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设计(学生预习用)一、内容标准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二、学习要求1.历史背景(1)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3)认识到改革是缓解社会矛盾、改变国家面貌的必然选择。2.主要内容(1)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改革和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3)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3.历史作用(1)简要探讨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改革社会习俗等措施的不同作用。(2)从北方经济、民族关系和政治走向等方面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3)充分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认同文化的“征服”力量。三、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一)改革的背景(智者的选择)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基础)(1)建立:386年鲜卑建,定都,史称。成为实力最强的政权。(2)统一:①经过:年统一北方,结束100多年国分裂割据局面。②意义:A.初步结束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B.创造了北方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的发展。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2.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①原因:A.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吏没有靠贪污搜刮维持奢侈生活;B.随时强迫百姓服役当兵,甚至对他们任意杀戮;②表现:北魏建立后以为主民众暴动达七八十次。(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①原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的悬殊。②表现:拓拔贵族对存有戒心;官僚与矛盾时常发生。(3)社会矛盾的激化影响:北魏政权的稳定,需要统治者作出抉择。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冯太后改革:实行。为改革创造条件。(二)孝文帝改革措施1.推行均田制(思考:古代有哪些土地所有制?)(1)背景:①北魏将各族人民迁到附近定居,实行,“劝科农桑”,这是雏形。②由于战争和人口迁移,使北魏统治者掌握大量土地。(前提)(2)时间:年(3)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4)性质:均田制是土地所有制。(5)内容:①农民:领露田(即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和桑田(即土地:可继承和买卖)义务:农民要承担一定。②官吏和地主:官吏可分到,地主不变。使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6)作用:①抑制了,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更多定居。②使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保证和需要,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整顿吏治(思考:北魏官员收入在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1)原因:北魏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手段;贪污成风,影响,也激化。(2)措施:①官吏任期不再固定年,改由官吏政绩的好坏决定;对贪污及枉法者处死。②实行,按官吏发放,不许官吏。(3)影响:①对贪赃枉法严惩不怠,相对缓和矛盾和矛盾。②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3.迁都洛阳(1)原因:①政治上:保守势力集中在,改革遭抵制;而是中原政经中心,改革阻力小。②经济上:地区产粮有限且常有水旱疾疫之灾;地处中原农业发达。③地理上: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2)目的:接受先进的文化,改革落后的文化习俗,摆脱的阻碍。(3)措施:①年孝文帝以讨伐为名率军南下,定都洛阳。②既对予以镇压,又在不影响改革的前提下,允许大臣“,”。③后又规定迁入洛阳的鲜卑人葬在洛阳。(4)影响:定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提供了和。(也是孝文帝革除旧俗背景)4.革除旧俗(1)措施:①仿汉制:仿效汉族的和生活习俗,重修。②穿汉服:禁止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③说汉话:岁以下官吏一律说汉话。④用汉姓:把拓拔氏改姓,抹去标志;鲜卑族改为音近汉姓。⑤通汉婚:提倡皇族贵族与汉族主要通婚,通过的方式,巩固与汉族地主联系。⑥重汉臣:汉族官员由原来1/4上升到,后来出现胡汉官员局面。(2)影响:巩固了与汉族地主的联系,加强了北魏对地区的统治;促进了。(三)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四)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思考:1.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2.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义?四、改革作用:北方经济恢复和民族大融合(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发展原因:(1)政府的重视:①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②的改善和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③孝文帝修建,派遣指导修建水利工程。(2)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贾思勰的《》)。(3)民族大融合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2.主要成就:经济发展;政府收入增加(“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二)繁盛的洛阳(有那几个王朝在此建都?)1.历史地位:洛阳是中华民族摇篮中心,众多王朝在此建都,成为全国或北方政治中心达年之久。2.重修洛阳城:“宫阙壮丽,列树成行”;城内居有民10万户。3.经济繁荣:(1)城东的和城西的是主要商业区。(2)政府为和来的商人专门设立“”,以方便他们经商。(3)和出售南北、西域和大秦的商品;南北互市,中外贸易不绝(注意教材引文)(4)成为全国的中心,也是最大中心(超过平城和建康)和城市。(地位)(三)北方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是指:形成共同的生活区域、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文化)1.特点:这一时期是中国境内民族、时代。2.原因:(1)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以为中心的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2)迁居中原,通婚杂居,差别逐渐消除。(也是融合表现)3.表现:(1)汉语言文字被“”确定下来,成为各族共同接受的文化。(2)各族把他们的优秀文明带到中原,成为重要组成部分。4.实质: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少数民族过程和的过程。5.影响:为大一统和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6.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设计(教师讲解参考用)一、内容标准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二、学习要求1.历史背景(1)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3)认识到改革是缓解社会矛盾、改变国家面貌的必然选择。2.主要内容(1)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改革和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3)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3.历史作用(1)简要探讨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改革社会习俗等措施的不同作用。(2)从北方经济、民族关系和政治走向等方面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3)充分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认同文化的“征服”力量。