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法国大革命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1页
川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法国大革命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2页
川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法国大革命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3页
川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法国大革命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4页
川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法国大革命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破仓和拿破仑战争(一)拿破仑是当时社会的产物1789—1794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和影响深远的,在雅各宾专政时期达到了最高峰。列宁说:“在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和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雅各宾派专政正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这一任务。它从根本上铲除了法国的封建诸关系,巩固了小农的地位,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1794年法历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热月党人发动的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政权,革命时期投机发财的大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但是,这个政权还是很不巩固的。因为在国内,人民大众对这个政权深感失望,好几次举行起义反对它;同对保王党的势力蠢蠢欲动,并且几度掀起暴动:1795年10月在巴黎,1796年底在旺代郡,1799年秋在西北部。在国外,欧洲大陆的封建集团加上英国一直没有放弃粉碎法国革命、恢复波旁王朝统治的企图。第一次反法同盟国法奥签订“卡姆巴·弗尔米(CampoFormio)和约”(1797年10月)而瓦解之后,第二次反法同盟又在1798年底形成了。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当政的资产阶级需要一枝“宝剑”来维护他们的政权。这样一枝“宝剑”也适时地出现了,它的具体化身就是拿破仑·波那巴特。拿破仑·波那巴特在革命爆发的那一年,还不过是一个炮兵中尉。1793年底,当法国军队进攻侵占土伦的英军的时候,他因协助指挥官作战有功而崭露头角。1795年10月,他用武力平定了保王党在巴黎的叛乱,开始得到督政府当局的青睐。1796年春,拿破仑奉命率领一支军队远征意大利。这支军队不是法国的精锐部队,当时法国的精锐军队集中在南德的莱茵河一带。拿破仑还不是声威赫赫的将军。论地位和名望,他远不如莱茵河方面的指挥官茹尔当(Jourdan)和莫罗(Moreau)将军。但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当法国的精锐部队在莱茵地区败北的时候,拿破仑指挥的军队在意大利北部却连战皆捷。从1796年4月到1797年4月,他不仅征服了半个意大利,而且向北进军,直趋维也纳,迫使奥地利求和。这一战,拿破仑出了名,对他个人说也赢得了必要的政治资本。当他回到巴黎的时候,他已经有夺取政权的野心,只是感到“果子尚未成熟”而已。在巴黎,他是备受欢迎的,又是使督政府当局心感不安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极尽矫揉造作之能事,沽名钓誉;又韬光养晦,以退为进。督政府感到拿破仑在巴黎犹如芒刺在背一样;拿破仑也认为自己的政治资本犹有未足,还必须为它再远征一次。1798年的远征埃及,就战略的意义说,是借此截断英国到印度的捷径;对拿破仑个人说,是主观意图和客观要求推动的结果。拿破仑到埃及去了,法国国内外的形势却频频在起变化,并且一度一度地恶化。这越来越使有产者感到,一枝“宝剑”是越来越不可少的了。就法国的国际形势说,1798年底欧洲组织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它包括英国、俄国、奥国、那不勒斯和土耳其。反法同盟的军队于1799年3月,沿着德意志的西南部,经过瑞士直到意大利一线发动攻势。战争开始以后,莱茵方面的法军遭到失败,意大利方面的法军也被迫后撤。当俄国军队由苏沃罗夫指挥到达意大利的时候,法国的军事情况更加恶化了。法国的军队被迫从意大利撤退,而且俄国的军队还迫近了法国的边境。另外,北线方面的法军又在8月底被赶出了荷兰。从外部的情势上看,1799年秋,法国的处境是危急的。法国军事上的挫败激化了国内的混乱局面。被投机商人和贪官污吏所包围的督政府优柔寡断,时而向左摆,时而向右摆。它的威信不仅在人民中间而且在资产阶级中间都丧失殆尽了。同时,野心不死的保王党份子在西北地区掀起了骚乱。在这种形势下,资产阶级害怕波旁王朝复辟,使他们丧失既得的利益。他们责难督政府,认为它软弱无能。他们渴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对内用来消除来自保王党方面的危险,用来压制人民大众的力量;对外用来进行反对反法同盟的进攻。在这同时,占法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也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保障他们从革命中得到的一小块土地。资产阶级和农民在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上,要求一致,他们都把视线的焦点集中在远在埃及的拿破仑身上。一向怀有政治野心的拿破仑,看到夺权的时机已到,便抛开埃及的法国军队,冒险回到法国。他回到巴黎就意味着法国的政局势必有所变动。政变如箭在弦,政变也就在1799年法历雾月18—19日(公历11月9日)爆发了。