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高三一模历史汇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章节综合_第1页
2023北京高三一模历史汇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章节综合_第2页
2023北京高三一模历史汇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章节综合_第3页
2023北京高三一模历史汇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章节综合_第4页
2023北京高三一模历史汇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章节综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北京高三一模历史汇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共同纲领》第55条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有利于(

)A.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B.开展同亚非各国友好合作C.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D.构建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2.(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成就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下列属于这一阶段的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抗美援朝战争

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法正式建交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求同存异”原则

中日两国建交

与苏联关系正常化D“真、实、亲、诚”原则“一带一路”倡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A B.B C.C D.D3.(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1603年,荷兰船长在新加坡海峡袭击葡萄牙商船并掳获其财物。为了平息风波,荷兰东印度公司请求格劳秀斯为其进行合法性辩护。1605年格劳秀斯发表《论捕获法》提出,为了实施主张贸易和航行自由的自然法,一个贸易公司可以合法参与反对其他商人、甚至反对主权国家代表的私人战争。这表明当时(

)①荷兰完全垄断海上贸易②欧亚贸易通道得以打通③国际法正在逐步形成中④贸易公司参与殖民掠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3·北京平谷·统考一模)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栉风沐雨,波澜壮阔。在《新中国外交70年:回顾与思考》一文中,将新中国70年的外交分为七个阶段。如下表。反映新中国的外交(

时间外交理念与实践变迁1949—1958年一边倒1959—1968年反帝必反修(修正主义)1969—1978年反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1979—1988年独立自主和平外交1989—1998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1999—2008年坚持和平发展道路2009—2019年积极进取,互联互通①前三十年与后四十年的外交理念逐渐变化②受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影响,不断调整外交政策③始终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目标服务④始终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推动会议通过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宣言。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都郑重地写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外交活动(

)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环境②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③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④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的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因教皇反对其强化王权的措施,派人袭击教廷,囚禁教皇,后来还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这说明(

)A.宗教改革强化了法国王权B.教权影响了法国走向统一的进程C.欧洲中世纪王权高于教权D.法国的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二、材料分析题7.(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明长城材料一明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材料二材料三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0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摘编自《中国历史》等依据材料概括明长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三、论述题8.(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清朝对外关系用语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用语,笔者总共收集到247个。其中,“事件用语”包括“夷、红毛、藩属、西洋”等185个,“文书用语”包括“诏敕、谕旨”等5个,“对外政策用语”包括“怀柔、贸易管制”2个,“机构用语”包括“理藩院、礼部”等6个,“仪式用语”包括“三跪九叩、朝贡、赐”等49个。清朝后期的对外关系用语,笔者总共收集到383个。其中,“事件用语”包括“夷、酋、洋、道歉、致电、欧罗巴”等335个,“文书用语”包括“函、照会、国书、咨文”等18个,“对外政策用语”包括“通商、联外交(与外国沟通、互派出使人员,加强交往)”等5个,“机构用语”包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等3个,“仪式用语”包括“跪、朝觐、握手”等22个。——摘编自杜鑫《清朝对外关系用语研究》本题要求以“清朝对外关系用语反映社会变迁”为论题撰写小论文,请完成以下任务:(1)依据论题,拟定两个分论点。(2)从材料中为一个分论点选择“一对”外交关系用语作为论据,简要说明选择理由。(3)写出本小论文的结语。

