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利用类型湿地农用地林地灌草地建设用地面积(hm2)4895.242993.04702.071592.29735.66所占百分比/%44.8427.416.4314.586.743.8主要生态问题调查升金湖是安徽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域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升金湖湿地在湿地围垦、水体污染、渔业养殖、湿地植被退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生态问题如下:1.湿地围垦及河道淤积(1)湿地围垦70~80年代以来,大量的湿地被不合理开发,天然湿地遭到较大破坏,主要是滩涂开垦为虾池,草甸、灌丛转化为水田,沼泽、草地、古河道转化为水库、坑塘、沟渠等。围垦湿地不仅使湿地面积减少,而且彻底改变了围垦后的植被面貌,并影响到比邻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随之人为活动增加,也从根本上降低了栖息地的质量。升金湖的大面积围垦是在1968年到1974年间,其中万亩圩总集水达219.17km2。近年来,在保护区和当地政府共同管理下,围垦现象已大为减少,但已围垦的湿地,特别是众多小面积的圩口依然对升金湖湿地生态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亟需进行恢复。(2)河道淤积升金湖主要的水源黄湓河,长期以来,由于湖区上游及周边的森林资源被过度砍伐,上游森林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导致上湖泥沙淤积,造成河道和湖泊河床淤积,据不完全统计,黄湓河每年带入9万吨泥沙进入升金湖,使湖床抬高并逐渐沙化。淤积使水草资源逐年减少,目前上湖水草覆盖度不到50%,在冬季湖滩地湿度偏低,部分地段干裂,湿地保水功能下降,湿地生态功能逐渐衰退。2.水质污染威胁较大湿地污染不仅使水质恶化,也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周边稻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一有出现雨水,农药就会流入到升金湖湿地,已成为湿地的面污染源;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厨房洗涤、沐浴、洗衣等的废水以及冲刷厕所等的污水,直接进入河道流入湖内,进而影响了湖水的水体质量。(1)农田面源污染较重升金湖流域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种植、养殖业较为发达,污染治理重视不够。升金湖流域内共有耕地面积59万亩,年平均施用氮肥1.62万吨,磷肥0.84万吨,复合肥1.007万吨,总施肥量达3.468万吨,亩均58.72公斤。根据农业化肥污染调查结果显示,农业化肥对污染物入湖量的贡献分别为:COD占50.63%、TN占36.14%、TP占24.88%,可见农业化肥的流失量占污染物入湖量的大部分,对升金湖水质有较大影响。(2)流域畜禽养殖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流域内2011年度生猪饲养量21.19万头,牛0.79万头,羊1.35万只,家禽389.25万只,畜禽养殖量大,分布区域广,农户分散饲养的无处理设施,规模养殖场大部分设施简易,处理不彻底。湖内围网养殖总面积达到7万亩,面积比例较大,投饵造成水体污染。(3)农村生活污染处理水平较低升金湖流域8个乡镇共有人口约34.7万,其中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目前,升金湖沿湖乡镇均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填埋场所,升金湖周边村庄缺乏统一的垃圾处理系统,大量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附近河渠,最终影响升金湖。生活污染治理的投入不足及设施缺乏,致使其成为流域的重要污染来源之一。(4)保护区周边存在工业污染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除粮食加工厂外,没有工业。保护区周边主要的污染企业为海螺水泥厂,属于污染企业,其矿区和主厂区位于保护区外,运输廊道、粉磨站和码头部分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对保护区影响主要表现为噪声和粉尘污染。该水泥厂运作时会产生一定噪声,对动物产生一定干扰,迫使部分动物离开水泥厂附近迁移到周边生境活动;同时水泥厂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大气污染严重,但该水泥厂在2018年进行了环保整改,对廊道、粉磨站进行整修,经检测,粉尘排放污达。同时水泥厂距离保护区有一定距离,该水泥厂通过环保整改后,对保护区影响有限。3.人为干扰依然严重(1)渔业养殖升金湖水产资源丰富,湖名即由“日产升金”而来,升金湖常年水域面积13万亩,均从事水产养殖,其中“三网”养殖面积达7万亩,集中在中、下湖。升金湖现有专业渔民243户,1156人,其中上湖36户,158人,参与大青湖公司经营;中、下湖207户,998人主要从事水面承包养殖。升金湖下湖跨唐田、牛头山2镇,水域总面积约3万亩,其中围栏网养殖面积1万余亩,从事渔业捕捞的专业渔民有62户,合计240人,另有兼业捕捞渔民60余人。随着湖区水产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向集约化发展,在湖湾、湖汊和湖区的围栏、围网养殖面积日渐增加,不但直接影响水质,还会造成湖区定居性经济鱼类产卵、索饵、洄游区域的隔离,严重破坏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均衡。中、下湖由经营户分散承包经营,养殖过程中大量投放鱼饲料及未经处理动物粪便,对水体造成破坏,水质富养化严重。加之水产开发中过量投放草食性鱼种和沿湖农民为饲养螃蟹滥采水草,严重破坏了水禽资源,鹤鹳类大型水禽数量有所下降,局部生态出现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受损。(2)放牧等人为干扰沿湖居民滥采水草、过载放牧、非法捕捉越冬水禽及鱼类等对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干扰。每年十月下旬到第二年的四月上旬的冬、春季节,升金湖湖水随之消退,保护区核心区外围约有23190hm2形成草甸、沼泽和浅水区,茂密的水草为沿湖村民野外放牧提供了便利,人为干扰湿地生态系统及越冬水禽现象突出,湿地生态退化、受损明显。放牧的牲畜有水牛、羊,家禽有鸭,以水牛居多。据测算每年在湖滩放牧的水牛超过1000头,有的村民水牛甚至夜不归栏。尽管管委会每年告示禁止在湖滩区放牧,由于处罚力度不够,沿湖村民缺乏生态文明意识,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以水草做天然饲料的水牛不仅对冬、春季节湿地草甸、沼泽造成损害,对升金湖的水质和水生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直接也影响到升金湖的植物多样性,还会影响水禽安全越冬。非法捕捉越冬水禽、鱼现象时有发生,湿地生态面临严峻考验。冬、春季节,沿湖居民出于经济利益,在越冬水禽聚集地及浅水区盗捕、电捕、网捕、毒捕野生水禽及鱼类。非法捕捉水禽及鱼类活动对越冬水禽的生存及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构成了极大危害。3.9生态现状综合评价通过对评价范围内生态系统特征、植被类型、分布及其演替规律、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评价生态环境现状: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61号),本工程位于全国重要生态区——皖江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和天目山-怀玉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该区还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区。重点评价区在《安徽省功能区划》(2003版)中属于第四区,沿长江平原生态区中的Ⅳ2-2小区:安庆-铜陵沿江湿地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区。重点评价区共有108科319属446种维管束植物,科、种分别占保护区总科数、总种数的86.4%、85.6%。通过比较各种植物群落特征之间的异同点,按照《中国植被》中植被的分类系统,将重点评价区重点评价区植被类型划为3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4个群系,其中陆生植被主要有樟林、加杨林、枫杨林、无患子林、葛灌丛、构树灌丛、野大豆草丛、芒草丛、白茅草丛、野艾蒿草丛、益母草草丛、长芒稗草丛、垂序商陆草丛,水生植被主要有芦苇群落、水蓼群落、菰群落、喜旱莲子草草丛、野菱群落、莲群落、苦草群落、菹草群落、金鱼藻群落和黑藻群落。重点评价区内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即莲、野菱、野大豆、水蕨,该些保护植物不在施工区。重点评价区分布的陆生脊椎动物有4纲25目58科156种,其中两栖动物有1目3科6种,爬行类共有2目6科9种,鸟类共16目40科126种,兽类共有6目9科15种。重点评价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有黑鹳、东方白鹳、白鹤和白头鹤;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5种,其中鸟类14种,分别是角䴙䴘、卷羽鹈鹕、黄嘴白鹭、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鸳鸯、白尾鹞、红隼、游隼、白枕鹤、灰鹤、小鸦鹃、草鸮,兽类有水獭1种。安徽省省级保护野生动物32种,其中两栖类中华大蟾蜍1种;爬行类1种,乌龟;鸟类有27种,分别是普通鸬鹚、鸿雁、豆雁、灰雁、赤麻鸭、针尾鸭、绿翅鸭、罗纹鸭、花脸鸭、绿头鸭、斑嘴鸭、红头潜鸭、鹊鸭、灰胸竹鸡、环颈雉、鹌鹑、四声杜鹃、灰头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家燕、金腰燕、棕背伯劳、红尾伯劳、灰喜鹊、画眉、红嘴相思鸟、暗绿绣眼鸟;兽类有3种,分别是黄鼬、狗獾、豹猫。重点评价区水生生物中,浮游植物6门36属50种,其中硅藻门10属,绿藻门13属,蓝藻门7属,裸藻门、甲藻门和金藻门各2属;浮游动物10科27种,其中臂尾轮属鉴定出的种类最多,为7种,其次是异尾轮属5种。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全湖可见。底栖动物25种,其中环节动物门5种、软体动物门12种、节肢动物门8种;鱼类4目8科29种,其中鲤科共20种,鳅科和鲶科各2种,其他科各1种,通过对渔民所捕获鱼类进行分析,草、鲤、鲢、等养殖种类所占比例最大。