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_第1页
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_第2页
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_第3页
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_第4页
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PAGEPAGE5目录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原则 21.3编制依据 31.3.1法律依据 31.3.2部委规章 31.3.3规程、规范 41.3.4相关基础资料 41.4目标 41.5服务年限 51.6计量单位 52项目概况 62.1项目简介 62.1.1项目名称、地点、性质、规模 62.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2.1.3地理位置 6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92.2.1自然环境概况 92.2.2社会经济状况 12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12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132.4.1矿产资源概况 132.4.2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192.4.3防治水方案 202.4.4矿床开采 21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243.1已破坏土地现状 243.2拟破坏土地预测 243.2.1土地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243.2.2拟挖损、压占破坏土地预测 25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73.3.1景观的影响 273.3.2植被的影响 273.3.3野生动物的影响 273.3.4地下水的影响 283.3.5土壤及其环境的影响 283.3.6空气的影响 283.3.7噪声的影响 283.4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283.4.1土地利用现状与复垦潜力分析 283.4.2复垦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293.4.3复垦区范围面积的确定 323.4.4方案服务期内破坏土地和复垦土地预测分析 333.5复垦标准 334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344.1预防控制措施 344.1.1预防控制原则 344.1.2预防控制措施 344.2工程技术措施 354.2.1露采区工程技术措施 354.2.2表土存放区工程技术措施 354.2.3排土场工程技术措施 354.2.4尾矿库工程技术措施 354.2.5施工便道工程技术措施 354.3生物化学措施 364.3.1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364.3.2矿区植被恢复 36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375.1工程设计 375.1.1设计原则 375.1.2土地复垦工程设计 385.2工程量测算 445.2.1工程量测算依据 445.2.2土地复垦工程量 446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概)算测算 466.1编制依据 466.2费用构成与费用计算标准 466.2.1工程施工费 466.2.2设备费 486.2.3其他费用 486.2.4不可预见费 496.3投资结构 496.4动态投资 507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527.1经济效益分析 527.2生态效益分析 527.3社会效益分析 528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539保障措施 559.1组织领导措施 559.2技术保证措施 559.3管理措施 559.4资金来源 569.5项目评估验收 569.6公众参与情况 569.6.1目的 569.6.2公众参与调查工作程序 569.6.3公众参与的原则 579.6.4调查对象及内容 579.6.5调查结果统计 599.6.6公众意见及建议 60附表:××××××××××××××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估算表附图:1、标准分幅现状图2、××××××××××××××铁矿矿产资源赋存分布图3、××××××××××××××铁矿土地利用现状图4、××××××××××××××铁矿土地破坏预测图5、××××××××××××××铁矿土地复垦规划图PAGE751总则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都是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利用好土地资源,这就是要求既要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又要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长期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矿产资源开发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但也留下了大量废弃地,未得到及时复垦利用。随着各地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矿废弃地的数量依然持续增加,导致土地复垦“旧账未还、新账又欠”,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人地矛盾,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的要求,×××多年来在抓好生产建设的同时,狠抓了矿山的土地复垦工作,寻求有效的科学的复垦工艺,缩短了复垦周期,充分利用复垦农用地,使矿山的复垦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巨大效益。1.1编制目的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大量地下自然资源被开采出来。矿产资源的开采在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提供足够资源的同时,其开采工程活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土地问题,较突出的是地面的挖损和压占等,为了使被破坏的土地得以恢复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地复垦措施,而采取何种土地复垦措施、何时进行复垦需要一个科学的安排。土地复垦方案报告的编制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铁矿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编制××××××××××××××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有利于明确业主在获得开发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占用土地进行复垦的义务。