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重庆经济发展_第1页
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重庆经济发展_第2页
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重庆经济发展_第3页
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重庆经济发展_第4页
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重庆经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重庆经济发展关系对策研究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对职工权益问题十分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探索在“三个变化”的条件下,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总的来看,重庆市职工权益基本得到保障,职工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有力推动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落实“314”总体部署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中也还存在着职工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一些职工的劳动经济权利、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社会保障权利等,没有按照中央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职工参与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必须从宏观政策层面、微观措施层面进行调整,以确保职工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314”总体部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重庆市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基本状况和特点直辖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重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职工的权益结合起来,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目的,把发展的着眼点落实到以人为本上来,切实落实对职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项权益的保护措施,较好地保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特点之一:把涉及职工合法权益有关问题提升到政策法规层面,使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整体保护。直辖以来,重庆市坚持把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从更高层面进行研究,把涉及职工合法权益问题作为关系重庆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抓。重庆市委每年定期听取工会等群团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涉及职工权益的有关问题。重庆市人大加强了涉及职工权益的立法工作,从1997年到2007年,重庆市制定出台了《重庆市工会条例》、《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重庆市厂务公开条例》、《重庆市集体合同条例》、《重庆市失业保险条例》等多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法规,同时,还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对一些涉及职工权益的法规进行修订,如《重庆市工会条例》就分别在2001年、2006年进行了修订。先后出台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的意见》、《关于完善重庆市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意见》、《重庆市最低工资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与修订,使全市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特点之二:关注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的落实,全面开展职工维权活动,使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直辖以来,在重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安监局以及工会等群团组织密切支持和关注职工合法权益问题,促进全市职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项权利的落实,使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职工的收入逐年得到提高,从1997年至2007年职工工资实现了年均近30%的增长,增长率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发展水平。适时提高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2008年12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已正式发文出台推进全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意见。全面落实了职代会制度,截止2005年底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达6000多个,实施了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重庆市总工会成立了工会人才领导小组,组长为重庆市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将高素质职工纳入重庆市人才管理范围。重庆市政府制订并下发了百万职工素质提升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工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并结合形势政策教育,实行了职工政策轮训、工会办学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培养知识型职工,职工中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由直辖之初的14.86%提高到2004年的26.06%,等等。这些有效措施,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全面的保护。特点之三:从小处着眼、从难处着手,关心和关注职工生命安全、劳动就业、基本生活保障等基本权益,使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更加体现到实处。直辖以来,重庆市把职工劳动保护特别是安全生产问题作为保护职工权益的重要问题来抓,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重庆市重特大事故处置基本程序》,每年开展了“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得到较好的保障,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死亡率持续下降,从2002年的1.6下降到2007年的0.53。同时,从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人生安全保障着手,不断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扩大保险面,使职工基本生活总体上得到有效的保障。工会在全重庆市建立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站、点),构建覆盖全重庆市劳动争议调解网络,积极参与和推动劳动争议调解,开通“12351”职工维权热线电话,一系列职工权益表达、维护、协调制度和机制的完善,有效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劳动就业、工资收入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广泛拓展就业渠道,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全重庆市发展的一个重点,消弥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职工就业率下降趋势,失业率保持在结构性失业率范围,城镇就业人数呈U型变化,反映出推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效应,从就业这个根本点上较好地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大力推动“4050”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与再就业,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这部分群体的就业

