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复习笔记】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1页
【高分复习笔记】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2页
【高分复习笔记】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3页
【高分复习笔记】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4页
【高分复习笔记】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地理课程论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地理教学目的论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地理教学方法论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地理教师论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地理学习论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地理教学评价论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地理教学管理论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地理教学环境论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在我国经历了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等历程。

1.地理教授法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师范学堂”开设的“地理教授法”,可以当作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

论课程。

2.地理教学法

1919年,陶行知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随着地理教

育事业的发展,“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也得以确立。

3.地理教材教法

(1)名称由来

20世纪60年代,由于有些人误认为“地理教学法”仅仅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且地理教材分析

也应该体现在学科名称中,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

(2)评价

“地理教材教法”这一学科名称并不确切,显示的是一个“教”字,忽略了“教”“学”并重的教

学思想,是认识上的倒退。

4.地理教学法

20世纪7()年代末到80年代,地理教育事业转入兴旺,地理教学法的研究趋于繁荣。各种版

本的地理教学法著作纷纷出版。

5.地理教育学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褚亚平教授等学者的倡导下,创立了地理教育学新课程。地

理教育学起点高、观点新、视角广、理论性强,对我国地理教学理论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

用。目前,在我国教育学界,对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尚有诸多争论。以地理教育学取代地理

教学法的观点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

6.地理教学论

(1)名称由来

①“地理教学法”易被误解为地理教学方法;

②地理教学法在理论上的升华不足,“地理教学论”的名称开始出现。

(2)发展历程

199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共同编写的我国第一本以“地理教

学论”为名称的著作正式出版。进入21世纪后,多种版本的《地理教学论》陆续问世。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地理教学论的含义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所有要素

进行系统的剖析和研究。

2.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

(1)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

①学生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地理教学活动

是为学生组织的,没有学生,地理教学活动就不存在。

②地理教学目的

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这种预期结果

表达了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一种期望和目标,说明了为什么要组织地理教学活动。

③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教学内容)及其进程

,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地图册、电子音

像教材)等。

④地理教师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活

动,甚至自学活动。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因素。

⑤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包括各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是地理教学活

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地理教师依赖正确、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达到地理教学目的。

⑥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具有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

能。教学评价的依据,来自于地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反馈,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问

题的情况,学生听讲时的反映等。

⑦地理教学管理

地理教学管理遵循地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建立稳定的地理教

学秩序和科学的地理教学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和地理教师的积极性,是地理教

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保障因素。

⑧地理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环境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且易被忽视的因素。任何地理教学活动都必须在

一定的空间或氛围中进行。

a.有形的教学环境

有形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地理园的设施和布置,以及校内外的环境等。

b.无形的教学环境

无形的教学环境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等。

(2)地理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关系

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①地理教学活动为学生而存在,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

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结果;

③地理教师以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达到地理教学目的,

在该过程中地理教师起主导作用;

④地理教学目的的完成程度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判定,从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⑤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学环境具有能动性,教师、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方法、

评价、管理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上要素也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

用。

(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地理学科的性质

研究地理学科的性质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o研究地理教学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

本目的。

2.研究地理课程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

3.研究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

研究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分类,认识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

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化组合,探索新的地理教

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4.研究地理心理特征

探寻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特征,探寻地理教师的心理特征,分析地理教师应具备

的智力品质、专业知识、道德素养、教学能力。

5.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价

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提供有效的地理教学实践评价方法,探索地

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途径。

6.研究地理教学环境

研究地理教学环境的作用,以及成功地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的方法。探索地理信息技

术作为地理课程内容、地理教学手段、一种教学环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二、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地理教学论隶属的学科门类

地理教学论的位置不可能在自然地理学或者在人文地理学的庞大的分支科学体系中,将地

理教学论归属于地理科学范畴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地理教学活动是一种教育现象,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都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地

理教学论应隶属教育科学。

(二)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1.学科含义

教学论因其主要是阐明教与学的原理、揭示教学规律的学科而越来越成为一门理论学科,

将“教学论”定义为一门研究一般教学现象、普通教学问题的基本教学原理的理论学科。

2.学科性质

由地理教学论的概念将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或

者“应用理论”的学科。

三、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广泛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信息学、系统学、管理

学、社会学、美学等。

1.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与地理教学论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教育学中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普通教育学的一

般原理对地理教学论起理论指导作用。

(1)教育学为地理教学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所揭示的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评估理论等一般理论,是地理教学论的