为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规定》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着“谁破坏、谁复垦”的基本原则,根据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文件和《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文件要求,并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采取适当的土地复垦措施,尽量控制或减少对土地资源不必要的破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把土地复垦指标纳入到生产建设中去,采取必要的土地复垦措施加强对土地的保护,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和有利于保护土地的角度,根据当地的土地利用状况、生产建设占地情况和自然环境条件,对矿区的土地复垦进行规划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复垦工程措施与实施方案,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提供管理的依据。(2)编制××××××××××××××铁矿土地复垦方案,对采矿造成的土地破坏和影响情况进行初步预计,并根据不同阶段采矿对土地的破坏情况制定不同的复垦措施或采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不同阶段的土地复垦范围和任务,可以保障破坏土地的及时复垦和恢复。土地复垦规划是项目建设前期可研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费用均应计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的投资中并足额预算。(3)编制××××××××××××××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有利于指导各阶段的复垦规划设计工作和分阶段施工工作。土地复垦方案将对采矿可能造成的土地破坏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土地复垦技术措施和处理措施,方案完成后将对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指导性作用。1.2编制原则××××××××××××××铁矿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实际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减少建矿数量,扩大生产规模,改造开采工艺,完善生产环节,合理集中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资源回收率,保障安全生产为指导思想,结合×××矿区铁矿复垦特征和具体实际,遵循以下原则:⑴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开采工艺设计与复垦设计与恢复生态设计相统一的原则,对矿区范围内的破坏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在矿区进行建设时将恢复生态纳入到矿区开发规划中。把土地复垦放在整个生态环境之中,在矿区服务年限内有计划地逐片实施,做到采挖一片,复垦一片,治理一片,收益一片,使矿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矿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⑵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结合矿区总体布置以及矿山开采的进度,对矿区的土地复垦进行统一的规划,统筹安排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合理设计复垦方案。把矿区土地复垦指标纳入项目生产计划,对矿区进行土地复垦,恢复与重建土地生态环境,是矿区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并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复垦经费逐步纳入到企业成本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⑶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根据该矿的服务年限,所处地理位置及土地利用现状,寻求有效的科学的复垦工艺,缩短复垦周期,充分利用复垦耕地,并坚持因地制宜和农用地优先的原则,使矿区的复垦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进一步推进企业和矿区的可持续发展。1.3编制依据1.3.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规定》,1988.11;(3)《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7.19;(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7.8.2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8;(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8.29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估法》,2002。1.3.2部委规章(1)《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2006.9.30;(2)《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2007.4.6;(3)《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6号);(4)《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5)《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SL204—98)。1.3.3规程、规范(1)《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7;(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1.3.4相关基础资料(1)《××××××××××××××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包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铁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3)《×××蒙源矿业有限公司×××矿区铁矿采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利工作队;(4)《×××××××××矿区12×104吨/年铁矿采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勘测定界技术资料》×××。1.4目标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特别是《土地管理法》中第四十二条的精神,因挖损、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铁矿土地复垦面积为42.63公顷,通过采取土地平整、覆土、种植防护林、恢复植被等工程及生物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恢复利用,使土地复垦率达到100%,使该铁矿建设对土地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使项目区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5服务年限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全区保有资源储量为181.19万吨(南矿段100.20万吨,北矿段80.99万吨),平均品位TFe28.79%。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为69.93万吨(南区53.76万吨,北区16.17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111.26万吨(南区46.44万吨,北区64.82万吨)。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区设计生产能力12万吨/年,矿区生产年限约为14年,即从2009年—2023年。