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30000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广水市30000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广水市30000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广水市30000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广水市30000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7资格等级:丙级证书编号:工咨丙12120060044 广水市30000吨稻谷深加工及2万吨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北菲谢尔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0一0年三月目录TOC\o"1-3"\u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2项目建设条件 31.1.3项目建设方案 3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4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51.3综合评价 5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72.1项目建设背景 72.1.1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 72.1.2项目提出的理由 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三章建设条件 123.1项目区概况 12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43.2.1政策、资源、市场、科技、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 14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16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74.1市场分析 17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174.1.2市场前景分析 184.1.3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18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和进度 194.2.1营销策略 194.2.2方案 194.2.3营销模式 194.3市场风险 20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20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21第五章建设方案 22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25.1.1产品方案 225.1.2建设规模 225.2建设规划和布局 225.3建设标准 25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255.4.1生产工艺 255.4.2生产流程 265.4.3工艺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 265.4.4工艺技术方案 265.4.5工艺流程图 275.5设备方案 285.5.1设备选型 285.5.2设备来源 285.5.3设备清单 295.6原料和燃料供应方案 305.6.1原料方案 305.6.2燃料方案 305.7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其它配套工程 315.8节能减排措施 325.9实施进度安排 33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346.1环境影响 34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346.3评价与审批 36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37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377.1.1管理机构组织 377.1.2运行模式 387.1.3劳动定员 387.2经营管理模式 387.3经营管理措施 397.3.1工程管理 397.3.2生产管理 397.3.3财务管理 407.3.4营销管理 407.4技术培训 40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1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428.1投资估算依据 428.2投资估算 428.2.1总资产 428.3资金来源 438.3.1省财政资金 438.3.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能力分析 438.3.3自筹资金及来源 438.4资金使用和管理 438.4.1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438.4.2其它 44第九章财务评价 459.1财务评价依据 45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 459.2.1营业收入 459.2.2营业税金及附加 45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459.3.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459.3.2项目总成本估算 469.3.3经营成本估算 469.4财务效益分析 479.4.1盈利能力分析 479.4.2清偿能力分析 479.5不确定性分析 489.5.1盈亏平衡分析 489.5.2敏感性分析 499.6财务评价结论 509.7有无项目对比分析 50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51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5110.2农业产业化经营 5110.1.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 5110.1.2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5110.2.3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52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5310.2.1农民增收 5310.2.2农业增效 5310.2.3对比分析 53附录 54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1概况项目单位名称:广水市红运米业有限公司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制度:企业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通过多年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已建立了与管理机构相适应的完整、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广水市红运米业有限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广水市红运米业有限公司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广水市红运米业有限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广水市红运米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等。管理模式:公司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制度化管理模式,实现订单生产,严格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规范经营管理。人员结构:本公司现有职工33人,其中技术人员7人1.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1.1.2项目建设条件1.1.3项目建设方案产品方案:大米17400吨/年,细米2700吨/年,油糠3000吨/年,糠壳副产品6600吨/年。建设地点:项目计划征地60亩,分为生产区、仓储区和办公生活区,建成年加工稻谷3万吨的生产线及2万吨的仓储规模,总建筑面积26125平方米。购置进度安排:从2010年3月可研报告编制开始到2012年3月正式营运,历时24个月。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715万元,流动资金1285万元。资金来源:全部由企业自筹。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科目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报批总投资万元60001.1建设投资万元4715含资金占用费1.2流动资金万元12852年均营业收入万元6032.4生产期平均值3年均总成本万元5565.8生产期平均值3.1年均固定成本万元405.8生产期平均值3.2年均可变成本万元5160生产期平均值4年均经营成本万元5399.6生产期平均值5年均利润总额万元388.2生产期平均值6财务内部收益率%19.637财务净现值万元1578.910%8投资回收期年13.17含建设期2年9盈亏平衡点%51.10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广水市统计年鉴》2008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3综合评价1、广水是农业大市,同时又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市。生产水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素有“鄂北粮仓”的美誉,一般年份水稻复种面积32718公顷,稻谷总产约33万吨,项目的建设可解决当地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2、项目建设可直接带动种植户15000户、4.5万人,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1200元,人均增收400元;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一批相关行业的发展。