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人际关系_第1页
沟通与人际关系_第2页
沟通与人际关系_第3页
沟通与人际关系_第4页
沟通与人际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rtone沟通与人际吸引CONTENTS01第一节沟通的意义与结构02第二节沟通的类型03第三节身体语言沟通04第四节人际吸引的条件第一节沟通的意义与结构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人际关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情感沟通是人际关系形成的最主要的形式大部分沟通都借助于语言来实现

二、沟通的意义

沟通是智慧活动和智力发展的必要前提感觉剥夺实验;社交剥夺实验;早产儿研究沟通是社会化的途径相互作用、言语、社会信息

沟通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退休老人(独身)衰老状况研究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三、沟通的结构1.信息源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对象、目的选择沟通信息——接受者可以接受的信息形式

2.信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语词沟通以共同的语言经验为基础的3.通道沟通信息所传达的方式主要是视听沟通面对面沟通的影响力是最大的——竞选媒体4.信息接受者接受信息源信息的人

内容间的对应性面对面的沟通中,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的角色是不断转换的

5.反馈沟通双方信息回返过程反馈是调整信息的依据信息被接受并理解的反馈——正反馈信息没有被接受和理解的反馈——负反馈信息反应不确定的反馈——模糊反馈从自己发送信息的过程获得反馈——自我反馈

6.障碍信息交流障碍信息源、信息的明确性信息加工偏差沟通方式不当缺乏共同的经验7.背景沟通发生的情境沟通信息的情境意义第二节沟通的类型一、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通讯渠道1.语词沟通以语词符号实现的沟通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准确,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沟通

语词沟通:口语沟通、书面沟通口语沟通:借助口头语言实现的沟通交谈、讨论、开会、讲课沟通充分、影响力大;易失误;易遗忘书面沟通:借助书面文字材料实现的沟通通知、广告、文件、报刊、杂志准确、持久、高效;影响力低2.非语词沟通借助姿势、动作、表情、声音和空间距离等非语词符号实现的沟通——“情绪语言”动态:目光、表情动作、手势语言和身体运动静态:身体姿势、空间距离及衣着打扮以上两者统称身体语言声音—副语言:重音、声调、哭、笑、停顿二、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意识、目的性有意沟通:有一定目的的沟通。谈话、打电话、讲课、写信、写文章、聊天无意沟通:没有特定目的或无意识的沟通事实上,出现在我们感觉范围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会与我们存在某种信息交流。如骑车人之间的互相比较,如行走中的人不会彼此冲撞。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与组织的关系正式沟通:在正式社交情境中发生的沟通学术会议、约会、发表演讲“面具’’效应:塑造良好形象非正式沟通:在非正式社会情境中发生的沟通放松、随意、自然

四、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沟通对象个人内沟通:自身内部发生的沟通—自我沟通自言自语、独白人际沟通:两人以上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通过人际沟通实现与他人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五、沟通网络(各种沟通方式组合形成沟通网络)(一)正式沟通网络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

正式沟通网络的评价:(二)非正式沟通网络流言式一人传多人集束式:也成为葡萄藤式,一人成串传偶然式,也称为概率型,一人偶然传第三节身体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一、目光与表情(眼是心灵之窗)目光反映一个人内心的真实状态目光很难随意控制(愉悦⇒瞳孔变大;厌恶⇒瞳孔变小)面部表情可以表达各种情感,实现精细信息沟通虚假表情透露内心真实状态的有效线索是眼神而非表情二、身体运动与接触身体运动:易被觉察的一种身体语言(摆手⇒制止或否定;双手外推⇒拒绝;双手外摊⇒无可奈何;双臂外展⇒阻拦;搔头或搔颈⇒困惑;搓手或拽衣领⇒紧张;拍头⇒自责;耸肩⇒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触摸是人际交往最有力的方式表达某些情感的最为有效的方式皮肤饥饿对触摸对象产生情感依恋

知识链接:皮肤饥饿人有一种饥饿,天生存在而又鲜为人知,这种饥饿就是人对抚摸的要求,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皮肤饥饿”。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温血动物一生下来就有被触摸的要求。如果这种需求被剥夺,就会丧失欲望,导致生长迟缓,智力低下,并会产生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常在亲人怀抱中的婴幼儿能意识到同亲人紧密相连的安全感,因而啼哭少、睡眠好、体重增加快、抵抗力较强,智力发育也明显提前。相反,让孩子长时间处于“皮肤饥饿”状态,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发育迟缓及行为异常等等。生活中缺少抚爱,缺乏身体触摸的孩子,往往会自发地咬手指、啃玩具、哭闹不安,甚至把头或身体乱碰撞,这就是“皮肤饥饿症”的表现。

可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年轻父母以工作繁忙、生活紧张为借口,把孩子扔给老人看管,以为这样就解放了自己的双手,赢得了宝贵时间,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接触方式是打屁股,只要孩子有点错或大人不称心,就打孩子屁股,平时很少得到父母亲昵抚摸,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并热衷于推撞、打架闹事、对周围世界带有敌意。也还有不少家庭,父母是常常抚摸和拥抱婴幼儿,但是等到孩子上初中以后,性别就会压抑和限制这种本能的接触。只有当孩子患病时,才有被父母摸摸前额的机会,平时是得不到任何关心和爱抚的身体接触。其实大孩子也很喜欢亲人抚摸他的手和头,女孩子喜欢倚偎着亲人撒娇。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触摸方法呢?

