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_第1页
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_第2页
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_第3页
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_第4页
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城市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目录第1章方案概述..................................................................................................................51.1设计原则...............................................................................................................61.2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描述.......................................................................................61.3系统结构...............................................................................................................9第2章各系统功能设计....................................................................................................112.1应急指挥应用系统建设.....................................................................................112.1.1应急指挥调度系统................................................................................112.1.2预案管理与事件分级处理系统............................................................112.1.3GIS地理信息应用系统.........................................................................132.2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建设.................................................................................142.2.1数据中心的组成....................................................................................142.2.2网络连接的选择....................................................................................162.2.3数据中心的环境....................................................................................162.3应急指挥大厅基础设施建设.............................................................................162.3.1指挥大厅功能分区................................................................................162.3.2大屏及显示系统....................................................................................172.3.3视频会议系统........................................................................................172.4呼叫中心系统.....................................................................................................182.5视频监控系统.....................................................................................................182.6有/无线通讯系统...............................................................................................19第3章应急指挥中心基础设施设计................................................................................203.1指挥大厅建设.....................................................................................................203.1.1场地规划标准........................................................................................203.1.2指挥大厅规划实施标准........................................................................223.2核心机房建设.....................................................................................................343.2.1概述........................................................................................................343.2.2机房建设标准........................................................................................341第4章视频监控系统设计................................................................................................384.1视频监控系统概述.............................................................................................384.1.1建设需求................................................................................................384.1.2系统建设目标........................................................................................384.1.3系统建设功能........................................................................................384.2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394.2.1建设内容................................................................................................394.2.2视频监控网络方案................................................................................39第5章网络中心设计........................................................................................................405.1网络建设的目标.................................................................................................