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确定本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为从2009年—2010年,对要破坏的地区进行表土剥离,在生产过程中,要边开采边复垦已开采完的采坑,待矿山开采结束后,从2023-2026年,对排土场、尾矿库、运输道路进行复垦。1.6计量单位面积:公顷;平方公里;长度:米;公里;体积:立方米;产量:吨;万吨;千瓦;单价:万元/公顷;元/吨;金额:万元(人民币)。2项目概况2.1项目简介2.1.1项目名称、地点、性质、规模项目名称:××××××××××××××铁矿土地复垦方案建设地点:××××××隶属关系:隶属××××××企业性质:私营独资企业矿种:铁矿生产规模和能力:12万吨/年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矿区面积:182.00公顷2.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另外市场的发展变化,一些开采技术条件差或低品位矿山,都成了市场的抢手货,相继建成投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占有距包钢较近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此开发建设的外部条件较好。同时矿业开发对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安置剩余劳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加快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方面的外部环境也是十分优越的。2.1.3地理位置表2.2.1.1点号XY14584300.0019411000.0024584300.0019412400.0034583000.0019412400.0044583000.0019411000.00标高1612米-1315米矿区面积182.00公顷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2.2.1自然环境概况2.2.1.1地形地貌图2.2.1-1图2.2.1-1矿区丘陵地貌图2.2.1-2矿区丘陵地貌2.2.1.2气侯特点2.2.1.3土壤植被2.2.1.4地质概况2.2.1.5工程地质2.2.1.6水文地质2.2.1.7环境地质2.2.1.8地质灾害2.2.2社会经济状况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表表2.3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面积(公顷)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农用地11耕地114旱地51.5428%小计51.5428%14牧草地141天然草地129.6671%小计129.6671%15其他农用地153农村道路0.801%小计0.801%合计182.00100%总计182.00100%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2.4.1矿产资源概况2.4.1.1矿区地质概况2.4.1.2矿床地质特征2.4.1.3矿石质量特征2.4.1.4矿产资源储量合教铁矿西矿区资源储量计算结果表表2.4.1矿段矿体编号矿石类型赋矿标高(米)资源储量类型(编码)矿石量(万t)平均品位TFe(%)北矿段N1需选铁矿石1497~1605(122b)12.4227.38(333)13.64∑26.0627.38N21433~1612(122b)3.7529.03(333)2.60∑6.3529.03N31554~1600(333)4.6533.44N41553~1601(333)1.6032.80N81550~1599(333)1.8439.00N91549~1599(333)0.0926.65N101485~1594(333)9.6825.46N131500~1595(333)5.1730.87N141466~1595(333)0.8732.37N151448~1596(333)0.8031.30N161422~1596(333)1.4026.06N171526~1598(333)9.5031.08N181500~1560(333)1.7624.75N201394~1560(333)5.4227.78N211425~1335(333)3.0824.53N221315~1414(333)2.0631.52N231542~1595(333)0.1330.39N241560~1600(333)0.5325.64合计1315~1612(122b)16.1728.20(333)64.8229.44查明矿产资源80.9928.91南矿段S11498~1593(333)1.9835.43S21536~1595(333)1.0631.20S31391~1595(122b)47.4628.55(333)23.53∑70.9928.55S41542~1592(333)0.4725.51S51542~1592(333)0.2431.34S61543~1592(333)0.3024.90S71509~1593(122b)6.3027.72(333)11.62∑17.9227.72S81340~1434(333)6.7229.12S8-21356~1439(333)0.5228.50合计1340~1595(122b)53.7628.14(333)46.4429.43查明矿产资源100.2028.60全区合计1315~1612(122b)69.9328.17(333)111.2629.44总计181.1928.792.4.2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2.4.2.1矿山生产能力验证2.4.2.4.2.4.2.4.2.4.3防治水方案2.4.4矿床开采2.4.4.1露天采场境界8立方米/立方米2.4.4.2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要素2.4.4.3露天开采境界圈定结果各采场分布范围及圈入矿体情况表2.4.4-1项目南采区北采区南1号南2号北1号北2号北3号分布范围5线左右6-7线1-11线4线北4线南主要矿体S1S3、S7N1、N3、N4、N8N10N13露天境界特征表表2.4.4-2项目名称单位特征值北1号北2号北3号南1号南2号采场标高最高米16051598160015981596露天底米15501560155015701520/1550采场高度米5538502876地表尺寸长米415164148275576宽米116929450136露天底部尺寸长米1218771244218/121宽米1010101020/10最终边坡角上盘度5540445553/49下盘度5545455252/46端帮度5340485552/41运输道路宽度米88888最小转弯半径米1010101010开采台阶高度米1010101010最终台阶高度米2020202020最终阶段坡面角度6565656565境界内矿石量万吨32.575.535.883.4071.86境界内岩石量万吨126.8421.5826.5613.50267.19境界内矿岩总量万吨159.4127.1132.4416.90339.05平均剥采比3.893.904.523.973.722.4.4.4采剥方法2.4.4.5运输道路的布置2.4.4.6开采工艺2.4.4.7矿山现有主要采矿设备2.4.4.8矿石损失与贫化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3.1已破坏土地现状由于×××矿区铁矿属于新建工程,未进行开采,因此该矿区不存在已破坏土地。3.2拟破坏土地预测在××××××××××××××铁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大量矿石的开挖及弃渣弃石的堆放、矿石存放等人为活动会破坏、扰动和影响项目区地貌、地表结构,降低地面植被覆盖度,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土地破坏。该方案土地破坏主要预测项目建设引起的土地破坏区域,如露采区、排土场及尾矿库等。3.2.1土地破坏由于开采工艺的不同,从而导致土地破坏的形式也不同,对于铁矿开采而言,由于本矿山露天开采,矿山开采不占用耕地,但岩土剥离量较大,根据其开采工艺可确定土地破坏类型为挖损、压占。