参考答案1.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审查国民党政府签订的的各项条约和协定,根据不同情况予以承认、废除、修改或重订,即另起炉灶的方针,有利于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A项正确;材料否定的是国民党的外交,与开展同亚非各国友好合作无关,排除B项;当时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等敌对政策,排除C项;结伴不结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时间是1949年至1978年,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中法正式建交是在1964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B项正确;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A项;与苏联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C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2015年提出,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17世纪初,国际法奠基人格劳秀斯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外的商业利益辩护,并发表《论捕获法》,强调自然法原则,主张国际社会保障贸易和航行自由,贸易公司有权参与反对其他商人甚至主权国家的私人战争,表明当时国际法正在逐步形成中,东印度公司等贸易公司参与了殖民掠夺,说法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荷兰完全垄断海上贸易的说法太绝对,早在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已打通了欧亚贸易的新通道,说法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4.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外交由初期的一边倒,发展到后来的无敌国外交,说明的是前三十年与后四十年的外交理念逐渐变化,①符合题意;受到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瓦解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新中国不断调整外交政策,②符合题意;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即始终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目标服务,③符合题意;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④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5.B【详解】根据材料“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推动会议通过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宣言。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都郑重地写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新中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突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参与国际事务的有力武器,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中实行对等的相互约束和自我约束,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环境。①、③正确,B项正确;此时还未产生不结盟运动,1961年成立不结盟运动,无法得出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②错误,A项含有②,排除A项;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访问印度和缅甸不属于以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的体现,④错误,C项含有④,排除C项;④错误,D项含有④,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材料“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可知,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说明此时的教权影响了法国走向统一的进程,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宗教改革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无法判定欧洲中世纪王权高于教权,排除C项;法王派人袭击教廷,囚禁教皇,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无法说明法国的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排除D项。故选B项。7.特点:规模大,涉及的地域广;与山地等自然条件结合;重点地区构成纵深多道的防御体系;集通讯预警、驻兵防御、屯田贸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积极影响:长城防御北方少数民族骑兵进攻,有利于中原政权的稳定,保护中原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长城一线的互市,有助于中原与少数民族的物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稳定北部边疆的和平局面;长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可以直观地看到,明长城规模大,基本涉及整个明朝北方边防;结合材料二可知,明长城功能多,集通讯预警、驻兵防御、屯田贸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根据材料三“控制山谷,扼守高地”可知,明长城与山地等自然条件结合;根据材料三“立烽堠,实兵马”可知,明长城重点地区构成纵深多道的防御体系。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的出现是中国古代中原政权应对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一种常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相对消极被动,但是客观上防御北方少数民族骑兵进攻,有利于中原政权的稳定,保护中原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长城边境很多朝代发展边境贸易,这样做不仅可以有助于中原与少数民族的物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还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稳定北部边疆的和平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8.(1)参考答案示例:分论点:清朝对外关系用语反映观念变化;清朝对外关系用语反映制度变化。(2)参考答案示例:“清朝对外关系用语反映观念变化”。论据:“诏敕”“照会”。说明:清朝前期,由于闭关锁国,对西方事物不了解,怀有天朝上国观念,用“诏敕”体现君临天下,含有不平等之意;清朝后期,国门被打开,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外交采用“照会”,含有平等之意。二者反映了清朝前后期观念的变化。“清朝对外关系用语反映制度变化”。论据:“理藩院”“礼部”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说明:清朝前期,中国没有与外国打交道的正式外交机构,管理少数民族事物的理藩院和礼部分别兼理外交事务;清朝后期,国门洞开,列强纷至沓来,清政府被迫先后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专门负责外交事务,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传统向近代演变。(3)参考答案示例:结语:清朝前期,中国处于古代社会,观念、制度具有传统特点;清朝后期,国门被打开,在列强的压迫和西方事物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制度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关系用语所反映的观念、制度变化正是清朝前后期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反映。【详解】通过对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用语进行描述,可以看出清朝此时对自身没有清醒的认识,妄自尊大;通过观察清朝后期对外关系用语,可看出此时清朝则处在“过渡”时期;通过对清朝前后期对外关系用语比较,清朝后期对外关系用语数量增多,尤其是平等用语数量增加,比重扩大,前期的平等用语在后期使用范围扩大,新的对外关系词语也在增加。除此以外,对外部世界的求知欲,对外通商的观念等方面,后期也发生很大改变。围绕着这些变化,按照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