和再就业人数呈上升逐势,2007年达到5.41万人。支持工会创造性地开展“送观念、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送”工程和“百名再就业明星创业行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提升行动”、“就业岗位|求职人员双推介行动”、“百户企业千个岗位进社区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四大行动”,转变职工就业观念,增强谋职就业能力,提高职工就业水平。与此同与此同时,重庆市把关心困难职工作为保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每年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工会组织开展各种送温暖等活动,直辖以来每年慰问困难企业与困难职工人数都呈现明显上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困难职工的基本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全重庆市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正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特点之:关注农民工这个职工队伍新成员,创新维权途径和方特点之:关注农民工这个职工队伍新成员,创新维权途径和方式,突出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针对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特点明显和农民工数量较大等实际,政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时制定和修改了《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相继召开了重庆市农民工管理“四好”经验推广会和推介南川经验的农民工维权工作汇报会,推广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好经验和做法。2007年,重庆市人大通过设立“重庆农民工日”的议案,确定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农民工日。表彰和宣传“重庆市十佳农民工”。政府劳动保障、司法、建委等部门和工会等群团一起,积极开展为农民工追讨欠薪大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维护了农民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工会坚持“农民进城、工会进村”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会组建和农民工入会形式,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大工会中来。截止2008年底,村、社区工会的覆盖面达到77%,农民工入会总数达到270多万人。采取输出地、输入地双向入会维权的方式,建立了省际(城市)间工会双向维权机制,拓展工会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参与重庆市农民工在外地务工中发生的重大个案调处。在输入地,从企业层面,培育总结了广厦重庆一建公司“善待好、组织好、教育好、管理好”农民工的“四好”经验。在输出地,培育总结了南川经验——“六个一”工作法、“4+X”联动机制。“四好”经验写入了《2006年中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蓝皮书》。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成为重庆市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和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二、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直辖以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工会十分重视保护职工权益工作,但是,受体制机制特别是仍然存在用工上的双轨制的影响,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行业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进展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近年来发生较多的安全生产事故,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一些地区、行业虽然有各种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严重打折扣,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总的来看,职工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现行财务没有职工权益保障情况分析,职工权益被损害情况难以掌握。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的存在误区,几乎所有财务管理的教材都把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即企业理财的唯一目的就是为经营者赚钱。少数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污染环境、损害职工权益、偷税漏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在这种财务管理的目标观下,忽视员工权益就是很自然的了。正由于在现行财务上没有职工权益保障情况的分析,使各种隐性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难于及时发现,积小成大,侵害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往往一旦被发生就成为大问题,而这些大问题大多是冰山一角,各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仍然大量存在。(二)在各地争夺投资的整体格局下,职工合法权益时常被漠视。由于在地方业绩的考核中,往往把经济发展放在最优先位置,各地为了争夺投资,在保护职工权益与引资的两难选择中不少地区选择后者。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劳动者以职位与饭碗为念,常常忍气吞声,“沉默是金”,致使某些用人单位却越发“得寸进尺”,根本不顾及职工合法权益。甚至,有一些地方招商引资心切,非但无心维护职工权益,反而把牺牲劳动者权益作为引资的“优惠条件”。全重庆市农民工权益维护与保障情况调查问卷表明,只有36.17%的农民工是通过政府、工会的宣传知道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些隐性的侵害也让人寒心,如一些劳动者试用期一满,就被以不能胜任为由,分文拿不到就被扫地出门。调研中,一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私下透露,其实企业就是不断通过这种办法节约劳动力成本。又如假日安排职工加班,用人单位往往用补休替代数倍工资。又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然而,在诸多基本权益尚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这项“看起来很美”的规定,不免让很多职工担心,这又将可能只是画在纸上的饼。(1、政府、工会宣传的,2、企业提出的,3、工友告知的,4、自己看电视知道的,5、其他途径。)(三)在社会还没有完全走上法治轨道的情况下,职工合法权益在与用人单位的博弈中往往难以维护。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法治,加上劳动监察执法力量不足,面对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职工在与企业、老板抗争的结果往往是“鸡飞蛋打”,不但权益得不到维护,个别的甚至丢掉工作。而在一些地区把法律法规不能执行到位的责任归咎于“很少接到投诉”,很少去检讨自身主动式执法检查监督的缺失,致使职工时常遭遇工资被克扣拖欠,强制超时劳动,工作环境危险恶劣,无端被裁员,甚至遭到体罚羞辱等合法权益被侵害事件,在全重庆市农民工权益维护与保障情况调查问卷表明,日工作时间八小时以上的达到61.69%。《劳动合同法》虽然较为全面反映了劳动者的诉求,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现实的困境是,一边是法律的明文规定,一边是用人单位的置若罔闻。)受小就业买方重庆市场的影响劳资天平倾向资方,影响了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从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的讨薪潮,到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连年大幅攀升,究其原因在于很大一部投资者看中的是低成本的劳动力。低成本劳动力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立法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则使劳动争议有机可乘。