理论支柱。

(2)教育学(教学论)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地理教学论理论框架的重要参照系。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也为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所借鉴和应用。

(4)教育学的许多专业词汇和工作语言也使得地理教学论的叙述变得较为方便和简洁。

(5)教育学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往往很快被地理教学论所汲取、消化。

2.心理学基础

地理教学活动中每一个要素的分析研究都离不开心理学的理论指导。

(1)学生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因素,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包括地理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

基础结构,学生智力的开发和野外观察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丰富、运用地图与绘

制地图的能力、良好的记忆能力,都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

(2)地理课程

心理学的智力理论所提供的参考框架是地理课程目标体系和地理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制

订的依据。地理教材的设计要考虑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

(3)地理教师

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

键。

(4)教学环境

如何营造舒适方便、宽松活跃、学习气氛浓厚的教学环境,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

激励机制来促进地理教学活动更为优质高效,这也必须从心理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

法。

3.地理学基础

地理科学是地理教学论必然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教学目的

地理教学目的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确定,通过学校的地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要求必

须依赖地理学的理论指导。

(2)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诸因素中最实质性的要素,学校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只能来自地

理学。

(3)教师和教学方法

地理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地理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很多方法和地理科

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是一脉相承的。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1.观察法

(1)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地理教学活动中处于常态下的被研究对象,

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收集其语言、行为、表情等状态,并通过分析来认识被研究对

象特点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常见的方式有观摩地理课堂教学、观摩地理课外活动等。

(2)观察法的步骤

①观察之前

运用观察法,事先须制定观察计划,对观察的对象预先做一定的了解,并考虑如何使被观

察对象不受干扰。

②观察过程中

观察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观察计划进行,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集中注意

力,排除干扰、记录重点,应尽可能借助录音、录像设备做详细记录。应避免事后的回忆

和补记。

③观察过程完成后

观察过程完成后要及时整理材料,对各种分散的材料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详尽的观察报告。

2.调查法

(1)调查法的定义

调查法是指围绕课题的目的,通过被研究对象或熟悉被研究对象的其他人,有计划、有步

骤地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客观材料,综合分析被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某些地理教学现象之间联

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问卷调查

地理教学科研常用的调查方式有问卷调查、采访调查、测试调查、座谈调查等,其中问卷

调查被普遍采用。

①问卷设计

设计出适合被调查对象回答并紧扣课题的问卷,必须简洁具体、主题突出、便于回答,通

常多用选择题和填空题,尽量不用问答题。设计的问题要简单明了,要尽可能控制题量。

②问卷的发放

问卷的发放要注意数量的恰当,数量不足会因样本量太小而难以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而数量过大又会造成调查的工作量增大,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③问卷发放的人选

问卷发放的人选,应选择熟知调查课题的对象或者就是被研究者本身。

④问卷返回

问卷返回后要及时统计回收率,如回收率过低,可适当补发问卷。

⑤问卷整理

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类,并分析统计被调查者对所有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从中总结

出与地理教学研究课题有关的结论。

3.实验法

(1)实验法的定义

实验法是指根据地理教学科研的目的,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有计划地改变自变量,对由

于自变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因变量变化加以观察、测定、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确定

地理教学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分类和步骤

实验法最常用的方法是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或称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照和比较,

来分析影响地理教学活动的有关因素。在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时应注意的首要问题是:

①在实验前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必须基本相同。

②实验过程中

控制一系列非实验因子,突出实验因子。在实验过程中,要作详尽的记录,实验的各个关

键阶段都要做相应的测试,要积累足够说明问题的实验数据。

③实验过程完成后

处理实验结果时,要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认真分析、仔细核对,力求排除偶然因素的作

用,慎重地得出结论。

4.文献法

(1)文献法的定义

文献法是指通过文献(包括地理教学论、地理学、心理学范畴的图书资料,计算机网络资

源等)的查阅、分析,从中领悟地理教学理论的真谛、探寻地理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文献法的步骤

①搜集文献

根据地理教学科研的课题确定文献资料搜集的范围,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各种分类、多种媒

体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缩小范围,拟定重点、精读的文献。

②运用文献

运用文献过程中应边阅读、边摘录、边立提纲,根据提纲将所摘录的材料分条进行组织。

③完成报告

最后根据整理的材料分析研究,写成报告。

5.经验总结法

(1)经验总结法的定义

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之下,依据地理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材料,通过

整理、分析、综合、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一种研

究方法。

(2)注意事项

运用经验总结法应注意地理教学经验的去伪存真,经验收集的广泛性;注意辩证地收集成

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注意将个别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普遍性的教学理论。

