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995年,新疆尼雅遗址发现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男性墓主右臂绑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和弓箭、箭箙、短剑鞘等物品放置一起。这可以佐证()A.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往来B.阴阳五行学说开始流传C.丝绸之路始终动荡不安D.西域织锦技术赶超内地【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新疆尼雅遗址的东汉墓葬中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自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由此可知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存在着往来联系,推动中原地区文化影响西域地区的织锦文字,故选A项;阴阳五行学说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流传,排除B项;一处遗址中一座墓葬发现兵器不能说明丝绸之路始终动荡不安,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锦护臂的织锦技术,也没有体现内地的织锦技术,不能进行对比,排除D项。2.两税法规定:“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这表明,唐后期的税收政策()A.简化税收名目B.固守重农抑商传统C.重视货币税收D.正视工商业的存在【答案】D【解析】据材料两税法对于经商之人如何纳税进行了规定:不在居住地而到外地经商的人,在经商的地方报三十分之一的税收,在居住地按照居住者的平均值来报税,防止出现有人利用这个情况逃税,由此可见唐朝的税收政策正视工商业的存在,对在税收上进行了相应的规定,故选D项;材料只体现了对经商之人如何收税,并没有体现所有的税收名目,不能表明税收名目的简化,排除A项;材料中对商业征收的税收并不沉重,不能体现对商业的抑制,排除B项;对经商之人采取征收货币的形式,但商税并不是唐朝税收的主体,两税法中农业税仍旧以实物为主,唐朝的税收政策仍旧重视实物税收,排除C项3.苻坚即位后,采纳王猛重礼尊法的主张,重用汉人儒生,兴办学校,各级官员子弟也要学习儒术。苻坚不遗余力地推广儒家文化()A.昭示其承续中原王朝正统B.促进了南北统一C.刺激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D.巩固了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苻坚即位后,采纳王猛重礼尊法的主张,重用汉人儒生,兴办学校,各级官员子弟也要学习儒术”,结合所学可知,苻坚即位后推行尊儒重文的治国之道,昭示其承续中原王朝正统,体现其政权的合法性,故选A项;推广儒家文化本身并不能促进南北统一,苻坚推广儒家文化的原因是通过推广儒家文化,体现其政权合法性,排除B项;苻坚推广儒家文化有利于黄河地区汉人对其政权的认同,减少北方汉族人口南迁,但推广儒家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没有吸引力,不会刺激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排除C项;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巩固统治的基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苻坚不遗余力地推广儒家文化是思想方面体现政权合法性的措施,不能体现巩固了统治基础,排除D项。4.表1为北宋若干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表1时间江南地区全国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980年3492838906726418500163671755.4%1078年1120331285684416603954423400826.7%1102年1265762322769318113945461905606.9%A.个体农耕规模扩大B.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完成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劳动力增长支撑江南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江南地区户数和农村劳动力人数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户数和农村劳动力人数的增长速度,同时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由此可知,江南地区劳动力的增长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故选D项;个体农耕是以家庭为单位,农村劳动人数的增加不会增加个体农耕的规模,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两宋之际,材料时间为北宋前期到北宋后期,经济重心南移进程还没有完成,排除B项;劳动力人口和户数的增加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不能体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C项。5.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这反映了()A.边疆危机日趋严重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答案】C【解析】据材料“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如果要完成对广阔疆域的实地测绘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清朝时期能够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强大的国家组织力量,故选C项;康熙年间并未有严重的边疆危机,同时地图的测绘不能反映边疆的危机,排除A项;地图的测绘只是地理学的一个方面,不能将地图测绘等同于近代地理学,《皇舆全览图》是当时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不能说明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B项;一副地图的绘制不能体现欧洲测绘技术的普及,排除D项。6.有学者认为,没有太平天国对清朝腐朽权贵势力的打击以及与洋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合作,清政府不会有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行动。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向西方学习思潮的萌发B.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C.清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D.洋务新政的逐步兴起【答案】D【解析】据材料“没有太平天国……的打击”和“洋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合作”“清政府不会有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行动”可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和英法军队合作让清政府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愿望和行动,兴起了洋务运动,故选D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等人萌发了向西方学习思潮,排除A项;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可以反映“清朝腐朽权贵势力……与洋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合作”,但不能反映“清政府……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行动”,排除B项;清廷权力结构的变化是洋务运动的结果,材料观点为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不符合材料观点,排除C项。7.