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名师获奖_第1页
岳麓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名师获奖_第2页
岳麓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名师获奖_第3页
岳麓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名师获奖_第4页
岳麓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2007山东文综)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什么地区形成规模()A.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B.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C.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和湘江流域3.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形成南稻北粟局面取决于()A.自然条件B.政府政策C.居民口味D.历史原因4.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5.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A.精耕细作B.粗放耕作C.选择耕作D.计划耕作6.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A.耦犁B.曲辕犁C.翻车D.筒车7.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提花机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9.我国古代经常性大规模治理黄河始于()A.原始社会后期B.春秋战国C.汉代D.魏晋南北朝10.《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1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刀耕火种D.千耦其耘12.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大规模分工合作13.小农经济的狭隘性主要表现在()A.男耕女织,自给自足B.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弱C.对封建国家的依赖性强D.导致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14.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15.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自耕农经济产生。下列对自耕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农民生活十分富裕D.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16.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B.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17.关于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②生产工具的发明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④自耕农的贡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8.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是在()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C.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19.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20.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A.冶铁技术的产生B.犁铧的使用C.犁壁的安装使用D.耧车的创制2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是下列那一工程的巨大功效()A.都江堰B.白渠C.郑国渠D.漕渠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殷墟甲骨文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卜辞。“协”字在甲骨文中象三耒共耕。《诗经》中有对西周前期劳动场面的生动描写,“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材料二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材料三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请回答: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何不同?材料二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材料一的生产方式有何进步之处?它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什么?(3)材料三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A4.C5.A6.B7.C8.D9.C10.A11.A12.B13.A14.A15.C16.D17.C18.A19.A20.C21.A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一种千藕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的农业生产方式。(2)进步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