四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4.1生态系统及主要生态因子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表水、大气、土壤、植被、景观等生态因子(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工程对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4.1.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施工期(1)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生态系统类型,项目占用0.33hm2,占地面积相对于保护区面积较小,大部分工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硬化升级,且工程建设较为分散,对湿地生境破碎化影响较小;此外项目包含湿地植被恢复、鱼类恢复以及巡护船停靠点等涉水工程,项目施工期对水体有一定扰动,水中泥沙含量增加,降低了水体透明度,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水生植物生物量降低,以水生植物为食的动物相应的受影响,施工期对水生生态食物链有一定影响。但施工期的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随着施工的结束逐渐消失。施工结束后水生生物逐渐恢复,动植物数量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动物食物来源增加,生物食物链、食物网正常运行,不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此外,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回收池、巡护船停靠点、巡护道路等项目建设,将会产生一定量的施工废水、固废、噪声等,若处理不当可能对保护区动植物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污染,项目施工噪声惊扰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导致其暂时离开施工区域。但本工程不占用保护区湿地,施工期对生态系统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本项目中包含湿地植被恢复工程,由于湖区及周围过度养殖、湖岸围垦及水体污染等原因,导致升金湖的湿地植被较为贫乏,水生和湿生植物种类和数量少,分布狭窄,不但影响升金湖鱼类及水禽的觅食,也对升金湖的水体自我净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在围网养殖、湖岸围垦等区域进行湿地植被修复,种植芡实、莲、芦苇、苦草等挺水、浮叶、沉水植物,人工植被代替了原生植被,但在未进行水生植被修复前,该些区域也零散分布了莲、芦苇、苦草等植被,由于围网养殖、围垦等人为活动导致该些植被未成片生长,本项目选择种植的水生植物在升金湖及周边区域分布较广,不是外来物种,项目实施前后,植物种类变化不大,但植物的数量会增加。植被恢复有利于净化水体、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和躲避场所等,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同时本工程进行鱼类多样性的恢复,投放升金湖已有的鱼类,项目实施后保护区鱼类多样性会增加。总体来说,本工程水生植被恢复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为有利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也是多种动物重要的栖息地,尤其是两栖类(如黑斑侧褶蛙、沼水蛙等)、爬行类(如乌龟、鳖等)和鸟类中的游禽(如小、红嘴鸥等)、涉禽(如白鹭、灰头麦鸡、黑水鸡等)的主要栖息地,工程施工废水、固体废物若随意排放会对湿地造成污染,但施工期通过采取施工废水沉淀后回用于施工或场区洒水降尘,固体废物收集后外运处理,施工采用低噪声设备,避开鸟类越冬的时间施工等措施,可减少施工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施工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影响是暂时的,在工程结束后影响将逐渐消失。(2)对森林和灌草丛生态系统的影响重点评价区森林植被主要为人工种植的枫杨林、加杨林、香樟林、杉木林等,该些人工经济林和用材林主要分布于重点评价区边缘。灌草丛主要为构树、白茅、芒、野艾蒿、芦苇等,项目区灌草丛主要为常见种,其中动物种类组成也较为简单。本项目建设不占用保护区林地,对生物生境破碎化影响程度较低。巡护道路是在原有道路上进行维修升级,对灌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为巡护道路、巡护船停靠点、生物污水处理设施、生态监测系统等工程建设对灌草丛踩踏、碾等压,导致施工期临时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将遭到破坏,在其内栖息的爬行类、鸟类和小型兽类等将向评价区其他灌草地迁移。考虑本工程的施工面积有限,范围较小,损失的灌草地面积很小,且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工程完工后,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这些植被将得到恢复。工程对评价区内森林和灌草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较小。项目施工对其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周围生境逐渐恢复,其中的动物可回到原来栖息地。施工期对森林和灌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较小。(3)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重点评价区农田主要为分布于升金湖周边的水田和旱地,该区域农田面积较大。工程建设永久占地不占用保护区耕地,项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为间接的影响。农田生态系统也是多种两栖类、爬行类,多种鸣禽如麻雀、乌鸫、喜鹊,涉禽如白鹭、牛背鹭、灰头麦鸡等的重要栖息地,项目施工噪声、废水、固废等会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轻微影响。项目施工噪声将会惊扰在施工区周围农田觅食、活动和栖息的动物,迫使其暂时离开施工区周围农田,但项目周围农田分布面积较广,施工期动物可迁移到周围农田活动,待施工结束后可回到原来的栖息地。施工期废水沉淀后回用,固体废物收集后外运,不随意丢弃。总体来说,工程施工对保护区农田生态系统影响较小。(4)城镇/村落生态系统的影响重点评价区范围内居民点主要分布于保护区边缘,项目固体废物收集、生物处理污水设施工程位于居民区,占地类型为居民建设用地或荒地,该两个项目的建设是为了处理保护区周围居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减少生活污染源进入保护区湿地。项目的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有一定干扰,施工期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安装防震消音设施等,可降低施工噪声对居民的影响。项目实施对保护区城镇/村落生态系统影响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本项目的实施是有利的。运营期本项目为湿地保护工程,运营期项目不产生污染物,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无直接的影响。运营期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为巡护船只和巡护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对保护区生态系统中动物惊扰。本项目中计划把原来升金湖5个船只停靠点进行升级和硬化,保留5艘巡护船只,巡护船只靠电力驱动,运营期巡护船对行驶对保护区水域有一定扰动,影响鸟类在水面正常觅食,同时也对水中的鱼类产生一定干扰;同时巡护车辆噪声对农田或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会产生一定惊扰。但运营期可通过采取巡护船和车辆减速慢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减少其对保护区生态系统中动物的干扰。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物进行了处理和收集,减少外源的排放;同时采用多种水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手段,恢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群落,构建完整的食物链,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形成健康的水体生态系统,整体提高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施工结束后水生生物逐渐恢复,动植物数量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动物食物来源增加,生物食物链、食物网正常运行,不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体来说,项目实施后运营期对保护区生态系统为有利影响。4.1.2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质量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根据2016年-2017年升金湖及周边国控断面监测情况,升金湖湖区中心布设1个国控监测断面,黄湓河入湖口断面布设1个国控监测断面,其监测项目包括COD、氨氮、总磷、总氮。根据两个断面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见下表。表4.1-1断面监测结果(mg/L)监测时间断面名称COD氨氮总磷总氮2016年湖心10.6670.1370.04050.9630黄湓河入湖口11.0830.1500.03930.95902017年湖心14.3000.1750.04700.9190黄湓河入湖口14.2000.1800.05000.9620GB3838-2002中=3\*ROMANIII类标准≤20≤1.0≤0.05≤1.0监测结果表明,除总氮、总磷外各项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要求。2016年至2017年各监测断面中COD数值呈增长趋势,氨氮、总氮整体上数值呈增长趋势,总磷监测数值有小幅度增长。主要原因为升金湖周边居民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汇流至湖区,导致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本次项目新增设5处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置。