供电管网提供,该项目全年耗电量约为60万KWh。7、储运工程原料及产品暂存于仓库,一般固废暂存于一般固废储存区。8、本厂区平面布置项目位于潍坊市潍城经济开发区殷大路工业三街齐越慧谷智能制造产业园5号楼101,项目北部为生产区、仓库,项目南侧为办公区,排气筒P1位于项目西北处,一般固废储存区位于项目东北处,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工艺流程和产排污环节一、施工期本项目购置现有厂房,施工期主要为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不涉及土建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生活污水、噪声,会对外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施工期影响是暂时的,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期环境影响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二、运营期生产原理概述:对氯化聚氯乙烯或聚氯乙烯进行配方优化改性,根据客户需求,将原料及配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低速混合使配方成份均匀附着主料表面,使用高冷混合机升温至80度,把所有配方成份吸附在颗粒表面,温度远达不到原料、辅料分解温度,不涉及化学反应,仅为物理混合。生产工艺流程概述:配料:根据客户需求,人工投料方式将辅料(碳酸钙、加工助剂、稳定剂、钛白粉)加入高精度PVC辅料自动配料机,粒径均在0.5~1.5cm之间,设备密闭性好。此工序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颗粒物、废包装材料、设备噪声。(2)搅拌混合:将原料(PVC、CPVC、抗冲改性剂类、聚乙烯蜡(PE蜡))加入混料仓,配料机分配,低速均匀常温混合;混合均匀后进入高速混合机配料。低速混合搅拌器设备运行过程全密闭,最终产品为氯化聚氯乙烯混配料,此工序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颗粒物和设备噪声。(3)包装、入库:合格品采用包装机包装后入库。此工序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废包装材料及设备噪声。(4)性能检测:委托第三方对产品的拉伸应力、拉伸强度、扯断强度等物理性能进行检测。配料配料搅拌包装、入库G1、S1S2辅料成品G2原料性能检测图2本项目工艺流程图表8主要污染工序一览表类型污染物产生环节污染物名称代号主要污染物排放方式措施排放方式废气配料投料粉尘G1颗粒物连续集气罩收集布袋除尘器处理通过1根15m高的排气筒P1排放搅拌搅拌粉尘G2颗粒物连续集气罩收集布袋除尘器处理通过1根15m高的排气筒P1排放废水员工生产过程生活污水W1COD、SS间断化粪池沉淀后环卫部门清运处理,不外排。固废配料废包装材料S1废包装材料间断外售综合利用包装、入库废包装材料S2废包装材料间断外售综合利用员工生产过程生活垃圾S3生活垃圾间断环卫部门清运布袋除尘器运行过程收集粉尘S4颗粒物间断外售综合利用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购置闲置厂房,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2023年1月18日潍坊市生态环境局下发了《2022年12月和1-12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根据通报数据,1-12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02,同比改善6.7%;优良率平均为78.9%,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4ug/m3,同比改善10.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63ug/m3,同比改善11.3%;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9ug/m3,同比反弹12.5%;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26ug/m3,同比改善16.1%;一氧化碳(CO)全市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为1.2mg/m3,同比改善7.7%;臭氧(O3)全市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为168ug/m3,同比反弹7.7%;重污染天数平均为1天,同比减少5天。因此,根据通报数据可知:臭氧(O3)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项目区PM2.5、PM10、SO2、NO2、CO等其他因子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规定:“污染物年评价达标是指该污染物年平均浓度(CO和O3除外)和特定的百分位数浓度同时达标”。潍城区2022年1-12月臭氧(O3)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年评价不达标,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不达标区。针对地区环境空气中污染物超标现象,对主要污染物NO2、SO2、PM10、PM2.5实行了倍量替代措施。《山东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文件的要求,潍坊市政府将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压减煤炭消费量、优化货物运输方式、实施VOCs全过程污染防治、强化工业源NOx深度治理、推动移动源污染管控、严格扬尘污染管控、完善环境监管信息化系统、健全大气政策标准体系、加强大气环境监管等十项列为重点任务,以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来改善潍坊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二、地表水质量现状项目附近水体为大圩河。根据潍坊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02月02日发布的2021年12月份潍坊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情况通报显示,圩河寒双路桥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由此可见,该区域的水质较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三、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潍城经济开发区工业一街1099号,所在区域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的2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2类区的环境噪声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本项目厂界外周边50米范围内不存在声环境保护目标,不需要开展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四、生态环境本项目不涉及新增用地,本次不进行生态现状调查。