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情况汇报_第1页
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情况汇报_第2页
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情况汇报_第3页
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情况汇报_第4页
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情况汇报(2013年7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XX位于X东南,有着3000多年矿冶文化历史,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蓝、水泥故乡、服装新秀、矿冶名城”。全市人口260万,下辖四区、一市、一县、一个国家级开发区,28个乡镇、125个社区、749个行政村。两年来,XX市按照创建要求,着力推进服务体系网络化、创建力量多元化、城乡布局一体化、文化活动品牌化、管理服务制度化,全面完成了创建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三个方面的21项主要任务;72条创建验收标准中有66条优秀、6条合格。建立起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具有XX矿冶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创建的基本情况(一)坚持组织导向,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将其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十件实事。科学制订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及时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先后召开专题会议21次,印发会议纪要17个。建立严格的督办制度,督办检查33次,下发通报、督办函16份。(二)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创建成效。根据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5个问题和文化部督查组提出的5点建议,我们认真制订整改方案进行整改。比如,针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缺乏等问题,投资10多亿元,采取兴建、改造、资源整合等措施,兴建、改建了一批设施,较快地弥补短板。针对基层文化队伍薄弱的问题,制订培训规划,建立培训制度,与高校联合办班,大批量、多层次开展培训工作;改革人事制度,对外招聘人才、公开竞争上岗,初步改变了人才短缺的现状。针对制度建设滞后问题,加快研究成果向现行政策的转化,制订并实施了20项制度,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公共文化制度体系,在文化部5月制度设计研究评审验收中,获得中部地区第一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文化部督查组提出的建议都得到解决(三)坚持投入导向,切实提供资金保障。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市财政对文化体育传媒的投入达10.7亿元,连续三年实现文化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2010年,全市文化投入为7716万元,增长23.1%,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2011年,全市文化投入为13453万元,增长74.35%,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71%;2012年,全市文化投入为22683万元,增长68.61%,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75%。2012年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61%,比本省平均水平0.89%超出0.72%;人均文化支出83.85元,高出本省平均水平34.72元。特别是相关政策的出台,吸引民间直接捐资2.5亿元,民间间接投入8.6亿元,为创建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二、创建工作的主要成效两年时间里,我市创建工作多次受到文化部蔡武部长、杨志今副部长的表扬和肯定;新华社刊发《挖煤挖矿不如挖文化》等文章,介绍XX以文化发展推动城市转型的经验;XX省委省政府在《决策与参考》、《政府调研》等高层次内刊中刊登XX公共文化创建情况,并在XX召开全省创建现场会,向全省推广XX的创建经验。(一)服务体系网络化——构建起服务设施、数字服务、流动服务三大网络——着力建设四级服务设施。先后新建市图书馆新馆、博物馆新馆、群艺馆新馆、XX大剧院等13个场馆,形成了功能齐备的市级公共文体设施。在县级“三馆”全部达标的基础上,又启动7个“三馆”新建工程,今年将全部竣工。新馆建成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将从2010年的3.85万平方米,增加到9.72万平方米,增加1.5倍。针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的现状,我市抓住“撤街办、并社区”的改革机遇,在全市125个社区中新建成18个标准配置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和107个社区文化室;28个乡镇都建成标准配置的综合文化站;749个行政村已新建674个村文化室(国家级贫困县阳新县还有75个未建成)。村(社区)文化室达标率91.2%。——大力建设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为进一步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方式的新变化,我市以“文化XXe点通”为基础平台,以数字图书馆和文图博“三馆”网站为支撑,建立起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加强本地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开始建设矿冶文化、地方文献等6个资源库。利用三网融合技术,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推进信息共享工程,建成分支中心4个、新建乡镇村(社区)基层服务点832个,形成覆盖全市的四级网络。——加快建设流动服务网络。为保障边远地区的群众文化需求,在2年时间内,为市县两级“三馆”以及乡镇文化站配置了流动电影放映车、图书车、演出车。市图书馆已建立24个图书流动服务点,每年开展流动服务近200次。市群艺馆和县级文化馆经常深入各个村镇社区、厂矿企业、学校军营,每年组织流动演出、流动展览近百场,把文化惠民活动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二)创建力量多元化——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投入和供给模式——自觉承担政府的主体责任。主动承建所有公共文体场馆设施,将“三馆一站”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其正常运转。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经费500万元,用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安排群众文化活动专项经费,城区财政按人均1元、县级财政按人均0.5元安排;保障社区文化室必要资金,每个社区补助1万元;建立文艺精品奖励机制,实行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扶持措施;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每年通过招投标方式,购买大型公共文化活动。目前已经购买2个大类、12项文艺节目送到基层。——有序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一是建立社会捐资助文的通道。印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办法》,采取税前减免、广告赞助、命名表彰等多项政策,已经吸纳社会资金近2.5亿元。二是将企业文化资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百家大中型企业不仅兴建文体活动场馆、组建文体活动团体,还定期组织青岛啤酒文化节、大冶有色职工艺术节等大型企业文化活动上百次。三是统筹利用行业文化资源。宣传文化系统组织的书香XX读书月、道德讲堂等活动遍布城乡;广电系统举办草根春晚、垄上行等文化体验活动,每年参与者超过40万人次;教育系统组织的中小学校“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受益学生近百万人次。特别是市作家协会举办“中国作家XX文化论坛”,已邀请莫言等23位知名作家来黄讲座,声名远播。——大力扶持民间文艺团体发展。出台扶持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发展的政策,支持各种文化团队自创自办,每个村、社区都建有业余文艺团队,全市已达862个团队。不定期组织各类活动,为团队搭建平台、提供展示机会,一批高水平的民间文化团队崭露头角。如XX爱乐合唱团成立以来,举办专场音乐会和参加大型公益演出近200场,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及国际合唱赛事并获奖,去年还参加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元宵夜”音乐会。一批团队参与竞争市场,获取经费,发展壮大。如XX新爱乐交响乐团是全国第一家地市级民营交响乐团,创办4年来,已承接经营性演出100多场,央视新闻进行了报道。(三)城乡布局一体化——构建起以一个平台、两个机制、三个网络为构架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一个平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着力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建设,以此为依托,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作。