⑴挖损主要指露天矿的剥离、采掘,破坏了土壤结构,彻底改变了土壤养分的初始条件,更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回填措施,将会形成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的深坑,并且影响矿坑周边牧草的正常生长,加快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速度。铁矿开采造成土石混堆,地表土壤被污染,复垦种植难度较大,自然植物难以生长,由此引发了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牧草减产等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⑵压占指弃石弃渣区等压占土地。由于固体废弃物数量较大,种类繁多,物理化学性质复杂,回收率较低,从而对矿区造成严重的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露天矿的开发建设不可避免地将破坏、扰动原地形地貌和植被。露天矿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而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资源产生的剥离排土量更是十分巨大的。⑶减少土地破坏的对策1、铁矿占地要根据其储量范围及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并根据新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原有的铁矿储量进行认真套改,重新划定可采范围,多余占地尽早还草。对可采范围内的土地按可采计划和可采程序分期分批征用,避免土地的无效占用和破坏。2、合理规划,严禁企业在可能造成土地重大破坏的地段开采,严禁越层越界滥采乱挖,采肥弃瘦,采易弃难的不合理现象。3、对已经破坏的土地,可从生态环境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考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复垦。3.2.2拟挖损、压占破坏土地预测3.2.2.1拟挖损土地复垦所涉及拟挖损、压占土地破坏区域有露采区、表土存放区、排土场、尾矿库、施工便道。其挖损、压占土地破坏面积见表3.2.2-1。拟挖损、压占土地破坏面积表3.2.2-1破坏区域破坏面积(公顷)破坏类型露采区北1号采区6.14挖损北2号采区2.21北3号采区2.57南1号采区1.99南2号采区6.61表土存放区1号表土存放区1.45压占2号表土存放区0.81排土场北排土场11.99压占南排土场4.29尾矿库2.34压占施工便道2.23压占总计42.633.2.2.2拟挖损(1)破坏程度预测指标通过上述对土地破坏的分析,可知在铁矿开采过程中对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矿产开采的开采工艺、开挖深度、破坏区工程地质状况、环境污染等确定土地破坏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借鉴《山西省工矿企业土地破坏状况调查技术规范》(试行)和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把××××××××××××××铁矿工程土地破坏程度预测等级数确定为3级标准,分别定为一级(轻度破坏)、二级(中度破坏)、三级(重度破坏)。各评价因素根据类似工程的土地破坏因素调查情况,参考各学科的经验数据划分的因素等级标准。破坏程度预测标准见表3.2.2-2和表3.2.2-评价因素评价因子权重评价等级轻度破坏中度破坏重度破坏地表变形挖掘深度0.24<20米20-50米>50米挖掘面积0.03<1000平方米1000-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挖掘边坡度0.19<25°<25°-50°>35°土体剖面挖损土层厚度0.08<20厘米20-50厘米>50厘米水文变化积水状况0.22无积水季节性积水长期积水占评价因素评价因子权重评价等级轻度破坏中度破坏重度破坏地表变形压占面积0.03<1000平方米1000-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排土高度0.13<20米20-50米>50米边坡坡度0.13<25°25°-35°>35°占压物性状砾石含量增加0.10<10%10-30%>30%有机质含量下降0.06<15%15-65%>65%有毒元素污染0.19<X+2s[X+2s,X+4s]>X+4sPH值0.136.5-7.54-6.5,7.5-8.5<4,>8.5稳定性稳定性0.23稳定较稳定不稳定(2)预测结果××××××××××××××铁矿通中过挖损、压占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面积为42.63公顷。土地破坏程度具体见表3.2.2-4。拟挖损、压占土地破坏程度破坏区域破坏面积(公顷)破坏类型破坏程度露采区北1号采区6.14挖损重度破坏北2号采区2.21北3号采区2.57南1号采区1.99南2号采区6.61表土存放区1号表土存放区1.45压占轻度破坏2号表土存放区0.81排土场北排土场11.99压占重度破坏南排土场4.29尾矿库2.34压占重度破坏施工便道2.23压占中度破坏总计42.63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3.1××××××××××××××铁矿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在生产建设时期,开采过程当中的开采矿石、取土、铲除地表植被等一系列施工开采活动,会形成大量的裸露边坡、深坑、工程占地等一些劣质景观,破坏了原有景观,造成与周围自然景观不相协调,严重影响了自然景观的美观。另外,开采过程中,运输矿石的车辆在施工区域行驶所形成的道路分割自然生态环境。开采完成后可能造成的地表变形会严重的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影响自然景观价值。3.3.2植被的影响××××××××××××××铁矿工程开采过程的各项土地破坏现象,将使开采范围内部分地区地表的完整性与平整性发生变化,进而对地表植被造成影响和破坏。开采完成后要对植被破坏区进行复垦。3.3.3野生动物的影响施工人员的活动和机械噪声、施工期施工区域内自然植被的破坏等将会使施工区及周围一定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活动和栖息产生一定影响,引起野生动物局部的迁移,使其群落组成和数量发生一定变化。然而,由于矿区野生动物种类较少,且多为一些常见种类,所以不会造成较大影响。3.3.4地下水的影响由于该矿属于低硫、低磷铁矿,且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岩石含水性不大,缺乏产生酸性水的条件,因此,项目对区域地下水水质不会造成污染。3.3.5土壤及其环境的影响露天矿开挖、施工地带平整、道路开通、生产服务设施等开采工程,会造成施工区域内地表植被的破坏,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的侵蚀状况,新增一定量的土壤侵蚀,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石、弃渣等,也将新增一定量的水土流失。各种施工活动会对实施区域内的土壤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土壤的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减少,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施工中机械碾压、人员践踏等,会造成土壤板结。土体翻出堆放、回填过程会造成土壤松散,导致土壤养分损失。各种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与油污、丢弃的废物、施工机具的污水等,也将对土壤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3.3.6空气的影响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如凿岩机、装运矿石作业时,车辆运输道路区域等均产生粉尘,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要组织好矿山通风除尘工作,使工作面粉尘浓度达到工业企业卫生标准。凿岩工作业时应佩戴防尘口罩,做好个体防护。