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支撑体系历史书架经典古籍史记全省一等奖_第1页
基本支撑体系历史书架经典古籍史记全省一等奖_第2页
基本支撑体系历史书架经典古籍史记全省一等奖_第3页
基本支撑体系历史书架经典古籍史记全省一等奖_第4页
基本支撑体系历史书架经典古籍史记全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陈抗注译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1)其母外妇也,(2)曰曹氏。高祖六年,(3)立肥为齐王,(4)食七十城,(5)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6)【注释】(1)“庶男”,庶出的儿子。按封建礼制,非正妻所生之子为庶子。高祖有子八人,刘肥为长,故称“长庶男”。(2)“外妇”,旧时指私通之妇。(3)“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4)“齐”,诸侯王国名,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北部及东部地区。(5)“食”,指收取赋税以供使用。(6)“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把这一带说齐地方言的百姓都划归齐国,言其封地甚广。一说当时战乱,百姓多外出逃亡。高祖使说齐地方言的百姓都回到齐国去,以充实齐国人口。齐王,孝惠帝兄也。(1)孝惠帝二年,齐王入朝。惠帝与齐王燕饮,(2)亢礼如家人。(3)吕太后怒,且诛齐王。(4)齐王惧不得脱,乃用其内史勋计,(5)献城阳郡,(6)以为鲁元公主汤沐邑。(7)吕太后喜,乃得辞就国。【注释】(1)“孝惠帝”,即刘盈,汉高祖太子,在位七年(公元前一九四年至前一八八年)。(2)“燕饮”,设宴聚饮。“燕”,通“宴”。(3)“亢礼”,以彼此平等的礼节相待。“亢”,音kàng。齐王肥虽为孝惠帝兄,但按封建礼制,齐王当以臣礼侍宴,现以家人之礼相待,故称“亢礼”。《吕太后本纪》称,“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家人”,平民之家。(4)“且诛齐王”,指吕后企图用鸩酒毒杀齐王,事详《吕太后本纪》。(5)“内史”,诸侯王国官员,秩二千石,职掌政事。“勋”,内史之名,《吕太后本纪》作“士”。(6)“城阳郡”,治所莒县(即今山东莒县),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莒具、沂南和蒙阴东部地区。(7)“鲁元公主”,汉高祖与吕后之女,吕后元年(公元前一八七年)卒,子张偃受封为鲁王。“汤沐邑”,赋税收入专供其私人生活之用的封邑。《史记·平准书》称,“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汤沐”,浴身洗头。悼惠王即位十三年,以惠帝六年卒。子襄立,是为哀王。哀王元年,孝惠帝崩,吕太后称制,(1)天下事皆决于高后。二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2)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3)【注释】(1)“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执政。自秦始皇以后,只有皇帝的命令才能称为制。(2)“郦侯吕台”,吕台为吕后兄子,高祖九年封为郦侯。郦,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北。(3)“济南郡”,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济南市、章丘、济阳、邹平等县地。“奉邑”,以其地赋税为俸禄的封邑,此指封地。哀王三年,其弟章入宿卫于汉,(1)吕太后封为朱虚侯,(2)以吕禄女妻之。(3)后四年,封章弟兴居为东牟侯,(4)皆宿卫长安中。(5)【注释】(1)“宿卫”,值宿警卫。(2)“朱虚侯”,朱虚,县名,治所在今山东临朐东南。(3)“吕禄”,吕后兄子。吕后元年封为胡陵侯,七年立为赵王。吕后卒,为汉诸大臣捕斩。(4)“东牟侯”,东牟,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牟平。(5)“长安”,汉都,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哀王八年,高后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1)【注释】(1)“琅邪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县),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半岛东南部。“邪”,音yá。“营陵侯”,营陵,县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东南。“刘泽”,刘邦同宗远亲。高祖十一年封为营陵侯,吕后时立为琅邪王。吕后卒,与汉诸大臣共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文帝元年徙封为燕王,第二年去世。详见本书《荆燕世家》。其明年,赵王友入朝,(1)幽死于邸。(2)三赵王皆废。(3)高后立诸吕为三王,(4)擅权用事。【注释】(1)“赵王友”,高祖之子刘友。高祖十一年立为淮阳王。孝惠帝元年,赵王刘如意被吕后毒死,淮阳王刘友徙封赵王。吕后六年,赵王友也被吕后害死。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汦河以南,滏阳河上游和河南内黄、浚县,山东冠县西部地区。(2)“幽死”,幽禁致死。“邸”,宅邸,汉代诸侯王为朝见天子而在京城长安设置的住所。吕后七年,因赵王友不爱王后吕氏女,吕氏女进谗于吕后。吕后将友召至长安,发兵围守王邸,不准出入,不给食物,赵王友饿死于王邸中。(3)“三赵王”,即赵王刘如意、刘友与刘恢。