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_语文_小学__课题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通过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教学准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师准备课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的哪些特点?2.课题是《》,全文仅仅就是写吗?二、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①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③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树是什么样的?
④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树的?
⑤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树,并借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样借表白自己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外形特点1.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小节。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齐读第3节,读后回答:在戈壁上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老师在大戈壁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树)
4.看到这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分角色朗读4-11小节。
三、体会特点,朗读抒情。1.请同学们快速的读读1——12段,把这个自然段当中描写爸爸介绍树特点的句子画出来。看看一共几句话用序号标注一下。2指名分别读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3学习第一句。(1)自己读,读出他的特点,大声来读反复读(2)四个字概括特点——高大挺拔(3)训练读出高大挺拔(4)指导朗读。重读“直”(5)老师范读(6)生再读(7)在直下面加上点。(8)齐读。4第二句。(1)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比如“粗壮”(2)让学生说说大戈壁的样子(3)观看大戈壁的图片,说说什么样,怎样的感觉。(4)学生试读(5)指导朗读,语速慢一点,语调低沉一点。(6)自己试读(7)学生推荐读其他同学闭目想想大戈壁(8)介绍学生看到怎样的大戈壁(9)举几个类似大戈壁这样的地方(10)替代填空(11)总结树的特点——生命力强(12)齐读第二句(13)指导朗读重读“粗壮”语速相对快一点,语调可以高昂一点(14)再试试朗读。5第三句(自由读第三句,读懂为止)(2)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特点——坚强不屈(3)试着读出坚强不屈,强调方法(4)师生比赛朗读(5)强调把“直”“坚强”重读(6)师生齐读两遍6总结特点:高大挺拔、生命力强、坚强不屈。四、领会爸爸的心愿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3小节,并联系14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4小节: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们知道吗?”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7小节。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6小节,读后讨论: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师在大旁贴上两棵小,请学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6小节。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1.课题是《》,全文是不是仅仅写?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总结启发想象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的“树”,我们这里也有“树”,谁呀?(老师,辛勤的园丁)
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除了老师像,我们这里还有谁是“”呢?他们知道是谁呀?(生:我们,我们就是小)
我相信你们这些“小”在“大”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六、布置作业1、造句: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当堂达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⑥可不是,⑦单调,有一点儿罢?8.文中写出高原辽阔的词语是________,写出高原平坦的词语是________。9.概括描写高原特色的句子是________,其关键词语是________。10.文中“雄壮”、“伟大”、“单调”都加引号,这三处引号的作用都是________。11.先描写高原的“雄壮”、“伟大”,然后写出景色的“单调”,就赞美树来看,这是采用了下列写法中的(
)A.欲抑先扬
B.对比烘托
C.欲扬先抑
D.反衬照应12.简要概括文段赞美高原“雄壮”、“伟大”的目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联系全文,概括出作者描写高原景色的两个目的。(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14.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创新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野草①有这样一个故事。②有人问:世界上什么的力气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人说象,有人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③结果,这一切答案全都不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④这儿又是一个故事。⑤(甲)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予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⑥(乙)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⑦(丙)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这种力量是一般人所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⑧(丁)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15.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解剖(
)
瓦砾(
)
一瞬(
)间16.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回答纷纭:嗤笑:17.“这也许特殊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一句话应该还原到文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8.文章是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仔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概括“野草”的主要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阐述文章的主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简要阐述文章在直接描写和赞颂“野草”前,先写两个故事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本节课中我对课文第十二段的学习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强化感悟的方法,也就是以练导教。以前我常把朗读作为某一段教学的尾声,或者说某一段教学的一个句号。以前我是这样操作:这段讲完后,学生你说他说我说,大家说了很多话,我以为这一段的理解已经到位了,最后我们一起把这段一起读读。这样的朗读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没有将朗读应该具有的功能发挥到极致。那么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体现以读代讲,以练导教来强化,通过朗读来感悟。我觉得学生与其让他喋喋不休地说理,或者非常理性的来说理,还不如让他们来多读,然后通过反复的朗读来检测他的感悟,或者说,通过朗读将他的感悟到表达出来。那么这节课当中非常突出的就是对树三个特点的一种感悟。这三句话,每一句话我都是让学生反复地读,如果你读懂了树有什么特点你就举手示意,而不是说理先行朗读作结。【学情分析】_语文_小学__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西部的一些情况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相信通过这组课文他们会加深对西部的了解,并通过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他们对于西部会有一定的了解。3、学生差异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不同会影响学生对课文中情感的理解。【效果分析】_语文_小学__我认为分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因此,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对掌握学习方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大幅度提高,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反思】_语文_小学__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教材分析】_语文_小学__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评测练习】_语文_小学__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1、“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部。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消失(
)
坚强(
)
动摇(
)4、第一段话,爸爸介绍了树,从而点明了树的的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段中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树,又陷入了沉思。”请发挥想像,说说爸爸可能在沉思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花卉销售合同模板2025年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政治学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 基于物联网的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实践案例分析
- 能源与资源行业:2025年煤炭清洁利用与环保政策影响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婚礼现场主题宴会设计合同
- 2025版住宅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冷链物流车辆运输及仓储管理服务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行业劳动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贷款居间服务合同(包含法律)
- 2025版会展租赁服务与展会推广合同
- 《瘢痕治疗》课件
- 2023通信中级传输与接入(有线)实务知识点大汇总
- 科室梯队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 中医中药穴位敷贴护理
- 中国传统文化(酒文化)课件
- 热稳定校验计算书
- 福建省住宅工程防渗漏技术导则(2023年)
- 贵港市展旺木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立方米生态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养老院凉晒被子记录表
- 珠海市斗门区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2023
- 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