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文_第1页
探究“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文_第2页
探究“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文_第3页
探究“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文_第4页
探究“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摘要:2021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中小学提出“双减”教育目标,新时代,国家加大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因此,如何让“双减”在当下的农村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效结合?未来劳动教育的出路在何方?学校教育如何与劳动教育配套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关乎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的发展,探究其有效途径才能促进二者紧密相连,更好更快更健康的让学生们学习、成长和受教育,帮助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关键词:“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学校教育,劳动教育,有效途径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教育部党组将其作为“一号工程”。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双减的开展离不开劳动技术的支持。在2022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社会性服务任务情景,亲身经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从身边的小事观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去体验,并从自身出发去感悟,任何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那么,“双减”背景下,如何让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劳动教育有效的结合呢?特别针对农村的学生,如何探究有效途径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技术的有效开展? 一、建立专项保护机制,为劳动教育增砖添瓦

太和作为一个人口大县,拥有人口170多万,其中学生数量达到约31.92万,如何利用太和这一优越的县域资源,如何才能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地域情况和学生生活实际状况,教育局应联合各个学校,特别是针对偏远的乡镇地区出台具体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或者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评价考核细则》,建立专门专项保护机制,有了条例的束缚,学校定当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学校应把健全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和学生督导考察机制,与学生的重大升学考试(如中考或高考等)和综合素质评价息息相关。 二、打造“四大课堂教育”,创学校劳动教育新局面 1、加强“固定课堂教育”

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而双减背景下又把劳动技能划分到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固定课堂教育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做到有教师-有专门的劳动技能教师,(但是在农村一些薄弱的学校达不到配比的,可由班主任或主课老师来代替);有课时-每周至少像班会一样有一节专门的课时,否则有些学校很难按规定完成;有评价-即上完一节主题劳动班会课后,有老师对学生的劳动技能掌握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课程评价,学生相互间完成情况的相互评价与督导;有收获-劳动技能课究竟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还是只是用嘴来说说我劳动了,仅用嘴来表达而没有落到实处。真正的收获在于老师上完课后你的收获和感受。“固定课堂教育”总体概括是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民族劳动精神,抓实综合劳动教育的必修课程。 2、延伸“校园课堂教育”

劳动教育走进课堂,它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参加学校的日常劳动活动,打扫学学的卫生区,花坛,教室,还应拓宽劳动服务的场地以及方式。以太和三种东校区为例,该校十分重视对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师生门;学校用北门外闲置的一大块空地,让学生独自把这块空地一分为四,开辟出四亩的“科学试验田”。现如今,这个试验田已经成为学生的“快乐农场”。学生们从播种到收获,亲自参与了瓜果蔬菜种植的全过程,并且从劳动中中体验到了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可以说在“科学试验田”里,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知道劳动才有收获,在劳动中收获成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在农村学校,我们有着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因地制宜的开展水果蔬菜种植,果实成熟可以享受采摘的乐趣;我们也可以开展手工制作劳动实践课,家电维修社团实验等活动,以不同形式拓展和延伸学生在校内外的劳动教育途径。 3、打牢“家庭课堂教育”

教育学生的两大主阵地分别是学校和家庭,家庭劳动教育承担着学生教育的重要责任。要想使学生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家庭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如学科教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能够在家庭劳动过程中,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鼓励学生在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或星期六天时间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作业(如洗碗、洗衣,拖地、做饭和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目前《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出了要求,以烹饪方面为例,要求1-2年级学生要会择菜、洗菜等;3-4年级学生会加热馒头、煮鸡蛋、水饺等;5-6年级学生独自会做1-2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炖骨头汤;7-9年级学生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要求掌握必要的家庭劳动技能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若想真正实施起来,还需将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有了一定的制度约束,才能引起学校的家庭教育的重视。 4、走进“田间课堂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坐在班里学习,在校园里活动游戏,而“田间课堂教育”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把“校内课堂教学”转变为“校外课堂实践”,由“传统灌输式教学”转变到“学生体验式学习”,用灵活实用的形式代替传统的上课形式,打造沉浸式田园课堂教育的新局势。田间课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把学生们带出去,走进田间,走进地头,开展“田间课堂教育”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参与播种,浇水、种菜,有了这种体验,就可以加深对蔬菜的认识;教育学生种菜前要先翻土,还要经常给菜苗除草、施肥等;播种大蒜不要去皮、四季豆要播种种子、辣椒要插苗才能活……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田间课堂教育,带给学生们的远远不只是收获,更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即教育,收获最快乐”的这个理念的重要性;“田间课堂教育”也正是顺应双减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新兴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进田园、学农事,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格。 三、融合教育新形势,筑牢教育新基石

1、以劳增智,融合太和特色文化教育

以劳增智,即通过劳动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激发创新创造的灵感。近年来,太和县政府和教育局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大力实施特色教育办学,整体优化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全县各个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结合学校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全县教育整体呈现出“一校一品”发展模式,教育质量在逐步稳健提升。太和作为“医药大县”和“书画之乡”,有着浓厚的文化教育氛围和深厚的文化教育特色,所以各个学校应探寻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教育,融合当前新形势,探索出自己特色的教育新出路。例如,太和县宫集镇元春小学推行书法特色教育课程,让农民书法家为学生们上书法课,不但教他们如何做人,还陶冶了艺术情操,提升了学生的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这也是顺应双减背景下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它还应渗透着教育学生的思想品质与个人修养的提升。太和还有很多其他的乡镇有着特色课程,二中,五小的啦啦操;五中的诗词教育;八中的阳光教育;苗集中心校的“五心”教育等等,充分发挥当地特色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已成为学校探索模式的新篇章。 2、以劳强体,融合传统农耕文化教育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是一种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的价值观培育。以劳强体,即通过劳动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锻炼身心健康的效果。鼓励学生走出去,走到田间,走到实验地里,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只是在班里学习死知识;鼓励学生到种植养殖基地去实地观察,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去观察,实验;鼓励学生到田间地头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农活,鼓励学生参加“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劳动乐趣”系列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学生能够通过感受收获的喜悦来体会劳动的艰辛。可以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小学生,不识农耕情、不懂农村事,未来又如何了解国情,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传统的农耕文化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体验农事、动手实践和艰苦奋斗的劳动品质,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不断勤俭节约、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以劳促新,融合科技创新文化教育

科技创新的发展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以劳促新,即通过劳动达到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融合创新发展的能力。融合劳动教育与科学技术创新文化,会使劳动教育更具特色。中小学生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与科技发展,融合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体现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学校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到太和“六馆两中心”、科技馆、科技创新企业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工业体验等项目;利用现在教育局组织的信息技术2.0信息化教学,组织学校创新评价方法,优化评价过程,建立以学校为主导,教育局为统筹的全学员、全学段、全过程的学生劳动素质评价体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愿太和全县的中小学生把劳动课堂与科技创新紧密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磨炼学生意志,增长学识智慧,更好更快更健康的成长。 4、以劳育美,融合思想品德文化教育

但丁说:“人不应该像走兽一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若能带着一双不再挑剔的眼光,拥有平和的内心,才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所以思政教育融合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更加纯正和柔和。以劳育美,即在劳动中创造美、塑造美的体型、创造美的事物、收获美的感受。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当下,只要我们坚持把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育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