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最新一轮复习(fùxí)哲学第九课第一页,共78页。唯物辩证法整体(zhěngtǐ)和局部联系发展矛盾总特征(tèzhēng)根本(gēnběn)动力实质与核心普遍性客观性量变与质变总特征根本内容普遍性多样性含义和属性普遍性特殊性前进性与曲折性联系表现表现矛盾分析法〔全面〕开展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树立创新意识民族进步的灵魂系统和要素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孤立片面静止形而上学第二页,共78页。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chuàngxīn)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liánxì)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开展(kāizhǎn)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第十课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认观第三页,共78页。【坚持矛盾分析(fēnxī)的方法】矛盾含义(hányì)根本(gēnběn)属性特征普遍性特殊性辨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世界观方法论成认矛盾;一分为二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矛盾分析方法矛盾转化律;对立统一律第四页,共78页。矛盾(máodùn)联系(liánxì)开展(kāizhǎn)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表现形式是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开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是事物开展的源泉和动力〕两大根本特征或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五页,共78页。第六页,共78页。〔一〕矛盾(máodùn)的概念1、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duìlì)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duìlì)统一。矛盾(máodùn)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矛盾的双方始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2、根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考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第七页,共78页。第八页,共78页。对立——————统一剪之——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统一——两者的命运(mìngyùn)统一于一条绳对立(duìlì)——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不剪——冤家路窄——利益(lìyì)有冲突矛盾第九页,共78页。思考:矛盾就是(jiùsh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对立,一方统一?第十页,共78页。请在下面句子中找出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苦尽甘来、乐极生悲(lèjíshēngbēi)、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智。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恶也第十一页,共78页。每个人的一生不管聪明还是愚蠢不管幸福还是不幸只要他一离开母体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nìzhuǎn)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与自私隐藏在光的下面光的赞歌(zàngē)每个人的一生不管聪明还是愚蠢不管幸福还是不幸只要他一离开母体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guāngmíng)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与自私隐藏在光的下面第十二页,共78页。注意1: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hányì):“事物内部〞或者“矛盾体〞〔一个组合,多个事物〕注意3:不能把哲学矛盾(máodùn)与逻辑矛盾(máodùn)混为一谈“每个同学(tóngxué)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个同学都是三好学生又都不是三好学生〞注意2:统一和对立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不能认为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另一方.形式逻辑矛盾:思维违反逻辑规那么的错误,应该排除。哲学矛盾: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应该认识。
第十三页,共78页。不想当裁缝的厨子(chúzi)不是好司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无不(wúbù)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逻辑(luójí)矛盾第十四页,共78页。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镇守祖国南疆的战士(zhànshì)写过一幅对联:
兴中华,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一人辛苦万人甜;
保南疆,圆中有缺缺中有圆,一家不圆万家圆。哲学(zhéxué)矛盾逻辑(luójí)矛盾≠哲学矛盾第十五页,共78页。第十六页,共78页。〔二〕矛盾的根本属性(shǔxìng)1、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shǔxìng)和趋势。两方面(fāngmiàn)含义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qiántí),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双方相互贯穿,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十七页,共78页。〔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yīfānɡ)的存在以另一方(yīfānɡ)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2、矛盾(máodùn)的同一性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没有纪律(jìlǜ),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第十八页,共78页。老子(lǎozi)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矛盾双方在一定(yīdìng)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酿酒窖泥奇臭,酿出的名酒特香,香鲸的粪便恶臭,燃烧(ránshāo)后却香味浓郁。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十九页,共78页。合作(hézuò)探究以下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1.居安思危2.有无(yǒuwú)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3.你中有我,我中有你4.乐极生悲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穿,在一定(yīdìng)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矛盾同一性,相互转化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第二十页,共78页。典型案例分析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gāodī)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3、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智。——4、教学相长——
第二十一页,共78页。典型案例分析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赖;2、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两个方面(fāngmiàn)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之中。3、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智。——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相互贯穿,一定条件下〕;4、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第二十二页,共78页。5、一劳永逸
