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卷_第1页
上海长宁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卷_第2页
上海长宁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卷_第3页
上海长宁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卷_第4页
上海长宁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长宁中学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C.步骤工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步骤出可杀菌.消毒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口时间.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5.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B.参加反应的•和♦一•的微粒个数比是4:3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6.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丫和Z不能;将丫、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丫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B.丫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②③@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1D.乙不是化合物13.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要紧靠烧杯内壁14.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5.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C.该图可示意CO与02的反应 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A.元素 B.分子 C.单质 D.原子.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H20——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4H一一4个氢元素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2C02一一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

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XB.X的化学式是Ag2s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21.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H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写装置序号)(4)装置F与装置B比较有什么优点?(5)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镒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填写序号)a烘干b溶解c过滤d洗涤(6(6)把(5)中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晶体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7)称取12.5克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再加入50克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克,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2.实验室有一些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检验其中是否混入了CO,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查阅资料:氢气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松同学说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则证明有CO,他认为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但小云给予否定,因为氢气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她提出应观察到D中变浑浊,才证明有CO,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而小伟也提出D中变浑浊还不足以证明,混合气体中的CO2也会产生此现象,他提出A中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B中装入适量石灰水,则装置A的作用是,装置B的作用是。(4)最终同学们一致赞同小伟的设计,则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5)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23.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A、E组合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气收集完毕,应先(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3)用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来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 中(填字母),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24.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经检验,电解水只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和组成的结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中和的个数比为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量如下:气体氢气氧气4.34X10-3g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量1.63X10-3g

则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由此你认为在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可能2:1(填“大于”或“小于”)。25.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元分燃烧后

则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由此你认为在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可能2:1(填“大于”或“小于”)。25.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元分燃烧后

恢复至室温待试管内外液面,相平取出试管(填字母)。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填字母)。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写一条即可)。2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质置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甲组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乙组同学用图二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镁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是。甲组同学待镁条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要轻,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经过分析后,该组同学在燃烧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夹持的镁条完全燃烧并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则称得的质量和原镁条质量比(填“相等〃或“变大〃或“变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天平("保持平衡〃或“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其原因是。(3)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获得的启示是。.(10分)碳及许多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都要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它会使人中毒,通常采用燃烧法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某同学对一氧化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猜想】反应后气体的组成可能是:①CO和co2;②只有co2;③。【实验探究】该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f澄清石灰水探究的气体氢氧化钠溶液f澄清石灰水探究的气体氢氧化钠溶液TOC\o"1-5"\h\zA B C D①装置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②装置A中出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D中出现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猜想③成立。.小文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多个化学实验。

(1)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①燃烧条件的探究:在如图1所示装置(省略夹持仪器,下同)中,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关闭活塞,然后将其放入80c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发生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减小测量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 ,再打开活塞。(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①在如图2所示装置中,甲酸(HCOOH)在加热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实验时,A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3)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如图3所示装置中,向玻璃管左端加入试剂X,观察到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试纸,用水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该同学进行这两项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上述探究,我们知道利用W形玻璃管进行实验的优点有(答1点)。【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步骤工沉降和过滤去除的是水中的不可溶性杂质,此项正确。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此项正确。C、液氯是水厂等常用的消毒剂,可起杀菌、消毒的作用。此项正确。D、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解性杂质,不是纯净物。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D项。A解析:A【解析】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气体的分子数不点燃变,C+O2一叫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C、氧气是过量的,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选B。.C解析:C【解析】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故选C。.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点燃的方程式是:2Mg+CO2^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一•一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和「•一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2(24+16)]=3:20,故正确。故选D。D解析:D【解析】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丫和Z不能,说明金属x比金属丫和Z活泼;将丫、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丫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金属丫比Z活泼。A、X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只能表示为XO,故A错误;B、丫不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错误;C、Z在自然界中不一定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C错误;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WM,故D正确。点睛: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正常燃烧的为空气,燃烧更旺的为氧气,熄灭的为二氧化碳,故答案选择B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和题意;B、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鞭炮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粉身碎骨浑不怕中有新物质生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有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变化质量问题。A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镁的燃烧实验,涉及到气体,但是没有在密闭容器内进行,不能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D实验生成氧气,逸出,不能称量生成氧气的质量。故选A.A解析:A【解析】【详解】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含碳物质和含氧物质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有物质种类改变,都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既有含碳化合物的转化即碳循环,又涉及含氧物质的转化即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正确,选A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甲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12g=8g,反应后丁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20g-18g=2g,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后乙质量增大,乙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乙的质量为:2g+8g=10g,该反应是:甲+丁==乙。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B、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此选项错误;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g:2g=5:1,此选项正确;D、甲和丁反应生成乙,乙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选B。C解析:C【解析】【分析】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详解】A.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A解析:A【解析】【详解】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A正确;B、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能示意CO与02的反应,故C错误;D、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为0,故D错误。故选A。A解析:A【解析】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以上所列的各种用品中均含有元素,并且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故选A。.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A.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D解析:D【解析】A、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4H表示4个氢原子,故B错误;C、1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Ca2+,故C错误;D、2C0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B解析:B【解析】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又因为氧气越多燃烧越旺,所以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比呼出气体的瓶中更旺。解:A、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选项与题意不相符,所以A不正确;B、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所以B正确;C、呼吸过程中主要是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被完全消耗,所以C不正确;D、呼出的气体主要还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所以D不正确。故选B。D解析:D【解析】【详解】A、反应中有氧气参加,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D、在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故错误;故选D。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长颈漏斗水槽2H2022H2O+O2个B和D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cda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80%【解析】【分析】MnO解析:长颈漏斗水槽2H2O2 2H2O+O2TB和D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cda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80%【解析】【分析】【详解】(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仪器②是水槽,故填:长颈漏斗;水槽;(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镒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MnO MnO程式为:2H2O2 2H2O+O2T。故填:2H2O2 2H2O+O2f;(2)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如果固体与固体反应制取气体需要加热,制氢气用锌和硫酸不需加热用B,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故填:BD;(4)装置F与装置B比较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由于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中只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镒,其中的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镒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来分离它们,具体的操作是:先把它们溶解在水中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渣即为二氧化镒,再洗涤后烘干即可,故填:bcda;(6)蒸发操作中玻璃棒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故填: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50g-58.1g=4.4g+COt