3、项目的主要问题就是原料保障和产品销售问题。本项目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原料基地,对种植户提供物资、技术及农产品回收等方面进行支持,能够保障原料的供应。在产品销售方面,具有完善营销网络和稳定的客户,产品供不应求。3、项目全部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7.56%,财务净现值为1174.4万元(ic=10%),全部投资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为14.67年(含建设期),各项财务指标均大于行业平均值,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相当的基础条件,项目产品市场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推广示范效应良好。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2.1.1.1国家产业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把粮食加工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三大领域之首。2.1.1.2区域发展规划2.1.2项目提出的理由2.1.2.1区域经济2.1.2.2企业自身发展需求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2)项目建设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需要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结合项目单位整体实力的发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和带动全市农民及周边地区水稻等地方主导农作物种职业发展,加快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3)项目建设是引导农户科学种植的需要目前,农户水稻传统种植及农产品初加工习惯制约了广水市水稻等主导农产品的有序健康的发展,因此,加速向专用型、特色型农作物种植、精深加工发展,围绕这条主线进行资源、资金配套改革,提高专用优质稻谷的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多种经营的格局,使传统农业种植成为地方主导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把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4)项目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种植户,形成产业链条,共同致富。而前提是龙头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实力,这就要求公司要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然后,又要进一步扩大种植基地面积,从而带动种植户致富。(5)项目建设是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能力的需要(6)项目建设是广水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的建设,不仅能推动水稻等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业、通信业、饮食服务业等,对于增加广水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同时,项目的建设,还能解决部分人员的劳动就业问题,促进广水市经济的发展,是广水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第三章建设条件第三章建设条件3.1项目区概况1、地理位置广水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偏东,以平靖关、武胜关与河南连界,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素有“鄂北门户”之称。地跨东径113°31′-114°07′,北纬31°23′-32°05′。北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东邻大悟市,南接孝昌市、安陆市,西连随州市曾都区。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78.7公里,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1.4%。全市人口93万,其中其中农业人口70万,辖17个乡镇办事处和1个省管经济开发区。2、自然资源状况(1)地形地貌广水市地处桐柏山脉南麓、大别山脉西端,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自北而南,山地、丘陵、岗地、沿河小块平原,依次分布。山地占总面积的30.1%,丘陵占67.4%,平原占2.5%。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部,一般坡度为30°至45°,最高处大贵山海拨907.8米,相对高差在300至500米之间。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及东南部,海拔一般在100米上下,坡度一般在15°左右。小块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西南及东南部,海拔一般在50米左右,最低处平林市水河床海拔37米,地势以鄂豫边界为脊干,以低山为屏障,丘陵岗地主体,由北向南逐渐倾斜,经横坡河的切割,形成岭谷平行并列的地貌景观。(2)水文条件广水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流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337条,总长2418.5公里,均属间歇性河流,总流域面积243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2%,。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年平均降水量990毫米,平均径流深351.6毫米,平均地表径流量9.3亿立方米。在时空分布上,降水量集中在5至8月;在地理分布上,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在气候成因上,丰水年十年一遇,枯水年五年一遇。境内地下水资源贫乏,为无统一地下水体的贫水区,地下水量为2726万立方米。因地表为丘陵地带,分布极不均匀,虽部分低洼地区有地下水,但水位低,储量小,对农田灌溉无开发价值。广水市有大中型水库6座,都分布在北部山区,其中,黑洞湾、花山、飞沙河、许家冲4座水库形成“四库联网”的花飞灌区。四库共拦截雨面积265.3平方公里,有效库容1.947亿立方米。高峰寺、霞家河二水库共拦截雨面积56.6平方公里,有效库容0.291亿立方米。其他蓄水工程有:小I型水库32座,年末水总量6012万方;小II型水库154座,年末水总量4327万方;塘堪63874口,年末水总量12000万方;大小水厂108个,提水能力2246万方。上述各类蓄水工程当年可供净水2.4亿立方米,全市农作物需水量为2.8亿立方米,共缺水总量0.4亿立方米。境内另有徐家河水库,承水面积749平方公里,有效库容2.99亿立方米,主要灌溉安陆、云梦、孝昌三市市,广水市受益面积仅2万亩;先觉庙水库,承水面积450平方公里,有效库容1.56亿立方米(3)气象条件广水市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冬干夏雨,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16℃之间,北部为13-14℃,中部为14-15℃,南部为15-16℃,南北温差2℃。一年中,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2.3℃;最热多在7月,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76年1月30日,为-16℃;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9年8月23日,为41.6℃。平均无霜期在201至24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940至1040毫米之间。极端降水最多年出现在1980年,年降水量13303毫米,最少年出现在1978年,年降水量497.7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083小时,最多年份在1978年,为2300小时,最少年份在1982年,为1713小时。花山水库库区年平均气温15.7℃,日平均气温0℃以下,年均55天,日平均气温35℃以上,年均为13天,年降水1000毫米,太阳总辐射量110千卡以上,年均无霜期227天。(4)土壤条件根据土壤资料,有红壤、黄棕壤、粗骨土和水稻土等,分属12个土类、28个亚类、94个土属、147个土种。其中以水稻土最多,占27.1%,是主要的农业土壤。3、社会经济状况经过建市20年的发展,广水市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2008年,广水实现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5亿元,比上年的86.16亿元增长16.2%,比1988年的5.93亿元增加了16.7倍;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比上年的5.28亿元增长13.6%,比1988年的0.42亿元增长了13.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44元,比上年的8536元增长20%,比1988年的551元增长了14.4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60元,比上年的3910元增长19.2%,比1988年的454元增加了21.6倍。建市20年来,广水已发展成一个基础厚实、产业鲜明的工业强市。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60.3家,形成了风机制造、医药化工、造纸包装、金属冶炼、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六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重要的风机制造基地、催化剂生产基地和全省重要的再生纸生产基地、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乳酸博士后研发基地。

