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PAGEi摘要本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单片机AT89C51具有功能强,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等特点。所以在本设计中采用单片机AT89C51作为控制器来控制电路。辅以键盘,显示电路,利用热敏电阻对热水器出口温度进行检测,将温度转换成频率,并将其反馈到单片机,用单片机测出频率大小,从而间接测出温度值,温度/温度转换电路简单可靠,成本低廉。对于加热功率的控制,本文采用了双向可控硅控制,单片机通过光耦给可控硅触发信号,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从而控制电热丝的有效加热功率。为了在关机和超温保护的状态下能可靠地关断加热电源,电路中加入了继电器来控制加热电源。其中串联在继电器线圈回路的熔丝为105℃时,关键词:单片机温度双向可控硅继电器。AbstractThissystembasedonsinglechipwithpowerfulfunction,SCMAT89C51,smallvolume,lowpowerconsumption,lowpriceandreliable,easytouse.SointhisdesignUSESAT89C51microcontrollerasthecontrollertocontrolcircuit.Withthekeyboard,,usingthermistorsdisplaycircuitofwaterheater,willexittemperature,temperatureandfrequencyconverttheirfeedbacktomeasurefrequencywithsingle-chipmicrocontroller,sizeandindirectmeasuretemperature,temperature/temperaturecircuitissimple,reliable,lowcost.Forheatingpowercontrol,thispaperadoptsatwo-waythyristorcontrolledbysinglechipcomputercontrolledlight-couplertocontrolthyristortriggersignal,theconductionangles,andtheeffectivecontrolofheatingheatingpower.Inordertoprotecttheshutdownandovertemperatureconditioncanbereliablyshutoffthepowercircuitjoinedtocontroltheheatingpower.Relays,Oneoftheseriesinrelaysforweldingwirecoilloop105°c,heatfuseswillfuse,preventheatpipeup.InparallelwiththeelectricwireLEDtoworkinstructionsresistansewireworkingcondition.Keywords:SCMtemperaturebidirectionalthyristorrelay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选题目的和意义 1第二节国内外发展情况 1第三节本设计研究的内容和所做的工作 2第二章单片机的发展及应用 3第一节引言 3第二节单片机的发展 3第三节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5第四节单片机的组成及特点 7一单片机的组成 7二单片机的特点 7三单片机的分类 8第五节单片机的应用 8第三章元件选择 10第一节89C51或其兼容系列的单片机的结构 10第二节共阳极数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0第三节12MHz的晶振,双向可控硅等元件的介绍 10第四章方案论证 13第五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5第一节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原则 15第二节加热控制电路 16第三节温度检测电路 18第六章硬件电路制作 19第七章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20第一节主程序 20第二节显示扫描子程序 22第三节按键扫描处理子程序 23第四节加热控制程序 24第五节温度检测程序 28第八章控制程序编制和调试 31第九章硬件和软件综合调试及性能分析 42结论 44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45附录1快热式热水器控制系统电路图 46附录2主程序流程图 47致谢 48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PAGE48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目的和意义热水器是一种可供浴室,洗手间及厨房使用的家用电器。目前市场上热水器主要品种有: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因顺应中国的能源与环保政策,日益受到重视。加上日渐显现的全球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发展。尽管前景光明,可因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能源利用率较低及它对建筑的诸多要求,使用受天气原因的限制,使用范围狭窄,导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发展目前还存在很多障碍;燃气热水器由于以石油、天然气为燃料,而燃料供应量又难,且国家对其使用年限有规定,适合在低气价地区使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且不利于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网供电能力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家庭选用电热水器,电热水器使用安全、卫生、又无污染。今后几年我国电热水器市场将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其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规范将不断提升,价格也会下降。而且全国电网的改造、电的普及、电价的大幅度下调,以及用电设施的改善,均为电热水器的迅速普及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尤其三峡工程的建设、核电站的建设,更是为电热水器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助推剂的作用。电热水器对安装的要求也比较简单,它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可隐藏在壁柜中、阳台上,不外露、不占地。