3.3.7噪声的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中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以重型卡车、拖拉机为主。对产生噪声的固定设备在选型上尽量选择性能稳定的低噪音设备,对于噪声超标的设备采用橡胶垫、减振器减振等措施,使工人劳动场所的噪声干扰降到最低。3.4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3.4.1土地利用现状与复垦潜力分析(1)项目采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矿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天然草地为主,复垦区占地面积为42.63公顷。(2)项目区土地复垦潜力分析铁矿开采结束后,将挖损、压占地区作为复垦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恢复植被,植被覆盖率增加,增加农用地,有效的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4.2复垦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复垦区的拟破坏土地进行的潜在的适宜性评价,根据破坏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破坏状况,适当对社会经济因素作为背景条件,来评定未来土地复垦治理后对农、林、牧、副、渔及其他利用方向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限制性及限制程度,是一种预测性的土地适宜性评价。⑴评价原则①综合性与主导性原则矿区土地破坏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的开放系统,土地要素的不同组合及其作用的消长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遭破坏的土地质量不但取决于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如坡度、土壤质地等),同时还受到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制约。评价过程中,在综合分析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识别主导因素,客观的反映破坏土地的适应性。②稳定性原则矿区破坏土地是一个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体,一方面组成破坏土地的要素及质量在不断的变化。另一方面,其特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评价过程中尽量选择那些性质相对稳定且能反映土地质量的因子。以保证评价结果在较长时间内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③实用性原则为使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增强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方法是尽量采用简单、实用的原则进行。④最佳效益原则确定复垦利用方向应以最小投入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原则,兼顾区域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发挥土地复垦的整体效益。⑤动态性和持续性发展的原则项目区土地破坏是一个动态过程,复垦土地的适宜性应随破坏过程而变化,具有动态性。从土地利用的过程看,土地复垦必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应保证所选用土地的利用方向具有持续生产能力,防止掠夺式利用农业资源二次污染问题。⑵评价方法有关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目前主要有专家评价法、经济判断指数法、极限条件法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几种。结合矿区地表土地破坏特征以及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特点,本复垦方案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极限条件法进行,即按土地类型基本要求,对比采矿破坏土地的特征,并结合附近矿区土地复垦经验和科学经济的复垦措施,将需复垦的土地分为适宜和不适宜两类,其中适宜类为破坏前已利用的土地(包括宜林地、宜草地,各种宜利用土地适宜性按破坏程度和可垦性进行分级评价),不适宜为破坏前未利用土地或受到破坏严重、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不宜复垦的土地。⑶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根据矿区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结合矿区土地破坏特点、土地类型等有关指标,参阅有关矿区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复垦经验,本方案土地适宜性评价限制因子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指标:矿区土地破坏类型和破坏程度、土地破坏前的利用状况、破坏土地复垦的客观条件。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见图3.4.2-1。适宜性评价限制因素分级标准见表3.4.2-2。宜耕型适宜性评价分类系统宜耕型适宜性评价分类系统宜草型按破坏程度

和可垦性进行分级宜林型永久不适宜类暂不适宜类不适宜类适宜类宜草型按破坏程度

和可垦性进行分级宜林型永久不适宜类暂不适宜类不适宜类适宜类图3.4.2-1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图适宜性评价限制因素分级标准表3.4.2-2适宜性评价限制因素分级适宜性序号限制因素分级宜耕宜林宜草1坡度<2度1112~6度2116~15度31115~25度422>25度4432破坏程度轻度111中度222重度3333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严重441较大331轻微221说明:1代表适宜,2代表基本适宜,3代表临界适宜,4代表不适宜参评单元的土地质量状况结果表3.4.2-3适宜性评价限制因素露采区表土存放区排土场尾矿库施工便道1坡度15~25度2~6度15~25度15~25度15~25度2破坏程度重度轻度重度重度中度3地下水环境环境影响程度轻微轻微轻微轻微轻微⑷评价单元划分原则按土地破坏范围、影响程度,综合考虑复垦土地破坏前的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块单元特征尽量一致原则进行。①地块面积应尽可能大,地块数目应尽量少;②每一地块倾斜方向和坡度基本一致;破坏形式及破坏程度一致;③平坦地区的平面形状应以矩形为主,丘陵山地的地块应沿地形等高线方向延伸成弧形条带状,条带长度一般不小于100米④以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地块为准。⑸评价结果由于本方案在土地破坏程度分级中已考虑了自然坡度对土地破坏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时主要考虑土地破坏程度、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根据上述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单元划分以及主导适宜性等,对矿区破坏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见表3.4.2-3。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表3.4.2-3破坏区域原利用类型破坏程度面积(公顷)适宜性重度中度轻度宜耕宜林宜草露采区天然草地√————19.52不宜适宜适宜表土存放区天然草地————√2.26排土场天然草地√————16.28尾矿库天然草地√————2.34施工便道天然草地——√——2.23根据上述确定的指标分析,经过现场调查综合考虑复垦区土地破坏程度、地表、地下水环境等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复垦区土地主要适宜林地和草地。