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参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770d0e9044fc6a761d09a9a29e7e405/c770d0e9044fc6a761d09a9a29e7e4051.gif)
![2023年海参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770d0e9044fc6a761d09a9a29e7e405/c770d0e9044fc6a761d09a9a29e7e4052.gif)
![2023年海参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770d0e9044fc6a761d09a9a29e7e405/c770d0e9044fc6a761d09a9a29e7e4053.gif)
![2023年海参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770d0e9044fc6a761d09a9a29e7e405/c770d0e9044fc6a761d09a9a29e7e4054.gif)
![2023年海参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770d0e9044fc6a761d09a9a29e7e405/c770d0e9044fc6a761d09a9a29e7e40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海参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海参简介:兼具传统美誉、现代科学依据的滋补珍品 PAGEREFToc368689247\h31、传统美誉:“参补”源远流长 PAGEREFToc368689248\h33、消费认知:进补习俗多见于传统海参产区 PAGEREFToc368689249\h6二、供给面分析 PAGEREFToc368689250\h71、时间序列视角:目前处于供给弹性释放的阶段 PAGEREFToc368689251\h7(1)第一阶段:“三市供应”阶段(2023年以前) PAGEREFToc368689252\h7(2)第二阶段:“南参、西参”技术突破,大棚参缩短养殖周期(2023-2023) PAGEREFToc368689253\h9(3)第三阶段:技术突破、驯化持续,供给弹性仍在变大的过程当中(2023-) PAGEREFToc368689254\h122、地区序列视角:各个海参养殖城市供给弹性分析 PAGEREFToc368689255\h143、供给面变化之13年视角:13年供给大年几成定局 PAGEREFToc368689256\h23三、需求面分析:外延增长仍在蓄力,内涵增长随周期而动 PAGEREFToc368689257\h271、外延式需求增长:南方市场逐渐打开局面,但规模仍然较小 PAGEREFToc368689258\h272、内涵式需求增长:高β值特征明显受经济景气下行影响较大 PAGEREFToc368689259\h29四、投资建议及主要企业简况 PAGEREFToc368689260\h321、壹桥苗业:捕捞面积增加拉动高增长仍将持续 PAGEREFToc368689261\h332、好当家:13年仍处于放量周期之中 PAGEREFToc368689262\h343、獐子岛:收获面积14年翻番,亩产提高仍需时日 PAGEREFToc368689263\h35一、海参简介:兼具传统美誉、现代科学依据的滋补珍品1、传统美誉:“参补”源远流长海参誉为传统海八珍之一。海参是众多海产品当中,誉为“海八珍”的产品之一,目前全世界拥有海参种类约1200多种,我国记载的海参有100余种,可食用的约20种。其中刺参、乌参、乌元参、梅花参等经济价值较高。通常俗话所说的海参指的是刺参,刺参也称“沙噀”。刺参科。体圆柱形,长20-40厘米。前端口周生有20个触手。背面有4-6行肉刺,腹面有3行管足。体色黄褐、黑褐、绿褐、纯白或灰白等。海参喜欢生活在水流缓稳、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夏季水温高时会夏眠。环境不适时有排脏现象。海参再生能力很强,损伤或被切割后都能再生。其它的我国较为主要的海参品种包括梅花参、光参、海棒槌、海地瓜等,但其品质、经济价值与接受程度都不如刺参高。古书中的海参:海参的食药两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国人就把海参作为一种滋补食品和中医药膳,许多古代医书也详尽地记载了海参的养生补益功能。《食物本草》、《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不药良方》、《食物宜忌》、《五杂俎》、《随息居饮食谱》等都记载过海参养生及药用功能。我国多部古书对海参进行记载。我国最早有关海参的记载见于三国吴国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土肉正黑,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其中,“土肉”即指海参,清楚的记载了海参的形状、大小、颜色、身体特征、棘的数目及食用方法。到了南北朝时,海参一跃成为宴席之珍品,有晋人郭璞的《江赋》为证,他将“土肉”和“江珧柱”、“石华”等名贵食品相提并论。明代《五杂俎》记载:“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此时海参被列入皇室贡品和御膳中。以后记载渐多,如《闽小记》、《本草从新》、《调疾饮食辨》、《清稗类钞》等均有所记载,清朝后期海参被列入“海八珍”之中,成为筵上珍品。古书记载中多提及海参养生作用。明代出版的《食物本草》一书中,作者姚可成指出:海参有主补元气、滋益五脏六腑和祛虚损的养生功能。清代《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等中药典籍则将海参列为补益药物。