家用电热水器的问世是家用电热水器具领域一次新的进步,它具有使用安全、卫生、不受水压限制,随时可供热水,水温易调节等优点,弥补了其它热水器的不足,属传统型热水器的替代产品,是家庭、公用住宅、小型饭店、宾馆理想的配套服务设施。随着气价的上涨,电价的不断下降。因此电热水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相信今后几年中我国电热水器市场仍将会呈现强劲增长势头。第二节国内外发展情况家用电热水器在国外使用相当广泛,尤其是在欧美和东南亚地区。当前,热水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设计制造更实用、更方便、更安全、更节能的热水器是产品设计师和生产厂家不断追求的目标,它具有体积小,使用安全,安装方便等。前些年,家用电热水器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由于当时国内电力条件不成熟,对大功率的电产品一般无法正常使用,也没有好技术来保证其质量与安全,种种因素限制了其在国内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电网改造和相关规定的出台,电力工业迅速发展,预示了家用电热水器产品在国内的广泛前景。根据国家住宅设计规范(GF500%-1999)现有商品住房的电器线路导线必须采用铜芯线,每套住宅进线截面积不小于10mm2,分支引线不得小于2.5m2,电表规格不得小于20(40)A,所以现购新标准住宅用户,都有条件使用上述这种安全、家用电热水器,确保产品万无一失,安全系数达100%,通过检测,快热式家用电热水器比传统的热水器可节省40%的能耗,用多少热水加热多少,没有热水用不完时的浪费和使用中途热水供应不足的现象,热水利用率100%,因为它既不需要提前预热,也不需保温,省去了大量的额外开支,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实惠。即热式产品作为新型环保产品在我国广泛使用已是大势所趋,符合现代消费潮流。一切迹象都在预示着快热式家用电热水器的春天就要来临了。第三节本设计研究的内容和所做的工作(1)用2位数码管显示出水温度,能显示设定功率档位。(2)温度测试显示范围为00-99℃,精度为±1(3)设置3个功率档位指示灯,功率不同,显示亮的灯不同。(4)设置3个轻触按钮,分别为电源开关键、“+”键和“-”键。后两者控制功率大小。(5)出水温度超过65℃时停止加热,并蜂鸣报警,温度降至45(6)内胆温度超过105℃第二章单片机的发展及应用第一节引言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进一步向着CMOS化、低功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几个方面发展。单片机应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从前必须由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的大部分功能,现在已能用单片机通过软件方法来实现了。这种软件代替硬件的控制技术也称为微控制技术,是传统控制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第二节单片机的发展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趋势将是进一步向着CMOS化、低功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几个方面发展。一、按照微处理器集成度的发展分类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按照微处理器集成度的发展,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一)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二)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
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因此,当我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的历史功绩。
(三)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单片机作为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面很广,发展很快。自单片机诞生至今,已发展为上百种系列的近千个机种。二、按照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分类6位/32位通用型单片机,以及小型廉价的专用型单片机。如果将8位单片机的推出作为起点,那么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76-1978):单片机的控索阶段。以Intel公司的MCS
–
48为代表。MCS
–
48的推出是在工控领域的控索,参与这一控索的公司还有Motorola
、Zilog等,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就是SCM的诞生年代,“单机片”一词即由此而来。
第二阶段(1978-1982)单片机的完善阶段。Intel公司在MCS
–
48
基础上推出了完善的、典型的单片机系列MCS
–51。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典型的通用总线型单片机体系结构。(一)完善的外部总线。MCS-51设置了经典的8位单片机的总线结构,包括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及具有很多机通信功能的串行通信接口。(二)CPU外围功能单元的集中管理模式。(三)体现工控特性的位地址空间及位操作方式。(四)指令系统趋于丰富和完善,并且增加了许多突出控制功能的指令。第三阶段(1982-1990):8位单片机的巩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的推出阶段,也是单片机向微控制器发展的阶段。Intel公司推出的MCS
–
96系列单片机,将一些用于测控系统的模数转换器、程序运行监视器、脉宽调制器等纳入片中,体现了单片机的微控制器特征。随着MCS
–
51系列的广应用,许多电气厂商竞相使用80C51为内核,将许多测控系统中使用的电路技术、接口技术、多通道A/D转换部件、可靠性技术等应用到单片机中,增强了外围电路路功能,强化了智能控制的特征。第四阶段(1990—):微控制器的全面发展阶段。随着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发展和应用,出现了高速、大寻址范围、强运算能力的8位/16位/32位通用型单片机,以及小型廉价的专用型单片机。第三节单片机的发展趋势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趋势将是进一步向着CMOS化、低功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几个方面发展。下面是单片机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CMOS化CHMOS技术的进小,大大地促进了单片机的CMOS化。CMOS芯片除了低功耗特性之外,还具有功耗的可控性,使单片机可以工作在功耗精细管理状态。这也是今后以80C51取代8051为标准MCU芯片的原因。因为单片机芯片多数是采用CMOS(金属栅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生产。CMOS电路的特点是低功耗、高密度、低速度、低价格。采用双极型半导体工艺的TTL电路速度快,但功耗和芯片面积较大。随着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又出现了HMOS(高密度、高速度MOS)和CHMOS工艺。CHMOS和HMOS工艺的结合。目前生产的CHMOS电路已达到LSTTL的速度,传输延迟时间小于2ns,它的综合优势已在于TTL电路。因而,在单片机领域CMOS正在逐渐取代TTL电路。
