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_第1页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_第2页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_第3页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_第4页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第九章宏观经济的根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在一国〔或地区〕境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效劳的市场价值总和。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效劳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效劳价值不计入GDP。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的产品和效劳的价值。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根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效劳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置中间产品价值GDP=该国境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本钱核算GDP的一种方法。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本钱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整个社会购置最终产品和效劳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GDP=消费+投资+政府购置+净出口GDP=C+I+G+N*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效劳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效劳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局部:耐用品消费支出:购置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置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展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置。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政府部门购置产品和效劳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置〔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置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效劳,所以不构成GDP的一局部。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效劳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M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效劳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选定*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影响因素,能够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是一个更明确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将一国*一年的实际GDP除以该国人口数,可得到该国该年的人均GDP。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GNP的核算遵循国民原则,即但凡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都被计入本国GNP中。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额-国外公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国民生产净值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量的价值。NNP=GNP-折旧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提供效劳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国民收入这一指标衡量经济中的所有人赚到了多少钱。NI=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得到的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价格水平及其衡量一组物品价格的衡量问题价格水平:是经济中特定围的产品和效劳价格的总体水平,它是衡量货币购置力或货币所能购置的产品和效劳数量的指标。二、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价格指数是同一组产品和效劳在*一年的费用额同它在*一设定的基准年度〔基年〕的费用额的比率。基年的指数通常定为100,如果以后该组产品和效劳的价格上涨,则指数相应地上升。常用的价格指数有两个:GDP平减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公式: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对城市消费者购置一组固定的消费性产品与效劳所支付平均价格的度量指标。编制CPI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选定CPI"篮子〞产品;进展月度价风格查;计算CPl:第一步,得出在基期价格下CPI"篮子〞产品的本钱;第二步,得出在现期价格下CPI"篮子〞产品的本钱;第三步,计算基期和限期的CPI。GDP平减指数和CPI的区别:首先,GDP平减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效劳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置的产品与效劳的价格。因此,企业或政府购置的产品价格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但并不反映在CPI上。其次,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生产的产品,CPI则包括在国外生产,但在国销售的产品。因此,日本制造并在美国销售的丰田汽车的价格上升会影响美国的CPI,但并不影响美国GDP平减指数。三、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反映通货膨胀程度。式中,πt表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t表示t时期的价格水平,Pt-1表示〔t-1〕时期的价格水平。第三节失业及其衡量一、劳动力的构成以美国为例:首先,美国人口被划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其次,劳动年龄人口可划分为劳动力〔就业者和失业者〕和非劳动力〔在校学生和退休人员〕。失业率是衡量经济安康程度的一个指示器。失业率过高,意味着该国将有许多人不能养活自己,并且许多劳动者不能为国家的产出作奉献。失业率指标还可以用来衡量企业雇用劳动者时面临的困难程度。这一程度被称为劳动力市场紧程度。失业的简单分类失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摩擦性失业、构造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产生原因:在一个经济体息是不完全的,失业人员和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的信息在相互搜寻过程中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一个经济体中总是存在的。例如:从开场找工作到找到工作期间的失业情况。构造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构造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产生:一是在*一特定地区,劳动力市场上所需要的技能与劳动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即职业不平衡。二是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即地区不平衡。构造性失业在一个经济体中总是存在的。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事业。通常,季节性失业在冬季时增加,而在春夏时期减少。季节性失业在一个经济体中总是存在的。例如:生产冰棍的企业可能在冬季会裁减员工,造成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缺乏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当一个经济体中的总需求下降,进而引起劳动力需求下降时,周期性失业就出现了。周期性失业是政府最为关注的失业,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失业类型。例如:08年经济危机期间造成的失业。三、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当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所有失业都是摩擦性、构造性和季节性的,则该经济体到达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潜在GDP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GDP。反映的是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实际GDP水平。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一〕宏观经济各局部的循环流程国民收入在宏观经济学中是个泛指的概念:GDP、GNP、NNP、NI、PI都可以被看作不同条件下的国民收入。但在通常情况下,国民收入一般指GDP。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相等〔均衡〕状态时的国民收入。封闭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循环流程图:简单说明三个市场〔产品与效劳市场、货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市场]〕和三个部门〔企业、家庭和政府〕间的相互联系。