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期末考试试题复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1cb350e87359c46d8222c4545a5526/321cb350e87359c46d8222c4545a55261.gif)
![济南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期末考试试题复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1cb350e87359c46d8222c4545a5526/321cb350e87359c46d8222c4545a55262.gif)
![济南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期末考试试题复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1cb350e87359c46d8222c4545a5526/321cb350e87359c46d8222c4545a55263.gif)
![济南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期末考试试题复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1cb350e87359c46d8222c4545a5526/321cb350e87359c46d8222c4545a55264.gif)
![济南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期末考试试题复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1cb350e87359c46d8222c4545a5526/321cb350e87359c46d8222c4545a552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变量
【名词解释】
1.主试的定义: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
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2.自变量的定义: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
或心理的变化。
3.因变量的定义: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
测量的行为变量。
4.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
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也称为天花板效应。
5.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
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也称为地板效
应。
6.控制变量定义: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
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
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7.交互作用定义: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
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补充几点:
(1)自变量至少是两种水平存在的。
(2)当把实验结果作图表示时,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实验,自变量总是用横坐标
表示,因变量永远用纵坐标表示。其余自变量画在图上。
(3)交互作用反映在图中,表现为图中的线是交叉的。如果图中的线是平行
的,就说明该实验不存在交互作用。
【简答】
1.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
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
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
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2.因变量的指标:
(1)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效度指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因变
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3.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的优点:
(1)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
(2)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
(3)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在几个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
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生活实际。
【单选】
1.绝大多数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接近满分或者获得满分的现象被称为(A)。
A.天花板效应B.地板效应
C.间隔效应D.相对效应
2.实验的信度指的是因变量的(A)。
A.一致性B.敏感性
C.有效性D.恒定性
3.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在研究方法方面因为使用了(B)。
A.自然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
C.测验法D.临床法
4.在记忆实验中时间作为自变量,是属于(B)。
A.刺激特点自变量B.环境特点自变量
C.被试特点自变量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5.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一致性,是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是相
近的,它测量的是因变量的(A)。
A.信度B.效度C.敏感性D.高限效应
6.通常由主试者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自变量属于(D)。
A.刺激特点自变量B.环境特点自变量
C.被试特点自变量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7.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一只绿色小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让灯亮10
秒,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10秒的时间。在这个实验中被试复制的时间长度是
(C)。
A.自变量B.控制变量C.因变量D.潜在自变量
8.实验中出现低限效应的可能原因是(B)。
A.任务中等困难B.任务过于困难
C.练习次数不够D.任务过于容易
【多选】
1.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就是(CD)。
A.自变量B.因变量
C.控制变量D.潜在的变量
2.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得分很高,有时得分很低的变量是
(ABCD)。
A.不可靠的B.不敏感的
C.无效的D.无信度的
第二节实验设计