根据吴仪洛等概括:海参性温味甘咸,入心肾经。有生百脉血、补肾益精、壮阳疗痿、除劳祛症、滋阴利水、补正软坚和通肠润燥等多种功能。以食疗闻名于世的《随息居饮食谱》曾记载:“海参,滋阴、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胎、生脉血、治下痢及溃疡,病后衰老弱孱。”清代名医叶天士、吴鞠能以治温病为专长对阳明温病以加味海参的新家黄龙汤为主治,突出了海参补液和通络作用。在很多的养生古籍中,海参均被推崇为养生佳品,在《五杂俎》中有关海参的记述中,因“其性温补,足敌人参”而得名,就足以反映海参的食补品性。我国参补传统多缘于中医。中国人吃海参、吃燕窝、进补人参、动物鞭具,源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历代医人综合中草药和动物性药物的功效,提出了“扶正补虚、补肾壮阳、滋阴补血”的食疗原则,海参就被定位为海产中大补食品。正是因为海参与中医的滋补理论挂钩,造成了中外对海参的认识差距,西方很少有人吃海参,因为中医中的“气血”等概念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海参是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与渊源的食品之一。2、现代科学:海参含多种营养物质,及多样的活性成分海参的成分。海参营养非常丰富,干参当中,有50.2%为蛋白质,另外,海参脂肪含量很低,仅为0.8%左右,此外海参包括大量的微量元素,海参蛋白质是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海参拥有丰富的活性成分,研究显示,这些活性成份对抗癌、抗菌等均有一定的益处,海参的功效正在逐渐得到现代科学的验证。近年来,有美国学者从海参中提取出一种特殊的物质,即海参毒素,这种化合物能够有效抵制多种霉菌及某些人类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海参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海参皂苷大都具有强烈的生理活性,这些生理活性包括:抗肿瘤作用、抗真菌作用、抗放射作用、细胞毒性作用及抗胆碱作用等;而海参多糖具有抗肿瘤和诱导血小板凝集等生理活性。除此之外,海参还含有活性肽、糖蛋白、活性钙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3、消费认知:进补习俗多见于传统海参产区辽宁,山东部分沿海地区有数九吃参的传统,其它地区则并不明显。我们了解到像大连、青岛等地有比较浓厚的参补传统,即数九吃参,从冬至的次日开始,九九八十一天,每日一参,但也限于收入较高的人群与当地人群;但在其它区域尤其是非传统海参主产区,数九吃参的传统要弱很多;同时我们注意到,作为海参进补,多围绕着传统海参主产区,以鲜参进食为主,因此作为居民惯性消费海参目前仍然是以充足的鲜参而非干参为前提的。根据我们调研的海参主产区情况来看,“男吃海参,女吃鲍”的观点在当地较为深入人心,虽然从现代营养学的看法来看,二者对男女并不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但人们普遍认同海参具有壮阳、补肾、益精的作用,而鲍鱼则具有滋阴、润燥、养肝、美容的功效。此外,海参被当作补品用来强身健体,当地人认为秋冬进补,可以预防感冒,有买海参的钱权当抵消医药费的观念。二、供给面分析1、时间序列视角:目前处于供给弹性释放的阶段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来分,海参养殖发展阶段包括:集中于渤海湾入口海域养殖――2023年前后“南参”、“西参”等进行试养――2023年前后“南参”、“西参”开始规模化养殖――2023年以来快速放量――未来预计将随着参苗技术突破、新适养海域的不断出现,产能壁垒进一步降低(1)第一阶段:“三市供应”阶段(2023年以前)大连、威海、烟台占据全国海参供应的90%以上。根据地方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大连市产量达2.5万吨,此外,威海、烟台产量达到2.85万吨、1.87万吨,三个渤海湾入口主要城市占据全国海参产量的93.14%。其它海域条件限制并不适宜海参养殖:影响海参生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为直接、迅速的包括温度、盐度、疾病等,海参生性娇贵,如若遇到高温、盐度不稳定则很容易大面积死亡。东海、南海水温偏高,渤海湾附近海域盐度不够稳定,因此在2023年以前海参的养殖仍然限定在三市区域。养殖海域条件限制:水温、盐度、PH、清洁度影响。。海参最适生长温度在10-20度(超20度夏眠,低于5度不生长),盐度为28‰~34‰,PH值在8左右,清洁度要在60%以上等等。(2)第二阶段:“南参、西参”技术突破,大棚参缩短养殖周期(2023-2023)东参西养。在2023-2023年,在渤海湾西部海域养殖海参曾多次被否定,例如东营,在自然海域中没有海参这种生物,很多渔业专家认为不具备养殖条件。渤海湾西部海域养殖的主要问题在于盐度、水质,但是经过4-5年的驯化、技术上的不断改良,“西参”于2023前后开始大规模增长。渤海西部海域海参养殖主要问题。第一是盐度不稳定,变化较大,由于海参对盐度变化特别敏感,据我们了解,海参在对海水盐度适应以后,如果盐度剧烈变化超过5‰,则会造成大量死亡;第二是单细藻过于丰富,超过了海参适合生长的密度;第三是水质浑浊,透明度较差。第四是底质问题,海参须附着在礁石生长,如果是泥质海域则容易陷入其中影响生长。技术改良与持续驯化克服养殖限制。为克服盐度的不稳定问题,采取了虾池养殖的方法,人工干预保持盐度的稳定;另外,针对水质的问题,采用贻贝吊养,净化水质的同时,也解决了单细胞藻过多的问题,起到了水质提升的作用;针对海域细沙底质、礁石驻足的要求,则用石头造礁,后来改用瓦片,现在用遮阳网,逐渐减少成本。