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1页
陕西省延安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2页
陕西省延安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3页
陕西省延安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4页
陕西省延安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延安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2.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3.生理有效辐射是()。A.红光、橙光、蓝紫光B.红光、绿光、青光C.红光、橙光、绿光D.绿光、青光、蓝紫光

4.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进入了过多

A.氮、磷B.有机物C.泥沙D.微生物()

5.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6.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7.将蜜蜂引入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所增加的环节是()

A.一般生产环B.增益环C.高效生产环D.减耗环

8.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的()。A.有序性B.整体性C.整合性D.稳定性

9.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10.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11.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A.大气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岩石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

1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A.石油B.煤C.天然气D.水能

13.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恒温条件D.昼夜变温

14.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15.生态系统中,补充能源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总生产B.减少系统用于自我维持的消耗C.增加系统的初级生产力D.增加系统的次级生产力

16.2007年我国太湖出现蓝藻大发生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属于()

A.年间波动B.种群大爆发C.生物入侵D.季节性消长

17.美国密执安湖沙丘上的群落演替为()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周期性演替D.异养性演替

18.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

19.“-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20.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21.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22.大气中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氢气

2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24.生态学的分支科学分类法有()。

A.四种B.五种C.六种D.七种

25.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26.软体动物在锶多的地方,能利用锶来弥补壳中钙的不足,这是生态因子的()

A.间接作用B.直接作用C.综合作用D.补偿作用

27.判断下面哪个多样性指数高()。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28.坡度在16°~25°的是()。A.缓坡B.斜坡C.陡坡D.急坡

29.生物进化的两种动力是()

A.突变和自然选择B.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遗传变异与人工选择D.特变与遗传漂变

30.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二、填空题(20题)31.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不仅是物或物种的基本单位,而且也是构成______的基本单位。

32.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的______。

33.我国内蒙古有些地方羊繁殖得过快,反而会导致减产的原因是______。

34.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物种称为______。

35.植物的叶片有角质层防止蒸腾,其输导组织也较发达,但其根系不发达,没有根毛,根部有通气组织并与茎叶的通气组织相连接。这是______湿生植物的主要特征。

36.现代生态学时期为______至现在。

37.g·m-2·a-1是______单位。

38.制定《京都议定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______的排放,以减轻温室效应。

39.一般来说,昆虫体液______越低,耐寒性越强。

40.某些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称为______。

41.旱生植物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42.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43.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4.通常海陆风发展最强的地点也常是__________最大的地方。

45.禁止使用氟里昂作为制冷剂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大气圈的______层。

46.在植物开花期或幼果期,如果光照减弱,会引起植物结出的果实不良或者果实发育______,甚至落果。

47.C3植物比C4植物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都()。

48.在群落交错区内,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

49.海拔高度、地形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______作用的生态因子。

50.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A.正确B.错误

52.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

53.仙人掌的叶片呈针刺状,这是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A.正确B.错误

54.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55.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A.正确B.错误

56.人类掠夺式的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是生物灭绝和濒危的主要原因。[]

A.正确B.错误

57.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58.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常年温度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59.酸雨是指PH值等于6.0的降水。()

60.由于群落交错区存在于两个群落的边缘,其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的复杂,所以生物的种类比较少。()

四、简答题(10题)61.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62.简述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并举例说明。

63.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简述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64.简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65.简述顶级群落的特征。

66.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

67.群落的结构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

68.什么是生态型?根据其形成的主导因子不同可分哪几种类型?

69.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70.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五、论述题(5题)71.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72.试论述生态系统的能流的途径。

73.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74.影响细胞增殖周期的因素有哪些?细胞增殖周期与许多医学问题密切相关,举例说明。

75.请叙述细胞内亲核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分拣过程。

六、单选题(0题)7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参考答案

1.C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2.A

3.A生理有效辐射一般指波长在380~760nm的可见光。尤以波长在620~760nm的红光和波长在490~435nm的蓝光对光合作用最重要,红橙光为叶绿树最容易吸收的部分。

4.A

5.C地球上大多数矿质元素如磷、钙、钾、镁、锰、铁、铜等属于沉积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7.C

8.B

9.B解析:原生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需要一个缓慢的生态环境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的次生裸地保留了原有群落的土壤条件,甚至是植物繁殖体,演替系列的进程比较快,故选B。

10.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11.A生物圈的范围是全部水圈、岩石上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12.D

13.D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例如,蝗虫在变温下的平均发育速度比恒温下快38.6%;昼夜变温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

14.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15.B解析:生态系统是一个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过程,有消耗就得有补充,这样才能维持系统循环。故选B。

16.B

17.A

18.B

19.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20.D

21.D

22.A

23.B

24.C

25.B

26.D

27.D

28.B按坡面的倾斜度,通常可分为下列几个等级:平坦地5°以下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急坡36°~45°险坡45°以上

29.B

30.D

31.群落群落

32.生态型生态型

33.种内斗争

34.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或罕见种)

35.阳性阳性

36.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50年代末

37.生产力

38.二氧化碳

39.过冷却点

40.固氮作用固氮作用

41.少浆植物;多浆植物

42.高斯原理

43.降水

44.温度日较差

45.臭氧臭氧

46.停止

47.高高

48.【正确答案】:

边缘效应

49.间接间接

50.优势种

51.B

52.N

53.A

54.N生态学研究的对象视研究目的而定。

55.A

56.A

57.Y

58.N

59.N

60.N

61.(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62.(1)偏利共生指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方得利、而对另一方无害。例如,某种植物以大树作附着物,借以得到适宜的阳光和其他生活条件,但并不从树上吸取营养,这属于长期性的偏利共生关系。又如,林间的一些鸟类,在植物上筑巢,这属于暂时性的偏利共生关系。(2)互利共生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得益,共生的结果使得两个种群都发展得更好。如异养生物完全依赖自养生物获得食物,而自养生物又依赖异养生物得到矿质营养或生命需要的其他功能。

63.(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64.①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为150nm,吞噬泡直径大于250nm;②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作用,吞噬作用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③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或这一类蛋白的帮助,吞噬泡的形成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帮助。

65.群落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群落。顶级群落的特征为:(1)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2)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稳定。(3)有机物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4)顶级群落若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66.(1)竞争排除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不可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2)高斯排除原理提出三条推论。①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必有一个物种终将被消灭;②在一个稳定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③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种群之间趋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的竞争。

67.(1)群落外貌:群落外貌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形态和结构它包括植物的生长型、植物的生活型、群落的季相变化。(2)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它包括群落的镶嵌性、两个以上的植物群落(往往是群落片断)有规律地重复交替的结构格局、群落复合体和群落的交错区。(3)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就是群落的层次性它主要包括成层现象和层片。(1)群落外貌:群落外貌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形态和结构,它包括植物的生长型、植物的生活型、群落的季相变化。(2)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它包括群落的镶嵌性、两个以上的植物群落(往往是群落片断)有规律地重复交替的结构格局、群落复合体和群落的交错区。(3)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就是群落的层次性,它主要包括成层现象和层片。

68.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

69.①种类组成。②结构特征。③动态特征。

70.(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

71.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7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

7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