工程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1)生活污水对水环境影响项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为50人,生活用水每人0.12m3/d,污水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4.8m3/d,污水中BOD5和CODcr的浓度分别为200~250mg/L、300~400mg/L。施工人员食宿租住在保护区外的农户家,生活污水进入农户旱厕,用于农田浇灌。施工期生活污水对保护区水环境影响较小。(2)施工废水对水环境影响施工废水主要来自砂石骨料冲洗废水、巡护路养护、施工机械保养含油废水,其主要污染因子为SS,SS浓度可高达1000mg/L。施工废水经沉淀、隔油处理后上清液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悬浮物较多的废水回用于施工。施工废水经合理处置后,对保护区水环境影响较小。(3)其他废水对水环境影响陆上土方开挖在遇降雨时,在地表径流作用下造成局部水域悬浮物浓度增高。因此,应加强开挖面防护措施,同时采用分段施工并及时采用恢复,减少地表裸露面及裸露时间。施工建筑垃圾及陆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收集后,运出保护区处理,减少固体废物对水环境影响。.2噪声影响本工程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设备的固定噪声;车辆运行和运输的流动噪声。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主要机械包括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拖拉机等,根据施工设备选型情况,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手册水利水电工程》,主要设备、车辆噪声源强见表4.1-2。表4.1-2施工区施工主要机械噪声单位:dB(A)设备名称噪声级搅拌机88(1m)锥探机86(1m)推土机86(1m)装载机90(1m)灌浆泵100(1m)重型载重汽车88~93(84~89)*中型载重汽车85~91(79~85)*轻型载重汽车82~90(76~84)*注:*括号内外分别为匀速(50km/h)噪声和加速噪声。项目施工噪声较大,将对保护区动物产生一定干扰。升金湖作为安徽省境内唯一以珍稀越冬水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候鸟三大迁徙线路东线上,是候鸟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升金湖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核心区湖面及边缘区域,因此,位于核心区的湖面垃圾打捞、植被修复、鱼类多样性恢复等工程实施,避开候冬鸟停栖时间(每年11月—次年3月),减少噪声对冬候鸟的影响。同时施工期通过使用低噪声设备、施工机械装置防震减噪等措施,项目施工对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工程安排在昼间施工,避免夜间施工对野生动物造成惊扰,并避免在晨昏、中午时分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可有效减少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总体来说,项目施工期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3固体废物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基础开挖产生的弃渣、施工废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1)生活垃圾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50人,生活垃圾垃圾按每人每天0.5kg计算,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25kg。施工周期为36个月,则项目施工期共产生生活垃圾约27t。施工人员租住在农户家,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外运处理。(2)施工垃圾项目污水处理站、巡护船停靠点、气象环境综合监测站、生态监测系统平台的基础开挖,巡护道路硬化等产生的弃渣,施工建筑材料、包装袋、砂石等固体废物若处理不当将会对保护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不在保护区内设置弃渣场,施工产生的弃渣外运处理;施工建筑废料集中收集,运至城区建筑废料回收站处理。综上所述,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收集后外运处理,固体废物合理处置后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较小。.4环境空气影响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粉尘及扬尘,施工机械排放的少量燃油废气。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有TSP、SO2、NOx、CO、烃类(CnHn)等。(1)扬尘和粉尘施工扬尘和粉尘主要为进出施工场地的运输车辆造成,施工作业场所近地面粉尘浓度较高,施工及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仅对路边50m范围以内影响较大,而且成线形污染,路边的TSP浓度可达10mg/m3以上,一般浓度在1.5mg/m3~30mg/m3。TSP污染物主要由施工开挖、运输等作业产生。根据同类工程施工期的实测资料,作业点排放的TSP浓度可达150mg/m3,PM10约0.45~0.6mg/m3。施工基础开挖、施工物料装卸等也会产生粉尘,影响项目区大气环境。(2)燃油废气施工燃油废气主要是施工燃油机械产生的废气,如轮式装载机、自卸汽车、挖土机等排放的废气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燃油机械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碳氢化合物(HC)等。该项目施工机械不多,燃料用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很少。运营期环境质量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根据2016年-2017年升金湖及周边国控断面监测情况,升金湖湖区中心布设1个国控监测断面,黄湓河入湖口断面布设1个国控监测断面,其监测项目包括COD、氨氮、总磷、总氮。根据两个断面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见下表。表4.1-3断面监测结果(mg/L)监测时间断面名称COD氨氮总磷总氮2016年湖心10.6670.1370.04050.9630黄湓河入湖口11.0830.1500.03930.95902017年湖心14.3000.1750.04700.9190黄湓河入湖口14.2000.1800.05000.9620GB3838-2002中=3\*ROMANIII类标准≤20≤1.0≤0.05≤1.0监测结果表明,除总氮、总磷外各项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要求。2016年至2017年各监测断面中COD数值呈增长趋势,氨氮、总氮整体上数值呈增长趋势,总磷监测数值有小幅度增长。主要原因为升金湖周边居民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汇流至湖区,导致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本次项目新增设5处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置。本项目为湿地保护工程,运营期项目本身不产生污染物。根据2016年-2017年升金湖及周边国控断面监测情况,其监测结果(表4.1-1)表明:COD、氨氮、总磷、总氮监测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GB3838-2002)中=3\*ROMANIII类水质标准要求。2016年至2017年各监测断面中COD数值呈增长趋势,氨氮、总氮整体上数值呈增长趋势,总磷监测数值有小幅度增长。主要原因为升金湖周边缺乏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汇流至湖区,导致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为解决升金湖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本工程拟建5处生物处理污水设施(3个位于保护区实验区)。项目各村收集生活污水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经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项目的建设对保护区水环境为有利影响。本项目未实施前保护区周边大部分垃圾被倾倒于黄湓河及其支流河道两侧,致使其成为流域的重要污染来源之一,对水体造成污染。本项目包括固体垃圾收集,项目实施收集保护区周边居民垃圾,有效避免垃圾进入河道污染水体。运营期项目配置巡护船5艘,使用电力驱动,巡护船于水面上行驶,对保护区水面产生一定扰动作用,枯水期水位较低时行船容易扰动水底,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中悬浮物含量增多,对保护区水体产生轻微的影响。但运营期可通过在枯水期或水位较低的时候避免行船,或减缓行船速度等措施减少巡护船只对水体的扰动。总体来说,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拦截保护区周边生活污水的污染源进入保护区水体,有效改善水质,为有利影响。.2噪声影响本工程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巡护船只、巡护车辆、污水处理设施等产生。项目巡护船停靠点较为分散,巡护船只靠电力驱动,同时在避免夜间行船噪声对动物的影响,总体来说,巡护船产生的噪声较小,对声环境敏感目标影响较小。巡护车辆产生噪声对道路沿线的居民点、野生动物等产生一定影响,但运营期巡护车辆噪声可受人为控制,通过采取巡护车辆进入保护区禁止鸣笛、车辆减速等措施,可减少车辆噪声对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干扰。运营期污水处理站产生一定噪声,通过采取污水处理设施置于隔音房内,添加防震减噪措施等可有效减少噪声的影响。总体来说,项目运营对保护区声环境敏感目标影响较小。.3环境空气影响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来自巡护车辆尾气、污水处理站臭气。巡护车辆对保护区湿地进行巡查时产生尾气,尾气主要污染物是CO、NOX和THC(总碳氢化合物)等,对巡护道路沿线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但本项目巡护车辆仅两台,废气产量较小,同时项目区空气质量较好,地势较开阔,废气容易稀释。