〔二〕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含义既有一致性,也有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国民财富涉及存量角度,即涉及特定时点上的〔已有商品和效劳价值〕数量。〔不强调时间概念〕国民收入涉及流量角度,即涉及特定时期的〔发生价值〕数量。〔三〕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分配根本经济制度的作用:决定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根本立场和倾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的作用:国民收入和财富初次分配按要素分配,再分配则服从于政府的利益倾向和政治需要。相应政策的影响:这是国民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具体形式。〔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供求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一致时的均衡产出。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根本原理〔一〕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根本原理,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含义:"供给总是会创造出它自身的需求〞。这意味着只要努力增加供给,需求自然就会相应增加,均衡国民收入也会增加,经济不会出现问题。"萨伊定律〞成立的条件:市场上的供给普遍缺乏。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上述观点根本上可以通过下列图表示:〔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根本原理:供给在长期中的决定作用出于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异见,新古典经济学将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滞涨〞归咎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干预,强调供给的重要性。新古典经济学根本承受"萨伊定律〞。他们强调"萨伊定律〞在长期的有效性。三、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根本原理:经济萧条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经济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经济萧条时失衡的特征:供给相对过剩,需求相对缺乏。凯恩斯的观点:强调短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折中的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兼顾长期在凯恩斯经济学中,考察对象的背景和条件是经济萧条时期的情况:在经济萧条时,主要问题在于需求缺乏、供给过剩。所以凯恩斯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的供给是毫无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总需求的水平。因此,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均衡国贸收入主要由总需求水平决定〔一〕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根本原理和框架:有效需求的价格和框架在总供求均衡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原理根底上,强调短期的供给过剩和需求缺乏。强调总需求〔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总需求〔有效需求〕由四个局部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外需求、政府需求〔二〕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根本原理:"有效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凯恩斯定律〞凯恩斯主义这一理论的具体阐述假定:〔1〕经济中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2〕社会总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提供适应需求的产品与效劳;"凯恩斯定律〞:"有效需求总能得到相应的需求〞,而且社会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3〕社会上没有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4〕只考虑短期;在上述条件下,可以表示为公式:Y=C+I方案支出线与45°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表示非方案的存货量。方案支出线与45°线的交点表示方案总支出中能够实际到达均衡国民收入的支出水平。〔三〕投资等于储蓄根据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公式〕可以推导出其另一种表达形式,即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条件〔公式〕:∵Y=C+I而Y=C+S于是,C+I=Y=C+S∴I=S这里需要注意:方案的均衡条件与已经实现的均衡结果〔恒等式〕的区别。〔三〕投资等于储蓄根据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公式〕可以推导出其另一种表达形式,即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条件〔公式〕:∵Y=C+I而Y=C+S于是,C+I=Y=C+S∴I=S这里需要注意:方案的均衡条件与已经实现的均衡结果〔恒等式〕的区别。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一、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消费是总需求中主要的和最大的局部。消费需求也是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所有因素中最首要的因素。假定价格水平和其他影响因素稳定不变,则收入水平就是决定消费需求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收入与消费间的这种数量关系就是消费函数,即:凯恩斯认为,在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方面,存在着一条根本的心理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不如收入增加得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凯恩斯所说的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一〕平均消费倾向〔APC〕任意一个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叫做平均消费倾向。其公式为:APC=C/Y其几何表示为消费函数曲线上相应一点到横轴垂直距离与该点到原点直线距离之比。平均消费倾向也可理解为*一时期总消费支出与其间总收入之比。一般来说,平均消费倾向是随收入增长而趋于逐渐下降的。〔二〕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加1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局部所占的比例,叫做边际消费倾向。其公式是:MPC=ΔC/ΔY〔或dC/dY〕其几何表示为,过消费函数曲线上相应一点的切线的斜率。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随收入增长而趋于逐渐下降的。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就都是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就可以表示为:c=α+βy二、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储蓄〞的含义:收入中未消费的局部。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存在数量上的联系:因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就是递增的。储蓄与收入之比就是储蓄函数,其公式是:S=S〔y〕〔一〕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可支配收入水平上储蓄所占的比率。其公式为:APS=S/Y其图形如下图。储蓄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就是平均储蓄倾向。〔二〕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PropensityofSaving〕:储蓄增量对相应的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其公式为:MPS=ΔS/ΔYΔS和ΔY的值极小时,公式为:MPS=dS/dY过储蓄曲线上相应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边际储蓄倾向。线性储蓄函数的公式为:S=Y–C=-α+〔1-β〕Y线性储蓄函数如下图:线性消费函数:线性储蓄函数: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即二者之和总等于与其相应的收入。第二,当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时,APC>MPC;当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时,APS<MPS。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注释:用定义证明,Y=C+S〕〔P书上41〕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只要有一个被确定,另一个就会同时被确定。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从家庭消费函数去求社会消费函数时,需要考虑的限制条件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越是富有就越有能力储蓄。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所以国民收入分配月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向下移动。政府税收政策。向富人征税,以政府支出形式花掉,会增加社会中消费的数量,从而上移社会消费曲线。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所以占比越大,消费就越少,反之,消费越多,储蓄越少会使得社会消费曲线上移。