405.2总体网络结构及设计标准.................................................................................405.2.1核心交换机区........................................................................................415.2.2服务器区................................................................................................415.2.3子系统接入区........................................................................................415.2.4监控管理区............................................................................................425.2.5本地接入区............................................................................................425.3其它考虑.............................................................................................................425.3.1IP地址规划...........................................................................................425.3.2NAT的配置.............................................................................................435.3.3安全访问控制标准................................................................................43第6章数据中心设计........................................................................................................446.1服务器多层结构设计.........................................................................................446.1.1设计原则................................................................................................446.1.2应用区设计标准....................................................................................456.1.3管理区设计标准....................................................................................466.2存储/备份体系设计...........................................................................................476.2.1存储/备份系统方案设计原则..............................................................476.2.2存储/备份系统方案设计标准..............................................................4826.2.3存储中心标准........................................................................................506.2.4备份中心标准........................................................................................516.3系统管理详细设计.............................................................................................556.3.1需求分析................................................................................................556.3.2系统管理目标........................................................................................566.3.3系统管理的建设原则............................................................................566.3.4系统管理方案........................................................................................576.3.5系统管理方案设计标准........................................................................586.4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606.4.1安全架构................................................................................................606.4.2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设计标准............................................................61第7章应急调度系统设计标准........................................................................................697.1指令录入.............................................................................................................697.2确定事件类型.....................................................................................................697.3输入事件内容、建立事件.................................................................................697.4指挥调度、资源管理.........................................................................................697.5结案.....................................................................................................................707.6预警处理.............................................................................................................707.7报表、统计与查询.............................................................................................707.8事件分级处理.....................................................................................................70第8章呼叫管理系统设计标准........................................................................................728.1呼叫中心结构设计.............................................................................................728.2交换机系统(PBX).............................................................................................