4、项目建设的地点选择该项目是在广水市红运米业有限公司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迁建,加工厂址选择在湖北省广水市,将依托关庙镇现有的公共配套设施,厂区地势平坦、既不是行洪区也不是蓄洪区,亦无山洪和泥石流的影响,建设条件优良。5、本行业及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广水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大市(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近年来,由政府引导,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类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相继涌现,成为重要的农业产业化主体。全市现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好局面。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3.2.1政策、资源、市场、科技、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1、政策环境《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经济增长,农产品加工转化等资金和项目安排,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把粮食加工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三大领域之首。2、资源优势广水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大市(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3、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湖北省广水市,交通便捷,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原料水稻生长不确定性问题:稻谷深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和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有关,同时和原料水稻的生产有很大的解决方案:所以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需加大对水稻生产基地的投入和关注,引进专用水稻,防患于未然,保证水稻原料质量。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市场分析4.1.1市场预测粮食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物资,自古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民以食为天”等哲言。建国以来,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我国以大米为主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非农业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商品粮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加,本项目投产以后,产品的销售前景是可观的。4.1.2供求关系分析。近几年,该公司与许多米行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关系,每年需大米几万吨,但该厂的生产能力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客户的需要,因此,扩大生产能力是势在必行的。4.1.3产品先进性、适应性、竞争能力和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前景本项目立项的背景是全市正在成规模、有步骤地进行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到2015年全市全部实现优质稻种植,同时逐步实现无公害粮食生产市。因此,它所加工出来的产品将是一种市场畅销、人们喜爱的优质无公害绿色食品,市场竞争能力强,销售前景广阔。4.2营销方案、策略、队伍和网络4.2.1产品销售方案1、市场渗透:对本地区及武汉等现有销售市场进行密度发展,销售数量可达4万吨。2、市场发展:拟向上海浦东、西部重庆、昆明等大城市拓展新的市场,并逐步打入国外市场,力争销售2万吨。3、多渠道、少环节销售。变传统坐店经营为上门服务,走出店门广交朋友,重点与有实力、重信誉的销售大户建立业务关系。在县内要使大米销售网点遍布各乡镇街道,同时尽量减少销售环节,实行产销直接见面。4.2.2营销策略1、商品优化策略。在人们的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的阶段,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更重视吃好,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优质优价成为新的消费动向。要实现农业高效,必须实现农产品优质,把优质农产品作为抢占市场的一项重要策略。2、低成本化策略。价格竞争始终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法宝,同品质的农产品价格低的,竞争力自然就强。而价格的基础是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价格竞争的策略得以宽松实施。3、大市场化策略。农产品的销售要立足于本地,面向全国,着眼国外大市场,寻求销售空间。要开辟空白市场,抢占大额市场,关注身边市场。4、多品种化策略。农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生产品种的多样化,且要满足有多种规格、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开发全方位市场,化解市场风险,提高综合效益。5、标准化策略。随着农业对外开放和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面临国外农产品的强大竞争,而且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为了提高农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必须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经营。要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制定完善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标准,形成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的农产品,争创名牌,抢占市场制高点。6、名牌化策略:一是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地位,以质创牌;二是要搞好农产品的包装,美化农产品的外表,以面树牌;三是要开展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叫响农产品的名字,以名创牌;四是加大农产品的宣传,树立农产品的公众形象,以优创牌,要以名牌产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4.2.3销售队伍和网络1、进行联网销售。2、巩固和发展现有销售网点,并逐步向外围拓展。3、建立流动销售队伍。一是聘请有经销能力的人作为经纪人,二是本企业固定推销员。通过上述工作,使企业将拥有一支30人的销售队伍,进行信息沟通,产品推销,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销售网络。