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描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不同的距离、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时,会发现同一物体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透视现象,并且会因观察者的角度、高度、等发生大的形体变化。所以学习绘画课程有必要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它可以帮助我们把三维物体的结构、阴影、造型直观地表现在二维的纸面上。透视原理也为后续的室内效果、包装设计、pop等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透视的基本常识
透视是人的眼睛观察物象时产生的一种视觉现象,由于透视形体所产生的透视变化,是人的视觉器官观察物体时所产生的一种视觉反应。我们观察外部世界时,都会遵循透视的原理去观察和表现。国内外大师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运用了透视原理这一因素。学习和理解透视原理对我们学习素描造型是非常有益的,首先透视原理指导着造型的手法、观察方法以及空间的表现,另外透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形体的透视变化,把错综复杂的物象通过透视分类来加以理解。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一、何谓透视“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dicere”,意为“透而视之”。在画者和景物之间竖立一块透明玻璃的平面上,即可得到物体的透视图形,使二维空间纸上呈现出三维立体空间。由此可得出透视的含义: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确定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如图3-1所示德国画家丢勒木版画作品《画家画卧妇》,所展现的就是运用透视绘画对象时的观察方法。图3-1画家画卧妇[德]丢勒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二、透视的基本规律1.近大远小
相同大小、长短、高低的物体,距离观察者近的大、长、高;距离观察者远的小、短、低。确定物体近大远小是以物体离开画面的距离为标准的。2.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我们在写生中经常发现距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清晰,离我们远的物体就要模糊一些,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就是近距离的物体进入视网膜的图像大,受刺激的细胞多,所以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清晰,反之,远处的则会模糊。同时近者清晰远者模糊受到大气,风、雪、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会产生近者清晰远者模糊的现象。3.垂直大平行小
在素描中,同大的平面或等长的直线,若与视线接近垂直,看起来就较大;若与视线接近平行,看起来就较小。
三、透视学的发展
透视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绘画、雕塑、建筑和各种设计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在西方,对透视的研究始发于希腊和罗马,公元前5世纪,雅典画家阿哥沙克斯运用透视原理绘制了具有透视关系的舞台布景画,但此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透视理论,仍处在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阶段。14世纪下半期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飞跃,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开端。在这个时期意大利许多画家都开始热心对透视学的研究,画家乔托用透视和明暗来表现对象,如图3-2所示,乔托的壁画《逃亡埃及》,运用了透视和明暗来表现人物和景物,使之产生层次距离感和体积感,层次分明,真实感加强。
1485年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卡写的《绘画透视学》,系统地阐明图3-2逃亡埃及[意]乔托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了空间表达的规律,即用平面来做透视图的方法。16世纪达芬奇《画论》一书,把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理论。并将透视分为三种:线透视(形体)、空气透视(色彩)、隐没透视(阴影)。,如图3-3所示,达芬奇1495年开始绘制的壁画《最图3-3最后的晚餐[意]达芬奇后的晚餐》,就是巧妙运用透视学中平行透视原理,将消失线都集中到耶稣的头部,而形成画面中心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结合。1525年德国画家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把几何学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去,用版画的形式介绍艺术家运用透视画几种不同对象的观察方法,使透视学得到了理论上的发展。如图3-4所示。英国数学家泰勒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在1715年出版的《论线透视》一书,较完整地确立了透视绘图法及其依据的原理。