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某些投资者以利益“受损”,用撤资相要挟,而一些政府部门由于此影响而漠视职工合法权益,致使职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五)对弱势职工群体保护不到位,部分群体合法权益受侵害问题更为突出。如女职工职业安全卫生和特殊劳动保护权益往往不得不让位于宝贵的岗位资源,“要孩子还是要工作”,成为一些女职工不得不无奈面对的两难选择。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体制内职工相比,存在同工不同酬问题,面临严重的劳动安全卫生问题,近些年频繁发生的由于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出现的矿难死亡问题,受害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同时,农民工还难以享有社会保障,尤其反映最强烈的是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六)受工会维权弱势性的影响,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主体时常缺位。从世界一些国家的情况来看,工会在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国工会既缺乏反制侵权方的法律手段,也没有很好地履行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措施。工会的维权依赖于政府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间接干预,自身没有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协调的办法,且工会的维权无外乎维护职工的劳动权、报酬权、休息权等,但《工会法》中有关此类问题的规定基本上都是“有权参与”“有权要求”或“有权提请”之类的表述,从表述上不难看出,工会维权只有交涉权、建议权、调解权,而没有决定权。用一些专家的话说,工会没有维权的处罚权,也无法利用工会的集体行动权,造成工会维权的弱势性。在公有制企业,工会被习惯地列为“三类”部门,有的甚至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被撤消或合并到政工部门,工会在企业这样的地位注定想“作为”又无法“作为”。另外,工会的经费由行政拨付,使得工会在有些问题的处理方面存在着“腰杆不硬”、“看脸色行事”等现象。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明晰,工会主席或工会干部作为企业的雇员,受制于企业,在代表职工就有关权益与企业主及其管理者进行谈判交涉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对方的利益。这样企业主往往以不再续订劳动合同的方式解雇工会干部,或者给予其他不公正的待遇。尽管新修改的《工会法》对维护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有明确的规定,但工会工作人员因维权而受到解雇或被企业罢免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当然更难以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三、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保障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化等权益,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本途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314”总体部署,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和把握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职工的合法权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通过着力解决好影响职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促进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通过研究分析影响职工合法权益的因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重用制度的刚性作用来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强化工会的职能作用,突出主体,关注客体,形成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推动力量,努力营造保护职工合法良好社会环境,形成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合力,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更好地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基本原则。根据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总体思路,针对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维权目标,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重庆市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应注意遵循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好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等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同时,又要充分考虑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决不能牺牲职工的合法利益去谋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通过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激发出加快发展的力量,调动职工群众参加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和着眼点落实在为职工群众谋利益上,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效。二是坚持重庆市场导向与政策引导相协调的原则。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既要正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事实,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用经济的手段来促进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各项措施的实施,使保护职工合法权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又要在政策层面充分考虑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性,突出政策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监督,用政策来引导各个经济主体更加自觉地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使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更加切实的政策支撑,确保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能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注重效率与兼顾公平相协调的原则。在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状况和效益状况,以效益为基点确定职工权益的保障度,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又要统筹兼顾,从大局出发把全部职工的权益作为思考和研究问题的重点,特别是对一些职工基本权益的保护更纳入统筹范围,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既在基础层面上得到保护,又能分层次分领域得到有效保护。是坚持强化保护与注重预防相协调的原则。抓住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突出政策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在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据可查、有规可循的基础上,使职工合法权益能够在操作层面上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时,要把预防放在重要位置,针对覆盖面较广、影响较深的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切实做到未雨绸缪,用政策措施来防止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真正把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好。五是坚持重在治本与兼顾治标相协调的原则。