4.3市场风险4.3.1项目产品风险因素分析4.3.1.1人员风险公司现有7名技术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可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项目实施不存在人员风险。4.3.1.2政策风险国家的一些宏观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行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发生变化,会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风险。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该项目的实施将会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带来巨大的收益,它是顺应了国计民生的发展形势,因此没有政策风险。4.3.1.3自然风险项目实施基本上在封闭环境中进行,广水市地质条件优越,自然灾害可能性较小,受外界影响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较小,基本无自然风险。4.3.1.4环境风险本项目没有产生其他污染物,基本无环境风险。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基本无市场、政策、技术等方面的风险。针对环境风险,通过污染物综合治理后,可达标排放。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五章建设方案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5.1.1产品方案项目建成后,大米17400吨/年,细米2700吨/年,油糠3000吨/年,糠壳副产品6600吨/年。5.1.2建设规模项目计划征地60亩,分为生产区、仓储区和办公生活区,建成年加工稻谷3万吨的生产线及2万吨的仓储规模,总建筑面积26125平方米。1.生产区建设工程7611平方米,占地20亩,拟建生产车间建筑面积3101平方米,仓库4510平方米,层数1层,为框架结构。2.仓储区建设工程14854平方米,占地30亩,仓储量2万吨。其中,仓库4栋,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装具库384平方米,道路及晒场硬化7270平方米。3.办公生活区建筑工程面积3390平方米,占地10亩,拟建办公楼1140平方米、住宅楼2250平方米、食堂270平方米。5.2建设规划和布局项目计划在新征60亩场地上实施。总体布局包括工厂的总体布置(或称厂区布置)和车间布置两部分。其主要工作内容是:①对外部条件、生产工艺和物流进行分析,划分各生产、辅助、动力和仓库等区段,并分配所需面积。②确定物流和人流的路线和出入口,选择物料搬运的方法和设备。③对建筑物、设备、管线、材料场地、运输线路等进行平面定位和竖向布置,并绘制出布置图。④根据劳动卫生和生产安全要求,配置各种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设施。总体布局要求达到:①生产流程合理衔接,物料搬运线路流畅短捷;②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建筑和其他设施的组合与配置,便于生产管理,便于职工的劳动和休息;③在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尽量节约用地和减少土石方工程量;④符合工厂建设规划和发展要求;⑤符合环境保护、卫生、绿化、抗震、防火、安全等国家规范;⑥空间布置能表现良好的建筑艺术格局。总体布局应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建设投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费用,提高产品质量,方便职工生活,从而取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果。(一)主体工程1、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定(1)生产厂房平面和空间设计必须满足工艺生产要求,流程合理、方便操作、便于管理、利于设备安装维修。(2)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应符合防火、防爆、防震、防腐等安全要求。(3)建筑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生产特点、建厂地区条件和其他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并应力求外形简单、布置合理、充分利用空间、节约用地。(4)厂房柱网、层高和定位轴线,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下,应遵循国家规定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和《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有关规定,尽可能使设计标准化,构件定型化。(5)建筑围护结构要满足车间生产上一定的温湿度要求,防止车间过热和结露,并应根据需要满足通风、采光要求,创造良好的劳动卫生条件。(6)要考虑车间内部运输对建筑的要求,为原料、半成品与成品的运输(水平的和垂直的)创造条件。(7)生产过程中产生噪声超过规范标准值的,要采取隔声和吸声等措施加以处理。(8)认真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在满足生产要求和方便使用前提下,努力降低建筑工程造价,并尽可能地满足建筑艺术和城市建设的要求。2、主体工程(1)生产车间拟建生产车间建筑面积3101平方米,仓库4510平方米,层数1层,为框架结构,建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属丙类。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2)结构设计屋面均布活荷载值屋面活荷载:0.7KN/m2(3)结构选型本着满足工艺生产,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建筑选型符合现代工厂建筑特点的要求,拟采用造型简洁,建筑内部分隔布置灵活,耐久性好的结构形式。生产车间实际设计中除要注意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以满足使用要求外,还必须全面考虑现场制造、运输,安装等条件,墙体采用200厚新型空心砖。(4)主要结构材料选用砼强度等级现浇构件采用C30或C25。用钢为小角钢、圆钢、薄壁型钢或钢管。墙体为M5混合砂浆砌240砖或200厚空心砖砌块,砌块容量小于等于9KN/m3。钢筋砼水池为了防止渗漏,底板、外壁采用防水纹配砼。5.3建设标准本项目建设的生产车间和其它配套土建工程,购置先进的稻谷精深加工生产设备,按照生产设备现代化、生产过程安全化的生产标准进行建设。生产厂房按国家建设部相关标准建设,施工单位应全部具有国家认定的资质。防火设计按照危险性丙级,耐火等级不低于2级考虑。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5.4.1生产工艺5.4.1.1工艺设计方案原生产工艺已不适应市场需要,新建后的新米厂设计规模为年加工3万吨稻谷。考虑到大米加工的发展趋势,采用先进、新型、实用的设备和较为完善的加工工艺。工艺必须既能加工普通大米又能加工精制米、免淘米。此设计分五个部分:初清、立筒库部分,清理、砻谷部分,碾米、色选、配米部分,成品包装部分和除尘部分。一、初清工作塔、立筒库部分为了米车间能均衡生产,在米车间前设计了原料清理工作塔和六个直径为φ6.5M的立筒库。工作塔负责原粮的接收、初步清理、计量。1、工艺线路原粮→第一道初清→电子计量→第二道初清→磁选→立筒库原料经初清计量后进入立筒库;经提升机进初清筛清除部分大、中杂质,通过吸风分离器吸去部分轻杂;进入散粮电子计量秤进行计量;然后经第二道初清、磁选,经提升机进立筒库暂储。2、设备配备初清采用SCY100型圆筒初清筛、TQLZ6150×200型振动清理筛进行第一、二次初清,提升机出口配备管式磁选器。二、清理、砻谷工序1、

