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元代文学概说_第1页
第六编 元代文学概说_第2页
第六编 元代文学概说_第3页
第六编 元代文学概说_第4页
第六编 元代文学概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编元代文学概说第1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元代文学概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创立蒙古帝国,1234年他的后继者窝阔台灭金,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元代文学是指1729年元世祖灭宋到1368年元代灭亡这90年间发生的文学现象。第2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元代文学概说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二元代文学第3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元代文学概说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第4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1(一)国家的统一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300多年我国国内几个政权并立的长期分裂局面,出现了秦汉、隋唐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局面。元朝的行政管辖范围扩展到汉唐时期国力不及的许多边陲地区,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近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比过去任何朝代都要辽阔。元朝国力强盛,声威远达西欧和北非。第5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2它的大统一局面的出现,改变了北宋以来长期积弱不振的形势,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各兄弟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但是,元朝的统治是依靠强大的武力,建立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基础上的,它使元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文学的发展以极为深刻的影响。第6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3(二)都市的发达1.农业。蒙古贵族在攻占中原地区的过程中,还带着部落战争的习性,肆意屠杀和掳掠。他们把掳来的大量人口称为“驱口”,供其役使,任意出卖。他们采用草原畜牧经营的方式来治理中原发达的封建农业地区,把大量的良田改为牧场,使农业经济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后来逐渐认识到这样对其统治不利,才放弃了这种做法。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业产生的措施,如设立劝农司,劝导农业产生,兴修水利,鼓励垦荒等,遭受破坏的农业产生才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第7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42.手工业。元蒙统治者为了满足生活消费和军政需要,对手工业特别重视,他们把上百万手工业工匠集中到城市中来,设立官营匠局管理,组织产生,规定匠不离局,子孙承袭,不能改业。工匠们虽然受到残酷的奴役剥削,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元代的兵器业、纺织业、盐业、制瓷业等都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第8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53.都市。随着农业的恢复和手工业的发展,加上驿站遍布全国,漕运和海运的沟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都市经济的繁荣。大都(今北京)成了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了当时大都繁华的盛况:“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不息。”泉州则是当时最大的贸易港口。此外,临安、温州、济南、汴京、西安等城市,工商业都很繁盛。都市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刺激了元代通俗文学的发展,为戏剧的繁荣准备了物质条件。第9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6(三)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元蒙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巩固其统治,在政治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忽必烈统一后,划人为四等:1.蒙古人;2.色目人;3.汉人,包括原在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和契丹人、女真人;4.南人,即原南宋统治区域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人。第10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7这四等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是极不平等的,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地位最低。法律规定,汉人打死蒙古人要抵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判充军。汉人收藏武器、练武、打猎、甚至集市,都在禁止之列。蒙古族的下层人民也受到蒙古贵族的剥削和压迫,也有破产流亡或沦为奴隶的。元统治者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上层分子则采取笼络手段,以利于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第11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8(四)人民深受剥削元代广大人民长期处于民族和阶级双重压迫的深渊,王公、贵族、官僚、地主和寺院,占有大量的土地。人民受到沉重的地租和高利贷剥削,同时还要受繁苛的赋役压榨。税粮之中有丁税地税,税粮之外还有各种科差,贪赃枉法成风,法纪松弛,社会混乱。后期的“变钞”,更使“米价贵似珠”,弄得民不聊生。加上水旱灾荒,大量农民被迫逃离家园。明宗天历元年,全国饥民、流民竟达800多万。人民的怨愤成了社会的普遍情绪。第12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9元代无名氏[醉太平]: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元代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迫,终于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版图广大的元朝仅维持了90年便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覆灭了。第13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10(五)思想文化1.思想文化的表现(1)提倡宗教。在思想文化方面,元代统治者对各种宗教,包括佛、道、回、基督等都加以提倡,兼容并蓄,用来麻痹各族人民的思想,以维护其统治。其中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尤大。据1291年宣政院统计,仅佛教寺院就有4万余处,僧尼20多万。僧侣道士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种种特权,如仁宗时普庆寺得赐田8万亩。(2)利用儒学、理学。元代统治者对儒学、理学也加以利用,忽必烈认识到,必行汉法,乃可长久,于是也修建孔庙,设立学校,征召宿儒许衡等讲“帝王之学”和“三纲五常”之道。但元代的儒学理学与各种宗教并列,其地位和影响已大不如前代了。第14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11(3)废止科举。蒙古贵族重武功而轻文治,对发扬封建文化是很少顾及的。忽必烈也曾打算开科取士,但由于战争频繁和贵族的阻挠,未能施行,科举废止近80年,直到1315年仁宗期间才得重开。