深刻分析影响职工合法权益的深层次原因,切实从问题的根源着手,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好保护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加快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章建制力度,把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有益经验和措施上升为科学的制度,切实为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找到长期化、制度化的措施。同时,又要从当前问题抓起,着力解决好影响职工合法权益的重点难点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各类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的解决。(三)总体根据目前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现状,充分考虑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水平,兼顾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目标是:在经济权益方面,确保职工的工资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的目标,到2012职工人均年工资达到46000元,职工因延时劳动所得报酬90%符合劳动法要求,基本实现安全生产。在政治权益方面,确保职工的各项政治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尤其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得到充分落实,到2012年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实行职代会制度面达100%,非公有制经济职代会制度面达到1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行厂务公开面达10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面达50%;公有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面达75%,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面达10%。在文化权益方面,全面实行对职工上岗培训,切实增加职工在职培训经费支出,到2012年职工培训经费支出达到目前发达地区平均水平,职工专科以上教育学历比例达到35%,就业人员专科以上教育学历比例达到10%。在社会权益方面,确保各类不性质单位的职工都能充分享有社会保障,在目前社会队伍的基础上都有明显的提高。2012年与2007年参加各类保险比例对照图□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占职工的比例2012年与2007年参加各类保险比例对照图□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占职工的比例口非公有制经济参保人员占总数的比例口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占在职职工的总数2007年 2012年到2012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年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实现全覆盖,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65万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占全部参保人员的比例达到40%;全重庆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到80%;失业保险扩大覆盖面,农民工失业保险率达到80%。四、强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的深刻变化,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不是单一力量或单一层面能予以解决的,必须从法律法规、社会层面、政府层面等各个方面,形成以党政为主导的职工权益维护机制,提出更加有利的举措,从而更加有效地维护好职工群众的权益。(一)推动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一是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刚性措施。法律最具有刚性,对所有社会成员都适应,因此,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要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拿起法律法规的武器。要把现行的《工会法》、《公司法》、《劳动法》、《企业破产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列》等涉及到职工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从企业用工、职工工资状况、职工生产安全状况到职工社会保障等全过程,都发挥出法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对职工法律知识的培训,使职工能够运用法律,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同时,建立健全涉及职工利益立法职工听证与投票制度,确保出台的法律不损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合同制度,用合同来约束职工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说到底是合约经济,因此,必须用合约的方式来规范职工的合法权益,使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能够预期在先、防范未然。(1、担心签订合同会影响就业,2、签订合同后流动不方便,3、签订合同后各项保险费用个人负担过重,4、签不签合同都难以维护自身权益,5、其他原因。)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并施行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正式确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07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表示,中国将力争在未来5年内使各类企业都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要实现5年内各类企业都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目标,关键在于政府的强力推动。要在政府的公权力的引导协助下,督促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解决当前“劳方”与“资方”之间的地位严重不对等,前者对后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后者却对前者拥有绝对的“生杀权”的问题。各级政府对企业的考核要做到市场经济与社会责任的结合,要在以企业所交利税的多少作为企业评价标准外,应将企业是否形成工资共决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作为重要标准纳入企业评价体系之中,推动企业更多关注本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调整职工工资收入主动性、积极性,变外在要求为内在动力。同时,要保障在平等的条件下签订劳动合同关系,把社会保险、生产条件等纳入劳动合同之中,使劳动合同全面体现职工的工资、福利、保险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同时,考虑到职工的比较弱势,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制度,推进用集体力量强化合同的公平性,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和保护。三是完善各项维权工作机制,从整体上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虽然目前明确了工会在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多样性,仅仅依靠工会很难完全达到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目标,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形成以党政为主导、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联合会等为基本力量、多个部门与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推动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是推进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靠职工自身力量保护合法权益。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是职工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形式。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明确在企业改革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未提交职代会审议不实施,职工安置方案未经职代会表决通过不生效。