本项目拟在张溪镇张溪河河口、唐田镇黄湓河河口、大渡口新深居委会、姜坝、牛头山万兴圩建设生物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将会散发恶臭气体,对项目区周边居民产生一定影响。但污水处理站距离居民点有一定距离,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同时污水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较为分散,且站点周边环境开阔,植被丰富,能较好的稀释臭气对场地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总体来说,项目运营对保护区环境空气影响较小。.4固体废物影响本项目为湿地保护工程,本身不产生固体废物。本项目拟建固体废物收集设施,将把保护区周边居民产生的固废进行收集和转运,防止生活垃圾进入升金湖污染水体。拟在东至县的张溪镇、东流镇、胜利镇、大渡口镇及贵池区的唐田镇、牛头山镇配置垃圾压缩车8辆,配套可卸式垃圾箱300个,并在升金湖周边村庄设立垃圾分类回收池1000个,对村民日常产生的固体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和转运,以减轻固体生活垃圾对升金湖湿地产生影响。本阶段建议工程少建设垃圾回收池,尽量采用大型垃圾回收箱或桶代替,减少回收池建设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此外本工程包括湖面垃圾打捞,湿地内水生植物枯萎、死亡的收割,人工湿地中拦网格栅拦截的漂浮物、沉淀池清理的泥沙和人工湿地的堵塞物。(1)升金湖湿地内枯萎、死亡的水生植物要及时打捞运至饲料厂或垃圾填埋场处理。(2)对人工湿地中格栅、沉淀池以及人工湿地若不及时清理,会导致出水水质不符合出水标准要求,污水周边水体。因此,对于生活人工湿地的构筑物需要定时清理。打捞或清理的漂浮物及泥沙必须运输到池州市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理,严禁运输途中遗漏。(3)对保护区周边生活垃圾,收集后运至保护区外就近池州市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理厂处理。运营期固体废物妥善处置后对环境影响较小。4.2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影响分析4.2.1施工期对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本项目不占用保护区林地,部分工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维修升级(道路、船只巡护点),项目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为巡护道路硬化、巡护船停靠点周边硬化、垃圾收集池、生物处理污水设施等建设,可能会对周边区域的灌草植被产生碾压、踩踏等直接影响,同时施工粉尘会散落在植物叶片上,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但项目周边植被主要为常见种,耕地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水稻、芝麻、大豆等农作物;灌草植被主要为构树、狗尾草、菰、苔草、白茅、稗、双穗雀稗等常见种;林地主要树种加杨林、枫杨林等。该些常见种非常适应在当地生长和繁殖,工程实施只在短时间内减少植物资源的绝对数量,不会减少植物的种类,也不会影响植物种群的演替方向。另外施工结束后,将会在施工区进行植被恢复,种植当地常植物,一定程度上弥补因施工占地损失的植被。本项目中包含湿地植被恢复工程,在湖区及周围过度养殖、湖岸围垦及水体污染等区域,种植芡实、莲、芦苇、苦草等挺水、浮叶、沉水植物,该些区域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本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同时本工程种植的植物在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分布较为广泛,在未进行水生植被恢复前,该些区域原生植被主要为苦草、水蓼、莲等,项目实施前后保护区植物种类变化较小,但有利于增加植物数量和覆盖率。由于本项目种植的水生植物在项目区较为常见,不是外来物种,水生植物的恢复不会影响该区域植物多样性,也不会导致该区域植物物种灭绝。总体来说,本项目水生植物的恢复,增加了水生植物数量和生物量,从长远来看,本项目实施为有利的影响。根据《安徽升金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重点评价区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分别为水蕨、莲、野菱、野大豆,但现场踏勘仅发现有莲、野大豆,莲分布于重点评价区湿地水域,野大豆分布于路边、林下等地。该些保护植物均不在施工区域内,因此,工程施工对保护植物没有直接影响。4.2.2运营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工程完工后,受施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水生植物将逐步恢复至干扰前水平。湿地植被恢复、巡护船只停靠点等工程对水质的影响,短期内可能导致水生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但施工期结束后植物结构也将基本恢复其原有状态。此外,人工植被增加一定程度上会改善区域内植物种类和数量。环境稳定后,自然植被也会有所恢复。项目运营期对植物多样性无直接影响。4.3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4.3.1施工期对动物多样性影响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本项目包括网箱围网拆除、鱼类生物多样性恢复、巡护船停靠点等工程,其中围网拆除、鱼类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对鱼类资源影响为有利的。对升金湖周围全面取消大湖面围网养殖,拆除已有的围网、拦屏,对拆除围网的区域实行休湖管理,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对越冬期候鸟密集区,设置禁渔区;同时在升金湖湖区投放非草食性的本地原有种类的鱼苗,主要以滤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的鱼类为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以及鲥、鯮、鳡、鳤、鲚、鲂、鯱、鲀等鱼类,共计20种,恢复升金湖的鱼类资源。鱼类物种多样性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保护区鱼的种类和数量,提高鱼类物种丰富度,本次项目选用的鱼苗为当地或在升金湖中既有的种类,鱼类投放后能适应当地湿地环境,不会造成湖中既有的鱼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本项目在控制好鱼类数量和种类基础上,项目实施能有效提高升金湖鱼类物种多样性。但若肉食性的鱼类投放数量过多,可能会造成食物链失衡,直接影响其它水生生物,因此本次项目鱼类资源恢复在鱼类数量和种类选择上尽量做好平衡。巡护船停靠点硬化施工时会扰动水面,水中悬浮物增加,影响水质,间接影响鱼类正常活动;同时施工噪声会惊扰鱼类,但施工期结束后水面恢复平静,施工导致的水中悬浮物浓度增加会随着施工结束而减少。本项目包含对鱼类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在升金湖水域投放当地鱼苗,增加鱼类物种多样性。因此,项目设施对保护区内鱼类物种资源影响较小。对两栖动物影响两栖动物是迁徙能力较弱的动物类群,它们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重点评价区的两栖动物主要为中华大蟾蜍、泽陆蛙、无斑雨蛙等种类。对于在升金湖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两栖动物来说,其中主要的动物类群和大多数的个体栖息于农田、湖泊、及水域附近草丛等。本项目永久占地不占用保护区水域、林地、农田,项目对两栖动物影响较小。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水、固废等不可避免地对两栖动物的生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施工噪声对两栖动物产生一定惊扰,导致两栖动物的一些种类的种群数量有所减少,尤其是其中种群数量较大的一些类群。但两栖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同时对外界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同时施工区周围相似生境较多,施工期两栖动物可移动到周边生境,待施工结束后周围生境逐渐恢复,可回到原来生境。因此,项目实施对保护区两栖动物影响较小。由于本区域内的两栖动物种类较为匮乏,缺乏濒危珍稀物种,工程的建设不会致危项目区内的两栖物种物种灭绝。对爬行动物的影响爬行动物一般在灌丛和石缝中产卵,繁殖期大都在春夏之际,有些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陆地上的石缝中。重点评价区中爬行类主要是灌丛石隙型:包括北草蜥、黑眉锦蛇、赤链蛇、乌梢蛇等;灌丛石隙型爬行类,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及灌丛下面,路边石缝中。工程对爬行动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噪声干扰以及生境污染等方面。但它们会迁移到施工区以外相似生境中,短暂且较小程度地改变爬行类在评价区的分布格局,其生存不会受较大影响。但要防止王锦蛇、黑眉锦蛇、乌梢蛇、尖吻蝮这些经济价值较大的蛇类遭到施工人员的捕捉。对鸟类的影响重点评价区水域面积较大,湿地鸟类和依赖水生活的傍水型鸟类的种类较多。在重点评价区内的16目40科126种鸟类中,其中冬候鸟52种,占鸟类总数41.3%;夏侯鸟24种,占鸟类总数19.0%;留鸟43种,占鸟类总数34.1%;旅鸟7种,占鸟类总数5.5%。可见,重点评价区内以迁徙鸟类为主。本项目不占用保护区候鸟栖息地,项目距离保护区最近的候鸟栖息地约0.62km,项目实施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施工水体污染、施工噪声、人类活动和偷猎等,鸟类将远离施工区,迁移到附近区域活动。水体污染:涉水项目(巡护船停靠点)施工及湿地植被恢复、鱼类生物多样性恢复对水体扰动较大,影响水生生物及水域环境,重点评价区内在水域中或附近活动的鸟类主要为游禽、涉禽和一些傍水型鸟类,工程对它们的影响主要为减少了施工区域内食物链底端的水生生物、破坏了栖息、觅食及活动的生境。涉水工程(巡护船停靠点)施工期较短,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硬化、升级,工程量较小,且分段进行,对水体的影响是局部的、短暂的。保护区内湿地资源丰富,这些鸟类可以迁移到保护区及周边相似生境。