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A.镶嵌B.成层现象C.季相D.群落交错区

2.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3.现代生态学的特点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系统生态学

4.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循环时间长,是闭合式循环B.循环时间长,是开放式循环C.循环时间短,是闭合式循环D.循环时间短,是开放式循环

5.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A.偏途顶极B.土壤顶极C.气候顶极D.地形顶级

6.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旺盛的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苔原

7.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相关生理作用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

8.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

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

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

D.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有机体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

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0.我国内蒙古草原的优势种属于()

A.常绿乔木B.常绿灌木C.落叶乔木D.草本植物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内容的是()。A.个体生态B.种群生态C.群落生态D.分子生态

12.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13.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逻辑斯蒂系数,其意义是()。A.环境压力的度量B.环境负荷量C.增长量D.常量

14.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15.最先提出生物群落概念的是()

A.达尔文B.亚里士多德C.莫比乌斯D.林德曼

16.在典型的水生演替中,湿生草本植物的前一个阶段是()A.自由漂浮植物阶段B.沉水植物阶段C.浮叶根生植物阶段D.直立水生植物阶段

17.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B.环境C.生态系统D.生物圈

18.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牵牛B.蒲公英C.除虫菊D.水稻

19.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

20.在森林公园里有一群灰喜鹊,它们是这个森林公园里马尾松的“保护神”,这一群灰喜鹊是一个()。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

A.农田B.荒漠C.草原D.森林

22.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A.0.1B.0.2C.0.3D.0.4

23.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24.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25.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26.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27.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

A.温度B.光照C.水分D.海拔

28.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出生率______,寿命()

A.低,长B.低,短C.高,长D.高,短

29.下列不属于土壤动物生态效应的是()。A.改善土壤营养状况B.改善土壤的通透性C.增加土壤湿度D.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

30.软体动物在锶多的地方,能利用锶来弥补壳中钙的不足,这是生态因子的()

A.间接作用B.直接作用C.综合作用D.补偿作用

二、填空题(20题)31.______和种子来源是原生植物群落复生的有利条件。

32.在温带草原和______群落,一年生植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33.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______三大类。

34.由一个物种经过趋异进化而形成很多物种的现象叫做______。

35.当建立了稳定的年龄分布时,其稳定的相对增长率叫做______率。

36.森林草原为内陆______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37.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8.食物链可分为捕食食物链、腐屑食物链、______和混合食物链。

39.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中,实验方法主要有两种:原地实验和______实验。

40.物种成分混杂,群落内植物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使整个群落的郁闭度增加,通风、透光性能减弱,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植物枯枝落叶加厚,使土壤质地发生变化。这些环境的变化,为新种的迁入和定居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是群落发育______期的特点。

41.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可分为萌芽时期、建立时期、_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42.草原生物群落的主要消费者为______、肉食动物等。

43.我国植物群落分类体系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包括三级,分别是植被型(高级单位)、____________(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

44.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

45.可持续发展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______。

46.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______,又叫栖息地。

47.耗散结构是指在远离______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48.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的原则。

49.在某个真实或特定的环境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叫______。

50.根据人口增长公式,如果B—D是正值,人口数量就会不断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海拔升高与纬度增加对生物栖息地温度的影响通常是相似的。()

A.正确B.错误

52.在我国东部,森林土壤的类型从南到北依次为砖红壤、红壤、黄壤、棕壤和暗棕壤等,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A.正确B.错误

53.在资源有限的稳定环境中,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该规律被称为竞争排斥原理。()

54.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55.可以通过“对流”运动进行的循环是气相型循环。()

A.正确B.错误

56.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向微观和宏观发展。()

57.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58.可持续发展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效益的统一。()

A.正确B.错误

59.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60.生物起源于水环境。()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风对生物的影响。

62.根据全球森林植被对温度的适应可以将其划分为几种类型?

63.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64.简述土壤组成及其特性。

65.简述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67.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68.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破裂和重装配的调节机制。

69.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70.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六、单选题(0题)71.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比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大气D.水分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C

6.A

7.B

8.C解析: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有误。生物因子对种群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是有关的,如草原中牧草对羊群的影响就和密度大小有密切关系,故选C。

9.B

10.D

11.D

12.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13.A

14.D

15.C

16.D

17.B

18.C

19.A

20.B

21.B

22.C

23.A

24.B

25.B

26.A

27.D

28.A

29.C土壤动物的生态效应主要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营养状况以及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

30.D

31.土壤土壤

32.荒漠荒漠

33.挺水植物挺水植物

34.适应辐射适应辐射

35.内禀增长内禀增长

36.半湿润半湿润

37.用于呼吸的能量消耗多

38.寄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

39.人工控制人工控制

40.末末

41.巩固时期

42.大型草食动物

43.群系

44.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45.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46.生境生境

47.平衡状态

48.净生产量

49.生态出生率

50.上升

51.A

52.A

53.Y

54.Y

55.A

56.Y

57.Y

58.A

59.N生态学研究的对象视研究目的而定。

60.B

61.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I天i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1)风的输送作用;(2)风媒,植物可借助风为媒介进行传粉;(3)风对动物行为活动的影响,如动物的取食、迁移、分布;(4)风的破坏作用。风力大小不同具有不同的生态意义,当风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使其产生机械伤害,如造成风折、风倒、风拔。

62.全球森林植被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硬叶林、夏绿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此外还有红树林和竹林两种特殊的森林。全球森林植被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硬叶林、夏绿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此外,还有红树林和竹林两种特殊的森林。

63.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

64.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包含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以及特定的微生物区系。土壤的特性:①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②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土壤酸碱度;③土壤生物性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65.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66.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所能依赖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无限增长而去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小甚至遭到破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所能依赖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无限增长,而去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小,甚至遭到破坏。

67.人工选择是人为定向地使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即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定向培育、杂交选育、基因嫁接、克隆技术等)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或者通过改变和影响环境等环境胁迫的作用来影响生物生长和繁殖等。人工选择已经成为种群进化适应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变异的结果。人工选择不可避免地会有有害类型的产生,如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种群越来越大。

68.细胞分裂,子代细胞的核膜来自于旧核核膜的碎片。细胞分裂末期,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在每一个染色单体的周围,核膜开始重新组装。首先是核膜前体小泡结合到染色单体的表面,小膜泡相互融合,逐渐形成较大的双层核膜片段,然后再相互融合成完整的核膜,分别形成两个子代细胞核。在核膜形成的过程中,核孔复合体同时在核膜上组装。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一种直径200nm的单层小膜泡直接参与了核膜的形成。它们首先附着到染色体表面,在染色质表面排列并相互融合形成双层膜,同时在膜上的某些部位内、外膜相互融合并形成核孔复合体结构。从处于分裂期的HeLa细胞中分离出两种膜泡成分,一种富含LBR,一种富含gp210。这说明核被膜的去组装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区域特异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核被膜重新组装时,富含LBR的膜泡首先与染色质结合,而富含gp210的膜泡与染色质结合较晚。近期的研究工作发现,RanGTPase及其结合蛋白参与了核被膜的组装调控。这些蛋白不仅调控膜泡在染色质表面的募集,也参与膜泡的融合和孔复合体组装。此外,核被膜的去组装、重组装变化受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对核纤层蛋白、核孔复合体蛋白等进行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修饰来完成。

69.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