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_第1页
(三)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_第2页
(三)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_第3页
(三)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_第4页
(三)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型专题中国的土地制度你能想到土地所有权的几种形式?你能想到中国土地演变的几个时期?一、形式:(一)土地公有:1、土地归氏族部落所有2、土地归国家所有3、土地归集体所有(二)土地私有:1、君主私有2、地主私有3、自耕农私有二、土地演变的时期:(一)原始社会(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春秋战国时期(四)封建社会(秦----清)(五)中国近现代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建国初期④三大改造时期⑤人民公社化时期⑥改革开放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井田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地主私有土地(主要形式)君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内容(特点):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公田——贵族占有,村社成员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村社成员耕种,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瓦解的原因:井田制鼎盛、瓦解、崩溃的时间?井田制瓦解崩溃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井田制瓦解的表现?瓦解的过程:春秋,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全面。土地兼并(地主扩大地产方式)危害:影响赋税;社会动荡防治措施“限田”“均田”

(时间,内容)原因:土地私有制(根源),土地可以买卖进一步发展:宋“不抑兼并”;明清,进一步发展租佃制关系,是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牢固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农与地主之间有人身依附关系。

雇佣关系,是指无地或少地者为雇主做雇工,雇主按时间付给雇工报酬。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份更为自由。易混点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中国近现代的土地制度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体(截止1952)太平天国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土地公有

⑴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绝对的平均主义

⑵内容: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⑶评价: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农民土地所有制)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的有制目的: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政策:1927年打土豪,分田地

作用(意义):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力量。(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①进行根据地建设一大生产活动目的: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影响:人民负担减轻,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实质: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即限制封建剥削。影响:承认了地主土地所有权。但对地主的封建剥削有了一定的限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团结地主抗日,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政策: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前提),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核心),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方法)目的:从根本上消灭封建势力。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影响: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认识:变革土地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3、建国后中国土地制度(1949—1978)(1)1950年土改: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按劳分配①目的: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②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③特点:采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④影响: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改,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广大农民翻身解放,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2)、1953—1956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

①方针和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自愿互利

②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③过程: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农民以土地入股,仍然拥有土地的使用权。(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原因:左倾错误②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③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农民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4)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规模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

①主要形式: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②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③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④实质: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使农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认识:1.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体现了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和工作方法。2、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调整政策,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体验高考1、(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5题)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答案】D【考查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2013年重庆高考2题)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D【考查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C考察点:抑制土地兼并4.(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