因此,因项目施工造成水域环境的影响对游禽、涉禽及傍水型鸟类的影响较小。但项目施工需要避开候鸟繁殖、越冬的时间,施工结束后,对生境进行恢复和补偿,因此对这些鸟类的影响不大。施工噪声影响: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器和交通运输车辆产生。施工噪声对周围鸟类产生惊扰,迫使部分鸟类离开原来栖息地,但施工噪声对鸟类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结束其影响消失。项目距离最近的候鸟栖息地0.62km,施工期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安装防震减噪措施,避开鸟类栖息和繁殖季节施工,施工噪声对保护区栖息的候鸟影响不大。另外,项目较为分散,受影响的鸟类就近寻找到其它适于栖息和觅食的地方。但项目施工需要避开冬候鸟栖息时间(11月到次年3月),减少施工活动对候鸟的影响。人类活动影响:重点评价区原本人为干扰较少,由于工程施工,施工人员的涌入,对鸟类的影响主要为噪声、偷猎等。人类的活动迫使它们不得不远离施工范围,寻找替代生境。由于施工期短暂,且周边存在大量相似生境,另外施工期间加强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偷猎雁鸭类水禽。故人为活动影响较小。因此,从拟建项目区域及周边整个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工程建设不会使区域内及周边鸟类生境发生较大改变,不会造成鸟类物种的消亡,仅暂时影响重点评价区鸟类分布格局。对兽类的影响项目的建设对兽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兽类栖息地和觅食地的质量下降及适宜栖息地的丧失,这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对部分植被的破坏,导致食草动物的食物来源减少。二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机械噪声,以及各种施工人员高频度的活动带来的干扰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粉尘及工程车辆所造成的其他环境污染也会对兽类的生存和活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造成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不利于兽类物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精心组织,计划周密,尽量减缓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本区域的兽类资源较少,工程在施工过程对兽类的影响较小。项目施工结束进入运营期后,对于施工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一些动物类群,如啮齿类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环境变化对他们的影响较小。对于另外一些迁徙能力较强的动物,它们对于噪声等干扰比较敏感,在施工过程中将远离干扰源,而迁移至附近受干扰较小的区域。在工程建设完成后,随着干扰因素的消失和植被的逐步恢复,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在评价区域周围区域活动的兽类有可能逐渐回到原来的栖息地,也有可能会离开项目区。但从整体上来看,该工程建成使用后对本区域内的兽类动物种群动态、群落结构、迁徙阻隔的影响作用较小。4.3.2运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本项目为湿地保护工程,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对保护区动物影响较小。随着施工的结束,噪声影响的消失、湿地恢复,两栖、爬行类动物的数量将会增加,鸟类、兽类也会回到原来的区域活动。工程巡护船只停靠点硬化、维修升级,施工将会对湿地鸟类、鱼类产生一定程度影响,但由于在评价区中类似生境较广,湿地鸟类可以迁移到相似生境,故影响较小。工程评价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总体数量和密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其物种多样性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工程运行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1)噪声影响工程运行期,升金湖水域偶尔会有巡护船只活动,行驶噪声会影响周边动物。易受干扰的动物会向保护区内类似生境或周边地区转移,未转移的动物会逐渐适应船只运行的声音。此外巡护道路上偶有车辆巡查,会产生一定交通噪声,但巡护车辆仅有2辆,且巡查频次较少,对动物干扰较小。(2)水环境影响随着工程实施,对保护区周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合理处置后,减少污染源进入保护区水体,有效改善保护区水质;拆除围网、退湿还湖等工程落实,减少人工水生动物的养殖,对水体的扰动减少;湿地植被恢复工程逐渐实施,增加保护区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同时也净化保护区水体。总体来说,项目运营对保护区水环境为有利影响。4.3.3对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重点评价范围内陆生脊椎动物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鸟类4种,东方白鹳、黑鹳、白鹤和白头鹤;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鸟类14种,包括小天鹅、灰鹤、白琵鹭、红隼、白头鹞、鸳鸯等。安徽省重点保护动物32种:两栖类1种,中华大蟾蜍;爬行类1种,乌龟;鸟类27种,有普通鸬鹚、鸿雁、豆雁、灰雁、绿头鸭、赤麻鸭、花脸鸭、灰胸竹鸡、环颈雉、棕背伯劳、红尾伯劳、画眉等;兽类3种,分别是黄鼬、狗獾、豹猫。1、对重点保护两栖类的影响重点评价区内无国家重点保护两栖类动物分布,有安徽省重点保护两栖类中华大蟾蜍1种。中华大蟾蜍为陆栖型,主要是在评价范围内离水源不远的陆地上活动。对陆栖型两栖类的影响主要是占地缩小野生动物的栖息区域和觅食范围、生境污染和施工噪声驱赶。其中污染物对两栖动物的影响相对较大,两栖类的感知能力较弱,对外界刺激如噪声的反应没有其他动物敏锐,另外迁移能力也最弱,如其生境受到污染,其迁移较晚,因此其相对受污染的影响较大。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评价区内还有大量相似生境,且评价区内的生境主要为灌草丛、农田,适合两栖类生存,因此这种影响相当有限。工程施工不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施工活动结束后,两栖类的生存环境将会逐步得到恢复,其种群数量的下降也只是有限的、暂时的和可恢复的。总体而言,拟建工程的施工不会对整个评价区省级重点保护两栖类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2、对重点保护爬行类的影响重点评价区暂未发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爬行类分布,有安徽省级重点保护爬行爬行类乌龟1种,常栖于江河,湖沼或池塘中,其均分布较广。吃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动物,也吃植物茎叶及粮食等。工程对其影响主要为占用生境和遭到施工人员的捕杀或施工挖掘碾压,由于评价区周边相似生境面积较大,施工占地较小,施工期短,工程对其影响不大。总体而言,拟建工程的施工不会对整个评价区省级重点保护爬行类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产生影响很小。3、对重点保护鸟类的影响重点评价区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鸟类4种,东方白鹳、黑鹳、白鹤和白头鹤;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鸟类14种,包括小天鹅、灰鹤、白琵鹭、红隼、白头鹞、鸳鸯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红隼、游隼等为猛禽,分布于森林、灌丛、农田、水域等地,猛禽领地大,活动范围广,整个评价区都是它们的活动范围,工程对这些猛禽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噪声和人类活动的驱赶。由于猛禽活动范围大,其仅在捕食过程中经过施工区上空并做短暂停留,施工区周边还存在大量可供它们活动的场所。根据实地调查可知,项目距离候鸟栖息地有一定距离,且项目较为分散,施工分段进行,项目周围相似生境面积较广,施工期鸟类可迁移到周边区域活动,对其影响有限。本项目为湿地保护工程,通过落实围网拆除、湿地植被恢复、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工程,保护区水质逐渐得到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对湿地鸟类的影响是有利的。因此,施工期对保护区鸟类的影响是暂时的,工程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将消失。另外施工人员的进驻,会对这些重点保护鸟类造成一定的干扰和驱赶,使其远离评价区活动,但鸟类有一定的适应性,工程运行一定时间后,部分鸟类会逐渐回到评价区中非建设用地区域中的原栖息地中生活。可能会遭到施工人员或游客的捕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管理加以禁止。4、对重点保护兽类的影响重点评价区无国家级重点保护兽类,有安徽省重点保护兽类3种,分别是黄鼬、狗獾、豹猫。这些兽类主要在地面活动觅食,栖息、避敌于洞穴中。工程施工对它们的影响主要为临时占地占用部分生境和施工噪声惊扰,施工用这些动物的生境和整个评价区相比微乎其微,施工范围周边类似生境很多,受到影响的保护动物可以迁至其他适宜生境,施工结束后,不利影响将会消失。4.4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4.4.1施工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巡护船停靠点硬化、维修升级、湿地植被恢复、鱼类物种多样性恢复等过程扰动局部水体,造成水质浑浊,水中悬浮物浓度升高,降低了水的透光性,光强减少,将阻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降低水体初级生产力,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在水生食物链中,除了初级生产者浮游藻类以外,其它营养级上的生物既是消费者也是上一营养级生物的饵料。因此,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减少,会使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在单位水体中拥有的生物量也相应地减少。