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薄膜 (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_第1页
透明导电薄膜 (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_第2页
透明导电薄膜 (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_第3页
透明导电薄膜 (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_第4页
透明导电薄膜 (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透明導電薄膜(TCO)

之原理及其應用發展HW

2008/04/17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1.ITO及各種透明導電氧化物材料的介紹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ConductiveOxide,TCO)2.TCO的導電原理3.TCO的光學性質4.TCO薄膜之市場應用及發展Outline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1.ITO及各種透明導電氧化物材料的介紹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ConductiveOxide,TCO)2.TCO的導電原理3.TCO的光學性質4.TCO薄膜之市場應用及未來發展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什麼是透明導電薄膜?在可見光波長範圍內具有可接受之透光度以flatpaneldisplay而言透光度愈高愈好以solarcell而言太陽光全波長範圍之透光度及熱穩定性具有導電特性電阻比(resistivity)愈小愈好,通常ρ<10-4Ωּcm一般而言,導電性提高,透光度便下降,反之亦然。可見光範圍具有80%以上的透光率,其比電阻低於1×10-4Ωּcm,即是良好透明導電膜。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純金屬薄膜Au、Ag、Pt、Cu、Al、Cr、Pd、Rh,在<10nm厚度的薄膜,均有某種程度的可見光透光度早期使用之透明電極缺點:光的吸收度大、硬度低、穩定性差透明導電薄膜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透明導電薄膜金屬化合物薄膜(TCO)

泛指具有透明導電性之氧化物、氮化物、氟化物a.氧(氮)化物:In2O3、SnO2、ZnO、CdO、TiNb.摻雜氧化物:In2O3:Sn(ITO)、ZnO:In(IZO)、ZnO:Ga(GZO)

ZnO:Al(AZO)、SnO2:F、TiO2:Tac.混合氧化物:In2O3-ZnO、CdIn2O4、Cd2SnO4、Zn2SnO4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HistoryofTCO1907年最早使用CdO材料為透明導電鍍膜,應用在photovoltaiccells.1940年代,以SprayPyrolysis及CVD方式沉積SnOx於玻璃基板上.

1970年代,以Evaporation及Sputtering方式沉積InOx及ITO.1980年代,磁控濺鍍﹙magnetronsputtering﹚開發,使低溫沉膜製程,不論在玻璃及塑膠基板均能達到低面阻值、高透性ITO薄膜.1990年代,具有導電性之TCO陶瓷靶材開發,使用DC磁控濺鍍ITO,使沉積製程之控制更趨容易,各式TCO材料開始廣泛被應用.2000年代,主要的透明導電性應用以ITO材料為主,磁控濺鍍ITO成為市場上製程的主流.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透明導電薄膜主角--ITO中文名稱:銦錫氧化物英文全名:IndiumTinOxide(ITO)成分:摻雜錫之銦氧化物(Tin-dopedIndiumOxide)年代:1934年被美國銦礦公司最早合成出來世界最大ITO薄膜製造國:日本選用率:在TCO材料中,75%應用在平面顯示器主要應用:平面顯示器、透明加熱元件、抗靜電膜、電磁、防護膜、太陽能電池之透明電極、防反光塗佈及熱反射鏡(heatreflectingmirror)等電子、光學及光電裝置上。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ITO是什麼?ITO=IndiumTinOxide(In2O3+SnO2)ITO的成分=90wt%In2O3與10wt%SnO2混合物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WhychooseITO?在TCO材料中有最佳的導電性(電阻比低)在可見光波段有良好的透光度良好的耐候性,受環境影響小大面積鍍膜製程容易(成熟)蝕刻製程容易(成熟)成本低?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ITO之組成及特性ITO組成在In2O3/SnO2=90/10時最低的電阻比及最高的光穿透率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ITO組成在In2O3/SnO2=90/10時最快的蝕刻速率ITO成膜時基板溫度:200ºCITO成膜時基板溫度:RTITO之組成及特性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銦(In)礦的主要應用資料來源:工研院經資中心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各種TCO材料--ZnO系透明導電膜主要成員:ZnO(3~5×10-4

Ω-cm)

ZnO:In(IZO)(2~4×10-4

Ω-cm)、

ZnO:Ga(GZO)(1.2×10-4

Ω-cm)、

ZnO:Al(AZO)(1.3×10-4

Ω-cm)、

ZnO:Ti特點:1.ZnO礦產產能大。

2.價格比ITO便宜(>200%costsaving)

3.部分AZO靶材可在100%Ar環境下成膜,製程控制容易。

4.耐化性比ITO差,通常以添加Cr、Co於ZnO系材料中來提高其耐化性。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1.ITO及各種透明導電氧化物材料的介紹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ConductiveOxide,TCO)2.TCO的導電原理3.TCO的光學性質4.TCO薄膜之市場應用及未來發展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TCO薄膜的導電原理