二、低功耗化机的功耗已从Ma级,甚至1uA以下;使用电压在3~6V之间,完全适应电池工作。低功耗化的效应不仅是功耗低,而且带来了产品的高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以及产品的便携化。
三、低电压化所有的单片机都有WAIT、STOP等省电运行方式。允许使用的电压范围越来越宽,一般在3~6V范围内工作。低电压供电的单片机电源下限已可达1~2V。目前0.8V供电的单片机已经问世。
四、低噪声与高可靠性高单片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使产品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满足电磁兼容性方面更高标准的要求,各单片厂家在单片机内部电路中都采用了新的技术措施。
五、大容量化单片机内的ROM为1KB~4KB,RAM为64~128B。但在需要复杂控制的场合,该存储容量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外接扩充。为了适应这种领域的要求,须运用新的工艺,使片内存储器大容量化。目前,单片机内ROM最大可达64KB,RAM最大为2KB。
六、高性能化是指进一步改进CPU的性能,加快指令运算的速度和提高系统控制的可靠性。采用精简指令集(RISC)结构和流水线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运行速度。现指令速度最高者已达100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s,即兆指令每秒),并加强了位处理功能、中断和定时控制功能。这类单片机的运算速度比标准的单片机高出10倍以上。由于这类单片机有极高的指令速度,就可以用软件模拟其I/O功能,由此引入了虚拟外设的新概念。
七、小容量、低价格化与上述相反,以4位、8位机为中心的小容量、低价格化也是发展动向之一。这类单片机的用途是把以往用数字逻辑集成电路组成的控制电路单片化,可广泛用于家电产品。
八、外围电路内装化是单片机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有可能把众多的各种处围功能器件集成在片内。除了一般必须具有的CPU、ROM、RAM、定时器/计数器等以外,片内集成的部件还有模/数转换器、DMA控制器、声音发生器、监视定时器、液晶显示驱动器、彩色电视机和录像机用的锁相电路等。
九、串行扩展技术长一段时间里,通用型单片机通过三总线结构扩展外围器件成为单片机应用的主流结构。随着低价位OTP(One
Time
Programble)及各种类型片内程序存储器的发展,加之处围接口不断进入片内,推动了单片机“单片”应用结构的发展。特别是
I
C、SPI等串行总线的引入,可以使单片机的引脚设计得更少,单片机系统结构更加简化及规范化。
随着半导体集成工艺的不断发展,单片机的集成度将更高、体积将更小、功能将列强。在单片机家族中,80C51系列是其中的佼佼者,加之Intel公司将其MCS
–51系列中的80C51内核使用权以专利互换或出售形式转让给全世界许多著名IC制造厂商,如Philips、C、Atmel、AMD、华邦等,这些公司都在保持与80C51单片机兼容的基础上改善了80C51的许多特性。这样,80C51就变成有众多制造厂商支持的、发展出上百品种的大家族,现统称为80C51系列。80C51单片机已成为单片机发展的主流。专家认为,虽然世界上的MCU品种繁多,功能各异,开发装置也互不兼容,但是客观发展表明,80C51可能最终形成事实上的标准MCU芯片。第四节单片机的组成及特点单片机是微型机的一个主要分支,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把CPU、存储器、定时器和多种输入/输出接口电路集成在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就其组成和功能而言,一块单片机芯片就是一台计算机。一单片机的组成单片机是通过内部总线把计算机的各主要部件接为一体,其内部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其中,地址总线的作用是在进行数据交换时提供地址,CPU通过它们将地址输出到存储器或I/O接口;/数据总线的作用是在CPU与存储器或I/O接口之间,或存储器与外设之间交换数据;控制总线包括CPU发出的控制信号线和外部送入CPU的应答信号线等.二单片机的特点由于单片机的这种结构形式及它所采取的半导体工艺,使其具有很多显著的特点,因而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单片机主要发如下特点:一、有优异的性能价格比。二、集成度高、体积小、有很高的可靠性。单片机把各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内部采用总线结构,减少了各芯片之间的连线,大大提高了单片机的可靠性与抗干扰能力。另外,其体积小,对于强磁场环境易于采取屏蔽措施,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工作。三、控制功能强。为了满足工业控制的要求,一般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中均有极丰富的转移指令、I/O口的逻辑操作以及位处理功能。单片机的逻辑控制功能及运行速度均高于同一档次的微机。四、低功耗、低电压,便于生产便携式产品。五、单片机系统扩展和系统配置较典型、规范,容易构成各种规模的应用系统。三单片机的分类单片机作为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应用一个较科学的分类方法。根据目前发展情况,从不同角度单片机大致可以分为通用型/专用型、总线型/非总线型及工控型/家电型。
一、通用型/专用型这是按单片机适用范围来区分的。例如,80C51是通用型单片机,它不是为某种专用途设计的;专用型单片机是针对一类产品甚至某一个产品设计生产的,例如为了满足电子体温计的要求,在片内集成ADC接口等功能的温度测量控制电路。
二、总线型/非总线型这是按单片机是否提供并行总线来区分的。总线型单片机普遍设置有并行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这些引脚用以扩展并行外围器件都可通过串行口与单片机连接,另外,许多单片机已把所需要的外围器件及外设接口集成一片内,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不要并行扩展总线,大大减省封装成本和芯片体积,这类单片机称为非总线型单片机。