以这些浮游动物为食的一些鱼类,也会由于饵料的贫乏而导致渔业资源量的下降。同样,以捕食鱼类为生的一些高级消费者,会由于低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而难以觅食。可见,水体中悬浮物质含量的增多,对整个水生生态食物链的影响是多环节、多层次的。浮游植物会因水质的变化而减少,导致施工区域内生物量减少。但浮游植物具有普生性,其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工程水上施工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可得到很快的恢复,对其多样性的影响较小。施工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在施工结束后一段时间,随水体自净能力恢复而得到改善,浮游植物生物量可基本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对浮游动物的影响浮游动物是几乎所有鱼类尤其是许多经济鱼类的重要饵料,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水生生物食物链和能量转换中与浮游植物、底栖生物各占重要位置。项目建设对浮游动物最主要的影响是施工扰动水体,造成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从而影响浮游动物摄食率、生长率、存活率和群落等,根据有关实验结论,水中过量的悬浮物会堵塞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的食物过滤系统和消化器官,尤以悬浮物浓度达到300mg/L以上、悬浮物为粘性淤泥时为甚,如只能分辨颗粒大小的滤食性浮游动物可能会摄入大量的泥砂,造成其内部系统紊乱而亡;如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增加会减少多种溞属和其他枝角类的摄食率、生长率和竞争能力。对具有依据光线强弱变化而进行昼夜垂直迁移习性的如球状许水蚤等可能会因为水体透明度降低,造成其生活习性的混乱,进而破坏其生理功能而亡。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对于环境污染及变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其群落的破坏和重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重点评价区内的底栖动物主要分布于沿岸边滩及水流相对缓慢的浅水区等水域,本项目巡护船停靠点硬化、维修升级、湿地植被恢复、鱼类物种多样性恢复工程占用和扰动水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物原有栖息环境,对底栖动物产生一定影响。但本项目巡护船停靠点维修升级完成后、种植的湿地植被逐渐恢复、鱼类物种多样性逐渐恢复,工程影响区的水体通过自身的自净能力可逐渐恢复,附近水体中的底栖动物群落即可迁入进行繁衍、生活,工程影响区的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即可得到恢复。施工期对项目对局部底栖动物的影响范围有限,是暂时性的,施工结束后水质逐渐变好,因施工损失的底栖动物会逐渐恢复。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影响重点评价区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为莲、芡实、芦苇、菰、水蓼、喜旱莲子草等常见种,该些植物主要分布于重点评价区浅水湖边、水塘或低洼湿地。本次涉水工程包括巡护船停靠点、湿地植被恢复、鱼类物种多样性恢复项目,巡护船停靠点维修会破坏部分水生维管束植物,但该些物种均为常见种,在保护区及周边分布较为广泛。本项目将在白联圩、复兴圩、五星圩、五星圩外滩、吴田秀林农业圩、燕窝小圩区域进行湿地植被恢复,种植莲、芡实、苦草、芦苇等植物,该些植被的种植有利于改善受围网养殖、生活污水等污染的水质,同时也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躲避场所,该些植被恢复能保证保护区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群数量和种类。项目建设仅会暂时造成上述物种数量的减少,但不会造成这些物种种类的减少,从物种保护的角度看,项目建设施工期对水生植物的影响较小,施工结束后湿地植被逐渐恢复,一定程度上弥补因施工损失的水生植物种群数量和种类。对鱼类的影响(1)对鱼类资源的影响项目不占用保护区鱼类产卵场,项目对重点评价区鱼类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扰动,引起悬浮物增加,造成水生生境的破坏,影响浮游动植物等鱼类饵料量,从而影响到局部区域鱼类的生长和摄食,鱼类资源量可能有所降低。涉水施工项目巡护船停靠点、湿地植被恢复、鱼类物种多样性恢复扰动水面,导致水中泥沙悬浮物增加,施工噪声惊扰鱼类正常活动,短期内对鱼类造成一定影响。重点评价区范围鱼类为常见种,且施工对鱼类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湿地植被逐渐恢复,为鱼类提供躲避场所,同时也能引来浮游动物,鱼类饵料增多。本项目包括鱼类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拟在升金湖湖区投放非草食性的本地原有种类的鱼苗,主要以滤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的鱼类为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以及鲥、鯮、鳡、鳤、鲚、鲂、鯱、鲀等鱼类,共计20种,以保证当地鱼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本次投放的鱼类为本地种,在保护区及周边分布较多,同时鱼类投放时控制好鱼类数量和种类,不会影响保护区正常的鱼类资源,会增加保护区鱼类的数量,维持保护区水生生态系统平衡。项目施工期影响主要为施工噪声和涉水工程对鱼类的扰动和驱赶,使得工程区及其附近水域鱼类数量减少,对鱼类的影响主要是暂时改变了鱼类的空间分布。工程完工后,随着工程建筑物区域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恢复,鱼类数量将有所增多,因此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小。本项目的实施对鱼类影响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是有利的。(2)对鱼类“三场”的影响升金湖鱼类绝大多数为产粘性卵鱼类,升金湖的水生植被为鱼类提供较理想的天然产卵场,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丛集的沉水植物群落,如杨峨头附近与张溪河口交会处和沙山嘴、英山脚下的大片竹叶眼子菜丛,二是湖滨或河口的沼泽植物群落,分布在八百丈附近。本项目中巡护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工程位于黄湓闸-八百丈鱼类产卵附近;鸟类智能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工程位于杨峨头-烂稻陈附近。巡护道路工程是在原有道路上进行硬化,视频监控系统、鸟类智能监测系统工程规模较小,占用建设用地。项目不占用保护区鱼类产卵场,巡护道路位于鱼类产卵场附近,若施工碱性废水随意排放会影响鱼类生长,但巡护道路是在原有道路上进行硬化,施工碱性废水产量较少,施工噪声可受人为控制。巡护船停靠点涉水项目施工可能会造成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但项目距离该两处产卵场有一定距离,同时施工废水沉淀后回用,禁止排向保护区水体,影响鱼类产卵;同时项目施工期避开鱼类产卵时间(6-8月)。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实施对鱼类影响较小。升金湖为季节性湖泊,在冬季时,因黄湓闸开闸放水,升金湖的水位大幅度下降,水面积大幅减小,特别是在上湖区域。在上湖,越冬场主要集中在夹河附近,在中下湖,无固定的越冬区域,水深较深的区域可为鱼类提供越冬栖息条件,均能提供鱼类越冬功能。升金湖无大型集中的鱼类索饵场,湖内鱼类饵料丰富的区域均可为鱼类提供索饵栖息条件,大多数产卵、越冬区域也是鱼类的索饵区。鲤、鲫、鮈、、鳑鲏、乌鳢、鲴类、鲇类等鱼类索饵区域主要位于水深流缓区域。项目主要为陆域建设项目,涉水项目较少,巡护船停靠点、湿地植被恢复、鱼类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地段为湿地水域,项目实施可能会对鱼类的索饵场、育幼场、越冬场造成一定影响,但本项目较为分散,项目施工分段进行,且鱼类具有趋避能力,可迁入附近相似的越冬场进行越冬,施工时采取一定避让措施,对鱼类影响有限。4.4.2运营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本项目为湿地保护工程,施工期进行湿地植被恢复、鱼类物种多样性恢复、围网拆除、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总体来说,项目实施对保护区水生生物影响为有利的。但本项目拟维修升级的5个巡护船停靠点,配备5艘巡护船只,巡护船只靠电力驱动,运营期偶尔航行巡查保护区情况,对水面有一定扰动,枯水期水位较低,容易造成湖泊悬浮物浓度加大,间接影响保护区水生生物。但本项目巡护船只较小,对水的扰动有限,同时在水位较低时停止使用,项目运营对保护区水生生物影响较小。4.5景观生态完整性影响分析在自然体系等级划分中,评价范围属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主要由森林生态系统、灌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村落生态系统组成。景观生态系统的质量现状由生态评价范围域内的自然环境、各种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从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理论来说,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景观功能的优劣,在组成景观生态系统的各类组分中,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区域,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本评价范围模地主要采用传统的生态学方法来确定,即计算组成景观的各类拼块的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大的就是模地。优势度值通过计算评价范围内各拼块的重要值的方法判定某拼块在景观中的优势,由以下3种参数计算出:密度(Rd)、频度(Rf)和景观比例(Lp)。(样方标准是以0.5km×0.5km为一个样方,对景观全覆盖取样,并用MerringtonMaxine“t-分布点的面分比表”进行检验)。