五、电磁辐射本项目不涉及电磁辐射,不需开展电磁辐射现状监测与评价。六、地下水、土壤环境本项目用地范围内均进行了地面硬化,不存在土壤、地下水污染途径,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的要求,本次不开展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环境保护目标潍坊市潍城经济开发区殷大路工业三街齐越慧谷智能制造产业园5号楼101表9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敏感目标相对方位距离(m)执行标准环境空气潍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SE3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废气:有组织颗粒物执行《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表1中重点控制区标准限值(10mg/m³)。厂界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浓度限值(1.0mg/m³)。2.废水: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化粪池沉淀后环卫部门清运处理,不外排。3.噪声: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4.固体废物:一般固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关于印发潍坊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跟着项目走”实施办法的通知》(潍环发[2020]76号),本项目需要进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颗粒物。本项目投料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15m排气筒排放,颗粒物排放量为0.513t/a。确认污染物指标,颗粒物0.513t/a。

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噪声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本项目购置现有厂房,施工期主要为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不涉及土建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生活污水、噪声,会对外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施工期影响是暂时的,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期环境影响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一、废气1、废气产生源强废气主要为生产过程中配料、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参照《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292塑料制品行业系数手册”中“2922塑料板、管、型材制造行业系数表”,物料配料、搅拌过程产污系数为6.0kg/t-产品。建设单位产能为9000t/a氯化聚氯乙烯混配料,由此共产生颗粒物54t/a。产生颗粒物由集气罩收集布袋除尘器处理15m高排气筒排放。集气罩效率为95%,废气源强一览表如下。表10废气源强一览表污染工序污染因子有组织产生量(t/a)无组织排放量(t/a)配料、搅拌颗粒物51.32.72、废气治理措施及排放达标情况(1)废气走向治理措施配料、搅拌粉尘通过集气罩收集后,布袋除尘器处理15m排气筒P1排放。废气走向见下图:图3废气走向图集气罩设置及风量计算本项目配料、搅拌混合工序中高冷混合机、混料仓、高精度PVC辅料自动配料机、卧式混料机共设置8个工位,每个工位设置1个集气罩(共8个集气罩,尺寸:1m*1m);根据《集气罩的类型与风量计算》文件以及企业提供资料,参考“矩形顶吸罩”风量计算方式,计算过程如下。L1=V0*F*3600式中,L1-顶吸罩的计算风量,m3/h;V0-罩口平均风速,m/s,取0.5-1.25,本项目为一边敞开,取1.25;F-罩口面积m2,本项目集气罩面积为1m2。连接到P1的计算得风量为36000(1.25*1*3600*8)m3/h。考虑管道阻力等原因,风量近似为40000m3/h。根据《废气处理工程技术手册》,集气罩形式为捕集型,分别设置在进料口上方,负压范围覆盖整个进料口使污染物的扩散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以便防止横向气流的干扰,减少排气量。吸气方向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充分利用污染气流的初始动能。在保证控制污染的条件下,尽量减少集气罩的开口面积,以减少排风量。废气达标计算集气罩效率为95%,布袋除尘器效率可达99%。表11有组织废气污染物产生情况一览表污染源排气筒污染物污染物产生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排放时间/h废气产生量m3/h产生浓度mg/m3产生量(t/a)产生速率(kg/h)工艺效率/%废气排放量m3/h排放浓度mg/m3排放量(t/a)排放速率(kg/h)配料、搅拌P1(15m)颗粒物4000053451.321.375布袋除尘器99400005.340.5130.213752400由上表可知,有组织颗粒物满足《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表1中重点控制区标准限值(10mg/m³)。无组织废气控制措施:1)为减少厂区内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本项目对车间内产生的含尘废气均采用集中收集的方式,收集后的含尘废气经相应的处理措施(布袋除尘器)进行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2)所有含粉尘的原辅材料在使用、储存、转运、回收、废弃、处置过程中密闭,按需取用,减少物料的挥发损失。3)所有产生粉尘的生产车间(或生产设施)密闭,禁止露天和敞开式作业。