进一步推进厂务公开规范化,把厂务公开逐步融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通过多种形式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面临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告诉职工,既有利于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又能更好地凝聚起职工参与企业发展的力量。广泛推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明确职工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的数量,从源头上使职工能够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促进了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进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拓宽了职工民主管理渠道,推行值班厂长制度,推行职工代表民主议事会、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定期开展企业负责人与职工代表民主协商对话,职工代表巡视、监督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和民主监督权,进而通过职工自身的力量来保护合法权益。(二)着力解决好职工基本权益需要,进一步形成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屏障一是大力增加就业岗位。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职工在就业中的弱势,特别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形势下,经济发展受到一定不良影响的情况下更易出现。从直辖以来的情况看,失业人数总体是上升的,这显然影响到职工合法权益。因此,解决好保护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必须从增加就业岗位着手,让职工有足够的就业岗位进行选择,从而摆脱保护合法权益的弱势地位。为此,应鼓励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充分考虑职工就业的要求,合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组织劳动供给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正确分析出按全社会劳动供给量,确定应提供的就业岗位。同时,考虑到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的明显弱势,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就业的指导和引导,合理规划农民工就业流向,为农民工就业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应针对目前存在的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组织公安、劳动等部门成立相应的临时性机构,加大对企业工资支付的监督执法力度,专门督促企业按时发放职工工资,认真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探索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严防问题越积越多,最后累积成难以解决的难题。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根据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适时调整职工最低工资,确保职工能够通过劳动获取较充足的生活资料。二是全面提升职工素质。职工素质得到提高,就能增强就业发展能力。为此,应落实党委领导、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与工会共同实施的领导机构,广泛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和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使提高职工素质成为维护职工权益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大力实施好“百万职工技能提升计划”、“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民工技能登高计划”等,举办职工技能竞赛,进行技能业务培训,促进职业资格认证,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为职工求知学技、提升素质搭建平台,增强职工的履职能力、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评价试点工作,健全初、中、高级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制度,搞好职业技能鉴定,探索取消技师报考比例,打破资历、年龄和身份的限制,鼓励职工参加高技能人才的资格认定,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为职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三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城镇困难群众体、制度外群体养老保险问题,将乡镇企业职工、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工作职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改革参保缴费方法,设定不同缴费档次,实现各类不同性质职工养老保险最大化覆盖。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扩大个人帐户使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解决失业保险权利义务不对等问题,逐步提高领取水平,增强失业保险对失业职工的保障能力,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投入,确保城镇职工普遍能享有社会保险,为职工提供必需的生活福利设施。是落实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制。这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做法。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安全卫生法的总则或头几条中,都明确规定雇主对工作安全和健康所应承担的责任条文。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法》第三条对雇主责任规定必须为他的雇员提供没有被认为对雇员有造成或可能造成伤亡或严重生理伤害危险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必须遵守根据本法令颁布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借鉴这些国家的有益经验,重庆市也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明确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制,促使企业主动负责搞好安全生产。五是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支持工会等群团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基本情况信息档案库,彻底摸清全重庆市困难职工的总人数、致困原因和困难程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重庆市、区县、乡镇三级困难职工档案库。加大帮扶资金筹集力度,地方财政应设立专项帮扶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鼓励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仿照国外通行的办法,对企事单位的捐助纳入税前列支;考虑发行帮扶困难职工的彩票或从现行彩票收入中明确提出一定比例用于困难职工的帮扶,形成社会化帮扶格局。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天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时提出的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成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困难职工之家的要求,支持工会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特别是县级中心建设,进一步落实对困难职工的扶助措施,研究和出台重庆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力争2009年底建成5—8个达到天津的“四热八心”水平的帮扶中心,使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实现日常化、长效化。