密度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100%频度Rf=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景观比例(Lp)=斑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通过以上三个参数计算出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Do)={(Rd+Rf)/2+Lp}/2×100%运用上述参数计算评价区各类拼块优势度值。4.5.1景观异质性分析本项目永久占地类型为建设用地,大部分工程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维修升级,施工临时占地在永久占地范围,项目建设前后各用地类型变化较小,对景观影响甚微。具体变化情况见表4.5-1。表4.5-1工程实施前后主要拼块类型数目和面积比较编号用地类型面积(hm2)斑块数建设前建设后变化量建设前建设后变化量1湿地4895.244894.91-0.335163122农用地2993.042993.04013913603林地702.07702.070323204灌草地1592.291592.290464605建设用地735.66735.990.3310712316本工程建设永久占用保护区建设用地0.71hm2,湿地0.33hm2,项目建设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小,景观斑块数量变化也较小,对本区域生态完整性影响较小。4.5.2阻抗稳定性分析自然系统的阻抗稳定性是由系统中生物组分异质性的高低决定的。异质性是指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种或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由于异质性的组分具有不同的生态位,给动物物种和植物物种的栖息、移动以及抵御内外干扰提供了复杂和微妙的相应利用关系。另一方面,异质化程度高的自然系统,当某一斑块形成干扰源时,相邻的异质性组分就成为了干扰的阻断,从而达到增强生态体系抗御内外干扰的作用,有利于体系生态稳定性的提高。重点评价区内土地类型主要是水域,工程建成后,通过湿地植被恢复把耕地转换为湿地,湿地面积有所增加,永久占地工程占用的都为建设用地,项目建设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小,对景观影响甚微。4.5.3景观生态体系质量综合评价项目实施前后主要拼块类型优势度变化见表4.5-2。表4.5-2项目实施前后主要拼块类型优势度变化拼块类型Rd(%)Rf(%)Lp(%)D。(%)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湿地13.6015.7544.7244.7244.8444.8337.2237.53农用地37.073427.2927.2927.4127.4129.8029.24林地8.5386.426.426.436.436.956.83灌草地12.2711.514.4514.4514.5814.5813.9713.78建设用地28.5330.756.656.656.746.7412.1712.72由表4.5-2可以可知,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一定变化,但整体变化幅度很小。其中湿地、建设用地优势度略有上升,农用地、林地、灌草地优势度略有下降,但变幅较小。项目实施后保护区仍以湿地为主,本项目的实施对区域内自然景观美学影响较小,没有改变评价范围自然体系的景观格局。4.5.3对生物量的影响植被的生物量是指一定地段面积内植物群落在某一时期生存着的活的有机物质之重量(干重),以t/hm²表示。评价区植被调查是通过实地勘察、卫片解译并结合收集的资料经综合分析而完成。卫片信息的提取过程如下:对选取的TM资料,利用遥感图象处理软件Erdas进行解译,并经几何精校正、图象增强、进行融合,根据备类环境信息数据及相关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评价范围内生态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和生态图件。项目重点评价区各植被类型生物量量现状见表4.5-3。评价区植被总生物量122004.39t,平均生物量为30.84t/hm2。本工程永久占地不包含林地、灌草地,仅为5个巡护船停靠点占用水域面积0.33hm2,以及固体垃圾收集池、科研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占用保护区建设用地0.4hm2,项目建设前后,生物变化量较小,生物量损失亦较小,仅损失为0.4t,损失的生物量相对于整个保护区较小。同时本工程巡护船停靠点占用保护区水域0.33hm2,而本工程中退耕还湖面积达820hm2,退耕还湖的面积远远超过工程占用的湿地面积,退耕还湖后对其进行水生态的恢复,种植当地物种莲、枯草、芦苇等水生植物,可弥补工程占地对生物量的损失。表4.5-3重点评价区生物量情况编号用地类型面积(hm2)平均生物量(t/hm2)生物量(t)建设前建设后变化量建设前建设后变化量1水域4895.244894.910.331.25874.295873.890.402农田植被2993.042993.0406.017958.2417958.2403森林植被702.07702.07097.4968444.8068444.8004灌丛和灌草丛植被1592.291592.29018.6729728.0529728.0505建设用地735.66731.44.26(保护区内0.4)////合计10918.3010913.710.73123.36122004.39122004.990.40注:各植被类型平均生物量数据参考(方精云,刘国化,徐高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生态学报,1996,16(5):497~509.)4.6环境风险预测分析本项目为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可能引发的生态风险注意为病虫害及外来物种侵入风险、森林火灾风险等。(1)病虫害及外来物种侵入风险项目施工期施工运输车辆、施工人员活动较为频繁,可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导致外来物种入侵;施工包装材料携带的外来植物种子洒落在项目区域,可能导致生态灾害发生。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良性发展,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造成威胁。此外,施工人员的进驻有可能引入疫源性疾病,若处理不当,可能危及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2)森林火灾风险施工期人为活动频繁,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隐患。项目施工区灌草植被较为茂密,地表可燃物的积累数量较多,若施工不注意火灾防范,酿成火灾,后果严重,可能会危及保护区的生态安全。项目施工和运营期应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积极进行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杜绝火灾的发生。(3)生物污水处理设施不运至的风险本工程在保护区实验区新建生物污水处理设施3处,各处污水处理规模为200t/d,生活污水由原来的散排集中起来,若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故障,导致污水处理到不到排放标准进入保护区水体,对保护区水环境产生一定污染。项目运营后,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检查,及时更换新设备,同时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时配套建设事故池,防止生物污水处理设施运至不正常对保护区水环境产生影响。4.7保护区累积生态影响分析为了更好的保护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局建设一批湿地保护工程,包括科普中心、生态定位站、管护点、联合保护点、候鸟监测监控系统等。(1)占地累积影响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建设了一批保护管理项目,总占地面积96.365亩,占地类型包括灌草地、耕地等。此外,保护区实验区和缓冲区居住人口较多,其在保护区未成立前已经在此居住,其居民点房屋建设占用保护区。永久占地占用保护区动物栖息地,使动物活动空间缩小,同时动物觅食范围、繁殖活动也会受影响。此外,项目永久占地范围的植被遭受永久性消失,为不可逆的影响,保护管理项目占地面积较整个保护区较小,占地损失的植被可以通过生态补偿进行恢复,项目占地范围的植被遭受破坏,可以在周边相似生境进行异地种植、播撒种子,保证植物群落的数量和种类。在保护区内建设的管理保护项目是为了更好的对保护区进行监管,监测保护区动态,其占地不可避免减少了动植物生存空间。但从长远来看,部分建设占地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且建设项目基本位于保护区实验区,该区不是国家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在项目建设中通过严格采取环保措施,及时进行生态补偿和恢复,可把项目占地对保护区累积影响降到最低。本项目为湿地保护工程,为保护区内已建项目的补充和完善,当前保护区内已建设项目不完善,不能满足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需要。本工程永久占用保护区1.04hm2,占地保护区建设用地0.71hm2,占用湿地0.33hm2。本工程中退耕还湖830hm2,可弥补工程占用湿地对保护区带来的影响。同时项目施工中通过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进行生态补偿与恢复,可减轻因本项目占地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2)生境破碎化的累积影响保护区科研监测、宣传管理等建设的项目都较为分散,项目建设时沿用原有道路,大部分项目位于保护区实验区,涉及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项目较少,且占地面积较小。项目建设会对保护区生境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施工期结束进行了植被恢复,恢复部分生境,建设前后生境破碎化程度不明显。工程建设增加部分人工斑块,人工斑块的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但项目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升金湖湿地,施工结束后对其进行生态恢复,且本项目中包括湿地植被恢复、鱼类生物多样性恢复等工程。因此,从长远来看,项目实施对升金湖湿地保护区为有利影响。(3)污染物累积影响通过调查可知,保护区建设项目基本为科研监测、宣传管理、生态恢复等工程,该些项目建成后不产生废水、废气、垃圾等,不会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施工,禁止随意排放;噪声污染主要在施工期,通过使用低噪声设备、安装消声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减少噪声对动物产生的影响,噪声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生活垃圾收集后,集中外运处理;施工人员租住于保护区周边农家,生活污水进入农家旱厕。