738.3呼叫管理(CTI/IVR)设计标准.......................................................................738.3.1概述........................................................................................................738.3.2CTI平台.................................................................................................748.3.3IVR平台.................................................................................................758.3.4CTI/IVR平台方案.................................................................................7538.4录音系统设计标准.............................................................................................768.4.1系统结构图............................................................................................768.4.2系统组成................................................................................................768.4.3与CTI和应用的集成............................................................................774第1章组织、部门协调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延误救援,使社会经济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建立城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并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应急救援程序十分必要。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在充分收集整合城市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提供检索、定位、追踪等基础功能,并与城市各个部门系统相连接,统筹指挥事故应急工作,以保障公众安全为首要前提,把事故损害降到最小,保证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提升政府形象,保障和谐社会建设。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信息表示系统为手协调和管理控制等指挥功能。该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为指挥首长和参与指挥的业务人员和专家,提供各种通讯和信息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和分析手段以及指挥命令实施部署和监督方法,能及时、有效地调集各种资源,实施灾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减轻突发事件对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用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小的资源投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方案中体现了六个重点建设:(1)‘平战结合’的功能设计–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设施不止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作用,在平时也应加以利用。力求做到设施的平时共享使用。(2)机制建设和运行管理设计-的信息化建设中的通病。完善的突发事件响应机制和预案运行管理,是保证整个系统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3)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向下应制定和引导各专业子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技术路线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5(4)临场指挥的功能建设-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方案要实现对各专业系统的实施访问。突出建设指挥系统的临场指挥系统的功能建设。(5)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未来业务调整的变化。1.1设计原则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目标是针对城市的政府职能结构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1)全市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原则。(2)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整合资源,互联互通原则。(3)建立相应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体系保障原则。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集通讯、交通、信息处理和资源调119指挥中心,建成了连通市、区、派出所的公安三级网络以外,还建设了水利防汛系统、防火系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防震减灾计算机网络等。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自成体系,功能需求也不完善,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处置重大应急事件的要求。根据这种情况,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首先要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原则。同时会针对已经建成的系统进行整合,在统一标准的规范下保证指挥中心到各个职能系统的访问、信息的提取、视频系统和语音系统。这种技术的连接应符合各职能部门对访问安全,数据安全和各方面的保密要求。1.2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描述系统基础组件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基础支撑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网络中心)三部分。(1)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应包括:①指挥中心的基础设施,包括:指挥大厅、大屏幕指挥室、指挥台、视频会议系统;6②呼叫中心系统;心平台(含呼叫中心系统)。第二级为各职能部门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含呼叫中心系统),如现在的110、119、120、122等呼叫中心。对一般事件,由第二级指挥中心自主接受、指挥和处理。对重大、特大事件,由第一级指挥中心统一接受、指挥和处理。两级指挥体系的功能划分和作业流程,是要在项目组的管理下,协调各职能部门,整理相关的需求,在预案管理设计中具体实施。应急指挥中心有多间具有视频功能的会议室,供指挥人员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同样具有以上功能。(2)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基础支撑系统:信息系统、视频系统、语音系统和现有的指挥系统连接整合到应急指挥中心。统获得数据。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要实现以下几项功能:➢可以动态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如果已经建立)。