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调,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的背景。2.理清诗的结构,体会诗中的情感。3.研读鉴赏诗歌。4.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一日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艾青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整体感知1.播放朗读录音。2.注意读准字音。(见学习指导)3.自由朗读,准确把握情感。4.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爱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几岁就离开了人世。感受:这首诗不仅袒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这积郁首先来自现实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作者对农民命运的关切。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理清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第二部分(第3—10节):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第三部分(第11—13节):表明这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体会感情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全诗共13个诗段,可分为三个部分,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一部分:怀念与痛悼。第二部分:眷恋与控诉。第三部分:讴歌与赞美。研读文本赏内容1.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却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托出深深怀念之情。2.从这两节诗中可以看出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答:连名字姓氏都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做名字,大堰河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靠养活地主儿子来养活自己和家人,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典型。3.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意象雪压草盖的坟墓檐头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意境荒寂衰败萧索凄凉感情深情的怀念低沉的哀思赏技巧4.第4节与第6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对比。第6节极力铺陈地主家生活的奢华,与第4节大堰河家的贫穷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黑暗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愤恨和诅咒。5.第7节的首尾反复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答: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做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赏语言6.第7节,“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以上句中红色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这此词语表现了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的恶劣,形象地写出了大堰河不分寒暑、任劳任怨、质朴宽厚的品格,又与“她含着笑”形成对比,突出了她的善良和对乳儿的深深的爱。赏形象7.第8节,这节诗中的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表现了大堰河怎样的品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反映出大堰河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的内心世界。特别是那个梦,表现了她在乳儿身上寄予了美好的梦想,与后文她死后的凄惨形成对比,增强了本诗的悲剧性、感染力。赏内容8.第9节,诗人为什么要写大堰河死时其丈夫和儿子的表现?答:这样写反映了大堰河深受丈夫和儿子的热爱,也说明了大堰河在亲人心中的地位,从侧面反映了她勤劳、无私的品德。赏语言9.第10节,这节诗中运用的6个数量词组有什么表达作用?答:“四十几年”“数不尽”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是对她悲惨一生的概括;“四块钱”“几束”“几尺长方”“一手把”表明安葬之简单,正是大堰河悲惨人生的真实写照。两组数量词对比鲜明,蕴含着诗人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慨,也包含着对大堰河深深的悼念和歉疚。赏内容10.第11节,诗人为什么要叙述大堰河死后家人的遭遇?答:诗人从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进而写到她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旧中国农民家庭的缩影,揭示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赏内容最后两节,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好怕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诗的第12节中说,写一首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诗人为什么用“紫色”来修饰灵魂?答:灵魂本来是抽象的,更谈不上有颜色,诗人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完全是感激与赞美的感情使然。用“紫色”来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灵魂”和难以触摸的心理感受形象化;二是紫色象征高贵,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突出了大堰河灵魂的美丽与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歌颂与赞美之情。课文主旨本文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计,该诗塑造了保姆河这一中国贫苦母亲勤劳淳朴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歌颂。延伸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答: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为了抒发这种感情,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歌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整首诗将自己比喻为一只鸟来抒发感情,形象生动。“这被暴风雨……这永远汹涌……这无止息……”构成了排比,很有气势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苦难的关注和由此引发的激愤。诗中称呼大堰河时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应该怎么理解?答:用“她”是客观的交代,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在叙述人称的变换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对大堰河浓浓的爱。链接高考考点叙述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叙述人称的作用题型是针对文章中运用的人称或人称的变化设置的,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中的一个方面。人称的作用这类规律化、程式化试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考查频率较高不能忽视。对这类容易掌握的题型,我们要归纳解题思路,归纳答题模式,提高解题效率。常见设题形式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某某,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3.文章对某某的称呼多用第三人称,而某段中却有两处用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请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与作用。5.谈谈画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6.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思路是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