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客专自正式运营至2010年2月27日牵引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及事故的分析_第1页
武广客专自正式运营至2010年2月27日牵引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及事故的分析_第2页
武广客专自正式运营至2010年2月27日牵引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及事故的分析_第3页
武广客专自正式运营至2010年2月27日牵引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及事故的分析_第4页
武广客专自正式运营至2010年2月27日牵引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及事故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位器导流环与定位器连接处的螺栓较短,只能戴一个螺帽,且螺帽很小(M10),无防松装置。每辆列车通过时接触网都要震动,定位器后面的导流环要跟随接触网一起震动,每过一趟车通过可能都要震动几分钟,导流环是接触网震动最频繁的一个部位,所以那里的螺栓是最有可能松掉的,在经过很多次震动后,螺栓逐渐松懈导致脱落。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在施工时力矩没有紧固到位。(4)应对措施:对所有导流环连接螺栓按标准力矩重新紧固一次,并定期检查导流环连接螺栓是否有松动的现象,尤其隧道内的导流环更要频繁检查。二、2010年1月10日坠砣限制管脱落(1)事故经过2010年1月10日,我分部作业人员在赤壁至岳阳区间发现1351#接触线下锚处坠砣限制导管脱落并向田野侧倾斜,作业人员立即对该处导管进行了处理。(2)原因分析据反映在其他区段(武汉站及武汉至乌龙泉区间)也发现接触线下锚处坠砣限制导管脱落的情况,于是二分部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调查,并和BB公司开会分析,造成脱落的原因为:1、部分限制导管尺寸不达标,有的只露出棘轮导管卡子2~3公分,随着坠砣上下滑动及大风天气,导管很容易从卡子中脱落出来。2、由于坠砣限制架与钢柱只有两个螺栓连接,限制架长为1750mm,在安装过程中限制架容易倾斜,造成坠砣导管露出卡子过短,随着坠砣上下滑动导致导管脱落。卡子中脱落下来。1、该批次接触线中锚线夹可能存在材质问题。四、2010年2月16日武汉站8道AF线电缆损坏(1)事故概况1、交叉施工各单位都以自己的工作为主,忽视了保护其他单位的成品保护。如在电缆敷设完后,电缆沟盖盖板,不小心砸在电缆上,导致电缆表皮破裂;2、电缆在运输和施工中对电缆的损伤;3、水沟积水可能加速电缆绝缘层的破坏,由于积水通过电缆损伤口渗入电缆内部,加速电缆绝缘性能下降;4、电缆在出厂时就存在一些瑕疵,当时没有及时反映出来,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才暴露出来。(4)应对措施1、通知电缆头生产厂家空运27.5KV中间电缆头到现场并安排电缆头制作人员赶赴现场,准备进行中间接头临时恢复送电。通知电缆生产厂家赶赴现场,并将电缆发往现场,准备进行电缆更换。目前,均已恢复送电。2、进一步组织专家对电缆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电缆检查标准,对管段内所有电缆进行专项检查。西安电化公司管段一、2010年1月20日汨罗—长沙棘轮卡滞、中锚绳下垂导致打弓(1)事故概况2010年1月20日14点20分,我项目分部接到长沙供电段电话通知:李家段变电所处分相(K1528+500~K1529+500)上行有打弓现象,已安排动车组降弓通过该区段。我分部即刻组织人员,会同供电段人员一起赶赴现场巡查。经过在护栏外对该区域的仔细巡查,并扩大巡查区域外,未发现异常。遂上报广铁及武汉局调度。调度即安排动车组升弓正常通过该区域。在动车组升弓通过该区域时,联合巡查人员未发现异常。当晚停电点内,出动作业车对该区域又进行了仔细检查,结果该区域一切正常。当作业车返回长沙南站,途径K1539时,发现汨罗-长沙南间Ⅱ-24锚段南侧导线中锚绳低于导线,中锚绳已部分断股。遂对该中锚绳进行了临时加固处理。