清末的维新派人士提出“中国积弱使然,亦以未列公法之故;又无深谙公法之人,据理与争。故遇有交涉事件,往往受屈于西人而未如何。”这表明,维新派部分人士主张()A.废除不平等条约体系B.运用国际法维护主权C.建立近代化外交机构D.维护传统的宗藩关系【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维新派人士认为中国之所以“积弱”、“往往受屈于西人”是因为“未列公法”和“无深谙公法之人,据理与争”,所以维新派部分人是主张运用“公法”,即国际法,来维护国家主权,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用国际法维权,并没有说要废除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材料中的维新人士没有说要建立外交机构,只谈到用国际法维权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近代的国际法,而不是传统的宗藩关系,排除D项。8.图1为1939年7月7日《新华日报》发表的宣传画。其创作主旨在于()图1A.承继国民革命传统B.弘扬民族抗战精神C.奏响战略反攻的号角D.反击国民党反共高潮【答案】B【解析】据材料宣传画内容可知,在国共合作及广大人群中的支持下,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被压在城墙之下,由此可知宣传画创作的主旨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抵抗日本的侵略,即弘扬民族抗战精神,故选B项;全面抗战时期在革命对象、国共合作方式、统一战线等方面均存在巨大不同,全面抗战没有承继国民革命传统,排除A项;1939年处于全面抗战的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项;宣传画强调的是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没有体现国民党的反共高潮,排除D项。9.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指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一带一路”倡议和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基本共同点在于()A.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B.强调国际统一战线C.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D.凸显意识形态斗争【答案】A【解析】据材料二战后在亚非拉诞生了许多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虽然在社会制度上存在不同,在国际上普遍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属于第三世界,“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由此可知两者共同点在在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故选A项;“一带一路”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并非国际统一战线,排除B项;第三世界理论受到当时美苏冷战的国际格局影响,并非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C项;第三世界和“一带一路”倡议均体现求同存异,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和发展,排除D项。10.图2为《1992~2012年某县GDP增长示意图》,该县促进地区经济在本世纪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举措中,最有可能的是()图2A.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B.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C.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大力发展农村的乡镇企业【答案】B【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本世纪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对外开放也进入到新的阶段,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所以材料中本世纪经济快速的主要原因是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故选B项;本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只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还有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等因素的的共同推动,排除A项;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材料不能体现某县是否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1984年农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时期,排除D项。11.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每逢要事必与元老院协商,听取意见。执政官根据咨询结果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然后提交公民大会投票通过。元老院还对执政官职权的分配实行有效的控制。多数情况下,元老院的建议左右了执政官实施权力的领域。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罗马()A.公民大会难以有效发挥作用B.共和政体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元老院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D.权力机构的职责分工尚需明确【答案】C【解析】据材料“执政官每逢要事必与元老院协商”“元老院还对执政官职权的分配实行有效的控制”“多数情况下,元老院的建议左右了执政官实施权力的领域”可知,在共和国时期,罗马元老院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故选C项;据材料“法律草案进行修改,然后提交公民大会投票通过”可知法律修改必须通过公民大会通过,体现了公民大会在罗马共和国政体运行中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大会难以真正有效发挥作用,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罗马共和政体的运行方式,并没有体现其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共和制在罗马共和国早期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材料不能体现是共和国早期还是晚期,排除B项;材料中关于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各自的职权都有明确规定,分工较为明确,排除D项。12.理查德·普莱斯是一名不信奉国教的牧师。他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是“日趋光明”的时代,“改良的步伐永不停歇,直到它铲除地球上多数最严重的灾祸”。据此可知,英国启蒙运动()A.推崇独立思考B.受制于宗教纠纷C.强调社会进步D.根源于议会改革【答案】C【解析】据材料理查德·普莱斯身处启蒙运动时期,他认为“改良的步伐永不停歇,直到它铲除地球上多数最严重的灾祸”,由此可知理查德·普莱斯认为改革会一直进行下去,改革以铲除社会灾祸为目的,进而不断推动社会进步,故选C项;推崇独立思考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但材料中“改良的步伐永不停歇”强调的是社会进步,并没有强调独立思考,排除A项;“日趋光明”“改良的步伐永不停歇,直到它铲除地球上多数最严重的灾祸”,说明英国启蒙运动未受制于宗教纠纷,排除B项;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国启蒙运动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13.