工艺线路立筒库→气垫皮带输送机→散粮电子计量秤→振动清理筛→

回砻回筛

去石机→净谷仓→磁选→砻谷机→第一道谷→第二道谷糙分离糙分离净糙→厚度分级机→糙米去石机→净糙仓为了生产多种大米,立筒库下设三台气垫皮带输送机调节原粮的发放。原粮经气垫皮带输送机、计量秤输送到米车间,进入振动清理筛分离出大、中、轻杂,进入去石机剔除并肩石,进入净谷仓。净谷首先进砻谷机脱壳,谷糙物进入第一道谷糙分选筛分离撇去回砻谷,提取净糙。中间的谷糙混合物进入第二道谷糙分选筛再进行分离,提取净糙,谷糙混合物回筛。净糙经厚度分级机,根据厚度差异分选出碎粒和未熟粒,最后经糙米去石机去石,进入净糙仓。2、设备配备车间内水平输送机采用气垫皮带输送机,采用散粮电子计量秤计量,选用带垂直吸风道的振动清理筛二台,去石机选用四台型号为HQSX85的复式去石机,砻谷机为LT36型的胶辊砻谷机,第一道选糙选用12层筛面的重力谷糙分离筛,第二道选用8层筛面的重力选糙筛,糙米去石机选用HQSXl00的复式去石机。三、碾米、色选、配米工序碾米工序主要是根据加工成品的标准,碾去糙米的皮层,除去糠粉,应尽量降低碾米过程中的破碎率,提高出米率。抛光工序可使米粒获得色泽晶莹光亮的外观质量。色选工序可剔除异色米粒和腹白粒及带有异色疵点的米粒,从而提高成品品质。配米工序将各种不同品种或不同含碎的大米按一定的比例配合均匀,以改变成品米的内在质量和食用品质。1、工艺线路净糙仓→磁选→一道碾米(开糙)→二道碾米→三道碾米→白米分级筛→抛光机→白米分级筛→色选机→精选机配米→成品仓去石后的净糙进入第一道卧式米机开糙,然后进入第二道,第三道碾白,糙米开糙后视所需精度可采用一道或二道立式米机碾白,等级米采用二道米机碾白即可,高精度米应采用三道碾白。一、二道米机的细糠由一组风网吸取送往榨油车间榨油。第三道米机与抛光机采用一组风网,吸取的米粉可做食品或饲料。抛光机后的大米进入白米分级筛进行分离,分选出小碎,提取整米。中碎出口的物料进入滚筒袋孔精选机精选,分选出碎米进碎米仓,提出的整米汇入主流进入色选机色选。白米经色选机分离剔除异色粒后,进入配米工序。砻谷机、米机、抛光机、色选机前安装溜管式磁选器,进行保护性磁选。配米仓做成4个隔仓,分别储存不同的物料。2、主要设备配备第一道开糙采用4台MNMF16卧式米机,第二、三道碾白采用8台MNML21.5立式米机。第一、二道白米分级筛采用MNMLl25×3的白米分级筛6台。色选工序段选用90004型(120通道)的进口色选机2台。抛光机采用MPGL16型的立式抛光机4台。精选机采用MMJX60/60的滚筒精选机2台。四、成品打包工序成品仓分隔成四个仓,可根据需要用配米器调配不同类型的产品,分别用大包装机或小包装机包装。成品包装由四台包装机组成,分大小两种,小包装秤称量范围为0—10kg,大包装秤称量范围为0—100kg。五、通风除尘通风除尘采用密闭为主,配以吸风。碾米工序前的除尘系统采用反吹除尘器处理尾气,碾米工序以后的风网系统采用沙克龙与简易布袋除尘器相结合的二次除尘工艺。5.4.1.2设备选型表5-1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功率(KW)备注A立筒库、清理部分

