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培训变态心理学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咨询师培训变态心理学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咨询师培训变态心理学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咨询师培训变态心理学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咨询师培训变态心理学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咨询师培训变态心理学详解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优选)咨询师培训变态心理学目前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一、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又称异常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它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变态心理学不仅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而且还要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变态心理学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目前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二、变态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一)变态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二)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任务是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是一门基础学科。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任务是对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目前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三)变态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

二者都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但侧重点不同。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病人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通过咨询来指导和培训健全的人以便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富有创造力——它的朝向主要是临床服务。变态心理学重在理论和病理机制上分析——它的朝向是基础,是优化临床服务的前提。目前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三、几个基本概念(一)症状与综合征症状——是某个问题的单一指标。它可以包括情感(悲伤的心情、焦虑)、行为(睡眠问题、昏睡)或认知(过度担忧、自杀观念)。综合征——是指具有共同病程的三个或更多症状的疾病症状群。例如,悲伤或抑郁心境、睡眠问题、注意力问题、体重减轻和自杀观念都是抑郁综合征的症状。抑郁的案例中,抑郁可以是一个症状(这时指抑郁的心境),也可以是一个综合征(这时指抑郁的一组症状)。目前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二)症状与病症病症由不同的症状组成(综合征,症状群)同一种症状可以反映不同的病症有症状不一定意味着有病症目前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症状与病症症状打喷嚏咳嗽多痰咳血病症病症感冒肺结核肺部罗音目前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症状与病症症状情感低落意志减退思维迟缓幻觉病症病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目前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三)主要症状、核心症状主要症状——是在患者病程的大部分时间都存在的的一系列症状,可能是引起患者情绪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情绪问题所导致的结果。核心症状——在求助者病程一系列症状中,最主要的症状,其他症状一般是继发或伴发的。目前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四)躯体症状和躯体化症状躯体症状——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感受。躯体化症状——无任何器质性基础时出现躯体症状或虽有器质性基础,躯体症状却将机体的异常有夸张性表现。躯体化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演化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和解释个人和人际间的种种问题,且体验成为躯体症状。换言之,诉说的是躯体症状,表达的则是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目前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五)预后和转归预后——是指事先推测疾病的过程和结局,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推测,不是对已发生的结果的总结。转归——是指疾病的结果。疾病经治疗最后是治愈、未愈或死亡,是已经出现的结果,与预后是不同的概念。目前十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六)神经病、神经症与精神病神经病——神经病学范畴——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疾病(脑血栓、中风后遗症、面部神经麻痹)。神经症——精神病学及心理学范畴,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疾病。精神病——精神病学范畴——患者心理功能严重受限,自知力缺失(对自我状态正常与否的觉察),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接触。目前十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七)精神病性障碍、非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非精神病性障碍——相对前者而来,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目前十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它的推论是“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型。希波克里特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类:胆汁质(果断、勇敢激昂、野心勃勃、暴躁易怒、傲慢主观);多血质(敏捷、乐观、轻浮、易变;粘液质(冷静、安闲、柔弱、能辨是非);忧郁质(考虑多、疑心重、乱想像、悲观失望)。目前十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天空被宗教的乌云遮盖,极端神秘主义把心理异常现象看作是魔鬼附身,使用鞭打、火烧、捆绑等作为驱鬼手段。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有了进一步发展,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完全丧失。这些医学科学的进步,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想对待心理异常问题。19世纪和20世纪初飞速发展,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十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基本命题1、认为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2、认为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五个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力比多”投射到不同的区域,称为性感带或敏感区,并标志着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期。目前十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3、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与此相对应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5、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防御机制”(压抑或克制能力)。