三、控制型/家电型这是按照单片机大致应用的领域进行区分的。一般而言,工控型寻址范围大,运算能力强;用于家电的单片机多为专用型,通常是小封装、低价格,外围器件和外设接口集成度高。显然,上述分类并不是惟一的和严格的。例如,80C51类单片机既是通用型又是总线型,还可以作工控用。第五节单片机的应用由于单片机具有显著的优点,它已成为科技领域的有力工具,人类生活的得力助手。它的应用遍及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单片机在智能仪表中的应用单片机广泛地用于各种仪器仪表,使仪器仪表智能化,并可以提高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简化仪器仪表的硬件结构,提高其性能价格比。二、单片机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械工业发展的方向。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指集成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机电产品,例如微机控制的车床、钻床等。单片机作为产品中的控制器,能充分发挥它的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能强等优点,可大大提高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三、单片机在实时控制中的应用单片机广泛地用于各种实时控制系统中。例如,在工业测控、航空航天、尖端武器、机器人等各种实时控制系统中,都可以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单片机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和控制功能,可使系统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四、单片机在分布式多机系统中的应用在比较复杂的系统中,常采用分布式多机系统。多机系统一般由若干台功能各异的单片机组成,各自完成特定的任务,它们通过串行通信相互联系、协调工作。单片机在这种系统中往往作为一个终端机,安装在系统的某些节点上,对现场信息进行实时的测量和控制。单片机的高可靠性和强抗干扰能力,使它可以置于恶劣环境的前端工作。五、单片机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自从单片机诞生以后,它就步入了人类生活,如洗衣机、电冰箱、电子玩具、收录机等家用电器配上单片机后,提高了智能化程度,增加了功能,倍受人们喜爱。单片机将使人类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综合所述,单片机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单片机应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从前必须由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的大部分功能,现在已能用单片机通过软件方法来实现了。这种软件代替硬件的控制技术也称为微控制技术,是传统控制技术的一次革命。第三章元件选择第一节89C51或其兼容系列的单片机的结构89C51或其兼容系列的单片机:80C51是INTEL公司MCS-51系列单片机中最基本的产品,它采用INTEL公司可靠的CHMOS工艺技术制造的高性能8位单片机,属于标准的MCS-51的HCMOS产品。它结合了HMOS的高速和高密度技术及CHMOS的低功耗特征,它继承和扩展了MCS-48单片机的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
80C51内置中央处理单元、128字节内部数据存储器RAM、32个双向输入/输出(I/O)口、2个16位定时/计数器和5个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时钟振荡电路。
此外,80C51还可工作于低功耗模式,可通过两种软件选择空闲和掉电模式。在空闲模式下冻结CPU而RAM定时器、串行口和中断系统维持其功能。掉电模式下,保存RAM数据,时钟振荡停止,同时停止芯片内其它功能。第二节共阳极数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共阳极数码管:共阳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阳极(COM)的数码管。共阳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5V,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阴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第三节12MHz的晶振,双向可控硅等元件的介绍12MHz的晶振: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讯系统的基频和射频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过电子调整频率的方法保持同步。晶振用一种能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晶体在共振的状态下工作,以提供稳定,精确的单频振荡。在通常工作条件下,普通的晶振频率绝对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五十。高级的精度更高。有些晶振还可以由外加电压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频率,称为压控振荡器。双向可控硅:可控硅也称作晶闸管,它是由PNPN四层半导体构成的元件,有三个电极,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好。在调速、调光、调压、调温以及其他各种控制电路中都有它的身影。
可控硅分为单向的和双向的,符号也不同。单向可控硅有三个PN结,由最外层的P极和N极引出两个电极,分别称为阳极和阴极,由中间的P极引出一个控制极。单向可控硅有其独特的特性:当阳极接反向电压,或者阳极接正向电压但控制极不加电压时,它都不导通,而阳极和控制极同时接正向电压时,它就会变成导通状态。一旦导通,控制电压便失去了对它的控制作用,不论有没有控制电压,也不论控制电压的极性如何,将一直处于导通状态。要想关断,只有把阳极电压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或者反向。双向可控硅的引脚多数是按T1、T2、G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电极引脚向下,面对有字符的一面时)。加在控制极G上的触发脉冲的大小或时间改变时,就能改变其导通电流的大小。与单向可控硅的区别是,双向可控硅G极上触发脉冲的极性改变时,其导通方向就随着极性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能够控制交流电负载。而单向可控硅经触发后只能从阳极向阴极单方向导通,所以可控硅有单双向之分。