刘恢于高祖十一年立为梁王。吕后七年正月,赵王友幽死。梁王恢徙封赵王,吕后以吕产之女为其妻。赵王恢在吕氏的监视控制下郁闷已极,于六月自杀。(4)“立诸吕为三王”,吕后七年,徙封吕王吕产为梁王,立武信侯吕禄为赵王。八年,立东平侯吕通为燕王。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1)章自请曰:“臣,将种也,(2)请得以军法行酒。”(3)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4)若生而为王子,(5)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穊种,(6)立苗欲疏;(7)非其种者,锄而去之。”(8)吕后默然。顷之,(9)诸吕有一人醉,亡酒,(10)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强。【注释】(1)“酒吏”,古代饮酒有规则,主管其事而监酒劝饮者称为酒吏。(2)“将种”,将门子孙。(3)“行酒”,监酒劝饮。(4)“顾”,念,想来。“而父”,你的父亲。“而”,第二人称代词。(5)“若”,第二人称代词,你。(6)“穊”,音jì,稠密。《汉书·高五王传》颜师古注曰:“穊种者,言多生子孙也。”(7)“立苗欲疏”,《汉书·高五王传》颜师古注曰:“疏立者,四散置之,令为藩辅也。”(8)“非其种者,锄而去之”,《汉书·高五王传》颜师古注曰:“以斥诸吕也。”(9)“顷之”,不久。(10)“亡酒”,从酒席上逃走。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禄为上将军,(1)吕王产为相国,(2)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朱虚侯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注释】(1)“上将军”,当时最高的武职。(2)“相国”,辅佐皇帝总领百官、综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汉惠帝六年,改相国为丞相。高后去世时,陈平正为丞相。此云“吕王产为相国”,相国乃特加之尊号,以提高吕产的身份。齐王既闻此计,乃与其舅父驷钧、(1)郎中令祝午、(2)中尉魏勃阴谋发兵。(3)齐相召平闻之,(4)乃发卒卫王宫。(5)魏勃绐召平曰:(6)“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7)而相君围王,固善。勃请为君将兵卫卫王。”(8)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将兵围王宫。勃既将兵,使围相府。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9)乃是也。”遂自杀。于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悉发国中兵。使祝午东诈琅邪王曰:“吕氏作乱,齐王发兵欲西诛之。齐王自以儿子,年少,不习兵革之事,愿举国委大王。大王自高帝将也,习战事。齐王不敢离兵,使臣请大王幸之临淄见齐王计事,并将齐兵以西平关中之乱。”(10)琅邪王信之,以为然,乃驰见齐王。齐王与魏勃等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尽发琅邪国而并将其兵。【注释】(1)“驷钧”,齐哀王舅父,文帝元年封清郭侯。(2)“郎中令”,齐王属官,掌宫殿掖门户,为王之侍卫近臣。(3)“中尉”,齐王属官,掌军事。(4)“齐相”,齐国丞相,掌统众官。“召”,音shào。(5)“卫王宫”,禁卫王宫,实即包围王宫,使齐王不能传令发兵。(6)“绐”,音dài,欺骗。(7)“虎符”,虎形铜兵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符背有铭文。符分两半,右半留宫中,左半授予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需持符验合,方能生效。“验”,凭证。(8)“兵卫”,担任禁卫的兵卒。(9)“道家之言”,道家为当时的学术流派之一,据《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载《论六家要指》,“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应该当机立断的时候,却犹豫不决,就反倒会遭受祸乱。据《后汉书·杨伦传》及《注》,此语出自《黄石公三略》。(10)“关中”,函谷关以西秦之故地。汉都长安正处关中之地。琅邪王刘泽既见欺,不得反国,乃说齐王曰:(1)“齐悼惠王高皇帝长子,(2)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適长孙也,(3)当立。今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泽于刘氏最为长年,(4)大臣固待泽决计。今大王留臣无为也,不如使我入关计事。”齐王以为然,乃益具车送琅邪王。【注释】(1)“说”,音shuì,用话劝说,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2)“高皇帝”,刘邦死后群臣所上的尊号。群臣认为,“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3)“適长孙”,嫡系长孙。按齐悼惠王是高祖的长庶男,所以齐哀王并不是高祖的嫡系长孙。这是刘泽为迎合哀王想做皇帝的心理故意这样说的。“適”,通“嫡”。(4)“长年”,年岁大。“长”,音zhǎng。琅邪王既行,齐遂举兵西攻吕国之济南。于是齐哀王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于齐。悼惠王薨,惠帝使留侯张良立臣为齐王。(1)惠帝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高帝所立,又杀三赵王,灭梁、燕、赵以王诸吕,分齐国为四。(2)忠臣进谏,上惑乱不听。