目前十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精神分析理论对异常心理的说明固著: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接受的刺激过分或太少会造成“退化”或“固著”,由此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焦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产生焦虑;压抑:对焦虑的克制和非理性冲动的压抑力量不足,让矛盾、冲突和非理性冲破防线,就会体验到痛苦;冲不破防线则压抑隐藏至潜意识之中,以扭曲的形式变相的表达出来,产生异常的心理和行为。目前十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弗洛伊德的贡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首先,他第一次提出人的心理变态并不都是由大脑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引起,人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也同样能造成心理异常。其次,他强调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性是推动人们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第三,他提出心理的“防御机制”概念,认为,在人的无意识中有一种自发的心理调整机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人的内心矛盾冲突得以缓和,烦恼和不安得以减轻或消除,使人的心理活动恢复及保持某种稳定状态。目前二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第四,他建立了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技术去认识我们心理生活中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方面。并把性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引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第五,弗洛伊德向人们表明某些异常心理现象是人们努力去应付某种困难问题的结果,是为各种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的夸张的表现。

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对弗洛伊德的批评1、对性驱力的过分重视

2、对人性的悲观态度

3、对无意识过程作用的夸大

4、没有注意到自我报告在科学研究中的局限

5、忽视了人类动机中朝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6、忽视了不同文化因素对塑造人类行为的影响7、他的很多理论假设和心理治疗效果缺乏科学证据8、花费过大

19世纪末经典的精神分析被所谓的新精神分析理论所替代。艾里克森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到了自我,将儿童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巴甫洛夫认为,生活事件使我们极为兴奋,但我们同时又必须努力克制自己,于是我们大脑两半球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发生冲突,冲突一旦持久不消除并打破神经过程的平衡,我们的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或精神病。巴甫洛夫认为,同样的刺激对神经系统较强的人来说,并不引起这类疾病后果。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首先提出“潜能”概念,“潜能”不论就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向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人本主义观点的主要贡献

(1)它强调了人类有能力去完全实现其潜能。人本主义观点为我们理解心理异常增加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向。“变态”被看做是没有充分发挥出作为人的巨大潜能--是一种对个体朝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的阻断和歪曲,而不是变态或偏离常规。

(2)治疗不是作为把个体从不适应转变为适应的手段,而是协助个体以一种朝向创造性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的一种方式。

人本主义观点受到的批评(1)它的理论比较宽泛、松散。;(2)它的概念中缺乏对科学性的重视;(3)它对心理学寄予了过多的期望。

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一、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二、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三、保障人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标准化的区分(一)医学标准必须找到病理解剖或生理变化的根据。(二)统计学标准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两端或一端的被视为“异常”。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自己的感觉,焦虑、抑郁、不适等;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亲人去世要哭泣,而此人在笑。则心理异常了。(四)社会适应标准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适应社会环境。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三、几种诊断标准(一)WHO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101、ICD-10简史WHO于1948年颁布ICD-6,首次以第V章作为精神疾病分类。1955年ICD-7出版,内容仅作了细小改变。1969年ICD-8作了重大修改,该方案建立起了儿童精神障碍的多轴分类系统,其可信度和临床实用性良好,是国际合作的一大成果。1977年ICD-9出版。1990年ICD-10出版,其中包括的精神障碍内容比ICD-9增加了3倍。目前三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2、、ICD-10(ChapterV)精神和行为障碍主要分类

ICD-10的编码一位数为病类(F0-F10),两位数为病种(F00F99),三位数为病型(F00.0-F98.9)。F00~F09品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F70~F79精神发育迟滞F80~F89心理发育障碍F90~F98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F99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3、ICD-10的主要变化

(1)ICD-10将神经症与应激障碍合为一类,不再有“神经症”这一术语,代之以“神经症性”;(2)将传统的抑郁性神经症放在情感障碍大类中;(3)将传统的焦虑障碍称为“其他焦虑障碍”;(4)维持癔症的完整性,对分离与转换症状不加区分,合二为一,称为“分离(转换性)障碍”;(5)将以躯体主诉或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性疾病称为“躯体形式障碍”,主要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性障碍、躯体形式的神经功能紊乱和疼痛障碍等。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DSM-IV

