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YPERLINK"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TcxNTUxMA==&mid=2247488614&idx=1&sn=f5dcdab475c0d2de4a4000c4f0bc68a5&chksm=ec930abfdbe483a9ae5f0ca6a296f078c6715b8adeac3f2c0cb1925423556d11a9f462aeb2d4"\l"rd"\o"点击文章标题可访问原文章链接"\t"_blank"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淄川中学高2016级高三学情检测语文试题(2018.9)第Ⅰ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据史料记载,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乃至一切民间习俗,它的成因一般说来总是与原始社会中一个部落、一个部族或后来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关,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而当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的生命流程,随着人类世代的绵延,风俗不断被补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传。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后代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远古祖先创造这些习俗活动的真正动机,遂根据各自的生存条件和状况,对这些习俗作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说,这样就造成了或附会了许多有关习俗的解释性民间传说。可见,传说的附会总是在习俗形成之后,实际上是为了延续或加强这一习俗才发生的。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起初,端午节是从南方吴越地区传播开来的祭祀龙图腾的民俗节日,因此可以称为龙的节日,是对龙图腾的祭祀,是先民希望证明和显示自己的“龙子”身份,以此祈求龙保佑健康与安全,从而达到驱邪、疗病或祷祝丰收等等的目的。可见,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为什么传说端午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其根源于民众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用某个传说来解释它。正如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到的除屈原外,介子推、曹娥、越王勾践的遭遇也都曾和端午节发生过关系。其实,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里,民间流传的端午习俗传说一定还要更多更复杂,经过淘汰才留下了上述四人保存于古籍之中。又经过多少年的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把端午习俗与介子推、曹娥、勾践并提,而只与屈原相联系了。不但在汉族地区如此,在少数民族中也是如此;不但在大陆如此,在香港、澳门、台湾,甚至在国外的华裔中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屈原的传说战胜了其他所有的传说,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屈原的品质,显然要比他们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中华民族在节俗和传说的长期流传中,集体地选择了屈原,是存在于一个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处,存在于融汇了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乃至社会政治理想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从早期单一的辟邪驱瘟主题,逐步发展到兼顾辟邪驱瘟和纪念先贤,两个主题并重。其中既包含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医学知识,也体现着人民的忠孝观念。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端午节民俗中具有迷信性质的辟邪色彩逐步淡化,游戏娱乐成分(特别是其中龙舟竞渡游戏)逐步加强。可以说,同我国其它传统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的演变过程记录着中国人走过的历史脚印。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当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大举入侵,许多人沉醉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民族节日在文化上的传承。今天,我们只有用实际行动捍卫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心怀敬畏,责无旁贷。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B.古老的民俗文化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C.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
D.像端午节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增强民族感情的载体,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都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
B.屈原的传说之所以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是因为屈原的品质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
C.后代的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生存状况,产生了许多有关习俗的民间传说,这与人们生存环境的变迁不无关系。
D.从一开始的龙节到介子推等传说再到屈原说最后到今天娱乐成分的加强,端午节的习俗演变体现了民俗文化的补充性、修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游的诗作“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反映出端午节纪念先贤和辟邪驱瘟两个主题。
B.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C.“放花灯”向来被视为全台湾元宵节的代表,表明历史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是维系华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D.某地方一年一度大搞竞龙舟比赛说明端午节的游戏娱乐成分加强,体现了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淡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哥哥臧克家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乱飞的鸟,也偶尔地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正月的日子是无底幽闲,便把老哥哥约到我家来了。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说你瘦了!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白!”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他说,他常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语丝还缠在嘴角上,可是他已经虎虎的打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坡里送。晒场的时节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手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一样。曾祖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他知道这个地道的贼,但一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他听了当真的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了。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漱起来。
“老李老了!老李老了!”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的耳朵。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祖父最会打算,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帐,肩一个小包走出了我的大门。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但是,不是自己养的儿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的老吗?我在替他担心着呢!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4.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写有助于表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B.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到“我”,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C.“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D.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动刻画出被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5.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6.“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材料二: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B.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已。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思,遂得全门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其旷达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
