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雨巷》学案语文组【目标引领】1.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2.理解体会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内容主旨。
【学习重点】分析《雨巷》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方法】小组竞争,合作解疑eq\o\ac(○,预)eq\o\ac(○,习)eq\o\ac(○,学)eq\o\ac(○,案)【自主探究】(一)知识回顾。五四运动以前的诗,多表现诗人对民族苦难的忧伤和心中疾愤,格调哀婉低沉;五四运动以后的诗,爱国主义成为中心主题,诗风变得雄浑豪放。《女神》(郭沫若新诗的代表作)表现出对旧社会彻底的叛道精神,对未来布满殷切期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奔放豪迈的自由诗体为新诗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
二)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抒情诗。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之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具有的艺术光辉。《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1927年3月,他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小行,这首诗既实又虚。(三)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的韵味。写写你读本诗后的感觉。eq\o\ac(○,课)eq\o\ac(○,堂)eq\o\ac(○,学)eq\o\ac(○,案)【合作解疑】【精讲点拨】一初读。整体感知,入景入境。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你能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吗?应该怎样读呢?二品读。把握意象,入情入味。品味诗歌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如果从形象入手,作者选取的形象是由作者的主观情意决定的,这便构成了意象。找找诗中这些意象,有着怎样的情味呢?三悟读。理解内容,把握主旨。诗是灵魂的呐喊,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爱情诗?政治诗?理想诗?集中体现在那个意象?用了哪种手法?eq\o\ac(○,拓)eq\o\ac(○,展)eq\o\ac(○,学)eq\o\ac(○,案)【
巩固训练】选择《雨巷》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意象发挥想象,写一段诗情画意的文字。【拓展阅读】摊破浣溪沙南唐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花许邦才苏小西陵踏月归,香车白马引郎来。当年曾绾同心结,此日春风为剪开。【知识补充】诗歌朗诵要领1.停顿:为生理或句子结构以及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常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大或小的停顿。
2.重音:读得比较重、音强比较强的音叫重音。(1)语法重音: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2)逻辑重音: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雨巷》学情分析语文组学生对新诗的理解总有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因为本诗是一首象征诗,意象朦胧,主题隐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肤浅地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要更深入地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还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又带着淡淡忧愁的姑娘,这个姑娘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又希望自已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散了她……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一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诗人把美好生活摩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般美,又像梦一般远去。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理想幻灭后空虚和伤感的心境。这是要慢慢引导学生理解的。《雨巷》效果分析语文组部分同学在自由朗读时已经把握到此诗的基本情感,也初步懂得了该运用何种语调、语速等朗诵技巧。但是要真正地读准感情要注意语速的把握,节奏的处理。语调要舒缓。还要注意该停顿的停顿,该重读的重读。表现强烈感情的应重读,如第一节彷徨、希望;表现委婉心情的应轻读,如第二个悠长、寂寥。要真正读出作者的感情和进入状态。在初读阶段主要解决了这个问题。诗歌不仅要读,还要品。在品读阶段,带领学生找出了6个意象,重点分析了诗中的两个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对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读,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对这首诗有了新的熟悉。让学生学习到成功的意象描写是诗歌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沉浸在诗人用这些意象构造的朦胧意境里,感受到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在大展身手环节。让学生选择《雨巷》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意象发挥想象,写一段诗情画意的文字。在读读评评中,使学生更加深了对诗歌文本的理解,也学以致用,学会了运用意象表情达意,学会了在诗情画意中传达幽微的感情。《雨巷》教材分析语文组
诗歌之自由诗体:五四运动以前的诗,多表现诗人对民族苦难的忧伤和心中疾愤,格调哀婉低沉;五四运动以后的诗,爱国主义成为中心主题,诗风变得雄浑豪放。《女神》(郭沫若新诗的代表作)表现出对旧社会彻底的叛道精神,对未来布满殷切期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奔放豪迈的自由诗体为新诗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诗歌之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诗歌之背景:《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小行,这首诗既实有虚。《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诗歌之艺术特色: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2、优美的音乐旋律。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③复沓句式的妙用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压韵的位置错综变化。以上都是在学习这首诗歌时要学习领会的内容。《雨巷》测评练习语文组【基础测试】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撑(zhǎng)着
彷(páng)徨
凄(qī)清
巷(xiàng)道
B.彳亍(chìchù)
凄婉(wǎn)
颓圮(pǐ)
迷茫(méng)
C.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D.斑斓(lán)
沉淀(dìng)
似(sì)的
泥(nì)古
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课内阅读】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5、6题。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5.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6.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拓展练习】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8.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0~13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自由,向我们来了
田间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须战斗啊!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像暴风雨,
像海燕。9.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10.下面说法错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的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韵。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11.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拓展与创新】
13.“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参考答案】
1.C(A.zhǎng-chēngB.méng-mángD.dìng-diànsì-shì)
2.B(应在“自头”后断开,而不是在“我的”之后)
3.C(应为象征派)4.C(“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
5.幽僻
阴沉、郁闷
6.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
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7.C8.A(不能说是“我”听了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9.B10.B11.D12.B
13.“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这里取喻于花和雾,比方所喻之物短暂易逝,难持长久。“夜来者”春梦也,虽美却短暂,于是引来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来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一连串比喻环环相扣,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朦胧含蓄。《雨巷》课后反思语文组本课在初读,品读,悟读三步读中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了诗歌《雨巷》。两个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2.理解体会诗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医疗场所安防系统升级改造合同
- 2024年度环保设备安装工人劳务合同
- 2024年工程设计修改合同
- 2024年度加工合同加工工作内容及要求
- 2024国际快递服务加盟合同
- 2024年度房屋拆迁补偿合同拆迁范围与补偿标准
- 2024年乙方为甲方提供某输电线路工程的架设服务合同
- 美术破土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广告宣传费用协议
- 20245G网络建设融资租赁合同
- 客服话术大全-
- 干果加工项目建议书范文
-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课堂PPT)
- 护理核心制度督查表20179
- 红色古色绿色文化教育活动策划方案
- 《正交分解法》导学案
- 建筑材料知识点汇总
-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家长会课件.ppt
- 平面构成作品欣赏
- 英语管道专业术语
-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优秀范文8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