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实验与探究_第1页
2011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实验与探究_第2页
2011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实验与探究_第3页
2011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实验与探究_第4页
2011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实验与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实验(shíyàn)与探究第一页,共41页。考点(kǎodiǎn)1观察类实验1.实验(shíyàn)归类实验名称细胞的状态染色剂生物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死细胞甲基绿吡罗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活细胞健那绿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死细胞无(为固定装片)蝗虫精母细胞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死细胞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洋葱根尖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死细胞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第二页,共41页。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或死细胞无(无需染色)酵母菌细胞、水绵细胞、叶的保卫细胞、鱼的红细胞等观察叶绿体活细胞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活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说明:(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biélí)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2)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第三页,共41页。2.显微镜相关的知识(1)观察:高倍(ɡāobèi)镜使用要诀——先低后高,找移转调第四页,共41页。(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及细胞数目的关系归纳①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与玻片距离越远。③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多、细胞体积小、视野明亮。高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少、细胞体积大、视野较暗。④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shíwù)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第五页,共41页。(3)视野中异物(yìwù)的位置判断只有三种可能——在载玻片的标本上、在目镜上、在物镜上。判断方法如下:①移动玻片: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那么其位于载玻片的标本上。②换目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那么其位于目镜上。③换物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不消失,但换物镜后消失,那么其位于物镜上。第六页,共41页。【例1】答复以下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1)以下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xuèhóngdànbái)的提取和别离①③第七页,共41页。(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别离实验。步骤一:在洁净(jiéjìng)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步骤(bùzhòu)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图。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bùzhòu)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那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无色(wúsè)、绿色红色、绿色第八页,共41页。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jìnrùn)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光圈(guāngquān)大小调节(tiáojié)反光镜(电光源亮度)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第九页,共41页。听课心得审题关键:“生理活性”、“质壁分离实验”、“显微镜观察”命题来源:教材基本实验。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教材实验的基础知识,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1)②中盐酸处理后细胞死亡,④中红细胞吸水破裂后血红蛋白才能释放出来。(2)由于发生质壁分离,A处为蔗糖溶液,为无色。B处为细胞质,有叶绿体显绿色。要观察清楚无色的部分,需使视野稍暗些,需要改变光圈大小、调节反光镜(或调节电光源亮度)。高温使细胞死亡,细胞膜、叶绿体膜等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故A处为绿色。第十页,共41页。答案:(1)①③(2)①无色、绿色②红色、绿色③改变光圈大小调节反光镜(电光源亮度)高温(gāowēn)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第十一页,共41页。考点(kǎodiǎn)2鉴定类实验1.实验(shíyàn)归类实验名称鉴定对象试剂颜色生物材料备注淀粉的鉴定淀粉碘液蓝色脱色的叶片无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苹果或梨的匀浆等甲乙液现混现用、水浴加热脂肪的鉴定脂肪苏丹Ⅲ(或Ⅳ)染色橘黄(或红)色花生种子切片需用高倍镜观察第十二页,共41页。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等先加A液,后加B液,摇匀尿糖的检测葡萄糖葡萄糖试纸有色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样”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四种色素提取液:无水乙醇;分离液:层析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得更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第十三页,共41页。2.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shìjì)和药品试剂鉴定(染色)的物质(结构)是否加热颜色注意事项斐林试剂还原糖是砖红色现用现配双缩脲试剂蛋白质否紫色A液与B液不能混合,需先滴加A液,再滴加B液苏丹Ⅲ染液脂肪否橘黄色苏丹Ⅳ染液脂肪否红色第十四页,共41页。甲基绿DNA否绿色DNA、RNA同时存在时要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吡罗红RNA否红色健那绿线粒体否蓝绿色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染色质(体)否深紫色(红色)染色前必须漂洗彻底第十五页,共41页。【例2】(广东高考)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jiǎncè),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选项是()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①DNA甲基绿红色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③淀粉斐林试剂蓝色④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第十六页,共41页。听课心得审题关键:“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命题来源:考纲要求的教材鉴定类实验。思路分析:①错误:DNA遇甲基绿呈现绿色;②正确:苏丹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③错误: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淀粉不属于还原糖,而且斐林试剂与还原糖水浴加热后呈现砖红色沉淀;④正确: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第十七页,共41页。考点3验证类与探究(tànjiū)类实验1.探究性实验与验证(yànzhèng)性实验比较比较项目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概念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验证已知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第十八页,共41页。实验假设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的形式表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因结论是已知的,故不存在假设问题实验原理因探究内容而异因验证内容而异实验步骤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需要自己设计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的或尚未做过的实验现象未知已知实验结果预测对应假设,分类讨论第十九页,共41页。实验结论对应实验目的作出探究结论对应实验目的作出肯定结论举例实验名称探究某人是否为糖尿病患者验证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实验原理相同(斐林试剂与还原糖作用呈现砖红色沉淀)实验步骤相同实验现象出现或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出现砖红色沉淀实验结果预期出现或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出现砖红色沉淀实验结论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此人为糖尿病患者;若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此人不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还原糖第二十页,共41页。