正常生产状态下,密闭场所的门窗处于打开状态或破损视同未达到密闭要求,需要打开的,设置双重门。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无组织颗粒物厂界浓度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3、排放口基本信息表12废气排放口基本情况一览表排放口编号排放口类型污染物种类排放口地理坐标温度(℃)内径(mm)高度(m)经度纬度P1一般排放口颗粒物118.98336.72825600154、技术可行性分析本项目颗粒物治理措施为布袋除尘器,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HJ1122-2020)表A.2塑料制品工业排污单位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参考表,本项目技术为可行技术。袋式除尘器是利用棉、毛、人造纤维等编织物作为滤袋起过滤作用,对颗粒物进行捕集而达到除尘效果的。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含尘气流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袋,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于滤料上,透过滤料的清洁气体由排出口排出。沉积在滤料上的粉尘,可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落入灰斗中。常用滤料由棉、毛、人造纤维等加工而成,新型滤料有玻璃纤维和微滤膜等,滤料本身网孔较小,一般为20-50um,表面起绒的滤料为5-10um,而新型滤料的孔径在5um以下。按不同粒径的粉尘在流体中运动的不同物理学特征,颗粒物通过惯性碰撞、截留、扩散、静电、筛滤等作用被捕集。此外,粉尘因截留、惯性碰撞、静电和扩散等作用,逐渐在滤袋表面形成粉尘层,常称为粉尘初层。初层形成后,它成为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过滤层,提高了除尘效率。滤布只不过起着形成粉尘初层和支撑它的骨架作用,但随着粉尘在滤袋上积聚滤袋两侧的压力差增大,会把有些已附在滤料上的细小粉尘挤压过去,使除尘效率下降。另外,若除尘器阻力过高,还会使除尘系统的处理气体量显著下降,影响生产系统的排风效果。因此,除尘器阻力达到一定的数值后,要及时清灰,提高粉尘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本项目布袋除尘器对粉尘的处理效率按照99%计算,故本项目颗粒物处理设施有效、可行。5、废气监测方案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HJ1122-2020),本项目废气监测方案见下表。表13监测计划表监测类别类别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污染源监测废气P1颗粒物一年一次厂界颗粒物一年一次6、非正常工况分析工程非正常工况排污主要指停电和设备故障时发生的污染事故。(1)临时开停车:在生产过程中,停电、停水、停风或某一设备发生故障,可导致整套装置临时停工。(2)设备检修:生产装置每年一次年检时,装置首先要停工,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后,再开工生产。拟建项目非正常排污主要为布袋除尘器故障,在这段时间内,废气排放属于非正常工况排放,本评价假设项目非正常排放时废气处理设施全部失效,处理效率为0%。污染物排放量见下表。表14非正常工况下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气筒污染物污染物排放浓度(mg/m³)污染物排放量(t/a)排放标准η=0η=0排放浓度(mg/m³)P1颗粒物53451.310由上表可见,在非正常排放情况下,颗粒物会超标排放,建设单位应加强各废气处理设备的管理,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启动车间紧急停车程序,并查明事故工段,派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待废气处理设备运行恢复正常时,才能正常投入生产。7、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的规定,选择项目污染源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系数,采用附录A推荐的AERSCREEN估算模型计算项目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评价等级按照表14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1h地面空气质量浓度,ug/m³;Cio—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ug/m³。表15评价等级判别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评价Pmax≥10%二级评价1%≤Pmax<10%三级评价Pmax<1%I.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本次评价选取有相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具体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详见下表。表16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一览表评价因子评价时段标准值(mg/m3)标准值来源颗粒物一小时平均0.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中24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3倍值II.预测源强及相关参数根据项目工程分析,项目正常工况下大气环境排放源强及相关参数见下表。表17废气估算模型参数表参数取值城市/农村选项城市/农村城市人口数927.72万最高环境温度(℃)39最低环境温度(℃)-22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区域湿度条件半湿润区是否考虑地形考虑地形□是R否地形数据分辨率/m/是否考虑岸线熏烟考虑岸线熏烟□是R否岸线距离/km/岸线方向/°/表18项目有组织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参数一览表排放源污染物排放速率kg/h质量标准(mg/m3)点源参数烟气流量(m3/s)烟囱几何高度(m)烟囱出口内径(m)出口烟气温度(℃)排气筒P1颗粒物0.213750.911.11150.8常温表19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参数一览表排放源污染物排放速率kg/h质量标准(mg/m3)面源参数X向宽度(m)Y向宽度(m)旋转角度(°)平均释放高度(m)车间颗粒物1.1250.9503008III.