➢可以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如果已经建立)。➢➢利用数据库和GPS定位系统实现的地理图像和人员、车辆定位显示的功能。以连接(切换)到各职能部门的内网上。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管理流程,指立局域网及网上设备与职能部门的内网连接,由职能部门自己派人操作,也可委托指挥中心人员操作。进入各职能部门的视频系统也要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根据各个部门的不同安全要求,各个局域网之间和局域网与指挥中心网络可以通过防火墙相连,也可以做到物理隔离。应急现场指挥调度系统:在方案中,设计了现场指挥调度功能。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通过城市GPRS通讯网络,可以延伸到现场指挥车上。在现场指挥车上的功能有:7➢与指挥中心一样的视频功能。➢通过指挥中心的操作,可以进入任何的职能部门的系统,访问信息资源。➢利用无线语音系统做现场指挥调度。➢现场显示有关人员,车辆的位置。通讯设备,通过租用卫星通讯线路或者城市GPRS通讯网络的方式将指挥车接入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现场指挥调度。(3)建设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需要从各个数据源进行数据搜集后进行数据加工的系统结构。因此,系统有:➢数据量大➢数据交换频繁➢数据安全要求高➢任务分割严格➢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如何确保数据在应急指挥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效和安全,在指挥系统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了。建议采用数据中心的模式进行建设。同时,为了能够确保和各个系统联系的通畅,需要按照网络中心的规格来设计应急指挥中心的网络环境。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对网络系统的具体要求是:➢整合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为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网络基础;➢可以承载并整合数据、实时语音、视频等各种内容;➢提供无线接入手段、为相关领导提供在灾情现场进行指挥的能力;访问的发生。(4)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基本资源数据库、GIS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在后期建设中通过网格技术,实现信息整合及交换平台,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可以信息共享。(5)应急机制设计和预案管理设计;8确定性,实施有效的事件管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应急指挥中心由复杂的基础架构和人员、场地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关系组成。在发生了紧急事件时,该中心不仅要协调内部的,还要协调许多外部组织的活动。这些工作单单依靠人工完成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领导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应急指挥和预案管理系统来支持。1.3系统结构下图是系统的体系结构:门户网站显示终端电话传真移动指挥拼接大屏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综合预测报警指挥调度业务管理事件信息库应急预案库应急通信系统指挥大厅设备机房与现有系统的连接:DDN专线接入应急指挥系统的网络中心。根据各个部门的不同安全要求,各个单位的局域网之间以及局域网与指挥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相连,也可以做到物理隔离。各单位现有的视频系统也连接到指挥大厅内相应的控制终端。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9在人防工程的场所(如地下室)内建立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系统管理、网络安全等平台。指挥中心:包括预案管理和指挥调度系统、呼叫管理系统和GIS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等系统,实现事件发现,事件录入,预案执行,事件管理,资源调度指挥,应急决策等功能。10第2章2.1应急指挥应用系统建设2.1.1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作用有以下几个环节:(1)进行事故信息的录入和受理程序,根据不同事故的处理策略,等受理结束,产生不同的处置方案和调度方案,转入处置流程。事故处置流程将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辅助下确定处置方案,产生处置指令,并迅速下达到相应的处置单位。另一种是在信息系统辅助下,主要通过调度系统将处置指令下达到相应的救援队伍和下属机关,通过信息系统对事故的处理进行全程的支援,对事故的进展进行全程的关注,随时进行准确地处置,同步进行数字录音。;(2)指挥调度系统。综合指挥调度子系统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了标准和统一的调度平台,通过综合调度子系统,指挥中心值守人员可以方便的实现有线与有线、有线与无线常规、有线与无线模拟集群、有线与无线数字集群、无线模拟通信系统与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以及三者之间的无缝通信;做到通信资源共享、统一调度。按照调度指令的格式主要分为语音调度、多媒体调度(视频)和短信调度。;(3)事件反馈系统。事件反馈系统是要相关的责任人在接收到相关的任务时,将处理结果录入到系统中,让指挥中心的人员能够了解到事件处理的程度和结果;2.1.2预案管理与事件分级处理系统预案管理是指挥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预案一般来说由两部分组成:(1)用文字描述的预案内容和操作办法,作为大家平时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参考文档;11(2)预案任务的分解。也就是分解到岗位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步骤。经过演练后作为一套能够被信息系统追踪的系统进行管理。通常地,一套分解后预案任务系统包括:(1)任务执行单位/个人;(2)执行内容;(3)执行时间;(4)执行结果反馈评价值。的比例、完成时间和花费成本三方面要素的综合考虑。在通常的预案管理系统中,这个结果都是由计算机根据录入自动完成的。系统存在。在一个事件完成之后,可以由相应的管理者根据系统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对预案的修订。关系可以表述如下:反馈反馈预案事件预案文字指挥调度系统从规模上考虑,建议采用一个构建核心构建预案管理和指挥调度系统。12同时,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非计划事件的不确定性,实施有效的事件管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应急指挥中心由复杂的基础架构和人员、场地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关系组成。在发生了紧急事件时,该中心不仅要协调内部的,还要协调许多外部组织的活动。为了有效地管理突发事件,建议采用一套突发事件分级管理工具对灾难危机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对危机的响应速度,提高响应人员的通讯效率,有效协调应急处理工作,缩短恢复所花的时间。2.1.3GIS地理信息应用系统(1)GIS应急指挥应用模块针对应急处置业务的GIS如下:事故点定位功能电话定位功能事故点所属地区查询功能(2)GIS-GPS应急指挥应用模块实现动态GPSGPS图层,实现对GPS车载设备工作状态控制和调度。GPS服务商坐资源指挥中心信息平台理处GGIS系统13(3)GIS—GPS预案应用模块按照预案指挥功能的需要来实现的。预案调用功能:提供各种接口调用,让预案实现地图定位功能。应急救援力量查询功能:提供查询接口,实现在预案指挥过程中,对应急救援力量资源的查询。应急监控功能:该模块集成了各种监控要素,对各种安全生产的监控对象要素进行统一编制,直观地在地图上展示出各种信息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可浏览其属性。