在中国,透视学发展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战国时《荀子解蔽》篇中说“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下望木者,千仞之木若箸,而求著者不上拆也,高蔽其长也”,已经认识到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南朝·宋画家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写道:“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遥。”概括论述了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和在绘画中的运用半透明的薄绸做透视画面的方法。图3-4画家画曼陀林[德]丢勒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高远之色清明,山势突兀;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深远之色重晦,山势重叠;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远之色有明有晦,山势冲融而缥缥渺渺。”,将山水画构图和透视归纳为高远、深远和平远。“三远”实际上就是仰视、俯视和平视的透视规律在山水画构图中的运用。
由于中国画家历来以“文人”为主流,缺少科学研究的精神。所以中国画的透视学没有雨真正意义上的西方透视学接轨,所以也就形成了中国方绘画中透视观念的不同。我国真正学习西方透视学的理论是清代的年希尧和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合编的《视学》。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透视学和艺术一样也进入了多元发展阶段。现代绘画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形成了由古典派发展而来的印象派、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视幻艺术、装置艺术等。
第二节透视的基本概念
一、透视图的常用术语(如图3-5所示)
1.视点(EP)——观察者眼睛所在的地点与位置。
2.站点(SP)——观察者在地面上的位置。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3.视平线(HL)——与画面平行的一条水平线。水平线与目点等高,并且是视平面(目点、目线高度所在的水平面)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线。4.视角(Va)——视锥的角顶。即两条视锥对称边线形成的夹角。有效范围为60度,即在此范围之内的景物我们才能看得最清楚。5.视锥(VC)——由视点放射到视域(视圈)的线段所形成的圆锥体。6.视线(LS)——由视点放射到物体的线段。7.心点(CV)——:又称主点。是视中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它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8.视高(H)——平视时视点到物体底基面之间的距离。9.视距(Sd)——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10.灭点——画面上不平行的直线无限延伸,在画面上最终消失一点。与画面不平行而相互之间平行的直线。向同一个点汇聚并消失;与视平面平行而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灭点。灭点在视平线上有心点、距点、余点;倾斜于视平面而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灭点在视平线的上、下,有升点和降点。11.主垂线——通过心点且与视平线垂直的直线叫主垂线。12.距点(dP)——视平线两端与视圈相交的两个对称点,离心点的距离等于视点到心点的距离。是成角透视中与画面成的水平线的消失点。13.画面(PP)——视点与被画物之间假设的一透明平面。14.基面(GP)——通常是指物体放置的平面,户外多指观察者所站立的地平面。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15.基线(GL)——画面与地平面(桌面、台面)的交线。16.余点——与画面成任意角度(除90度、45度以外的任何角度)的水平线段的灭点。在视平线上可以有很多个余点,余点的位置因水平线与画面所成的角度而定。与画面所成角度小于60度的水平线段灭点在视圈以外。17.天点(UP)——近低远高(如向上的阶梯、房盖的前面)向上倾斜,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的延长线,在水平线上方的消失点。18.地点(DP)——近高远低(如向下的阶梯、房盖的后面)向下倾斜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的延长线,在水平线下方的消失点。19.原线(SL)——凡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在视圈内永不消失;相互平行的原线在画面上仍保持平行,没有灭点。(如图3-5所示)20.变线(LC)——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这种线段一定消失;相互平行的变线消失于同一灭点。(如图3-5所示)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图3-5透视常用术语图3-6原线变线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二、透视的种类
(一)平行透视
在一个立方体的六面当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那么它的变线(共四条)在画面中消失于灭点(心点)的作图方法叫做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如图3-6所示,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无论位置高低、远近,在正常的视圈以内,正面都是正方形,只有大小上的变化,没有透视变化。1.平行透视的特点:
(1)平行透视的三组边线只有一个消失点,这个消失点就是视平线上的心点。
(2)立方体的边棱在画面上呈三种状态,水平边、垂直边、直角边,其中直角边是变线,其它两种是原线,不发生透视消失。
(3)立方体只有一个平面与画面平行。
(4)水平面离视平线越近透视变化后就越窄,离得越远透视变化后就越宽。
(二)成角透视
立方体与画面成一定的角度,而且立方体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但有一条棱与水平面垂直,它的变线(共8条)描绘在画面中,分别消失于灭点的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作图方法称为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如图3-7所示.1.成角透视的特点:(1)成角透视的变线有两个消失点。(2)立方体没有一个平面与画面平行。(3)有一条边近离或贴切画面。(三)倾斜透视:在透视中,组成物体的平面和基面不平行也不垂直而是形成一定的角度,它们相互平行的的边线成为变线,消失到天点或地点上,这些平面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就是倾斜透视。如屋顶、桥面的上下引桥、斜坡等。如图3-8所示。1.倾斜透视的特点: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倾斜透视、另一种是成角倾斜透视。图3-7成角透视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三)倾斜透视:在透视中,组成物体的平面和基面不平行也不垂直而是形成一定的角度,它们相互平行的的边线成为变线,消失到天点或地点上,这些平面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就是倾斜透视。如屋顶、桥面的上下引桥、斜坡等。如图3-8所示。1.倾斜透视的特点: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倾斜透视、另一种是成角倾斜透视。(1)平行倾斜透视的特点:1)天点在心点以上,地点在心点以下。2)方形物体的透视斜面,上斜其消失点是天点,下斜其消失点是地点。3)正中线以左的变线向右消失,正中线以右的变线相左消失;前低后高的线向上消失,消失到天点,前高后低的线向下消失,消失到地点。4)和画面成同一角度的倾斜变线不管有多少条都消失到一个灭点。5)天点地点离开斜边底迹线的天点的远近由斜边斜度的大小决定,斜度大就远,反之,斜度小就近。(2)成角倾斜透视的特点: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1)天点和地点在过余点的垂直线上,天点在余点以上,地点在余点以下。2)和画面成同一角度又和基面成同一角度的倾斜变线不管有多少条都消失到同一组天点或地点。3)和画面成不同角度的倾斜变线消失到不同的天点或地点。图3-8倾斜透视
(四)散点透视也称动点透视法,它在画面构图上不受透视学的约束,从多角度表现事物的特征,或从多个侧面表现人物形象。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技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受视域的限制,可根据作者构思需要,将若干个视域中的景物综合归纳统一在一个画面中来,它是传统中国画经常采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中国绘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一大特点。
散点透视还有一个特点是它不同于西方的焦点透视,焦点透视只有一个焦点,而散点透视可以有多个点,如《清明上河图》,在有限的篇幅中表现了许多主题,就像一幅长轴画一个场景一个故事。
第三节透视图的画法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们基本了解了透视图的概念和种类,为绘画创作奠定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在现实生活中,视点位置要设计者自定,而且远近对构图影响较大,绘画的结果还不一定很理想,因此本节主要介绍几种透视图的画法。一、平行透视的基本作图法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我们在研究这三种透视时都是通过直线来描绘的,因而我们又把这三种透视统称为直线形体透视。在平行透视中,我们要对立方体的三组边线进行分析,其中一组边线水平,则另一组边线走向心点。
在这里我们主要利用站点和主点作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首先,我们把立方体的俯视图放在上面,视平线hh和画面pp重合。作图步骤如下: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1.做立方体底面的透视(1)如图3-9(a)所示,把两个立方体底面的宽度都投射到基线上,分别得到迹点ax、bx、ex、kx,并从这些迹点用直线连接主点s0,得到各直角水平变线的全长透视。(2)然后从立方体平面图的顶点a、c、j、k用直线连接站点s,这些直线和画面pp相交得到ag、cg、jg、kg。(3)从ag、cg、jg、kg这些点引垂直线与各直角水平变线的全长透视相交,得到两个立方体底面的顶点a0、c0、j0、k0。(4)从a0、c0、j0、k0出发,画出各自的水平线,得到b0、d0、i0、e0。2.做立方体透视的高度并最后完成平行透视的作图。(1)如图3-9(b)所示,从从a0、b0、c0、d0、e0、i0、j0、k0分别往出引垂直线。(2)我们知道,原线与画面重合时,原线的透视长度就是它本身的真实长度。所以根据这个原理,从在基线上的ax、bx、ex、kx所引的垂直线也在画面上,长度是它它本身的真实长度,所以也叫真高线。我们从ax、kx做线段axAX、kxKX线长度等于立方体的边长,这条线就是真高线。从AX、KX分别往主点s0连线得到交点A0、C0、J0、K0。再从点A0、C0、J0、K0作水平线得到交点B0、D0、I0、E0,然后连接各点就得到了两个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a)(b)