1、拥抱。夫妻或孩子抱在一起,是通过心的跳动、眼神的传递,把自己对对方的感情默默地传递给对方;

2、脖子背部的爱抚,它可以消除紧张和疲劳;

3、臂部按摩。从手腕到肩部的柔和按压,以解决“皮肤饥饿”。

皮肤触摸是一种直接的关怀方式,表达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慰藉,它能把自己的爱护和体贴,默默无闻地传递给对方的身体、大脑和心理,它可以产生更多天真可爱的孩子,也能产生更多的好丈夫和好妻子。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心理实验证明:小猴子对妈妈的依恋并不是因为有奶吃,而在于有没有温暖、柔软的接触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所长哈洛在1958-1961年所做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一实验中,哈洛用两个代理妈妈来养育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一个代理妈妈是金属丝做成的。在它胸前安有一个奶瓶;另一个是用类似真母猴的肤质软布做成的,但不安奶瓶。俗话说,“有奶便是娘”,如果照个这解释,小猴子应该是经常爬到有奶瓶的金属丝妈妈的身上,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小猴子对金属丝妈妈很冷淡,只是在肚子饿、需要吃奶的时候才到金属丝妈妈身上;对布妈妈却显示出强烈的喜爱之情。平时总爱紧紧抱着它,尤其是受惊或不安的时候就会奔到布妈妈的身边,死死地搂着它。如果在布妈妈身上安奶瓶,那么小猴子就几乎不再接触金属丝妈妈了。如果在小猴子下地玩耍的时候,突然放入一个自动玩具,小猴子吓得马上逃到布妈妈的身上,但是不久后它就开始观察,然后下地试探接触,最后玩弄起这个玩具来,但是,对于在只有一个金属丝妈妈的笼子里生长起来的小猴子来讲,它会很长时间都极端恐惧地躲在一边,一直不去碰那个自动玩具。这个实验说明,小猴子对妈妈的依恋并不是因为有奶吃,而在于有没有温暖、柔软的接触。哈洛在另一个实验中还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代理妈妈养育的小猴子,即使得到很好的照顾,生病和死亡率还是比由母猴哺育养大的普通小猴高,长大后在行为上都没有普通小猴表现正常,用金属丝妈妈长期单独养育的小猴子长大后缺乏协调性,极端胆小和畏缩,攻击性强,对性的反应冷淡,用布妈妈养育的小猴子虽然没有这么糟糕,但在情绪上也不成熟。

孩子与母亲的身体接触对消除孩子的不安和形成孩子情绪稳定的性格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项实验表明,孩子与母亲的身体接触对消除孩子的不安和形成孩子情绪稳定的性格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婴儿和母亲(或者照看者)之间亲密、持久的依恋关系,是儿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需要。孩子和母亲依恋关系的质量将会影响到他今后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肌肤饥饿,是指那些小时候极少得到母亲的拥抱、亲昵的孩子长大后形成的一种潜在而又深刻地对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渴望感,如果这感觉过于强烈,就会导致一种病态的情感需求。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能充分地享受到母亲的“皮肤接触”,就不会形成心理的“皮肤饥饿”,他会对自己所获得的爱得到满足,这对培养日后的情绪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关爱别人的能力都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三、姿势与装饰人与人之间经常使用身姿来进行沟通一些姿势是世界性的沟通语言装饰的沟通作用是自然发生的——透露个人信息服装:性别、年龄、职业、角色、性格、情绪化妆、首饰、整容:审美情趣与性格携带品:自我说明的物体语言

四、人际距离

(美国霍尔提出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四种人际距离)(一)公众距离(12~25英尺=3.66~7.62米)(二)社交距离(4~12英尺=1.22~3.66米)(三)个人距离(1.5~4英尺=0.46~1.22米)(二)亲密距离(0~18英寸=0~0.46米)第四节人际吸引的条件

一、熟悉“远亲不如近邻”;“三生不如一熟”。人与人能够相互接触、彼此之间存在交往的可能性,是人际吸引的前提条件。人际关系的由浅人深,也正是从相互接触和初步交往开始的。熟悉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某种对象的喜欢。

二、个人特征1.才能(研究表明,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一些“小错误”,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超出范围,才能造成的压力,使人逃避或拒绝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2.外貌吸引力“以貌取人”第一印象光环效应人们更愿意与外貌漂亮的人交往外貌“辐射效应”:人们对美貌的人作更为积极的评价,但若滥用美貌,评判会更为苛刻。3.个性品质(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等良好品质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个性品质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条件

三、相似与互补1.相似相似会导致人际吸引1、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志同道合”2、兴趣、爱好等方面相似。3、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4、年龄、经验的相似。2.互补当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会增加。补偿作用: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而增加了其对这个人喜欢的程度

1、需要的互补;2、社会角色的互补;3、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四、爱情1.爱情与喜欢的区别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的一个原因。喜欢与爱情是相互关联但不相同的情感。(1)喜欢的因素人际吸引的双方有共同的理解;喜欢的主体对所喜欢的对象有积极的评价和尊重(2)爱情的因素依恋:卷入爱情的恋人在感到孤独时,会高度寻求自己恋人的伴同和宽慰关怀与奉献:恋人之间会彼此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在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