因此,项目施工期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可通过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加强监督管理等减少对其影响。项目实施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会随着施工期结束后逐渐消失。保护区内批准建设的一系列项目,大部分是为了方便对保护区进行合理管理,科学监测研究,有效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防止生态灾害、地质灾害、火灾等对区内动植物破坏,小部分项目是为了对保护区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因此,从长远利益来看,该些工程的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是有利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该些项目建成后不产生污染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结束后逐渐消失。此外,该些项目建设规模不大,占用林地面积较小,同时在工程施工时有效避开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地,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较小。4.8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影响预测安徽升金湖国际重要湿地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池州市境内,紧靠长江中游与下游交界处的南岸。该区域湿地生境独特,原生条件较好,是该区域内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域之一。升金湖作为安徽省境内唯一以珍稀越冬水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候鸟三大迁徙线路东线上,是候鸟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保护区内生物种类繁多,鸟类资源丰富。其主要保护对象及影响如下:(1)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鸿雁等珍稀濒危鸟类,我国和亚太地区水禽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2)以升金湖为主体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3)长江中下游重要水源地。4.8.1对以升金湖为主体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影响预测本项目为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对以升金湖为主体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影响主要为施工期,运营期对其影响较小。(1)施工期本项目中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池、巡护船停靠点、巡护道路、气象环境综合监测站等的建设,可能会污染湿地环境,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境,噪声、灯光等会对湿地中野生动物的正常栖息、繁殖造成干扰,将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工程永久占用保护区面积1.04hm2,占地类型主要为建设用地,占用湿地面积较小(0.33hm2)。为建设用地。项目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为工程占地、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固废等对其影响。项目区施工区植被主要为莲、菰、苔草、苦草、菹草、水蓼、白茅、黄荆等常见物种,该些物种在保护区内及周边分布较为广泛,项目施工不会导致该些物种灭绝,只会暂时造成物种数量减少。项目中包含湿地植被恢复,鱼类物种多样性恢复工程,该些工程的实施可作为生态补偿,弥补因其他项目施工对保护区动植物的影响。本项目中涉水工程仅为巡护船停靠点,5个停靠点较为分散,供巡护船只停靠,为斜坡式简易码头,项目建设对保护区水体有一定扰动,一定程度上对鱼类、浮游动物等水生生物产生短暂影响,但其影响随施工结束逐渐消失。总体来说,本项目较为分散,施工时将分块进行,施工噪声、废水、固废等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但保护区内及周边相似生境面积较大,受施工影响的动物可迁移到附近相似生境,同时项目施工期避开候鸟产卵、越冬的时间,可有效减轻施工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影响。因此,工程建设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2)运营期本项目为湿地保护工程,总占地面积1.04hm2,主要为建设用地,工程建设后对保护区周边污染物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收集保护区村民生活垃圾运至保护区外处理,有效减轻或避免污染源进入保护区,给保护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同时在湖区进行水生生态恢复,有效净化水体,改善水质,项目运营后对保护区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工程实施对保护区为有利影响。4.8.2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预测对重点保护植物的影响根据《安徽升金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重点评价区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分别为水蕨、莲、野菱、野大豆,但现场踏勘仅发现有莲、野大豆,莲分布于重点评价区湿地水域,野大豆分布于路边、林下等地。该些保护植物不在项目施工区域,项目施工对保护植物没有直接影响。因此,本项目对保护区评价区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产生影响较小。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影响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是北方水鸟重要的越冬地,也是候鸟东亚一俄罗斯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冬季的10月下旬至翌年4月,大批的候鸟在此停歇,补充食物和能量,以度过寒冷的冬天。因此,该区域是鸟类迁徙不可缺少的越冬地和停歇地。升金湖是中国主要的鹤类越冬地之一,有“中国鹤湖”之称。这里是世界上种群数量最大的白头鹤天然越冬地。升金湖保护区越冬东方白鹅总数达250只左右,占世界总数的1/101/8,据卫星跟踪得知,从辽河口和渤海湾南迁的东方白粉,起飞后直达升金湖,有些短期停留后再飞往器阳湖。保护区还是大鸭在中国的重要越冬地和珍责的黑鹅的良好越冬栖息场所之一,也是亚太地区雁类、天鹅类的主要越冬地和停歇地之一。因此升金湖是亚太地区湿地和水鸟重要基地。重点评价范围内国家Ⅰ级保护鸟类4种,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和白鹤;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4种,包括角䴙䴘、卷羽鹈鹕、黄嘴白鹭、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鸳鸯、白尾鹞、红隼、游隼、白枕鹤、灰鹤、小鸦鹃、草鸮;安徽省省级保护鸟类27种,包括普通鸬鹚、鸿雁、豆雁、灰雁、绿头鸭、赤麻鸭、花脸鸭、灰胸竹鸡、环颈雉、棕背伯劳、红尾伯劳、画眉等。根据现场调查、查阅相关资料、访问保护区相关工作人员,保护区国家级保护鸟类主要分布于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湿地,在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布较少。本工程主要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和缓冲区,位于核心区项目为湿地植被恢复少量工程,项目施工破坏部分鸟类的栖息地,施工噪声对其产生一定惊扰,影响鸟类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邦水包水多彩石施工方案
- 活动二《游戏设计显身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1
- 10竹节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Project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粤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 3.1.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
- 运白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智能机器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07)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学前儿童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学前儿童游戏课件)
- 中小学教师校园安全培训
- 2024年北京法院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用真空陶瓷微珠绝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高清版)DZT 0276.13-2015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13部分:岩石比热试验
- (高清版)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
- (高清版)DZT 0017-2023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 华为狼性培训课件
- 江苏省初中美术学业水平考试参考复习题库(含答案)
- 短视频运营实战:抖音短视频运营
- 设备维保的关键绩效指标与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