今高后崩,皇帝春秋富,(3)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今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4)矫制以令天下,(5)宗庙所以危。(6)今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7)【注释】(1)“留侯张良”,字子房,家五世相韩。秦灭韩,良结纳刺客,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误中副车。亡匿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学兵法,后归刘邦。刘邦称赞他说:“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因功封留侯。留,县名,治所在今江苏沛县东南。详见木书《留侯世家》。(2)“分齐国为四”,即上文所言“献城阳郡以为鲁元公主汤沐邑”、“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以上三郡,合齐为四,故称。(3)“春秋富”,今后的日子很长,指年纪不大。“春秋”,指岁月。(4)“列侯”,爵位名。秦爵二十级,最高一级为彻侯。汉沿置。后因避武帝讳,改称通侯,又称列侯。汉代列侯有封邑。(5)“矫制”,假称皇帝制令。(6)“宗庙”,帝王祭祀祖宗的处所,是统治的象征,所以也把宗庙作为国家的代称。(7)“寡人”,寡德之人。此为君王自称的谦辞。汉闻齐发兵而西,相国吕产乃遣大将军灌婴东击之。(1)灌婴至荥阳,(2)乃谋曰:“诸吕将兵居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我今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西取其故济南郡,亦屯兵于齐西界以待约。【注释】(1)“灌婴”,睢阳(今河南商丘)人,随刘邦转战各地,汉六年封为颍阴侯。文帝时曾为太尉、丞相。详见本书《樊郦滕灌列传》。(2)“荥阳”,县名,治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吕禄、吕产欲作乱关中,朱虚侯与太尉勃、(1)丞相平等诛之。(2)朱虚侯首先斩吕产,于是太尉勃等乃得尽诛诸吕。而琅邪王亦从齐至长安。【注释】(1)“太尉”,汉代中央政府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勃”,即周勃,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早年随刘邦起兵,汉六年封为绛侯。汉高祖、吕后时曾为太尉,文帝时为丞相。文帝三年免相,十一年卒。详见本书《绛侯周勃世家》。(2)“丞相”,参见本篇“相国”注。“平”,即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秦末农民起义时,初从魏豹、项羽,后归刘邦。有谋略,功封曲逆侯。惠帝时官至左丞相,吕后时为右丞相,文帝时亦居相位。文帝二年卒。详见本书《陈丞相世家》。大臣议欲立齐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1)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2)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3)君子长者;(4)且代王又亲高帝子,于今见在,且最为长。(5)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于是大臣乃谋迎立代王,而遣朱虚侯以诛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注释】(1)“虎而冠者”,指虽具衣冠而凶暴似虎之人。(2)“几”,音jī,几乎。(3)“代王”,即刘恒,高祖之子,母薄氏。高祖十一年,立为代王。代国都中都(在今山西平遥西南),辖境约有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及内蒙古南部地区。(4)“长者”,忠厚有德之人。《史记·外戚世家》称“薄氏仁善”,故谓其“君子长者”。“长”,音zháng。(5)“且最为长”,高祖八子,依次为齐悼惠王肥、孝惠帝、赵隐玉如意、代王恒、梁王恢、淮阳王友、淮南厉王长、燕王建。其时齐悼惠王、孝惠帝及赵隐王皆卒,故代王恒最年长。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反,既诛吕氏,罢齐兵,使使召责问魏勃。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大人而后救火乎!”(1)因退立,股战而栗,(2)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3)“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4)何能为乎!”乃罢魏勃。(5)魏勃父以善鼓琴见秦皇帝。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6)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齐相舍人门外。(7)相舍人怪之,以为物,(8)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埽,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一为参御,(9)言事,参以为贤,言之齐悼惠王。悼惠王召见,则拜为内史。始,悼惠王得自置二千石。(10)及悼惠王卒而哀王立,勃用事,重于齐相。【注释】(1)“大人”,指家长。(2)“栗”,恐惧。(3)“熟视”,细看。(4)“妄庸”,狂妄而又无知平庸。(5)“罢”,释放。(6)“曹参”,沛县人,曾为秦沛县狱掾,后佐刘邦起义,身被七十创,屡有功,汉六年封为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用黄老之术,齐国安集。