1.2课后习题详解

影响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分析一下,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方法之间有哪

些联系。

答:(1)影响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

①学生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地理教学活动

是为学生组织的,没有学生,地理教学活动就不存在。

②地理教学目的

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这种预期结果

表达了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一种期望和目标,说明了为什么要组织地理教学活动。

③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教学内容)及其进程

,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地图册、电子音

像教材)等。

④地理教师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活

动,甚至自学活动。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因素。

⑤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包括各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是地理教学活

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地理教师依赖正确、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达到地理教学目的。

⑥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具有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

能。教学评价的依据,来自于地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反馈,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问

题的情况,学生听讲时的反映等。

⑦地理教学管理

地理教学管理遵循地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建立稳定的地理教

学秩序和科学的地理教学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和地理教师的积极性,是地理教

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保障因素。

⑧地理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环境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且易被忽视的因素。任何地理教学活动都必须在

一定的空间或氛围中进行。教学环境有有形和无形之分。

a.有形的教学环境

有形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地理园的设施和布置,以及校内外的环境等。

b.无形的教学环境

无形的教学环境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等。

(2)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①地理教师运用地理课程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使用正确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②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制约关系。

③地理教师以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达到地理教学目的。

④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诸因素中最实质性的要素,学校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只能来自

地理学。

请你为初中一个班级的学生设计一张调查问卷。问卷的调查主题可以是有关地理学科的

作用和地理学习兴趣方面的,也可以是有关地理知识(如地中海气候成因,地震震级、裂

度的区别和联系等)理解方面的,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问卷设计应简洁明了,问题的

数量控制在1()个以内。

答:地理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你对地理感兴趣吗?

(2)你喜欢使用地图册吗?

(3)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4)学习了地理,你有没有联想到乡土地理?

(5)你觉得地理难度如何?

(6)你觉得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吗?

(7)地球的天然卫星是什么?

第2章地理课程论

2.1复习笔记

一、地理课程概论

(一)地理课程的含义

1.对课程的不同认识

对于课程的定义,不同的教育理论流派有不同的理解。

(1)国外学者的观点

①塔巴、麦克唐纳等学者认为课程是学习方案,是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提出来的,

包括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②泰勒、多尔等学者认为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最终是由学生在学校领导下所获得的

经验所组成的。

③美国课程技术派布卢姆、英洛等学者认为,“课程是具体的学程内容,即为学生所要掌

握的学科内容的跑道”,课程只能由“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组成。

(2)国内学者的观点

①施良方

我国的课程专家施良方对课程概念的理解有:课程就是教学科目;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

动;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是一种学习经验;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是社

会改造。

②其他国内学者的观点

国内学者对课程的理解有:“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

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

2.地理课程的定义

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

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二)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1.地理科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目前,地理学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正确评价基础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价

值的依据之一是把握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取材于地理科学的地理课程,受到地理科学发

展的最直接的影响。

2.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社会发展的趋势

①由于高度重视环境演变问题,环境伦理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将成为人类新世纪的主流

意识,以此对现代化道路与前景、发展方式与效果的选择和评价,将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发

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全球性问题逐步显现在日常生活中,社会结构显现多样性与趋同性并存的趋势。

(2)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要求地理课程处理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部门地理与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

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人口和环境意识的培养。

3.学生的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在记忆、思维、想象与创造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特征。初、

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年龄的差异。

①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为稳定性差与可塑性强,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地理

内容。

②高中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趋于稳定,喜欢思辨性和理智性的地理内容。

(2)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受社会舆论与评价导向、学校课程策略、教学方式关系的影响,地理

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机因素。

(三)课程的类型

最常见的课程类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等。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的定义

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2)隐性课程的定义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2.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根据学科发展水平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

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如地理、历史、物理、化学。

(2)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

基础,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而实施的课程,也常常被称之为“经验课程”。

3.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1)核心课程

①定义

核心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反,它在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构成一个范围

广阔的科目,规定为必修科目,同时尽量使其他学科与之配合。

②核心课程的特点

a.学科间的综合构成一个“核心”;

b.课程须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和掌握。

(2)外围课程的定义

外围课程是为不同的学习对象准备的,是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出发点的。它随着环境条件

的改变、年代的不同及其他差异而进行相应的变化。

4.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

我国地理课程分类是混合型的,有向“综合型”“活动型”“自主型”发展的趋势。

(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

①2000年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和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增加了人文地理内容