因此复垦区适宜作为林业和牧业用地使用。3.4.3复垦区范围面积的确定根据矿区开采、施工工艺过程及建设过程破坏土地的分析,确定复垦区面积为42.63公顷。其中包括露采区、表土存放区、排土场、尾矿库、施工便道。其占地面积分别为露采区19.52公顷,表土存放区2.26公顷,排土场16.28公顷,尾矿库2.34公顷,施工便道2.23公顷。本方案复垦区总面积为42.63顷;计算过程见表3.4复垦区面积计算表表3.4.3破坏区域复垦面积(公顷)露采区北1号采区6.14北2号采区2.21北3号采区2.57南1号采区1.99南2号采区6.61表土存放区1号表土存放区1.452号表土存放区0.81排土场北排土场11.99南排土场4.29尾矿库2.34施工便道2.23总计42.633.4.4方案服务期内破坏土地和复垦土地预测分析×××矿区铁矿已破坏土地面积42.63公顷,方案服务期内预测破坏土地面积42.63公顷,能够复垦的土地面积为42.63公顷,复垦率达到100%,具体占地情况见表3.4方案服务期内复垦面积情况统计表表3.复垦内容复垦面积(公顷)土地利用类型露采区北1号采区6.14天然草地北2号采区2.21北3号采区2.57南1号采区1.99南2号采区6.61表土存放区1号表土存放区1.45天然草地2号表土存放区0.81排土场北排土场11.99天然草地南排土场4.29尾矿库2.34天然草地施工便道2.23天然草地总计42.633.5复垦标准(1)林业用地标准①复垦后林业用地地形可有适当坡度。需铺表土层,对种植树木,表土一般不小于0.3米,树穴处局部深挖铺土l米左右,客土栽植。②苗木规格选择当地的优良品种,要求根系发达,耐旱、耐寒。一般要求为1年生的实生壮苗,无病虫害。③土层下填充材料不能含有害元素,如含有害元素,则需要铺设隔离层,其厚度不小于0.4(2)牧业用地标准复垦后牧业用地的表土层厚度不小于0.20米,其中腐殖土厚度不小于0.2~0.3米,土层质量密度不大于1.5克/平方厘米,黏土与砂的颗粒组成为1:3或1:2;孔隙度不小于40%~45%;PH值为6~8。植被覆盖度应达到70%以上,地上鲜草产量达到4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4.1预防控制措施4.1.1预防控制原则(1)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开采与土地复垦同步进行的原则将土地复垦方案纳入生产建设计划,土地复垦要与铁矿开采同时进行,使矿山开采对当地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2)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从源头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尽量减少对土地不必要的破坏。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节约用地的原则,使土地资源破坏面积和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限度。(3)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土地复垦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的用途,宜草则草,宜林则林,使复垦后的土地得到合理利用。4.1.2预防控制措施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有“粉尘、噪声、废渣”等,应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有组织的进行治理,以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治理措施如下:(1)粉尘治理措施矿区所使用的设备,如凿岩机、装运矿石等作业时均产生粉尘。所以要组织好矿山通风除尘工作,使工作面粉尘浓度达到工业企业卫生标准。凿岩工作业时采取湿式凿岩、爆堆喷雾洒水等措施,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做好个体防护。(2)噪声治理措施噪声主要来自凿岩机、空压机、汽车等。对产生噪声的固定设备在选型上尽量选择性能稳定的低噪音设备,对于噪声较大,噪声超标的设备采用橡胶垫、减振器减振等措施,并尽可能设置独立厂房,且设值班室与设备隔开,使工人劳动场所的噪声干扰降到最低。(3)废渣处理措施废渣主要来自采矿排出的废石。废石运到弃石弃渣场内集中堆放,废石块度大,堆置范围小,不构成沙尘源。设计在其服务年限终了时,进行覆土植被,改善自然环境。(4)环境管理及监测为保护环境,矿山设有专职环境监护人员,购置环境保护监测仪器,以加强对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工作,确保环保达标。4.2工程技术措施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措施即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造地、整地的过程,同时在造地、整地过程中通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土地流失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再造地地貌的稳定性,为生态重建创造有利的条件。4.2.1露采区工程技术措施××××××××××××××铁矿露采区占地面积为19.52公顷。该区域植被破坏严重,因此开采结束后露采区进行回填、覆土、整地,最后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牧草。4.2.2表土存放区工程技术措施×××矿区铁矿开采时露采区、尾矿库、排土场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存放在表土存放区,要做好临时防护措施,待生产结束后要对表土进行回填覆土,回填覆土后要对表土存放区地面平整,整平后恢复植被。4.2.3排土场工程技术措施待开采结束后,将排土场内土层回填到采坑内,在排土场区域内撒播草籽,恢复植被。4.2.4尾矿库工程技术措施尾矿库占地面积2.34公顷,生产前对其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堆放在表土存放区,待生产结束后对其进行土地平整恢复植被。4.2.5施工便道工程技术措施施工便道占地面积为2.23公顷,车辆行驶会对植被造成破坏,待生产结束后,要整平、撒播草籽,恢复植被。4.3生物化学措施生物复垦的基本原则是通过生物改良措施,改善土壤环境,培肥地力。利用生物措施恢复土壤有机肥力及生物生产能力的技术措施,包括利用微生物活化剂或微生物与有机物的混合剂,对复垦后的贫瘠土地进行熟化,以恢复和增加土地的肥力和活性,以便用于农业生产。4.3.1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矿区土壤系统生态恢复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层,以迎合绿色植物恢复的需要,它是矿区生态恢复的重要环节,是地表植被恢复的第一步。矿区的表土常常会流失或遭到破坏。特别本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条件较差,因此在进行矿区的地貌恢复之后要利用一些简单的基本工程技术对土壤进行处理。对于矿区内污水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污泥,采取堆肥发酵的方式,作为土壤改良和培肥的有机肥料。同时,种植牧草来固定矿区土壤,可控制风和水蚀,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4.3.2矿区植被恢复通过分析项目区的气象灾害因子等影响生态重建的因素,此复垦工程中的抚育重点是苗木防冻,其防治措施主要是在适合季节种植,争取在入冬之前培育为壮苗,针对部分防冻能力较弱的苗木通过采取以下方式,使其安全越冬,针对小灌木丛,对苗木进行轻度修剪;清除杂草,浅翻土地,给苗木根基部培土墩,浇透防冻水。对于复垦前几年的植被要采用围栏,防止牲畜的践踏、啃食。灌木复垦在3~5年后要采取平茬或间伐。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5.1工程设计5.1.1设计原则(1)以生态效益为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矿区所处地带为生态环境脆弱区,因此对于该区大部分土地破坏区域要采取必要的生物工程防护措施,使其恢复为草地和林地。