汉惠帝二年,继萧何为汉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时人称之。详见本书《曹相国世家》。(7)“舍人”,达官贵族的门客。(8)“物”,鬼怪。(9)“御”,驾车人。(10)“二千石”,指官员俸禄,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受此月俸的官员亦概称二千石。诸侯王国的内史,秩即二千石。汉初,诸侯王可自行任免封国内除丞相以外的官吏。王既罢兵归,而代王来立,是为孝文帝。孝文帝元年,尽以高后时所割齐之城阳、琅邪、济南郡复与齐,而徙琅邪王王燕,(1)益封朱虚侯、东牟侯各二千户。【注释】(1)“王燕”,封在燕国为王,燕国都蓟(今北京市西南),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南部、西南部地区。是岁,齐哀王卒,太子则立,是为文王。齐文王元年,汉以齐之城阳郡立朱虚侯为城阳王,以齐济北郡立东牟侯为济北王。(1)【注释】(1)“济北郡”,治所卢县(今山东长清西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北部地区。二年,济北王反,汉诛杀之,地入于汉。后二年,孝文帝尽封齐悼惠王子罢军等七人皆为列侯。(1)【注释】(1)据《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文帝四年五月甲寅,同日封齐悼惠王子九人为侯:刘罢军为管侯,刘宁国为瓜丘侯,刘信都为营侯,刘将庐为杨虚侯,刘辟光为朸侯,刘志为安都侯,刘印为平昌侯,刘贤为武城侯,刘雄渠为白石侯,《汉书·王子侯表》多杨丘侯刘安,共十人。齐文王立十四年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后一岁,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齐为王,齐孝王将闾以悼惠王子杨虚侯为齐王。(1)故齐别郡尽以王悼惠王子:子志为济北王,子辟光为济南王,子贤为淄川王,(2)子印为胶西王,(3)子雄渠为胶东王,(4)与城阳、齐凡七王。【注释】(1)“将闾”,即《惠景间侯者年表》之“将庐”。“杨虚侯”,杨虚,县名,治所在今山东茌平东北。“齐王”,齐国都临淄,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及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2)“淄川王”,淄川国都剧县(今山东寿光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区及寿光、益都等县部分地区。(3)“胶西王”,胶西国都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脱河以西,高密以北一带。(4)“胶东王”,胶东国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平度、莱阳、莱西等县及迤南一带。齐孝王十一年,吴王濞、(1)楚王戊反,(2)兴兵西,告诸侯曰“将诛汉贼臣晁错以安宗庙”。(3)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皆擅发兵应吴楚。欲与齐,齐孝王狐疑,城守不听,三国兵共围齐。(4)齐王使路中大夫告于天子。(5)天子复令路中大夫还告齐王:“善坚守,吾兵今破吴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淄数重,无从入。三国将劫与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下三国,(6)不且见屠。”路中大夫既许之,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7)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三国将诛路中大夫。【注释】(1)“吴王濞”,高祖兄郃阳侯刘仲之子,高祖十一年封为沛侯,十二年封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景帝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以请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胶东、胶西、淄川、济南共七国,起兵叛乱,兵败被杀。详见本书《吴王濞列传》。(2)“楚王戊”,高祖弟楚元王刘交之孙,楚夷王刘郢之子,文帝六年继位为王,景帝三年起兵叛乱,兵败自杀。详见本书《楚元王世家》。(3)“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学申不害、商鞅刑名之学,文帝时为太常掌故,从济南伏生学《尚书》。后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得太子宠信,太子家号曰“智囊”,迁为中大夫。景帝即位,任内史,迁为御史大夫。他主张削夺诸侯王国封地以加强中央集权。吴楚七国乱起,他受谮被杀。详见本书《袁盎晁错列传》。(4)“三国兵共围齐”,《史记集解》引张晏曰:“胶西、淄川、济南也。”然《史记·吴王濞列传》前云“胶西为渠率,胶东、淄川、济南共攻围临淄”,则围齐者四国;后云“三王之围齐临淄也,三月不能下。汉兵至,胶西、胶东、淄川王各引兵归”,三王并无济南。《汉书·荆燕吴传》所记同。《史记》、《汉书》记载此事皆前后不一,疑不能明。张晏之说亦未足凭信。(5)“路中大夫”,姓路的中大夫,失其名。中大夫为郎中令的属官,掌议论。(6)“趣”,音cù,从速,赶快。“下”,投降归顺。(7)“周亚夫”,沛县人,绛侯周勃之子。文帝后元二年封条侯,续绛侯后。他治军严整,文帝称善,拜中尉。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迁为丞相。景帝中元三年免相,后被诬谋反,囚后不食五日,呕血而死。详见本书《绛侯周勃世家》。