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全程教案_第1页
《赤壁赋》全程教案_第2页
《赤壁赋》全程教案_第3页
《赤壁赋》全程教案_第4页
《赤壁赋》全程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全程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提倡乐观的人生态;

2、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完善融合的艺术特色;

3、探讨本文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的完善融合

教学方法:

串讲+探究、鉴赏

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

二、与写作背景:

A、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唐宋八大家:韩、柳、藕、三苏、曾巩、王安石)

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年间,旧***执***,苏轼曾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发生一些***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后来新***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广东省惠阳县)、儋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他在总结自己一生时曾苦痛地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和旧***又产生了肯定程度的冲突,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怜悯人民疾苦,办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诗词中也有所反映。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位全才,不仅散文是北宋最杰出的大家,而且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此外在书画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B、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常常来赤壁矶(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耸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由于外形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头巡游远眺,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闻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供应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加了光荣,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日,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堂'、"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三、同学听课文录音,感知内容,为生字生词正音。

属(zhǔ)窈窕(yǎotiǎo)斗(dǒu)凭(png)棹(zho)和(h)

愀(qiǎo)扁(piān)藏(zng)藉(ji)缪(lio)舳舻(zhl)

酾(shī)槊(shu)匏(po)挟(xi)肴(yo)淆(xio)

四、梳理课文字词:(略。时间不够,可以延长到其次节课。)

其次课时

一、内容结构

A.开头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缓缓,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

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

情:"乐'。舒服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沉醉于良辰美景。

第一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B.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其次段,由乐到悲,营造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

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悲:客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第三段感情如何?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

写主客问答,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颜色甚为哀痛。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D.第四段感情如何?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的?

苏子批判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当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安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E.结尾段感情如何?

客心悦诚服。心情更加喜悦。"喜而笑'"相与枕藉'。

二、问题探究:

1、如何熟悉文中的"主'与"客'?

A.结合背景分析,争论理解。"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内心的乐观和消极的心态。进一步发问"本文的旨趣、想要表达的情怀'。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明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心情的对抗表达了他冲突苦痛而又乐观旷达的简单心情。

B.进一步发问:"为什么采纳这种形式?'引出赋的特点。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写法上:"主客问答'"抑客伸主'。形式上:句式对衬整齐,声律和谐押韵。对其次点,通过指导,同学诵读体会。

2、鉴赏本文写景、抒情、谈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制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布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谈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回顾[探究]2,结合详细段落,找出写景、抒情、谈论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语句,品尝感受。

B、情感线索:举酒属客扣舷而歌(乐)枫籍舟中东方既白(喜)客吹洞箫苏子愀然(转悲)苏子答客风月共适(转喜)

三、艺术特点

01、写景、抒情、谈论的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谈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制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布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谈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0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美;心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殊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特长。

03、美丽形象,擅长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赤壁赋》赏析

宋代的唐庚认为"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行得也'。巴金曾说读《前赤壁赋》,可以给人一种潇洒奇妙、出尘绝俗的美;同样,读《后赤壁赋》,它也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陶然忘忧、随缘自适的自由天地。

全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重游赤壁的经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禅趣幽远。

首段写登赤壁前的状况,交代时间、行迹、游伴、气候。以洗练的笔墨描写了秋夜月景,点明游赤壁的缘起。"木叶尽脱'写秋霜之重,秋风之劲。"人影在地'衬孤月之明。"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写出我与游伴心领神会、沉醉其中的怡然得意之态。这般"月白风清'的良辰美景,该如何消受?接着陡降一笔写"无酒无肴'的圆满。着一"叹'字,与前文之"乐'构成反跌。继而再升一笔,以客、妇之言,交代佳鱼老酒并具,将从前之埋怨一笔勾销,心情顿然舒服无比。皓月当空,客知我心,妇会我意,得以尽兴,岂不快哉!这与前文之"叹'再度形成反跌,可谓曲尽其妙!

次段写与客复游赤壁。写泛舟赤壁之下所见景象,寥寥十六字,声形并茂,神采飞扬。"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写出了一派惊涛拍岸、猛浪若奔,怪石嶙峋、犬牙差互的惊险景象,给人以壮阔宏伟的美,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则呈现出一幅高山吐月、流光空明,江潮渐退、暗礁峥嵘的柔婉奇秀的意境。"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行复识矣'这一句即景抒情,明讲自然景色变化之快,示意人生在世之短。

第三段写我攀峭壁登危岩和放舟自流于江上的见闻感受。"履'、"披'、"踞'、"登'、"攀'、"俯'这一连串动词写出我欲一览秋夜赤壁全景的迫不及待的冲动感和兴奋劲,表现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真与执著。"二客不能从'反衬我特立独行的姿势,油然而生一种自负、骄傲感。接着写登高望远、仰天长啸的潇洒出尘的举止,以及触景而生的悲情、恐惊。"悄然'、"肃然'、"凛乎'将情感的波动层层递进地表现了出来。由乐及悲而怖,这是一处起伏。继而写登舟随波逐流,听其止休的散漫、从容,又复归于平和恬淡,这又是一处起伏。

末段写半夜见闻与归家夜梦。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予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我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羽衣翩跹'的道士,与"玄裳缟衣'的孤鹤,与"我',三位一体,亦真亦幻,令人心骛八极,神游万仞。"道士顾笑,予亦惊悟',一"笑'一"悟'之间,生之艰辛苦痛仿佛暂且冰释。结句"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是写梦醒后的现实,在自然的实有与幻想的虚无之间,仿佛忘记了一切世间的苦恼、争逐,累累创伤的心灵也得以安抚,刹那间超脱了。此赋在梦醒时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空白给读者去玩味寻索,有曲径通幽之妙。难怪金圣叹读完苏东坡的《后赤壁赋》,这样说道:"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苏轼曾有诗曰:"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寄吴德兼简陈季常》),"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忘云人。'(《忘云楼》)这种虚无却是诗人支撑苦境,战胜困厄,安妥心灵之处,这就是禅宗观的投射。

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文章以乐为主调,而情有跌宕抑扬,婉曲秀丽。诚如苏轼之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行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行不止。'(《自评文》)《燕喜词序》云:"盖东坡平日耿介直谅,故其为文似其为人。'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被贬黄州期间写下这篇赋,从今文中,我们可以鲜亮地感受到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开朗的胸怀。

《赤壁赋》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动听美丽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兴奋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际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抽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时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日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犹如蜉蝣置身于宽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艳羡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游览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消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艳羡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当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