在局部地段,为了加快恢复速度,减少对周边地区的扬尘污染,要布设围栏进行防护,并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灌木为主的防护林作为缓冲带,增加植被恢复速度。对于草种与树种选择,主要考虑其生态适宜性,综合考虑当地牧业发展的要求。(2)以生态演替原理为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合理地选择树种,优化配置复垦土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遵循自然界群落演替规律并进行人为干扰,进行矿区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调制群落演替、加速群落演替时间、改变演替方向,从而加快矿区土地复垦。(3)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土地复垦工程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土地复垦的近期效益,如保证生态恢复效果的快速显现,尽可能较少重塑地貌地表裸露时间,从而防止退化;另一方面,要结合矿区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复垦设计中综合考虑土地的最终利用方向,根据矿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实现矿区的长远利益。(4)遵循生态补偿的原则矿区生态资源会因为项目开采和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耗,而这种生态资源都属于再生期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资源,它们除自身具有经济服务功能及存在市场价值外,还具有生态和社会效益,因而最终目的为了实现生态资源损失的补偿。(5)遵循生态恢复的原则采矿工程影响最大的区域是占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改变影响了原有自然体系的功能,因此应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使其恢复原有生态功能或使这种功能的损失降到最低。(6)人类需求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原则项目建设和运行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满足需求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与生态完整性的维护发生矛盾,生态保护措施就在于尽力减缓这种矛盾,在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开发利用资源,为社会经济的进步服务。5.1.2土地复垦工程设计根据土地破坏情况确定复垦工程设计的范围与类型,以及复垦主体工程设计,复垦配套工程设计等。其中主要包括露采区复垦工程设计、表土存放区复垦的工程设计、排土场复垦的工程设计、尾矿库复垦工程设计和施工便道复垦的工程设计。5.1.2.1露采区复垦的工程设计1、露采区表土剥离工程露采区地表熟土是露采区复垦时的覆土土源,也是复垦种植植被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露天开采时,针对不同的开采时段,应对露采区地表熟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为0.35米。将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在表土存放区,并布设临时挡土围栏进行防护,待土地复垦时利用。表土剥离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如下:V表=S×h其中:S—剥离面积;h—为开挖表土平均厚度(取0.35米)。路采区表土剥离工程量结果表表5.1.2-1位置总面积(公顷)剥离深度(米)表土剥离量(万立方米)土方总计(100立方米)北采区1号采区6.140.352.15215.002号采区2.210.350.7777.003号采区2.570.350.9090.00南采区1号采区1.990.350.7070.002号采区6.610.352.31231.00合计19.526.83683.00由以上计算可知,××××××××××××××铁矿工程露采区表土剥离总量为6.83万立方米。2、露采区覆土工程设计待开采结束后,对露采区进行覆土。表土来源是开采破坏之前剥离出的表土。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完全可以满足覆土要求。计算结果详见表5.1.2-2露采区覆土工程量结果表。露采区覆土工程量结果表表5.1.2-2位置总面积(公顷)覆土深度(米)覆土量(万立方米)土方总计(100立方米)北采区1号采区6.140.301.84184.002号采区2.210.300.6666.003号采区2.570.300.7777.00南采区1号采区1.990.300.6060.002号采区6.610.301.98198.00合计19.525.86586.003、露采区平台植草工程设计根据矿区自然地理情况,露采区内选择种植耐旱的针茅,采用撒播的方法进行种植。种植前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杂物,然后按7500千克/公顷设计露采区平台种植针茅,针茅种植设计技术指标如表5.1.2-3露采区平台针茅种植设计技术指标表5.1.位置草种类别种子级别播种深度(厘米)播种量(千克/公顷)种草面积(公顷)需籽种量(千克)北采区1号采区针茅一级种2-3604.62277.202号采区针茅一级种2-3601.6196.603号采区针茅一级种2-3601.91114.60南采区1号采区针茅一级种2-3601.4385.802号采区针茅一级种2-3604.84290.40合计14.41864.604、露采区造林工程设计露采区边坡设计栽植防护林带,可以有效的保持水源涵养及防风固沙,林带树种选择沙棘,造林密度为行距2米,株距2米。防护林造林技术指标如表5.1.2-4露采区边坡造林技术指标表表5.1.2-树种区域株距(米)行距(米)需苗量株/公顷种植面积(公顷)总需苗量(株)沙棘北1号采区2225001.523800北2号采区2225000.601500北3号采区2225000.661650南1号采区2225000.561400南2号采区2225001.774425合计5.11127755.1.2.2表土存放区复垦的工程设计表土存放区占地面积为2.26公顷,对植被造成了破坏,开采结束后,要对表土存放区种植牧草。植草指标见表5.1.2-5。表土存放区针茅种植设计技术指标表5.1位置草种类别种子级别播种深度(厘米)播种量(千克/公顷)种草面积(公顷)需籽种量(千克)1号表土存放区针茅一级种2—3601.4587.002号表土存放区针茅一级种2—4600.8148.60总计2.26135.605.1.2.3排土场复垦的工程设计本方案排土场工程设计主要涉及排土场表土剥离、覆土、林草植被工程设计。根据该矿区的开采工艺及开采程序,本设计对排土场的各项工程进行测算。1、排土场表土剥离工程排土场地表熟土是排土场复垦时的覆土土源,也是复垦种植植被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采前,应对排土场地表熟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为0.35米。将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在表土存放区,并布设临时挡土围栏进行防护,待土地复垦时利用。表土剥离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如下:V表=S×h其中:S—剥离面积;h—为开挖表土平均厚度(取0.35米)。排土场表土剥离工程量结果表表5.1.2-6位置总面积(公顷)剥离深度(米)表土剥离量(万立方米)土方总计(100立方米)北排土场11.990.354.20420.00南排土场4.290.351.50150.00合计16.285.70570.00由以上计算可知,××××××××××××××铁矿工程排土场表土剥离总量为5.70万立方米。2、排土场覆土工程设计待开采结束后,对排土场进行覆土。表土来源是开采破坏之前剥离出的表土。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完全可以满足覆土要求。