齐初围急,阴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闻路中大夫从汉来,喜,及其大臣乃复劝王毋下三国。居无何,(1)汉将栾布、(2)平阳侯等兵至齐,(3)击破三国兵,解齐围。已而复闻齐初与三国有谋,将欲移兵伐齐。齐孝王惧,乃饮药自杀。景帝闻之,以为齐首善,(4)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乃立孝王太子寿为齐王,是为懿王,续齐后。而胶西、胶东、济南、淄川王咸诛灭,地入于汉。徙济北王王淄川。齐懿王立二十二年卒,子次景立,是为厉王。【注释】(1)“无何”,不久。(2)“栾布”,梁(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市)人,少时曾为酒家佣保,又为奴于燕。后燕王臧荼举以为将,臧荼谋反被平,梁王彭越赎布以为梁大夫。彭越被诛,布奉使自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祀而哭之,为汉吏所捕。高祖释其罪,拜为都尉。文帝时为燕相。景帝时,以平定吴、楚之乱有功,封俞侯。景帝中元五年卒。详见本书《季布栾布列传》。(3)“平阳侯”,即曹奇,汉相国、平阳懿侯曹参之孙,文帝后元四年嗣立为侯,景帝三年卒,谥为简侯。“平阳”,县名,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4)“首善”,起初并无叛逆之心。齐厉王,其母曰纪太后。太后取其弟纪氏女为厉王后。王不爱纪氏女。太后欲其家重宠,(1)令其长女纪翁主入王宫,(2)正其后宫,毋令得近王,欲令爱纪氏女。王因与其姊翁主奸。【注释】(1)“重宠”,累世宠贵。“重”,音chóng。(2)“翁主”,汉代诸侯王之女称翁主。齐有宦者徐甲,(1)入事汉皇太后。(2)皇太后有爱女曰修成君,修成君非刘氏,(3)太后怜之。修成君有女名娥,太后欲嫁之于诸侯,宦者甲乃请使齐,必令王上书请娥。皇太后喜,使甲之齐。是时齐人主父偃知甲之使齐以取后事,(4)亦因谓甲:“即事成,(5)幸言偃女愿得充王后宫。”甲既至齐,风以此事。(6)纪太后大怒,曰:“王有后,后宫具备。且甲,齐贫人,急乃为宦者,(7)入事汉,无补益,乃欲乱吾王家!且主父偃何为者?乃欲以女充后宫!”徐甲大穷,(8)还报皇太后曰:“王已愿尚娥,(9)然有一害,恐如燕王。”(10)燕王者,与其子昆弟奸,新坐以死,亡国,故以燕感太后。(11)太后曰:“无复言嫁女齐事。”事浸浔闻于天子。(12)主父偃由此亦与齐有卻。(13)【注释】(1)“宦者”,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男子,古代用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2)“汉皇太后”,指武帝之母王太后。(3)“修成君非刘氏”,王太后始嫁金王孙为妻,生一女,即此修成君,故谓其非刘氏。(4)“主父偃”,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初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武帝元光元年,因上书言事,受到重用,迁为中大夫。他建议武帝下令诸侯王得推恩分封子弟,以削弱诸侯的势力。元朔二年为齐相,查办齐厉王与其姊通奸事,齐王恐惧自杀,主父偃亦因此而被武帝所诛。详见本书《平津侯主父列传》。(5)“即”,如果。(6)“风”,通“讽”,指含蓄委婉地转达。(7)“急”,指处境极为困难。(8)“穷”,困窘。(9)“尚”,当时特指娶公主为妻。(10)“燕王”,指刘定国,燕敬王刘泽之孙,景帝六年嗣立为王。他与父康王之姬奸,夺弟妻为姬,又与三个女儿奸。武帝元朔元年,奸情被揭发,刘定国自杀,国除为郡。详见本书《荆燕世家》。(11)“感”,触动。(12)“浸浔”,逐渐。(13)“卻”,音xì,通“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主父偃方幸于天子,用事,因言:“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1)人众殷富,巨于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于亲属益疏。”乃从容言:“吕太后时齐欲反。吴楚时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于是天子乃拜主父偃为齐相,且正其事。主父偃既至齐,乃急治王后宫宦者为王通于姊翁主所者,令其辞证皆引王。(2)王年少,惧大罪为吏所执诛,乃饮药自杀。绝无后。【注释】(1)“千金”,千斤金。汉代一斤约等于今天的二百五十八克。金指黄铜。(2)“辞证”,口供,证辞。是时赵王惧主父偃一出废齐,(1)恐其渐疏骨肉,乃上书言偃受金及轻重之短。(2)天子亦既囚偃。公孙弘言:(3)“齐王以忧死毋后,国入汉,非诛偃无以塞天下之望。”遂诛偃。【注释】(1)“赵王”,指刘彭祖,景帝之子。景帝二年立为广川王,五年徙封赵王,武帝征和元年卒。洋见本书《五宗世家》。(2)“受金”,接受贿赂。《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谓赵王“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余,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轻重”,指用心不正,上下其手,(3)“公孙弘”,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少时曾为薛狱吏。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建元元年,弘年六十,征为博士。元朔三年拜御史大夫,元朔五年为丞相,封平津侯。元狩二年卒。详见本书《平津侯主父列传》。齐厉王立五年死,毋后,国入于汉。齐悼惠王后尚有二国,城阳及淄川。淄川地比齐。(1)天子怜齐,为悼惠王冢园在郡,割临淄东环悼惠王冢园邑尽以予淄川,以奉悼惠王祭祀。【注释】(1)“比”,紧靠,邻近。城阳景王章,齐悼惠王子,以朱虚侯与大臣共诛诸吕,而章身首先斩相国吕王产于未央宫。