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鉴赏诗歌表达(biǎodá)技巧之描写手法第一页,共58页。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shūqíng)手法其它(qítā)常用表现手法一、相关知识(zhīshi)要点复习:描写手法第二页,共58页。描写方法(fāngfǎ)鉴赏切入点时空〔远近、俯仰等〕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动静〔动态(dòngtài)、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色彩〔色彩渲染、比照〕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通感、用典等〕正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侧面衬托〕点面〔点面结合〕白描细节描写联想、想象第三页,共58页。提问方式:〔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2〕请简析本诗在描写上的特点。这首诗是如何来描写什么的?〔3〕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你认为(rènwéi)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4〕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答题步骤:指出手法具体分析点明作用〔意境或感情、效果等〕第四页,共58页。正面(zhèngmiàn)描写第五页,共58页。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fǔshì),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1、空间(kōngjiān)顺序第六页,共58页。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liánɡyuè)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shénme)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shénme)角度写?仰视俯视(fǔshì)第七页,共58页。2.视觉与听觉(tīngjué)结合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全诗运用(yùnyòng)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jǐngxiàng),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第八页,共58页。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chóuchàng),村桥原树似吾乡。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shìjué)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第九页,共58页。阅读本诗,试分析全诗是怎样表现主题的。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chuānghu)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本诗从触觉(chùjué)、视觉、听觉三个方面来写雪之大这一主题。触觉(chùjué)写衾枕寒冷,视觉写大雪映白窗纸,听觉写雪压树枝折断之声,多角度,多侧面衬托雪大这一主题。第十页,共58页。山居(shānjū)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反衬(fǎnchèn)出山中的宁静。第十一页,共58页。3、动静(dòngjing)关系概念:诗歌常常通过(tōngguò)意象的动静结合,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分类(fēnlèi):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第十二页,共58页。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chuíyánɡ)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塘雨后的幽美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biǎoxiàn)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第十三页,共58页。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érqiě)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4、色彩(sècǎi)的渲染第十四页,共58页。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qīnɡbō)。【析】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比照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qīnɡbō)〞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第十五页,共58页。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dùfǔ)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中浓彩重墨地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第十六页,共58页。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在写景(xiějǐnɡ)上有何特点?【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纯用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第十七页,共58页。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白描指不加渲染、衬托,不用(bùyòng)华美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衬托的写作手法。〔可用于写景写人〕5、白描(báimiáo)第十八页,共58页。工笔画<>精雕细刻(jīngdiāoxìkè),纤毫毕现工笔(gōnbǐ)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描写。相对于白描,工笔也可以(kěyǐ)称为细描。第十九页,共58页。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zuòjiā)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jiāngyào)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翻开信封补写。第二十页,共58页。6、细节(xìjié)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言行举止、神情(shénqíng)意态、心理活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情节的描写。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它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开展的真实性,强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诗人对诗中的人物或环境的某一特征作细致的、具体的描写,往往可以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第二十一页,共58页。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dòngzuò),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xìjié)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xìjié)貌似闲暇,实那么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第二十二页,共58页。7、正面(zhèngmiàn)与侧面结合侧面描写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衬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也叫侧面衬托,它往往(wǎngwǎng)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面描写的根底上加以运用。它的好处就在于能调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对所要表现的主体事物进行再创造。第二十三页,共58页。例: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miáoxiě)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shāotóu)。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cèmiàn)描写,用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第二十四页,共58页。江城子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duàncháng)处,明月夜,短松冈。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第二十五页,共58页。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的思念,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jíshǐ)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突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第二十六页,共58页。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dāngqián)为实,未来是虚;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到达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8.虚实(xūshí)结合第二十七页,共58页。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局部;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liúbié)?中的黑暗现实。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第二十八页,共58页。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lìshǐ)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犹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第二十九页,共58页。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yánshēn)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设想别后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d.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第三十页,共58页。答题一般(yībān)分三步骤点明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分析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结合的妙处:表达(biǎodá)……情感;使……形象更饱满;使……感情表达(biǎodá)得更充分,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第三十一页,共58页。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ɡūzhōu)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点面结合。