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76年,在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墓中,出土了755件玉器和468件青铜器。其中玉器以礼器、兵器和装饰器为主,原料多为新疆和田玉;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商朝确立了礼乐制度,迷信鬼神和崇尚天命B.商朝的军事实力强大,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C.商朝手工业技艺高超,产品远销至河西走廊D.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中原与西域已有往来2.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汉使已率领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番禺(即今广州)出发到达了东南亚等地;公元前1世纪,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奇珍异宝等亦从海路运抵番禺。据此可知,当时的广州()A.率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B.造船技术极其高超C.已经成为南方经济重心D.贸易地位十分重要3.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对抗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4.有学者认为,世界最早的且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可以用三星堆文明时期四川丝绸销售到印度洋,得到作为古代货币的数千枚印度洋齿贝的考古发现来证明。丝绸从四川经云南、缅甸、孟加拉湾到达恒河平原。汉代张骞在“大夏”发现印度商人转销“蜀布”。由以上材料可知()A.地缘政治是古代东西方交流必然条件B.古代印度拥有较强大的对外贸易能力C.印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D.中印外交关系有着较复杂的历史渊源5.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如图是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年)的金币。该金币可以用于佐证的历史现象是()A.南北朝时期欧亚丝绸之路发展B.拜占庭帝国与北魏有官方贸易C.南北朝时期民间商贸往来频繁D.丝和茶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6.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端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武威、平城、洛阳、长安都曾担负起丝绸之路起点的重任。这表明当时()A.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B.政治格局变动较为频繁C.丝绸之路沿线大量城市兴起D.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发展7.茶马古道是宋朝与西南各族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宋朝设置茶马司负责茶叶和马匹买卖等相关事宜,贸易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辐射到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并延伸至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由此可知,茶马古道()A.扩大了宋王朝的统治区域B.加强了少数民族和内地的联系C.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D.实现了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管辖8.在印尼发现一艘9世纪造于阿拉伯的沉船,残骸中发现6万个中国湖南长沙窑的瓷器,有些带有很像阿拉伯文的字母,但仔细看又不是真正的阿拉伯文,专家称之为“伪阿拉伯文”,这在当时中国外销瓷器中很常见。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瓷器是当时最主要出口物B.东南亚是中国唐代瓷器主要外销区域C.阿拉伯是东西方贸易桥梁D.唐长沙窑适应消费市场调整艺术风格9.占城(古国名,位于中南半岛东南)稻在唐末五代传入福建,随后在宋政府的主导下向北扩散,出众的优良品性使其成为长江流域占统治地位的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主要是由于()A.宋代政府重视推广农作物B.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C.江南各地进行的经济交流D.海上贸易交流得到发展10.季羡林在《佛教的倒流》中指出,佛教是经过中亚和西域——间接传入中国的,但玄宗时宣扬中国禅宗的《证道歌》传回了印度,在印度广为流传;另一方面,唐代织锦采用纬线显花,在纹样上盛行西方式的植物纹(忍冬纹、葡萄纹等)。由此可知()A.古代中外贸易同化了欧亚文明B.古代“东学西渐”的社会影响深远C.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异变11.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本国医官用朝鲜文翻译或注释中国医书,收集了中朝两国医书153种,尤其是收集了在中国已失传的医书40余种。他们还模仿中国的医方著作,组织本国的医师编撰医方著作。1445年,朝鲜医官金蒙礼等人仿照中国宋朝的《太平圣惠方》,编纂成《医方类聚》365卷。这反映出()A.“西学东渐”的局面已出现B.明代医学成就已领先于世界C.中医学引起了东方国家关注D.中朝交流利于保留医学文化12.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13.《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14.下列是创作于7世纪的“武则天泛龙舟”与“唐高宗猎豹”的线描图,其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北墙壁上。据此推知()A.古代中国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发展B.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利于文化交流C.艺术创作受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D.唐朝君主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15.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之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A.当时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16.丝绸之路不仅向西方输出中原丰富的物产,更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它使纸制品、印刷术、茶叶和瓷器等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得以传播。这表明()A.外出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途径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二、非选择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解析: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在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墓所出土的玉器中,其“原料多为新疆和田玉”,据此可以推断,在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中原地区与西域已经有往来,故选D项;西周建立礼乐制度,排除A项;商朝“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产品远销至河西走廊”均与史实不符,排除B、C两项。答案:D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朝时期广州是进出口商品的集散地,是对外贸易往来的重要口岸,故选D项。答案:D3.解析:依据材料“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对抗匈奴的侵扰”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对商路贸易的重视和管理,不是攫取西域的经济利益,也不是抑商政策的体现,A、B两项错误;汉代并未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D项错误。解析:C4.解析:题干中“印度洋”“恒河”“印度商人”都在强调丝绸之路贸易中印度的重要性,故C正确;A说法绝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印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不是强调古代印度拥有较强大的对外贸易能力,B错误;题干并未体现中印外交关系有着较复杂的历史渊源,D错误。