除此之外,我们了解到,逐步驯化,对新海域适应也是突破养殖限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总起而言,经过4-5年的驯化与技术改良,在养殖户、当地政府、水产技术专家的配合下,海参成功实现“东参西养”,克服了传统的盐度不稳定限制,包括丹东、东营、营口、昌黎、乐亭、潍坊等多地开始成为海参养殖的新的增长区域。北参南养。同样是在2023年非典事件以后,从2023年开始,北参南养就在霞浦等地开始试验,北参南养的核心问题在于海水温度,参苗无法在南方育苗、保苗,海参无法在夏天时的高温海域生存,但随着“北参南迁过冬”的养殖方式逐渐成熟,2023年开始大规模发展。北参南养的主要问题。南方水温过高,据我们了解,要到11月水温才会到20度以下,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份,而在5-10月份,海水温度都高过20度,最高甚至能到30度左右,过高温度下不管是育、保参苗,还是养成参都将难以存活。“北参南迁过多”应对高温问题。冬季到来,北方水温过低,海参不生长,南方养殖户(也有部分北方养殖户来到南方养殖)于11月份,从北方采购大苗(8-15头)到南方,此时南方水温适中,养殖4个月左右,于次年3-4月份上市。目前这种模式已经较为成熟,据了解,霞浦2023年产量达到1.5万吨,已经占到了全国产量的10%,仅下浒镇的养殖规模就是2023年的6倍多,达2万多个网箱,显示了南参的快速发展态势。大棚参。由于海参对温度的敏感性,一年实际生长的时间不到半年,剩下一半多的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目前海参养殖周期一般在2-3年,但实际生长的时间只需1年左右的时间,近年来兴起的大棚养殖海参利用深水,因为这部分海水拥有较为恒定的温度、盐度,为此往往要打一口几十米的井,利用深层地下海水人工创造了一个四季皆宜的海参生长坏境,使得海参养殖的周期变短,增加了海参供应的能力。目前仍然存在的限制海参放量的因素:参苗育苗技术、成参品相仍然是进一步增加供给弹性的两道门槛。福建是新增供应的重要力量,但受限于参苗育苗技术等的限制,采取的养殖方式是采购大苗进行养殖,导致成本很高,毛利率低下,使得福建参放量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新增区域的海参存在品质、品相差异,比如棚参一般品相相对要差一些,因此市场上的折价也比较明显,棚参比池参、围堰参要便宜30%左右,养殖技术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3)第三阶段:技术突破、驯化持续,供给弹性仍在变大的过程当中(2023-)育苗技术突破,苗种成本高企是限制海参南方放量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来看,在福建、江苏、浙江等地都出现了南方育苗的苗头,随着参苗限制的扫除,南参供给弹性进一步释放。连江。据介绍,官坞已投资10亿元,发展海参产业,全省首家最大的海参育苗、加工基地已经投产。海参育苗基地规划总面积1.5万平方米,投产有约1万平方米,产值可达3亿元。整个育苗项目建成后,可年培育海参苗1.5亿头。苍南。2023年开始,苍南县通过1年多的不断试验摸索,掌握了一套合适的刺参育苗、保苗技术,2023年已成功培育出刺参苗种4000多万头。刺参育苗取得成功,为养民提供充足、更具适应性的苗种,而且降低了苗种成本。如东。2023年6月,刺参规模化人工育苗在江苏如东县获得成功,苗种总产量超过5000公斤。2023年,海辰集团繁育优质海参苗种20余万斤。适养海域突破。随着技术推进,驯化持续,海参适养区域也仍然在扩大范围当中,据了解,除了福建、渤海湾西部以外,江苏、浙江、甚至两广也正在逐步加入到海参主产区版图当中。江苏。2023年,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参养殖成功,产量约40吨左右;盐城市响水县于2023年开始建设万亩海参产业园,并于2023年成功养殖300亩,2023年已经扩大到了6000亩,今年年底已经养殖成功,亩产约150公斤左右,规格在3-5头左右。浙江。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玉环县(2023起)、宁波象山县(2023起)、宁海县(2023年起)、舟山市(2023年起)海参养殖均获得了成功。广东。2023年3月,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和汕头市南弘海珍养殖在潮阳南弘省级鲍鱼良种场合作开展刺参人工育苗试验,至10月上旬,参苗已长至每公斤60条,预计至春节将达每公斤10条的上市规格。广西。2023年11月,北海和防城港市都从北方引进海参,利用冬季闲置虾塘进行试验养殖并均获得成功。北海海水养殖综合实验场试验养殖海参76亩,产量达1.2万公斤;防城港市东兴市鸿生实业投资200多万元从山东引进刺参16万多只,在东兴万尾利用冬季闲置虾塘进行养殖,收获商品刺参1.8万公斤。我们认为,目前海参仍然处于弹性继续变大的阶段。“西参、南参”完成了海参养殖海域面积扩张的第一阶段,“苏参、浙参、粤参、桂参”、“东营参、潍坊参、营口参、盘锦参”等进一步的海域扩张将是海参产能供给扩大的下一阶段。随着育苗技术、养殖技术、自然驯化三重因素的持续累积,海参产量的壁垒会进一步降低,弹性还将进一步扩大。2、地区序列视角:各个海参养殖城市供给弹性分析在传统的海参主产区,我们认为,由于持续的城市化建设、旅游项目建设,海水养殖面积尤其是滩涂、池塘面积有缩小的趋势,增量将主要来自于底播增殖和亩产提升,但由于底播增殖的难度较大,因此预计海参产量将保持温和增长。威海2023年11月8日,威海市政府同意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海参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3年,全市要实现海参养殖面积突破100万亩,鲜参产量达到6万吨。对现有围堰进行立体开发,对养殖围堰进行升级改造,以利用天然海域底播增殖为主攻方向,到2023年,底播增殖发展到70万亩。