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效果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利率很高时,储蓄的回报增加,家庭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支出。这里考虑的是实际利率。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测量的是经济中商品和效劳的平均水平。它通过影响家庭财富来实现对消费的影响。价格水平上升会导致家庭实际财富的减少,从而引致出消费减少。家庭财产:一户家庭所拥有的财产就是资产〔房产、股票、债券和银行存款〕减去负债〔任何贷款〕。家庭财产增加,消费就会增加。期望未来收入: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消费在各年之间比拟平均,即使他们的收入波动很大。所以只有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不实出乎意料的高或者低时,当前收入才能较好的解释当前消费。实际资本量、名义根底货币、公债数量、物价水平以及利率的变动,会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会产生"财富效应〞,最终影响消费。六、其他消费理论〔一〕现期收入假定下的消费函数理论1.绝对收入假说:即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2.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消费函数理论:"示效应〞、"攀比效应〞、"棘轮效应〞〔书上46〕〔二〕恒久收入假定下的消费函数理论弗里德曼的消费函数理论恒久收入的含义: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恒久收入消费函数的容〔YP为恒久收入,为权数,Y和Y-1分别为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三〕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含义: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不仅与他们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联系,而是会在更长时间围方案他们生活中的消费开支,以到达他们整个生命周期消费的最正确配置。公式:C=αWR+βYL其中,WR为实际财富;α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为工作收入;β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工作收入的比例。1.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与恒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异同: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储蓄动机及财富的作用,后者侧重个人的预测与方案。2.一样点:第一,消费函数不仅限于与现期收入相联系;第二,暂时的和偶然的收入变化对消费倾向影响小;第三,临时性税收政策对消费影响小第三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一、投资和资本边际效率投资需求也是总需求中的重要局部。投资需求就是总支出理论中的方案投资支出。注意这里的投资指的是实体投资,而不是金融投资。金融投资只是的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如购置证券、土地或者其他财产等。我们这里关注的是实体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及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立等。决定投资水平的四个重要因素的变量:期望的未来盈利能力、利率、税收、现金流期望的未来盈利能力:实体投资诸如厂房、办公场所、机械设备的投资品是耐用品的,而且一旦做出投资决定,这些东西就变成漂浮本钱是不能撤回的。所以企业愿意做一个实体投资,是因为企业能够乐观估计到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旺盛并且经济的未来形式能够支持这种旺盛的需求。关键之处在于:企业的乐观或悲观预期是投资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利率:实体投资的一个重要局部是通过借贷融资,比方发行公司债券,或者从银行获得贷款。于是利率就可以看成是借贷的本钱。当人们考虑是否做实体投资式真正关心的并不是银行给出的名义利率,而是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才是人们真正承当的借贷本钱。所以投资支出依赖的就是实际利率。因此,保持其他影响投资支出的因素不变,实际利率和投资支出之间就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实际利率越高〔投资本钱越高〕,投资支出越低,反之则相反。税收:企业关注的是税后利润。所以投资支出的水平同样受到税收的影响。政府对企业的利润征收公司收入税,包括公司从购置的新建筑、设备及其他投资品上获得的利润。公司收入税减少,增加了投资支出的税后利润;相反,公司收入税增加,则会减少投资支出的税后利润。因此,税收减免是一项政府为了刺激投资支出增加而制定的一种投资的税收鼓励机制。现金流:大多数企业并不会通过借贷来购置新的厂房、机器设备,相反,它们使用自己的资金。现金流是企业收进的现金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利润收入是现金流的最大来源。企业的利润越多,它的现金流也就越大,从而投资能力也越强。相反,当企业的现金流出现紧缺时,企业的投资能力下降,往往不会考虑做出新的投资支出。所以在经济衰退期,众多企业利润减少,最终使得它们在新厂房或机器设备上的投资能力减弱。〔一〕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它能够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其使用期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本钱。P52资本边际效率曲线〔MEC〕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IE〕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三〕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因资本品价格上涨而导致缩小的贴现率〔资本边际效率〕就叫做投资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是投资竞争的结果。实际投资的边际效率会小于资本边际效率,即,投资边际效率曲线会低于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二、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一〕对投资工程产品的需求预期〔二〕产品本钱〔三〕投资税抵免〔四〕投资风险〔五〕融资条件对投资需求的影响三、投资和利率主要投从资本钱角度看利率,假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资本边际效率〕不变投资决策主要取决于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和利率的比拟,在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中,预期利润率既定时,利率就是首要因素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借贷者所支付的利率。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上升,投资需求量下降〕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函数,可写作:I=I〔r〕四、托宾的q理论托宾的q理论是在依托资本〔证券〕市场能够正确定价前提下,将资本市场〔股票市场〕价格决定的企业价值〔或者说价格〕与重新投资建立一家同样企业所需的资本〔或重置资本〕相比拟,来说明在企业家选择条件下的投资行为。1.托宾q理论的公式是: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本钱〔或重置本钱〕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每股价格*总股数2.q小于1时,买旧企业比新建企业更廉价,这时就不会有新投资。q大于1时,新建企业比购置旧企业更合算,所以会有新投资。托宾q理论的优点:防止了投资的当前本钱与未来收益的时间不一致问题托宾q理论的缺点:回避了股票市场价值的不正常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托宾q理论只能说明个别企业的投资方式选择,不能说明宏观投资问题。〔当然,这也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许多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共有的缺点〕。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对政府财政及政府作用的看法:只要政府能够保证市场的充分竞争秩序,它就没有更多的经济职能。所以,他们主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财政及政府作用的看法:解决社会总需求缺乏的唯一出路。一、政府需求的容政府需求通常以政府购置的形式出现,在容上政府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维持自身正常活动所涉及的消费需求。另一类就是政府为自身或公共设施见者等所生产的投资需求。二、政府对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影响〔一〕直接支出的影响〔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二〕税收的影响〔增加或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从而影响他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三〕转移支付的影响〔同样通过增加个人或企业的收入,从而增加消费需求〕〔四〕制度和政策的影响〔具体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会影响到社会的总需求〕第五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一、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二、净出口的决定三、几个主要的国外需求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国外企业和家庭对中国生产的产品和效劳的消费值减去中国企业和家庭对国外生产的产品和效劳的消费值来计算净出口。决定净出口水平的三个重要因素: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相对价格水平:这里我们主要考虑各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低于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则中国产品的价格比其他国家产品的价格上升得慢。