图3-9平行透视的作图法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二、成角透视的基本作图法
在写生时,立方体由于放置角度不同,都会有各自的左余点和右余点的固定位置,因此,正确地定出余点的位置甚为重要。成角透视的特点就是在地平线上,除了主点以外都是余点的位置。
在这里我们主要利用水平变线的迹点和灭点作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1.作直立面和画面的夹角分别为300和600的成角透视图(1)如图3-10(a),画出视平线hh、基线gg、画面线pp和长方体的平面图。确定主点s0和视点s的位置,作透视图。(2)开始作长方体的底面的透视,从视点s的位置分别作长方体各边的平行线,与视平线相交得到各水平边的灭点,即灭点F1、F2。(3)延长长方体底面的各边与画面相交得到迹点a1、a2、b1、e1,从这些迹点往基线上分别作垂线,得到a1、a2、b1、e1的位置。(4)从基线上a1、a2、b1、e1点往相应的灭点连线,得到长方体底面的透视a0b0c0d0。2.找出长方体的高度并绘制完成长方体的透视图(1)如图3-10(b),从基线上的迹点a1、a2、b1、e1做垂直线,并截取长方体的实际高度,得到A1、A2、B1、E1点。(2)从A1、A2、B1、E1点往相应的灭点连线,与从a0、b0、c0、d0点往上作的垂线相交得到A0、B0、C0、E0点,这样就完成了长方体的成角透视图。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图3-10成角透视的作图法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三、倾斜透视的基本作图法
倾斜透视分为两种:(一)平行透视中的倾斜透视
有一个平面和画面平行或者距离画面最近的一条边与画面平行。(二)成角透视中的倾斜透视
没有一个平面和画面平行距离画面最近的一条边与画面不平行。这里我们举一例来绘制,如斜面的平边平行于画面的两个三角柱体的透视画法:完成该透视图,主要是利用倾斜变线的灭点画出有斜边的三角柱的倾斜透视图。1.如图3-11(a)是三角柱体的平面,立面图,还有画面、站点s的位置。2.如图3-11(b)是透视画法。作图的过程与平行透视相类似,不同之处在画三角柱体斜边的透视时,利用了倾斜变线的灭点。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图3-11倾斜透视的基本作图法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第四节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透视原理在绘画创作和艺术设计领域应用很广,如绘画、卡通、电影、电视、雕塑、园艺等等,为塑造艺术形象、突出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平行透视在绘画中的的应用
平行透视具有集中、安定、庄严的感觉,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巨著《最后晚餐》就是平行透视在绘画中的的应用的典范之作。作品成功地描绘了戏剧冲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逼真的人物,全部以各不相同的姿势,出现于三度空间中。天花板、栋梁和墙上窗户的变线,再加上十二门徒注视耶稣的目光,以及信徒指着耶稣的手指,把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正中位置(心点位置),突出了画面主体人物耶稣。
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晚钟》,也具有代表性,如图3-12所示,画家采用了平行透视的手法,表现了正在劳作一对年轻的农村夫妇,在落日余晖洒满天际的地平线前,听到村里的教堂响起祈祷的钟声,妻子将双手紧握在胸前,丈夫则摘下帽子,停下手边的工作虔诚地祷告。画面上的人物、地平线、工具经过平面透视的处理、显得极为安定、庄严。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图3-12晚钟[法]米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医学生物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金融学院《农业技术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中学语文经典新诗解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护理学基础实验(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东软学院《儒学与传统文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工程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口腔护理岗前培训》课件
- 《流程图的排版规则》课件
- 公证书 仲裁文书
- 蓝色卡通风胃肠减压护理
- 2024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小学单位换算-体积
- 叉车自行检查记录表
- 2024新安全生产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专题5 书面表达-2023-2024学年译林版五年级上册英语期末专题复习
- 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班物理试题答案详解
-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T430-20XX-条文说明》
- 第二单元自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文物保存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