【名词解释】
1.组间、组内设计定义:
组间设计也称为被试间设计,是每个被试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结合。
组内设计也称为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的结合。
2.混合设计定义:
既有组内设计又有组间设计。
一般说来,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
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
【简答】
1.组内设计特点:
(1)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2)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最为理想。
(3)组内设计不需要太多的被试,因为在组内设计中研究者可以从每一被试身上
获得几种不同的数据。
2.组内设计的缺点及克服:
在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
了麻烦。
(1)完全的平衡方法。
(2)拉丁方方法。
3.组间设计特点:
如果事先我们知道不同的自变量会相互作用。我们必须采用组间设计;而且,应用
组内设计进行实验以后,如果我们怀疑一种自变量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我们
就可以采用组间设计重新实验以验证组内设计的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4.组间设计的缺点及克服:
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方面不是等同的。
(1)匹配被试: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
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随机分配被试。
【单选】
1.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在研究方法方面因为使用了(B)。
A.自然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
C.测验法D.临床法
2.在一项研究中,一个自变量接受一种设计处理,另一个自变量接受另一种设计处
理,这种设计为()。
A.组内设计B.组间设计
C.混合设计D.所罗门设计
【多选】
1.在组间设计中,被试的分组原则应该是(BD)。
A.用拉丁方平衡实验顺序B.匹配被试
C.用完全的平衡方法实验顺序D.随机分配被试
2.在大多数实验中,都将灯光、噪声作为(CD)。
A.自变量B.因变量
C.额外变量D.控制变量
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一节感觉阈限的测量
【名词解释】
1.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有感觉与无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
2.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觉察微弱刺激的能力,它可以用绝对感
觉阈限来衡量。
4.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也
称为最小可觉差。
5.差别感受性:表示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
6.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
律性,刺激的增量(△1)和原来刺激值⑴的比是一个常数(K),用公式表达即K=A
I/L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韦伯分数或韦伯比率。
7.最小变化法:
最小变化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
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的小,目的是系统的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
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
注意递减、递增系列是交替进行的,数量一致;每个系列的起始点也不一样,以免被
试形成定势;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最后求得的绝对阈限系列
绝对阈限的算数平均值。
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的方法如下。每一次试验中比较两个刺激,一个是标准
刺激(St)一个是比较刺激(CO)。在这里我们有从-到=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为下
限(L1),这里我们有从=到+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称为上限(Lu)。上限与下限之间
叫做不肯定间距(IU)或相等地带,差别阈限(DL)等于1/2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
距的中点称为主观相等点(PSE)。
8.恒定刺激法:
恒定刺激法刺激通常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
刺激法。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
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确定几个制定值,
与最大间距与最小变化不同,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
应相等。
9.平均差误法:
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
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
每一次比较就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得到平均误差。因为
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10.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被试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习惯误差就被试习惯于
原先的刺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因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期望误差是
被试过早预期将要来临的刺激导致错误的判断。为了消除习惯和期望误差,用最小
变化法测阈限时,应用递增和递减系列的刺激,而且二者的次数还应相等。
【单选题】
1.在研究感受性时,刚刚能够被人觉察到的两个同类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
(A)o
A.差别感受阈限B.差别感受性
C.两点阈D.绝对感觉阈限
【多选题】
1.在用最小变化法制作顺序量表时可能产生的误差是(AB)。
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
C.空间误差D.时间误差
第二节信号检测论
【名词解释】
1.信号检测论:信号检测论是一种心理物理法,是关于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
作出决定的理论。它是信息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SDT实验中通常把刺激变量看作
是信号,把刺激中的随机物理变化或感知处理信息中的随机变化看作是噪音。常以
SN(信号加噪音)表示信号,以N表示噪音。信号和噪音是信号检测论中最基本的
