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1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2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3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4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三门峡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起直接作用的是()

A.温度

B.海拔高度

C.坡向

D.坡度

2.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兴安落叶松

3.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4.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由于南坡光照较强土温和气温较高,因此在南坡上适宜栽种

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荫植物D.湿生植物()

5.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6.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

A.生态位重叠B.生态位分离C.生态位压缩D.生态位移动

7.生态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物种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难以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A.捕食B.共生C.寄生D.竞争

8.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破坏

9.下面关于草食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被草食动物的危害程度,因损害部位、植物发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B.植物不能移动逃逸,因而只能被动地遭受食草动物的危害

C.牧场过量放牧会破坏草场,而适当地放牧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D.有些植物为阻止食草动物的“捕食”会产生“防卫”反应,以减少自身的伤害

10.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

11.食物链“草一兔一鹰”中的鹰处于()。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12.生物对高温适应的特点是()。A.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

B.降低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

C.增加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

D.增加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

13.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

14.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5.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被称为

A.Allen规律B.Bergmam规律C.Gause定律D.阿利氏原则

16.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1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18.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这是植物的()。A.形态适应B.结构适应C.行为适应D.生理适应

19.以下区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农田

20.小型动物、低等生物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21.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22.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23.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24.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竞争C.食物D.以上三者都是

25.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中有()。A.一种生活型B.两种生活型C.三种生活型D.四种生活型

26.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猫”传递时,体内该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鱼D.猫

27.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28.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29.每个蒲公英的种子都有一把小伞,以适应于()

A.风传播B.人为传播C.水传播D.动物传播

30.地衣的生活型是()。

A.内生植物B.一年生植物C.浮游植物D.高位芽植物

二、填空题(20题)31.水的主要蓄库是__________。

32.东坡接近北坡,因此常称为______。

33.土壤结构是______的排列组合方式。

34.蝼蛄在生存斗争中是通过______对策适应环境的。

35.在热带地区,昼长是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______的交替上。

36.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37.磷的循环类型是______。

38.当前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是______。

39.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反馈系统中,被捕食者种群的增长,对捕食者来说是一种______。

40.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______。

41.大象、鲸鱼、恐龙属于______对策者。

42.通常可将山坡划分为______上坡、______、______和山麓等五部分。

43.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干洁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杂质。

44.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_。

45.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种生物的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一过程称为______。

46.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______。

47.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______所同化的能量。

4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的和逐级递减的。

49.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50.根据竞争的作用方式,可将竞争区分为干扰竞争和______两种类型。

三、判断题(10题)51.进入海洋的物质可以由一些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进入陆地生态系统而重新回到陆地。()

A.正确B.错误

52.是生产力单位。()

53.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是可变的。()

A.正确B.错误

5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A.正确B.错误

55.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生产总称为次级生产。()

A.正确B.错误

56.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

A.否B.是

57.种群平衡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A.正确B.错误

58.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前提,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主要动力。()

59.种群密度也可以看成是种群个体的数目。()

A.正确B.错误

60.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物质影响其他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他感作用。()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间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62.什么是物种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次?

63.简述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并说明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据。

64.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6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次?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67.论述食物链食物网结构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68.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9.生态环境恶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70.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六、单选题(0题)71.早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A.草本群落B.苔藓群落C.大型真菌群落D.地衣群落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A

6.A

7.D

8.B

9.B

10.C

11.C

12.A

13.B

14.D

15.A

16.B

17.A

18.D

19.C

20.C

21.A

22.D

23.C地球上大多数矿质元素如磷、钙、钾、镁、锰、铁、铜等属于沉积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4.D

25.B

26.D

27.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28.B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29.A

30.A

31.海洋

32.半阴坡

33.土壤颗粒土壤颗粒

34.K

35.旱季与雨季旱季与雨季

36.海洋

37.沉积型沉积型

38.增长增长

39.正反馈正反馈

40.遗传特性遗传特性

41.k

42.山脊;中坡;下坡

43.水汽尘埃

44.温室效应

45.生态入侵

46.盖度比

47.主导因子

48.单向

49.草甸黑土

50.利用竞争

51.A

52.Y

53.A

54.B

55.A

56.N

57.B

58.N

59.B

60.A

61.(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

62.根据目前广为学者所接受的地理物种形成说物种形成大致分三个步骤:(1)地理隔离: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彼此分开从而使个体间基因交流受阻;(2)独立进化:在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进化适应各自的环境条件;(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由于长期的生殖上的隔离而建立起了生殖隔离机制即使地理屏障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再次相遇和接触两种群间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因而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物种。根据目前广为学者所接受的地理物种形成说,物种形成大致分三个步骤:(1)地理隔离: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彼此分开,从而使个体间基因交流受阻;(2)独立进化:在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进化,适应各自的环境条件;(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由于长期的生殖上的隔离而建立起了生殖隔离机制,即使地理屏障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再次相遇和接触,两种群间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因而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物种。

63.内共生起源学说:margulisl970年提出的: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叶绿体的祖先——原核生物的蓝细菌即蓝藻。主要依据:①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②有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蛋白质合成机制类似细菌;③两层膜,其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④与细菌有相同的繁殖方式;⑤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自主性和共生性的特征;⑥线粒体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⑦叶绿体可能来自原始蓝藻,蓝小体提供了证据。

64.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就会发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种群的增长。如果种群数量上升并超过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会上升出生率就会下降。相反如果种群数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会增加死亡率就会下降。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就会发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种群的增长。如果种群数量上升并超过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会上升,出生率就会下降。相反,如果种群数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会增加,死亡率就会下降。

65.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遗传多样性二是物种多样性三是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遗传多样性,二是物种多样性,三是生态多样性。

66.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

67.自然界中食物链总是相互交错而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食物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越简单生态系统就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比如在一个只有草—鹿—狼这样一个简单食物网的岛屿上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鹿以外还有其他食草动物那么即使鹿消失对狼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仍可以保持稳定。因此一个生态系统越稳定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也越复杂。自然界中,食物链总是相互交错而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食物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越简单,生态系统就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比如在一个只有草—鹿—狼这样一个简单食物网的岛屿上,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鹿以外还有其他食草动物,那么即使鹿消失,对狼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仍可以保持稳定。因此,一个生态系统越稳定,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也越复杂。

68.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