6、物极必反;7、否极泰来;8、乐极生悲;9、因祸得福;10、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jiāoào)使人落后——11、吃一堑,长一智;12、失败是成功之母: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4、居安思危——1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为,那么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学,那么易者亦难矣。〞第二十三页,共78页。5、一劳永逸
这是违背(wéibèi)对立统一规律的形容词。不能把劳和逸割裂开来。正确的应该是有劳有逸,劳逸结合。6、物极必反;7、否极泰来;8、乐极生悲;9、因祸得福;10、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1、吃一堑,长一智;12、失败是成功之母: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4、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1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为,那么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学,那么易者亦难矣。〞第二十四页,共78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máodùn)双方相互依赖苦尽甘来、乐极生悲(lèjíshēngbēi)、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智。——矛盾双方相互转化(zhuǎnhuà)〔一定条件下〕第二十五页,共78页。2、矛盾的斗争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duìlì)的属性。它表达着双方相互别离的倾向和趋势。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对立,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它与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tèshū)的关系。第二十六页,共78页。生物体的新陈代谢(xīnchéndàixiè)--生物体在新陈代谢(xīnchéndàixiè)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资本主义社会(shèhuì)--在资本主义社会(shèhuì)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学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liǎnɡɡè)方面是相互区别的。第二十七页,共78页。〔广泛〕〔狭义〕具体表现
具体矛盾和斗争(dòuzhēng)政治用语中讲的斗争(dòuzhēng)〔共性〕〔个性〕〔抽象〕〔一般〕〔具体〕〔特殊〕概括(gàikuò)总结哲学(zhéxué)上讲的斗争注意:哲学所讲的“斗争性〞与生活中所说的“斗争〞的区别和联系。但凡矛盾,必有斗争(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第二十八页,共78页。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yīfānɡ)以另一方(yīfānɡ)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双方(shuāngfāng)相互贯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páichì)、相互对立的属性。它表达着矛盾双方相互别离的倾向和趋势。〔排斥(páichì)、区别、差异、不同等〕斗争性(统一)〔对立〕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第二十九页,共78页。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略联系:A、同一性以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穿,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开展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tǒngyī)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开展C、总之,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tǒngyī),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开展〔矛盾是事物开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三十页,共78页。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②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bǎwò)统一,在统一中把握(bǎwò)对立。③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矛盾根本(gēnběn)属性的方法论要求第三十一页,共78页。注:矛盾的是相对(xiāngduì)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斗争性第三十二页,共78页。【一分为二】★不能把“一分为二〞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一分为二〞,指既要看到矛盾(máodùn)的一方,又要看到另一方;也指既要看到矛盾(máodùn)的对立面,又要看到矛盾(máodùn)的统一面;既要看到主要矛盾(máodùn),也要看到次要矛盾(máodùn);既要看到矛盾(máodùn)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máodùn)的次要方面。“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yīfēnwéièr)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第三十三页,共78页。该原理经常应用于: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tōngcháng)是一对反义词)答题模式:〔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2〕一方面,A与B存在对立的一面(yīmiàn),……另一方面,A与B也有统一性,……〔3〕既要……又要……〔或把---有机结合或兼顾-----〕第三十四页,共78页。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到达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正确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tuìhuà)。〔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第三十五页,共78页。〔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2〕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假设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4分〕〔3〕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zhòngdiǎn)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4〕从实际出发,探索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4分〕第三十六页,共78页。设问角度(jiǎodù),是什么第一步:审题干找题眼有针对地评价(píngjià)学生题组导入第三十七页,共78页。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错误项第二步:析选项做判断(pànduàn)有针对性评价学生的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即学生差异,正确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项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是内因即学生自身,错误项第三十八页,共78页。A.时时(shíshí)有矛盾〔纵向〕B.事事(shìshì)有矛盾〔横向〕1、含义(hányì)〔一)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开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2、方法论意义:成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A.我们要成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B.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二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三十九页,共78页。〔二〕矛盾(máodùn)的特殊性1、含义(hányì):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2、矛盾(máodùn)特殊性的表现:第一、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个事物区分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第二、同一事物在开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3、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四十页,共78页。