计算结果详见表5.1.2-7排土场覆土工程量结果表。排土场覆土工程量结果表表5.1.2-7位置总面积(公顷)覆土深度(米)覆土量(万立方米)土方总计(100立方米)北排土场11.990.303.60360.00南排土场4.290.301.29129.00合计16.284.89489.003、排土场平台植草工程设计根据矿区自然地理情况,排土场内选择种植耐旱的针茅,采用撒播的方法进行种植。种植前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杂物,然后按7500千克/公顷设计在排土场平台种植针茅,针茅种植设计技术指标如表5.1.2-8排土场针茅种植设计技术指标表5.1位置草种类别种子级别播种深度(厘米)播种量(千克/公顷)种草面积(公顷)需籽种量(千克)北排土场针茅一级种2—36010.58634.80南排土场针茅一级种2—4603.49209.40总计14.07844.204、排土场边坡造林工程设计排土场边坡设计栽植防护林带,可以有效的保持水源涵养及防风固沙,林带树种选择沙棘,造林密度为行距2米,株距2米。防护林造林技术指标如表5.1.2-9排土场边坡造林技术指标表表5.1.2树种区域株距(米)行距(米)需苗量株/公顷种植面积(公顷)总需苗量(株)沙棘北排土场2225001.413525南排土场2225000.802000合计2.2155255.1.2.4尾矿库复垦工程设计1、尾矿库的表土剥离工程设计尾矿库地表熟土是尾矿库复垦时的覆土土源,也是复垦种植植被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采时应对尾矿库地表熟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为0.35米。将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在表土存放区,并布设临时挡土围栏进行防护,待土地复垦时利用。V表=S×h其中:S—剥离面积;h—为开挖表土平均厚度(取0.35米)。尾矿库表土剥离工程量结果表表5.1.2-10位置总面积(公顷)剥离深度(米)表土剥离量(万立方米)土方总计(100立方米)尾矿库2.340.350.8282.00合计2.340.8282.00由以上计算可知,××××××××××××××铁矿工程尾矿库表土剥离总量为0.82万立方米。2、尾矿库的覆土工程设计待开采结束后,对尾矿库进行覆土。表土来源是开采破坏之前剥离出的表土。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完全可以满足覆土要求。计算结果详见表5.1.2-11尾矿库覆土工程量结果表。尾矿库覆土工程量结果表表5.1.2-11位置总面积(公顷)覆土深度(米)覆土量(万立方米)土方总计(100立方米)尾矿库2.340.300.7070.00合计2.340.7070.003、尾矿库植草工程设计根据矿区自然地理情况,尾矿库内选择种植耐旱的针茅,采用撒播的方法进行种植。种植前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杂物,然后按7500千克/公顷设计尾矿库种植针茅面积为2.18公顷,种植针茅130.80千克。针茅种植设计技术指标如表5.1.2-12尾矿库针茅种植设计技术指标表5.1.位置草种类别种子级别播种深度(厘米)播种量(千克/公顷)种草面积(公顷)需籽种量(千克)尾矿库针茅一级种2—3602.18130.804、尾矿库造林工程设计尾矿库设计栽植防护林带,可以有效的保持水源涵养及防风固沙,林带树种选择沙棘,造林密度为行距2米,株距2米。防护林造林技术指标如表5.1.2尾矿库造林技术指标表表5.1.2树种区域株距(米)行距(米)需苗量株/公顷种植面积(公顷)总需苗量(株)沙棘尾矿库2225000.16400合计0.164005.1.2.5施工便道复垦工程设计1、施工便道的覆土工程设计待开采结束后,对施工便道进行覆土。表土来源是开采破坏之前剥离出的表土。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完全可以满足覆土要求。计算结果详见表5.1.2-14施工便道覆土工程量结果表。施工便道覆土工程量结果表表5.1.2-14位置总面积(公顷)覆土深度(米)覆土量(万立方米)土方总计(100立方米)施工便道2.230.300.7070.00合计2.230.7070.002、施工便道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土地平整根据铁矿运输道路区土地破坏方式,对施工便道进行土地平整,使施工便道区立地条件满足植被的种植要求,在土地平整范围内实现土方量的填挖平衡。施工便道区共平整土地2.23公顷。3、施工便道植草工程设计根据矿区自然地理情况,施工便道内选择种植耐旱的针茅,采用撒播的方法进行种植。种植前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杂物,然后按7500千克/公顷设计施工便道种植针茅面积为2.23公顷,种植针茅133.80千克。针茅种植设计技术指标如表5.1.2-15施工便道针茅种植设计技术指标表5.1.位置草种类别种子级别播种深度(厘米)播种量(千克/公顷)种草面积(公顷)需籽种量(千克)施工便道针茅一级种2—3602.23133.805.2工程量测算5.2.1工程量测算依据(1)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2)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条文说明;(3)土地复垦工程设计要求。5.2.2土地复垦工程量土地复垦各项工程量汇总见表5.2.2-1、5.2.2-2。工程量表表5.2.2一露采区复垦工程1表土剥离100立方米683.002表土回填100立方米586.003种植针茅公顷14.414栽植灌木100株127.75二表土存放区复垦工程1种植针茅公顷2.26三排土场复垦工程1表土剥离100立方米570.002表土回填100立方米489.003栽植灌木100株55.254种植针茅公顷14.07四尾矿库复垦工程1表土剥离100立方米82.002表土回填100立方米70.004栽植灌木100株4.005种植针茅公顷2.18五施工便道复垦工程1表土回填100立方米70.002土地平整100平方米223.003种植针茅公顷2.23土地复垦工程量总表表5.2.2序号工程内容计算单位工程量一土石方工程1表土剥离100立方米1335.002表土回填100立方米1335.003推土机推土100平方米223.00二林草植被工程1栽植灌木100株187.002种植针茅公顷35.156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概)算测算6.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规定》;(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5)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6)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建[2005]169号);(7)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6.2费用构成与费用计算标准土地复垦方案费用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它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组成。6.2.1工程施工费工程施工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组成。1、直接费直接费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在工程项目上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由直接工程费、措施费组成。(1)直接工程费直接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组成。人工费=工程量×定额人工费单价材料费=工程量×定额材料费单价施工机械使用费=工程量×定额施工机械使用费单价人工费定额:依据《编规》有关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区为七类工资区,经计算,人工单价分别按甲类工27.00元/工日、乙类工16.27元/工日计取。材料费定额:材料消耗量依据《预算定额》计取,材料价格依据×××价格信息查询系统市场信息价,材料价格中已包括了材料的运杂费。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