(4)GIS视频图像监控应用模块实现将视频监控点图层与视频图像显示的联动。2.2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建设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需要从各个数据源进行数据搜集后进行数据加工的系统结构。因此,系统有:(1)数据量大(2)数据交换频繁(3)数据安全要求高(4)任务分割严格(5)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如何确保数据在应急指挥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效和安全,在指挥系统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了。建议采用数据中心的模式进行建设。2.2.1数据中心的组成以功能区主要内容进行划分的。根据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需求,建议数据中心由以下的几个功能区组成:14(1)接入区,处理各种接入环节,通过防火墙控制联入核心区(2)核心区,由高速网络交换机组成,提供核心交换能力(3)核心数据库区,由运行HA系统的高效UNIX主机组成,提供数据高速访问能力(4)应用核心区,在系统采用三层结构构建时,将应用核心区独立,其中的应用服务器处理业务逻辑,包括GIS,数据总线和指挥调度等系统(5)管理区,管理区和上述区域独立,并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器/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实时和图形化的管理终端/安全终端,进行相关的控制(6)用户区,根据管理用户、专家和领导的管理权限,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限分区。(7)数据区。数据管理建议SAN结构,将数据传输和网络传输分开。数据传输通过专门的光纤网络和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连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传输速度。在数据区里面,通过专门的SAN管理软件和备份/恢复软件,利用多层存储体系,保障数据的高效利用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可以表示如下:接入区防火墙/IDS核心数据库核心区应用区用户存储设备备份设备152.2.2网络连接的选择从指挥中心和其他系统的连接可以看出,网络连接主要包括:(1)和Internet的连接,处理从外部来的数据。Internet主要提供资料查询、信息交换并提供VPN接入通道供信息接入使用。建议指挥中心占用单独的网络出口,是防止在指挥时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占用带宽;(2)DDN专线方式实现,将现有各个系统的网络延伸到指挥中心,在远期可以通过专门的纵向网实现,保障指挥指令能够顺利的上传下达;根据各个部门的不同安全要求,各个局域网之间和局域网与指挥中心网络可以通过防火墙相连,也可以做到物理隔离。2.2.3数据中心的环境进行介绍。在数据中心,需要避免小的事故的发生,如不小心踢了网线,不小心误按了开关等。因此,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都要放置在专门的机柜中,而且要采用专用的布线系统和电源管理系统进行建构。因此,建设一个适合连续大容量的数据中心系统,需要有相应的配套的安全的物理环境。2.3应急指挥大厅基础设施建设2.3.1指挥大厅功能分区作为一个指挥中心,有很多的参与人员,所以需要进行不同的功能分区,供不同的专业人员使用。建议至少采用以下的分区:16(1)15个人左右进行会商。所以可以设置15个坐位,每个坐位上面放置一个话筒,一个多功能电源插座,一个显示器选择器;(2)指挥区。指挥区是让专门的指挥人员进行指挥调度时使用的区域,该区域包含5个到10个指挥员。平时指挥人员通过指挥坐席进行数据录入,在“战时”进行指挥调度。指挥坐席由一台高性能PC作为核心,每个坐席前面设立两个LCD屏幕,其中一个作为指挥系统的录入和管理界面,另外一个作为GIS系统的显示器,专门为定位和指挥提供决策依据。每个指挥坐席都配备有一个网络会议摄像头和一个数字电话系统,能够召开电话会议和网络视频会议,进行网络协同工作;2.3.2大屏及显示系统建议在大屏系统外再专门设立相应的投影系统,作为开会时的资料显示屏。的组成部分,可以召开纵向视频会议。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要实现以下几项功能:(1)可以动态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如果已经建立);(2)可以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如果已经建立);(3)可以显示和控制通过前线指挥车采集的现场画面(在有关章节详细描述);(4)利用数据库和GPS定位系统实现的地理图像和人员、车辆定位显示的功能。2.3.3视频会议系统统、音响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及白板等。在应急指挥中心工作的时候,视频会议系统要能够根据需要,在现有各个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之间切换。172.4呼叫中心系统目前城市已经有和120四个呼叫中心,其他业务部门也提出了建立自己的呼叫中心的要求,为了整合现有资源,统一调度,建议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下建立统一的呼叫中心系统。该系统对于应急指挥系统来说主要有两个功能:(1)该系统和现有的110、119、122和120四个呼叫中心以及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有专线电话连接,在应急指挥的时候,作为信息汇报和命令传达的重要渠道;(2)在平时可以将该系统逻辑上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呼叫中心,提供给相关业务部门作为他们的呼叫中心使用,避免了其他业务部门的重复建设。呼叫中心的设计包括:(1)有24路内部数字分机和一个PRI的30B+D的语音接入,预留一定的扩充能力。(2)8路电话会议系统,可以召开电话会商;(3)录音系统,对每个指挥指令和回馈指令都进行相应的记录,保障系统的准确运行;(4)自动传真系统;(5)电子邮件、短消息时,都由相关的指挥员通过统一的电子邮件界面(OUTLOOK)进行发送,系统通过统一的消息调度,自动的将数据进行传输,可以大大加快信息的上传下达。2.5视频监控系统角”,是基础数据收集的窗口。针对目前城市的情况,各个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监控网络(视频监控、水文监控、地震监控、气象监控等)。系统的重点是将这些森林防火、卫生等子系统视频信号传送给政府部门,在应急指挥中心或领导办公室里可实时观看任意监控点的图像、并可对选定监控点的摄像机进行上、下、左、右、放18大、缩小的远程遥控,供市领导及时迅速地了解各重点疫情/汛情/火灾/台风地区的实时信息,为科学决策、紧急调度指挥提供依据。2.6有/无线通讯系统有/无线通讯系统能为应急指挥室提供有无线通信指挥调度平台,可以为指挥室内的决策人员、指挥调度人员、处理现场人员、其他组织和人员之间进行快速信息沟有效的反应。系统可以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话网、专线电话网向有关机关和人员发布命令,实现指挥功能,完成整个指挥系统的有线通信保证。系统集成800兆集群等无线通信手段统一进行指挥调度,应急指挥室内的人员使用话筒、扬声器等音响设备实现语音呼叫。19靠运行的保障。应当遵循以下两个设计原则:(1)以数据中心的方法设计核心机房;(2)以总控中心的方法设计指挥大厅。为了提供更高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意外,可以将指挥大厅建在地上建筑内,而将为应急指挥中心的备用中心。3.1指挥大厅建设城市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指挥大厅物理架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场地规划,指挥大厅的设计、采购和安装调试及最终的系统集成。(1)场地规划:包括场地功能划分(指挥大厅大屏幕、控制台的位置设计及人员坐席分布等),目的是为指挥大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的运行环境。(2)指挥大厅设计实施:包括指挥大厅装饰装修的规划实施,对大屏幕投影系统、控制台系统和音响系统等的规划实施;下面将分系统的对物理基础设施做功能的描述和规划。3.1.1场地规划标准指挥大厅分为指挥室和会商室。(1)指挥室作为指挥大厅人员的操作区域。