44+COt

4424.4gCaCO+2HC1=CaCl+HO1003 2 212.5gxx100_4412.5gxx4.4gx=80%故填:80%。CO2+Ca(OH)2—CaCO3l+H2O除去二氧化碳 检22.CO+CuOCu+CO2CO2+Ca(OH)2—CaCO3l+H2O除去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 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D中石灰水变浑浊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解析:CO+CuO且Cu+CO2CO2+Ca(OH)2=CaCO3J+H2O除去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D中石灰水变浑浊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烧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该实验流程是:A装置用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若B不变浑浊,则证明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完全,从B中出来的气体就剩下氢气和一氧化碳,它们都会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D中出现混浊现象。即只要D中变混浊就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详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时能与氧化铜反应,小松同学说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则证明有CO,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2)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J+H2O;(3)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实验室检验一氧化碳通常是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再用澄清石灰水去检验二氧化碳但该混合气体中原来就有二氧化碳,为了避免引起干扰,所以应该先把二氧化碳吸收完,则A装置目的就是除去二氧化碳,B装置用来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4)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A中石灰水变浑浊,B中灰水不变浑浊,D中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5)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具有可燃性。所以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23.分液漏斗集气瓶2KMnO4K2MnO4+MnO2+O2个从水中取出导管CaCO3+2HCl=CaCl2+H2O+CO2个关闭旋塞,往漏斗解析:分液漏斗集气瓶2KMnO/=K2MnO4+MnO2+O2个从水中取出导管CaCO3+2HCl=CaCl2+H2O+CO2个关闭旋塞,往漏斗中加水,如果两边能形成稳定的液面高度差,说明气密性良好(或者先加水,然后关闭旋塞,上下移动漏斗,两边出现液面高度差。回答合理即可)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解析】【详解】(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分液漏斗;②集气瓶。(2)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可见是用高镒酸钾制氧气,因此A、E组合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02,因为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3)用B制取二氧化碳,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个。如果用题中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来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旋塞,往漏斗中加水,如果两边能形成稳定的液面高度差,说明气密性良好(或者先加水,然后关闭旋塞,上下移动漏斗,两边出现液面高度差。回答合理即可)。因为反应是在仪器b中进行,所以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b中。因为该装置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活塞,使仪器b内的固液相遇和分离,所以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点睛】反应物要相互接触化学反应才能发生,装置中通过活塞的打开和关反应物要相互接触化学反应才能发生,装置中通过活塞的打开和关闭,使仪器b内的固液相遇和分离,所以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24.氢元素氧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 氢原子氧原子2H2O2H2t+02t1:8氧气大于【解析】【分析】【详解】(1)水电解生成氢解析:氢元素氧元素质量守恒定律氢原子氧原子2H2O舟京2H2个+02个1:8氧气大于【解析】【分析】【详解】(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3)水在通电的体积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0通电2H2个+02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4)由表可知,100g的水中溶解氧气的质量较大,故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氧气。由于氧气更易溶于水,故生成气体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可能大于2:1。25.集气瓶C2H2O22H2O+02个装置简单或操作简便或实验结果更准确(误差小)或封闭体系更环保或实验成功率高等。【解析】【详解】(1)图中所示仪器是集气瓶;解析:集气瓶C2H202丝=2H20+02个装置简单或操作简便或实验结果更准确(误差小)或封闭体系更环保或实验成功率高等。【解析】【详解】(1)图中所示仪器是集气瓶;(2)A实验中,水的作用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用水的体积来验证氧气的体积,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3)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02-22H20+02T;(4)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或操作简便或实验结果更准确(误差小),或封闭体系更环保或试验成功率高等。.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多了氧元素的质量大2Mg+022Mg0向右偏转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能被称量解析: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多了氧元素的质量大2Mg+02 2Mg0向右偏转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能被称量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解析】【分析】【详解】(1)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