(1)孝文帝既立,益封章二千户,赐金千斤。孝文二年,以齐之城阳郡立章为城阳王。立二年卒,子喜立,是为共王。【注释】(1)“未央官”,汉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汉长安故城内西南隅。共王八年,徙王淮南。(1)四年,复还王城阳。凡三十三年卒,子延立,是为顷王。【注释】(1)“淮南”,淮南国,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辖境约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巢湖、肥西以北,塘河以东,凤阳、滁县以西地区。顷王二十六年卒,子义立,是为敬王。敬王九年卒,子武立,是为惠王。惠王十一年卒,子顺立,是为荒王。荒王四十六年卒,子恢立,是为戴王。戴王八年卒,子景立,至建始三年,(1)十五岁,卒。【注释】(1)“建始三年”,公元前三○年。案:建始为汉成帝年号(公元前三二年至前二九年)。《史记·太史公自序》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讫于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一○一年),故城阳惠王(公元前一○八年至前九八年在位)以下当为后人所补。又据《汉书·诸侯王表》及《高五王传》所说,城阳孝王刘景于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四三年)继立,成帝鸿嘉元年(公元前二○年)卒,在位二十四年,则此云“子景立,至建始三年,十五岁,卒”亦有误。济北王兴居,齐悼惠王子,以东牟侯助大臣诛诸吕,功少。及文帝从代来,兴居曰:“请与太仆婴入清宫。”(1)废少帝,(2)共与大臣尊立孝文帝。【注释】(1)“太仆”,九卿之一,掌皇帝车马和马政。“婴”,夏侯婴,沛县人,曾为沛厩司御,与刘邦相善。后从刘邦起兵,屡有功。刘邦即帝位,封婴为汝阴侯。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时,婴皆为太仆。婴曾任滕令,故又号滕公。详见本书《樊郦滕灌列传》。“清宫”,谓清除宫室,以迎新帝。(2)“少帝”,指惠帝后宫子刘山。吕后元年封为襄城侯,二年立为常山王,更名义。四年,吕后立以为帝,更名曰弘。吕后卒,刘弘被废。孝文帝二年,以齐之济北郡立兴居为济北王,与城阳王俱立。立二年,反。始大臣诛吕氏时,朱虚侯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1)尽以梁地王东牟侯。(2)及孝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3)及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4)章死,而兴居闻匈奴大入汉,(5)汉多发兵,使丞相灌婴击之,文帝亲幸太原,(6)以为天子自击胡,(7)遂发兵反于济北。天子闻之,罢丞相及行兵,皆归长安。使棘蒲侯柴将军击破虏济北王,(8)王自杀,地入于汉,为郡。【注释】(1)“赵地”,指今河北南部一带,战国时曾属赵国,故称。(2)“梁地”,指今河南东部及山东西南部一带,战国时曾属魏国(魏惠王徙都大梁后,魏又称梁),故称。(3)“绌”,减削。(4)“夺功”,减削功劳。(5)“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散居于大漠南北,善骑射。(6)“幸”,此指皇帝驾临。“太原”,时为诸侯王国,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西中部地区。文帝二年封子刘参为太原王。(7)“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匈奴。(8)“棘蒲侯柴将军”,即柴武,高祖六年封侯。案:《史记·孝文本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及《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皆作“陈武”。棘蒲在今河北魏县。后十三年,文帝十六年,复以齐悼惠王子安都侯志为济北王。(1)十一年,吴楚反时,志坚守,不与诸侯合谋。吴楚已平,徒志王淄川。【注释】(1)“安都”,邑名,在今河北高阳。济南王辟光,齐悼惠王子,以勒侯孝文十六年为济南王。(1)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辟光,以济南为郡,地入于汉。【注释】(1)“勒侯”,《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作“扐侯”,《惠景间侯者年表》作“朸侯”。勒,县名,治所在今山东商河县东北。“扐”、“朸”皆音lè。淄川王贤,齐悼惠王子,以武城侯文帝十六年为淄川王。(1)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贤。【注释】(1)“武城侯”,《索隐》称“《地理志》县名,属平原”。今案《汉书·地理志》,平原郡并无武城县,或疑即清河郡之东武城,治所在今山东武城西北。天子因徙济北王志王淄川。志亦齐悼惠王子,以安都侯王济北。淄川王反,毋后,乃徙济北王王淄川。凡立三十五年卒,谥为懿王。子建代立,是为靖王。二十年卒,子遗代立,是为顷王。(1)三十六年卒,子终古立,是为思王。二十八年卒,子尚立,是为孝王。五年卒,子横立,至建始三年,十一岁,卒。(2)【注释】(1)“是为顷王”,案:《汉书·诸侯王表》及《高五王传》记顷王刘遗嗣立在武帝元封二年(《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同),在位三十五年(此作三十六年),昭帝元凤六年卒。顷王以下世系,非司马迁所能见,当是后人补作。(2)“至建始三年,十一岁,卒”,案:《汉书·诸侯王表》及《高五王传》记刘横嗣立在元帝永光四年,在位三十一年,成帝元延三年卒。成帝建始三年正当其十一年,此云“卒”,有误。胶西王印,齐悼惠王子,以昌平侯文帝十六年为胶西王。(1)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印,地入于汉,为胶西郡。