矛盾(máodùn)的特殊性原理关键词:随着〔根据、针对等〕----;采取〔调整〕----(措施,政策等);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因地制宜等“根据…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优势、特色、特征(tèzhēng)〞,此类关键词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四十一页,共78页。〔三〕具体(jùtǐ)问题具体(jùtǐ)分析〔重点〕〔1〕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__________,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那么,是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_。〔3〕原因(yuányīn)(作用〕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__________的根底。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性质的事物区别开来。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__________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__________,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第四十二页,共78页。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jùtǐ)问题具体(jùtǐ)分析区别:⑴含义不同(bùtónɡ)。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⑵理论依据不同(bùtón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
⑶哲学范畴的类属不同(bùtónɡ)。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
联系:二者具有一致性,都要求了解实际,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第四十三页,共78页。(四)矛盾(máodùn)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相互区别①普遍性:即共性〔一般〕,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gòngtóng)点、共同(gòngtóng)性,或叫“共同(gòngtóng)本质〞;②特殊性:即个性〔个别〕,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叫“特殊本质〞。〔2〕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3〕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那么是普遍性。[注意]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第四十四页,共78页。个性个性共性〔1〕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另一方面,不包含(bāohán)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第四十五页,共78页。1、能不能说:“特殊性寓于(yùyú)普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2、能不能说: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duōshù)与少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chǎnghé)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第四十六页,共78页。误区:“普遍性寓于(yùyú)特殊性之中〞与“特殊性寓于(yùyú)普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特殊性〞。〔1〕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可以理解为一般与个别、共性(gòngxìng)与个性的关系。〔2〕注意两个误区:①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多数〞与“少数〞的关系;②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而容易得出“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的结论。〔3〕正确观点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gòngxìng)那么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的本质。因此,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或“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第四十七页,共78页。(3)方法论意义(yìy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shíjiàn)相结合的哲学根底,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实践(shíjiàn)意义〕第四十八页,共78页。【方法论】①要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认识事物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特殊——普遍——特殊〕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根底,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③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而否认(fǒurèn)特殊性,那么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异;只看到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fǒurèn)普遍性,那么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第四十九页,共78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1)注意(zhùy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关键词:先试点(shìdiǎn),后推广(普及);先进经验的推广运用;树立典型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试点(shìdiǎn)…推广、抓好典型,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第五十页,共78页。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chéngjiē)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
示范区在承接(chéngjiē)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开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chéngjiē)、绿色承接(chéngjiē)和创新承接(chéngjiē)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开展的“领跑者〞。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chéngjiē)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第五十一页,共78页。〔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jīngyàn),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开展水平。第五十二页,共78页。【坚持(jiānchí)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含义(hányì)根本(gēnběn)属性特征普遍性特殊性辨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世界观方法论成认矛盾;一分为二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矛盾分析方法矛盾转化律;对立统一律第五十三页,共78页。〔1〕主、次矛盾(máodùn)的含义主要矛盾(zhǔyàomáodùn)在事物开展(kāizhǎn)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开展(kāizhǎn)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其他处于附属地位、对事物开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存在的前提条件:
