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现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①土地分配②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原则——“凡天下天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与年龄平均分配;核心: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方案③理想:“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一、天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2《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没有超越封建主义范畴;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3纲领三民主义二、辛亥革命——平均地权4*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具体办法: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做到“家给人足”(2)含义:(3)实质:资产阶级土地革命纲领(4)意义:反映了孙中山维护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明锐观察。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针对西方贫富不均、两极分化而提出(1)背景: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5材料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
局限性: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思考:“平均地权”=“平分土地”?农民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民生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是否在全国实行?——全国性的政权尚未建立;平均地权理论过于理想化;既危及地主阶级利益、又无法完全满足农民阶级利益。在当时的中国没有条件实行6材料一1931年中共制定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材料二1942年中共制定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材料三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概括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共不同时期政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土地政策7土地改革是1927年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的(当时称土地革命)。1931年春,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正确的土地革命政策,主要内容是: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由于缺乏经验和其他原因,这一时期的土地革命出现了不少偏差,其中以王明所推行的“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政策,造成的危害最大。改革时期的墙上标语贫农分得体地的凭证8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措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了联合地主共同抗日,在土地政策方面作了让步,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即实行“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减租减息),借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借以照顾地主的利益,团结对敌。这个政策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实行了一段时间。9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决定改变土地政策,即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没有一般宣布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而是赞成、批准并领导农民通过清算等途径以“有偿方式”等多种方式从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同时,对中小地主作了较多的照顾,富农的土地一般不动。这样做,是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全国内战尚未爆发)出发的,是正确的。政策因时调整“五四指示”原件10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诞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以后,1947年7到1947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对“五四指示”中的某些不彻底性作了明确的改正。会后,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进一步深入地开展起来,在老解放区很快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11政策:依据:启示:
1)国共对峙时期: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3)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国民的利益和愿望;3)中共不同时期的革命任务等。政党制定政策都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及时调整,才能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建设的发展。12四、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次土地政策调整131、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没收地主的土地,无偿分给农民。1950年冬,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全国范围的土改展开。1952年底土改完成,3亿多农民获得了7.5亿亩土地,免除了每年7亿斤粮食的地租。由此形成了土地的农民个人所有制。14中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6月30日,由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施行。土地改革法内容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据建国以后的新形势,对半封建富农(又称旧式富农)的政策作了重大的修改,即由过去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15
2、农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背景:把私人农业转变为集体农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步骤和内容。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土改后不久,贫苦农民出卖土地的现象有加剧的趋势。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农业。16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实践过程第一阶段(1953-54):农业生产互助组(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个人所有,相互帮助,生产合作,组织规模小。)第二阶段(1955上半年):农业生产初级社(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个人所有,由合作社统一安排使用,收入不仅按个人投入的劳动进行分配,土地和大型农具也入股分红——“半社会主义”)。第三阶段(1955夏-1956):农业生产高级社(土地等大型生产资料归集体公有,统一经营,按个人投入的劳动进行分配。)*注意每个阶段的时间;并不是所有地方都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很多地方是“一步登天”跨入社会主义17对农业合作化的基本评价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前所未有的创举,方向是正确的。合作化后期犯了“左”的错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背离了自愿原则,留下了很多遗留问题。公有制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集体统一经营)则是错误的。183、人民公社制度及其失败人民公社的建立:人民公社是在炽热的政治氛围和很短的时间中,通过“小社并大社”进行和完成的。1958.8-11月,三个月内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4万个人民公社,入社农户达99%。人民公社:①原因:“左倾”错误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制度,扩大公有化规模。③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19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毛泽东说:“大概十年左右,我们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子上实现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20人民公社的制度特征1,“一大”:生产的规模大(大呼隆)2,“二公”:公有化的程度高(归大堆)3,“三平”:分配的平均主义(大锅饭)4,政社合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1人民公社弊端的初步显现
——公社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的下降22人民公社产权弊端的表现(1)模糊的产权人民公社是一种公共产权制度,公社的财产名为“集体”所有,但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集体是谁?形成“人人所有,但人人不管”的无主局面。23(2)残缺的产权何为产权残缺?人民公社的产权结构残缺:土地的种植权,农产品的定价权、销售权,农地的转让和处置权,完全由国家控制。产权行使的困难:公社内各级组织和农民享有的产权被严重弱化。24254、家庭承包制及其创新家庭承包制的变迁过程包工到组、包产到组(农民生产小组按承包的工作或产量计酬)包产到户(农户个人按承包的产量计酬)包干到户(大包干:农户交够国家和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并不是所有地方都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26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性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2、作用: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积极性。3、实行的原因: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②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
4、实施过程:1978年,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7积极:
正是这一场革命解决了十二亿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这一改革从根本上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抛弃了归大堆、大锅饭、平均主义的体制,把集体所有的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交给了农民去管理、去经营。使农民得到了自主、自由和实惠,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弊端:生产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是小农,农业生产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积累少甚至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市场主体,农民既要低头种地,又要抬头看市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也充分的暴露出来,这使得农民进入市场太难,阻碍太多,费用太高。农产品进入不了市场,谷践伤农。即使进入了市场,也是“粮农获利少,粮商获利多”,不能产生经济效益。5、评价28一、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方面,在坚持现有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同时,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在实现土地流转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的集中,打破一家一户式的小农经济模式,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5、土地流转——土地改革新方向29(1)土地改革:①原因:新解放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②内容: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地主所有制。③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①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③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农村生产关系的五次调整。
(3)人民公社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核电用钢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钢制垂直推拉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微孔织物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半导体电镀前处理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热水箱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手机支付安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超高压HPP灭菌设备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液氨运输合同模板
- 2025员工入股合同(美容美发)
- 外墙保温劳务分包合同
- Unit6AtthesnackbarStorytimeDiningwithdragons(课件)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5章-特性分析
-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压轴题:电磁感应综合问题(原卷版)
- 雨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正式版
- 2024尼尔森IQ中国本土快消企业调研报告
- 2024年印度辣椒行业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骨科医院感染控制操作流程
- 铸铝焊接工艺
-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诗词写作常识 诗词中国普及读物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