三极管:三极管是一种控制元件,主要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以共发射极接法为例(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发射极接地),当基极电压UB有一个微小的变化时,基极电流IB也会随之有一小的变化,受基极电流IB的控制,集电极电流IC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基极电流IB越大,集电极电流IC也越大,反之,基极电流越小,集电极电流也越小,即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但是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比基极电流的变化大得多,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IC的变化量与IB变化量之比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β=ΔIC/ΔIB,Δ表示变化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倍。三极管在放大信号时,首先要进入导通状态,即要先建立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也叫建立偏置,否则会放大失真。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接一个电阻,可将电流放大转换成电压放大:当基极电压UB升高时,IB变大,IC也变大,IC在集电极电阻RC的压降也越大,所以三极管集电极电压UC会降低,且UB越高,UC就越低,ΔUC=ΔUB。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振荡电路:能够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做振荡电路。一般由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和电子器件所组成。由电感线圈l和电容器c相连而成的lc电路是最简单的一种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主要是用来稳定频率和选择频率。此外电路中还用到5V的自鸣式蜂鸣器、稳压器(7805)、轻触小按纽、热保险丝、RC多谐振荡器、热敏电阻等元件。第四章方案论证按快热式电热水器的功能要求,决定采用如图1所示的模块组成系统,主要包括电源电路、单片机控制器、温度检测电路、按键输入电路、LED数码管及指示电路、报警电路和加热控制电路。单片机显示蜂鸣报警加热控制温度检测按键输入电源图1快热式电热水器系统组成框图快热式电热水器为了达到“快热”的效果,取消了储水罐,使冷水在进入加热管后立即被加热,着就要求加热管有较大的功率。家用电热水器一般采用方便,可靠的电热丝加热方法。对于加热功率的控制,最简单的方法是由若干不同功率的电热丝组合得到几种加热功率,但由于快热式热水器的加热功率较普通的大,且档位设置较多,用电热丝组合的方法需要几组电热丝和继电器,成本增高且工作可靠性降低,所以比较理想的是采用可控硅控制功率,电路简单又控制方便。温度检测的方法较多,最经典的方法就是用热敏电阻(或热敏传感器)组成电桥来采集信号,再经放大,A/D转换后送单片机。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是采用专门的集成测温传感器(如DS18B20),直接将温度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单片机。为了简化电路,降低成本,本文采用了温度/频率转换测温法,直接将温度信息转换成频率信号,用单片机测出频率大小,从而间接测出温度值,温度/频率转换电路简单可靠,成本低廉。第五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快热式热水器控制系统电路2(附录1)所示。它由七部分电路组成:单片机系统及外围电路、按键输入电路、LED数码管及指示电路、报警电路和加热控制电路和温度检测电。控制器采用成本低廉且工作可靠的89C51或其兼容系列的单片机,采用12MHz的晶振。89C51对电源要求不堪严格,电源电路采用普通的市电降压整流,然后经集成稳压器(7805)稳压输出+5V电压。按键采用轻触小按钮。显示电路采用两位共阳数码管,由两个三极管9012驱动。3个LED指示灯用于指示加热功率。报警电路采用5V的自鸣式蜂鸣器。第一节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原则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系统扩展,即单片机内部的功能单元,如ROM、RAM、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不能满足应用系统的要求时,必须在片外进行扩展,选择适当的芯片,设计相应的电路。二是系统的配置,即按照系统功能要求配置外围设备,如键盘、显示器、打印机、A/D、D/A转换器等,要设计合适的接口电路。
系统的扩展和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可能选择典型电路,并符合单片机常规用法。为硬件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系统扩展与外围设备的配置水平应充分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要求,并留有适当余地,以便进行二次开发。
(3)硬件结构应结合应用软件方案一并考虑。硬件结构与软件方案会产生相互影响,考虑的原则是:软件能实现的功能尽可能由软件实殃,以简化硬件结构。但必须注意,由软件实现的硬件功能,一般响应时间比硬件实现长,且占用CPU时间。
(4)系统中的相关器件要尽可能做到性能匹配。如选用CMOS芯片单片机构成低功耗系统时,系统中所有芯片都应尽可能选择低功耗产品。
(5)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是硬件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包括芯片、器件选择、去耦滤波、印刷电路板布线、通道隔离等。
(6)单片机外围电路较多时,必须考虑其驱动能力。驱动能力不足时,系统工作不可靠,可通过增设线驱动器增强驱动能力或减少芯片功耗来降低总线负载。
(7)尽量朝“单片”方向设计硬件系统。系统器件越多,器件之间相互干扰也越强,功耗也增大,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随着单片机片内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强,真正的片上系统SoC已经可以实现,如ST公司新近推出的μPSD32××系列产品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80C32核、大容量FLASH存储器、SRAM、A/D、I/O、两个串口、看门狗、上电复位电路等等。对电源要求不甚严格,电源电路采用普通的市电降压整流,然后经集成稳压器(7805)稳压输出+5V电压。按键采用轻触小按纽。显示电路采用两位共阳数码管,由两个三极管9012驱动。3个LED指示灯用于指示加热功率。报警电路采用5V的自鸣式蜂鸣器。第二节加热控制电路晶闸管也称可控硅整流器(简称可控硅),它是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具有耐压高、容量大、效率高、控制灵敏等优点。晶闸管既有单向导电的整流作用,又有可以控制可开关作用,具有弱电控制强电的特点。