1、简史APA于1952年制定并出版了自己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以与ICD-6相平行。1968年出版DSM-II,与ICD-8并存;1981年出版DSM-III,1987年对DSM-III进行了修改。DSM-III体现了精神障碍的总体概念并对每一障碍作全面描述,提出特定诊断标准、诊断类型的等级组织以及多轴系统。1994年出版DSM-IV,在DSM-IV中,APA趋向更大程度地采用心理病理学实证研究的成果,其资料来源更多地依靠大量现场测试的结果。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2、DSM-IV多轴诊断系统DSM-IV是一个多轴的分类系统,有五个涉及范围较广的维度,或称诊断轴,病人的当前表现和功能可以据此进行分类。这些维度涉及病人的不同方面,包括他们的行为和生活状态:其中两个轴与诊断类别有关,而剩下的三个轴可以收集个体的其他相关资料。轴I:临床精神障碍——可能成为临床焦点的其他情况轴II:人格障碍和特定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自闭/孤独症)

轴III:一般躯体状况——排除或确认器质性疾患对精神状态的影响轴IV:心理社会与环境问题轴V:全面功能评估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3、DSM-IV的变化(1)不仅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连“神经症性”这一术语也不用了;(2)将传统的癔症一分为二,以转换症状为主者,归类于躯体形式障碍,以分离症状为主者归类于分离型障碍。(3)主要采用症状学的分类方法,不仅对重性精神病与轻性精神障碍不做截然分开,而且“器质性”与“功能性”也不作为分类基准。APA为制定DSM-IV,WHO为制定ICD-10,二者紧密合作和协调关系,使两大分类系统最大可能地相互平行,但也允许保留各自独特的观点。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三)中国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ChineseClassificationandDiagnosticCriteriaofMentalDisorders)CCMD-3我国精神疾病的诊断与分类标准中,把心理异常分为十类:0.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即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智能障碍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条件必须在经过临床系统治疗以后,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后;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2、感觉减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感受迟钝。此症状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减退。3、内感性不适又称体感性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适感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特点:定位不明确,性质不清楚甚至多变,不易与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区分。常常局限于单一的感觉通道。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目前四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它是在没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下而产生的虚幻的知觉体验。(1)幻觉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2)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两种。真性幻觉——产生于患者生活的客观空间,是通过感官感知的。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主观脑内或体内,不是通过感官而获得。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3)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又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功能性幻觉——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有时见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

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心因性幻觉——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关系,仅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三)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出现改变。分视物变大症和视物变小症。2、空间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3、时间知觉障碍——患者感觉到时间流逝的特别缓慢或特别迅速,或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受时间的限制。4、非真实感——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变得模糊不清,像布景、像“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可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5、窥镜症——患者认为自己的面孔或体形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故称为“窥镜症”。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二、注意障碍(一)注意减弱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以致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由此使记忆力也受到不好的影响。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时。(二)注意狭窄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有意识障碍时,也可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三、记忆障碍(一)记忆增强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二)记忆减弱

临床上较多见,可以表现为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主要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三)遗忘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1、顺行性遗忘患者不能回忆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2、逆行性遗忘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它的长度是指由受伤一刻开始,直至受伤前最后一件能清晰回忆的事情为止。3、心因性遗忘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可见于癔症。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四)错构是记忆的错误,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疑。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五)虚构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当患者同时出现记忆减退,特别是近记忆力减退、错构、虚构以及定向力障碍时,则称之为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为遗忘综合征,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以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前三种属于记忆在量方面的障碍,后两种属于记忆在质方面的障碍。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四、思维障碍(一)