从微观层面了解到,海参养殖龙头好当家在苏山岛试养并不顺利,也导致了苏山岛海域利用一再后延,深海底播增殖的难度较大,据渔业局数据显示,2023年,威海海参养殖面积28.47万亩,底播面积相比70万亩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并不看好70万亩底播增殖面积目标的达成,除此之外,据我们草根调研的情况,威海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虾池用于海参养殖的利用率已经很高,目前虾池从数年前的数百元上升到目前的6000元/亩左右,因此,我们认为新增海参虾池养殖的空间已经不大,整体而言,预计威海海参产量仍将维持在5%-10%左右的增幅。烟台根据烟台市渔业局2023年12月出台的《“十四五”烟台市渔业经济发展规划》,在2023年以前,重点发展底播增养殖,在长岛、龙口、蓬莱、莱州、开发区、芝罘区、牟平区建设规模化海珍品生态养殖示范基地30万亩,其中海参在重点发展的海珍品中之列。此外,《规划》提出积极壮大海参、鲍鱼等名优珍品,着力培育品牌,满足高端消费。根据《“十四五”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改变传统近海海域功能定位,由传统渔业转向滨海旅游、港口航运和城市建设。在滩涂和池塘方面,主要在于对于现有的30多万亩滩涂、池塘的潜力挖掘,进一步增加的空间不大。据微观的情况显示,由于让步于旅游开发等建设的需要,海参池塘养殖的面积正在减少,据渔业局相关人士表示,烟台海边池养海参的规模在减少,但底播的产量在增加,主要是通过人工造樵,打造海洋牧场等方式,近年来烟台海参产量较为稳定,在2.7万吨左右,但养殖面积仍保持较快增长,我们预计主要增长的来源于底播增殖区域,减少了池塘养殖的区域,但由于底播增殖亩产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整体产量总体保持相对稳定,略有增长,预计增速将保持在5%-10%。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受限于池养面积增长的束缚,烟台海参产量增量将主要来自于池养效率的提升,与底播海域的利用提升,在底播计划中的用于壮大海参、鲍鱼等名优品种的30万亩浅海底播面积当中,假设有15万亩用于海参养殖,以底播增殖30公斤/亩(参照东方海洋)来算,将新增4500吨,增幅为16.7%,整体增长较为有限。大连据微观的情况显示,大连同样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建设用地的问题,如大连市金州新区2023年的海参养殖面积就达到了5万余亩,近年来由于用海规划的不断实施,面积已经大幅下降,目前的发展思路转向单产,提高养殖效率。另外从整体情况来看,2023年大连海参养殖面积约为42万亩,2023年,大连海参养殖面积约为56万亩,到2023年仅剩下约40万亩,未来海参养殖面积仍然将通过底播增殖的方式来实现,目前,大连底播海参面积比较少,獐子岛目前也只有1.2万亩的养殖面积,主要还在于底播增殖的不确定性比较大,我们认为大连未来海参养殖面积增加也将较为有限。在新兴的海参主产区,我们认为,由于海参养殖面积占比相对比较低,目前仍处于推广阶段,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在示范区域良好的经济效益的指引下,海参产量有望迎来快速的增长。山东东营:黄蓝战略规划:预计养殖面积由15万亩上升到30万亩。2023年底,《市委、市政府全力实施黄蓝战略推进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为推进黄蓝战略,提出到2023年,建成120万亩浅海养殖区,10万亩海参高效生态养殖区,预计其中大闸蟹占80万亩,海参占约30万亩。从微观层面了解到,在东营主要海参基地垦利县,东营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中的30万亩规划面积中,10万亩淡水养殖,主要用于黄河口大闸蟹养殖,20万亩用于海参养殖,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3年底,20万亩海水养殖区已开发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其中海珍品养殖区10万亩,海参养殖区10万亩。而从整个垦利县来看,海参养殖面积预计已突破13万亩,今年预计收获4.5万亩左右,预计全年贡献4000吨左右,随着剩余养殖面积的利用,我们预计到2023年之前垦利县养殖规模有望突破1万吨。辽宁:锦州:锦州市于2023年分三次引进了20万头海参苗进行试验,2023年春天又成功的进行了育苗试验,从2023年开始,海参养殖规模开始扩大,2023年时养殖面积达到6万亩左右,2023年达到8万亩,到2023年锦州市海参养殖达到11.6万亩。盘锦:2023年,盘锦海参养殖面积约6万亩,预计海水养殖面积总计约100万亩左右,其中滩涂面积约60万亩。葫芦岛市:2023年,葫芦岛市海参养殖面积达到了5万亩,2023年底,全市海水养殖面积约51万亩。丹东市:由于受鸭绿江、大洋河等径流影响,辽宁省丹东市沿海盐度不稳定,一直被视为海参养殖的禁区。2023年,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东港市益顺水产联合进行海参养殖试验,重新界定了养殖海参的盐度下限,对苗种进行驯化,并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养殖方法。2023年,第一批商品海参上市就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23年,丹东市海参养殖面积为7600多亩,2023年,丹东市仅东港市海参养殖面积就达1.5万亩,2023年,东港市海参养殖面积达到3万多亩。山东:青岛:青岛十四五规划当中,提出海参面积要达到10万亩,2023年,海参养殖面积3.5万亩,2023年为4.5万亩,2023年约6万亩。而2023年,青岛海水养殖面积为58.1万亩。