拿破仑发动这次政变,表面上好像只凭借几个投机政客、一小撮军火商人、几十个军官和几千名士兵就夺取了政权。实际上站在他背后的是资产阶级和成千成万的农民。拿破仑主宰了法国。他从中尉军官到执政府的第一执政官,不过经历了十年的时间。他上爬得这样快,当然与他的个人才能有关,但是最主要的却是当时的“时势”造就了他。换句话说,他是法国社会关系的产物,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出现的。具体地说,如果当时法国不需要一枝“宝剑,”拿破仑即使有更大的才能也不能实现他的军事专政;反过来说,在当时的那种社会条件之下,如果没有一个拿破仑,也会出现一个类似的人物。这个人的才能和性格也许同拿破仑不一样,但是无论如何,他所走的道路会同拿破仑如出一辙的。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事实很清楚,拿破仑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有其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许多学者浪费了大量笔墨,来夸大拿破仑的个人作用,以为没有拿破仑,就没有拿破仑个人力量和影响所凭借的那种社会运动,想借此建立对拿破仑的个人崇拜,而这又该是多么的主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在有发挥个人才能的社会条件下,才有伟人和英雄出现;只有他们善于了解那些条件并能顺应社会需要的对候,才能有所作为。但是在这同时,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否定个人才能的作用。比如,就拿破仑个人说,如果他所具备的才能不适合当时的需要,就是在他那个时代的社会条件下,他也不会成为著名的将军,把法国的政权攫取到自己的手中。(二)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质“雾月政变”为法国开辟了一个长期的军事专政时期。不论这个政权所采取的是“执政府”(1799—1804)的形式也罢,或是采取“帝国”(1804—1814)的形式也罢,实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府,维护了那些有利于大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拿破仑站在这个政权的顶点上,那些希望以刺刀开辟市场并掠夺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支持他,那些要求保障他们得到的小块土地的法国农民在当时也支持他。拿破仑以军事独裁起家,他的政权建立在军事力量的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不断的军事胜利来支持他的政权。这就说明为什么拿破仑不断地在欧洲进行战争。当拿破仑夺取政权的时候,欧洲反法同盟的军事攻势已被阻止了,但是还有入侵法国本土的可能。1800年春,拿破仑率领军队,通过阿尔卑斯山侵入意大利,又在那里打败奥国军队,迫使奥国签订“留尼维尔(Luneville)和约”(1801年2月9日)而退出第二次反法同盟。1802,英法在亚眠(Amiens)签订和约,不过这个和约只是一个短期的休战协定而已。1803年,英法战争重起,从此直到1814年,拿破仑几乎是年年进行战争,侵犯欧洲各国,奴役各国人民。他的战争性质也就逐渐起变化了。这期间,他统治了意大利,控制了德意志,侵犯了西班牙,最后在远征俄国的战争中碰得头破血流。侵俄战争的失败促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形成。这次反法同盟终于达到了它们的目的。拿破仑以战争起家,也在战争中垮台。拿破仑与战争几乎是同一个名词,对于他的战争性质以及他的战争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似乎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当法国大革命的风暴展开以后,欧洲的先进人物歌颂它,期望它成功。可是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却把它当作洪水猛兽,企图用一切力量来阻止它和绞杀它。从那时候起,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计议已在酝酿之中。到了1792年春夏之交,战争果然开始了。从现象上看,此后二十多年,法国经常处于战争状态中。从实质上看,法国这期间所进行的战争先是自卫的正义性的战争,然后慢慢转变为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具体地说,在雅各宾派专政覆灭之前,法国所进行的是自卫的和正义的战争,虽然“在法国的历次革命战争中,法国人掠夺过和侵占过他国领土,但是,这没有改变这个战争的根本历史意义。”到了“执政府”时代,法国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具体地说,1796年初,法国为打破第一次反法同盟所进行的战争,还不失为自卫的战争。接着,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开始对征服的领土实行吞并,战争对于法国就开始转变为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了。拿破仑夺取政权特别是称帝以后,他的战争的侵略性质更加明白无误了。拿破仑企图借战争来维持他的统治,这也是为法国资产阶级谋取利益。自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以后,法国的大资产阶级就掌握了政权,而这也就意味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再受到内部的桎梏了。政权在握,工商业活动获得了自由,资产阶级应当满足了吧?但是没有。他们还要用一切办法来掠夺资源,扩大市场,谋取更多的利润,争取法国在欧洲的经济和政治霸权。这就是拿破仑代表法国资产阶级利益,不断进行战争的目的。从具体的情况上看,事情的确如此。首先,法国从它的附属国和半附属国以及被征服国夺取工业原料,同时更用军事课税和其他征发等赤裸裸的方法进行搜刮。举例说,1804年,这样的“特别收入”就高达亿法郎,约占当年法国总收入的1/6还多。从1807—1809年,拿破仑就向普鲁士等国强征了10亿法郎。除了物资和金钱的掠夺以外,拿破仑还从被他打败或征服的国家抢劫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艺术珍品。其次,由于侵略战争的暂时胜利,法国的国外市场一度扩大,从而促进了法国工业在帝国初期的若干发展。