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鲸【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与鲸相关的各种知识。2.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鲸的图片、生字、句子资料。2.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这样一种动物,它“似鱼不是鱼,终生海里居,近看似喷泉,远看似岛屿”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鲸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鱼做偏旁要写的窄瘦一些,为后面的“京”避让,这体现出汉字的谦让之美。)2、课前同学们做了预习,也搜集了有关鲸的资料,谁来说说你对鲸有哪些了解?(请2—3名学生展示)你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这么多知识,非常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知识,是怎样介绍的?二、明确目标,检查预习先来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鲸的体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能加以运用。(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努力,都能完成目标,有没有信心?)底气十足,是因为课前充分的预习,请同学们拿出自主预习单,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互查,一会儿小组长汇报组内预习情况。(小组检查,组长汇报,梳理问题)检查预习:1、指导生字检测认读词语情况,指导书写生字“肺”:月做偏旁要写的窄瘦,右边不要写成“市”,正所谓“上下通气,呼吸顺利”把“肺”在田字格中工工整整写两遍,提醒写字姿势:头正身直。2、梳理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哪几个方面:体形、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课文哪一段描写了鲸的体形(第1段)能不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预设:大,庞大等等)把这么长的一段文字概括成一个字,这就是读书的方法,抓关键字或关键词。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概括其他方面的内容。(生交流)通过预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静下心来去品读文本,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特点的?三、细读品味,感受鲸的庞大出示自学指导一:要求:潜心默读第一段,哪些句子写出了鲸特别大,标画出相关句子。方法:边读边做批注,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时间:3分钟(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集体交流: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的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见过象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很大(象有3、4吨重,象的腿粗壮的像柱子)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而鲸要比象大得多。如果老师这样改:有人说美西螈(yuán)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美西螈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不少人看到过狗,都说狗是挺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狗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总结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选择比较的对象要合适,尽量是熟悉的,有相似点的。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目前已知最大的鲸很重,最小的也很重,我国发现过一头很重的鲸,很长,一条舌头也很重”。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出列数字可以使说明更具体准确。3、“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我们来摸摸鲸的上腭……如果让你搬一张桌子,坐在鲸的嘴巴里看书,你想不想去?)从“要是”这个词看出是假设,合理的想象,大胆的假设,更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一起来感受下鲸的体形庞大。(观看鲸的视频画面)把你的惊叹带入朗读之中吧,(再读第一段)总结:通过这段的学习,我们体会出作者通过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假设等说明方法写出了鲸的体形庞大。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其他方面。四、习得学法,学以致用自学指导二:要求:默读2---7自然段,了解鲸的其它特点,标画含有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体会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方法: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进行品读,可以采用讲一讲,画一画,演一演等方式进行。时间:5分钟生自由交流展示汇报(演一演鲸进食的特点画一画鲸睡觉的样子)点拨分类别:把一种事物分成两类或多类,并逐类介绍。打比方:其实是比喻,但在说明文中是打比方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五、当堂检测,拓展提升学完课文,相信同学们对鲸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鲸有很多种,请大家一起欣赏鲸家族的部分成员。下面我们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请同学们借助搜集的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像大家介绍,好吗?老师把自己化作蓝鲸出示大家好!我,就是鼎鼎有名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身长7米,体重190吨,相当于300多头黄牛的体重。我的一条舌头就有4吨重,比一头大象还重。我的力气特别大,能抵得上一个火车头的拉力。因此,有人管我叫“大力士”。怎么样,大家记住我了吗?板书设计:一(1)大
二(2)哺乳动物
鲸三(3)种类
吃食
四(4-7)生活习性呼吸
睡觉
生长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课文,初步具有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这篇课文的情感浓郁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练习诵读;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和作者的写作方法,全员全程共同参与教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了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并学会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本课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详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例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准确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9鲸一、听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鲸》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的知识。文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说明方法。三、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四、小练笔。(从下列题目中任选其一,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短文:①为某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②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③以“我不是鱼”为题;④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鲸》课后反思《鲸》一文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写作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表现了动物界的神奇与伟大。教学这一课时,我从文章的内容入手,抓住鲸的特点,让学生悟文、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课题入手,接受信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的是鲸这种庞大的动物,并以动物的名称为题,我认为可以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交流大量已知的信息。上课开始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鲸”这个字的部首是“鱼”,那么“鲸”是属于鱼类吗?接着我又问:谁对“鲸”有所认识?学生思维的机器在一开课就积极运转起来了,他们兴趣盎然,纷纷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鲸这种动物的知识,这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接受了大量的的有关鲸的信息,也更好地培养了高年级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二、紧扣内容,理清脉络文章的层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我让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找出文中提到的有关“鲸”的知识的总起句。学生仔细读书,很快找出了这样几个句子:“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经知道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约十七米长”,“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逐渐变成了鳍”,“鲸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鲸每天都要睡觉,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张大。”由于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的把握,因此,很快讨论出了结果: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特点:形体、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我认为此时重要的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他们养成动笔动脑的习惯,这是多么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学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养的好习惯。三、抓住内容,理解课文学习课文时,我先导学第一节描写鲸的形体的部分,使学生了解了鲸的外型特点,掌握了所使用的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其它部分让学生自由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如朗读形式、描述形式、或画画等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有的学生边展示鲸睡觉的形象图边介绍鲸睡觉的特点;有的学生充当解说员,讲述了鲸的进化过程;有的以朗读的形式介绍鲸的吃食;更有的充当了科学家,边画示意图,边讲解如何判断、区别鲸的种类……学生学得有声有色。然后再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我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并引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产品开发项目的成功执行之路
- 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 季度项目进展及成果总结报告
- 科技企业如何运用矩阵式管理提升竞争力
- 科技产业园的绿色发展之路-以绿地集团的实践为例
- 幼儿园快乐故事集解读
- 名著西厢记的情感读后感
- 社交平台数据驱动的多肉植物销售决策
-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承包合同
- 2025年酒店、厨房设备用品项目建议书
- 【高等数学(工专)练习题】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2022年真题测验汇总(附答案解析)
- 肺结核共45张课件
- JJF-1356-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释文
- Unit 1 Lesson 1语法-过去完成时态-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神话中的“偷窃者”》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表现
- 一例烫伤病人伤口护理个案分享
- 钢栈桥设计计算书
- 贸易术语案例讨论题汇总
- 建筑工地紧急事件处理流程图
- 中山市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导向目录(2011-2012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