它在可控整流、可控开关、交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调光、调压、温控与时控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图3所示为加热控制电路原理图,电热丝的加热功率由双向可控硅控制,单片机通过光耦给可控硅触发信号,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从而控制电热丝的有效加热功率。为了在关机和超温保护的状态下能可靠地关断加热电源,电路中加入了继电器来控制加热电源。其中串联在继电器线圈回路的熔丝为105℃可控硅触发信号中需要对市电进行过零检测,以实现出发脉冲的相位延时。本电路中利用三极管8050和一个“非”门实现过零检测的,电路如图4所示。图3加热控制电路图图4过零检测电路图第三节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如图5所示,温度/频率变换电路是利用反相器组成的RC多谐振荡器,其中的R24是一个热敏电阻,当温度变化时引起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从而改变了振荡器输出的方波频率。该频率的估算可用如下的公式:f≈1.1RC图5 温度检测电路图第六章硬件电路制作制作硬件电路首先应根据电路原理图,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如protel,绘制出PCB印制板图,然后将PCB图交给专业厂商订制印制电路板。其次将购买的器件焊接在线路板上,为保证所设计系统能在现场可靠工作,制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采用高质量的印制电路板,孔化电阻、线距、熔剂、阻焊剂、打孔精度、镀金厚度、基板质量、是否数控打孔和热风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应用系统的调试、使用和寿命,差的板半年左右就出问题,而且时好时坏,很难维修。(2)在电路板上尽量多加去耦电容,一般在电路板电源入口处并上22~47μF的低频电容,在中间的电源与地线间并上0.1μF左右的高频小电容去耦,每四个14脚以上的芯片附近也须加上22μF电解电容和0.1μF的高频小电容去耦。这样能保证减小电源线及地线上的毛刺,保证可靠工作。(3)很好的安排地线、电源线走线,电源线尽量粗、尽量多、尽量组成网络。模拟地、数字地、电源地、大地分开走线,在一点上可靠连接。小信号、模拟信号用屏蔽线,在板上走线时尽量靠近地线,远离大电流信号线、电源线。数字部分既会干扰小信号线,又会受大电流信号及电源线干扰,也要很好安排。(4)直流供电尽量使用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很少受市电的电压波动、频率波动的影响,也能隔离的影响。(5)某些小信号线、器件、电路板应加电磁屏蔽从电源线进入的传导干扰。输入输出接口应尽量采光电隔离器,使控制系统做成全浮用空的系统,使之不受传导干扰板或罩。第七章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快热式热水器的功能,系统程序必须实现显示扫描、按键扫描处理、加热控制和温度检测(包括超温报警)4项任务。51系列单片机实现多任务运行的方法就是分时复用,在程序设计时要相应地分配好各任务的CPU占用时间。对于以上几个任务稍加分析可以看出,显示扫描、按键扫描和加热控制任务相对而言有实时要求,而温度检测任务则可用定时(0.5~1s实现)。第一节主程序热水器为了达到“即热”的效果,取消了储水罐,使冷水在进入加热管后立即被加热,这就要求加热管有较大的功率。根据热学及流体力学原理,结合实际实验室测试,可以得到水温与流量、加热功率之间的关系。对于加热功率的控制,最简单的方法是由若干不同功率的电热丝组合得到几种加热功率,但由于快热式热水器的加热功率较普通的大,且档位设置较多,用电热丝组合的方法需要几组电热丝和继电器,成本增高且工作可靠性降低;还有一种就是最近比较先进的可控硅功率控制器,通过利用数字电路或模拟电路,根据输入控制信号,计算出可控硅触发控制角,并在过零后进行延时触发,改变其控制角,继而改变功率。所以比较理想的是采用可控硅控制功率,电路简单又控制方便。当系统在上电复位后,先对温度寄存器、档位寄存器赋默认值,并进行清除超温标志,设置定时器及中断系统的工作方式等初始化工作。由于51系统单片机没有停机指令,所以可以利用主程序设置死循环反复运行各个任务。把有实时要求的子程序(显示扫描、按键扫描、加热控制)约占用5msCPU时间,运行测温子程序的时间间隔为0.5s,那么循环次数应为100次。图6所示为主程序流程图。开始开始加热控制i=1按键扫描若有按键按下,i=6显示扫描加热控制i=1按键扫描若有按键按下,i=6显示扫描系统初始化完成100次循?环? 完成100次循?环?温度检测 温度检测--i=0 N--i=0刷新显示温度 刷新显示温度图6所示为主程序流程图 第二节显示扫描子程序显示扫描子程序完成两位共阳数码管的扫描显示任务。图7所示为显示扫描子程序流程图。开始开始改变位选字赋位选初值清除位选改变位选字赋位选初值清除位选送显示段码选通并延时2ms消隐消隐完成2位扫描? N完成2位扫描? Y结束结束 图7显示扫描子程序流程图第三节按键扫描处理子程序开始“-”键按下?发按键音、消抖开关键按下?发按键音、消抖“+开始“-”键按下?发按键音、消抖开关键按下?发按键音、消抖“+”键按下?发按键音、消抖返回值1加热档位减1返回值2关机,停机输出等待开关键再次按下开机,恢复工作返回值0结束加热档位加1加热档位加1图8按键扫描子程序流程图第四节加热控制程序加家用电热水器一般采用方便、可靠的电热丝加热方法,而即热式电热水器由于功率比较大和快速加热的目的,一般选用加热管给水加热。热水器为了达到“即热”的效果,取消了储水罐,使冷水在进入加热管后立即被加热,这就要求加热管有较大的功率。根据热学及流体力学原理,结合实际实验室测试,可以得到水温与流量、加热功率之间的关系如表2-1所列表2-1水温与流量、加热功率之间的关系热控制程序根据用户设定的加热档位和系统当前的状态,决定是否加热和控制加热的功率并点亮相应的指示灯,若有超温标志,还应打开蜂鸣器报警。图9所示为加热控制程序流程图。加热控制程序通过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来决定是否给电热丝通过加热,而加热的功率大小则由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决定。系统程序利用外中断INT1检测市电的过零点,检测到过零点后,立即根据设定的加热档位给定时器T1赋一个延时参数,并打开定时器T1,允许其中断。当定时器T1计满益出后触发中断,T1中断程序就会给可控硅发一个触发信号,使 其导通。图10和11所示分别为过零检测程序流程图和可控硅触发信号控制程序流程图。开始开始有超温标志? N有超温标志? Y断开继电器断开继电器接通继电器接通继电器关闭可控硅关闭可控硅关断蜂鸣器关断蜂鸣器蜂鸣报警蜂鸣报警加热档 加热档 0档 1~4档 5~8档 9档全功率加热指示灯全亮外中断控制加热1#、2#指示灯亮外中断控制加热1#指示灯亮不加热指示灯不亮 全功率加热指示灯全亮外中断控制加热1#、2#指示灯亮外中断控制加热1#指示灯亮不加热指示灯不亮结束结束 图9加热控制程序流程图开始开始(过零信号)根据设定档位给定时器T1赋延时参数根据设定档位给定时器T1赋延时参数 允许定时器T1中断允许定时器T1中断打开定时器T1打开定时器T1结束结束 图10零检测程序流程图关闭定时器T1中断终止定时器运行关闭定时器T1中断终止定时器运行开始(T1中断)输出可控硅导通信号延时,保证导通信号有足够的宽度延时,保证导通信号有足够的宽度结束可控硅导通信号结束可控硅导通信号结束结束图11可控硅触发信号控制程序流程图第五节温度检测程序温度检测程序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温度/频率转换电路测得的频率与事先建立好的温度/频率表进行比较,查找出与该频率相应的温度值。