判定结果根据估算模式AERSCREEN对本项目正常排放的污染源进行计算判定,未被收集颗粒物排放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计算结果见下表。表20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一览表污染源污染物最大质量浓度出现距离(m)下风向最大质量浓度(mg/m3)下风向最大质量浓度占标率(%)评价标准(mg/m3)车间颗粒物1368.56E-020.950.9排气筒P1颗粒物2776.55E-030.730.9综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关于评价工作级别确定方法,确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8、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正常工况下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以及要求,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包括项目有组织排放源和未收集排放源在正常排放条件下的预测排放量之和。污染物年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其中:E年排放——项目年排放量,t/a;Mi有组织——第i个有组织排放源排放速率,kg/h;Hi有组织——第i个有组织排放源年有效排放小时数,h/a;Mj未收集——第j个未收集排放源排放速率,kg/h;Hj未收集——第j个未收集排放源年有效排放小时数,h/a;表21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量核算表序号排放口编号污染物核算排放浓度(mg/m3)核算排放速率(kg/h)核算年排放量(t/a)主要排放口//////主要排放口合计//一般排放口1排气筒P1颗粒物5.340.213750.513有组织排放总计有组织排放总计颗粒物0.513表22本项目无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表序号排放口编号产污环节污染物主要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年排放量/(t/a)标准名称浓度限值(mg/m3)1车间配料、搅拌颗粒物车间密闭《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1.02.7废气排放总计颗粒物3.213本项目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结果如下:表23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表序号污染物年排放量/(t/a)1颗粒物3.2139、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推荐的估算模式(AERSCREEN)预测,对本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进行预测,厂界:颗粒物最大质量浓度为6.74E-02mg/m3,浓度占标率为7.49%;不超过各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浓度限值,因此,本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二、废水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化粪池沉淀后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不外排。三、噪声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混合机、配料机、混料机、空压机等设备等设备噪声,其噪声源强值在75-90dB(A)之间。项目噪声污染源源强参数见表24,本项目室内、室外声源调查清单见表25,本项目车间边界距厂界各监测点距离见表26。表24噪声产生情况表装置噪声源声源类型噪声源强(声功率级)降噪措施噪声排放值(声功率级)备注噪声值dB(A)工艺降噪效果dB(A)噪声值dB(A)室内高冷混合机3台频发90优化布局、减震隔音2070室内声源高精度PVC辅料自动配料机3台频发90优化布局、减震隔音2070卧式混料机2台频发90优化布局、减震隔音2070空压机1台频发80优化布局、减震隔音2060注:本项目采用一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仅昼间生产。表25本项目室内、室外声源调查清单建筑物名称声源治理后声源源强dB(A)空间相对位置m距室内边界距离m室内边界声级dB(A)建筑物插入损失dB(A)建筑物外噪声名称XYZ声压级dB(A)建筑物外距离m生产车间高冷混合机7010351.21042.022028.841高冷混合机7010351.21042.02高冷混合机7010351.21042.02高精度PVC辅料自动配料机7015371.2548.04高精度PVC辅料自动配料机7015371.2548.04卧式混料机7015401.2548.04卧式混料机7015401.2548.04空压机608351.21233.96注:本表格中空间坐标系以项目车间西南角为坐标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表26本项目车间边界距厂界各监测点距离主体工程生产车间边界距厂区边界最近距离(单位:m)北厂界西厂界南厂界东厂界生产车间11112、噪声污染的控制及防护措施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尽量选购低噪声设备或消声设备,进行基础减震,从源头上控制高噪声的产生;②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隔声作用,通过合理布局减轻动力设施对外环境的影响;③加强对高噪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④汽车进出厂严禁鸣笛;⑤墙体采用隔音、吸声材料,安装隔声玻璃,降低设备噪声对外界的影响;⑥主要的降噪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不合要求的要及时更换,防止机械噪声的升高。3、噪声预测①室内声源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计算方法如A.6所示,声源位于室内,室内声源可采用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法进行计算。设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内、室外某倍频带的声压级分别为Lp1和Lp2。若声源所在室内声场为近似扩散声场,则室外的倍频带声压级可按公式(A.6)近似求出:式中:TL—隔墙(或窗户)倍频带的隔声量,dB(A)。