举例说,近莱茵区的工业产值,从1807年的5000万法郎,增加到1810年的8000万法郎。此外,毛织工业的产品比革命前增加了4倍,生铁产量增加了两倍,工业中所用的机器也有显著的增加。同时,法国还利用军事上的胜利来推销法国的商品。对于这一点,拿破仑是直认不讳的。例如19世纪初,当他对奥地利作战时曾写信给他的一个大臣说:“必须利用我们进攻维也纳的时机,把法国的呢绒和瓷器运入奥国。这些东西在此地一直都受到高税率的压迫。我把它们从关税中解放出来,而最高限度地使它们推广于维也纳的各商号。”一方面借战争进行赤裸裸的掠夺,另一方面借战争来扩大法国的商品市场,同时还把某些地区变为法国经济上的附庸。比如就法国和意大利的经济关系说,意大利所需要的棉织品只能从法国输入,意大利出口的生丝和羊毛只能输入法国,工业企业所用的机器禁止向意大利输入,输入到意大利的法国商品所纳的关税也是最低的。最后,对于法国资产阶级说,具有先进生产技术而且控制了广大市场的英国,是当时法国的劲敌,这说明英法之间的战争为什么特别顽强而且旷日持久。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的目的,就在于封锁英国的大陆市场,从经济上来窒息英国。不论这个政策实施的结果如何,拿破仑为法国资产阶级打开市场的目的是非常清楚的。总起来说,法国大革命进程中所进行的战争原是为了反抗欧洲的封建势力干涉革命,保卫法国不受外来的侵略,因而是正义的战争。至于拿破仑专政以后所进行的战争,目的完全在于侵略和奴役别的国家,因而是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战争。这中间的变化,列宁曾作过明确的分析:“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因为它们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的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的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的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三)拿破仑战争对于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客观作用拿破仑当权和拿破仑战争期间,欧洲封建势力还统治着欧洲大陆的广大地区。同时,法国的邻近地区如德意志和意大利在政治上还是四分五裂的。因此拿破仑的战争及其胜利,除了具有掠夺和奴役的作用以外,还在客观上起了动摇某些国家封建势力的作用,为它们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许多障碍。因此,拿破仑战争在帝国初期客观上还有某些推动邻国历史发展的作用,而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法国大革命和革命战争以及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下,德意志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知道,18世纪末,德意志还是欧洲分裂最厉害的地区,那里有300个左右的邦国。当法国进行革命战争的时候,法国军队几度进入德意志的西南地区。他们在那里曾取消了当地贵族的封建特权,解除了农民的赋役和年贡。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这种影响继续存在并且有所深化。在德意志境内,拿破仑前前后后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地方。根据“卡姆巴·弗尔米和约”的规定,法国从奥国手里夺得莱茵左岸地区。1801年法奥缔结的“留尼维尔和约”重申这一规定。此后十余年,法国始终占领这个地区,使它成为法国本土的一个组成部分。拿破仑统治了这块地方,同时也在这里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取消了贵族的封建特权,废除了行会制度,拍卖了教会和流亡者的财产,实行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地区的100个左右的封建小邦都终止了存在。换句话说,这个地区的封建分裂局面终结了。德意志没有一个地区受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有如莱茵左岸地区那样深刻的。因此,莱茵左岸地区变成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摇篮,成为德意志最先进的地区。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科隆是莱茵省的中心,而莱茵省经历过法国革命,通过拿破仑法典而保持有现代法的观念,发展了规模极大的工业,当时在各方面它都是德国最先进的部分。”拿破仑还通过战争控制了德意志的其他地区。我们知道,当时在德意志占支配地位的首先是奥地利,其次是普鲁士。拿破仑就是在战胜它们以后而控制德意志其他地区的。具体地说,1805年奥地利加入第三次反法同盟,但是奥斯特里茨(Austerlitz)一战(1805年12月2日)又被法国军队打得惨败,而在年底被迫签定“普莱斯堡(Pressburg)和约”。普鲁士由于受到拿破仑侵略的威胁,在1806年参加了由英、俄等国组成的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在耶拿(Jena)和奥尔斯达特(Auerstedt)的会战中,同一天遭到两次决定性的失败,终于被迫签订“提尔西特(Tilsit)和约”(1807年)。奥地利和普鲁士的一系列的军事失败,造成了拿破仑在德意志的实际统治地位。神圣罗马帝国被废除了(1806年),以拿破仑为保护人的莱茵同盟建立起来了(1806年),拿破仑的附庸国家威斯特伐利亚王国成立了(1807年)。这意味着拿破仑实际上统治了德意志的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在拿破仑势力所及的地区实行了某些进步的资产阶级改革,这又意味着德意志的封建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当拿破仑权力崩溃的时候,德意志境内的邦国已经不是300个左右,而是30多个了。这对于将来德意志的统一无疑是起了清扫道路作用的。拿破仑战争对意大利的影响并不小于对德意志的影响。拿破仑在征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