这种价格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增加。因此,中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也就是净出口增加。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相对GDP增长率:当中国的收入〔GDP〕增加快于其他国家时,中国消费者对国外产品和效劳的购置增加就会快于其他国家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和效劳的购置增加,结果就是净出口下降。中国和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当人民币升值时,出口中商品变贵了,而进口的外国商品变廉价了。这样外国消费者会减少对中国产品的消费,而中国消费者会增加对外国产品的消费,结果就是中国的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下降。一、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根本是外生决定的因素首先,国外需求的大小取决于国外的收入水平上下;其次,国外需求的大小取决于国外的消费倾向上下;再次,国外需求的大小取决于国外的消费构造;最后,国外需求的大小取决于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水平上下和产品的类型构造。第六节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一、支出乘数任何自主支出〔即不依赖于GDP水平的支出〕的增加都会上移总支出函数,并且对均衡GDP产生乘数的增加。总支出函数〔AE=C+I+G+N*〕中,方案投资支出〔I〕、政府支出〔G〕和进出口〔N*〕都是自主支出。消费〔C〕中同时包括了自主支出和引致支出。前者与GDP无关,但是后者依赖于GDP。乘数效应:自动支出增加导致更大实际GDP增加的过程。注:〔Y/I〕投资乘数和乘数原理投资乘数是一个倍数,即,均衡国民收入增量是投资增量的倍数。投资增量在经济中依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逐级按照边际消费倾向的比例继续增加需求,而每级增加的需求都变为最终产出或收入。各级新增的需求加总得到的总需求增量,将是最初投资增量的假设干倍。投资乘数的计算就依据下面的公式: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或者k=1/〔1-MPC〕=1/MPS边际消费倾向MPC〔β〕越大,乘数值越大。这种反比关系的成立,是因为MPC越大,乘数过程中每次收入增加之后都会有更多的消费支出。P67三、其他乘数〔一〕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的含义政府支出乘数的推导kG=ΔΥ/ΔG=1/〔1–β〕〔二〕税收乘数税收乘数的含义税收乘数的推导kT=ΔΥ/ΔΤ=–β/〔1–β〕〔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含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推导ktr=ΔΥ/ΔΤtr=β/〔1–β〕〔四〕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含义平衡预算乘数的推导kb=ΔΥ/ΔΤ=ΔΥ/ΔG=1〔五〕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的含义对外贸易乘数的推导如果消费函数是线性的,I*,G*,T*tr,**都是外生变量,*为净出口,对外贸易乘数则是:k*=ΔΥ/ΔΧ=〔α+I*+G*–βΤ+βΤ*tr+Χ*–M〕/[1–β(1–t)+γ]第七节本章评析一、对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的评析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侧重供给凯恩斯主义侧重需求均衡国民收入的结果说明,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一旦实现,就意味着有两个实质上等价的、事后的恒等式: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总储蓄等于总投资。二、对消费需求决定理论的评析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西方经济学侧重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分析。很少或根本回避对阶级、阶层的收入状况、需求构造等方面的分析。只笼统地谈总需求,显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是错误。消费需求理论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要注意几个问题:1.收入分配的层次及差距;2.宏观上的消费需求构造;3.消费倾向涉及的心理因素对应着不同时代和时期的消费潮流,这是有变化的。三、对投资需求决定理论的评估投资理论和关于政府需求的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重要的局部,借助于这些理论来说明投资需求的不稳定和缺乏是总需求缺乏的重要原因,而能够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政府的干预,即通过赤字财政来扩大政府支出和投资需求。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产生萧条和危机的原因是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不确定性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四、对乘数机制理论的评析乘数发挥作用所受的限制条件:第一,以一定的社会过剩生产能力和资源为条件。第二,储蓄和投资的决定必须是相互独立的,互相不能影响〔即便是间接影响〕。第三,货币供给量要适应投资支出而变化。第四,乘数发挥作用期间,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能用于购置进口物品。第五,乘数发挥作用期间,政府不能向谁会借款或增加税收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在这里,价格对于经济的作用被忽略。这是符合凯恩斯理论原意的。该曲线突出了产品市场均衡的重点是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却忽略了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同时,它仅在价值数量上做文章,却无视了实物方面的均衡。IS曲线画出了产品与效劳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注意,IS曲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均衡的产品与效劳市场,即对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而言,存在使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水平。利率之所以成为影响产品与效劳市场均衡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利率是方案投资融资的借贷本钱。也就是说利率的变动将影响方案投资的变动,进而造成总支出的移动,从而改变均衡产出。下面我们通过凯恩斯穿插图来推导IS曲线:如果把I=S看成产品和效劳市场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并且只考虑两部门简单经济。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简单的代数推导出Y和r的负相关关系: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IS曲线的斜率大小为:其中β表示消费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d表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从IS曲线斜率大小的表达式可以看出β和d的数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数值将越小。即当消费对收入变动敏感或者投资对利率变动敏感时,平缓的IS曲线说明利率较小变动要求有收入的交大变动与之配合,才能使产品市场均衡。减税或者增加政府购置〕使得IS曲线向外〔右〕移动。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一〕古典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古典的利率由资金借贷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决定,而且资金的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都是生的,也显然是微观的观点。此外,利率也会对资金的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进展调节。〔二〕凯恩斯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1.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利率观点的区别:凯恩斯否认了古典经济学的利率观点,他认为利率由货币总供求决定,而不是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的。储蓄会受利率影响,但主要受收入的影响。2.凯恩斯关于货币市场均衡和均衡利率决定的观点: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来决定。货币的总供给是外生的,其大小与利率无关。只有货币的总需生的。这显然是宏观的观点。不过,这种观点忽略了货币供给乘数所造成的货币供给生化问题。二、货币需求的决定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对于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所以人们对货币具有需求。由于放弃一局部手中的货币就等于丧失了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凯恩斯把利率看作失去一定量货币〔灵活性〕而获得的代价,或者为得到一定量货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货币需指人们出于各种目的而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包含已经持有的货币数量〕。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一〕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三〕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当利率下降到社会公认的水平时,人们认为债券价格将会到达最高,于是,全部抛出手中的债券而持有货币。这时,无论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拿在手中。