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摘要:劳动素养是人在劳动中所具备的劳动心态及劳动技能。劳动素养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劳动素养既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可以创造新的理念。现代中小学生劳动意识淡薄,掌握劳动技能较少,缺乏实际劳动锻炼,我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劳动这一方面仍然处于短板。针对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缺失,现在提出改善路径要加强对劳动素养观念及精神的宣传,提高中小学生劳动能力,加强劳动素养教育,鼓励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培育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关键词:劳动素质;现状;提升策略一、劳动素养的内涵分析“劳动素养”一词最早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他指出“劳动素养”是具备相应的劳动思想,劳动技能,还包含人在劳动活动中所具备的精神活动、面对劳动创造所拥有充实的智慧、丰富的道德意识和明确的公民目的性。我国学者檀传宝认为,劳动素养是指个体由于生活、教育活动所形成的有关劳动方面的人的素养,包括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等维度[1]。纪德奎和陈璐瑶提出,劳动素养是指个体经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而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品质修养和行为能力[2]。二、劳动素养的价值分析(一)劳动素养的本质特点劳动素养本质是让中小学生认识劳动、尊重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劳动素养具有长期性,需要家庭、学习、社会共同努力;劳动素养具有复杂性,不仅仅是中小学生动手劳动,更重要是中小学生精神层次对劳动的追求;劳动素养具有主体性,中心在于中小学生,是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劳动素养知有重要作用。1、在知识方面劳动素养利于学生掌握实践性知识,学习活的知识;开阔思维,掌握灵活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掌握丰富的课堂知识,有趣的生活知识。2、在能力方面劳动素养利于学生适应多变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适应能力;在劳动中动脑,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团结合作,在交流中学习互帮互助,掌握合1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作学习的能力。3、在认知方面劳动素养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拥有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劳动活动,分享劳动经验;有助于健全人格、发现新知、锤炼意志;促进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塑造美;利于学生独立自主,珍惜劳动成果。4、在情感方面劳动素养提高中小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者的尊重。陶冶中小学生的劳动情操,引导中小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快乐,收获幸福,在劳动后收获成就感与自豪感,促进劳动的正向发展。三、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现状问题剖析(一)中小学生劳动观念缺失1、社会对劳动观念宣传不充分,社会劳动氛围不好。不良环境对中小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现在社会盛行享乐主义、慢生活、佛系主义等都是消磨时间,减少劳动积极性。在智能手机的影响下,中小学生渐渐与社会脱轨,过于关注手机世界,减少社会实践时间,间接缺失劳动机会。2、家庭过于呵护孩子,减少中小学生劳动机会。我国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视为珍宝,极力避免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中,减少孩子家庭劳动时间,学生久而久之会认为劳动不是自身的责任,与自己无关。在家长的呵护和宠爱下,学生渐渐养成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贪图不劳而获,甚至鄙视普通劳动者,带有偏见看待劳动,贬低劳动。而且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培养孩子才艺特长,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家庭的影响下,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劳动观念。3、学校过于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劳动教育。在多年应试教育下,学校渐渐重视升学率并过多倾向于学科成绩,其中更重视智力成绩,造成学生偏向考试知识的学习,缺少劳动实践的现象。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一致认为考试成绩决定一切,智力是最重要的,在时间的分配中,大部分时间孩子坐在课桌前练习数学题目、背诵古诗、写作文、练习字体等,分配到劳动的时间几乎没有,间接影响小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二)中小学生劳动精神薄弱1、中小学生缺少劳动精神的熏陶。劳动精神是劳动素养的内核支撑,但在大环境影响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物质生活,忽视精神世界的修养,造成社会缺失劳动精神,也影响中小学生对劳动精神的关注。2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2、中小学生缺少对祖国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现在社会生活越来越好,学生只关注自己当前的得失,在思想懒惰,行为上怠慢。没有认识到劳动是建国的基础,立根之本。3、中小学生缺少对劳动英雄事迹的关注。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辛勤劳动,热爱劳动的人。教育上极少树立劳动英雄榜样,中小学生对优秀劳动精神接触少,缺少对劳动精神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三)中小学生劳动能力不足1、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较少,劳动区域狭窄,所以中小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缺失。首先家长过于呵护孩子,不让孩子做家务,学生缺少劳动锻炼的机会,造成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缺失。其次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独自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弱。家长几乎包揽了学生每个学段的动手作业,例如“学校手抄报”,“手工作业”和“家务活动作业”等动手操作活动,认为孩子的时间应该用到知识学习上,进而减少学生独立劳动的机会,造成学生一味记忆理论知识而丧失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家庭和学校重视理论成绩,忽视劳动和理论知识并重,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的学习现象,在思维上产生固定模式,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造成中小学生劳动迁移能力弱,没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四)中小学生劳动品质和习惯较差1、中小学生劳动自觉性差,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学校家庭劳动,需要有奖励才愿意参加劳动,没有高层次精神境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活动,把劳动与利益联系一起。并且,大部分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劳动任务,潦草完成,为了避免受到惩罚,斥责和减学分才进行劳动活动,不是自己主动意愿参与劳动活动。2、中小学生养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没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感。现代中小学生生活轻松,需要进行劳动的事情较少,养成懒惰、怕吃苦、劳动不积极的性格。家长给予舒适安逸的环境,学生渐渐怕困难,承受不了挫折,没有竞争意识。最重要是学生养成玩手机的不良习惯,大部分课余时间用在游戏上,游戏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减少了学生对其他事物的关注,造成学生对劳动不感兴趣的现象。四、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策略(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及精神3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1、提倡“劳动最崇高”,树立正确劳动观