潍坊:2023年前,潍坊在寿光等地也试养过海参,但由于水质等原因,试养没有成功。2023年起,借鉴大连、东营等地池塘养殖经验,海参终于在昌邑下营“落叶生根”。2023年,潍坊已经实现养殖面积1万亩。而潍坊的海水养殖面积达到100万亩左右。日照:日照原以深水大棚养殖为主,目前也开始利用虾池进行改造养殖,日照已有海参养殖面积1.15万亩,产量约1000吨左右,今年以来,东港区沿海掀起开发整理海水池塘发展刺参养殖的热潮。据统计,全区发展海水池塘养殖刺参面积已达4000亩。而仅东港区,就拥有海水养殖面积超过13万亩,全市预计超过20万亩。滨州:滨州制定了十四五期间达到10万亩海参养殖面积的规划,无棣的海参养殖试验始于2023年前后,当时有养殖企业挖深改造池塘,抛石造礁,用较高盐度海水创造适于海参生长的环境条件,自胶东购入苗种,进行实验性养殖并长势良好,这次试验,改变了过去山东北部不能进行海参养殖的固有观念,填补了滨州海参养殖的空白,从这一点看来,2023年无棣的试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无棣县于2023年确立大力发展海参养殖战略,该县海参放养面积由0.2万亩迅速发展到3万余亩,预计5年内,可建成10万亩养殖池塘,该县海水养殖池塘已达38万亩左右,全市约87万亩。河北:秦皇岛:秦皇岛2023年海参养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集中在昌黎县,2023年海参养殖面积达到4.5万亩。而秦皇岛市海水养殖面积达到约70万亩。唐山市:唐山市海参养殖主要集中在乐亭县,海参养殖面积约为5万亩。目前乐亭县海水养殖面积达到26万亩。而唐山市海水养殖面积达到78.6万亩。福建福建2023年海水养殖面积约206万亩,吊笼约5.4万亩,简单测算按吊笼参亩产2023公斤来算,预计产量最大能达到10.8万吨,此外,在莆田等地,仍然是以池养为主,福建全省池塘面积约34.18万亩,池养方式可能为福建放量带来更大的空间。宁德市,宁德市海参养殖主要集中在霞浦溪南等海域,溪南镇占整个霞浦产量70%以上,2023年宁德市产量为465吨,2023年达到了4652吨。霞浦县海水养殖面积24.96万亩,海参养殖面积仅为5万亩左右。莆田市、连江市。莆田目前约有海参养殖面积1000亩,目前养殖户有10多家,以池塘养殖为主,莆田海水养殖面积约40万亩。连江约有养殖面积约3000亩。3、供给面变化之13年视角:13年供给大年几成定局我们认为:13年海参全行业供给大年几成定局,核心原因是产能累积的滞后效应,海参苗市场在10、11年高度景气,导致11年产能激增,因此,排除偶发性自然因素冲击,对应成参将主要在13年有比较明显的增加;进一步细化来看,13年上半年的供给面预计较今年上半年将有所改善,主要是福建抓苗户今年秋冬抓苗热情大幅下降,因此我们预计13年产量同比增幅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由于海参行业的持续高景气,带动苗种行业的景气度同步提升,以100头左右的海参苗为例,2023年的价格为100元左右,2023年价格为140左右,大幅增长40%左右,持续的高景气,带动了海参苗养殖高涨热情。有中国海参苗种之乡的蓬莱市,2023年的育苗水体约35万立方米,到了2023年已经达到了120万立方米左右,蓬莱是海参幼苗(小白点)的重要供应区域,很多育苗养殖户,将蓬莱的小白点运到其它地区,进行保苗继续养殖成更大规格的苗种再进行出售。蓬莱育苗水体的大幅增加是整个海参育苗行业规模快速增长的一个缩影。另据我们微观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2023、2023年,以及2023年春季,蓬莱育苗室都在大规模扩建,据了解,尤其是在2023年基本是以翻倍的速度进行扩建,到2023年春季过后,由于海参苗价格的放缓,才有所放缓。综合下来:我们预计2023、2023海参苗产量实际上都是大幅上升的。高额的海参苗"存货"消化将至少延续到2023年。2023年低迷的参价导致海参苗需求下降,据我们了解,由于产能上升太快,即使是在目前跌去30%-40%的价格水平,也仍然还有大量的海参苗无法销售,育苗户一般报有两种心态,一是自已养殖待到13年春季再销售更大规格的苗种,二是全程自身养殖,一直养到成参来进行销售,我们认为,不管成参养殖户养殖还是育苗户向下游延伸进行养殖,2023年都要消化这部分的"参苗存货",这部分海参苗会在2023年,甚至是2023年作为成参供应市场,因此,我们认为2023年仍然会是一个供给的大年。13年上半年供给面较下半年更为乐观。细化到上、下半年来看,由于福建海参养殖户来北方抓苗的热情明显降低,我们预计13年上半年供给面将相对乐观,这受益的是12年上半年"南参"供给高基数;但13年下半年则相反,供给面将较为悲观,因为12年不少参苗被拿到福建养殖,相比留在山东进行养殖提早了半年的上市时间,相当于有部分下半年的产量挪到了上半年,造成12下半年产量基数相对较低,因此13年下半年的供给压力预计将比较大。13年上半年情况:供给面较为乐观。12年上半年福建海参增量贡献18.12%的同比增长,估算过程如下:2023年全国的海参产量约为13.8万吨,其中上半年因为不是传统的销售旺季,预计占40%,达到5.52吨;而12年上半年福建产参产量预计接近2万吨,相比2023年增加了1万吨左右,1万吨相当于11年上半年全国产量的18.12%,因此,12年上半年,单福建地区的产量增量就贡献了全的18.12%的同比增长。根据我们了解到,今年福建养殖户北上抓苗的热情很低,直到11月中旬才开始有陆续的抓苗客户,但相比去年仍然大幅降低,幅度预计超过50%,因此,我们预计13年上半年福建海参产量将仅有1万吨左右,因此,13年上半年的海参产量供给面将较为乐观。13年下半年情况:供给面较为悲观。12年的情况相当于一部分留在北方养殖下半年上市的海参转到福建养殖后提前到上半年上市,是一种透支下半年产量提升上半年产量的方法。因此相对应而言,12年下半年产量的基数则相对较低,在13年上半年福建海参养量下降的情况下,我们认为13年未被迁至福建“南养”的海参苗将会在13下半年长成出参,因此,将推高13年下半年的产量,再迭加上12年上半年的低基数效应,我们对13年下半年的供给面较为悲观。