,地理课程也加强了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之间的融合;

②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地理因素特别是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

(2)部门地理与分区地理的综合

为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删除了与人地关系关联不大的自然地理的内容,增加了人文地

理和人地关系的内容,精简了分区地理的内容,增强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部门地理和

区域地理之间的综合。

(3)活动课程的发展

①2000年修订的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对地理实践活动给予高度重视,重视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②2001年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如第三部分有关开展教学的“活动

建议”,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探究的教育思想;

③2001年11月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

必修课程,其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自主开发。

二、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一)我国内地地理课程的历史与发展改革

1.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学地理课程

(1)清末时期

清末时期,我国的地理课程处在初创阶段。

①1904年清政府规定在中小学均开设地理课程;

②1909年,规定中学分以地理为主科的文科和实科。

(2)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我国的地理课程有一定的发展。

①民国政府成立后,中学学制由五年改为四年,取消文、实分科;

②1913年颁布中学课程标准,各年级均设地理。

③1922年,仿效美国实行“六三三”学制。中学实行学分制,学科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初

中公民、历史、地理合为社会科,是必修科目;高中地理是升入大学文科或商科的选修科

目。

④1932年高中地理由选修改为必修。

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学地理课程

(1)1956年教育部规定初中三个年级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高中一、二

年级学习外国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

(2)1957年按照“课程要精简”的指示,初中地理的学习时间减少一年,取消高中地理;

(3)1963年教育部规定,初中一年级授中国地理,高中一年级授外国地理;

(4)1978年教育部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开设地理;

(5)1986年教育部规定,初中讲授中国和世界地理;高中讲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系统

地理;

(6)1990年修订《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高中增设选修课;

(7)1996年国家教委规定高中地理分为必修和选修;

(8)2002年教育部规定高中地理必修课,每周3课时;高中地理选修课,累计每周4课时。

3.21世纪初的中学地理新课程

(1)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

20世纪9()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小学教育界进行的重大的课程改革,其目标是把我国中小

学的“应试教育”引向“素质教育”,促使地理教师不断地探索教学思想、教学技术和评价方

法等。

(2)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

初中阶段单独设置两年的地理课程。如果学校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减少自然地理的

内容;如果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加入自然地理的内容。

(3)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设置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必修课程分为“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

块,共108课时。选修课程分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

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每一个模块36课时。

(二)台湾、香港地理课程设置

1.香港中学地理课程

香港中一年级至中三年级(相当于内地初中)设置地理课,内容为世界地理以及香港本土

地理。香港在中四、中五年级(相当于内地高一、高二年级)也开设地理课程,是高考科

目之一。

2.台湾地理课程

(1)初中地理分设3门课程:认识台湾(地理篇);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地球

科学(自然地理)。

(2)高中(高一和高二)地理课分设4门课程:地理(系统地理和中国地理);世界文化

(世界地理);基础地球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

(3)高中三年级开设地理和地球科学选修课程,每周3〜4课时。

三、国外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20世纪9()年代是国际地理教育取得重要发展的时期。世界范围内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

同趋势值得我国参考。

(-)国外地理课程的设置概况

世界各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开课年限和课时设置因国情不同有差别,但开课年限和课时分配

有较充分的保证。

表2-1一些国家的地理课程开课年限和课时设置

国家开课年限和课时

所有公立学校5〜14岁的儿童都必须学习地理课程,谍时占中小学所有总课时的10%,

英国

另外,14〜16岁的儿童可以选修地理课程

从初中第一年到高中第三年,每年开设地理课(高中第二、三年为文理班开),周总课时

法国

数为12课时

美国中学阶段正式以地理名称设置课程,一般设置在初中一年级,每天1课时,每周共5课时

俄罗斯地理谍程开设年限从5年级至11年级,每周2〜6课时

把初中地理、历史和公民共同组成社会科,为必修课。第一、二、三学年的总课时数分别

日本为105、105和85课时,占学年授课总时数的10.7%、10.7MQ8.7%。高中地理为选修课,

包括地理A和地理B,学年总授课时数分别为70课时和140课时

德国从5年级(中学第一年)到10年级每周都有1〜2课时地理课

新南威尔士州学生进入学习阶段4(7~8年级),开始正式学习地理科目,必修课为100

澳大课时;学习阶段5(9〜10年级)的地理必修课为100谍时。在4和5学习阶段,还有地

利亚理选修课(规定至少选择两个专题学习)。学习阶段6(11〜12年级),分为预备课程和高

级证书课程,地理课时分别为120课时

(-)美、日、英、法、俄、德等国家的中学地理课程体系

1.美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1)1991年美国政府将地理、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列为5门核心课程;