家庭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家庭劳动,通过独立劳动,学生理解劳动不仅仅是动动手还需要崇高的劳动信仰。家长还可以和学生共同解决家庭劳动,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加强劳动观念的教育,树立热爱劳动的态度,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落实劳动素养教育。要加强劳动观念宣传,培育中小学生劳动观念形成。学校可以开展“校园环保工人讲授会”,工人们说一说自己日常的工作内容,工作难度,完成工作后的心情,通过劳动人民的情感陶冶法灌输正确的劳动观念,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感想。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环保一日活动”,通过实际锻炼,感受劳动的价值。学校要及时进行劳动活动评价,让学生感受参与劳动的自豪感和光荣感。社会要把中小学生放到重要位置,需要营造良好的劳动观念,积极创造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社会可以组织“社区公益服务活动”,“社会劳动朗诵大赛”和“全民劳动接力赛”等多种劳动活动,号召全民参与,提高全体群众的劳动观念,给学生树立积极参与劳动活动的形象。 2、提倡“劳动最伟大”,弘扬劳动精神
家庭劳动精神教育是小学生劳动初期的萌芽,家长要以身作则共同和中小学生学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劳动精神,通过观看“劳动伟人纪录片”、“劳动精神宣传片”、“传统劳动纪录片”等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者伟大的劳动精神,崇高的劳动理想,鼓励学生模仿劳动者的劳动行为。学校劳动精神教育是小学生接触劳动精神的基础途径。学校要提倡“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团结合作”的劳动精神。创造校园特色劳动活动,可以举办校园劳动精神演讲活动,鼓励学生歌颂伟大优秀的劳动精神,结合“五一劳动节”、“植树节”、“雷锋精神”等社会活动,学习先进劳动精神。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爱国敬业”的崇高劳动精神,利用榜样的影响力教导学生学习劳动精神。社会氛围影响中小学生对劳动精神的态度,社会要尊重和热爱劳动者,积极倡导“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学生在热爱劳动的大环境下会追求劳动精神,积极主动学习劳动精神。 3、提倡“劳动最美丽”,珍惜劳动成果
社会结合中国农业历史,劳动伟人,基层劳动者,开展“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粮食种植环境的艰难”、“劳动者种植粮食遇到的困难”和“劳动者日常生活”巡回讲解活4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动,通过实际活动督促全体居民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习惯。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教育中小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例如“不浪费水和电”,“不浪费食物”等节约行为。制定关于珍惜劳动成果的规则,家长和学生共同遵守规则,相互监督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二)从课内外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劳动知识 1、改革教学内容,增设课内劳动知识
学校要加设劳动课,在教学中讲述一些劳动者获得人民称赞的故事,例如助人为乐“雷锋叔叔”、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基层环保工作者,丰富中小学生对劳动者的全面认识。规划劳动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已有的教育资源,设计具有特色的劳动素养教学,学校可以组织“校园环境节”,要求每个班级的全部学生参与,共同维护校园一周的环境卫生,学校要及时评价并给予奖励,促进活动的正向进行。教师需要创新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在有吸引力的情景教学中,讲解劳动知识,推动劳动素养教育[3]。 2、贴近现实生活,丰富课外劳动知识
生活中处处需要劳动,要引导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基本劳动知识。学校和家庭一起努力,共同促进中小学生课外劳动知识的学习。学校可以讲解基本电器的使用知识、骑自行车的知识和洗衣扫地的知识。家长示范如何进行生活中的劳动,帮助中小学生运用劳动知识进行实际劳动。(三)创设劳动实践,增强劳动能力 1、创造劳动实践,提高劳动能力
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参与劳动,学校家庭社会可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建议减少家长接送孩子,锻炼孩子独立上学的能力。鼓励小学生回家打扫卫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校每学期带领学生参与“耕地活动”和“丰收活动”,让学生参与农耕劳动,感受劳动的重要性。还可以布置劳动家庭作业,比如洗碗、种菜、浇花、植树和买东西,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大队部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比如“环境志愿者服务”、“图书室整理公益活动”和“关爱老年人奉献活动”等无偿劳动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四)在行为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1、培养优秀的劳动行为习惯5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初期,心理和行为上发展不成熟,需要提早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在家庭生活中教导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家长不轻易帮助学生完成劳动,培育学生自理能力。在学校生活中要求“集体的事情帮着做”、“不乱丢垃圾”、“遇到垃圾随时弯腰捡起”和“尊重保洁人员和值日生”,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劳动,在行为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提倡学生思想与行为上的独立自主
在劳动素养教育中首先培养中小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建立自立观念。其次在劳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独立解决劳动问题,遇到困难先让学生动脑思考,找解决方法,家长可以适当引导,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探索研究。养成自觉自愿,独立自主的性格。五、结语总而言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劳动教育并不是一就而就的,是需要坚持不懈的,中小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发挥创新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完整答案【一套】
- 2025年生产经营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打印
- 2025年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考点精练】
- 2025租赁土地种植蔬菜合同
- 2025年依据劳动合同规定合法解雇员工
- 2025宁夏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垃圾前端收转装备项目建议书
- 2025科技公司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劳动合同与保密协议
- 2025贷款服务合同金融合同模板
- 短引线保护引出线保护以及T区保护
- 完美公司玛丽艳美的观念
- 浙摄影版(2020)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课件)
- 第七讲-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副本
- 校园安全常识测试题卷
- 建筑用玻璃ccc标准
-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眼科门诊病历
- 彝文《指路经》课件
-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课件
-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