全面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全市四级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实行无障碍、零门槛准入制度,免费向群众开放;建成7个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70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20个全民健身路径,连续5年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奖。建成农家书屋749个,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坚持农村放映工程,长期开展“送戏下乡”,每年为农民送戏近千余场。——构建两个机制——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和文化设施的联合服务、资源共享机制。一是文化援助机制。专门下发文化帮扶文件,组织167个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重点帮助建设100个新农村文化示范点;阳新县所有县级领导、县直属部门和事业单位,都有对口文化帮扶任务。二是联合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推行农村“五务合一”改革,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党务、村务、服务、商务、事务”之中,将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文体活动场地纳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统筹建设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联合大冶市、铁山区和冶钢、华新等大型企业,整合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等工业遗产资源,建立XX工业遗产片区,已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四)特色文化品牌化——打造四类特色文化品牌——擦亮一张矿冶文化名片。利用矿冶文化资源,多次严格对矿冶遗址的保护,兴建了矿冶、奇石、铁矿博物馆,青铜和矿冶文化展馆共19个。利用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和钢铁冶炼旧设备,开发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旅游线路;利用大冶铁矿废弃矿坑、采矿坑道和采选旧设备,建成中国第一个国家矿山公园(4A)。。——打造一批名城、名镇、名乡。利用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先后打造了XX“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大冶“中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阳新“中国民间文化之乡”,龙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陈贵镇“中国舞龙舞狮之乡”。一批文化名城、名镇、名乡脱颖而出。——创建一批特色文化名牌。利用民间文化资源,成功申报世界级非遗项目1个、国家级项目4个。大力支持文化精品生产,一大批产品在全省全国比赛中获得大奖。鼓励特色创新,形成了一批享誉XX的文化名牌,如阳新“富川大舞台”、金牛“露一手”,铁山“天天跳周周唱月月演”等。——培育一批名团、名队、名人。实施名团名队名人培育工程,一大批民间文艺团队茁壮成长,先后有7个业余文艺团体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20项,涌现“群星奖”金奖得主王晓愚,“五个一工程”奖得主胡燕怀等一批省内外的文化知名人士。(五)管理服务制度化——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经过2年多的努力,我们制订并实施20项制度,初步形成比较健全的公共文化制度体系。——制订了以《关于推动XX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为核心的宏观指导制度体系。在文件中,制订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规定了各级政府、各公共文化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特别是出台了推动文化快速发展的多项优惠政策,为文化事业大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出台了以《公共文化服务促进管理办法》为龙头的公共文化管理制度体系。对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机构职能、供给与服务、激励政策等8个方面作出管理规定,是全国首个综合性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成立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领导小组,鼓励社会团体发展,初步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印发《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咨询制度》和《公共文化服务公众参与办法》,形成了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的机制。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定员定岗工作,推行“三馆”工作行为规范,初步形成了责任明确、行为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针对乡镇文化站问题,我们从XX省“以钱养事”管理体制的现实出发,制定《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形成传统模式、“政府购买”模式、“总分馆”模式同时探索发展的态势,受到全省文化系统的普遍关注。——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制度予以保障,在《关于推动XX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中,市委市政府明确出台了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税收、融资、土地城建、工商和物价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财政予以支撑。市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促进管理办法》等制度中,规定,承建所有公共文体场馆设施,保证“三馆一站”运转经费,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安排群众文化活动专项经费人均不少于0.5元,保障社区文化室必要资金等。三是社会资源成为重要补充。已经建立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途径。——设计出以《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标准及量化标准》为主体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公共文化服务职责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将重大文化工程纳入政府“十件实事”。出台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标准及量化标准,实施绩效考核办法,每年与各公益性文化机构签订责任书,将评优和绩效工资与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挂钩。三、创建工作的亮点两年来,我们立足XX实际,虚心学习国内外经验,秉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形成了17个备受社会、媒体和同行关注的亮点。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建成。二是出台首个地方综合性公共文化管理制度《XX市公共文化促进管理办法》。三是建立村文化室“五务合一”联合服务机制。四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五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六是探索出推进文化决策民主化的新途径。七是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八是构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发展新模式。九是建立“文化XXe点通”基层服务平台。十是探索出企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十一是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十二是发掘地方特色资源,特别是矿冶文化资源,建成具有矿冶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十三是实现流动服务公交化、网格化。十四是构建以《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标准及量化标准》为主体的绩效考核体系。十五是建立定期开展群众文化需求调查和满意度测评的工作机制。十六是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效果明显。十七是建立XX市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四、创建工作的后续规划验收,标志着两年的创建工作已告一段落,但是创建工作并没有结束。我们将按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实现文化惠民,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