(2)1993年以法律形式将地理及其他6门学科指定为必修课程;

(3)1994年,在《地理为了生活:地理国家标准1994》中,辟专章论述地理作为一门课

程的重要性。

2.日本地理课程设置及内容构成

(1)日本地理课程设置

日本对中学地理教育一直比较重视,日本初中地理被分别设置在初中理科和社会科中,日

本中学还设置地理活动课程。

(2)日本地理课程目标

①地理A目标

高中地理A的课程目标是:考察现代世界的地理诸项课题,养成地理见解,培养对现代世

界地理的认识能力和作为国际社会的主体而存在的日本人的自觉性与素质。

②地理B目标

高中地理B的课程目标是:考察现代世界的地理事象,培养对现代世界的认识能力和作为

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的应有素质。

3.英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典型的重视中学地理教育的国家,地理课程设置的连续性为保证地理教

学的质量打下了基础。

英国中学地理课程在内容编排上,以教学要求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和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时地反映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

4.法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法国十分重视地理教育,有全国统一的地理课程标准,但无统一的地理教材。法国初、高

中阶段的地理课程采用一种循环上升的安排,贯穿着人文地理和地球科学的内容。

5.俄罗斯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1)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内容

①苏联除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期内将中学地理课程分设在自然和社会两学科中以外,其余

时期基本上是初中阶段(五、六、七年级)开设自然地理基础和区域地理课程,高中阶段

(八、九年级)开设经济地理课程。

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理课程继承了苏联课程设置,同时也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改革。

(2)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特点

①俄罗斯十分重视地理教育,地理教育在俄罗斯中小学教育中具有较高地位。

②课程设置体系结构较完整,体现其课程的系统性、简约性、逻辑性,便于学生有效构建

自己的知识结构。

③俄罗斯重视区域地理教育,区域地理所占比重较大。

④课程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和人文地理完全割裂的状况。

⑤现行地理课程相当的关注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对全球的生态、人口、粮食、

资源、海洋、裁军等问题的有关知识给以较突出的地位。

6.德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德国各州均把地理作为一门必修课。六年级到九年级的区域地理课程设置是一种常见的由

近及远的结构,从德国本土到德国所在的欧洲再到空间上更远的亚洲、美洲和大洋洲;十

一年级,再次安排“德国——欧洲——世界”的结构,但内容加深。

(三)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国外的地理课程,大多根据地区、学校、专业而设置不同的地理课程,我国的地理课程也

应如此考虑。

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从地理教育的需要为出发点选择地理课程内容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识。我国应该打破

严格的地理学科内容体系,构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地理教育内容体系。

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国外课程标准多说明主题而不作具体知识点的排列,但给以较多的说明和教学建议。我国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淡化,而对主题给予较充分的说明。

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国外课程标准主题较少,但每个主题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多,有利于利用广泛的信息将课题

展开。我国地理课程应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四、地理课程教材改革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

1.地理教学大纲与地理课程标准的演递

(1)演递过程

在我国,“课程标准”一词最早见于《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由于学习苏联的教学理论

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地理教学大纲”来确定课程内容。

(2)演递原因

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的原因:

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分别易与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的教学提纲相混淆,而“课程标

准”这一名称简洁准确。

②课程标准的内容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泛

课程标准对单科课程进行总体设计,对学科性质及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内容范围等进行规定。

2.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

(1)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

①突出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②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适宜环境,注重学生

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推动课程资源开发,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体验。

(2)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

①课程标准主要是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行为,教学大纲具体规定教学内容;

②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教学大纲是最高的要求;

③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是清晰的、可评估的,而教学大纲的描述相对笼统、模糊;

④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开发、设计地理课程,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认真执行教科书;

⑤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教学大纲侧重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

(-)地理课程教材发展与改革

1.地理教材概念

(1)教材的概念

教材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协助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各种知识信息材料。

(2)地理教材的概念

①广义的地理教材

广义的地理教材是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

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练习册、教师教学用书、指

定的学生地理课外读物,以及各种地理教具(如地理模型、地理教学挂图、地理图片等)

和音像教材等。

②狭义的地理教材

狭义的地理教材即地理课本。地理课本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

2.当代国外地理教材总体特征

国外地理课程具有由选修、必修、活动课程等组成的多元化结构,地理教材强调要能加强

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发展学生能力,因材施教。当代国外地理教材的总体特点:

(1)表现与组织形式科学、新颖

国外地理教材图文并茂,图幅比重较大,教材编排富于启发性、思考性,重视学生智能培

养。

(2)内容选择与处理,科学、合理

国外很多教材将环境、资源、人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等现代地理学的新知识、新成果

纳入其中,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

(3)内容选择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

国外地理教材的取材范畴涉及个人、公众及日后职业生活的内容,突出了地理知识的实用

价值。

(4)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普遍加重了人文地理比重

以自然地理方法为研究手段,以人文地理为研究目的的发展方向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发展

的共同趋势。

3.我国地理教材改革成就与特点

(1)我国地理教材改革的成就

①我国地理教材改革,强调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教材形式要多样,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

上开发电子音像教材。

②新编的教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构建适应学生心理的教材结构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③新的地理教科书陆续出版,教科书也出现很大变化。

(2)我国地理教材改革的特点

①重视选取材料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充分体现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重点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注重可持续发展问题。

②编写者非常重视在教科书中体现学习过程

在教科书中设置“阅读”“活动”“实验”“研究”等学习栏目,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学习知识

o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和校外,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获取知识。

③教科书的内容和要求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可以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灵活教学。除了选修

教材外,必修教材也有“选学”内容。也有可以查询的互联网网站地址,有不同层次的思考

问题。

④教科书图文并茂,栏目多样

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希望他们能喜欢地理教科书。作业的设计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死记硬背的回答的习题的方式现在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2.2课后习题详解

什么是课程?你是如何理解课程的含义的?用你自己的语言给课程下个定义。

答: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

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课程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根本目的是社会改造。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地理教材各有什么特点?

答:(1)香港地区的地理教材的特点

香港中一年级至中三年级(相当于内地初中)设置地理课,内容为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

理以及香港本土地理,教学目的是“明确不同的地理概念,培养学生用地理观点看事物的

能力;透过若干地理概念的发展及利用增加学生对本地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认识;发展地理

基本技能;培养个人良好的品格及热诚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兴趣香港在中四、中五年

级(相当于内地高一、高二年级)也开设地理课程,地理是高考科目之一。

(2)台湾地区的地理教材的特点

台湾初中地理课分设3门课程:认识台湾(地理篇);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地

球科学(自然地理)。高中(高一和高二)地理课分为4门课程:地理(系统地理和中国

地理),高中一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世界文化(世界地理),高中二年级开设,每周2

课时;基础地球科学,高中一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物质科学(地球科学),高中二年

级开设,每周2课时。高中三年级开设地理和地球科学选修课程,每周3〜4课时。

简述国际地理课程的总体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对我国课程改革有哪些启示?

答:(1)国际地理课程的总体发展趋势

中学地理课程的开课年限和课时设置因国情不同有一定差别,但总的来说,地理课程的开

课年限和课时分配有比较充分的保证。在开课年限上,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连续开设地理

课,或从初一到高三都开设地理课。在课时总量上一般均占中学课时总量的10%左右。

(2)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①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国外的地理课程,大多根据地区、学校、专业而设置不同的地理课程,我国的地理课程也

应如此考虑。

②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从地理教育的需要为出发点选择地理课程内容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识。我国应该打破

严格的地理学科内容体系,构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地理教育内容体系。

③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国外课程标准多说明主题而不作具体知识点的排列,但给以较多的说明和教学建议。我国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淡化,而对主题给予较充分的说明。

④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国外课程标准主题较少,但每个主题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多,有利于利用广泛的信息将课题

展开。我国地理课程应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第3章地理教学目的论

3.1复习笔记

一、教育目的系统概述

(-)教育目的及其系统

学校的教育目的系统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1.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2)教育目的的特点

教育目的的历史性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多样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需要不同的

社会角色。

(3)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目前的教育目的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

班人。

2.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在教育总目的指导下制定的具体的目标。

(2)培养目标的内容

2001年国务院确定了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和接班人。

3.教学目的

(1)教学目的的概念

教学目的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提出的概括性的要求。

(2)教学目的的作用

学科教学目的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学科领域中,是对地理教学活动的一种

原则性规定,对于复杂的教学活动,要使总的要求落实到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环

节中,需要“分解”地理教学目的以适合具体地理教学活动的要求。

4.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实质上是对学习者通过地理教学后应

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2)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是分层次的,地理教学目标包括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目的系统层次关系如下图:

卜.

3

-

1

1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