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论述题训练历史观点评价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大概是:提炼观点。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判断表态。这又分四种情况: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揭示真相。客观对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认识升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从历史观点产生的根源来讲,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甚至还会可能混淆事实,颠倒黑白。高考题组(2010年新课标)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13分)解析:试题中恩格斯所述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前提”的要素主要有4个方面:①生产方式:家庭手工工场发展;社会分工扩大;工厂出现;新兴行业出现;机械化生产(含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大机器生产。②资本积累:商品经济发展;商人阶级出现;重商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海外市场的建立;国家政策扶植。③雇佣劳动:雇佣关系;雇佣劳动;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劳动力不被束缚于土地之上;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④意识形态: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教伦理;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自由平等观念;启蒙思想;打破封建(神学)思想束缚样卷一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是指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样卷二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是英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不仅让人对自然、社会有新认识,更加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被机器大工业所代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变北的巨大作用,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样卷三历史前提也就是时代背景。1、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古老的,这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接触到科技的生产水平,也只是停留于手工工场,手工完成简单的生产环节。2、个别地分散地同奴隶制并存几百年,这是政治制度还很古老,没有适应当前的经济体制,还有各地区仍属于孤立状态,没有联合起来,所以还不能形成有制度性的资本主义方式。只有在科技的进步,社会意识形态完善和政治制度合理化的条件下才能把萌芽发展起来,所以历史前提是非常重要的。样卷四历史前提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的条件。条件包括:1、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社会,社会安定统一。2、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即受到新文化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影响。3、资本:有原始的资本积累,可使其提供资金支持。4、市场:有广阔的市场要求,需求量大。5劳动力:劳动力丰富,英国的圈地运动解放了劳动力。6、有新的雇佣关系产生。7、交通工具的发明,各地联系加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样卷五如英国。这一历史前提表现为:1、英国最早产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2、早期的殖民掠夺为其提供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3、圈地运动为其提供大量羊毛及自由劳动力。4、早期商业革命为其奠定良好基础。5、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城市促进工业化进程。6、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其奠定科学理论基础。以上的历史前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再如中国,在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当时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海禁,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当时商人经营商业挣来的钱多用来买田置地,没有继续扩大资本,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的“历史前提”没有促进中国的发展。综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经济、政治、社会多方面条件的共同存在,这样的“历史前提”才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2011年新课标高考).(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是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论据及说明如下: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功为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的。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再如中古基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跃。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肯定西方文明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东西方文明交流自古有之。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朝灭亡的认识(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一:秦朝灭亡是由于采取了郡县制。(2分)理由:没有沿用原来的分封制,王室失去了保护的屏障。(10分,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二: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2分)理由:秦朝灭亡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10分,言之有理即可)(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l‘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一1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评材料中关于欧洲发展的推动力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关于欧洲发展推动力的观点。如1914年欧洲已经成为世界的主人,吞并整个非洲,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其原因是现代化进程在继续和加速。其次,用欧洲霸主地位确立的情况及其原因进行证明,要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763年至1914年,欧洲在世界上确立了霸主地位。其主要推动力是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2分)欧洲在世界上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表现: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思想上,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生活观念等在亚非拉地区得到迅速传播。科学革命主要指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动摇了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工业革命是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的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政治革命主要指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70年意大利的统一、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等,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建立。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大革命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10分,言之有理即可)(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国文明’’中写道:“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一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当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文明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游牧部族在侵人中原后,其语言、习俗和畜牧经济会被迅速中国化。(2分)①统一和连续史实: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屡经曲折磨难,甚至几临倾覆的厄运,却一次又一次地蹶而复振,巍然屹立。②中国化史实:历史上任何外来文化传人中国,最终都会被中华文化融合,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如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学习汉制,汉文化。(10分,言之有理即可)。评述题实例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注意材料中新认识只提到了正面积极方面•先述后评︰•述: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评: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10分)材料三英国纽斯卡尔大学社会系教授迈克尔·希尔于1995年10月在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会所作的演说中,描述了英国的因境,他说:“(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的公共开支的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中近三分之二为所谓的社会政策开支。1979年以来,保守党虽竭尽全力,却无法改变这一状况。将70年代社会政策开支增长与保守党执政前十二年的情况加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住房开支削减的情况下,社会开支的重点——医疗和社会保障费用——在1979至1991年间却在大幅度上升。1991年后,公共开支增长的速度加快,1994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其总开支额约占GDP的43%;其中社会开支占公共开支总额的将近63%。”——资中筠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上)第359页•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欧洲福利国家。•述:福利国家在20世纪成为欧美普遍现象,它与近代化相伴而来。•评:曾经起过稳定社会,推动工业发展的作用。之后越来越成为持续、充分发展的障碍。8.材料四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西方世界为之震动。许多人认为,“民主更多的是依靠国家产品的多少和核弹头的数量,而不是个人的道德自律”。……60年代,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贫困和犯罪率不断上升,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涌现出大批道德教育理论家及其学说。……1988年,日本政府的教改报告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克林顿政府认为,政府的核心政策是教育政策,“要恢复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开始”,而对人的培养,既包括智能,也包括品德。——摘编自《外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观念》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当代西方国家在道德教育态度上的变化。(7分)述:从50年代起轻视道德教育到60年代末起日益重视。评:道德教育与科技发展并非矛盾;忽视道德教育将导致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加强道德教育有助于社会稳定、增强国家竞争力,也有助于人自身的完善、提高公民素养、促进社会进步。(7分)评论题实例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3分)理由: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使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公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3分)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用工厨师合同范本
- 东京美甲店转租合同范本
- 分期售房合同范本
- 出售转让地板合同范本
- 包装袋购销合同范本版
- 中介买卖房屋合同范本
- 个人入股投资合同范本
- 包装承揽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三方协议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罚款
- 032021年英语高考全国甲卷研读语法填空详解
- COMMERCIAL INVOICE 商业发票模板
-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
- 湖南市政工程资料统一用表及填写范例全面规范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6课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教学课件PPT
- 旅行社运营实务电子课件 5.2 旅行社内部电子商务
- 精神卫生医联体服务平台
- GB/T 5915-1993仔猪、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
- GB/T 19518.2-2017爆炸性环境电阻式伴热器第2部分:设计、安装和维护指南
- 上海专科层次自主招生考试习题集②(含答案)
- 压花艺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