这时的货币需求变得极大。这种情况就是"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LM曲线是使得实际货币余额供求平衡的所有r和Y组合的轨迹图。货币余额市场指的是人们对实际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情况。这里就涉及到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时机本钱。如果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变动〔即央行改变货币的供给量〕,LM曲线会发生相应的移动。在收入量不变,从而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曲线不变时,实际货币余额供给的减少导致了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上升。因此,实际货币余额的减少使得LM曲线向上移动。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水平的"凯恩斯区域〞代表"流动性陷阱〞;垂直的"古典区域〞代表完全没有货币投机需求的状况正斜率的"中间区域〞代表经济的正常情况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IS-LM模型是关于产品与效劳总需求的一般理论。这个模型中的外生变量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这个模型解释了两个生变量: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IS-LM模型中的均衡〔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与效劳市场和实际货币余额市场的同时均衡。扩性的财政政策〔政府购置的增加或者税收的减少〕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IS曲线的这种移动提高了利率和收入。扩性的货币政策使得LM曲线向下移动。LM曲线的这种移动降低了利率并增加了收入。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在长期中,价格能自动调整的,总供给决定收入。但是在短期中,价格是不便调整的,因此总需求的变动也会影响收入。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产出需求量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AD曲线描述了在任何一种给定的物价水平上,人们想购置的产品与效劳量。〔二〕价格变动的效应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引起利率上升,总需求和收入水平下降。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是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叫做利率效应。〔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时机本钱,同时利率又是投资的借贷本钱〕价格变动导致人们持有货币的实际购置力下降,或消费水平相应减少的效应,叫做财富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该效应也叫做"庇古效应〞〕财富效应: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变量除了当期收入外,还有家庭的财富存量〔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差额〕。一些家庭财富是以现金的形式或者其他名义资产的形式存在,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这些家庭财富的实际价值就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家庭的消费行为。当物价价格水平上升时,名义资产贬值,家庭实际财富减少,消费也就会减少。反之,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名义资产升值,家庭财富增加,消费就会增加。国际贸易效应:当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上升时,本国出口品价格更贵,而外国的进口品价格更廉价。这样一来,本国的出口将会下降,而进口会增加,导致了净出口下降。反之,当本国物价水平下降时,净出口将会增加。总需求的移动:政府政策的变化政府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利率〕和财政政策〔政府购置和税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低利率或者增加货币供给都属于扩性的货币政策,更低的利率使得企业和家庭的借贷本钱降低,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这将使得AD曲线向右移动,如下列图12-2所示。政府购置增加或者减少税收都属于扩性的财政政策,这将使得IS曲线向上移,也就是在任意给定的物价水平上,增加了均衡收入水平。如下列图12-3所示。如果家庭对将来收入的预期乐观,他们就会增加当前的消费,从而使得AD曲线右移。如果企业对将来投资收益率的预期乐观,他们会增加投资支出,从而使得AD曲线右移。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将会影响净出口的变动:总需求的移动:外贸变量的变化本国GDP相对于外国GDP的增长速度。当实际GDP增加时,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所以当本国GDP增加快于其他国家时,本国的进口增加将大于出口增加,净出口减少。汇率〔本国货币相对于国外国币的价值〕。当本国货币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上升时,以国外货币计价的本国出口品将变廉价,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外国进口品将会贵,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减少。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总供给是产品与效劳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一、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来自于古典模型对经济长期行为的描述,即生产的产出取决于固定的资本与劳动量,以及可以获得的技术。根据古典模型,产出并不取决于物价水平。所以我们可以画出如下图的垂直总供给曲线。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满足古典二分法,因为它意味着产出水平不取决于货币供给。这个长期产出水平,称为产出的充分就业或者自然水平。自然水平的〔或者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使得经济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此时所有想工作的人都处于就业状态,也就是说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产出水平。二、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经济开场时在长期均衡的A点。如果此时货币供给减少,这将引起总需求曲线从AD1移动到AD2。总需求的减少使得经济从A点移动到B点,这时产出水平低于其自然水平。这意味着经济处于衰退中。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将对低需求做出反响,工资与物价下降。经济逐渐从衰退中复,从B点移动到C点。在新的长期均衡点〔C点〕上,产出和就业又回到自然水平,但是物价比原先的长期均衡〔A点〕时降低了。总供给曲线的推导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如果我们放松所有价格都固定的假设,就会得到更一般向右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因此,经济中存在的*种市场不完善性〔有些价格不能灵活地对冲击做出反响〕使得经济的产出背离其古典基准。结果,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不是垂直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引起产出水平暂时背离其自然率。向右上方倾斜AS曲线的推导:LRAS的代数表达式为:这个表达式说明,当物价背离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参数a表示,产出对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反响多大,1/a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有三种思路可以推导出上述AS曲线的代数表达式:黏性价格模型;黏性工资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从理性预期的角度来做出解释,即便在两个市场中物价和工资都有能力灵活调整到达市场出清的情况下,如果市场存在信息不完全的问题时,理性厂商会对物价水平变动如作出的短期反响改变自己的产量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水平。三个模型都遵循如下根本思路:市场的*种不完全性影响了微观主体厂商和工人面对物价水平变动时生产或提供劳动的决定,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行动加总起来带来了经济总产量的同方向变动。黏性价格模型:如果在产品市场中*些价格不能灵活调整,则面对物价水平变动时企业对产品定价会如何影响各自的产出,进而影响经济的总供给量。黏性工资模型:如果在劳动力市场中工资不能及时对物价水平作出反响,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厂商的产量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水平。三、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函数〔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劳动就业量〔劳动需求、劳动供给〕生产函数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劳动需求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劳动供给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四、特殊的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凯恩斯的和古典的凯恩斯的水平总供给曲线:只有总需求有极大增长才会发生变化,一般在短期不会变化古典的垂直总供给曲线:生产力有大的提高或破坏,劳动力有大的变化时才会移动总供给曲线不同特征的经济含义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价格不变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价格可变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般情况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凯恩斯情况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古典情况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响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冲击称为需求冲击,而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冲击称为供给供给。