该区域按标准办公室进行弱电、装修等配套系统的设计实施;(2)会商室位于总控区一端,可作为发生重大事件时的管理人员的指挥中心,平时也可举行普通会议、视频会议、讲座等;20控制台会商室大屏幕音响指挥室详细平面图如上图所示。制台)和大屏幕。控制台上摆放多台控制设备,可能包括:➢与各个业务系统(政府各个部门)局域网连接的电脑终端;➢与各个系统视频系统连接的视频终端;➢呼叫中心话务终端;➢无线指挥终端;➢GIS地理信息系统终端等等。其中与各个业务系统局域网连接的终端设备能够将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系统的内容和视频信号通过切换显示的方式显示到大屏幕上。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要实现以下几项功能:➢可以动态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如果已经建立)。➢可以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如果已经建立)。21➢➢利用数据库和GPS定位系统实现的地理图像和人员、车辆定位显示的功能。会商室是领导举行会议,进行决策的场所。主要设备包括小型的显示屏幕,视频会议系统,音响系统等。3.1.2指挥大厅规划实施标准大屏幕系统指挥大厅的核心物理平台。其规模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指挥大厅的面积,一是大屏幕的显示内容,这两方面的因素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只有有效的分析各方面因素,很好的平衡两者关系才能合理的确定大屏幕的规模。大屏幕系统的组成大屏幕系统由无缝拼接的等离子体电视(根据实际需求,亦可选择液晶、LED等类型电视)和图像拼接控制器组成。由无缝拼接屏幕组成的大面积显示屏可以提供极大的显示分辨率和丰富的色彩,充分保证多人多角度长时间的观看效果。显示屏的显示方式、显示内容受控于图像拼接控制器,该控制器将外部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后输送至等离子体电视,可以实现多窗口、多位置、整屏漫游等功能,配套的控制软件可提供信号源管理,显示方式管理、显示预案编制及应急管理等功能。4台90英寸等离子体电过无缝拼接技术组成一个宽7米,显示高度1.372米的显示大屏。信息。显示方式为多屏拼接显示,可将各路监控计算机的信息显示在大屏幕上,便于实时掌握信息。可同时将录像、DVD、闭路监控等视频信号显示在大屏幕上。各种信大小。大屏系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22(1)采用大屏幕拼接或软切换方式实现以上功能,用户或操作员可通过屏幕控制主机将任何在拖到屏幕的任意位置。(2)可将计算机信号及视频信号分别显示在指定的屏幕位置上,平时可通过控制系统将需要显示的计算机信号轮换切换在大屏幕上。(3)显示在大屏幕上的信号为三类,第一类为服务器在网络上的显示信号,第二类为PC显示信号,第三类为视频信号。(4)对于这三类显示信号,通过网络和专用视频线缆连接到大屏幕拼接设备上,再通过控制器将希望显示的画面切换到大屏幕上。(5)以上三类信号,操作员通过放置在主控制台上的大屏幕拼接控制终端控制屏幕的切换、移动、拉伸及缩小。(6)大屏幕系统具有视频信号显示功能,可用于播放DVD等,并配置相应的音响设备。视频信号经过大屏幕拼接设备接入大屏。音响系统的音源为DVD、麦克风等,音频信号通过放置在大厅内的音箱播放。系统主要参数指标要求电视墙拼接显示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X台XX英寸高质量等离子体电视➢图像拼接处理系统➢信号切换系统➢图像拼接管理软件大屏幕安装后,视觉图像可以做到:➢屏幕之间的物理拼接缝隙小于1mm;➢屏幕于屏幕之间不平整度小于1mm;➢图像之间的拼接缝隙小于1mm。图形拼接系统23升级。建议选用的专业拼接器,具有虚拟屏(VirtualScreen)功能,使多屏幕的显示和浏览就象一个大的逻辑屏幕,具有下列功能(作为参考):12个合成输入和6个S-Video输入个合成视频BNC及6个S-Video微型DIN关和模拟视频总线允许任何视频输入通道通向任何输出窗口,简化了配置。象其它任何应用程序窗口一样,包含视频输入的窗口能够移动、缩放或最小化,使控制器非常灵活且简单易用。可将多个视频窗口放在单个屏幕中,为其它应用提供显示空间。2个RGB输入可以添加多达2个HD15输入,将来自其它计算机(如膝上型电脑,台式机,工作站和旧系统)的RGB图像实时地显示在显示墙上。象任何其它应用程序窗口一样,可以方便地移动和缩放RGBRGBVESA标准显示格式关联,从而保证RGB图象质量。灵活的界面控制器结合了强大的视频和RGB输入功能,运行MicrosoftWindows与大多数WindowsUNIX和基于XWindow的计算机;能够从AMX和Crestron连接到触摸屏设备;以及访问企业网应用程序的联网功能。大屏幕控制管理软件大屏幕控制管理软件是基于TCP/IP网络协议,可实现对大屏幕显示墙的多用户PC上,通过用户局域网对显示墙进行各种管理,操作界面友好直观,彻底改变了传统投影墙操作复杂等缺陷。管理内容有:➢设置大屏幕电视墙的配置参数;➢视频窗口、RGB窗口的建立、删除、属性修改;➢对网络信号进行管理,响应客户端的网络信号请求,包括网络窗口的建立,网络信号源的定义及修改;24➢向客户端报告窗口状态的变化;➢控制服务器端的鼠标及键盘操作;在多信号或多屏幕输出情况下,为了满足各类信号在大屏幕上的显示需求,一般采用接口系统。信号在传输中易于衰减和失真,故在传送中应对信号进行联接、驱动、分配、定标等处理。应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通风效果。控制台上的信息设备种类繁多,既要考虑到工作人员的舒适性又要考虑到设备摆放的合理性;要求其经久耐用,并可在不影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对其内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总控区工作人员的数量,即坐席数量也由两方面决定:一是总控区的面积,一是指挥大厅的管理需求。如:总控区面积约80平米,考虑操作人员活动空间及观看大屏幕的视觉效果,可选择8个标准控制台及1个主管控制台,共计9个坐席:每个标准控制台宽2米,包括2个安装17英寸平面液晶显示器的摇臂、一个放置电话机/文件夹/文具的搁板和充足的桌面工作空间,内部最多可容纳3台PC机;主管型控制台宽2.5米,具备标准控制台的全部功能,内部最多只可容纳4台PC机。每个坐席均在桌面下配备文件柜一个。考虑到工作人员的视野,所有控制台背板高度都不大于1.1米。灵活,需要时控制台下部打开,即可拖出;控制台背板前部配备可调式机构(安装17英寸平面液晶显示器的摇臂),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显示器的高度、角度及与操作人员的距离。标准电源插座及其它附件的母板,可方便的安装及操作。金主梁和炭素冷轧钢板,以保证其强度和刚性,并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保证电器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不暴露内部结构,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密闭性。音响会议系统具,主要包括扩音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等;考虑到指挥大厅对音频的要求,设置一套音响设备,所有音响输入设备(卡座、CD情况充分考虑会议扩音,语音教学以及指挥的要求,保证语言清晰度、声音丰满度以及对声反馈现象的抑制。并考虑与会议室音响系统联机,以满足指挥、调度和大型视频会议的需求2视频会议系统在指挥大厅设置一套会议系统。包括投影系统、音响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及白板等。系统配置和设计原则鉴于视频会议的发展趋势,对视频会议系统的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先进性、实用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便利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先进性➢系统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且切实可行并容易实现;➢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关的规范要求;➢符合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视频会议技术的最新发展潮流,并且是应用成熟的系统;实用性➢针对公共安全系统的特点,具有多种管理方式:图形管理界面、WEB界面;➢系统设计应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集成性➢高度集成,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功耗低;➢在高度集成小型化前提下,应具有多种功能;可扩展性➢系统设计要考虑今后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应既能支持广域网也能支持局域网。