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每天要工作13至14小时,步伐须紧跟上机器的单调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答案】B【解析】据材料“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可知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劳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故选B项;据材料“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可知此时为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工厂的转变,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优化工厂的管理,排除A项;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但从世界范围来看,至今传统的农业仍旧存在,排除C项;工厂制度下,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工人仍旧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排除D项。14.“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该论述的主题是,英国殖民侵略()A.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B.建设性远大于破坏性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D.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给印度“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同时推动了印度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英国的殖民侵略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统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印度文化的重构,故选A项;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的积极作用,并未提到其破坏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文化的统一,材料中“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是因为“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同样是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产生的影响,民族独立运动并非材料论述的主题,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主题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单向的影响,不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排除D项。15.有学者提出,2月的彼得格勒出现了少有的严寒,交通瘫痪加剧粮食短缺。起初因为严寒,居民鲜少出门。22日,气温骤升到8℃,民众走上大街享受阳光,人群的聚集使面包供应短缺成为群情激愤的导火索,由此引发二月革命。该学者的研究()A.过度强调了自然因素B.忽视了历史偶然性C.注重具体分析与阐释D.滑向了历史唯心论【答案】C【解析】据材料“2月的彼得格勒出现了少有的严寒……因为严寒,居民鲜少出门。22日,气温骤升到8℃,民众走上大街享受阳光,人群的聚集使面包供应短缺成为群情激愤的导火索”可知该学者在分析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时,从当时的气候及食品供应的角度入手,与传统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体现了他注重具体分析与阐释的历史研究方法,故选C项;材料中作者只是具体分析气候及社会因素,并没有过度强调自然因素,排除A项;气温的骤然升高属于偶然性因素,材料中的分析正是对偶然性的分析,而不是忽视了历史偶然性,排除B项;作者的分析有一定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体现了气候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应先个,并非历史唯心论,排除D项。16.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生成为国内反战运动的先锋,甚至一些参加过越战的老兵也加入到反战行列中。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那种全国团结一致、信心爆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这表明()A.国家干预无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B.越南战争改变了冷战格局C.古巴导弹危机重挫美国民众信心D.过度扩张加剧了社会分裂【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和平运动发展,学生成为运动先锋,甚至参加过越战的老兵也参与其中,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却没有如此强烈的反战运动,反映出了社会对于美国对外扩张过程中发动的战争出现不同的认识,表明美国过度扩张加剧了社会分裂,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社会问题是反战运动,主要原因是美国发动的战争,而非国家干预,排除A项;越南战争属于冷战中的热战,并没有改变冷战格局,排除B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时间是1962年,属于20世纪60年代初,不能反映六七十年代的反战运动的发展,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英宗在御史的选用上过于重视“进士出身”,御史缺乏必要的政治历练而且缺额现象严重,统治者为此频频发出御史“未尽得人”的感叹。监察御史张鹏等合章纠劾权臣石亨、宦官曹吉祥的不法行为,“上怒,命收鹏及瑄及十三道御史悉下锦衣卫狱,究主使之者……并执鞫(审问)之。”时人常感叹:“今此职不举,故大臣无忌惮,朝多贪墨,如之何民不穷且盗也?”。——摘编自刘祥学《耳目之坏:从御史选用制度的演化看明代政治走向》材料二苏维埃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御用监察机构的独特监察系统,其监察机构虽也拥有一定的科层组织架构,但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工农群众的监察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摘编自谢建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监察制度的缺陷,指出其对明代政治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区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苏区监察制度的实践意义。(6分)【答案】(12分)(1)缺陷:科举制度的局限性,无法保证监察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2分)专制皇权和宦官专权导致监察体系缺乏独立性、有效性。(1分)影响:监察体系的逐步崩坏;吏治腐败,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激化。(3分)(2)特点:采取上下联动的监察方式(注重工农群众参与)(2分);法制保障(1分)。意义:保证监察实效,促进了干部制度的发展;推动了巩固根据地的斗争;属于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3分)【解析】(1)第一小问缺陷,据材料一“明英宗在御史的选用上过于重视‘进士出身’,御史缺乏必要的政治历练而且缺额现象严重”可知科举制度的局限性,无法保证监察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据材料一“监察御史张鹏等合章纠劾权臣石亨、宦官曹吉祥的不法行为,‘上怒,命收鹏及瑄及十三道御史悉下锦衣卫狱,究主使之者……并执鞫(审问)之’”及所学知识可知专制皇权和宦官专权导致监察体系缺乏独立性、有效性。