“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ɡūzhōu)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第三十二页,共58页。9.点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表达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表达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zhōuwéi)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饱满,更有特色。第三十三页,共58页。侧面(cèmiàn)描写第三十四页,共58页。1、侧面描写——衬托、比照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效劳,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比照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比照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naihán)、清高、报春的特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衬托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第三十五页,共58页。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jiànzhānɡ)。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jiànzhānɡ):宫殿名。问题: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wúrén)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诗中用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身不由己,表达出他们渴望自由但不可得的悲哀。第三十六页,共58页。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jǐnyī)。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越宫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比照,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蕴含着诗人人事变化(biànhuà),盛衰无常的历史思考。生查子·元夕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shāotóu),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比照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第三十七页,共58页。
2、区分(qūfēn)比照和衬托的步骤〔1〕找出用于比照或衬托的双方〔2〕分析双方关系3、区分(qūfēn)比照和衬托的方法区别一:比照:并列关系,造成反差。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区别二:比照:用来比照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双方类属相同。〔如人与人的比照〕衬托: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而且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第三十八页,共58页。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竭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气氛,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qīnqiè)、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联想(liánxiǎng)和想象(对写法)第三十九页,共58页。抒情(shūqíng)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zhíshūxiōngyì)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四十页,共58页。间接(jiànjiē)抒情——借景抒情①以哀景写哀情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gǔngǔn)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第四十一页,共58页。夜下征虏亭李白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似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江上的渔火和水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像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这些(zhèxiē)景物衬托出了诗人出游的喜悦之情。②以乐景写乐情第四十二页,共58页。③以乐景写哀情(反衬(fǎnchèn))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dùfǔ)〕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huàmiàn),极言春光融融。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第四十三页,共58页。④以哀景写乐情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kōnɡjì)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第四十四页,共58页。寓情于景(yùqíngyújǐng)〔融情于景〕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guānxì)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shīrén)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shīrén)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第四十五页,共58页。托物言志(yánzhì)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bùpà),要留清白在人间。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诗中借咏石灰,表现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民众的利益作牺牲(xīshēng)的高尚精神。第四十六页,共58页。借古讽今(jiègǔfěngjīn)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cāngshēng)问鬼神。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guǐshén)〞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挖苦效果颇好。第四十七页,共58页。用典(yònɡdiǎn)用典,也叫“用事〞,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一、用事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lìchǎng)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四十八页,共58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cǎocǎo),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全词多处用典。词人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韩侂胄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国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这个主旨,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yǐngshè)现实的历史故事表现出来的,即刘裕、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廉颇的故事。这首词是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方便正面直说,所以用典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四十九页,共58页。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dùmù)?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里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比照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第五十页,共58页。【答题步骤与提示】首先找出用典的地方。其次对诗中用典的地方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是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作用。高考诗歌鉴赏的选题具有(jùyǒu)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想答题标准、切中要害,思路必须围绕以下几点展开:1、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必须了解典故原意内容,因为它和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2、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必须明确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正用还是反用,是正引还是化引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政策法规对评估行业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教育研究问题研究
- 美容师水疗与芳香疗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小自考市场营销专业题及答案
- 营养配比计算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美容师考试复习中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试题及答案
- 学习2024年汽车维修工考试的有效方法与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汽车美容服务的创新思路试题及答案
- 智能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 展厅设计布展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2023年版接触网工考试内部模拟题库含答案必考点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答题卡
- 电动单梁起重机(双速)设计计算书
- 2023年上海嘉定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锅炉水冷壁安装施工方案
- 光伏混凝土钻孔灌桩基础施工方案方案
- 2022年四川省特种设备作业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汇总(含真题和典型题)
- 公司发货通知单
- GB/T 247-2008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 GB/T 24677.2-2009喷杆喷雾机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