三、需求面分析:外延增长仍在蓄力,内涵增长随周期而动1、外延式需求增长:南方市场逐渐打开局面,但规模仍然较小目前海参消费多集中在北方,而在南方市场消费氛围还比较淡,近年来,有不少厂商开始加大对南方市场的开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南方的一线城市如上海海参市场逐渐打开,虽然速度较快,但规模仍然较小,属于低基数高增长态势,而在二、三线城市海参销售仍属于零敲碎打,规模非常小。以上海为例,2023年前后,以大连品牌的多家海参品牌进入上海,到2023年销售规模超过1000万元。预计2023年规模已经超过2023万元;另据我们的调研显示,大连某著名品牌近年来销售额也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幅50%,上海市场正在逐步打开。但我们认为,上海市快速发展跟低基数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的销量规模不到100吨(折鲜),占全国销量不到千分之一,根据我们的调研显示,不少品牌专卖店不但没能在上海立足,还遭遇闭店的情况,其中不乏名牌企业,而目前在上海发展较好的某知名品牌店在上海也只有9个专卖店(包括专柜),因此,我们认为,判断上海市场已经完全打开局面,进入大规模快速增长阶段还为时过早,目前还仅仅是处于逐步打开局面的阶段。以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来看,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这些市场市场近年来也处于海参消费逐渐升温的时期,但规模仍属于零敲碎打,目前仍以送礼、餐饮消费为主,而受益于“血燕门”影响下的替代作用,对海参消费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认为,终端消费者拉力不够是南方市场开拓缓慢的关键原因,但近年来各大品牌加大营销投入,开拓模式的变化有望带动南方市场步入新的增长台阶,不过目前而言,投入的规模仍然显得不够。渠道推力为主,消费者拉力靠口碑传播的开发模式导致目前南方市场局限于个别城市、呈现低基数下的较高增长的增长态势。在南方市场开发方面,多数企业采取专卖店的模式进行开拓,在消费者拉力方面,还停留在门店广告、小册子、口碑宣传等方式。由于缺乏消费者拉力的推动,主要靠增开专卖店的渠道推力推动显得较为艰难。各大品牌逐步加大空中广告投入,开拓模式的变化有望引领带领南方市场步入新的增长台阶。獐子岛2023年广告费用达到4285万元,好当家2023年底签约蒋雯丽,专注海参定位,2023年广告费用投入预计将突破1000万元,2023年6月进入央视1套,此外,上品堂于2023年9月16日,在新闻联播后黄金广告时段亮相,而在2023年央视招标会上,上品堂以1.2亿元高额揽得新闻联播标版广告,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2.5亿元,此外,晓芹也借助东方购物平台,网络媒体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大线上营销动作。我们认为,全行业加大线上投入、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传播,有望真正对南方市场起到引牵引作用,使南方消费者对海参的认知度上有真正的提高,但目前来说,除了上品堂以外,其它企业的线上投入规模还不够,在目前广告动辄上亿投入才能有反应的时代还显得太小,因此,我们虽然看好开拓模式转变对市场开拓速度的贡献,但效果要真正大规模显现出来,仍然需要更多的全行业投入。2、内涵式需求增长:高β值特征明显受经济景气下行影响较大海参属于高β值消费品。在传统的海参区域,我们认为由于海参的高端消费品属性,具有高β值的特征,在经济景气度向上的时期,增速往往会高于其它大众消费品,在经济景气度向下的时期,其放缓的幅度也将高于大众消费品。其高β属性从海参不同的消费场合来看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自用消费方面。在海参的主产区,有比较浓厚的自用海参消费氛围,并且主要是消费鲜参,但海参属于可选消费品,据我们的草根调研显示,对于当地的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海参高达100元/斤左右的价格要远高于其它海珍品,与鲍鱼价格相当,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范围,可选消费的特征比较明显,属于对收入较为敏感的消费品,因此这部分需求对经济景气度的相关性较高。送礼、餐饮需求方面。对于非海参主产区,海参的消费需求主要包括送礼、高端餐饮,这一部分需求与经济景气度相关度则更为直接,其传导路径为:经济景气度上升-经济往来活动增加-送礼需求增加、商务宴请需求增加-海参需求增加。2023年海参价格走势显示了海参的高β值属性。2023年经济减速,海参价格从2023年9月14日的250元/公斤,一路下滑至2023年5月15日的104元/公斤,跌幅达到58.4%,显示了海参受经济减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2023年海参需求料仍将持续低迷。先导指标:海参消费与经济活动相关性较高,我们选取航空客运量、发电量、土地购置面积、PMI作为先导指标。同步指标:海参隶属高端消费品。体现在单位价值量上,目前市场上的干海参动辄4、5000千一斤;此外,海参往往以专卖店的形式存在,与产品高端形象配套;另外,海参消费结构当中,除主产区以外,80%以上的消费来自于礼品需求和高端酒店需求。从高端消费品属性的角度,我们选取了豪车、金银珠宝、进口手表作为平行参考指标。从先导指标来看,目前航空客运、PMI等与经济往来活动相关度较高的指标仍然比较弱,而与生产投资活动相关的发电量以及土地购置面积也持续保持低迷的状态,从同步指标来看,进口手表、珠宝零售额持续走低,另外,根据国金证券宏观小组的预测,2023年预计经济仍将持续低迷,因此,我们认为海参作为高β值的消费品将与经济景气度高度相关,2023年需求将呈现弱势。