三、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一)改革的背景(智者的选择)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基础)(1)建立:386年鲜卑拓拔部建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成为黄河流域实力最强的政权。(2)统一:①经过:439年统一北方,结束100多年16国分裂割据局面。②意义:A.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B.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2.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①原因:A.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没有俸禄的官吏靠贪污搜刮维持奢侈生活;B.随时强迫百姓服役当兵,甚至对他们任意杀戮;②表现:北魏建立后以汉族为主民众暴动达七八十次。(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①原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悬殊。②表现:拓拔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与鲜卑贵族矛盾时常发生。(3)社会矛盾的激化影响北魏政权的稳定,需要统治者作出抉择。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冯太后改革:实行均田制。为孝文帝改革创造条件。(二)孝文帝改革措施1.推行均田制(思考:古代有哪些土地所有制?)(1)背景:①北魏将各族人民迁到京师附近定居,实行计口授田,“劝科农桑”,这是均田制雏形。②由于战争和人口迁移,使北魏统治者掌握大量无主土地。(前提)(2)时间:485年(3)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4)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5)内容:①农民:领露田(即无主荒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和桑田(即已耕种土地:可继承和买卖)义务:农民要承担一定徭役杂税。②官吏和地主:官吏可分到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使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6)作用:①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更多流民定居②使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整顿吏治(思考:北魏官员收入在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1)原因:北魏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手段;贪污成风,影响政府经济收入,也激化阶级矛盾。(2)措施:①官吏任期不再固定六年,改由官吏政绩的好坏决定;对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处死。②实行俸禄制,按官吏品第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3)影响:①对贪赃枉法严惩不怠,相对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②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3.迁都洛阳(1)原因:①政治上:保守势力集中在平城改革遭抵制;而洛阳是中原政经中心,改革阻力小。②经济上:平城地区产粮有限且常有水旱疾疫之灾;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③地理上:平城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2)目的: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化习俗,摆脱旧势力的阻碍。(3)措施:①493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率军南下,宣布定都洛阳。②既对阴谋叛乱者予以镇压,又在不影响改革的前提下,允许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③后又规定迁入洛阳的鲜卑人葬在洛阳。(4)影响:定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革除旧俗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也是孝文帝革除旧俗背景)4.革除旧俗(1)措施:①仿汉制: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修官制礼仪。②穿汉服: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③说汉话:30岁以下官吏,一律说汉话。④用汉姓:把拓拔氏改姓元,抹去皇室鲜卑族标志;鲜卑族复姓改为音近的单音汉姓。⑤通汉婚:提倡皇族贵族与汉族主要士族通婚,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与汉族地主联系。⑥重汉臣:汉族官员由原来1/4上升到1/3,后来出现胡汉官员各半局面。(2)影响:巩固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联系,加强了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三)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四)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思考:1.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2.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义?四、改革作用:北方经济恢复和民族大融合(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发展原因:(1)政府的重视:①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②吏治的改善和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③孝文帝修建农业水利工程,派遣工匠指导修建水利工程(2)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推广:犁和牛耕已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贾思勰的《齐民要术》)。(3)民族大融合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2.主要成就:经济发展;政府收入增加(“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二)繁盛的洛阳(有那几个王朝在此建都?)1.历史地位:洛阳是中华民族摇篮中心,众多王朝在此建都,成为全国或北方政治中心达300年之久2.重修洛阳城:“宫阙壮丽,列树成行”;城内居有民10万户。3.经济繁荣:(1)城东的小市和城西的大市是主要商业区。(2)政府为中亚和大秦来的商人专门设立“四通市”,以方便他们经商。(3)大市和四通市出售南北、西域和大秦的商品;南北互市,中外贸易不绝(注意教材引文)(4)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最大商业中心(超过平城和建康)和国际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销售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 知识科护士工作总结
- 2025年医院护士工作计划例文2
- 儿童灭火器使用技巧培训
- 药店的卫生操作
- 室内装饰行业的保安工作总结
- 2025年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 保险公司前台客服总结
- 商贸行业助理工作总结
- 法律服务保安工作总结
-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 2025年林权抵押合同范本
- 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 期末卷(含答案)
-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七章动量守恒定律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草学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法理学课件马工程
- 《玉米种植技术》课件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计算机软件测试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 202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答案解析
- M200a电路分析(电源、蓝牙、FM)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