第15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12(4)知识分子地位卑下。元代知识分子地位的卑贱低下,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前所未有的。汉族的儒士,同普通百姓一样受压迫,遭杀戮,不少人还变为“驱口”,沦为奴隶。除了少数投靠统治者得到录用外,大多处于社会生活的底层,长期废止科举,堵死了他们的进身之路。“九儒十丐”之说虽属于传闻,但是儒士的困苦处境是可以想见的。由于生活环境所迫,一部分文人走上了与民间艺人结合的道路,组成“书会”,从事演唱脚本的编写,成为元杂剧创作的主力军,为元代戏曲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16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132.思想文化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元代社会环境巨大激烈的变化,都市经济的畸形发展,使旧有的思想和传统风习发生了动摇与变化。(1)传统的儒家思想与封建道德观念,虽为统治者所接受,但是已经不如前代那样受到尊崇。它已失去了以前那种强大的政治支柱,也失去了在精神方面居于统治的地位。如对妇女的贞节观念,元蒙统治者是轻视的。喇嘛僧侣做佛事可与倡优一起歌舞,个别喇嘛甚至可以蓄女乐,这与汉族佛教的清规是相悖的。第17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14(2)理学思想束缚的松弛,传统意识的改变,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过去遭到轻视的戏剧、散曲、小说等“俗文学”,受到了各阶层人们,尤其是市民群众的喜爱,高官显宦和上层文人也乐于欣赏。因而元代各种“俗文学”蓬勃兴盛起来,而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文学的诗文却相对衰落了。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的这一重大变化,对后代文学朝着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为明清两代戏曲小说的进一步繁荣开了深广的先河。第18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元代文学概说二元代文学第19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元代文学1(一)杂剧元代文学的主流是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属于诗歌,它们都以曲刺为主,因而总称为曲。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它是历代歌舞、讲唱、杂戏等各种表演艺术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到了元代,杂剧才以纯粹代言体的形式出现,完成了中国戏剧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第20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元代文学2元杂剧是在北方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音乐、歌舞、道白、做工等结合起来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以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和崭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元杂剧现存剧目约600种,流传下来的作品还有162种,迄今可知的作家约有200人,在元代这个不长的历史时期,杂剧作家的众多,作品之丰富,实在令人惊叹。许多优秀的杂剧作品,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其反映现实的广泛性和深刻性都是非常突出的,艺术上也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精神。第21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元代文学3元杂剧的发展可以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杂剧的中心在大都,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重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人。涌现出了《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墙头马上》、《赵氏孤儿》、《李逵负荆》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后期杂剧中心南移杭州,作家、作品的数量比前期减少,作品的质量也不如前期。总的看来,元代杂剧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它以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竖起了第一块丰碑,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第22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元代文学4(二)散曲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它主要是在民间俚曲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来起源于民间的词,在两宋盛极一时,但到南宋后期,由于文人竞求声律,追摹典雅,使词的创作逐渐僵化而趋于衰落,于是社会上广大的伶工艺人便在民间曲调中翻作新声。辽金以来,广为流传的少数民族乐曲,清新豪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也促进了乐曲的变化和新曲的产生。第23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元代文学5散曲的形式自由活泼,语言通俗明快,风格爽朗,显示出强大的艺术活力。元代散曲作家众多,有姓名可考者200余人,散曲作品现存小令3800多首,套数400多套。作者的成分很复杂,有显贵的上层文人,有地位卑微的寒士,有伶工艺人,还有少数民族作家,因而风格各异,作品内容也丰富多彩。许多散曲作家,对黑暗的社会都持鲜明的批判态度,他们愤世嫉俗,揭露了种种腐朽丑恶的现象。元代散曲少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但却有许多宣扬乐天知命、避世归隐的作品,有的还鼓吹诗酒风流、及时行乐。这些固然是消极颓废的思想表现,但也可以看到在残酷的压迫下,元代知识分子深重的精神创伤。第24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元代文学6在风格上,前期散曲作家如马致远、关汉卿、白朴等注重本色,质朴自然。后期作家如张可久、乔吉等,注重字句的锤炼和音律的和美,风格趋于典雅清丽。(三)南戏元代后期,杂剧由盛转衰而南戏却得到了发展。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南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民间戏曲。北宋末南宋初,南戏便在浙江温州一带产生了。元灭南宋之后,南戏曾一度衰落,但元代中期以后,南方的经济恢复发展很快,南戏吸收了北方杂剧的有些优点,又重新兴盛起来。南戏比之北杂剧,规模大,结构也较复杂,一般在二三十出以上,但它长短自由,音乐、角色也无杂剧那样多的束缚限制,它的曲调柔婉悠扬,尤为南方民众乐于观赏。第25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元代文学7元代南戏留下的剧目有100多种,惜其剧本完整留下的很少。但从元末留下的《荆》《刘》《拜》《杀》“四大传奇”和高明的《琵琶记》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元代南戏发展的盛况。南戏发展到“四大传奇”和《琵琶记》,已经定型并臻于成熟。到明清两代,演变而成为长篇优美的传奇。(四)话本宋代兴盛的“说话”,在元代也很盛行。元代的话本小说必然不少,但在《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等话本小说集中,哪些是元人作品,已难确指,所以一般统称“宋元话本”。长篇巨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产生元末明初,元代小说创作的活跃也可以想见的。第26页,共3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元代文学8(五)诗文在诗文创作方面,元代的作家作品为数不少。然而由于诗文作家多为从政的文人,其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