答案:C5.解析:据材料“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年)的金币”可知,这一文物可以证明北魏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有经济往来,故选A项;金币不一定是官方贸易而来,也可能是民间贸易所得,排除B项;金币的大量出土也可能是官方贸易而来,不一定是民间商贸往来而得,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出金币出土数量多,并没有涉及贸易商品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答案:A6.解析: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端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导致丝绸之路起点不断变更,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影响丝绸之路畅通,排除A项;据材料“武威、平城、洛阳、长安都曾担负起丝绸之路起点的重任”可知,兴起的是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不是沿线城市,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北方经济遭到破坏,排除D项。答案:B7.解析:宋代茶马古道主要是与西南各少数民族进行贸易的通道,通过这条古道的贸易往来,密切了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与内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其友好交往,故选B项;题干仅提到茶马古道在贸易过程中密切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并没有涉及到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归属宋王朝管辖的相关信息,而且当时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并没有纳入宋朝的版图,排除A项;茶马古道主要是密切了宋朝与西南、西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主要不是处理与外国之间的关系,所以不是用来巩固传统“宗藩”秩序的,排除C项;茶马古道仅是宋代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贸易往来的通道,可以密切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并不具有政治功能,不能据此推论出茶马古道实现了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管辖,排除D项。答案:B8.解析:据材料“在印尼发现一艘9世纪造于阿拉伯的沉船,残骸中发现6万个中国湖南长沙窑的瓷器,有些带有很像阿拉伯文的字母,但仔细看又不是真正的阿拉伯文”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唐长沙窑出现了带有很像阿拉伯文的字母,但又不是真正的阿拉伯文的外销瓷器,这主要是为了适应海外消费市场的需要,在外销的瓷器上印有效仿外国的文字,故选D项;材料仅涉及到瓷器的外销而没有明确瓷器在中国外销产品中的占比情况,没有比较信息,故“最主要出口物”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与阿拉伯地区的对外贸易,没有明确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情况,故“东南亚是中国唐代瓷器主要外销区域”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阿拉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突降,但材料仅涉及到中国外销瓷器中的纹饰带有阿拉伯风格,没有明确阿拉伯在贸易过程中的作用,故“阿拉伯是东西方贸易桥梁”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答案:D9.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占城(古国名,位于中南半岛东南)稻在唐末五代传入福建”和所学知识可知,占城稻是从海路引入我国的,这得益于当时我国海上贸易的发展,故选D项;宋代政府重视推广农作物是占城稻得到推广的原因,不是其引进的原因,故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与材料中的“唐末五代”这一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江南各地进行的经济交流也是占城稻得到推广的原因,不是其引进的原因,故排除C项。答案:D10.解析: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方的盛行的植物纹也传入中国,同时中国的《证道歌》又传回至印度,这体现了中西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密切的交流,故选C;“中外贸易同化”无从体现,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不是“东学西渐”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异变,排除B、D。答案:C11.解析:15世纪中期,朝鲜政府组织医官翻译、注释和模仿中国医书,使40余种在中国已失传的医书得以保存下来,让我们可以通过朝鲜的医书,了解失传的医方著作,反映出中朝交流利于保留医学文化,D正确;材料与“西学东渐”无关,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明代医学成就领先世界,B错误;中医学引起了“东方国家”关注夸大了事实,C错误。答案:D12.解析:这些命名体现了中西在经济贸易、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从根本上说明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相互交流,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的发达,故A错误;商业贸易繁荣,过于片面,没有包含“佛教之路”,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故D错误。答案:C13.解析:《天工开物》虽收载了自国外传来的技术,但没有推动我国近代科学产生,排除A;《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展开,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科技外传,不符合“世界文明交流”,排除C;材料中体现了《天工开物》中收录了日本、朝鲜等国的技术,表明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故选D。答案:D14.解析:由材料可知两幅线描图出现于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故选B项;根据地理位置,乌兹别克斯坦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A项;两幅线描图均为君主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无关,排除C项;根据材料仅可知当时中国与中亚国家有文化交流,无法得知唐朝君主对丝绸之路的政策及态度,排除D项。答案:B15.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人的视野获得极大开阔,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也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国家的联系,故C项正确;汉朝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故B项错误;张骞通西域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没有直接联系,这也不是材料要说明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16.解析:依据材料“向西方输出中原丰富的物产,更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使纸制品、印刷术、茶叶和瓷器等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得以传播”可知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D1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从政府管理、港口、航程范围及交流内容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影响,从对汉王朝的影响、中外交流及交往的扩大等方面分析。第(2)问主要因素,据材料二从自然条件、中原地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