总需求-总供给模型、IS-LM模型和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比拟和评析这三个模型的共同点是:都可以在不同角度反映国民收入水平及其决定。他们的区别在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同时重视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而IS▬LM模型和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只注重需求,不涉及供给。IS▬LM模型较好反映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但它不具有广泛的合理性,而且,实际上以偶然的均衡来说明经济均衡的必然性是站不住脚的。IS▬LM模型以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将投资唯一地和利率联系起来,很容易使人忘记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IS▬LM模型对货币市场与物价关系缺乏明确的说明,而物价水平问题与货币供求密切相关,它恰恰未能说明物价水平与货币需求的联系。尽管这是凯恩斯理论本身所暗含的假定,但是,谈货币市场而不谈物价,还是存在明显的缺陷。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一、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一〕古典经济学对失业原因的解释萨伊定律按照这一定律,一种商品的生产、销售必然为其他商品的生产、销售创造条件,因而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总是趋于均衡,不会出现生产过剩。而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到达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二〕凯恩斯对失业原因的解释"有效需求〞理论;三大根本心理定律"有效需求〞就是商品总供给和总需求到达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凯恩斯用三大根本心理规律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有效需求〞缺乏的问题,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根本心理规律。〔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失业原因的解释新凯恩斯主义者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工资刚性的假设,认为工资在短期具有黏性,即工资滞后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因此,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对存在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劳开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人-局外人〞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劳开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隐含合同论这种理论认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这种默契被称为隐含合同,它有别于正式合同。该理论认为,雇员一般是回避风险的,即愿意为一个可支付稳定工资的企业工作。"局人-局外人〞理论所谓"局人〞是指那些在特定企业工作的人,而"局外人〞是那些想到该企业工作的人。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企业都需要一支受过培训的劳动者队伍,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忧培训了新雇员之后,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因而不愿意与企业合作培训新雇员。再者,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一样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由此,"局人-局外人〞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力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四〕现代货币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自然失业率〞假说: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二、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一〕失业的影响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增加经济运行本钱;带来产出损失;影响社会信心,加重社会经济的不景气。〔二〕奥肯定律该经历定律认为,在美国,如果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产出将会低于潜在产出的3%。奥肯定律的公式表达:第二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经济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普遍、持续地上升。〔二〕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分类: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的原因分类: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本钱推动型通货膨胀;构造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即指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原因: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本钱推动型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源于总供给的变化,具体是指由于产品本钱上升,即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本钱上升和企业要保持一定利润水平,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本钱推动型通货膨胀从供给方面来解释通货膨胀成因,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本钱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进口型通货膨胀构造型通货膨胀:即物价的上涨是由于*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引起的。虽然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并不特别大,但最初由于*些经济部门的需求过多使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上升,这样就给其他部门形成压力,结果使得其他部门的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趋于上升,于是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开展迅速,各产业部门的需求状况在不断变化,这样就出现一些部门的需求扩大,而另一些部门的需求减少的情况。那些需求扩大的产业部门的工资和价格水平将会上升,其产品作为其他部门的投入品必然带动其他部门产品价格的上涨。而此时,那些需求减少的部门因工资与物价刚性,其价格并不因为需求减少而下跌,这样就引起了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一般来说,工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效劳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一样。这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在工资与物价问题上都要求"公平〞,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就造成效劳部门本钱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动因。二、通货膨胀的影响〔一〕通货膨胀的惯性通货膨胀开展过程通常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也就是价格水平不是一次性改变,而是持续上升过程。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还存在惯性。造成通货膨胀持续开展的原因来自预期,或者来自需求拉上和本钱推动的共同作用。如果经济社会的大多数人预期下一个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上一期一样,这种对通货膨胀现象的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二〕通货膨胀的后果社会本钱:持有货币的"鞋底本钱〞;"菜单本钱〞;税收扭曲经济影响: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固定收入群体;债权人和债务人;财富分配产出效应:平衡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平衡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鞋底本钱〞:这是指通货膨胀提高了消费者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本钱。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率越高,越少的人愿意持有货币,因为持有货币会使他们遭受购置能力的较大损失。这样,人们会采取一定的行动来"节省〞其货币的持有量,相应地必须更频繁地光临银行。因频繁出入银行增加了他们的鞋子的磨损,西方经济学者诙谐地称为"鞋底本钱〞,即用它来表示因减少货币持有量所带来的不便。"菜单本钱〞:又称为调整价格的本钱。