【注释】(1)“昌平侯”,案:《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惠景问侯者年表》及《汉书·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五王传》皆作“平昌侯”,此作“昌平侯”,疑误。平昌,县名,治所在今山东安丘东南。胶东王雄渠,齐悼惠王子,以白石侯文帝十六年为胶东王。(1)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雄渠,地入于汉,为胶东郡。【注释】(1)“白石”,邑名,在今山东陵县北。太史公曰: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之无尺土封,(1)故大封同姓,以填万民之心。及后分裂,固其理也。【注释】(1)“激”,受到刺激,有所感触。译文齐悼惠王刘肥,是高祖刘邦庶出的长子。其母是高祖的外室,姓曹。高祖六年,封立刘肥为齐王,食邑七十城,百姓中凡是能说齐地方言的都划归齐王。齐王是孝惠帝的兄长。孝惠帝二年,齐王入京朝见,惠帝宴请齐王,以如同百姓家人间对等之礼相待。吕太后很生气,要杀齐王。齐王十分害怕,担忧自己不能脱身,于是采用他的内史勋之计,献出城阳郡,作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吕太后高兴了,齐王才得以辞别归国。悼惠王即位十三年,于惠帝六年去世。子襄继立,他就是齐哀王。哀王元年,孝惠帝去世,吕太后临朝称制,天下的事全都取决于高后。第二年,高后封立其兄之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出齐国的济南郡作为吕王的封地。哀王三年,其弟刘章到汉朝宫中值宿警卫,吕太后封他为朱虚侯,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四年之后,又封刘章之弟刘兴居为东牟侯,二人都在长安值宿警卫。哀王八年,高后割出产国的琅邪郡,封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其明年,赵王刘友入京朝见,被幽禁致死于京都住所中。前后三个赵王都被废黜。高后封立吕氏宗人为梁、赵、燕三王,专权当政。朱虚侯年方二十,有气力,对刘氏不能得到要职忿忿不平。他曾经入宫侍候高后宴饮,高后命他担任酒吏。刘章自己请求说:“臣是将门之后,请准许我能按军法监酒。”高后说:“可以。”酒喝到兴头上,刘章劝酒,让歌舞乐人入宫表演助兴,然后说道:“请让我为太后说一段耕田歌。”高后把他当作无知小儿看待,笑着说:“想来只有你父亲知道耕田罢了,你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会知道耕田呢?”刘章说:“臣知道。”太后说:“那你试着为我说说耕田。”刘章说道:“深深地耕田,密密地播种,栽苗要疏广;不是同种的,挥锄去掉它。”吕后听了,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吕姓族人中有一个人喝醉了,逃避劝酒,刘章追上去,拔剑把他斩了而回来禀报说:“有一个从酒席上逃跑的人,臣谨按军法将他斩首。”太后及周围的人都大吃一惊。但既已准许他按军法监酒,无法办他的罪。于是停饮散席。从此之后,吕姓族人畏惧朱虚侯、即使是汉廷的大臣,也都依傍朱虚侯,刘氏为此而势力渐强。其明年,高后去世。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都坐镇长安城中,聚集军队以威胁大臣,企图作乱。朱虚侯刘章因吕禄的女儿是他的妻子,知道吕氏的阴谋,便派人暗中离开长安去告诉他的兄长齐王,想让齐王发兵西进,朱虚侯、东牟侯作内应,以诛灭吕姓诸人,乘机拥立齐王为帝。齐王听到这一计谋后,便和舅父驷钩、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密谋发兵。齐相召平听说后,发兵围住王宫。魏勃欺骗召平说:“王想要发兵,但并无汉廷的虎符为凭。现在相君包围王宫,实在是很应该的。我魏勃请求替您领兵禁卫王宫。”召平相信了,便让魏勃领兵包围王宫,魏勃领兵之后,却命令军队把相府围了起来。召平说:“唉!道家有这样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正是如此啊!”便自杀身亡。于是齐王任命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把国内的军队全数发动起来。齐王又派祝午往东去欺骗琅邪王刘泽说:“吕氏作乱,齐王发兵,准备西进诛伐诸吕。齐王自己因为是小孩,年纪轻,不熟悉军事,愿把整个国家委托给大王。大王从高帝时起就领兵,熟悉战事。齐王不敢离开他的军队,派臣前来请大王驾临临淄见齐王商议大事,并统率齐兵西进平定关中之乱。”琅邪王信了他的话,觉得有理,便驱车去见齐王。齐王和魏勃等乘机扣留住琅邪王,而让祝午把琅邪国兵尽数发动起来,并统领这支军队。琅邪王刘泽受到欺骗后,不能归国,便劝说齐王道:“齐悼惠王是高皇帝的长子,从根本上推究起来,大王您是高皇帝的嫡长孙,应当嗣立为帝。如今诸大臣态度犹豫,定不下来,而我刘泽在刘氏宗族中最为年长,诸大臣肯定是在等我决定大计。现在大王您留我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我入关去计议这嗣立大事。”齐王觉得他的话有理,便增派车马送琅邪王入关。琅邪王出发之后,齐便举兵西攻吕国的济南。这时齐哀王向各诸侯王送信说:“高帝平定天下,分封诸子弟为王,悼惠王封在齐国。悼惠王去世,惠帝派留侯张良立臣为齐王。惠帝去世,高后当权,年事已高,听任诸吕擅自废黜高帝所立,又杀害三位赵王,灭掉刘氏的梁、燕、赵国而封给诸吕为王,还把齐国割成了四份。忠臣进谏,高后迷乱糊涂,听不进去。如今高后去世,皇帝年轻,未能治理天下,本当依靠大臣诸侯。现在诸吕又擅自窃居高位,聚兵威胁,挟制列侯忠臣,诈称帝命以号令天下,以致宗庙危急。现在寡人率军入关,诛伐不当为王之人。”汉廷得知齐国发兵西进,相国吕产派遣大将军灌婴东进迎击。灌婴到达荥阳,心里盘算道:“诸吕领兵居关中,企图危害刘氏而自立。我现在破齐回报,那只是去给吕氏增添资本。”