四、投资建议及主要企业简况行业层面:从供需格局来看,我们认为13年将是供给大年与需求小年,因此我们对13年海参行业整体持中性观点;但同时我们认为13年上半年会好于下半年,核心原因在于供给面上12年上半年的基数较高、下半年的基数较低。因此我们认为,海参13年的投资时点将以上半年较佳,博弈的基础点为上半年更好的供给面格局、经济景气恢复与海参高β属性迭加带来需求回暖的高弹性。个股层面:在行业相对疲软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公司层面的产量高弹性仍然具有很大的看点,自下而上推荐壹桥苗业、好当家,关注獐子岛、东方海洋,对几家重点公司的看法如下:1、壹桥苗业:捕捞面积增加拉动高增长仍将持续捕捞面积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公司2023-14年捕捞面积预计能达到3786亩、7500亩、12786亩,同比分别增长657.20%、98.01%、70.48%。至2023年开始预计能实现滚动收获面积约22500亩,较2023年增长6倍左右。水产四驾马车当中,除好当家仍然有相当的海域可利用空间(在养约2.6万亩,适养约14.59万亩),东方海洋已接近满产,獐子岛用于海参的海域面积也较为稳定在1.2万亩(韩国珍岛贡献预计要14年以后),壹桥的成长性显得非常突出。我们认为公司亩产水平仍能处于较高水平。公司亩产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三家海参相关上市公司,上半年达到266kg/亩,我们认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公司采取“轮播”模式进行投苗,这区别于东方海洋、好当家的“复播”模式,第二是公司采取的是围堰养殖,区别于东方海洋、獐子岛的底播模式,三是公司采取的自产苗比例较高,与养殖环境兼容性较好。四是公司围堰条件与围堰质量较好,利于存活率的提升。参苗自给提升盈利能力空间。预计2023-2023收获年对应投苗年的参苗自给率约为50%、90%、59%,不考虑新增租赁、收购水体,随着增发项目顺利推进,参苗自给率有望在2023收获年稳定在80%以上,进而提升毛利率约3%左右。围堰面积折旧预计影响2023-2023年盈利分别为1523.8、2744.2、3155.8万元左右。2023-2023年分别为4000亩、5000亩、10000亩,随着水深由4米逐渐到10米左右的水平,围堰造价将由2万元/亩升至4万元/亩,折旧会一定程度影响公司的盈利情况。预计2023年-2023年新增折旧1523.8、2744.2、3155.8万元(按每年围1万亩计算,实际围堰进度预计在13、14年将完成2.5万亩围堰改造)。2、好当家:13年仍处于放量周期之中产量快速增长并没有放慢。我们认为虽然2023年捕捞面积相比2023年并没有明显增长,但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公司目前池底海参生长状况良好,这主要源于公司在精细化养殖推进过程中,加大投苗密度(包括投苗量和投苗规格增加)所致,因此,预计公司在2023年并不会因为捕捞面积的限制而失去产量增长动力,排除偶发性天气等因素影响,2023年仍然有产量放量的坚实基础,而在2023年以后,公司今年围堰新增的1万亩投苗面积将会开始贡献业绩,并且我们预计从2023年开始另外2万亩近海海域围堰改造也将持续推进,公司通过海域面积扩张带来产量增长仍将在2023年后得到延续。参苗自给率持续提高带动毛利率提升:增发项目2023年已经开始使用,另外我们注意到,公司通过自筹资金新增水体建设也在快速推进当中,预计今年能使用的育苗水体将达到12.1万立方米,2023年有望达到20万立方米,到2023年有望最高达到40万立方米,公司2023年参苗自给率预计为55.76%,预计2023年开始将会维持在80%以上,从而带动毛利率的提升。海参品牌渠道建设效果显现仍需时日:公司加大广告费用投入,签约蒋雯丽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为业内首创,并于2023年6月1晶登陆央视1套,但整体来言,公司2023年预计1000万元左右广告投入规模还不足以形成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公司在线上营销具体操作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渠道方面,公司稳步推进专卖店建设,但从过去两年来看,推进略显粗放,导致在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的闭店现象,公司今年开始加大直营店建设,目前已经建设完成约50家,我们认为通过直营店作为标杆提升管理能力,随后再稳步推进复制的模式非常适合公司目前管理经验相对缺乏的状况,逐步规范的专卖店渠道体系将为海参未来放量提供实质的支撑。3、獐子岛:收获面积14年翻番,亩产提高仍需时日2023-14年捕捞面积预计在65万亩、100万亩、120万亩,2023年之后“捕捞面积驱动”增长将靠一段落。公司拥有确权海域达340万亩,公司的滚动收获面积将达到110-120万亩左右,预计这一目标将在2023年实现,同时由于公司的海域面积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已经比较小(长海县海域适养部分基本被公司及海洋岛两家公司拿掉了),因此,支撑公司之前快速增长的因素之一——海域面积扩张驱动因素将于2023年暂告一个段落。接下来,对340万亩的“海底银行”的价值挖掘,包括亩产倍增计划、海洋牧场战略将成为公司下一阶段的看点。虾夷扇贝亩产拐点预计在2023年到来。公司2023年新捕捞海域中有48万亩左右为第一年捕捞的海域,且65万亩面积当中大部分是20米以上的深海领域,13年,第一年捕捞的海域、20米以上的深海海域仍将占到70%左右,今明两年亩产水平预计在70kg/亩。14年将会是拐点,主要是部分(约20万亩)延后到2023年作为四龄贝收获,此外,公司自育的海大金贝高产苗(预计增产20%左右)11年投苗31亿枚(占比22.5%)将于2023年贡献,此外,15年开始,新海域带来的困扰将逐步消失,随着对新海域的细分区域特点的熟悉与信息采集,以及残留贝(预计5%左右)因素的影响,亩产水平有望有所提升。苗种成本红利兑现仍需时日。公司2023年以前苗种基本来自于外购,公司2023年投自育苗31亿枚左右,2023年预计将达到42亿枚左右,但新建育苗厂目前仍在推进过程中,预计2023年自育苗仍然将在42亿枚左右,由于虾夷扇贝毛利率达到40%-50%(壹桥苗业为60%左右),因此预计公司由苗种带来的成本节约将增厚公司2023-15年约6750万、9000万、8000万元毛利,待完全实现自给,将节省成本3亿元左右。