在实验测试后建立的温度/频率表是0~100℃温度所对应的频率值。它是一个频率对应于温度递减的非线性函数,在C语言中用一个一维数组Tab[101]来表示,下标为温度,数组元素为频率值。计算温度的方法采用高效、准确的二分法查表,查表的过程如下:(1)先给定查找的温度最大值Tmax和最小值Tmin,即查找的范围,根据已有的温度表默认最大值Tmax=100,最小值Tmin=0。(2)假定测得温度Temp为最大值与最小值饿中间值,即Temp=(Tmax+Tmin)/2。(3)将实际测得的频率值T0rig与假定温度Temp在表格中对应的频率Tab[temp]相比较,如果相等,那么假定温度就是当前实际温度,即完成查找。(4)若T0rig>Tab[temp],说明实际温度应该在Tmin与Temp之间(因为递减函数特性),则修改查找范围,令Tmax=Temp;同理,若T0rig<Tab[temp],说明实际温度应该在Temp与Tmax之间,则令Tmin=Temp;(5)检测查找范围,若Tmax-Tmin≤1,则判断T0rig更接近最大值对应的频率Tab[Tmax]还是最小值对应的频率Tab[Tmin],实际温度值取频率更接近的那个值即完成查找。(6)若Tmax-Tmin>1,则重复第(2)(3)(4)(5)步骤、直到完成查找。温度检测程序完成温度计算后,便刷新系统当前温度寄存器,并判断有无超温、置位或清除相应的标志位。图12所示为温度检测程序流程图。单片机使用外中断INT0和计时器T0检测输入频率的大小。为了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相对值和随机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程序中取100个方波周期的和作为检测结果。程序中使用静态变量px0count进行外中断的计数,在测量开始时,给px0count赋值2是为了让频率测量有准确的起点。另外,为了区分测频的开始和结束,还使用了测频开始标志位T0tst和测频完成标志位Testok。图13所示为频率测试程序流程图刷新当前寄存器开始刷新当前寄存器开始 NTemp>65?Temp<45??? NTemp>65?Temp<45???打开测频外中断打开测频外中断清除超温标志置位超温标志清除超温标志置位超温标志等待测试完成 等待测试完成结束结束Tmin=0,Tmax=100Tmin=0,Tmax=100Tcmp=(Tmin+Tmax)/2Tcmp=(Tmin+Tmax)/2T0rig==Tab[temp]? NT0rig==Tab[temp]?T0rig>Tab[temp]? NT0rig>Tab[temp]?Tmin=TempTmax=TempTmin=TempTmax=TempTmax-Tmin<=1? NTmax-Tmin<=1?T0rig接近Tab[max]? NT0rig接近Tab[max]?Temp=TminTemp=TmaxTemp=TminTemp=Tmax 图12温度检测程序流程图开始(XO中断)开始(XO中断)清除测频起点标志停止计时器T0--px0count=0?是起点?清除测频起点标志停止计时器T0--px0count=0?是起点?Pxocount=100Pxocount=100计时器T0清0停止侧频外中断置为测频完成标志启动计时器T0置为测频完成标志启动计时器T0结束结束图13所示为频率测试程序流程图第八章控制程序编制和调试控制源程序清单以下是快热式电热水器控制源程序清单,采用C51编写,在KeilVision2μV2.30(C51.exeV7.0)环境下调试通过,并下载到AT89C51测试运行成功。/*快热式热水器程序MCUAT89C51XAL12MHzBuildbyGavinHu,2005.3.18*///#pragmasrc#include<reg51.h>#include<intrins.h>#include<math.h>voiddelay(unsignedint);//延时函数voiddisplay(void);//显示函数unsignedcharkeyscan(void);//按键扫描处理函数voidheatctrl(void);//加热控制函数voidtemptest(void);//测温函数sbitswkey=P1^0;//开关键sbitupkey=P1^1;//加热档位“+”键sbitdownkey=P1^2;//加热档位“-”键sbitbuzz=P1^05;//蜂鸣器输出端sbittriac=P1^6;//可控硅触发信号输出端sbitrelay=P1^7;//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sbitled1=P2^5;//加热档位指示灯1sbitled2=P2^6;//加热档位指示灯2sbitled3=P2^7;//加热档位指示灯3signedchardatactemp;//当前测得水温寄存器unsignedchardatadispram[2]={0x10,0x10};//显示区缓存unsignedchardataheatpower,px0count;//加热档位寄存器、外中断0计数器bittempov,t0tst,testok;//超温标志、测温开始标志、测温完成标志/*主函数voidmain(void)无参数,无返回值循环调用显示、键扫描、温度检测、加热控制函数*/voidmain(void){unsignedchari,j;ctemp=15;//初始化水温寄存器heatpower=5;//初始化加热档位为5当tempov=0;//清除超温标志swkey=0;//默认开关键被按下,进入待机状态TMOD=0x11;//设定T0和T1工作方式为16位定时器TCON=0x05;//设置外中断0和1为下降沿触发IP=0x01;//设置外中断0优先IE=0x80;//打开总中断while(1){i=1;do{for(j=0;j<100;j++)//循环100次约0.5s{if(keyscan())i=6;//如果有键按下,显示当前档位3sdisplay();//调用显示函数一次约4msheatctrl();//调用加热控制函数}//endfor(b=0;b<100;b++)temptest();//每0.5s进行一次测温}while(--i);//通过改变循环次数i的大小决定是否刷新显示j=abs(ctemp);//取温度绝对值dispram[1]=j%10;//取个位数送显示j/=10;//取十位数dispram[0]=j?j:0x11;//送显示(带灭零)}//endwhile(1)}/*延时函数voiddelay(unsignedintdt)参数:dt,无返回值延时时间=dt*500机器周期*/voiddelay(unsignedintdt){registerunsignedcharbt;//定义寄存器变量for(;dt;dt--)for(bt=250;--bt;);//此句编译时以“DJNZ”实现,250*2=500机器周期}/*显示函数voiddisplay(void)无参数,无返回值两位共阳数码管扫描显示*/voiddisplay(void){unsignedcharcode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88,0x83,0xc6,0xa1,0x86,0x8e,0xbf,0xff};unsignedchari,a;a=0xfe;//位选赋初值for(i=0;i<2;i++)//循环扫描两位数码管{P2|=0x1f;//清除位选P0=table[dispram[i]];//送显示段码P2&=a;//选通一位delay(4);//延时2msa=_crol_(a,1);//改变位选字P0