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曹刿论战》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曹刿论战》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曹刿论战》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曹刿论战》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左传》。

2.积存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3.疏通文意,整体感知;理解并背诵第一段。(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在战斗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备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日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闻名战役。

二、自主预习

1.走近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学问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具体、谈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2.相关背景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很多史料。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刿(guì)又何间焉(jiàn)鄙(bǐ)

弗敢专也(fú)小惠未遍(biàn)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héng)辙(zhé)

4.词语的特别含义

(1)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2)一词多义

故:公问其故(缘由,原因)

故逐之(所以)

以:何以战(凭借)

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信(根据)

必以分人(把)

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

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

小大之狱(构造助词,的)

公将鼓之(助词,无实义)

(3)古今异义词

又何间焉(古义:参加;今义:隔开,不连接)

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德恶劣,不道德;轻视,看不起)

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或放弃一方的利益)

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再而衰(古义:其次次;今义:又,又一次)

5.重点句子翻译

(1)十年春,齐师伐我。

明确: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明确: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加呢?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明确: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明确: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肯定依据实情合理裁决。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两条。(1)大事进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2)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读完本文,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吗?

明确:本文通过齐鲁长勺之战的记叙,重点记录了曹刿关于战斗的论述,生动地说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把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稳重坚决的指挥才能。

(二)分析课文第1自然段

1.曹刿的身份怎样?

明确:从“其乡人曰”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一般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应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怀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4.“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斗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预备。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预备呢?

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对于这三方面的预备,曹刿是如何答复的?为什么第三个预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由于民心向背是打算战斗胜败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气的政治远见。

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预备,而且留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小结:第1自然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预备,显示了曹刿喜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

四、板书设计

战前见之缘由:肉食者鄙

问其预备:取信于民政治远见

五、课外拓展

庄公是“肉食者”,他“鄙”吗?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我认为庄公不鄙。庄公能接贤纳谏,有明君风范。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以看出,他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之理。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背诵第2、3自然段。(重点)

2.结合课文,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重点)

3.学习本文巧用比照、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曹刿论战》中,曹刿这一人物算是很神奇的了。他虽非肉食者,却能见到鲁庄公,而且能和鲁庄公同乘一辆战车指挥作战,庄公对他言听计从。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各有不同,曹刿毕竟是怎样一个人物,是值得讨论的。在这场战役中,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长勺之战的成功仅仅是由于曹刿完善的战术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缘由呢?鲁庄公在这场战役中又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让我们在今日的学习中一起来探究答案吧。

二、自主预习

1.翻译下面句子。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明确: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2)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明确:作战,要靠士气。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其次次击鼓士气就开头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三、合作探究

(一)分析课文第2自然段

曹刿把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他是怎样帮忙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明确: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头,不待齐军疲乏,庄公就急于出战;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曹刿又阻挡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需把握有利的时机,要依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推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斗消失“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二)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

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曹刿是如何答复的?

明确:有两层意思:

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展攻击。“夫战,士气也”(这是个推断句,“也”表示推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士气已经消逝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我们战胜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正确战机。

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缘由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谈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慎重,观看认真,擅长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斗成功。

(三)分析人物形象

1.“远谋”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文中的战前、战中、战后都是围绕“远谋”进展的,你能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吗?

明确:(1)注意战前的预备,强调取信于民,充分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2)战中采纳了“彼竭我盈”和“敌退我追”的战术,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3)战后通过他的论述,既交代了他指挥若定、推断正确的缘由,又进一步表现了他的“远谋”。

2.文章是怎样塑造鲁庄公的形象的?

明确: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斗的盼望寄予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加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四)写作方法探究

1.奇妙运用比照衬托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亮生动。分析下面句子。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明确:以曹刿与“乡人”的比照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

(2)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明确:曹刿和鲁庄公的比照,反映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2.剪裁得当,详略突出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你能结合文章说说哪些地方写得详,哪些地方写得略吗?

明确: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熟悉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精确地把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斗取胜的缘由,都写得比拟具体。其余的事如战斗的规模、战斗的情景等一概不提;而对请见、从战、克敌等,则一笔带过,这样写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伐--战前,民心向背

战--战中,抓准战机

克--战后,有勇有谋

五、课外拓展

刘扬所在的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