1提升机TDTG63/2817.5

2提升机TDTG48/2853×5

3气垫皮带输送机50015.5

4气垫皮带输送机50015.5

5气垫皮带输送机50015.5

6刮板输送机

15.5

7初清筛SCY10023

8散料流量称

1

9悬挂式磁选器RCY—P501

10气动闸门250型15

11料位器电容式10

12风机4—72—5A515×5

13关风器FDEY4101.1×10

14反吹除尘器JH—80Z47.0×4

15反吹除尘器JH—100Z19.0

16筒下斗91500x7008

17下粮坑

1

18除尘风网

5

19提升机支架及楼梯

1

20玻璃沙克龙下旋6020

21振动清理筛TQLM150×200020.4×4

22复式比重去石机HQSX8540.4×8

23溜管

1

B砻谷、碾米部分

1胶辊砻谷机LT3647.5×4

2复式比重去石机QHSXl0020.4×4

3重力谷糙分离筛MGCZ100×1261.5×6

4厚度分级机

23×2

5卧式砂辊碾米机160—130437×4

6立式砂辊碾米机MNML21.5830×8

7大米抛光机16437×4

8白米分级筛MMHMl25×361.1×6

9精选机60/6022.2×4

10色选机120通道2

11配米器

4

12皮带输送机50011.5

13大包装称0—100kg2

14小包装称0—10kg1

15空压机

122

16提升机TDTF48/2833×3

17提升机TDTG48/1862.2×6

18料位器电容式12

19风机4—27—4.5A77.5×7

20风机4—27—5A115

21风机6——30—7122

22风机6—30—8t30

23关风器FDFY—9171.1×17

24反吹除尘器JH—60Z67×6

25稻壳提粮器DKTL454

26糠粞分离器KXFL454

27玻璃沙克龙

24

28磁选器

6

29谷壳风网

4

30除尘风网

4

31缓冲仓

6

32成品仓

2

33接料斗及管路附件

1

34提升机操作平台

35溜管

1

36电控部分

C辅助车间部分

1锅炉DZG—3——71

2榨油机10型卧式12

3配套电机11KV6极12

4蒸炒锅5层1.5m1

5粉碎机560型4

6供电改造

5.4.2辅助工程设计方案5.4.2.1统糠车间统糠作为饲料在市场已呈萎缩状态,目前基本是作为工厂消化谷壳的手段,所以生产量不大,年规划仅产量6600吨。l、工艺线路老糠→粉碎→进仓→打包2、设备:利用原有560型粉碎机。5.4.2.2供电改造装机容量为1000个千瓦。增加1000KVA的变压器一台,内线全部改为电缆,用地下管道敷设。起重装置和开关屏按供电要求重新组装。5.4.2.3通讯根据生产和经营需要安装电话机、传真机,电脑通过宽带上网。5.5节能减排措施(1)加强控制设施,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材料及能源损失。(2)设置专门的能源及材料管理机构,检测各部门能耗及节能情况,并制定奖惩制度。(3)变压器选用S11型节能变压器,负荷率在80%左右,处于经济运行状态。(4)低压电器柜在低配室内和低配电柜并列安装,低压侧的功率因素自动补偿到0.9以上。(5)生产工艺设备和各种辅助设施所配备的电机均为新型的Y系列或变频调速电机。(6)照明灯具选用新型的高效节能型日光灯分片控制,厂区道路照明设光控装置,节省照明用电。(7)暖通、动力节能①空调、制冷等系统的管道、风道,均采用保温效果好、施工方便的保温材料保温,以减少损失;②在满足卫生要求的同时,尽量利用回风能量;③风机、水泵均选用国内先进的节能产品;④采用先进的回风过滤设备,降低能耗。5.6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建设工期24个月,分月进度如下:(1)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审批2010年3月(2)初步设计和工艺图纸设计2010年4月—2010年7月(3)土建工程施工2010年8月—2011年8月(4)设备订货2011年9月—12月(5)设备交付及安装调试2012年1月(6)设备试运转及验收2012年2月(7)正式营运2012年3月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6.1环境影响1、废气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设备设计已有的除尘设备及企业目前已有的布袋除尘设施,本项目将不产生粉尘的对外排放。2、废水主要是生产用水、设备清洗、车间冲洗用水及生活污水。废水主要性质如下:表6-1废水及主要污染物分析表废水名称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生产用水PH,CODcr,BODs,SS连续排放设备、车间冲洗用水PH,CODcr,BODs,SS间隙排放生活污水CODcr,BODs,NH3-N,SS连续排放3、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包装废料和生活垃圾等。4、噪声本项目的设备功率小,车间噪声均不会超过《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规定。噪声主要来自金刚砂石磨、液化喷射器等。项目选择先进的设备与工艺技术,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和污染负荷。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在项目设计中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1、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本项目有一定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生产装置中的机械设备。根据目前的技术条件,在多数情况下还难于采用从噪声源入手降低噪声,以达到环境标准的措施。本项目设计中,考虑将噪声比较大的设备集中布置在隔声间中,操作工人的操作室也采用隔声间与设备隔离,减轻现场噪声污染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可以将噪声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2、粉尘治理措施当稻米粒度较细、湿度较小时,如果物流曝露在大气下,就会产生飞扬、悬浮,对操作环境造成污染。扬尘下落,积聚在角落等处,然后在空气遇到搅动时又会扬起。除了对操作环境产生影响外,还可能形成粉尘浓度积聚,与空气混合,潜藏爆炸危险。为了尽量减少粉尘危害,工艺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全程密闭的加工工艺和设备,许多设备本身具有防尘功能。同时加强了加工场所的通风,避免粉尘在角落积聚。因此,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结合已有的低压布袋过滤器对车间出风进行过滤,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确保排出空气中的粉尘不致污染环境。布袋过滤器收集的稻米粉粒还可以加以回收,减少产品损失。搞好绿化,绿化可以清洁空气,补充氧气,改善工厂小气候,减少有害气体的危害。因此,可在车间周围、道路两旁空地进行绿化。选择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乔木、灌木及草皮进行栽种。6.3评价与审批广水市环境保护局通过对该建设地点的实地考察,认为该项目基本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项目建设单位环保意识强,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项目建设符合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建设要求(见附件:环评批复)。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7.1.1管理机构组织1、组织机构公司下设办公室、财务部、生产技术部、物料管理部、销售部、质检部、保卫部,并采用四级管理,其组织机构见下图:图7-1组织机构图2、职能划分办公室:执行上级指令,贯彻执行,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构。生产技术部:负责综合平衡全公司生产指标,制定下达年内生产计划任务并组织生产。物料管理部:负责原料的采购和供应。销售部:组织产品和原材料供应,负责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质检部:负责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及成品质量的检测。财务部:组织和协调财务管理。研发中心:负责产品加工技术、工艺的研发。保卫部:负责维护工厂的正常秩序和公共财产安全。