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D.初露锋芒
一日干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20.下面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我诞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年18岁,从小涉足艺术,在钢琴方面有造诣,同学们以后如果在艺术方面叨扰到我,我一定不吝赐教。同在屋檐下,祝愿我们共同进步。21.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很快就将参加2018年高考,十八岁的张一依然故我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生活:不急不慢,不温不火;招来家长和老师的埋怨。但是张一们并不理会这些。这批出生最早的00后到2018年已经是成年人,依照法律,成年人可以有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个年轻的群体或者在学习,在玩直播、拿冠军、挑战极限运动、搞创业,或者还在追星、佛系、宅……我们似乎随手就能够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似乎又很难给他们贴上某一个标签;我们似乎不断地在吐槽他们,似乎又无比羡慕他们。作为00后大军中的一员,你有什么想说的?请以“我是00后”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ﻬ
开学检测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3分)D其它选项以偏概全,不是本文最终写作意图。2.(3分)A“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丢掉了“往往”二字。3.(3分)D文中并没说“大搞竞龙舟”是对传统节日的淡漠,只是说风俗的演变,游戏成分加强,但是无论什么形式的习俗都应该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重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4.C
5.①开头的秋风意在供托怀人的氛围,为引出老哥哥这个人物做铺垫。②结尾的秋风意在引出“我”对年事已高的老哥哥的担忧和同情,有助于突出“我”想要帮助老哥哥的善良心愿,并照应开头。
6.①所回忆的内容是通过“我”来叙述的,“我”起线索作用。②老哥哥的形象是通过和“我”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如老哥哥对“我”偷钱不生气表现出善良厚道的性格。③“我”对老哥哥的同情、依恋与其他家人对老哥哥的训斥和冷脸、冷话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表现讴歌善良、揭露社会不公的主题。【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老哥哥“一点也不生气”并非是听说“我”要给他养老。故选C。【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有: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本题是问“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所以还要注意段落的位置。开头的秋风意在烘托怀人的氛围,为引出老哥哥这个人物做铺垫。结尾的秋风意在引出“我”对年事已高的老哥哥的担忧和同情,有助于突出“我”想要帮助老哥哥的善良心愿,并照应开头。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格式: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我”的作用,主要有:起到线索的作用,使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也可围绕小说的四要素,从人物、情节、主旨、环境几个角度来分析。情节上:本篇文章的所回忆的内容是通过“我”来叙述的,所以“我”起到线索的作用。人物形象上:老哥哥的形象是通过和“我”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如老哥哥对“我”偷钱不生气表现出善良厚道的性格。主旨上:“我”对老哥哥的同情、依恋与其他家人对老哥哥的训斥和冷脸、冷话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表现讴歌善良、揭露社会不公的主题。点睛:不同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7.B
8.B
9.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④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D项,应该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9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文言阅读【答案】10.D
11.B
12.B
13.(1)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明公,对位尊者的称呼)也鄙视这个做法。(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岂”“进”“退”“若”。【1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武官由兵部掌管,科举由礼部掌管。【12题详解】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因此”有误,文中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13题详解】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一旦”某一日、“物议”众人的议论。(2)“释褐”脱去布衣“全”保全。【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抃去世。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号是有原因的。”齐朝初年,起初做王俭镇军府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以来三十多年了,从兄对我怜爱之极,无异于己出。此恩此爱,终身不忘。”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之后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缚其身到宫阙,高祖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敬奉书函谢绝说:“臣是东国低贱之人,学问和品行无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对于臣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恩泽,冒昧乞求辞谢。”高祖没有同意。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持节,前往犒劳军队。普通三年,袁昂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赐给鼓吹的仪仗,并赐护卫三十人。五年,他进升为左光禄大夫,增护卫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去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谥号穆正公。诗歌鉴赏【答案】14.D
15.作者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故选D。【15题详解】题干是“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是该类诗歌的主要手法。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前两句写荷的生长环境和“艳”“鲜”,中间六句写荷花的“花”“叶”“色”“香”,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最后两句中,“结根未得所”一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而心生感慨。“愿托华池边”一句表达自己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洁充值会员合同范本
- 中药配方颗粒买卖合同范本
- 住宅项目保洁合同范本
- 书馆销售合同范本
-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在营销决策中的价值
- 知识版权保护艺术品交易的核心竞争力
- 构建医疗领域的智能产品开发体系
- 电车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全流程解析
- 电商领域的大数据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方法
- 共同经营厂合同范例
- 高中主题班会 借哪吒精神燃开学斗志!课件-高一下学期开学第一课班会
- 2024年12月2025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开招聘辅助执法人员8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潍坊2025年山东潍坊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非综合简要介绍》课件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 百分数(二)综合与实践 生活与百分数说课稿 新人教版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援助派驻服务协议4篇
- 2024年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全册(人教版)
-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分享课件
- 2024年 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00道)(A4直接打印-每页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