于是留兵屯驻荥阳,派使者晓谕齐王及诸侯,双方讲和联合,以待吕氏突发事变而共同来诛灭他们。齐王听灌婴如此说,便向西进军夺取其原辖的济南郡,然后也把军队屯驻在齐国西界,依约等待。吕禄、吕产企图在关中作乱,朱虚侯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诛灭了他们。朱虚侯首先斩了吕产,于是太尉周勃等才得以把诸吕一网打尽。而琅邪王刘泽此时也从齐国到了长安。大臣们商议要立齐王为帝,而琅邪王和一些大臣都说:“齐王的母家人驷钧,凶恶乖戾,像是穿衣戴帽的老虎一样。刚刚因为吕氏的缘故,几乎使天下大乱,现在又立齐王,那是想要再制造一个吕氏啊。代王母家薄氏,是仁善的君子长者;而且代王又是嫡亲的高帝之子,如今就在那里,并且最年长。从立子以长这一点来看,迎立代王是名正言顺的;从薄氏是仁善长者这一点来看,与大臣也得以相安。”于是大臣们便商议迎立代王,而派朱虚侯把诛灭吕氏之事告诉齐王,让他罢兵。灌婴在荥阳,听说魏勃原是教唆齐王起兵的主谋,在诛灭吕氏,让齐王罢兵后,便派使者召魏勃来责问。魏勃说:“失火的人家,哪里有时间先禀报家长然后才来救火呢!”说罢,退后站立,两腿瑟瑟发抖,一副吓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到最后也没有再说其他话。灌将军对魏勃细细打量了一阵,笑道:“人称魏勃勇敢,看来不过是个狂妄平庸的人罢了,怎么能有所作为呢!”于是放了魏勃。魏勃的父亲因为善于鼓琴而进见过秦始皇。到魏勃年轻的时候,他想求见齐相曹参,因家境贫寒,无法自己打通门路,就常常一个人于清早夜晚在齐相舍人的门外扫地。齐相舍人很奇怪,以为是个鬼怪,便在一旁窥伺,发现了魏勃。魏勃说:“我希望见到相君,没有机会,所以为您扫地,想因此而得以求见。”于是舍人向曹参引见魏勃,曹参便收留魏勃做了舍人。一次,魏勃为曹参驾车,谈论起事情,曹参认为他有才能,便推荐给齐悼惠王。悼惠王召见魏勃,拜他为内史。当初,悼惠王是可以自己任命内史这样二千石的官员的。等到悼惠王去世而哀王继立,魏勃主事,权力比齐相还重。齐王罢兵归国后,代王来到长安嗣立为帝,他就是孝文帝。孝文帝元年,把高后时分割出去的齐国的城阳、琅邪、济南三郡又尽数归还齐国,徙封琅邪王刘泽为燕王,加封朱虚侯、东牟侯各二千户。这一年,齐哀王去世,太子则嗣立,他就是齐文王。齐文王元年,汉廷用齐国的城阳郡封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用齐国的济北郡封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二年,济北王谋反,汉廷诛杀了他,封地归入于汉。又过后二年,孝文帝把齐悼惠王之子罢军等七人全部封为列侯。齐文王嗣立十四年后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封地归入于汉。过后一年,孝文帝把他所封立的悼惠王诸子分封在齐地为王,齐孝王将闾以悼惠王之子、杨虚侯的身份为齐王。原属齐国的另外一些郡全部用来分封悼惠王的其余儿子为王:子志为济北王,子辟光为济南王,子贤为淄川王,子卬为胶西王,子雄渠为胶东王,和城阳王、齐王一起总共有七王。齐孝王十一年,吴王濞、楚王戊谋反,发兵西进,通告诸侯说:“我们要诛杀汉廷贼臣晁错以安定刘氏宗庙。”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国都擅自发兵响应吴楚。他们企图联合齐国,齐孝王犹豫不决,据城而守,没有答应,三国的军队一起把齐包围起来。齐王派路中大夫报告天子。天子又令路中大夫归告齐王说:“好好地坚守下去,我的军队现在就要攻破吴楚了。”路中大夫回到齐国,三国的军队把临淄围了好几层,无从进城。三国的将领捉住了路中大夫,威胁他,和他约定说:“你要反过来说汉廷已经被攻破了,让齐国赶快向三国投降,你不这样说,就杀了你。”路中大夫答应之后,来到城下,望见齐王,说道:“汉廷已经发兵百万,派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正领兵救齐,齐一定要坚守下去,不要投降!”三国的将领把路中大夫杀了。齐当初被包围,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候,齐王暗中曾和三国通谋,但还没约定,正好听说路中大夫从汉廷归来,很高兴,齐国的大臣便又劝说齐王不要投降三国。过不多久,汉将栾布、平阳侯等的军队开到齐国,击破三国叛军,解除了对齐国的包围。事后汉廷又听说齐国当初曾与三国通谋,准备移兵伐齐。齐孝王恐惧,便饮药自杀。景帝知道后,认为齐国起初并无谋反之心,因为受到逼迫威胁才和三国通谋,这不是齐王的罪过,于是封立孝王的太子寿为齐王,他就是懿王,继承齐国的王位。而胶西、胶东、济南、淄川王都被诛灭,其封地归入于汉。徒封济北王为淄川王。齐懿王嗣立二十二年去世,子次景嗣立,他就是齐厉王。齐厉王,其母为纪太后。纪太后把她弟弟纪氏的女儿娶来做厉王王后。厉王不爱纪氏之女。纪太后想让纪家累世宠贵,便命其长女纪翁主进入王宫,整顿后宫,不让其余嫔妃得以接近厉王,想让厉王爱上纪氏之女。厉王却乘机和他的姊姊翁主发生了奸情。齐国有个宦者徐甲,入京侍奉汉皇太后。皇太后有爱女叫修成君,修成君不是刘氏之女,太后很怜爱她。修成君有个女儿名娥,太后想把她嫁给诸侯,宦者徐甲便自请出使齐国,一定要设法让齐王上书请求娶娥。皇太后大喜,派徐甲到齐。这时齐人主父偃知道了徐甲到齐国去是因齐王娶后之事,便也乘机对徐甲说:“如果事情办成,希望您提及主父偃的女儿也愿充任齐王后宫之人。”徐甲到齐国后,把这件事委婉地说了。纪太后大怒,说道:“齐王有王后,后宫嫔妃也都够了。再说徐甲,原是齐国的一个穷人,生活窘迫才去当了宦者,入京侍奉汉廷,不但无所补益,竟还想扰乱我王家!再说主父偃又是干什么的?竟想把他女儿送到后宫来!”徐甲一筹莫展,回京禀报皇太后说:“齐王已经愿意娶娥,只是有一件祸患,那就是他恐怕会像燕王那样。”燕王刘定国,因为和他几个女儿私通,新近获罪身亡,封国也被废掉,所以徐甲用燕王的事来触动太后。太后说:“不要再提嫁女到齐国的事了。”这件事渐渐地也被天子知道了。主父偃从此也和齐国有了嫌隙。主父偃当时正受宠于天子而当权治事,乘机向天子进言道:“齐国临淄有十万户,市集上的租税即有千金之多,人多,又富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