2023年三线白酒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三线白酒利好因素 PAGEREFToc368485545\h31、城镇化提高带来饮用量增加 PAGEREFToc368485546\h32、消费升级下,短期内三线名酒替代杂牌酒 PAGEREFToc368485547\h3二、三线白酒利空因素 PAGEREFToc368485548\h41、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红酒饮用量提升 PAGEREFToc368485549\h42、受竞争打压和消费升级影响,被二线酒替代 PAGEREFToc368485550\h53、品牌力和价格有限,难以大范围扩张 PAGEREFToc368485551\h54、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问题 PAGEREFToc368485552\h7三、三线白酒:价格敏感度高,业绩波动大 PAGEREFToc368485553\h8四、主要竞争品牌现状及未来成长性预判断 PAGEREFToc368485554\h11五、老白干酒尚可期待 PAGEREFToc368485555\h12六、主要风险 PAGEREFToc368485556\h13一、三线白酒利好因素1、城镇化提高带来饮用量增加农村白酒消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消费呈集中性。据业内人士测算,农村春节期间白酒销量约占全年的75%以上,中秋节白酒的销量约占全年的15%,剩余10%的白酒消费多集中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中。由于消费的集中性,农村白酒消费的弹性相对较小。城镇化后,带来社交的便捷性,商务往来和朋友宴请增加,以及居民自身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带来白酒销量的增加。2、消费升级下,短期内三线名酒替代杂牌酒我国已结束人口红利时代,劳动力数量在减少,供给压力之下,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尤其现行的教育制度对于技工等初级劳动力培训不够,初级劳动者数据更加少,收入增幅更快。如一些木工、水泥工在华东地区的收入都已经达到300-400元/天,远高于一般的办公室普通职员。初级劳动者,作为三线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随着收入的大幅提高,会更多的选择三线名酒,一些杂牌酒将逐渐被取代,这在短期内有利于三线名酒的增长。二、三线白酒利空因素1、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红酒饮用量提升葡萄酒在精神特性上则是代表了品味和浪漫,文化教育程度越高则越容易接受葡萄酒文化。近年来,我国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经纬度模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力矩式自整角接收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线位移光栅传感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远程医疗与家庭健康饮食管理服务探讨
- 2025至2030年圆网修版液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双管气力输送炭黑系统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现代商业中对公客户服务体验的挑战与机遇
- 社交媒体环境下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2025年药品包装用纯铝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暖风电机电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 销售与销售目标管理制度
- 2025年第一次工地开工会议主要议程开工大吉模板
- 第16课抗日战争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9)-江西省(解析版)
- 糖尿病高渗昏迷指南
- 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设计之七年级第三单元便捷的互联网服务
- 壁垒加筑未来可期:2024年短保面包行业白皮书
-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环保局社会管理创新方案市环保局督察环保工作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水质监测系统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产业前景规划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