比如,视频会议终端和多点会议控制单元应既能支持H.320广域网上的视频会议标准,又能支持H.323局域网上的会议电视标准;➢既可应用于会议,又可应用于远程教学;➢和城市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对接,利用其MTU提供视频接入功能。灵活性➢节省人力物力和能源的目的;27➢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通讯、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接口和工具,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系统参数配置少,调整少,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性➢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比如不易感染软件病毒;➢必须可支持加密系统可靠性建议选用的视频会议系统包括了最高性能的电视会议系统以及对MicrosoftNetMeeting的支持。适合于广域网,且容易使用。该产品还支持卫星网络、T1、E1以及PRIH.331广播模拟支持,允许用户进行高质量的广播视频传输。用户在进行视频会议的同时还能够实时的进行资料共享。网管中心主管领导可以通过此系统,在办公室内发布信息、讲话、指令;也可召开视频会议,提高管理效率;设备的配置要求备。➢会议室必须配置至少1台电视机或投影机;➢会议室可配置多个摄像机,通过视频矩阵连接到视频会议终端的第二个视频输入;➢会议室可配备多个全向麦克风,通过调音台连接到视频会议终端的音频线路输入;➢会议室可配备一台图文摄像机或实物展示台,直接连接到视频会议终端的第二个视频输入;➢会议室可配备一台多功能投影仪,连接到视频会议终端的LAN口;➢会议室可配备功放和音箱,视频会议终端的音频输出经音频功率放大器到音箱;➢会议室可配备一台录像机,连接到视频会议终端的录像机接口;28➢会场控制室可配备一个机柜,将视频矩阵、调音台、功放、录像机、(MCU、MCU的工作站)都放在机柜里;➢会场控制室可配备2个监视器,监视本端和对端的图像。会场功能(1)视频功能利用切换方式可将本地会场的图像、不同视频源的图像、录像机播放的图像通过MCU方式传到其它会场;全部接收会场显示同一发言会场画面;可根据需要录下本地会场音视频和文件;可选择单/双显示方式;可连接辅助摄像机、图文摄像机、录像机、影碟机、调音台、特技机、字幕机等多种外围设备;(2)音频功能可实现自适应全双工回声抑制;采用自动背景噪声抑制,提高声音质量;采用自动增益控制,保证发言人在距麦克风不同时音量不变;利用全向麦克风,实现声音的全方位采集;可随时调节音量;(3)数据功能可存储接收的图片和文件;可抓拍本地图像并存储;利用NetMeeting可实现电子白板双向讨论;利用NetMeeting可实现文件双向传输;可发送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的图片;可外接电子白板,传送白板上书写的内容;可利用外接的图文摄像机或实物投影仪将图文或实物图像传送给其它点;(4)控制功能(只在主控室)语音控制功能➢根据多点会议中各会场声音的大小,决定谁是广播者;29管理者控制功能➢管理者在MCU工作站上控制会议的进程;➢MCU上切换广播连接在MCU上的会场;➢加入或删除会场;➢结束会议;➢监视各会场情况主席控制功能➢同一会议中只能有一个主席;➢主席可以广播任一连接在MCU上的会场;➢主席可指定发言会场发言,切换其图像作为全网的广播者;➢主席可以看到连接在MCU上的任一分会场图像;➢可以放弃主席权利,成为语音控制方式;➢可加入或删除任一连接在MCU上的分会场;可实现点对点双向会场摄像机远端控制;➢可提供本地摄像机位置预置和远端摄像机位置预置;➢可控制主摄像机镜头的上下、左右、拉近与拉远;➢可切换视频源;➢可抓拍本地图像并广播出去;➢➢系统诊断功能可对系统状态进行诊断;电视会议系统的工程建议(1)电源➢交流电220V,最好不和其他设备取同一相电➢电源要求带有保护地线➢保护地和工作地之间的交流电压差<3V(2)电缆➢对于PCM基群(2Mbps),要求用同轴电缆30➢电缆中心直径:3型➢电缆匹配阻抗:75Ω(3)会议室建议会议室采用三基色灯,漫射光源主要射向与会者,尽量避开直射摄像机镜头,这样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集中控制系统由于指挥大厅系统操作涉及多个子系统的协调动作,因此,集中控制系统的加入变得极为必要。集中控制系统可以把大屏幕系统、照明控制系统、音响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以及从而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系统采用中央集成控制系统,通过PC加软件方式控制,可实现多点控制、分级控制、分区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来控制大厅的所有带电设备;对各种用电设备的电源实行集中管理控制,对灯光可实现预设和存储参数的分区控制,对窗帘可自由地打开和关闭。另外还可对音视频切换设备、以及正投影机等进行控制。综合布线系统指挥大厅运行操作区域信息点布置建议在每个普通控制终端、会议区内每个坐席、大屏幕墙预留足够的信息点。建议在适当区域预留光纤,以满足将来大信息量传输的要求。指挥大厅技术支持区域信息点布置建议在敞开办公区内每个终端配备及其周边墙面、经理室、会议区、弱电设备间、资料室预留足够的信息点。结合的方式,信息点采用暗装方式布放,配线间设置在机房室内。3强电配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及市电进行供电.运行操作区设备用电建议全部采用UPS供电,照明及检修插座建议采用市电进行供电;技术支持区内,弱电设备室及会议区建议采用UPS供电,其余房间建议采用市电供电。照明系统内需要增加应急照明系统。用电负荷应为一级负荷。初步设计UPS负荷为60KW,市电负荷为40KW。UPS进线设置一台双电源自投配电箱,UPS配电箱及照明配电箱,所有配电路由均在地板下进行铺设,采用镀锌线槽为主,局部穿镀锌钢管敷设相结合的方式。门禁系统读卡方式,通过发卡时储存的资料库可对所有出入人员资料进行查验和记录。门禁应支持钥匙开锁和断电保护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打开大门。门禁系统主机设置在主机房内。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也可通过安装智能探测器利用自然光线来调节室内照度,或用手持遥控器进行控制。系统网络管理器与集中控制系统进行连接,以便达到灯光的集中控制。照明控制系统建议达到以下特点:(1)可存储多种不同场景(2)人来开灯人走关灯(3)根据室外光强自动调节室内灯光使其达到某一恒定照度(4)现场手动调光和遥控器调光32灯光照明系统包括指挥大厅内部灯光照明及总控台的灯光照明。(1)指挥大厅对照明的要求:光线明亮且柔和,适合人们的生理需要,布局合理且操作方便,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指挥大厅照明按国家标准JGB/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规定,满足规范对于照度、照明均匀度(不少于0.7)照明稳定性及抑制眩光的要求。(3)照度:照度≥300lx。0空调及新风系统空调及新风可采用原大楼中央空调系统。指挥大厅内温度应在18-25℃之间,且40%-60%之间。新风量应满足20000m3/h。指挥大厅对于外部应维持一定正压,所有风管及其它管道的保温和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应选用非燃烧性材料,冷表面需作隔气保温处理。1环境监控系统大厅提供监控内容,并可通过大屏显示系统显示出来。建议的环境与动力监控系统包括:(1)房间温湿度监测子系统;(2)电力(整流柜、设备交流配电柜、空调照明配电柜、UPS配电箱)监测子系统;(3)UPS监控子系统;(4)精密空调和新风监控子系统;(5)漏水监测子系统;(6)发电机监测子系统;(7)门禁监控子系统;(8)防盗报警、视频监控子系统333.2核心机房建设3.2.1概述核心机房工程是一种涉及到空调技术、配电技术、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抗干扰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消防、建筑、装潢等多种专业的综合性产业。今信息社会网络发展之趋势,提出适合具体要求的方案建议。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3.2.2机房建设标准机房装修设计思想设计上体现“现代、美观、专业”。将主要材料高架地板和铝合金格栅天花板和铝合金喷塑微孔天花运用到机房设计中,全方位展示机房的特质。既考虑了功能实用性、安全性又美观大方,既自然又不失现代。机房的选材选择防火、防尘、防静电、环保型材料。