(n-typeTCO)--ITOIn2O3為氧化物半導體,加入SnO2作為雜質參雜,可以產生一個導電電子In2O3晶格中之氧缺陷(Oxygenvacancy)一個氧空缺,可以產生兩個導電電子Bandgap(Eg)>3.5eVCrystallizedatT>150ºC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材料之導電率σ

σ=neμ其中n=載子濃度

(就TCO材料包括電子及電洞)e:載子的電量

μ:載子的mobilityTCO中導電性最好的ITO,載子濃度約1018~1019cm-3﹙金屬載子濃度約1022~10~23cm-3﹚TCO薄膜的導電原理載子由摻雜物的混入及

離子的缺陷生成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TCO薄膜的導電原理載子的mobility(μ)

μ=eτ/εom*τ:relaxationtime(載子移動時由此次散射到下一次散射的時間)m*:載子的有效質量εo:真空中之介電常數要提昇載子的mobility

τ↑:與TCO薄膜的結構有關。TCO薄膜的defect愈少,

τ↑。(extrinsiceffect)m*↓:取決於TCO材料。(intrinsiceffect)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TCO薄膜的導電原理電阻比(又稱體阻抗,ρ)反比於導電率(conductivity,σ)ρ=1/σ

ohm-cm平面顯示器中探討的薄膜的導電性有別於半導體的導電性。通常,面電阻(surfaceresistance,γ)or(sheetresistance,Rs)

被定義為薄膜表面之電阻面電阻Rs=ρ×(L/D·W)ohms設定γ=ρ/D

(單位:ohms/)則Rs=γ×(L/W)假設在一個L=W之平方面積中,Rs=γ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TCO薄膜的導電比較ITO及銀薄膜的面電阻及穿透度ITOAgρ2x10-4ohm-cm1.8x10-6ohm-cmγ=ρ/D10ohm/10ohm/D=ρ/γ2x10-5cm(2000Å)1.8x10-7cm(18Å)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魚與熊掌不可兼得γ=ρ/DITO薄膜的導電性要好(面電阻低),膜厚要增大,因此薄膜的穿透度會降低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1.ITO及各種透明導電氧化物材料的介紹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ConductiveOxide,TCO)2.TCO的導電原理3.TCO的光學性質4.TCO薄膜之市場應用及未來發展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TCO的光學性質TCO在短波長的透光範圍:由能隙(energygap)決定

在長波長的透光範圍:由電漿頻率(ωp,plasmafrequence)決定紫外線區由電漿頻率決定的波長(此一波長隨載子濃度而移動)入射光將價帶的電子激發到導帶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為降低In2O3、SnO2、ZnO等透明導體的電阻率,通常加入Sn、Al、Sb等摻雜物以提高載子密度。載子密度增加會影響透明性電漿頻率ω=(4πne2/m*)1/2載子濃度n增加,ω變大,光吸收範圍向可見光擴展其中,n:載子濃度

e:載子的電量

m*:傳導有效質量TCO的光學性質以ZnO為例,ω=(4πne2/m*)1/2=4πx4.3x1019x(1.6x10-19)20.24x0.91x10-30=ω=2π/λ=>λ=789nm1/27958529.409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AZO(antimonydopedtindioxide)Sb2O5析出,造成光的散射摻雜物(載子)密度對透光度的影響Sb摻雜在SnO2中電阻率最小3.98×10-3Ω-cmSb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電阻比=面阻值x膜厚

(ρ=γxD)低面阻值ITO玻璃鍍膜,電阻比越低越好考慮高穿透率,膜厚的設計必須避免建設性的干涉,所以nd=(2m+1)λ/4,m=1,2,3,4….。ITO的光學性質D穿透度低的話(膜的厚薄),反射率相對提高,就易造成干涉。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1.高穿透度、吸收小2.低電阻比﹙以較低之薄膜厚度得到較佳之導電性﹚3.膜厚均勻性4.良好的附著力5.蝕刻製程容易6.耐候性佳,受環境影響小7.無Pinhole8.無HilllockTCO薄膜之品質需求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1.ITO及各種透明導電氧化物材料的介紹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ConductiveOxide,TCO)2.TCO的導電原理3.TCO的光學性質4.TCO薄膜之市場應用及未來發展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TCO薄膜之市場應用–ITO之應用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DisplayApplication

PMLCD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DisplayApplication

AMLCD偏光板TFT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透明電極液晶信號電極掃描電極TFT玻璃基板透明電極偏光板透明导电薄膜(TCO)之原理及其应用发展Disp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