也可按公式(A.7)计算某一室内声源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式中:Q—指向性因数;通常对无指向性声源,当声源放在房间中心时,Q=1;当放在一面墙的中心时,Q=2;当放在两面墙夹角处时,Q=4;当放在三面墙夹角处时,Q=8。R—房间常数;R=Sα/(1−α),S为房间内表面面积,m2;α为平均吸声系数。r—声源到靠近围护结构某点处的距离,m。然后按公式(A.8)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围护结构处产生的i倍频带叠加声压级:式中:LP1i(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内N个声源i倍频带的叠加声压级,dB(A);LP1ij—室内j声源i倍频带的声压级,dB(A);N—室内声源总数。在室内近似为扩散声场时,按公式(A.9)计算出靠近室外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式中:LP2i(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外N个声源i倍频带的叠加声压级,dB(A);TLi—围护结构i倍频带的隔声量,dB(A)。然后按公式(A.10)将室外声源的声压级和透过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中心位置位于透声面积(S)处的等效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然后按室外声源预测方法计算预测点处的A声级。②噪声贡献值计算设第i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第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j,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j,则本工程声源对预测点产生的贡献值(Leqg)为:式中:tj—在T时间内j声源工作时间,s;ti—在T时间内i声源工作时间,s;T—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N—室外声源个数;M—等效室外声源个数。③预测值计算按正文公式(2)计算。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Leqb—预测点的背景值,dB(A)。采用“EIAN20”软件进行预测,本项目厂界各监测点的噪声预测结果见下表。表27厂界噪声预测评价结果表单位:dB(A)序号预测点昼间贡献值标准值P值达标情况1北厂界28.8460-31.16达标2西厂界28.8460-31.16达标3南厂界28.8460-31.16达标4东厂界28.8460-31.16达标由上表可知,厂界预测点噪声贡献值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本项目主要噪声生产设备均设置在厂房内。厂区总体布置中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综上所述,项目噪声源主要来自设备运行噪声,均布置于生产车间内,项目采取设备基础减震、隔声和合理布置等降噪措施。经过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排放值昼间≤60dB(A),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排放限值。在此基础上,项目运行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区域声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项目噪声监测计划具体见下表。表28项目噪声监测计划监测类型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噪声厂界外1m处(东、西、南、北厂界)厂界噪声(昼间)每季度一次四、固体废物1、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项目运营后产生的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废包装材料。生活垃圾:项目定员为11人,生产300d,产生生活垃圾1.65t/a。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根据投料工序颗粒物产生量及布袋除尘器处理效率计算,可得收集粉尘的量为50.787t/a。废包装材料: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立项文件,废包装材料产生量为0.1t/a。项目一般固体废物具体产生及处置措施情况见下表。表29一般产生及处置措施情况一览表项目主要成分产生量(t/a)属性处置措施废包装材料废包装材料0.1一般固废外售综合利用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粉尘50.787一般固废外售综合利用本项目固废管理要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要求:(1)禁止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工业固体废物;(2)贮存过程应满足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等环保技术要求;(3)贮存场所禁止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混入;(4)贮存、处置场所设置导流渠、渗滤液集排水设施;(5)贮存、处置场所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6)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降低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性。生活垃圾管理要求:(1)应当依法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禁止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生活垃圾;(2)从生活垃圾中分类并集中收集的有害垃圾,属于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危险废物管理。综上,固废处置和处理率100%,项目固废均得到妥善处理,故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五、地下水该项目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应同时考虑正常工况和事故状态两种情况,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废水收集、处理以及排放过程中的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二是由于固体废物收集处经雨水淋溶污染地下水。