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中考复习策略 论文_第1页
统编教材语文中考复习策略 论文_第2页
统编教材语文中考复习策略 论文_第3页
统编教材语文中考复习策略 论文_第4页
统编教材语文中考复习策略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语文中考复习策略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知识体系与前期多种版本教材相比,有全新变化。在语文中考复习中需要科学构建复习思路和策略,才能提高质量增强效果。通过知识的联接,重新整合复习内容;利用语文知识与中考考点相结合,探究复习思路;再用练习加持,提高语文素养,遵循学习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关键词:中考复习,知识,考点,语文素养,复习策略。中考试题会涉及多种题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阅读体系和写作方法,形成不同的答题策略。但是随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全面铺开,各地也陆续迎来以统编教材为纲的语文中考。统编版和以前的人教版、苏教版等多种版本教材相比,语文知识构架、阅读任务安排、写作训练知识支架、组成单元的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变,这就要求中考复习跟着改变,既要理清统编教材的知识架构,又要精准把握中考考点。将知识、考点、练习三者结合,建立起立体有效地语文能力训练体系,让知识有序联接,重新组织语文中考复习的内容;知识与考点相互融合,探索命题思路;再加上有效地练习加持,提高学生答题能力。因此,探寻中考复习的规律,科学构建语文中考复习思路与策略已成当务之急,想方设法让中考复习走向科学、综合、高效。一、知识联接,重组复习内容所谓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但这里讲的“知识”是语文学科内部的知识,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知识,如果从语文教育的范畴来看,当我们说“语文知识”时,它所指的就是“学校语文知识”,它们的构架组合构成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学校语文知识很多,比如,文学文化知识,语法修辞知识、口语交际、阅读方法、文体知识、写作知识、人文主体、综合性学习等,统编教材以双线的形式将语文知识与内容相结合,强调随文渗透,注重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学习提—1—高。众多语文知识之间也存在多重逻辑关系,比如,口语表达需要文学文化常识,语言运用和阅读理解需要语法修辞知识,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能激发写作……中考复习如果按照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等于把教材又复刻一遍,而这些知识点是中考复习的根脉,处在中心位置,是复习的抓手和桥梁。深入研究其内在关联,以科学、综合、高效的形式重建联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中考检测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学生更易掌握,便于深度学习。语文知识的呈现与重组举例如下。横向联接,指同一区域知识点横向联接,形成有效知识体系,知识手拉手,发挥多重价值,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如复习写人记事类的中考写作,复习时就需重组语文知识内在逻辑,“学会写人记事”要讲究“怎样选材”,需要“思路清晰”,需要考虑“如何突出中心”,写事是为了突出人物,要做到“写出人物的精神”,表达也要跟上,做到“文从字顺”,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提升文章层次,“有创意地表达”能为写作加分。不仅写作知识可以横向联接,在复习古诗词时也可以用上。统编教材课内外古诗词有85首,复习时量大面广,因此重组复习内容是十分必要的。采用群文阅读“1+N”的复习形式,让纷繁的内容横向联接起来,构建起一套科学、有序的知识网络。 复习时,可以选用意象来组合群诗。意象是写诗、解诗的关键点,以意象来组合群诗,重点突出,复习有效,如苏轼《水调歌头》、杜甫《月夜忆舍弟》、温庭筠《商山早行》、曹操《观沧海》、李白《峨眉山月歌》、王维《竹里馆》、王绩《野望》、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李煜《相见欢》等诗中都有“月”这一意象,它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有时也象征着故园、自然美、宇宙永恒和孤独失意。通过关注这些特殊的意象,学生很容易把握住“诗言志”中的“志”。另外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意象,如“日”“江”

“笛”“花”等等。还可以按照流派分类,如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作也可以横向串联组成群文阅读;按题材归类,如课内外“爱国”题材的诗词连缀成文后体会诗人情感,都可以取得非常好的复习效果。纵向延伸,指把不同区域的语文知识纵向贯通,形成立体知识体系,建立科—2—学、有序的知识群,让中考复习更实用。掌握语用方法,需要与语法知识联通,例如,中考时划分节奏,就要分清“词语”“短语”,理解“句子成分”“句子主干”,把握“语气”“情感”。知识纵向贯通后复习起来事半功倍,2018年安徽中考题: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考的是节奏,有了语法知识的加持,学生会更有把握。古诗词复习时也可用纵向联通法进行复习。可整合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如杜甫,统编教材选了他的多首诗歌。《江南逢李龟年》《望月》《春望》《月夜忆舍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等,这些诗歌杜甫是在不同背景不同人生阶段创作的,情感表达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生平,熟悉创作的原因及形成的风格,通过复习,在学生心中形成杜甫诗词知识群。还可以立足教材向课外拓展。如复习苏轼,可联接小学学习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饮湖上初晴后雨》及课本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了解诗人不同境遇下的人生态度,可补充《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等晚年作品进行阅读。苏轼人生中“初入官场显身手”“乌台诗案惹风波”“一路遭贬到天涯”这三个重要阶段的生活和思想变化都能找到,这些词作为群文呈现,学生对苏轼其人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纵向联通还可以运用在写作上。二、考点相融,探究试题思路 中考复习如果没有着眼于考点,就很难在复习中取得实效,因此,知识点要和考点相融,我们就以历年安徽中考试题为基础,探索考点在试卷中的呈现形式,激发知识,巩固考点。知识和考点在实践中相互支撑,在重组中提高效率,以文学阅读部分来探讨它们的相融,复习策略举例如下:

统编教材随文由浅入深的介绍语法知识,与中考语文运用题联系紧密,互相融合。例如中考复习“对联”时,准确的理解掌握“词性”“短语的类型及结构”“句子成分”等知识点,学生解决试题中出现的“对联”这一考点变得轻松容易。例如,2019年安徽中考题:

3.(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顾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3—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颔联)

A.风高还B.风高回C.高风还D.高风回

这是考查古代诗歌的格律,学生注意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等这些语法知识,还有押韵,学生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想要探究试题的思路,还要弄清考点在试卷中呈现的形式,以近年安徽省中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为例,发现试题的形式主要围绕“整体感知”“主旨概括”“写法探究”“人物形象”“语言品味”“心理揣摩”等几个方面设题,举例如下:1.整体感知,梳理情节。例如,2022年安徽中考题:

5.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5分)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上海一幢石库门建筑里①王会悟及时通报代表们立即撤离②代表们对复会地点意见不一③代表们纷纷赞同④⑤王会悟示警,了解情况后解除警报会议继续进行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思路及线索的把握能力,及对事件的概括能力,学生能抓住主要事件、人物就能梳理清楚。2.主旨概括,理解题目。 例如,2018年安徽中考题:

14.请给选文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这类试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段落)主旨的能力,也就是分析文章(段落)揭示了什么样的主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归纳文章(段落)主旨可分为分析“关键性词语”“词语运用”这一知识点与考点相融,便可得出主旨。3.结合语境,赏析词句。例如,2022年安徽中考题:—4— 7.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类试题考查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词语特定含义的能力。学生结合语境辨析词义,多角度考虑用词的妙处,就能化难为易。4.分析人物,解读形象。 例如,2022年安徽中考题:

8.缅怀历史,致敬先辈。王会悟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结合小说内容写出两点并简述理由。(6分)

这类试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的能力,学生结合文本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是结合文本评价人物的价值取向,结合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词语和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就能准确作答。5.关联生活,渗透理解。 例如,2020年安徽中考题:

12.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5分)

这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类试题,读懂原文是关键,还要能联系到现实生活。语文知识融入考点,考点运用语文知识,理清考点在试题中呈现形式,调整复习策略,复习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能力。三、练习加持,提高语文素养中考复习是为了更有把握地参加检测,但如果仅仅为了“应试”,那就太短视。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又分为“识记”“理解”“鉴赏”“表达”“探究”五大方面,它们共同指向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是重组复习内容的重要依据。—5—练习加持,能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如通过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的练习,可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小说阅读为例,学生要运用已建构的小说知识指导小说阅读,除借助形象思维外,还应通过抽象思维还原创作意图,审视创作意图与人物特征的逻辑关系。复习《社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为什么以“我”的身份及儿童视角进行叙述?探究后学生明白这种叙述视角有利于串联故事场景,把控情节和进行对比,有利于突出人物深刻的人生体验,也有利于表达对人物美好品质的珍视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这番练习实现了小说阅读从现象到本质、由肤浅到深刻的跨越和升华。对作家创作意图和小说思维图式进行了还原,同时又培养了抽象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小说阅读的一般规律和考试评价的能力要求,提炼解读经验和思路。小说阅读试题一般有两个指向,一是对文本的解读解构,如关于“分析人物,解读形象”这一考点的赏析可归纳出特征概括、作用阐释、表现技巧等几类,这样的练习有利于拓展思维视野;二是考查能力,中考试题思路大多具有层次性、综合性特点,可通过研究归纳出考查的能力维度,学生清楚把握试题考查意图。练习的加持,能渗透人文素养。如群文阅读练习,让学生在复习中也能汲取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如复习刘禹锡的《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以把《陋室铭》《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重组进行群文阅读练习,发现诗人不管境遇如何,始终能坚守自己的处事原则和人生态度,抓住刘禹锡在困境中的精神坚守,不仅掌握了理解刘禹锡诗作的钥匙,而且对当代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极好的引领作用。如复习文天祥《过零丁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诗词,立足南宋这一特殊朝代,补充陆游《书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