1〕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矛盾个数≥2〕。2〕在一个时期、阶段由于矛盾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3〕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考点四两点论与重点论第五十四页,共78页。〔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ìyàomáodùn)的关系A.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xiānghù)转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其他(qítā)矛盾是次要矛盾。抗战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等其他矛盾是次要矛盾。学校教学管理师生干群第五十五页,共78页。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开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开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开展过程中处于附属地位、对事物开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注意抓主要矛盾的提示词:抓中心、核心、重点、重中之重、要害、关键(guānjiàn)、着力、第一要务、攻坚、牛鼻子、关节点、节骨眼、抓症结等。第五十六页,共78页。【题组导入】训练(xùnliàn)解析(jiěxī)答案(dáàn)【2015·江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到达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响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主要抓住设问的“一个最恰当〞角度限定,根据“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响舆情的功能〞这句话,可以分析出用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最恰当,然后具体分析。【答案】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②该网民的观点指出了微博健康的一面,看到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忽略了其不健康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③对微博既要看到它的主流是积极的,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还应认识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请完成?创新设计?对应训练题。第五十七页,共78页。〔1〕矛盾的主次方面(fāngmiàn)的含义A.矛盾的主要方面(fāngmiàn):是指在每一个矛盾中起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fāngmiàn)。B.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被支配(zhīpèi)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评价毛泽东〔功、过〕,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利、弊、〕,当前党员干部中的腐败问题〔多、少〕〔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第五十八页,共78页。〔2〕矛盾(máodùn)的主次方面的关系A.对立:相互(xiānghù)排斥B.统一:二者相互依赖、一定(yīdìng)条件下相互转化表达矛盾内部主次双方的斗争性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开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这种转化是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矛盾的主次方面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方法论】〔1〕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主流〔重点论〕;〔2〕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重视支流〔两点论〕。第五十九页,共78页。1、注意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提示词:抓主流、方向、大局、趋势(qūshì)、形势、主体、总体等。2、出现以下字眼时往往要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主流与支流、方向、大局、趋势(qūshì)、形势、主体、总体、成绩与缺乏、好与坏、优与劣、挑战与机遇、性质、本质。第六十页,共78页。如何区别主要矛盾(máodùn)和矛盾(máodùn)的主要方面从内涵(nèihán)看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主、次矛盾说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可“一种〞矛盾。而矛盾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说的是“矛盾侧面(cèmiàn)〞,所以只能叫做“一方〞或“方面〞。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复杂事物一个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第六十一页,共78页。抓重点(zhòngdiǎn)词语“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tūchū)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说法都可以判断为抓主要矛盾;“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等词语都可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从作用(zuòyòng)看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开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上,解决问题,在事物开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关键。〔如攻打锦州,处理中美关系,经济为中心〕。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如什么是社会主义,人的本质,网络的利弊,一国两制〕第六十二页,共78页。关系类别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外延不同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个“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内涵不同主、次矛盾指“矛盾体”,可称为“一个”或“一种”,内部又含主、次方面。主、次方面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作用不同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解决问题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关键决定事物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识别的依据“重点”、“中心”、“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重中之重”、“第一要务”、“首要任务”等“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方法论要求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联系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第六十三页,共78页。设问角度(jiǎodù),是什么第一步:审题干找题眼在一国原那么和维护中央权力前提下处(xiàchu)理内地与港澳关系题组导入第六十四页,共78页。事物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错误项第二步:析选项做判断(pànduàn)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而非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错误项一国原则、中央权力等是重点,尊重制度差异等是两点,正确项哲学揭示的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错误项第六十五页,共78页。主要矛盾(máodùn)和次要矛盾(máodùn),矛盾(máodùn)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意义〔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让综合医院协议书
- 超龄人员安全协议书
- 防火涂料合作协议书
- 超市股份经营协议书
- 通讯专利转让协议书
- 修理店转让合同协议书
- 道路建设出资协议书
- 项目运营招商协议书
- 金店股权合作协议书
- 高校应届就业协议书
- 员工作风纪律培训
- 口腔医院客服培训课件
- 酒店客房装修工程预算清单
- 近十年春晚分析报告
- 化学发光法测定海水中低浓度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探究及应用的中期报告
- GB/T 10739-2023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 教学秘书培训课件
- 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检修(第2版)高职 全套教学课件
- 2016年江苏理科数学高考试题(含解析)
- 专插本《市场营销学》第七版-16第十六章-促销策略
- 腹痛诊疗规范202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