7.1.2运行模式为了充分发挥项目投资效益,降低运行费用,在董事会领导下,由分管副总经理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分工负责,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实行目标化管理,各项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做到有指标、有奖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提高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各部门之间分工不分家,公司总部根据各部门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发挥整体协调作用。7.1.3劳动定员本项目属扩建项目,利用公司原有的管理框架和机构,因此不需要考虑机构管理人员编制,只需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估算编制。7.2经营管理模式在管理上采用逐级管理,岗位明确、责任分明,项目单位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执行。项目由广水市红运米业有限公司承办,由总经理亲自参与,安排一名副总具体负责,选派一名专业会计和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直接负责工程,并抽出10余人组成项目建设筹备办公室,全面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工作。7.3经营管理措施7.3.1工程管理广水市红运米业有限公司7.3.2生产管理7.3.3财务管理7.3.4营销管理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需求塑造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人性和形象,为产品在市场确立适当的位置,选择目标市场。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灵活合理定价。积极发展连销经营,善于利用人员促销广告、农业推广、公共关系等手段扩大产品的影响。建立高效的营销队伍和信息网络,通过综合营销措施,最大限度实现利益最大化。7.4技术培训落实安排对公司内部员工技术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由公司品管科和生产技术部负责,主要内容为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安全教育等学习,上岗前需要两个月的培训见习,组织考核,择优上岗。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1、劳动安全、卫生(1)选择工艺技术方案时,应尽可能选用安全生产和无危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2)厂区内按规定设置消防系统,车间设备换气扇。(3)在生产过程中设置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4)对高温、噪声、振动等工作环境,采用保护性防护措施。(5)对可能产生危害的生产过程,尽量采用自动化作业,减少体力劳动,保护职工健康。(6)设备电器的安装、维修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设置触电保护装置;为确保防冻伤,对于管道、容器采用保温材料包裹外表面。(7)个人防护设置更衣室。生产人员按规定穿戴鞋帽、工作服、口罩、手套等,方可进入工房工位操作。(8)加强安全教育,对有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2、消防厂区内消防给水管网设成环状,并布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室内配备灭火器。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8.1投资估算依据建筑工程按照2008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湖北省估价表》结合工程使用性能,并参照同类工程造价指标进行估算。安装工程按照2008年《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湖北省单位估价表》结合建设内容工程进行估算。设备购置根据当前市场咨询价格进行估算,并计入了相应的备品备件费用和运杂费用。其它各类费用按规定计取。8.2投资估算8.2.1总投资本项目投资估算由建设投资(含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它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和流动资金两部分构成。8.2.1.1建设投资建设投资4715万元,详见表8-1表8-1建设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数量指标金额(万元)1征地及平整费6亩3602土建工程26125平方米1657.262.1仓库7200平方米806.42.2装具库384平方米38.42.3综合楼1140平方米142.4道路及场地硬化7270平方米282.5原料仓4062平方米324.962.6杂物库280平方米22.42.7饲料房168平方米13.42.8大米车间1016平方米81.32.9细米车间864平方米69.12.10饲料车间1221平方米57.72.11住宅楼2250平方米1802.12食堂270平方米21.63设备购置费309套12734安装费1015.234.1钢构架及彩瓦复合屋面335.54.2密封保温门窗14.74.3水电安装40.134.4设备安装91.34.5附属设施533.65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035.1工程设计费用115.2勘察设计205.3可研设计65.4监理、质检305.5招投标费用165.6其他工程费用605.7工程建设管理费606基本预备费105.557涨价预备费100.96合计4715本项目建设投资471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305.49万元,占建设投资91.3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3万元,占建设投资4.31%;预备费用206.51万元,占建设投资4.68%。8.2.1.2流动资金本项目流动资金的估算参照类似项目资料,并结合该项目具体情况,项目满负荷运作年需铺底流动资金1285万元。8.3资金来源全部资金由自筹资金。第九章财务评价第九章财务评价9.1财务评价依据本项目财务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现行的财税制度编制。增值税税率13%,城市建设维护税7%,教育费附加3%,企业所得税税率25%,内部基准收益率为10%,项目计算期按20年计。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见附表1)9.2.1营业收入表9-1产品销售明细表序号项目单价(元/斤)数量(吨)销售收入(万元)1大米1.351740046982细米1.162700626.43油糠0.8530005104糠壳0.1566001985合计6032.49.2.2营业税金及附加年均增值税为784.2万元,城市建设维护税54.9万元,教育费附加为23.5万元。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9.3.1项目总成本估算经估算本项目产品年均总成本为5565.8万元,固定成本为405.8万元,可变成本为5160万元,详见附表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成本结构图见图9-1.图9-1成本结构图9.3.3经营成本估算1、原辅材料:项目年消耗稻谷30000吨共5160万元。2、燃料动力:本项目主要消耗电、水,消耗量分别为102万度、4万吨,年需燃料动力共计81.5万元。3、工资及福利费:项目定员50人,人均月工资平均按1200元/人计算,工资及福利费按1.14计算,年工资总额为82.1万元。4、修理费:按照折旧费的10%计算,年需修理费15.7万元。5、其他费用:其它销售费、其它管理费等。按有关规定及本项目情况或参照同行业估算,按营业收入1计算,预计年需该项费用为60.3万元。6、经营成本:总计计算期内需经营成本5399.6万元。7、折旧折旧按平均年限折旧法计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原值4715万元,其中房屋、设备折旧年限分别为50年和10年,年折旧费为157.2万元。8、摊销该项目征地90万元,作为递延资产摊销10年摊销,年摊9万元。