=0xff;//消影}}/*按键扫描处理函数unsignedcharkeyscan(void)无参数,返回值:无符号字符型,无键按下为0,有键按下为其它影响全局变量:heatpower*/unsignedcharkeyscan(void){unsignedchari,ch;if(upkey==0)//“+”键{buzz=0;//打开蜂鸣器(发出按键音)for(i=0;i<5;i++)display();//延时消抖buzz=1;//关闭蜂鸣器if(heatpower<9)heatpower++;//档位加一dispram[0]=0;dispram[1]=heatpower;//显示当前档位while(upkey==0)display();//等待键释放return(1);//返回有键按下}elseif(downkey==0)//“-”键{buzz=0;//打开蜂鸣器(发出按键音)for(i=0;i<5;i++)display();//延时消抖buzz=1;//关闭蜂鸣器if(heatpower>0)heatpower--;//档位减一dispram[0]=0;dispram[1]=heatpower;//显示当前档位while(downkey==0)display();//等待键释放return(2);//返回有键按下}elseif(swkey==0)//开关键{buzz=0;//打开蜂鸣器(发出按键音)for(i=0;i<30;i++)display();//延时消抖buzz=1;//关闭蜂鸣器swkey=1;//置位开关键while(swkey==0)display();//等待键释放ch=IE;//暂存中断控制字IEIE=0x00;//禁止中断P0=0xff;P1=0xff;P2=0xff;//清除端口输出dispram[0]=0x10;dispram[1]=0x10;//显示“--”display();while(1){while(swkey)display();//等待开关键按下buzz=0;//打开蜂鸣器(发出按键音)for(i=0;i<10;i++)display();//延时消抖buzz=1;//关闭蜂鸣器if(swkey==0)break;//确认开关键被按下}while(swkey==0)display();//等待键释放IE=ch;//还原中断控制字IEreturn(0);//返回无键按下}elsereturn(0);//无任何键按下时由此返回}/*加热控制函数voidheatctrl(void)无参数,无返回值判断是否加热、加热功率及档位指示灯处理*/voidheatctrl(void){if(!tempov)//当没有超温标志时{relay=0;//接通继电器buzz=1;//关闭蜂鸣器switch(heatpower)//判断加热档位{case0:{EX1=0;ET1=0;triac=1;led1=1;led2=1;led3=1;break;}//0档不加热,指示灯不亮case1:case2:case3:case4:{led1=0;led2=1;led3=1;EX1=1;break;}//1~4档1号指示等亮case5:case6:case7:case8:{led1=0;led2=0;led3=1;EX1=1;break;}//5~8档1号、2号指示灯亮case9:{EX1=0;ET1=0;led1=0;led2=0;led3=0;triac=0;break;}//9档全功率,指示灯全亮}}else//当有超温标志时{relay=1;//断开继电器EX1=0;ET1=0;triac=1;//关闭可控硅buzz=0;//蜂鸣报警}}/*测温函数voidtemptest(void)无参数,无返回值,影响全局变量:ctemp,tempov测量并查表计算温度,判断是否超温*/voidtemptest(void){signedchartemp,tempmin,tempmax;unsignedintt0rig;unsignedintcodetemptab[]={0x6262,0x61eb,0x6171,0x60f7,0x6047,0x5ff7,0x5f6e,0x5eef,0x5e53,0x5dbe,0x5d4b,0x5ca5,0x5c17,\0x5b6b,0x5ada,0x5a5c,0x599b,0x58ff,0x5869,0x57b0,0x570d,0x5663,0x55c0x52dd,0x5240,0x5189,0x50b0,0x5005,0x4f20,0x4e69,0x4db1,0x4cef,0x4c42, 0x4b64,0x4aaa,0x49e1,\0x48fc,0x4847,0x476c,0x46b1,0x4604,0x4503,0x4449,0x4356,0x4299,0x41c0,0x40ce,0x3ff0,0x3f2b,\0x3e33,0x3d86,0x3ca6,0x3bd2,0x3b26,0x3a39,0x3973,0x38a6,0x37ef,0x373f,0x3687,0x35c3,0x3507,\0x3487,0x33bc,0x32ed,0x324f,0x319e,0x3106,0x3053,0x2fa6,0x2f2a0x2c65,0x2bae,0x2b28,0x2a97,0x2a07,0x298e,0x2914,0x287a,0x280d,0x278a,0x2703,0x2687,0x2626,\0x25e5,0x256d,0x24ee,0x2489,0x2414,0x23bc,0x2356,0x22d9,0x2278,0x2203};//温度频率表px0count=2;//测频中断函数参数t0tst=1;//置测频程序开始标志EX0=1;//打开测频外中断testok=0;//清除测频程序完成标志while(!testok)display();//等待测试完成t0rig=(unsignedint)TH0<<8|TL0;//字节合成字tempmin=0;//以下是二分查表法计算温度值tempmax=100;//tempmin和tempmax为温度表的范围while(1){temp=(tempmax+tempm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交易税费收据模板制作服务协议2篇
- 教育技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作用与挑战
- 2025年度鱼塘承包与渔业信息化管理合作协议4篇
- 未来教育的趋势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为例谈科技教育的长远影响
- 二零二五年度车库房租赁与车位租赁及物业管理合同4篇
- 现代科技在农村房屋墙体材料优化中的应用
- 2025版个人二手房交易合同含房屋质量保证承诺
- 二零二五年度木工栏杆安装工程劳务分包及绿色认证合同4篇
- 探索星系间的联系解开宇宙的秘密线索
- 杭州浙江杭州市丁信中学编外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课件
- 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 如何克服高中生的社交恐惧症
-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作业改革新视角
- 淋巴瘤患者的护理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三 APP的品牌建立与价值提供
- 电子竞技范文10篇
- 食堂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保障措施
- VI设计辅助图形设计(2022版)
- 眼科学常考简答题
- 物料分类帐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