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联想障碍(1)过度的联想表现为联想速度反常地加快。随境转移、音联、意联——思维奔逸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2)贫乏的联想表现为联想速度反常地缓慢。(1)思维贫乏(Povertyofthought)联想贫乏,内容空洞,语量减少(2)思维迟缓(Retardationofthinking)又称抑制性思维联想困难、语音细微、反应迟钝、言语减少。目前四十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思维贫乏与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是思维内容的贫乏(过于简单),但语速并不减慢,多为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症状;思维迟缓是思维活动速度减慢,内容可以很丰富,多为抑郁状态症状。目前五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3)联想错乱思维松弛:联想松散,内容散漫;句句有关联,但无中心思想;破裂性思维:句句无关联;思维不连贯:概念无关联;思维中断:思维过程联想突然中断,脑子里一片空白。思维插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难以控制,认为这种思想不是自己的。思维被夺:患者在思考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界力量夺走了。目前五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往往突然出现,突然消失。思维云集与思维插入、思维被夺的区别思维插入和被夺时,患者仍有受自己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思维云集的患者,思维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目前五十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病理性赘述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夹杂很多不必要的内容。问:你感觉好点了吗?答:在您这里住了很久的院,你们对我很好,我对你们也很感激。在家里他们都对我不好,我对他们也不好。你们这儿就很好,就是有点闷,你们不觉着吗?你问我感觉好点了吗,我告诉你啊,你们很不错呢。目前五十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2、思维逻辑障碍(1)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无根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因果倒置。(2)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具体概念混淆抽象概念。(3)语词新作自己创造一些文字、符号或图形,并赋予特殊意义。目前五十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特征:(1)结论与事实不符(2)患者坚信不移(3)经验与教育无法纠正目前五十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按照妄想的起源划分(1)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包括突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具有重大参考价值。(2)继发性妄想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些妄想。目前五十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从妄想的结构来看(1)系统性妄想是指妄想单一、内容连贯、推理严密、纠正非常困难的一类妄想。这类妄想的产生常围绕某一思想核心,并以此为前提,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把周围的一些本来无关的事件牵强附会上去,使妄想的内容更为复杂,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妄想体系。(2)非系统性妄想是指一些零散片断、内容互不连贯、不固定的荒谬的妄想观念。目前五十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按照妄想内容的性质(1)属于被害性质的妄想关系妄想——又称牵引观念或援引观念,是指患者将周围环境中本来与他毫无关系的一些人物、现象、某种变动情境或偶尔巧合的事情,都牵连到自己身上,并错误地认为都是针对他的,和他有密切关系。被害妄想——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或亲人遭受到打击和迫害。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是一种认为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身体均被外界力量控制和干扰的病态信念。嫉妒妄想——是指患者肯定地认为自己的配偶对他(她)不忠,暗中与其他异性会晤,有不正当行为。目前五十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2)属于夸大色彩的妄想夸大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才华盖世,聪明绝顶,自己有很高的职位,有无上的权力,有大量的财富,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富翁等等。发明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在某方面已作出了非凡的发明创造,并取得了无与伦比的科学成果等等。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为某异性所眷恋,并常做出相应的反应向对方表示爱情。即使对方并无此意,甚至遭到对方的斥责或殴打,亦认为情有所钟,毫不置疑,继续追求,纠缠不已。目前五十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3)属于自我贬斥的妄想自责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或不可饶恕的罪行,以致连累亲友,使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疑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身体已患了某种不治之症,如脑子萎缩了、心跳停止了、肺或胃肠腐烂了、肝脏破裂了等等。疑病妄想常常是继发于内脏性幻觉的:例如,先有内脏性幻觉——我的肝腐烂了;再有疑病——我的肝有病,并对此坚信不疑。内脏性幻觉是知觉,是患者的主观体验;疑病妄想是思维,是对主观体验做出的主观判断。目前六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4)其他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又称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自己与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非血统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父母非亲生,自己是名门贵族后代。有时候患者认为自己的父母被人替代,又称为替身妄想。特殊意义妄想——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目前六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妄想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异常表现,是精神病的最重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妄想可在各种不同的精神疾病中出现,但在妄想的结构和内容上是有区别的;这些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疾病本身的特点。因此,分析这些特点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六十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2、强迫观念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概念或念头在患者脑子里反复出现,患者明知这种想法不必要,并且有意识地对其加以抵抗却摆脱不掉,患者为此而苦恼或感到痛苦。包括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计数,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观念往往与强迫行为相互伴随。注意区分强迫性思维(强迫观念)与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前者内容重复固定,后者变化不定;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目前六十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七点3、超价观念一种片面的、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难以自拔的、明显影响患者行为的观念。常见于人格障碍,患者往往不知道这种想法的荒谬。超价观念举例:如果不能做到最好,你就是一个失败者。一个人越成功,越有价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被别人批评,那就太恐怖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