通常,很多企业并不频繁调整产品的价格。企业宣布的产品价格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可以保持不变。但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可能不得不经常更换产品的报价。改变报价是需要花费本钱的,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的本钱、重新编印价目表的本钱、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的本钱等。这种本钱犹如餐馆印刷新的菜单的本钱一样,故称之为"菜单本钱〞。税收扭曲:因许多税收条款在制定时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发生将改变人们的税收负担。经济影响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阶层。通货膨胀率越高,人们在给定的名义收入或者货币收入下所能购置的商品数量就越少。其次,通货膨胀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影响。债务契约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规定名义利率,如果在归还期未到时发生了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率高于签约时,则债权人的利息收入将受到损害,而债务人因所付的实际利率降低而获得相应好处。最后,通货膨胀对财富分配的影响。这里主要是指通货膨胀对财产净值的影响。财产净值取决于所有者财产的货币价值以及所欠的债务的多少。一般而言,财产的货币价值会由于通货膨胀而变动,有的财产会升值,有的会贬值;债务则会由于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相对减少。菲利普斯曲线和预期理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试图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它们并不存在长期的替代关系。因为,在长期,经济将到达劳动力市场运行情况所决定的均衡失业率,此时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相等,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如果要使失业率保持在均衡失业率之下,其结果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率持续不断的上升。四、通货紧缩和停顿膨胀〔一〕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定义:在货币供给量不能满足流通中货币的实际需要量或在其他决定货币供需的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普遍、显著下跌。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下降。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少于商品流通的需要,特别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通货紧缩往往是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发生的。通货紧缩的影响首先,通货紧缩期间,消费者预期价格将持续下跌,从而延后消费,打击当前需求;投资期资本实际本钱上升,回收期价格下跌,令回报率下跌,从而遏制投资。这些都将导致生产的明显下降,使GDP的增长放慢甚至停滞不前。其次,由于企业开工缺乏,生产下降,失业率明显上升。最后,通货紧缩期间因为需求不振,进出口额大幅度缩减。⑴含义和本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⑵表现不同: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置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二〕停滞膨胀定义:又称"滞胀〞,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主要特征:GDP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时物价上升加快,通货膨胀率一般超过5%甚至更高。原因;菲利普斯曲线发生整体移动供给冲击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开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和收缩。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所不可防止的波动。经济周期发生时的经济波动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一个经济周期可以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四个阶段。一个经济周期时间长短存在较大的差异。经济周期的类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基钦周期(短周期)经济衰退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当出现生产过剩时,大量的商品滞销,企业就降低开工率,辞退工人;随着居民收入急剧下降,消费需求大幅度萎缩,进而使得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整个国民经济陷入一片萧条。经济周期理论西方主要经济周期理论消费缺乏论它是从人们消费缺乏来解释经济衰退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早期的一种解释是,因生产有无限扩的趋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使许多小生产者破产,贫困化的人数日益增多,导致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却越来越小,所以出现经济衰退。后来也有学者解释为过度储蓄引起的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生产的增长,而储蓄过度的根源则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合理。投资过度论这种理论根本观点是,资本品生产在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扩大与萧条阶段的收缩都大于消费品生产的扩大与收缩。这样,资本品生产的扩大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而资本品生产的过度扩将导致资本品生产与消费品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又使经济进入萧条阶段。这种投资的变动就引起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货币信用过度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银行货币和信用波动的结果,经济周期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也就是说,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量直接决定名义国民收入,它们的变动必然引起名义收入量的变动。银行货币和信用的扩将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引起投资水平的增加,生产扩大使得就业增加和收入提高,这样经济就走向繁荣;反之,银行货币和信用的紧缩导致利率上升,使得投资水平下降,从而引起生产收缩、收入减少和失业增加,经济走向萧条。因此,货币是引起整个国民经济波动的直接原因。"创新〞经济周期理论这是熊彼特运用"创新冶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开动资本主义引擎和保持其转动的根本推动力,创新本质上是一种不连续的现象。因此,创新会导致经济出现繁荣、紧缩、萧条、调整等周期性现象。心理预期理论它把经济周期成因归结于公众的心理预期,用公众的乐观和悲观预期的交替来说明经济周期的形成。太阳黑子论这是杰文斯于1875年提出的。他认为太阳黑子的周期性活动造成周期性恶劣天气从而影响农业的收成,进而又会影响整个经济。政治周期理论它是将政治因素作为影响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种重要因素的理论。其根本模型可分为时机主义模型和党派模型两大类。前者为诺德豪斯所建立,他强调政治家为了到达选举目的而操纵经济政策的倾向,政府为保持经济的稳定,交替使用扩性的政策和紧缩性的政策;后者为希布斯所建立,他强调政治家的意识形态至上的倾向。此外,因受理性预期革命的影响,有的经济学家在政治周期理论中还参加预期假设,使政治周期理论进入新的开展阶段。模型含义首先,经济周期中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体部,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强化了经济波动的趋势。其次,从总体看,宏观经济波动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加速数的大小,如果这两个参数较小,则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小。再次,由于投资-收入之间的这种不稳定的关系使经济体系形成了周期性波动,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干预政策来缓解经济周期的波动。最后,乘数-加速数模型作用的限制条件。一是必须以现存的全部资本设备被充分利用,同时还必须有充分的、未被利用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为前提,否则不可能增加资本、购置机器设备等净投资;二是假定每期收入或总产量的增加是引起新投资增加的唯一因素,即不考虑由外生变量所引起的自发投资的作用;三是假定对于扩大设备所需要的资金,没有任何信贷上的障碍,也不存在任何"瓶颈〞现象。所以,乘数-加速数模型所假定的条件在充满了矛盾、不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是很难同时得到满足的。四、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理论的新开展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根本观点和特征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实际因素,其中特别是技术冲击。资本积累、替代效应和不同类型的调整滞后等三种传导机制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把初始冲击进展放大和传递,最终形成整个经济的波动。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开展第一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经济增长和经济开展如果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则经济开展就是一个比拟复杂的"质〞的概念。