1、运营期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污染影响途径分析项目不产生生产废水,不会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而进入地下水从而引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对于项目而言,建设后产生固体废物是否对当地地下水构成影响,关键在于对危险废物、一般固废和生活垃圾的管理措施是否到位。本项目不产生危险废物;一般固体废物储存在一般固体废物存放区;本项目不新增定员,无生活垃圾产生。所有固废均与相应单位签订处置协议,并可以做到及时有效地运走。厂区固废临时堆放处及危废暂存间做好防雨、防渗处理等就可基本解决固废污染当地地下水问题。综上所述,项目在落实各生产车间场所的防渗措施的前提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2、运营期事故状态下对地下水污染影响途径分析项目事故状态下造成地下水污染环节主要为:火灾等事故用到的消防废水收集导排不及时,散落到地面上,下渗污染地下水。事故状态下,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地下水将受到污染。由以上分析可知,事故状态下,废水对地下水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加强预防措施,加强管理,定期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并加强导排系统建设,在废水外溢后及时收集外溢废水。只要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将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并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事故状态下,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可以接受。3、防渗措施本项目在化粪池、危废暂存间等重点污染防渗区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加强监管,减少废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的机会。本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厂区内的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运行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负面影响。防渗情况和具体要求见下表。表30拟建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及要求序号主要环节地点达到相应的防渗技术要求1重点防渗区化粪池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0×10-7cm/s2一般防渗区生产区、一般固废储存区区Mb≥1.5m,K≤1.0×10-7cm/s3简单防渗区办公区一般地面硬化六、土壤1、本项目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途径分析对于污染影响性建设项目来说,土壤污染途径一般来说有三种,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和垂直入渗,本次评价将从上述三种土壤污染途径来进行分析本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具体如下:(1)大气沉降:项目排放的废气主要为颗粒物,排放量很少,且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周边地面大多硬化处理,少量未硬化区域也普遍被地表植被覆盖,少见土壤裸露,因此,项目沉降的微量颗粒物对周围土壤环境影响很小。(2)地面漫流:项目厂区生活污水由化粪池进行处理,危废暂存间设置收集系统,按要求进行重点防渗处理。正常情况下,地面漫流土壤污染途径基本可以杜绝,基本不会对厂区及附近土壤造成污染。(3)垂直入渗:项目可能造成垂直入渗的区域,比如化粪池、危废暂存间等都采取了重点防渗措施,正常工况下,基本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非正常工况下,比如防渗层发生损坏,事故状态下,会对厂区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可能随地下水迁移影响到周边土壤,只要加强管理,加强预防措施,加强管理,定期巡检防渗层是否老化或破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整。只要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将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并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非正常状态下,对土壤的影响可以接受。2、土壤污染控制措施(1)控制本项目“三废”的排放。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清洁工艺,以减少污染物质;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和总量要求。(2)厂区内的生产车间等地面应采取严格防渗,并定期维护检查。(3)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做好对设备的维护、检修,切实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同时,应加强关键部位的安全防护、报警措施,以便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防事故的发生。3、土壤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影响分析,本项目在完善厂区防渗、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可将对土壤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对土壤环境影响可以接受。七、环境风险(1)物质危险性识别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GB20592-2006)、《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该项目不涉及风险物质。