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20 世界现代史 第10讲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冷战终结_第1页
《世界近代史》20 世界现代史 第10讲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冷战终结_第2页
《世界近代史》20 世界现代史 第10讲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冷战终结_第3页
《世界近代史》20 世界现代史 第10讲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冷战终结_第4页
《世界近代史》20 世界现代史 第10讲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冷战终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讲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冷战终结第一部分历史的惯性——俄国历史积弊与苏联战后改革的回顾一、苏联(俄国)斯大林模式的历史积弊回顾: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体制,基于俄罗斯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也是一种战争年代的举国动员体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重工业部门发达(生产部门)VS轻工业部门弱小(消费部门);2军工部门占有和消耗大量的科学和研发资源,其他部门研发能力弱;3计划经济(实则为指令经济),生产多少、怎么生产,多由行政指令下达,企业根本就没有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的意识和“逐利”的心态;1钉成一个V字形架子,87戈比;2削成两根2000厘米长和一根1000厘米长的方木,2卢布27戈比;3把架子竖起来,1卢布50戈比;4剪一根长3500厘米的绳子,5戈比;5洗干净绳子,37戈比;6做一个绳结,93戈比;7吊死工地主任伊万诺夫,3卢布12戈比;

工地主任签字:伊万诺夫。苏联的工业生产率是美国50%、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美国的20%第二,高度压制、集中、僵化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政治方面有很多特征大家耳熟能详,诸如秘密警察恐怖统治,意识形态控制严格,个人崇拜,压制国内多元和不满的声音(古拉格集中营)等;其实最为影响国家发展的还是强大的、封闭的官僚体制以及由指令经济产生的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如军工生产集团)和既得利益;这股力量最大的倾向就是维持旧体制,因为在旧体制之下他们获利最多,比如如果没有行政审批或者指令的权力,单凭市场配置、竞争的话,就不会有行政审批权力带来的灰色收入和优越感;赫鲁晓夫改革的成功与失败《秘密报告》与非斯大林化赫鲁晓夫改革:“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三、帝国的空间负担苏联的版图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最大面积的极盛时期,也是人类有史以来能够实施有效控制的最大的领土面积;但分离势力和对加盟共和国巨额优惠都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负担;苏联在东欧的驻军和援助同样造成了巨大经济负担;二、勃列日涅夫加重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第一、政治体制方面的“超强稳定”勃列日涅夫最大的在政治上的追求就是“稳定”:在政治局方面不追求大换班、大上大下,而是基本保持政治局和高层领导稳定,勃本人亲自安排高层亲属的工作和生活;整个官僚系统保持稳定,一旦某人担任某个职位,肯定维持到退休甚至死亡;很少解除下属职务;

整个官僚系统感觉相当安全,相安无事,谁也不会打破这种安全和宁静,但是弊端实在太明显了:1老人政治,所有政治局和高管由于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终身制,总也不退休,青年锐意改革者上不来,阻碍正常晋升;2整个系统僵化、丧失了自我更新能力,报喜不报忧,信息上行渠道几乎没有了;3腐败盛行,熟视无睹,利益集团固化;

第二、“石油经济”掩盖了一切问题最大的问题是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国际原油价格猛涨,苏联一下子极大地提高了国民财富,资金充足;老百姓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有了让非西方世界艳羡的生活水平;但是非常不幸的是,这些增长的财富基本上都没有用在科技和产业升级换代方面,而主要都流入了军工(研发)部门和重工业,等于是还是照原来的老样子投入资金:在苏联快解体的时候,军工还占到整个制造业的50%,而且政府还不得不迫于军方压力追加投入(1955→1970→1976年:从324亿元翻倍再翻倍达到1270亿美元);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能源行业的投入巨大,占到生产性投资的54%(产出只占38%);因而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尽管从1950年代只占到美国的30%,到1970年代占到美国的80%(国民生产总值35%→53%),但是其中绝大部分的增长是军事工业(军事工业转化不了现实技术生产力)和能源工业(只开采和输送有用,于一般民用行业也是意义不大),而消费行业(诸如轻工业)却连基本上的改进技术的资金都没有;有一部分极少的资金计划投入到企业改善技术或是升级换代机器设备上,但由于企业不是一个经济行为体,也多没有用在正地方上,诸如投入越多,反而改善技术越少,用在像住房、改善福利、涨价的零件、提高工资上了;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路径依赖;最主要的是利益集团利润太大,军工和重工业动辄投入过亿,反应在政策上就是勾结政治人物一再追加投入,落入个人腰包;发展灵活的科技含量高的消费品工业和市场经济,也会动摇官僚体制的控制能力;结果造成的结果就是,谁都知道经济结构有问题,但是谁也无力阻挡利益集团的摆布,乃至俄国是传统上的农业国还要靠进口粮食过活,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投入不足。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这样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下,整个国家暮气沉沉,大家都在装作很强大、很幸福,都在回避问题。勃列日涅夫的114枚勋章第三、