2.生物实验中的变量(1)变量的种类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根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zuòyòng)可分为两大类:①实验变量(自变量)与反响变量(因变量)。实验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反响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对实验变量与反响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zuòyòng)。第二十一页,共41页。(2)变量的控制控制变量是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保证实验不受干扰或将干扰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实验控制,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实验结果。①操纵实验变量的方法:设法给研究对象施加干扰,造成研究对象的变化,从而使研究对象在被干扰状态中反映出某种现象和属性。②检测反响变量的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确定(quèdìng)观察、测量的指标和方法。具体包括:观察特异性的颜色变化、沉淀反响;观察形态结构、生理变化;测量生长发育速度;测量生化反响速度。第二十二页,共41页。③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fāngfǎ)(平衡控制):排除因实验对象的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设法创造稳定的相同的条件进行对照,以抵消或排除这些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干扰;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重复实验,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减小实验误差。不管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检测一个反响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那么,它是处理实验中复杂关系的准那么之一。第二十三页,共41页。(3)相关(xiāngguān)实验中的变量实验名称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漏斗玻璃管液面的上升高度半透膜的种类、开始时的液面、温度等条件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至少三种)酶的活性(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pH、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同pH(至少三种)酶的活性(气泡的数量或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温度、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氧气的有无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等);酒精的产生(重铬酸钾检测)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温度、pH、锥形瓶的洁净程度、连接导管的大小等第二十四页,共41页。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氧气的有无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等);酒精的产生(重铬酸钾检测)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温度、pH、锥形瓶的洁净程度、连接导管的大小等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体积的大小物质运输的效率琼脂块的一致性、NaOH溶液的量、浸泡的时间、测量的准确性等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长度实验材料的一致性、激素浓度的准确性、处理时间的一致性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培养液的成分、培养条件、空间等探究水族箱中的群落的演替时间群落的演替水族箱的培养条件和环境等第二十五页,共41页。【例3】(江苏高考)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根底(gēndǐ)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第二十六页,共41页。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shìguǎn)、滴管、水浴锅等。(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答案: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shìguǎn)内均有砖红色沉淀,那么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shìguǎn)内有砖红色沉淀,那么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向a、b两管分别参加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shìyí)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参加A、B两试管中,并参加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hóngsè)沉淀第二十七页,共41页。听课心得审题关键:“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命题来源:探究实验的设计程序。思路分析:本题是以渗透作用装置为基础的材料限制型实验设计试题,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①证明蔗糖被水解,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即可;②观察a、b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如果差值缩小,则说明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透过半透膜,否则不能。所设定的材料做出了设置限制,须加入蔗糖酶溶液,a、b两侧的加入量相等,以抵消加入蔗糖酶溶液所引起的溶液浓度变化。添加材料中的斐林试剂、试管等,提示可用检测还原糖的办法检测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第二十八页,共41页。题后反思:设置对照组有四种方法(fāngfǎ)(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除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外,还增加一蒸馏水处理组,蒸馏水处理组即为典型的空白对照。通过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别离和复原〞实验,那么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同一对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那么为实验组。第二十九页,共41页。(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例如“探究甲状腺激素(jīsù)对幼小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采用等组实验。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jīsù)(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jīsù)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第三十页,共41页。(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jǐɡè)实验组相互对照。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不同的温度处理使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也是相互对照。第三十一页,共41页。考点4调查(diàochá)类实验1.调查类实验归类(ɡuīlèi)分析实验名称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调查对象随机确定的人群;一定数量的家族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调查方法汇总法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统计方法发病率=(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第三十二页,共41页。注意事项①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②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随机抽样调查,且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①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②动物类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③样土塑料袋上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④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XX”;⑤调查的指标是小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第三十三页,共41页。2.观察调查类实验(shíyàn)的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的总结如下表实习、研究性课题调查对象统计方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动物标志重捕法植物样方法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人类某种遗传病汇总法发病率=×100%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程度汇总法污染程度=×100%第三十四页,共41页。【例4】(改编题)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说明(shuōmíng)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第三十五页,共41页。时间(年)鼠种群数量(只)X种群数量(只)11890010021950012031450020041050025059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