(2)原因分析:该区间前期在整治平衡轮偏斜时,作业人员忘记恢复整治过程中需制动的Ⅱ-24锚段南侧导线棘轮,使该导线棘轮失去温度补偿作用。导致一侧的导线中锚绳松弛并低于导线,引起中锚绳打弓。主要是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简化工序造成打弓事件。(3)整改措施:事后,对全管段的棘轮进行了排查,没有发现同类问题。二、2010年2月13日长沙至株洲区间Ⅰ-3锚段烧断接触网事故(非我方责任)(1)事故概况2010年2月13日11点05分,西安电化公司项目分部接到长沙供电段通知:长沙变电所211、213断路器同时跳闸,211自动重合闸成功,213自动重合闸失败,后电调下令人工强送213,送电不成功。考虑是分相处有故障。接到通知后,西安电化公司立即组织现场抢修人员与长沙供电段人员共同奔赴长沙变电所分相处在护栏外巡视。11:25分,抢修人员发现长沙变电所南侧分相处接触网烧断后脱落。在铁道部组织的由各个方面专家组成的事故分析会上,对此次事故分析原因如下:1、唐山车辆厂生产的动车组电源主断路器在自动过分相信号发出后,未能及时切断电源,造成动车组带负荷过分相,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2、动车组司机在动车组电源主断路器没有自动切断的情况下,未能手动操作切断主断路器电源,是这次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4)整改措施:1、责令唐山车辆厂回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2、责令广铁机务段严格乘务员管理。三公司管段一、2009年12月27日杨梅变电所跳闸(1)事故概况2009年12月27日8:44,新杨梅变电所211、212、213、214跳闸。于8:52强送211、212成功。(2)原因分析该处属强风口地段,产生的螺旋风导致AF、PW线交叉处及开关引线对支柱的绝缘距离不够,导致变电所跳闸。而AF、PW线交叉处及开关引线对支柱的绝缘距离,设计最小是500mm以上,联调期间,供电段在验收时害怕绝缘距离不够,要求按照700mm标准进行整改,我们在整改期间照搬于设计规范,排查不细,未充分认识到大风带来的危害,未一次整改到位。(3)应对措施对全线进行排查,及时排除所有线索安全距离不够的缺陷。二、2010年1月8日长来AT所电缆头击穿(1)事故概况2010年01月08日9:31,新乐昌变电所213跳闸,经检查是常来AT所167#支柱电缆头故障。(2)原因分析由于我们不放心自己制作的电缆头工艺,所以,电缆头制作都交给了厂家,我们对电缆头制作工艺和流程存在盲区,且疏于监管。另外,由于工期紧,个别所亭高压电缆在展放过程中不够规范,电缆卡箍安装位置又不太规范。(3)应对措施1、及时更换故障电缆头2、对全线电缆及电缆头进行排查三、2010年1月25日韶关站交叉吊弦烧断(1)事故概况19:40韶关变电所213、214DL跳闸,重合闸成功,故障电流为8550安,故标为1.13公里。故障范围在韶关站K2067+700处;2、动车通过分段绝缘器时,由于分段绝缘器安装不到位,导线震动较大,长期震动引起吊弦心型环与线夹本体上下、左右分离,放电灼伤所致。交叉吊弦本身起调节两个支导线的作用,不起主要导流作用,应在附近增加导流吊弦。(4)应对措施1、会同供电段平推排查无交分线岔交叉吊弦及相关部分(如电连接情况和吊弦布置情况、分段绝缘器安装是否达标),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隐患。2、按照广铁机务处意见。发现有烧伤现象立即更换为带导流环的可调式载流整体吊弦,对无导流环的交叉吊弦(包括滑动整体吊弦)全部更换为带导流环的可调式载流整体吊弦。3、确认交叉吊弦与其他吊弦的间距(始触区反侧)不大于6~8米。否则应增加吊弦。4、滑动吊弦的绝缘垫块必须装正,否则存在是接触非接触情况之放电隐患。5、更换交叉吊弦后应复测导线高度符合设计图要求。6、交叉吊弦设置导流环,如果导流环安装不正或交叉吊弦位置上有偏差,可能存在刮弓之隐患。四、2010年2月1日长来AT所电缆头击穿2010年02月01日17:54,新乐昌变电所211、212、213、214跳闸,经检查仍属电缆头制作问题。附现场图片如下:术人员所判断。电缆头等送往郴州车间,有待电缆厂家技术人员对电缆头至灼伤部分剖开再分析灼伤部分的原因。(3)整改措施1、通知电缆头生产厂家空运27.5KV中间电缆头到现场并安排电缆头制作人员赶赴现场,准备进行中间接头临时恢复送电。通知电缆生产厂家赶赴现场,并将电缆发往现场,准备进行电缆更换。目前,均已恢复送电。