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中,信号可以理解为刺激,噪音就是信号所伴随的背景。
2.色子游戏的四种情形:漏报、虚报、正确否定、击中
击中率+漏报率=100%虚报率+正确否定率=100%
(1)击中:当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有”。
(2)虚报:当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有”。
(3)漏报:当有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4)正确否定:当无信号而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第三节心理量表
【名词解释】
1.顺序量表:顺序量表是将对象的某一属性排出顺序。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糙的
测量表。
2.等距量表: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可以测量对象之间的差别,但没有绝对零。
3.比例量表:比例量表与上述量表相比,既有绝对零又有相等单位,因此它可以测
量对象之间的差别,还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一种较理想的量表。
4.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与费希纳定律:
如果你运用差别阈限的方法来制作等距量表,那么实验结果是支持费希纳定律的。
Rx=logSo+klog(l+w)这就是著名的费希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5.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与斯蒂文定律:
(1)如果你运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那么实验结果支持斯蒂文斯定律的。
(2)数量估计法:1975年斯蒂文斯关于数量估计法给被试的指示语作了清楚的说
明:有一系列刺激以随机方式呈现给你。你的任务就是用数目字来表示这些刺激的
强度。你可以随意地把第一个刺激叫做任何数目,然后按照你的主观印象逐个给其
他刺激标出数目字。使用的数目字不受限制你可以使用整数,小数或分数。试图使
每个数字同你觉察的刺激相匹配。
(3)等比量表又称“比率量表”,是有相等的单位和绝对零点的量表。具有类别
量表、顺序量表、区间量表的一切特性,并有固定的原点。
(4)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基函数,这就是斯蒂文斯提出的幕定律或叫斯蒂文斯定律。
如果以S代表心理量,I代表物理量,以a、b代表常数,那么嘉定律可以写
作:S=bla
6.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与顺序量表:
(1)可以用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
(2)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
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对偶
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
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
(3)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让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若干
同时呈现的刺激样品排列出一个顺序,并且可反复调整顺序到满意为止;然后,用
被试样本的评定结果求出每一个刺激样品的平均等级;最后,对各刺激样品按平均
等级排出顺序,即制作成一个顺序量表。
(4)顺序量表也称“等级量表”。心理量表的一种,无相等的单位也无绝对零
点,而是按某种属性的多少排出的等级次序的量表。
【单选题】
L斯蒂文斯在制定比例量表时应用的方法是(B)
A.差别阈限法B.数量估计法
C.最小变化法D.恒定刺激法
2.费希纳在指定等距量表时应用的方法是(D)
A.最小变化法B.恒定刺激法
C.平均差误法D.差别阈限法
3.提出制作心理量表的数量估计法的心理学家是(D)
A.费希纳B.韦伯C.艾宾浩斯D.斯蒂文斯
第三章反应时间
第一节反应时间的一般概念和种类
【简答】
L唐德斯A、B、C反应时间:
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受到“人差方程”的启发,认为可利用“人差议程”的原理,
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他确定了三种反应时间,被称为唐德斯A、B和C反应时
间。
(1)A反应时间又称简单反应时间。简单反应时间是一个单一简单刺激与被试作
出单一简单反应之间的最小的延迟时间。
(2)B反应时间又称选择反应时间。多个反应,各自对于事先规定的那个刺激进
行反应,此时测得的反应时间包含简单反应时间、辨别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
间。
(3)C反应时间又称辨别反应时间。一个反应,仅对应于多个刺激中的那个事先
规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而对于其它刺激则呈现不反应。所测得的反应时间包括简单
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选择】1.唐德斯A反应时又称为(B)o
A.基础反应时B.简单反应时
C.选择反应时D.辨别反应时
2.唐德斯B反应时又称为(C)。
A.基础反应时B.简单反应时
C.选择反应时D.辨别反应时
3.唐德斯C反应时又称为(D)。
A.基础反应时B.简单反应时
C.选择反应时D.辨别反应时
4.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之间的关系应该是(D)。
A.前者大于后者B.两者无关
C.前者小于后者D.两者数目相同
第二节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简答】
1.反应时间依赖于受刺激的感觉器官因素
(1)不同感官的反应时间不同。
(2)同一感觉通道接受的刺激不同。
(3)刺激相同感觉通道的不同部位,反应时间也有差异。
(4)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影响反应速度。
2.反应时间依赖于刺激的强度因素:
反应时间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缩短,但减少量越来越小,强度再增加,反应时间也
不会短于110毫秒。
3.反应时间依赖于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征因素:
当物理刺激强度本身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造成时间的累积作用,这样
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一定,增加视觉刺激的面积时,由于感受器神经
兴奋的空间积累作用,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4.反应时间依赖于机体的适应状态,影响反应时间的机体变量:
(1)依赖于机体的适应状态:眼睛对光、暗适应的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
(2)被试的准备状态也是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之一。
(3)额外动机会加速反应。
(4)年龄也影响反应时间。
(5)练习因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最密切。
(6)个别差异和反应时间。
【选择】
L下面哪一个属于影响反应时间的机体变量(D)。
A.刺激类型B.刺激复杂程度
C.刺激强度D.练习次数
第三节反应时间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简答】
