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zhēndì)资料第一页,共37页。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概况〔第一(dìyī)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zhéxué)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第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唯物辩证法第
社会(shèhuì)历史观第11课?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第二、三单元)〔第四单元)价值观〔人生观〕第12课第二页,共37页。第四单元认识(rènshi)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一课寻觅(xúnmì)社会的真谛一、社会(shèhuì)开展的规律二、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价值与价值观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三页,共37页。考点(kǎodiǎn)展示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开展的总趋势:社会开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qúnzhòng)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qúnzhòng)的概念,人民群众(qúnzhòng)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qúnzhòng)观点和群众(qúnzhòng)路线其矛盾运动。重点掌握: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社会根本矛盾运动原理3、人民群众(qúnzhòng)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第四页,共37页。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含义内容
考点(kǎodiǎn)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根本含义社会生活的物质(wùzhì)方面社会生活的精神(jīngshén)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以及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的精神生活。第五页,共37页。以下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分别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物质(wùzhì)资料的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D.生产力E.航天精神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H.人口因素社会意识(shèhuìyìshì)社会意识(shèhuìyìshì)社会意识第六页,共37页。2.社会存在(shèhuìcúnzài)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shèhuìcúnzài)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shèhuìcúnzài)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内容决定(juédìng)社会意识的内容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juédìng)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juédìng)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开展。(不同步性)②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第七页,共37页。社会存在(shèhuìcúnzài)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类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区别研究对象人类社会整个世界
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第八页,共37页。知识探究(tànjiū):判断并说明理由.1.社会存在(shèhuìcúnzài)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shèhuìcúnzài)变了,社会意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凡唯物主义都成认社会存在(shèhuìcúnzài)决定社会意识。〔〕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shèhuìcúnzài)起促进作用。〔〕XXX第九页,共37页。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miànmào),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考点(kǎodiǎn)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wùzhì)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如何分配三要素三方面内容第十页,共37页。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开展会引起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的变革。②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适合生产力开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开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不适合生产力开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开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běnzhì)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第十一页,共37页。考点(kǎodiǎn)三;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jīngjì)根底: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①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根底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zǔài)〕。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根底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根底的稳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根底状况时,它会阻碍(zǔài)经济根底的开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根底效劳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开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根底效劳时,就会阻碍(zǔài)生产力的开展。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达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根底状况的规律。第十二页,共37页。★两大根本矛盾运动规律(guīlǜ)的原理总结【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一定适合生产力开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根本规律。〔2〕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根底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根底开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又一根本规律。第十三页,共37页。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jīngjì)根底
决定(juédìng)反作用上层建筑(shàngcéngjiànzhù)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决定反作用第十四页,共37页。总结(zǒngji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的矛盾经济(jīngjì)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根底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第十五页,共37页。【误区警示】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2.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就是(jiùshì)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上层建筑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根底。点评(diǎnpínɡ)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点评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上述说法(shuōfǎ)犯了以偏概全的矛盾。点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根底。第十六页,共37页。1、社会历史开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开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历史开展的实现方式——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矛盾(máodùn)运动中,在社会根本矛盾(máodùn)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考点四:社会历史(lìshǐ)开展的总趋势在阶级社会(shèhuì)中,如何实现?第十七页,共37页。3、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的特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shàngcéngjiànzhù)之间的矛盾。〔2〕性质:〔3〕实现方式:〔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①性质:②根本目的:③总体作用:非对抗性的矛盾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开展加以解决,即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开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开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根底(gēndǐ)的开展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第十八页,共37页。明确(míngquè)范围社会(shèhuì)开展的规律经济(jīngjì)根底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存在社会历史开展总趋势社会根本矛盾运动
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反作用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第十九页,共37页。
1、
人民群众的概念〔1〕含义:〔2〕主体局部:〔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fànwéi):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bāokuò)普通个人,也包括(bāokuò)杰出人物。劳动群众考点(kǎodiǎn)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十页,共37页。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2〕群众观点的根本内容相信(xiāngxìn)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第二十一页,共37页。〔3〕群众路线(qúnzhònglùxiàn)①群众路线(qúnzhònglùxiàn)重要性〔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群众路线(qúnzhònglùxiàn)的根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二十二页,共37页。★群众观原理总结【重点(zhòngdiǎn)】『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第二十三页,共37页。第二十四页,共37页。知识(zhīshi)探究:判断并说明理由.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2.群众群众观点就是群众路线。〔〕3、社会开展(kāizhǎn)的根本动力和直接动力是一回事。〔〕XXX第二十五页,共37页。当堂(dānɡtánɡ)检测
1.[2014·海南卷]“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lǔxùn)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①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②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③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开展方向④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分析:“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běijīnɡ)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表达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④表达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故排除;答案选A。第二十六页,共37页。2.〔2014山东卷·)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开展的转型,关注开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wèizhi)。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试题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材料中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开展的转型(zhuǎnxínɡ),“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表达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选A。B和D不合题意;C误,语言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决定意识变化的是社会存在。第二十七页,共37页。3、[2014·江苏卷]在人类文明开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dàibiǎo)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dàibiǎo)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开展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解析:题中材料“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liánxiǎng)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强调的是创新的重要意义,而创新设计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故该题材料强调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此题材料并未涉及社会制度的开展、思维方式变革方面的问题,故A、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B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第二十八页,共37页。4、[2014·全国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开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的自我完善②标志着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建设规律的任务③说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开展进程④是我国社会根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开展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试题分析: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不断深化、拓展和向前推移(tuīyí),②错误。科学理论源于实践但又能指导实践,从而推动社会开展,科学理论不能决定社会开展,否那么就夸大了科学理论的作用,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③错误。第二十九页,共37页。5、2014年以来,潍坊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贴近(tiējìn)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的同时,大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实际行动树起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其哲学理论依据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的行动指南③人民的幸福是党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B第三十页,共37页。2014山东卷材料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开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shēnghuó)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方案。结合材料,运用?生活(shēnghuó)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开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根底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shēnghuó)环境。第三十一页,共37页。2014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建设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结对创先协议书
- 留学委托协议书
- 电车保价协议书
- 男士入赘协议书
- 签约养护协议书
- 签订退房协议书
- 菲俄派遣协议书
- 意难忘王母撕掉协议书
- 电脑合伙协议书
- 环境影响协议书
- 智能教育技术驱动的个性化学习路径优化研究
-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枫桥经验”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研究
- 通信光缆租用协议合同书
- 2024-2025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三套)
- 医疗救助资金动态调整机制-洞察阐释
- 篮球培训报名合同协议
- 自考00061国家税收历年真题及答案
-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形考任务一(占10%)-国开(ZJ)-参考资料
- 帝国的兴衰:修昔底德战争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学生社会劳动实践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