2、进一步组织专家对电缆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电缆检查标准,对管段内所有电缆进行专项检查。一公司管段一、2010年2月6日韶关—英德β销脱落(1)事故概况13:36韶关变电所213、214断路器跳闸,阻抗一段保护,重合成功,213DL故标22.96,接武汉电调通知G1031、G1033受电弓被打,需要换弓运行;抢修人员立即开展对故障区段巡视;13:59根据G1031、G1033次动车组下行受电弓被打翻的情况,初步判断为在黄秋山隧道内接触网有零部件脱落造成打弓,申请调度发布命令降弓通过故障点K2086+000—K2088+200;15:33抢修人员到达黄秋山隧道南口(K2088+850);15:39新韶关变电所213、214跳闸,213重合不成功,214重合成功。过电流Ⅰ段动作。下行G6007列车停在黄秋山隧道内。15:59分添乘人员反映发现下行K2086+500左右有定位器脱落。16:03接到武汉电调命令上行限速度160公里/小时,下行线路封锁后,巡视人员从黄秋山隧道南口进入约2000多米后,发现T073定位管被打掉落在T075-077间(K2086+850—K2086+806)定位器从中间打断挂在接触线上;T075定位管吊线被刮断,定位管下垂,定位器线夹刮脱,定位器根部打脱,由电连接线吊在网上。由于故障点在隧道内,确定抢修处理方案申请轨道作业车进行抢修作业,将坠落落定位和打断的吊弦拆除,用铁丝将接触线固定,对故障区段降弓通过。17:12接武汉电调命令开始抢修,临时将坠落定位和打断的吊弦拆除,并用铁丝将接触线固定。17:30抢修完毕,对故障区段要求降弓通过,降弓里程(K2085+000—K2087+000)。17:44送电成功,开通线路。(2)现场图片1、2月6日相继有G1029、G1031、G1033三趟旅客列车在该故障地点发生打弓,且受电弓有不同程度损坏,说明该处接触网状态不良。2、T073号立柱为正定位,标准拉出值为300mm,定位器距定位线夹230mm处有一明显碰撞痕迹,机车受电弓距中心280mm也有明显碰撞痕迹,两处碰撞点为相互碰撞点,定位器定位坡度不够造成受电弓与定位器发生撞击。由于73号杆处用于固定连接定位管定位环与旋转接头的水平销钉下部β型开口销脱落,在外力多次作用下,水平销钉脱出,造成定位管及定位器整体下垂,侵入受电弓限界,当1031次通过该处时(单列编组)时击打受电弓,造成受电弓滑板受损;1033次(重联编组)前车通过73号杆时,受电弓撞上定位器,将定位器打断,定位管打落,受损的受电弓继续运行,将75杆处定位管、定位器打变形。(4)整改措施立即由电化局和供电段双方联合组织对全线β型销进行排查并更换。截止2月16日,排查并整改完毕。全线共检查206018处,发现缺陷1063处,占全线总量的5%。目前,各供电段统计的数据尚不是很完整,目前情况如下:缺陷名称段158521主要是H柱上带螺母的开口销缺失1无β销2β销装错22113415014β销用铁丝代3替4β销失效5其它情况缺陷共计二、2010年2月10日里水分区所电缆头击穿(1)事故概况2010年2月13日12:09分,里水分区所241#AT跳闸,差电流U=022.20VIt=002.87AIf=003.39AIcd=006.26AIjd=000.00A000001ms差动启动006.09A;12:15分,值班人员向广北抢修车间汇报故障跳闸情况;2010年2月14日09:30分,值班人员发现1#自藕变1根T线电缆终端头的底部有击穿痕迹,并向武汉调度报告;由于天气原因,故障电缆头于2月16日中午处理完毕。(2)现场图片三、2010年2月20日老堂屋分区所上网电缆头击穿(1)事故概况04:01巡视所内设备运行正常。04:02从岭牌分区所环送电到下行接触网。(2)现场图片2.变电所GIS开关柜下馈出线电缆保护层击穿、烧伤问题,初步分析主要原因是感应电压造成,与电缆屏蔽层、保护层的接地电阻和保安器(按设计是分长度而设,不是所有都设置)设置缺失等有关。(4)应对措施1、及时对损坏的电缆、电缆头进行修复2、进一步组织专家对电缆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电缆检查标准,对管段内所有电缆进行专项检查。※以上15次故障及事故,其中7次是由于27.5kV电缆和电缆头的原因造成。武广客专工期紧,加之后期高压电缆供货周期更短,导致电缆头制作时间仓促。且我们对电缆头制作工艺和流程存在盲区,且疏于监管。另外,由于工期紧,个别所亭高压电缆在展放过程中不够规范,电缆卡箍安装位置又不太规范。这些是造成电缆头和电缆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