机房房间装修表铝合金钢制防静轻钢龙骨石膏板乳木制防火门格栅灯1小时应急电池机房装修材料说明B1300mm。机房吊顶采用微孔铝方板吊顶,防火等级为A级,机机房内墙面为乳胶漆。通过材质的34协调和对比、穿插、延伸营造出人与自然相依相融的环境,使人感受到建筑的文化气氛。机房配电系统核心机房设立一个独立配电柜,作为UPS的电源输入和输出配电柜。输入配电柜的设计容量为40KW。三相五线制配置。UPS选型为30KVA,三进三出在线式UPS。UPS容量的选择主要考虑设备扩容。UPS配备0.5小时的后备电池,当市电断电时,后备电池的电能,通过逆变器,把直流电源,变成计算机所需的交流电源。为计算机设备提供必要的存盘和关机的电源。避免了运算数据的丢失。同时根据需要,机房内可以配备发电机组,能够在外部电力中断的情况下为核心设备提供应急电力支持。用电设备,如果是与网络设备共用一个配电箱,对电网的干扰相对比较大。但是机房的照明和空调相对于本楼层的用电设备来讲,干扰比较小。照明电源照明配电系统使用普通市电电源,普通照明在市电停电时停止工作造成的不便,在各机房内设置应急照明灯具,保障必要的照明,方便工作人员撤出。机房消防电源机房房内安装自动气体灭火系统,此系统电源采用大楼的统一的消防电源。根据消防规范要求,消防系统自配电源系统,并且要提供不同回路的电源,配置ATS切换开关。自配后备电池。机房精密空调系统的洁净度是计算机数据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机房内需要安装恒温恒湿精密空调,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选用恒温恒湿的空调机,此机型能够在一年四季的工作。由于机组的特殊结构,机组制冷工作不受室外温度的影响。一般的商用机在35室外温度降至零下5度时,机组是不能够制冷的。商用机不适用机房温湿度的要求,由其是机房在冬季的环境。空调设备说明选用空调型号时,空调制冷量和湿度控制应按下列标准选择合适的机型:温度:22±20C;湿度:45%~55%机房空调技术参数送风方式:制冷量:风量:下送风,上回风>=20KW>=5200m/s<=51dB噪音机房自动灭火系统目前,核心机房内通常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它由火灾自动探测器、区域报警器、集中报警器和控制器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既可单独设置,自成体系,又可与自动控制灭火系统的控制中心相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目前大多采用感烟探测器和差动感温探测器联合使用方式,以便提高报警的可靠性。建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火灾自动报警和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七氟丙烷是一种新型灭火剂,它无色、无味,在一定压强下呈液态储存,通过与氧气发生化学无管网灭火装置的优点是施工和维护简单,无须钢瓶间,节省空间。系统控制方式为:自动、电气手动、机械应急手动等几种,当有人工作或值班时采用手动控制,在无人的情况下采用自动控制方式。(1)在防护区的吊顶内、吊顶面、地板下分别设置感温探测器和感烟探测器,在各防护区内设置声光报警器;空调新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处设置输入模块,取36防火阀动作信号;当发生火警时通过继电器切断机房内非消防电源。(2)大楼如已有报警系统,可保持不变,当机房的防火分区报警时,值班人员利用本机房气体灭火设施灭火,同时可通过机房内报警系统向大楼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报警。(3)防护区内感烟探测器报警后,启动该防区的声光报警器;当防护区内的一只感烟探测器和一只感温探测器均报警后,触发气体释放信号,经过30秒延时后,气体灭火系统打开该防护区的选择阀,释放气体灭火,同时气体释放灯频闪。(4)某防护区起火时也可按下门口处的紧急启停按钮,通过报警控制器联动打开选择阀,释放气体灭火,视现场情况也可按下急停按钮取消命令。37第4章4.1视频监控系统概述4.1.1建设需求策、组织指挥应急救援行动提供准确依据的功能和作用。4.1.2系统建设目标运用高技术手段,建设城市重大灾情应急视频、音频监控指挥系统,将水利导办公室里可实时观看任意监控点的图像、并可对选定监控点的摄像机进行上、下、左、右、放大、缩小的远程遥控,供市领导及时迅速地了解各重点疫情/汛情/火灾/台风地区的实时信息,为科学决策、紧急调度指挥提供依据。4.1.3系统建设功能地传送给市政府计算机网,并与政府间实现实时通讯,也可以实现会议电视。384.2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4.2.1建设内容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升级及联网数字信号,并将全部监控设备实现联网。具体项目建设根据实际项目进行详细描述。4.2.2视频监控网络方案市政府指挥中心与各职能部门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光纤网络,确保系统稳定可基础。网络图如下:应计算机网监控网计算机网监控网职能部门监控系统会议电视会议电视395.2总体网络结构及设计标准分为四个子区域:(1)重要服务器区(2)子系统接入区(3)监控管理区(4)本地接入区接入。可以看到,指挥中心的网络在物理上是统一的,但在逻辑上可以采取VLAN划分等技术,实现分离。5.2.1核心交换机区(SuperEngine)可以达到250G以上的背板带宽,两台核心交换机之间用四根GE光纤做Channel。5.2.2服务器区路直接接到核心交换机上。5.2.3子系统接入区子系统接入区主要由带防火墙功能的多台路由器构成,它们各自通过两条100M以太线路与两台核心交换机分别相连,这样,即使一台核心交换机出了问续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各子系统接入路由器通过2MDDN专线分别与各子系统相连。利用路由器提供相应的防火墙功能。这样可以减少单独购买防火墙的投资,并且便于管理。41有物理隔离安全要求的业务子系统,可以将对应该系统的路由器与控制终端连接,而不与核心交换机连接。5.2.4监控管理区60G光纤链路分别接到两台核心交换机上。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监控终端或小型的管理服务器可以与此汇聚交换机相连。连接可以使用100M以太网线路。VLAN。5.2.5本地接入区心交换机相连,作为高可用性的保障之一。5.3其它考虑5.3.1IP地址规划建议整个城市应急系统网络平台的IP地址范围进行由市政务网进行统一规应的重要服务器的IP地址,静态地翻译到这些指定的重要服务器IP地址。425.3.2NAT的配置里进行。这样可以使各子系统内部的IP地址分配对城市应急系统网络保密,提高安全性。简化管理。5.3.3安全访问控制标准安全访问控制分别在各子系统的防火墙,以及子系统接入路由器上的IOS防火墙上进行配置。在各子系统负责管理的防火墙上,主要完成地址的静态翻译(NAT)和各子IOS城市应急网络进行保护和限制访问的策略。隔离卡等设备加强安全控制。43第6章6.1服务器多层结构设计6.1.1设计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单机可展性的Trunking,即将几个物理网络通道合成一个高带宽的逻辑网络通道的冗余扩展,实现网络可扩展性。群集可扩展性一个方案中,使用了群集的设计,其目的就是负载均衡、冗余、可靠性和可据库自行调整处理任务的分布。高可靠性设计统能否提供高度持续不间断的用户服务能力,是系统成败的关键所在。功能分区原则多层架构体系,构建一个强健的数据中心核心。功能分区的原则是:(1)应用区和数据存储区分离(2)管理区与核心区分离44(3)种应用而导致的应用混乱和互相影响(4)各个分区之间通过核心交换机的VLAN划分进行隔离,必要的分区之间增加防火墙进行安全控制6.1.2应用区设计标准务逻辑分离的多层架构体系进行设计。从综述部分可以看出,应用区的服务器主要有:(1)指挥调度应用(2)基础数据查询类应用一般地,从易用性和中间件的角度考虑,建议:(1)指挥调度应用基于Windows平台构建(2)基础数据查询类应用基于Windows平台构建(3)报表应用基于Web技术构建,平台采用UNIX/LINUX技术构建从可靠性角度分析,建议采用以下的技术进行系统构建:(1)用基于Windows的Cluster调度系统,不建议采用从头开发的技术,硬件产品采用商用Windows服务器;(2)用基于Windows的Cluster中间件产品进行构造,该产品可以和数据库产品配合,构建了完整的XML/信息交互技术,硬件产品采用商用Windows服务器;(3)基于负载均衡技术构建报表应用,可以考虑基于Linux的Web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利用J2EE的接口,从报表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取相应的数据结果。负载均衡技术可以保障日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