本项目正常年总成本为5565.8万元,年经营成本5399.6万元。9.4财务效益分析通过财务现金流量计算,经营期各年税后净现金流量累计为15142.35万元(见附表3),按此计算的各项评价指标如表12-1:表9-1财务盈利评价指标序号指标单位所得税前所得税后备注1财务内部收益率%19.6317.56含建设期2静态投资回收期年13.1714.673财务净现值(I=10%)万元1578.91174.4正常年税后利润为291.1万元。按有关规定,本产品所得税税率为25%,企业发展基金、储备基金、福利按10%计取(见附表4)9.5不确定性分析9.5.1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临界点分析。进行这种分析时,将投产后正常年份的产量或者销售量作为不确定因素,求取盈亏平衡时临界点所对应的产量或者销售量。其数字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也越强。本项目正常年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51.1%计算显示,该项目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的51.1%企业即可保本,盈亏平衡图见图9-2。图9-2盈亏平衡分析图9.5.2敏感性分析项目在实施经营过程中,可能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有: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建安投资等,分析计算在上述因素变化时,对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寻找敏感性因素,以尽力避开风险。敏感性分析显示:销售收入、经营成本的变化对投资效益的影响最为敏感。详见下表:表9-2敏感性分析表变动幅度-6%-4%-2%0%2%4%6%销售收入20.8025.6230.3419.6339.5644.0648.51经营成本48.3443.9139.4619.6330.5126.0221.53建安投资36.7336.1335.5519.6334.4433.9133.40注:“-”号表示减少。经过分析以上计算的财务评价指标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项目各因素中销售收入为最敏感因素,另外经营成本的增加对企业效益情况也有一定影响。敏感性分析图见图9-3。图9-3敏感性分析图9.6财务评价结论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值,投资回收期低于行业基准值,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9.7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本扩建项目实施后,项目企业年可新增销售收入约6032.4万元,直接带动农户1.5万户左右,项目区农户新增销售收入1200万元。因此,本扩建项目效益明显。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成后,对发展该市优质水稻、农副产品加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项目的建设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生产规模,向着规模经济和规模经营的方向迈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直接带动种植户15000户,人口45000人,同时可将进一步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一批相关行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和带动农民致富,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10.2农业产业化经营10.1.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近年来,广水农业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围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通过抓龙头,兴基地,强化服务,拓展支柱产业等举措,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了一系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公司在以后的发展建设中将采取更多的惠农措施,与农民种植户和中介组织建立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多赢。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发挥重要作用。10.1.2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该项目的建设,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广水及周边是全国优质水稻主产区,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特色农业,本项目可带动水稻种植、加工、运输、商贸等相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可有效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新型现代农业。10.2.3辐射带动能力分析10.2.3.1项目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实现农业生产与产前、产后各环节的稳定结合。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科技含量和规模效益,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机制,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共同要求,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机制保障。采取订单农业方式,以优惠价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和农民签订预约收购合同,并以高出普通水稻每公斤0.05~0.10元的价格收购。。10.2.3.2辐射带动基地该项目建设可辐射带动广水市关庙及周边等乡镇的优质水稻种植。10.2.3.3辐射带动农户本项目建成后,直接项目区新增15000种植户直接进入公司原料基地,共计4.5万人。采取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的方式,可间接带动3万户、10万农民。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10.2.1农民增收项目定员50人,全部为直接安排农业人口,可直接增收196.99万元;项目区可直接带动种植户15000户、4.5万人,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1200元,人均增收400元;采取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的方式,可间接带动3万户、10万农民。10.2.2农业增效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壮大项目区主导产业,有效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和带动全市农民及周边地区水稻种植及加工业发展,加快地方特色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10.2.3对比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可使项目区农民年增收1200万元,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增效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起非项目区多增收400元以上。附录PAGEPAGE50附表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人民币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计算期123456789101营业收入603246032.46032.460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