表31物质危险性标准物质类别等级LD50(大鼠经口)mg/kgLD50(大鼠经皮)mg/kgLC50(小鼠吸入,4小时)mg/L有毒物质1<5<1<0.0125<LD50<2510<LD50<500.1<LC50<0.5325<LD50<20050<LD50<4000.5<LC50<2易燃物质1可燃气体_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2易燃液体_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3可燃液体_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爆炸性物质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备注:(1)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为1、2的物质,属于剧毒物质;符合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3的属于一般毒物。(2)凡符合表中易燃和爆炸性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表29风险物质识别物质识别危险特性最大储存量(t)临界量(t)分布情况/////(2)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1)生产装置危险性识别根据《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危险工艺包括:硝化工艺、氧化工艺、磺化工艺、氯化工艺、氟化工艺和重氮化工艺等。项目未涉及危险性工艺。2)储运设施危险性识别该项目建成后,生产所需原辅材料、成品以及产生的危险废物大多需经公路进行运输。各类危险品装卸、运输中可能由于碰撞、震动、挤压等,同时由于操作不当、重装重卸、容器多次回收利用,强度下降,垫圈失落没有拧紧等,均易造成物品泄漏,甚至引起火灾、爆炸或污染环境等事故。同时在运输途中,由于各种意外原因,可能发生汽车翻车等,造成危险品抛至水体、大气,造成较大事故。因此,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环境风险。3)风险识别结果表32工程环境风险识别表序号危险单元风险源主要危险物质环境风险类型环境影响途径可能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1生产车间生产车间/火灾、爆炸通过大气扩散,土壤、地下水垂直入渗扩散周围企业员工、居民(2)环境风险影响分析1)对大气的污染本项目所需原料性质稳定,但发生火灾事故后对大气环境仍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颗粒漂浮于空气中,并随空气流动在大气中传播和转移,可能会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2)对水体的污染燃烧后的物质因处理不当随污水流入就近河流或渗入地下,从而对水体造成污染。燃烧后的物质较难分解,且在分解过程中易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并可能随水体进入生物链,产生生态影响。3)对土壤的污染项目所需原料虽性质稳定,但发生火灾后仍会产生有害物质,若厂区防渗措施不够,事故废水将随地表径流进入土壤,对周围土壤产生一定影响。(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根据风险识别分析结果,事故一旦发生,还是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并导致区域范围内环境质量的污染,因此,需要提出项目的减缓事故风险措施。大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建议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应急监测预案,组织相关人员撤离,减少对人群的危害。为进一步减轻泄漏造成的环境影响,企业拟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检修、维护保养生产装置及管道等设备设施,保持其处于完好状态,并针对有毒有害气体设施泄漏紧急处置措施、泄漏监控预警措施。2)泄漏后应采取相应措施①发生泄漏事故时,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应急监测预案;②查明泄漏源点,尽快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③如泄漏量大,应疏散有关人员至安全处。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如发生事故,可能会对附近地下水、周围地表水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防范措施。拟建工程采取的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1)地下水防范措施项目坚持源头控制、分区防渗的原则,通过采取完善的防治措施,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但项目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风险事故或防渗设施出现问题,将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应加强管理,防止风险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厂区下游设置地下水监测点,定期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如在局部出现污染,应采取打帷幕等措施隔断厂区与周边地下水的联系,控制污染扩散,将地下水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2)废水收集系统故障的防范措施废水收集及排水系统均要采取耐碱、耐酸的人工防渗处理,确保防渗措施落实到位;制定完善的污水处理操作岗位责任制,层层落实,严格管理,建立泄漏废水收集系统,保证泄漏废水得到及时收集处理。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保证在风险、事故状态下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建设单位应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具备突发事故状态下应对应急事故的能力。(1)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由管理者代表任总指挥,组员由生产管理中心、环保管理人员、工程部及环境事故易发生单位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环境事故处理的指挥和调度工作。(2)建立应急事故救援组织,负责重大生产事故的指挥和救援工作。①医疗机构:企业设置卫生所、配备急救车和抢救药品及器械,负责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