1.反应速度与准确性的互换关系:
(1)选择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时,要考虑到反应速度与准确性之间的互换关系。
要想提高准确性必须放慢速度,心理学称这种相互关系为速度与准确性的互换关
系。
(2)由于反应时间部分地依速于错误率,所以选择反应时间作因变量时,既要考
虑反应的速度,也要考虑反应的准确性,反应时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因变量,而是一
个多维的变量。只有当错误率在自变量的所有水平上都保持恒定时,反应时间才可
能是一个单一的因变量。一般说来,必须联合考虑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这两个变量。
【选择】
1.反应速度与准确率之间的关系是(D)。
A.相互关系B.对立关系
C.独立关系D.互换关系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视觉的基本特征
【名词解释】
L临界闪光频率:闪光融合,视敏度是测量人对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而闪光融
合是测量人对时间刺激物的分辩能力。亮一暗周期数迅速交替的光看成是连续的
光。此时每秒钟亮一暗的周期数,称为融合频率,又叫临界闪光频率。
2.暗适应和明适应:适应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视觉现象。在黑暗条件下,
视觉感受性逐渐恢复的过程称过暗适应。光适应同样是我们熟悉的视觉现象,当从
黑暗处到光亮处时,可发生光适应过程。
【单选题】
1.视敏度是测量人眼对刺激物的(A)特性的分辨能力。
A.空间B.时间
C.颜色D.物理
第二节视知觉的基本问题
【名词解释】
1.双眼线索:主要指双眼视觉差提供的深度知觉线索。所谓双眼视觉差是当人们观
察一个物体时,由于每只眼从不同角度观察,而使两个视网膜像之间产生了轻微的
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基础。
2.单眼线索:用一只眼睛能看到深度的视觉线索。
3.视崖实验:吉布生等人利用“视崖”的装置,测量婴儿的深度知觉,装置为视崖,
从浅的一边爬,爬到深的一边。测量婴儿心率。对2-4个月,当把婴儿放在“视
崖”浅的一边心率没有变化,而放在深的一边,表现了显著的心率变化。因此,这
些研究者使用感觉反应测量心率变化,表明甚至年幼的婴儿也有深度知觉。
【单选题】
1.吉布森在用视崖测量婴儿的深度知觉时,他选择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的指标是
(B)o
A.婴儿向视崖深的一边爬B.婴儿向视崖浅的一边爬
C.婴儿向妈妈站的那边爬D.婴儿向妈妈相反的方向爬
2.吉布森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装置叫(C)。
A.深度知觉仪B.实体镜C.视崖D.视轴
3.视崖要测量的知觉是(C)。
A.成人的深度知觉B.成人的视敏度
C.幼儿的深度知觉D.幼儿的视敏度
【多选题】
1.用一只眼睛就能看到深度的视觉线索有(ABCD)0
A.结构级差B.物体的大小
C.运动视觉D.线条透视
2.知觉恒常性包括(BD)。
A.嗅适应B.大小恒常性
C.视网膜象的恒常性D.颜色恒常性
3.用一只眼睛就能看到深度的视觉线索有(ABC)。
A.遮挡B.几何透视
C.运动视差D.肌肉线索
4.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BC)。
A.单眼线索B.视轴辐合
C.双眼视差D.晶体调节
5.如果某人的一只眼睛受到了永久性伤害,那么他还能利用哪些线索来进行深度知
觉(ABCD)。
A.遮挡B.几何透视
C.运动视差D.纹理梯度
第五章记忆
第一节艾宾浩斯的工作
【简答】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使用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发现:学习后开始遗忘的很快,约一天后遗忘速
度放慢,间隔越长,遗忘渐慢。
【多选题】
1.艾宾浩斯为使记忆研究数量化制作了(BCD)。
A.遗忘曲线B.无意义音节
C.测量记忆的节省法D.测量记忆的重学法
第二节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
【名词解释】
1.瞬时记忆研究中的部分报告法:
在美斯波灵关于视觉形象储存的研究中,首先,刺激卡片通过速示器或可控制
时间的幻类机呈现50毫秒(1秒=1000毫秒,在这以后,让被试报告出来,没有一个
人能做得到,被试觉得12个字母都看见了,但只能说出4到5个字母,你自己也
可以试一试,以最短的时间“瞄”一眼书上的卡片,之后迅速闭上眼睛,你能看到
多少字母,你能说出几个字母?你是否感到当你说出头4个字母时,其余刚才看见
的字母迅速地“衰退”了,你无法报告它们?通过实验,斯波灵断定,被试看到的比他
能报告的多。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想出部分报告法的实验程序来进行实验,在部分
报告法的实验中,被试注视刺激卡片50毫秒,然后,他们不必报告所看到的所有
字母,而是只报告四个字母,至于是哪四个字母,由声音指示,高音指示被告报告上
面一行的四个字母,中音指示被试报告中间一行,低音指示被试报告下面一行。三
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所以被试无法猜测而必须看所有的字母。
如果被试每次都能正确报告四个字母而不管它们是在哪一行,那我们当然可以
推测,被试是能够看到12个字母的。斯波灵比较了两种实验程序的结果:要求被
试全部报告所看见的字母,平均成绩为4.5;而部分报告法的平均成绩是3个多一
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3,即10个左右。这样,斯
波灵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贮存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
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一一在说出四个时间后消失了。
2.组块:
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信息单
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的组织与再编码。因此,组块是加工处理若干刺激的意义
单位。
3.系列位置效应:
有15个项目,这样,我们就有从1到15的系列位置。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
序学习一遍这15个项目,然后让他们作自由回忆,把再现的成绩按系列位置登记,
就可以根据结果绘制系列位置曲线,在这里我们提醒一下,如果上述15个项目按
同样的顺序呈现给被试,那就会导致项目本身与系列位置的混淆,即自变量的混
淆。
系列位置曲线被认为是对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的强有力支持。30秒延缓再现
的曲线证明了这种说法,由于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在30秒内已消失,所以曲线末端
变平,字单的最后几个项目再现较差;但是,由于最初学习的几个字即在开头的系列
位置的单字已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所以曲线首端不受影响,再现仍很好。换
句话说,延缓只影响短时记忆而不影响长时记忆,可见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是两种性
质不同的记忆。
【简答】
1.长时记忆研究方法:
(1)自由回忆法。被试以他们愿意的顺序再现出来。再现就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的
情况下把记住的材料写下来或说也来。
(2)对偶联合法。学习时呈现成对的项目,每一对有一个刺激项目和一个反应项
目。学习时呈现成对项目的速度是固定的,
(3)要求把已学习的项目(如单字,图片)与未学习过后项目按随机方式混合起来,
逐个呈现给被试或整个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指出哪些是已经学习的。假定被试对