“帝国的过度扩张”勃上台之后大力扩建海军,要打造远洋海军;最高峰是1970年波罗的海舰队、北海舰队、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四大舰队200多艘舰只在三大洋举行第一次全球海军大演习,显示出强大的作战能力;这个明显漏洞补上之后,苏联的常规武装力量基本和美国旗鼓相当;也注意发展核武器,1964年的时候洲际导弹,苏联美国是1:4,但是70年代中期已经大体相同;苏联可以说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才发展为与美国全面抗衡的超级大国。

苏联向全球扩张,尤其是向第三世界发展势力,苏联的扩张已经从传统的东欧和东北亚,转向包括了东南亚、南亚、南部非洲、甚至拉美;这就和上述的苏联经济偏向军工、石油收益都落到军工行业的情况契合上了,正是因为有巨大扩张需求,军工更加迅猛发展,民用行业投资更少,这反过来加强了经济部门的不平衡和停滞;所以70年代中期苏联全球大扩张,同时国民经济(除能源业之外)陷入严重停滞,这不是偶然的,即前者加重了后者的趋势;因而有人说,是里根的引诱苏联对抗(星球大战计划)拖垮了苏联经济,其实根源在于苏联自身,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经济已经不拖自垮了(广阔疆域、东欧、海军、全球扩张)。第二部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冷战终结、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政治上是属于西方式的民主自由主义者,经济上则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信奉者。

一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戈氏上台之时,全党已经有了高度共识,国家处在频临危机的状态,必须施行以根本性的改革和改造;尤其是经济改革的方向,其实很明确的,即上述经济体制缺乏的东西:打破公有制,从以行政方法的指令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戈尔巴乔夫要求两年之内完成想体制过渡;第一,最大的问题是,只注重体制改革,而忽略了结构改革;苏联经济一是体制问题,计划经济弊端明显,国家包管一切,企业自主性不强、无逐利赚钱心态;(应该有时间培育企业精神)二则是很明显的结构问题,即1、军工和重工业、能源行业畸形发展,轻工业和消费产品不足(应该先平衡产业格局);2、苏联的三元经济结构,中亚人口、欧洲工业、西伯利亚能源,必须要大范围用行政手段调拨资源配置,完全按市场不行(这方面应该维系旧手段)戈氏的改革几乎就只在第一项开展,1、各个行业在总体国民经济极为畸形、比例不平衡的情况下,就贸然开展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价格和独立核算、互相竞争全面打开,因为消费品少,所以结果就是基本生活产品物价飞涨、通货膨胀;2、还有就是长期企业没有竞争意识,突然变成市场经济,很不适应,(前述投资改进技术的钱都用在了涨工资上了)结果造成很多企业经营不善倒闭,也没有预期中的经济刺激造成的技术升级;3、苏联的三元区域经济

结构交换关系紊乱结果就是1986—1988年的经济形势很不好,国民收入几乎没有增长(2.8%),尚不如改革之前;这就牵扯到了第二个大问题,为什么不对明显的不均衡的头重脚轻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第二,就是官僚体制的阻力,既得利益集团,即军工和重工业集团阻力太大,根本改不动;而且就算是从指令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是很不顺利的,太多人和部门不愿意手中的指令和审批权力;因而有人形容,实际上戈氏对经济的改革到了官僚体制那里简直是纹丝不动,很大程度上给消解掉了;迫使戈氏转向政治改革

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1988年苏共二十七大召开,公开宣布三原则:社会主义多元论、民主化和公开性;主张把最高权力从苏共还给苏维埃,未来将是由全民直选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最高苏维埃,苏维埃成为国家最高议会立法机构;紧接着在1989年戈氏当选新产生的苏维埃的第一届主席;接着在1990年召开人大会议,修宪,取消苏共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被选为第一任总统。但是戈氏的政治改革走的太快太急了,开启了极为危险的两大潮流:首先就是国内政治分裂了,两年时间就要从专制转向议会制,必然要借助于批判原有政权,“公开性”和苏共丧失垄断地位开启了对苏共全面激烈的批判,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到根本上否定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苏联的历史,呼声十分激烈,而且对旧制度苏联体制进行了疯狂的、体无完肤的批判(这就是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人)VS苏共党内极端保守势力则是更加板结和守旧,对抗这种形式,此时手中尚有大部分权力;但无论如何这引发国内政治形势不稳定,多如牛毛反对党出现,游行集会,罢工犯罪等猛增;最为关键的是新体制还未建立,旧体制已经被批判的体无完肤几乎失去合法性了。