工会等群团组织要深化“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和载体,提高救助水平,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发挥工会的维护职能,切实履行好为困难职工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职责,真情扶贫帮困,解决困难职工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三)强化政府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制度一是加强职工合法权益的监控。应责成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加强劳动监察,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依据法律法规定期对用人单位的用工、劳动合同签订等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用人单位在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其他待遇等方面依法进行约束,对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姑息或视而不见的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惩处,做到既服务于企业,又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政府应采取行政命令等强制性措施强制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明确要求用工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劳动、社会保险部门应加强养老保险金的收缴力度,保证用工单位为劳动者足额按时缴纳保险金,杜绝因拖欠保险金而造成职工养老保险断档现象。明确规定改制企业必须把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原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改制工作的指导,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改制不留尾巴。明确规定破产或停产企业资产出售时必须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征得大多数职工的同意,并合理对出售所得进行分配,防止大部分职工权益受到侵害。二是强化预警机制建设。引进和推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预防和控制事故是OSAMS的核心,尤其是评价系统全面、科学,改进措施准确、实用,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典型模式,政府应强制推广,并倡导在企业建立这一体系。应用现代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检查表、危险性预先分析(PHA)、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F)、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安全评价、行为科学及心理学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事故预测、预防、预测和预警能力,从事故后被动处理向主动预警防范转变。同时,切实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颁布了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从实际效果看,对控制和预防事故是有效的。比如美国1970年颁布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要求,依法处罚的各种罚款入国库后可以重新用于被处罚单位,促进其改善劳动条件,防范事故。美国实施《职业安全卫生法》以来,死亡事故减少了50%左右,职业伤害和职业病发病率降低了40%左右。日本是1972年颁布《劳动安全卫生法》,随后的1974年和1975年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8%和14%。我国于2002年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当年各类事故107.3万起,死亡13.94万人,分别比2001年有所上升。认真分析起来,问题不在于《安全生产法》本身出了问题,没有严格实施是主要原因,因此,加快建立《安全生产法》实施机制,变被动局面为主动,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状况。三是构建安全生产体系。大力推进3E,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1教育(Education)、强制(Enforcement),这是国际上职业安全卫生学术界公认的预防事故的方法。通过工程技术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强化意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强制实施来加强安全管理。按照这个目标,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规和国家安全卫生标准,为职工提供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全面实行技术工种培训制度,实行合格上岗刚性制度。对职工因工伤或患职业病,实行相应保护制度,保证职工日常生活费用来源。加强对职工人身安全的保护,探索建立由公安、劳动等部门组成监察机构,负责职工受到体罚、欧打、搜身和侮辱,以及锁闭工作场所和职工集体宿舍限制人身自由的申诉,并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追究。是推行职工权益财务报表制度。现行财务分析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西方国家的财务分析没有职工权益保障方面的内容,因此,我国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教材中也就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而西方国家早就产生了“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能只为所有者赚钱,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其中包括不能损害职工权益。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落后,要充分认识到,企业不能只为所有者谋利益,还要为职工谋利益,这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观。通过对职工权益的分析,可从中获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状况,政府应明确各个企业必须实施职工权益财务报表制度。一些先进地区如天津重庆市把职工工资增长率,纳入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建立职工权益财务分析表,应主要包括:平均工资、工资增长率、工资发放率和拖欠率、社会保障金的缴纳率、职工权益在增值额中的比重、职工权益增长率与所有者权益增长率的比率等,同时,还应设立反映增值额及其结构的增值表,应主要包括员工所得、投资者所得、债权人所得、政府所得四部分。从这些财务分析内容,政府可以适时较好地获取职工合法权益落实情况,进而推进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各项措施的落实。五是加强对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指导。针对当前农民工是合法权益损害较严重的对象,应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指导,可考虑在政府职能部门中设置农民工维权工作机构,与工会一起办公,使农民工能够找到直接为其服务的政府工作机构。该机构主要开展接受农民工申诉,把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文化技术素质、法律援助和生活帮扶等,作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点,真正做到为农民工排扰解难。同时,也可以作为向农民工“送维权、送亲情、送文化”等的工作协调机构。)动员社会力量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构建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社会化格局一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形成整体力量。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价值取向,让社会各界都自觉地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格局,营造起全社会参与维权的整体合力和强大声势。同时,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整合全社会资源,形成多方参与、合力维权的社会力量,使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成为人们的自觉意愿和追求。二是发挥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特殊作用。应严格执行工会与政府联席会制度,强化全重庆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