经济开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开展是反映一个经济体总体开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增长核算一、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直接原因:投入要素——资本、劳动生产率——规模经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根本原因:对一国积累生产要素的能力以及投资于知识生产的能力产生影响的变量,如人口增长、金融部门的影响力、一般宏观经济环境、贸易制度、政府规模、收入分配、地理的影响以及政治、社会的环境等。增长核算方程:为劳动收益总量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为资本收益总量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技术进步率由此,经济增长的源泉可归结为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生产要素生产率具体而言,丹尼森吧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6个: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要素生产率提高或单位要素投入产量的源泉:首先,知识进展。知识的进展解释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约60%的奉献。知识进展是兴旺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知识进展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生产构造和设备的更有效的设计,还包括国外有组织的研究、个人研究和创造,或者从简单的观察和经历中得来的知识。其次,资源配置。例如,人们从薪水少的工作跳槽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从而导致产量的增加或收入的增长。再次,规模经济。当经济运作的规模扩大时,每单位产量所需的投入更少,这主要是因为在小规模水平上使用技术的经济率可能不高,而在更大的生产规模上则可能节约本钱,带来规模经济效应。第三节新古典增长模型一、根本假定和思路根本假定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社会储蓄函数S=sY,s为储蓄率。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根本方程: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设生产函数为:Y=F(N,K)根据生产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有:λY=F(λN,λK)取λ=1/N,上式变为:Y/N=F(1,K/N)为简便起见,假定全部人口都参与生产,则上式说明,人均产量Y/N只依赖于人均资本K/N。稳态生产要素投入量如果sf(k)>(n+δ)k,sf(k)大于资本广化所需的投资,则资本存量的变化量为正数,资本存量增加;如果sf(k)<(n+δ)k,sf(k)小于资本广化所需的投资,则资本存量的变化量为负数,资本存量减少;如果sf(k)=(n+δ)k,即投资量等于资本广化所需的投资量,或临界投资,资本存量保持不变。储蓄率的增加不会影响稳态增长率,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即:储蓄率的增加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率。新古典增长模型形成了如下三个结论:一是如果两个国家的储蓄率〔或投资率〕一样,但初始人均资本〔从而初始人均收入〕不同,则,初始人均资本较低的那个国家将有较高的经济增长;二是如果两个国家的初始人均资本一样,但是投资率不同,则,投资率高的那个国家将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三是如果一个国家提高投资水平,则,它的收入增长率也将提高。生增长理论生增长模型说明:只要sA﹥δ,即使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的产出也一定增长。产出的增长率和资本的增长率都是储蓄率s的增函数,这意味着储蓄率s越高,产出增长率也将越高。总之,那些能提高投资率的政府政策能够使经济的增长率提高。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一、鼓励技术进步政府应制定鼓励技术进步的公共政策。例如:专利制度给新产品创造者以暂时的垄断权力;税收法规为进展研究和开发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府应进展教育投资。政府应在创造和传播技术知识方面提供重要的、长期的政策支持。二、鼓励资本形成一方面,从直观的角度看,由于资本是被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因此,一个社会可以改变它所拥有的资本量。另一方面,资本存量的增长是储蓄和投资推动的,因此,鼓励资本形成便应鼓励储蓄和投资。这是政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方法,而且在长期中,这也是提高一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三、增加劳动供给政府可以减免所得税以鼓励和促使人们努力工作。政府应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体系,并鼓励人们利用这样的体系,以提升人力资本。第五节经济开展指标及要素一、关于经济开展问题经济和社会开展不可能在隔绝状态中孤立实现。经济和社会开展也离不开适当的社会和经济制度。经济开展主要涉及人均收入的持久的、可持续的增长,它伴随着生产的多样化、绝对贫困的减少以及所有居民的经济时机的扩大。二、开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贫困劳动生产率低下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失业率高有限的经济开展严重不平衡三、衡量经济开展的几个主要指标人类根本需求法人类根本需求法是依据人们最根本的吃、穿、住、卫生需求(包含平安饮水和卫生设施)、必要的最低教育所需要的收入等,来衡量一国经济的开展水平。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人们的食品支出占他们同期收入的比重,更准确地说,是占他们消费总额的比重,它可以较好地衡量人们的贫困水平。一般说来,越是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越是富有,恩格尔系数就越小。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则能够较好地衡量一国经济开展中人们相对收入水平的状况。基尼系数越高,说明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和差距越大。由于相对收入水平可以反映一国大多数人的收入状况,一般情况下,经济越是不兴旺,基尼系数就会越大。人类开展指数人类开展指数的衡量指标大致是:安康〔可用预期寿命合理度量〕、知识〔用识字率结合平均上学年限表示〕和人均收入。四、经济开展的根本要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形成和积累技术与创新经济开展的战略一、满足根本需要的开展战略开展经济的目的: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解决方法:一是直接向穷人提供适当的营养、保健效劳、教育、卫生和供水设施;二是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穷人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弊端:这种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际援助,所以,开展中国家担忧对本国主权造成侵害,为转变经济构造、实现工业化增加难度。二、工业化优先战略工业化优先战略更多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早期选择。原理:首先,由于静态和动态的报酬递增,工业生产力的增长与制造品本身的增长密切正向相关;其次,制造业的增长对于总增长的引致效应是:制造业增长越快,来自其他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转移比率就越高。三、平衡增长战略由讷克斯和罗森斯坦-罗丹等提出。一个国家如果要成功地获得经济持续增长的局面,就必须使各种工业同时得到开展。"大推进战略〞两重性:一方面,它成认供给的不可分性和需求的互补性;另一方面,它强调到达工业和农业部门之间、资本品和消费品产业之间以及社会资本和直接生产活动之间的平衡的重要性。四、不平衡增长战略赫希曼看法所有国家不可能按照同一个模式去开展,各国应该有不同的工业开展模式。在开展初期,*些国家可以集中精力着重开展*一些工业,而另一些国家则可以致力于另一些工业的开展。"引致决策〞赫希曼主,经济开展中应该首先挑选出相对于其本钱来说对开展奉献最大的工程进展投资,因为开展中国家真正缺乏的不是资源本身,而是资源投入使用的方法和能力。因而,应该优先考虑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致〞决策的工程。"连续适应〞赫希曼主通过"连续适应〞过程来实现开展。这一过程与价格机制的运行很相似,它通过开展,发现开展过程中的"瓶颈〞,然后着手克制它们。五、进口替代战略经济不兴旺国家或开展中国家利用关税或其他手段限制外国产品或技术的进口,借以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和技术开展的战略。两阶段:第一阶段,以国的产品来替代非耐用消费品;第二阶段,对钢材、机械等耐用品的替代。六、出口导向战略采取各种方法积极推动本国商品的生产,鼓励它们到国际市场去竞争,从而带动本国经济开展的战略。通过促进出口,解除了开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外汇约束和储蓄约束,借助于世界经济的互利关系,还解决了资源短缺和技术落后的问题。要想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可采用的方法:可以提高整个f(k)曲线,这意味着使用新技术,在一定k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sf(k)曲线,这意味着增加积累或储蓄。可以压低(n+δ)k线,这意味着控制人口增长率。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一节国际收支与汇率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是指一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居民〔非居民〕之间因各种经济往来而发生的收入和支付的比照关系。首先,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其次,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以货币数量记录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最后,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反映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