新项目认错了多少,在认对的旧项目中也可能有这么多是猜对的,所以要从认参考
旧项目的百分数中减去猜对的百分数,才是真正认对旧项目的百分数。
(4)重学法
(5)知觉辨认。把学过的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起来,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
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字。
【单选题】
1.再认法要求被试辨认来的材料是(A)。
A.学过的材料B.未学过的材料
C.未见过的材料D.心中想出的材料
2.当你查到一个电话号码刚要打电话时,有人叫你一声,你抬头打了个招呼,刚才
记住的号码忘了,这种记忆现象是(B)。
A.感觉登记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D.主观组织
【多选题】
L对于遗忘原因的解释,主要的理论有(ABCD)
A.自然衰退说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D.干扰抑制说
2.长时记忆的特点(AB)O
A.容量大B.保持时间无限
C.容量是7±2个项目D.保持时间很短
3.影响识记的因素包括(ABCD)。
A.识记目的B.识记材料的数量
C.知识经验D.识记方法
第三节记忆的加工层次理论及研究途径
【名词解释】
1.加工层次的定义:
“加工层次”理论的另一重要论点是,记忆依赖于测验与加工学习的一致性,提取线
索是否有效由已记住的信息来决定。也就是说,后来的提取过程与早先的加工过程
越一致,回忆的成绩越好。
【多选题】
1.加工层次理论认为,记忆是认知系统对刺激物进行各种不同水平分析加工的产
物,记忆取决于(BC)。
A.加工时间B.加工层次
C.加工与提取的一致性D.加工与提取的不一致
第四节影响单词记忆的因素
【简答】
1.影响单词记忆的因素:
(1)单词的各种特点
①频率
高频字,低频字。实验证明,高频单字易于回忆。但是,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不是高
频字而是低频单字成绩更好。
②意义性
③单字在字单中的位置
(2)被试的各种特点
①年龄
②性别
③心理健康
【多选题】
1.影响单词记忆效果的因素有(ABD)。
A.单词的频率B.单词的意义
C.单词的笔划D.单词在测试字单中的位置
第六章思维
第一节问题解决
【名词解释】
1.问题解决的定义: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
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简答】
1.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式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
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简而言之,算法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
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2)启发式
启发式就是根据目标的指引,试图不断的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
态,从而试探那些只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的有价值的操作。
①手段-目的分析法
手段-目的分析是指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子问题后,寻找
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
②逆向反推法
应用反推法,从目标开始,退回到未解决的最初的问题,这种方法对解决几何证明
题有时非常有效。简而言之,就是从目标出发,反方向推导。
③爬山法
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
一种方法。就像登山者,为了登上山峰,需要从山脚一步一步登上山峰。也称为局
部最优选法。
④类比思维
当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个体可以运用类比思维,先寻求与此有些相似的情境的解
答。
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
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
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
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
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4)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
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5)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来讲,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
会干扰问题的解决。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
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
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
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结果。
【单选题】
1.路钦斯水壶问题的实验说明了,在解决问题时起作用的心理现象是(D)。
A.想象B.记忆
C.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雨淋撒砂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脑分块模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移尘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特制手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橡胶加工助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摄像枪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扬声器磁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墙角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低温冲击试验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人造粘胶长丝绣花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动物疫病传染病防控培训制度
- DL-T-5115-2016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技术规范
- 数据驱动历史研究
- 危货押运员考试答案(题库版)
- QCT267-2023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 初中英语七选五经典5篇(附带答案)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及 制造、使用和运行情况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附真题答案)
- 《预防脊柱侧弯》课件
- 教师工作职责培训非暴力沟通与冲突解决
- 学校保密教育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