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今此职不举,故大臣无忌惮,朝多贪墨,如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及所学知识可知监察体系的逐步崩坏,吏治腐败,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激化。(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工农群众的监察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可知采取上下联动的监察方式,同时监察制度有法律保障。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可知严选监察干部有利于保证监察实效,促进了干部制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苏区就是采用“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地区,对应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苏区监察制度推动了巩固根据地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从苏区制度探索对后来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可知苏区监察制度属于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对后来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部分中小型出版社出版的马恩经典著作信息书名编译出版机构出版时间、价格哲学之贫困杜竹君水沫书店1929年10月初版宗教·哲学·社会主义林超真沪滨书局1929年10月初版,实价大洋6角半费尔巴哈论彭嘉生南强书局1929年12月初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陈启修昆仑书店1930年3月初版,精装道林纸银2元,平装瑞典纸银1.5元。自由贸易问题邹钟隐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8月初版,实价4角反杜林论吴亮平江南书店1930年11月初版政治经济学批判郭沫若神州国光社1931年12月初版,实价大洋1元机械的唯物论批判杨东莼、宁敦伍昆仑书店1932年5月初版,实价1元自然辩证法杜畏之神州国光社1932年初版材料二中国大革命之后,思想界、学术界对中国革命的反思与展望,以及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的兴起,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理解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氛围。中小型出版社致力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彼时的出版产业生态关系密切。社会需要反映到出版行业,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著作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大出版社放弃的出版选题,成为了中小出版社可能有作为的场所。——摘编自张国伟《思想、文化与市场》(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的特点。(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小型出版社致力于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的背景和意义。(7分)【答案】(12分)(1)特点:哲学理论著作为主;出版社小而多;编译队伍壮大;定价较低,面向群众。(5分)(2)背景:国民革命传播了革命思想(大革命失败);国统区部分民众认同马克思主义、同情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先进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前途;出版市场竞争激烈。(5分)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配合了反对国民党(反蒋)的斗争。(2分)【解析】(1)据材料一中的书名《哲学之贫困》、《宗教·哲学·社会主义》、《费尔巴哈论》、《资本论》、《反杜林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机械的唯物论批判》、《自然辩证法》可知哲学理论著作为主;根据出版机构“水沫书店、昆仑书店、上海联合书店、江南书店、神州国光社、昆仑书店、神州国光社”可知版社小而多;根据编译人员和所学知识,“杜竹君、林超真、彭嘉生、陈启修、邹钟隐、吴亮平、郭沫若、杨东莼、宁敦伍、杜畏之”都是当时社会上非常有影响的人物,可知编译队伍壮大;根据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价格“实价大洋6角半”、“精装道林纸银2元,平装瑞典纸银元”、“实价4角”、“实价大洋1元”、“实价1元”可知定价较低,面向群众。(2)第一小问背景,材料的时间是“大革命失败后”,据材料二“中国大革命之后,思想界、学术界对中国革命的反思与展望,以及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的兴起,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理解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氛围”可知当时国民大革命传播了革命的思想;据材料二“社会需要反映到出版行业,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著作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可知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先进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前途,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出版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理解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氛围”可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联系当时的革命形势可知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配合了反对国民党(反蒋)的斗争。1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1950年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措施的同时,北京市还结合农贷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率先确定了先普遍推行牲口保险,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摘编自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材料二/图31949—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变化/图41949—2019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据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过渡时期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8分)【答案】(16分)(1)内容:救灾与生产相结合;(2分)推进土地改革,实行农业互助;(2分)以爱国政治运动促进农业生产(爱国增产),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2分)借助现代金融手段保障农业。(2分)(2)成就: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人均占有量和总消费量增长;实现了粮食完全自给;粮食安全能力提升。(5分)原因:政策支持(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进步。(3分)【解析】(1)据材料一“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