其次,可能更为重要,就是加盟共和国由于此原因愈加有了分裂倾向;因为随着政治公开性和体制巨变的展开,还有另一个层面上的权力争夺,那就是个加盟共和国为自身利益来争取预算、财务、投资和所有制改革,经济问题直接牵涉最敏感的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和重新划分的问题;戈尔巴乔夫这方面是不太敏感和成熟的,本届苏共中央委员会中只有2名少数民族,而且戈氏还愿意支持加盟共和国向中央要(有限)权力的方式来促进对官僚体制冲击和使其放权;这在现在看来是一个导致满盘皆输的关键战略性错误,极大地加深了各加盟共和国独立的倾向,如波罗的海三国;而且中央权力的放松,致使很多压抑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了出来,如如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对“飞地”的争夺等,出现一些暴力事件上述两种矛盾的集中和典型代表就是叶利钦这个政治人物的崛起,第一他是代表了极端激进派,否定和反对共产党领导,第二他又是代表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反对苏联的统治和垄断权力;叶利钦在1990年退党,成为俄罗斯议会主席,成为戈尔巴乔夫和苏共潜在的最大反对者;

三、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政策:1放弃意识形态斗争,强调普世人权;公开对西方表示严厉批判斯大林,承认镇压不同政见者、迫害犹太人等历史错误,和战后苏联的霸权主义和沙文主义错误;2着力推动缓和,从东欧撤走了长期驻扎的军队和武器,从各地争夺中撤出,从阿富汗撤军结束战争,和中国关系正常化;3削减战略核武器,结束冷战:在1987年美苏同意把各自布置在欧洲的中程导弹撤走,并部分销毁,这是以苏联方面的主动的巨大的让步为代价的,销毁的数量是美国的四倍多,而且史无前例的是允许美国核查销毁过程;1991年,布什和戈氏达成协议,削减各自远程导弹三分之一;1990年戈氏还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实际上,冷战已经事实上结束了,因为双方不再敌视、对抗,标志性意义的核武器削减和裁军都有着实质性的改变(换句话说,冷战的最终结束其实并不是在苏联解体之后,并不一定非得以苏联最终解体为标志)4默许东欧剧变、两德统一:戈尔巴乔夫从理论和观念上,根本放弃了对东欧的“宗主权力”之后,整个东欧不可避免地“变色”了,在1989—1990年,整个社会主义中东欧共产党全部下台,标志性的事件是两德统一、柏林墙倒塌;整个过程除了罗马尼亚之外,几乎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暴力;中东欧能够最终被“和平演变”,很大型程度上是由于戈尔巴乔夫放弃了干涉

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最终冲击了苏联,激化了先前改革本就存在的两大大矛盾:首先就是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1990年春天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第二就是反对共产党本身的力量——叶利钦政治集团势力已经极大地增强了,叶利钦在1991年3月被直选为俄罗斯总统,开始公然挑战苏共领导地位和苏联存在的合法性;此时戈氏尚不知道事情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还试图以放权的方式维系苏联和继续冲击官僚体制;1991年8月,俄罗斯和另外8个加盟共和国同意签订新的联盟条约,放弃多项的经济和财政控制权,来换取维系联盟;“八一九政变”八一九事变后果严重,首先就是苏共已经彻底不受信任和丧失威信了,全社会把苏共看成是反动保守的力量,而且因为在政变中是共谋,所以戈氏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自行解散;因而叶利钦迅速下令中止共产党在俄罗斯乃至苏联整个范围内的活动,之后迅速宣布大批党的财产和档案归国家所有,戈氏宣布适用于整个苏联;自此可以说,激进派的力量已近完全取得了对保守派苏共的胜利,连中间力量戈氏本人都加入了激进派。“八一九政变”之后实际上只有一个虚的总统头衔和联盟的架子了;激进的反对派,因为八一九事件(加深敌意)和苏共完结(原先还忌讳中央官僚机器)根本放弃了与苏联共产党的合作与妥协,也根本放弃了对于苏联的这一政治实体的承认;尽管因为有经济和政治的需求都倾向于联合,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都倾向于只是主权国家联合;于是在1991年12月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这三个原创国解散了苏联,其他成员四散独立;1991年12月25日,戈氏宣布辞职并把核武器按钮交给叶利钦;26日苏维埃代表大会法律上终结苏联存在(1917—1991)第三部分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第一,俄国历史的悲剧性惯性和难以摆脱的规定性:极端保守VS极端激进,没有改革与渐进的意识和成功的经验,要么保守停滞要么推倒重建;第二,苏联战略选择和国家策略的失误:根本没有跟上战后和平发展、科技革命的外部环境,对自身实力没有清晰定位的情况下就盲目争霸;第三,政治上幼稚和缺乏民族与文明本位立场的领导人:改革策略太成问题;且一味顺从让步核心利益,笃信西方善意和普世价值。第四部分苏联解体的影响第一,代表着一种二十世纪主流的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社会主义模式(至少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重大挫折、全面衰落;第二,至于对于国际格局的影响,苏联解体最大的国际格局影响就是造成了单极化的世界;第三,而且苏联解体本身意味着整个东欧和中欧诸国的历史大变动,中东欧历史和政治格局重新洗牌,迎来了新机遇;名词和答题1、名词解释: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